四年級下冊的語文書人教版?1、雜興——各種興致 2、耘田——除去田里的雜草 3、績麻——把麻搓成線 4、未解——不懂 5、供——從事 6、傍——靠近 7、四時——夏秋冬四季 8、晝——白天 9、夜——夜晚 10、村莊兒女——村里的男男女女 11、各當家——各管一行 12、童孫——年幼的小孩子 13、那么,四年級下冊的語文書人教版?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1.古詩詞三首 2。桂林三水 3.記金華的雙龍洞4.七月的天一。 5.中彩那天 6.萬年牢7.尊嚴8.將心比心9.自然之道10.黃河是怎樣變化的11。蝙蝠和雷達 12.大自然的啟示13.夜鶯的歌聲14.小英雄雨來 15.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 16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17觸摸春天 18永生的眼睛 19生命 生命 20:花的勇氣 21鄉下人家 22牧場之國23.古詩詞三首 24.賣哨 25兩個鐵球同時著地 26全神貫注27魚游到了紙上28父親的菜咯咯 29寓言兩則30文成公主進藏 31普羅米修斯32漁夫的故事
人教版小學四年級下冊語文書中,多音字是一個重要的知識點。通過學習,學生們可以更好地理解漢字的發音變化規律,提高閱讀和寫作能力。
例如,“悶”字在“悶熱”中讀作mēn,在“悶雷”中則讀作mèn;“號”字在“號叫”中讀作háo,在“號召”中讀作hào。這些多音字的使用,使得漢語更加豐富多彩。
再如,“看”字在“看守”中讀作kān,在“看見”中則讀作kàn;“稱”字在“稱心”中讀作chēn,在“稱為”中讀作chēnɡ。類似的例子還有“把”字在“一把”中讀作bǎ,在“刀把兒”中讀作bà;“干”字在“干糧”中讀作gān,在“樹干”中讀作ɡàn。
另外,“劃”字在“劃船”中讀作huá,在“計劃”中讀作huà;“樂”字在“音樂”中讀作yuè,在“快樂”中讀作lè。這些多音字的運用,讓漢語表達更加生動有趣。
“縫”字在“縫補”中讀作fènɡ,在“縫隙”中讀作fēnɡ;“似”字在“似乎”中讀作sì,在“似的”中讀作shì。這種多音字的使用,讓漢語的表達更加細膩。
“應”字在“應該”中讀作yīnɡ,在“答應”中讀作yìng;“興”字在“興奮”中讀作xīnɡ,在“高興”中讀作xìng。這些多音字的使用,讓漢語表達更加豐富。
在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的課本中,一共有6首古詩。
第1課:《古詩詞三首》
(1)獨坐敬亭山 李白(唐)
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2)望洞庭 劉禹錫(唐)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
(3)憶江南 白居易(唐)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第23課:《古詩詞三首》
(1)鄉村四月 翁卷(宋)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2)四時田園雜興 范成大(宋)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3)漁歌子張志和(唐)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四年級語文課文分為上下冊兩本教科書,共收錄課文有54課,上下冊各有27課,各8個單元,具體課文標題看圖片,圖源百度。
部編版四年級上冊語文課本目錄
部編版四年級上冊語文課本目錄
部編版四年級下冊語文課本目錄
部編版四年級下冊語文課本目錄
作者陳淼 的 <桂林山水>是現在小學上課本的,全文如下:
人們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我們乘著木船蕩漾在漓(l0)江上,來觀賞桂林的山水。
我看見過波瀾(l2n)壯闊的大海,玩賞過水平如鏡的西湖,卻從沒看見過漓江這樣的水。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xi2)的翡(f7i)翠。船槳激起的微波擴散出一道道水紋,才讓你感覺到船在前進,岸在后移。
我攀登過峰巒(lu2n)雄偉的泰山,游覽過紅葉似火的香山,卻從沒看見過桂林這一帶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連,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奇峰羅列,形態萬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綠的屏障(zh4ng),像新生的竹筍,色彩明麗,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險啊,危峰兀立,怪石嶙(l0n)峋(x*n),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倒下來。
這樣的山圍繞著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著這樣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霧迷蒙,山間綠樹紅花,江上竹筏(f2)小舟,讓你感到像是走進了連綿(mi2n)不斷的畫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4月14日,我在浙江金華,游北山的雙龍洞。
以上就是四年級下冊的語文書人教版的全部內容,在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的課本中,一共有6首古詩。第1課:《古詩詞三首》(1)獨坐敬亭山 李白(唐)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2)望洞庭 劉禹錫(唐)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3)憶江南 白居易(唐)江南好,風景舊曾諳。內容來源于互聯網,信息真偽需自行辨別。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