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高一下學期生物書電子版 選擇性必修上冊目錄 高一下學期生物知識點總結 2019高二上學期語文期末考試 高二上學期語文教學工作總結
人教版高二上冊語文課文
第1課《林黛玉進賈府》。
第2課《祝福》。
第3課《老人與海》。
第4課《蜀道難》。
第5課《杜甫詩三首》。
第6課《琵琶行 并序》。
第7課《李商隱詩兩首》。
第8課《寡人之于國也》。
第9課《勸學》。
第10課《過秦論》。
第11課《師說》。
第12課《動物游戲之謎》。
第13課《宇宙的邊疆》。
第14課《一名物理學家的教育歷程》。
本學期的主要任務是《語文》必修五和選修課《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的學習,教學時要以學校本學年工作計劃為指導,全面推進高中新課程改革,改變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為目標。
以《普通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精神為指導思想,轉化教學理念,苦練教學內功,優化教學手段,探索實踐語文教學的新方法,實現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要達到以下幾個方面的目標:
1.在高一的基礎上繼續培養學生良好的高中語文學習習慣,幫助學生結合自己特點掌握一些實用有效的學習方法,適應高考要求。
2.根據高中語文課程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設計課程目標。
3.在第八周前完成必修五的教學任務,在二十周前完成選修課的教學任務。
(一)《語文必修5》“閱讀鑒賞”部分的教學設想:
課文共分為四個單元。要領會單元的編排意圖,加強對課文的整體理解和重點難點的準確把握。把握教材內容,發揮教學個性,調動積極性和主動性。在每個教學環節上都要注重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和學法指導,滲透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教育目標。
要注重課前預習的指導和教學方法的預想,做到啟發性靈活性實用性并重;要把“研討與練習”的設計意圖向學生解析清楚,借此啟發學生開拓多維,鞏固知識,訓練能力。
第一單元,學習重點是把握的三要素,訓練閱讀試題的應考能力技巧。
主題理解:通讀中透析作品表達的思想感情和觀念,精讀中要由三要素窺探的主題,研讀中要引導學生多角度理解的主題。
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必須與文章的具體內容結合起來,具體的事件表現出人物具體的性格特征和精神風貌。
情節設計:注意情節的展開性和曲折性以及合理性。注意情節的發展有助于刻畫人物的性格。
重點學習《林教頭風雪山神廟》和《裝在套子里的人》,用以落實主題和情節的教學目標。
《邊城》作為課外自讀課文,教學時要通過影視手段使學生加深對主題和情節的探究。可以在視后寫一篇觀后感,談一談在主題或情節方面的所得。
課時安排:8課時。其中《林教頭風雪山神廟》用3課時。《裝在套子里的人》用3課時。練習2課時。
第二單元是文言抒情散文,學習的重點是在繼續積累文言實虛詞并了解文言常用句式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感受古人的真性情和品味豐富多彩的語言;注意文章的誦讀。
關于感受古人真性情:引導深入理解抒情的背景、寫作目的以及抒情方式,以求感受作品深蘊的情感。關于品味豐富多彩的語言:品味語言運用的.妙處,體會不同的語言風格。
關于誦讀:誦讀中體味深厚的情感和駢文有聲韻之美。
要求背誦:《歸去來兮辭》《陳情表》《逍遙游》(全文)《滕王閣序》。
重點學習《歸去來兮辭》《滕王閣序》和《陳情表》。
課時安排:《歸去來兮辭》《滕王閣序》《陳情表》《逍遙游》各用3課時。處理習題5課時。
第三單元為文藝評論和隨筆。它們或探討藝術表現的語言形式,或評論某種審美現象。其中《咬文嚼字》談的是文字和思想感情的密切關系和文字用語的原則。《說木葉》則是“咬文嚼字”范例。兩篇課文可以以《咬文嚼字》為主結合起來學習。
現代文:《白莽作〈孩兒塔〉序》第4段
文言文:《諸子喻山水》(除孟子兩則;第二則只背前兩句“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觀于海者難為水,游于圣人之門難為言。”)《秋水》第一段,第二段(至“爾將可與語大理矣”)
《前赤壁賦》全文
《游褒禪山記》第3、4段
古詩詞:《宋詞四首》全部
《竇娥冤》【滾繡球】一節
《元曲二首》全部
《長亭送別》開篇【端正好】一節
語文學習的五大原則
1、 循序漸進。語文學習應注重基礎,不能急于求成。每天制定好計劃,哪怕只做一點兒但只 要堅持語文水平就會大有長進。每天可以認真的練幾個字,每周背幾首詩能認真的練幾十個字,每周能熟練的背幾首詩,看幾篇文章,每學期讀一本名著。
2、熟讀精思。把記憶和理解緊密結合起來,兩者不可偏廢。“熟讀”,要做到“三到”:心到、眼到、口到。“精思”,要善于質疑問難,然后解決問題。
3、自求自得。端正讀書的態度,就是不要為讀書而讀書,應當把所學的知識加以吸收,變成自己的東西,做到讀寫結合。
4、博研結合。一是要廣泛閱讀,二是精讀,二者不能缺一,又要有機結合。
5、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注意觀察日常的生活,在生活中領悟語文,把語文學習帶出課堂。
課后有背誦要求的篇目有:
《詩經三首》:背誦《無衣》《靜女》全詩和《氓》前兩章;
《離騷》:背誦“帝高陽之苗裔兮——來吾道夫先路也”;
《孔雀東南飛》:背誦“雞鳴外欲曙——二情同依依”,“府吏聞此變——千萬不復全”;
《漢魏晉詩三首》全背;
《夢游天姥吟留別》全背;
《近體詩六首》全背;
《詞七首》全背;
《六國論》全背;
《游褒禪山記》全背.
