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五年級下冊數學練習冊參考答案 人教版小學五年級下冊數學練習冊28頁全部答案 數學練習冊五年級下冊答案 五年級下冊數學練習冊答案人教版66頁到69頁 五年級下冊數學練習冊答案(87、88頁)
五年級下冊數學蘇教版練習冊全能大考卷。
《全能大考卷》練習冊根據學生所學內容分為章節聯系,章冊敗啟節測試,周測月測期中期末考試。課本上的每個只是在練習冊中都有提及到,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所學只是。
數學源自于古希臘語是研究數量、結構、變化、空間、信息等相關概念的一門學科。透過抽象化和邏輯推理的使用,由計數、計州如算、量度和枯穗對物體形狀及運動的觀察中產生。
1.已知菱形的邊長為5 cm,帆瞎一條對角線的長為5 cm,則菱形的最大內角是_______.
【答案】120°
2.直角梯形的兩個直角頂點到對腰中點的距離( )
A.相等B.不相等
C.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相等D.無法比較
【答案】A
3.下列命題中,正確的是( )
A.兩條對角線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B.兩條對角線相等且互相垂直的四邊形是矩形
C.兩條對角線互相垂直平分的四邊形是菱形
D.兩條冊擾對角線互相平分且相等的四邊形是正方形
【答態姿空案】C
4.若正方形的對角線長為2 cm,則這個正方形的面積為( )
A.4 B.2 C.D.
【答案】B
五年級數學下冊
第五單元分數混合運算課時:8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使學生體會分數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和整數是一樣的,會計算分數混合運算。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操作、歸納能力。
情感目標: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教學重點難點:分數混合運算的方法。
教學策略:
主要教法:合作探究
教學準備:投影。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學生說出以前學過的整數混合運算的方法。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情景圖,鼓勵學生分析情境中的數學信息和數量關系。
明確所要解決的問題,然后了解要解決這個問題學要什么樣的條件,進而列出算式。
2、討論具體的計算方法。
3、對問題的解加以解釋,即航模小組有3人。
4、進一步小結。
三、練習。
1、試一試。
讓學生獨立完成。
集體訂正。
2、練一練。
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第3題讓學生先獨立分析題里等量關系試,然后交流。
列式完成。
3、數學故事:學生獨立完成。
四、評價總結。
五、課外拓展練習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利用分數加、減、乘、除法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能力目標:發展學生的應用意識。
情感目標: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教學重點難點: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策略:
主要教法:探究法
教學準備:投影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學生說出以前學過的整數混合運算的方法。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情景圖,鼓勵學生分析情境中的數學信息和數量關系。
明確所要解決的問題,然后了解要解決這個問題學要什么樣的條件,進而列出算式。
2、討論具體的計算方法。
3、對問題的解加以解釋,你能用圖來表示嗎。
4、學生討論完成。
5、匯報、進一步小結。
三、練習
A、試一試1、
讓學生獨立完成。
集體訂正。
B、試一試2、
讓學生先獨立分析題里等量關系試,然后交流。
集體訂正。
四、評價總結。
通過本節課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學生互相評價。
五、課外拓展練習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進一步利用分數加、減、乘、除法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能力目標:發展學生的應用意識。
情感目標: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教學重點難點: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策略:
主要教法:練習法
教學準備:投影
教學過程:
一、回憶分數混合運算。
學生回憶
二、練習。
1、看圖列式計算。
讓生明弊認真審題,找準已知條件與所求問題。
讓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2、計算。
生獨立完成,訂正。
3、解方程。
獨立完成,訂正。
4、讓生認真審題,找出等量關系式。
獨立完成,交流。
5、認真審題,找準等量關系式。
獨立完成。
交流訂正。
三、總結評價。
通過本節課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學生互相評價。
四旁并、課外拓展練習。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第四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利用分數加、減、乘、除法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能力目標:發展學生的應用意識。
情感目標: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教學重點難點: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策略:
主要教法:探究法
教學準備:投影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課題。
教師出示復習題。
生獨立完成。
二、探究新知
1、教師出示情景圖。
2、生獨立分析找出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
3、找出等量關系式。
4、讓生先估一估,畫出線段圖。
5、討論完成。
6、交流訂正。
7、讓生學著檢驗。
8、教師總結。
三、練習。
1、計算。
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2、電腦用戶。
讓生認真分析,找準等量關系式。
獨立完成。
3、五年級有多少人?
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4、解方程。
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四、總結評價
通過本節課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學生互相評價。
五、課外拓展練習。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第五運槐跡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利用分數加、減、乘、除法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能力目標:發展學生的應用意識。
情感目標: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教學重點難點: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策略:
主要教法:合作探究
教學準備:投影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一項工程,5天完成。平均每天完成這項工程的幾分之幾?
