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與生活的關系?總之,數學離不開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它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來于生活、歸于生活的知識才是有價值的知識。把數學與生活聯系起來,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感悟數學的真諦。那么,數學與生活的關系?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離不開生活。數學知識源于生活而最終服務于生活告慧。在教學中要求從學生熟悉的生活世界出發,選擇學生身邊的事物,提出有關的數學問題,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數學教學,應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參與特定的教學活動,獲得一些體驗。
1、數學源于生活,創設輕松愉快的學習情境。
2、把生活中的情景帶進課堂,提高數學教學效率。
3、用于生活,引導學生運用數學知識開展實踐活動。
總之,數學離不開生活,生活中處襪亂答處有數學,它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來于生活、歸于生活的知陪沒識才是有價值的知識。把數學與生活聯系起來,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感悟數學的真諦。
在日常生活中,數學無處不在,比如說:買菜、賣才算多少錢…… 下面是幾個關于數學的小故事。 1、高斯級數小朋友們你們可知道數學天才高斯小時候的故事嗎?高斯在小學二年級時,有一次老師教完加法后想休息一下,所以便出了一道題目要求學生算算看,題目是: 1+2+3+4………+96+97+98+99+100=? 本以為學生們必然會安靜好一陣子,正要找借口出去時,卻被高斯叫住了!原來呀,高斯已經算出來了,小朋友你可知道他是怎么算的嗎?高斯告訴大家他是如何算出的:將1加至100與100加至1;排成兩排想加,也就是說: 1+2+3+4+…………+96+97+98+99+100+ 100+99+98+97+96+…………+4+3+2+1 =101+101+101+…………+101+101+101+101 共有一百個101,但算式重復兩次,所以把10100除以2便得到答案等于5050。 從此以后高斯小學的學習過程早已經超過了其他的同學,也因此奠定了他以后的數學基礎,更讓他成為——數學天才。 2、雞兔同籠你聽說過“雞兔同籠”的問題嗎?這個問題,是我國古代著名趣題之一。大約在1500年前,《孫子算經》就記載了這個有趣的問題。
學數學就是為了能在實際生活中應用,數學是人們用來解決實際問題的,其實數學問題就產生在生活中。比如說,上街買東西自然要用到加減法,修房造屋總要畫圖紙。類似這樣的問題數不勝數,這些知識就從生活中產生,最后被人們歸納成數學知識,解決了更多的實際問題。
我曾看見過這樣的一個報道:一個教授問一群外國學生:“12點到1點之間,分針和時針會重合幾次?”那些學生都從手腕上拿下手表,開始撥表針;而這位教授在給中國學生講到同樣一個問題時,學生們就會套用數學公式來計算。評論說,由此可見,中國學生的數學知識都是從書本上搬到腦子中,不能靈活運用,很少想到在實際生活中學習、掌握數學知識。
從這以后,我開始有意識的把數學和日常生活聯系起來。有一次,媽媽烙餅,鍋里能放兩張餅。我就想,這不是一個數學問題嗎?烙一張雹迅態餅用兩分鐘,烙正、反面各用一分鐘,鍋里最多同時放兩張餅昌舉,那么烙三張餅最多用幾分鐘呢?我想了想,得出結論:要用3分鐘:先把第一、第二張餅同時放進鍋內,1分鐘后,取出第二張餅,放入第三張餅,把第一張餅翻面;再烙1分鐘,這樣第一張餅就好了,取出來。然后放第二張餅的反面,同時把第三張餅翻過來,這樣3分鐘就全部搞定。
首先數學能夠影響人們的猜敗思維,其次讓人們的邏輯性更強,然后穗虧顫空旅讓人們思考問題時能夠抓住關鍵問題,這樣就改變了生活的模式。
經歷過學生時代的我們都知道“數學”這門學科,其實數學不僅與我們的學習之旅密切相關,它還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滾李息相關。
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程度是非常高的,它們之間的關系是可以用一句話表達,那就是:“數學來源于生活,而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來源于生活,是因為人們發現可以啟頃用數學理念去解釋生活中的現象。
比如,貓和狗在冬天睡覺時,習慣把身體蜷成球形是為了保暖這個現象,人們可以用數學中的“表面積”原理解釋。在數學上,在體積一定大旁遲的情況下,表面積最小的物體是球體。而蜷縮成球體就可以減少與外界接觸的面積,就可以降低貓狗體內與外界熱交換的速度,從而減少熱量的散失,這樣貓狗就可以保暖。
而生活離不開數學,是因為人們發現現實中很多東西的制作都需要運用到數學知識。比如,三角梯子的發明,是運用了三角形的穩定性原理,即三角形是最穩固的圖形,所以三角梯子的安全性是極佳的。
以上就是數學與生活的關系的全部內容,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程度是非常高的,它們之間的關系是可以用一句話表達,那就是:“數學來源于生活,而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來源于生活,是因為人們發現可以用數學理念去解釋生活中的現象。比如,貓和狗在冬天睡覺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