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語文上冊課文?【小學四年級】上冊:1、題西林壁 作者:【宋】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白話文翻譯:從正面、側面看廬山山嶺連綿起伏、山峰聳立,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看廬山,那么,四年級語文上冊課文?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1. 小學語文4
古詩詞
小學四年級語文上冊:4首
1、第5課《題西林壁》【宋】蘇軾
2、第5課《游山西村》【宋】陸游
3、第20課《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唐】李白
4、第20課《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維
小學四年級語文下冊:6首
1、第1課《獨坐敬亭山》【唐】李白
2、第1課《望洞庭》【唐】劉禹錫
3、望洞庭《憶江南》【唐】白居易
4、第23課《鄉村四月》【宋】翁卷
5、第23課《四時田園雜興》【宋】范成大
6、第23課《漁歌子》【唐】張志和
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3首
1、第5課《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2、第5課《秋思》【唐】張籍
3、第5課《長相思》【清】納蘭性德
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3首
1、第5課《牧童》【唐】呂巖
2、第5課《舟過安仁》【南宋】楊萬里
3、第5課《清平樂·村居》【宋】辛棄疾
小學六年級語文上冊:4首
1、第六組綜合性學習《詩經·采薇(節選)》
2、第六組綜合性學習《春夜喜雨》【唐】杜甫
3、第六組綜合性學習《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宋】辛棄疾
4、第六組綜合性學習《天凈沙·秋》【元】白樸
六年級下冊:10首
1、古詩詞背誦:《七步詩》【三國·魏】曹植
2、古詩詞背誦:《鳥鳴澗》【唐】王維
3、古詩詞背誦:《芙蓉樓送辛漸》【唐】王昌齡
4、古詩詞背誦:《江畔獨步尋花》【唐】杜甫
5、古詩詞背誦:《石灰吟》【明】于謙
6、古詩詞背誦:《竹石》【清】鄭燮
7、古詩詞背誦:《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唐】杜甫
8、古詩詞背誦:《己亥雜詩》【清】龔自珍
9、古詩詞背誦:《浣溪沙》【宋】蘇軾
10、古詩詞背誦:《卜算子。
四年級語文課文分為上下冊兩本教科書,共收錄課文有54課,上下冊各有27課,各8個單元,具體課文標題看圖片,圖源百度。
部編版四年級上冊語文課本目錄
部編版四年級上冊語文課本目錄
部編版四年級下冊語文課本目錄
部編版四年級下冊語文課本目錄
【 #教案#導語】“詩歌不是無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腸。”古詩教學只有多讀多悟才能讓學生產生共鳴,從而受到感染,激發濃厚的情趣,體味詩中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準備了以下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一】部編版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第9課《古詩三首》課文原文
暮江吟[唐]白居易
一道殘陽鋪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題西林壁
[宋]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雪梅
[宋]盧鉞
梅雪爭春未肯降,
騷人閣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
雪卻輸梅一段香。
【篇二】部編版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第9課《古詩三首》教案
教學目標1.認識“暮、吟、瑟”等7個生字,會寫“暮、吟、題”等13個字。
2.理解詩句的意思,了解詩所描寫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讀。
3.在明白古詩意思的基礎上理解《題西林壁》和《雪梅》所含的哲理:①觀察角度不同,觀察效果不同;②萬物都自己的優缺點。
4.背誦古詩。默寫古詩《題西林壁》。
教學重點
1.借助以前學過的讀詩方法,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的心境。
2.引導學生把握好朗讀的節奏,掌握抑揚頓挫。
【 #教案#導語】《觀潮》是一篇以寫景為主的散文,語言細膩生動,捕捉的畫面視野開闊,氣勢雄渾。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作者正是圍繞這一點,按照潮來前、潮來時和潮頭過后的順序,抓住大潮聲、形由遠及近的變化,介紹了錢塘江大潮氣勢磅礴的景象,使人讀后不禁發出“錢塘江大潮真不愧為天下奇觀”的感嘆。準備了以下內容,供大家參考!
【篇一】部編版四年級上冊語文第1課《觀潮》課文原文
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農歷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觀潮日,這一天早上,我們來到了海寧市的鹽官鎮,據說這里是觀潮的地方。我們隨著觀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寬闊的錢塘江橫臥在眼前。江面很平靜,越往東越寬,在雨后的陽光下,籠罩看一層蒙蒙的薄霧。鎮海古塔、中山亭和觀潮臺屹立在江邊。遠處,幾座小山在云霧中若隱若現。江潮還沒有來,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東望,等著,盼著。
午后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頓時人聲鼎沸,有人告訴我們,潮來了!我們踮著腳往東望去,江面還是風平浪靜,看不出有什么變化。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人群又沸騰起來。
【小學四年級】上冊:
1、題西林壁
作者:【宋】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白話文翻譯:
從正面、側面看廬山山嶺連綿起伏、山峰聳立,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看廬山,廬山呈現各種不同的樣子。我之所以認不清廬山真正的面目,是因為我人身處在廬山之中。
2、游山西村
作者:【宋】陸游
茣笶農家臘酒渾,
半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復疑無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白話文翻譯:
不要笑農家臘月里釀的酒濁而又渾,在豐收嶼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豐繁。
山巒重疊水流曲折正擔心無路可走,柳綠花艷忽然眼前又出現一個山村。
創作背景:此詩作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初春,當時陸游正罷官閑居在家。
3、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作者:【唐】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
白話文翻譯:
友人在黃鶴樓向我揮手告別,陽光明媚的三月他要去揚州。
他的帆影漸漸消失在碧空中,只看見滾滾長江在天邊奔流。
創作背景:《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李白出蜀壯游期間的作品。李白是一位熱愛自然、喜歡交友的詩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在漫游和飄泊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足跡遍布中原內外,留下了許多歌詠自然美、歌頌友情的作品。
以上就是四年級語文上冊課文的全部內容,(一)解詩題,知作者 1.師:請結合課文的注釋,理解一下本詩題目的意思。(書寫在西林寺墻壁上的詩) 2.師:誰知道蘇軾的生平?(生交流蘇軾的資料。)(課件出示16) (蘇軾,字子瞻,好東坡居士,北宋文學家、書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