2、一項工程,每天完成1/4,幾天完成?
學生讀題。
找出等量關系式。
教師總結導入課題。
二、探究新知
1、出示題,讓學生讀題。
2、找出已知條件、所求得問題。
3、引導學生說出:工作時間等于工作總量除以工作效率。
4、討論完成。
解決問題的策略第(1)課時 教學內容: 第九冊63~64頁例1、例2及練一練用列舉法解決問題 教學目標: 1、經歷用列舉法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并做到不重不漏,找出所有符合要求的答案。 2、通過列舉法解決問題的學習、交流、反思,體會有序思考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及其價值,進一步發展學生思維的條理性、嚴密性。 3、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能對信息進行分析,用列舉法解決問題。教學過程: 一、教學例1 出示例1:王大叔用18根1米長的柵欄圍成一個長方形羊圈,一共有多少種圍法? 學生猜測,問:究竟有多少種圍法?同桌討論一下可以用什么方法來解決? 交流總結: 根據學生討論回答,板書:如果長方形的長 米,寬就是 米 比較有序和無序的兩種結果,學生思考:同樣都給出了四種圍法,你更喜歡哪個? 強調:從寬是1米開始考慮,按這樣的順序既不會多也不會漏。 疑問:有沒有更好的方法把所有答案都列舉出來呢? 適時出現表格,引導學生完成表格 長方形的長(米) 長方形的寬(米) 提示:列出方法之前我們應該先知道什么呀? 怎樣寫才能保證不會重復也不會漏呀? 對比小結:對比擺、算 今天將研究解決問題的一個重要策略——列舉法 剛才同學們通過列舉法得出了答案,請同學你最贊同哪一種圍法?為什么? 引導學生算出長方形的面積。 長方形的長(米) 長方形的寬(米猜稿毀) 面積(平方米) 觀察比較,你發現了什么? 小結:在周長相同的情況下,長方形的長、寬差距越大,面積越小;長、寬差距越小面積越大! 二、教學例2 訂閱《科學世界》《七彩文學》《數學樂園》這三種雜志,最少一種,最多三種,有多少種不同的訂閱方法? 師疑問:你打算用什么策略來解決這個問題?獨立思考,把你的想法在小組里說給同學聽! 學生列舉,可能情況有這幾種(略) 引導列表: 出示表格,學生觀察,分析表格。只訂1本 訂2本 訂3種 《科學世界》《七彩文學》《數學樂園》學生用打√法完成表格 總結:要得到全部答案,列舉時要注意什么?不重不漏。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第64頁“練一練” 讀題,理解題意。 思考:可以用什么策略解決這個問題? 列舉:10、10;10、8;10、6;8、8;8、6;6、6。 疑問:這是小華投中的不同情況,那么他可能得到多少環呢? 解決10、6與8、8投中情況不同但所得環數相等的問題。 四、作業:練習十一第 1—3題 五、全課小結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你有哪些收獲和體會? 第(2)課時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65頁例3、“練一練”,練習十一第4題。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中能用列舉法解決實際問題。進一步感受用列舉法時要按一定的順序,這樣不會多也不會漏。 2、能在運用列舉法時體會不符合要求的安排應去掉。進一步發展運用意識、合作交流的穗備意識,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邊列舉,邊計算和考慮要符合要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同學們,我們先來玩個游戲:用1角和5角的硬幣若干,要拿出2元,有多少種不同的拿法? 啟發:用什么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按什么順序列舉? (同桌合作列表完成) 二、教學例3,解決實際問題 1、出示例3,指名讀題。 問:“每個房間不能有空床位”是什么意思? 學生先獨立思考,在練習本上列舉,再在小組里交流。 (有兩種方法) 2、比較兩種方法,你覺得按什么順序列舉比較簡便?(從大數開始列舉比較簡便) 三、指導練習,鞏固知識 1、完成“練一練” 2、完成練習十一第4題 第(3)課時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66、67頁練習十一第5~9題及思敬裂考題。 教學目標: 1、 進一步掌握在具體情境中能用列舉法解決實際問題。 2、 進一步感受使用列舉法時的有序性。 3、 進一步發展運用數學方法解決生活問題的意識,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前兩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你有什么收獲? 二、指導練習 1、完成練習十一第5題。 獨立思考,完成,集體訂正。 提問:你們是怎樣思考的? 2、完成練習十一第6題。 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讓學生是怎么想的。后小結:我們用列舉法解決問題時,應當注意些什么? 3、完成練習十一第7題。 指名讀題,問:觀察表格,你有什么發現?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4、完成練習十一第八題。 指名讀題,問:“只是向東、向北走”是什么 意思? 指導學生完成:我們可以將直線相交的點用字母代替,列舉出所有的路線,并按一定的順序列舉。 5、完成路線十一第9題。 出示題目,要求仔細讀題。 同桌討論。 全班交流。 三、完成思考題。 出示思考題,讓學生獨立完成
解決問題的策略第(1)課時 教學內容: 第九冊63~64頁例1、例2及練一練用列舉法解決問題 教學目標: 1、經歷用列舉法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并做到不重不漏,找出所有符合要求的答案。 2、通過列舉法解決問題的學習、交流、反思,體會有序思考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及其價值,進一步發展學生思維的條理性、嚴密性。 3、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能對信息進行分析,用列舉法解決問題。教學過程: 一、教學例1 出示例1:王大叔用18根1米長的柵欄圍成一個長方形羊圈,一共有多少種圍法? 學生猜測,問:究竟有多少種圍法?同桌討論一下可以用什么方法來解決? 交流總結: 根據學生討論回答,板書:如果長方形的長 米,寬就是 米 比較有序和無序的兩種結果,學生思考:同樣都給出了四種圍法,你更喜歡哪個? 強調:從寬是1米開始考慮,按這樣的順序既不會多也不會漏。 疑問:有沒有更好的方法把所有答案都列舉出來呢? 適時出現表格,引導學生完成表格 長方形的長(米) 長方形的寬(米) 提示:列出方法之前我們應該先知道什么呀? 怎樣寫才能保證不會重復也不會漏呀? 對比小結:對比擺、算 今天將研究解決問題的一個重要策略——列舉法 剛才同學們通過列舉法得出了答案,請同學你最贊同哪一種圍法?為什么? 引導學生算出長方形的面積。 長方形的長(米) 長方形的寬(米) 面積(平方米) 觀察比較,你發現了什么? 小結:在周長相同的情況下,長方形的長、寬差距越大,面積越?。婚L、寬差距越小面積越大! 二、教學例2 訂閱《科學世界》《七彩文學》《數學樂園》這三種雜志,最少一種,最多三種,有多少種不同的訂閱方法? 師疑問:你打算用什攔孫么策略來解決這個問題?獨立思考,把你的想法在小組里說給同學聽! 學生列舉,可能情況有這幾種(略) 引導列表: 出示表格,學生觀察,分析表格。 只訂1本 訂2本 訂3種 《科學世界》 《七彩文學》 《數學樂園》 學生用打√法完成表格 總結:要得到全部答案,列舉時要注意什么?不重不漏。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第64頁“練一練” 讀題,理解題意。 思考:可以用什么策略解決這個問題? 列舉:10、10;10、8;10、6;8、8;8、6;6、6。 疑問:這是小華投中的不同情況,那么他可能得到多少環呢? 解決10、6與8、8投中情況不同但所得環數相等的問題。 四、作業:練習十一第 1—3題 五、全課小結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你有哪些收獲和體會? 第(2)課時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65頁例3、“練一練”,練習十一第4題。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中能用列舉法解決實際問題。進一步感受用列舉法時要按一定尺核的順序,這樣不會多也不會漏。 2、能在運用列舉法時體會不符合要求的安排應去掉。進一步發展運用意識、合作交流的意識,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邊列舉,邊計算和考慮要符合要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同學們,我們先來玩個游戲:用1角和5角的硬幣若干,要拿出2元,有多少種不同的拿法? 啟發:用什陵衡掘么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按什么順序列舉? (同桌合作列表完成) 二、教學例3,解決實際問題 1、出示例3,指名讀題。 問:“每個房間不能有空床位”是什么意思? 學生先獨立思考,在練習本上列舉,再在小組里交流。 (有兩種方法) 2、比較兩種方法,你覺得按什么順序列舉比較簡便?(從大數開始列舉比較簡便) 三、指導練習,鞏固知識 1、完成“練一練” 2、完成練習十一第4題 第(3)課時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66、67頁練習十一第5~9題及思考題。 教學目標: 1、 進一步掌握在具體情境中能用列舉法解決實際問題。 2、 進一步感受使用列舉法時的有序性。 3、 進一步發展運用數學方法解決生活問題的意識,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前兩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你有什么收獲? 二、指導練習 1、完成練習十一第5題。 獨立思考,完成,集體訂正。 提問:你們是怎樣思考的? 2、完成練習十一第6題。 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讓學生是怎么想的。后小結:我們用列舉法解決問題時,應當注意些什么? 3、完成練習十一第7題。 指名讀題,問:觀察表格,你有什么發現?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4、完成練習十一第八題。 指名讀題,問:“只是向東、向北走”是什么 意思? 指導學生完成:我們可以將直線相交的點用字母代替,列舉出所有的路線,并按一定的順序列舉。 5、完成路線十一第9題。 出示題目,要求仔細讀題。 同桌討論。 全班交流。 三、完成思考題。 出示思考題,讓學生獨立完成。(可在書上畫一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