他鎮守邊疆期間,既號令嚴明,又愛撫士兵,西夏人稱他“腹中有數萬甲兵”,可見范仲淹在軍營深得民心。這首詞就是他身處軍中的感懷之作。更多知識內容,微信關注學科公眾號“語文大師”(物理大師…)
1.高二上冊語文文言文知識點
詞類活用
1、始舍于其址。舍:名詞活用為動詞,筑舍定居。
2、名之曰褒禪。名:名詞活用為動詞,命名,稱呼。
3、有泉側出。側:名詞作狀語,在一側。
4、問其深,則其好游者不能窮也。深:形容詞用作名詞,深度。
5、好游者亦不能窮也。窮:形容詞活用為動詞。窮盡,走到頭。
6、而其見愈奇。見:動詞作名詞,見到的景象。
7、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至:動詞用作名詞,到達的人。
8、火尚足以明也。明:形容詞用作動詞,照明。
9、不得極夫游之樂也。極:形容詞作動詞,盡情享受。
10、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險遠:形容詞用作名詞,險遠的地方。
11、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何可勝道也哉。
謬:形容詞的使動用法,弄錯,使……錯。
傳:動詞作名詞,流傳的文字。
名:名詞作動詞,說明白。
2.高二上冊語文文言文知識點
1、率:六國互喪,率賂秦耶?(全都,一概)
2、以:不賂者以賂者喪(因為)
3、蓋:蓋失強援,不能獨完(因為)
4、固:固不在戰矣(當然)
5、舉:舉以予人(拿)
6、然則:然則諸侯之地有限(既然如此,那么)
7、判:故不戰而強弱勝負已判矣(確定,斷定)
8、固:至于*,理固宜然(本來)
9、得:此言得之(對)
10、遷:終繼五國遷滅(改變)
11、與:與嬴而不助五國也(結交)
12、既:五國既喪,齊亦不免矣(已經)
13、以、為、速: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用,作為,招致)
14、再:后秦擊趙者再(兩次)
15、洎、以:洎牧以讒誅(及,等到;因為)
16、誠:可謂智力孤危,戰敗而亡,誠不得已(實在)
17、向使:向使三國各愛其地(假如)
18、數、理:則勝負之數,存亡之理,當與秦相較(天數,命運)
3.高二上冊語文文言文知識點
一詞多義
1.乃
①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副詞,表示判斷,可譯為“是”“就是”)
②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竟,竟然,居然)
③良乃入,具告沛公(于是)
④于是為長安君約車百乘,質于齊,兵乃出(才)
2.道
①有碑仆道(路,道路)
②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道理)
③于是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主張)
④何可勝道也哉(說,講)
⑤策之不以其道(方法)
3.蓋
①日初出大如車蓋(車蓋)
②蓋失強援,不能獨完(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可譯為“因為”“是因為”“是由于”等)
③況劉豫州王室之胄,英才蓋世,眾士仰慕,若水之歸海(超過,勝過)
4.文
①獨其為文猶可識,曰“花山”(文字)
②不以木為之者,文理有疏密(紋)
③屬予作文以記之(文章)
④文過飾非(掩飾)
5.然
①至于,理固宜然(如此,這樣)
②吳廣以為然(對,正確)
③有穴窈然(形容詞詞尾,“……的樣子”)
④然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然而,但是)
6.舍
①唐浮圖慧褒始舍于其址(名詞作動詞,筑舍定居)
②而操舍鞍馬,仗舟楫(動詞,舍棄)
③舍相如廣成傳舍(動詞,安排住宿)
④客舍青青柳色新(名詞,宿舍、旅店)
7.以
①由山上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介詞,在、從)
②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連詞,表并列,并且)
③余與四人擁火以入(連詞,表順承,就,便,或不譯)
④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禪”(與“故”組成固定結構,表因果,因此)
⑤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與“所”組成固定結構,表原因,……的原因)
8.其
⑴始舍于其址。(代詞,它的,代華山)
⑵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禪。(代詞,那,指代慧褒埋葬的時間)
⑶距其院東五里。(代詞,那,代慧空禪院)
⑷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代詞,它,代華山洞)
⑸其文漫滅。(代詞,它的,代仆碑)
⑹獨其為文猶可識曰“花山”。(代詞,它上面)
⑺其下平曠,有泉側出。(代詞,它的,代華山)
⑻問其深。(代詞,代上文“有穴窈然”的“穴”,譯作“那個洞”)
⑼則其好游者不能窮也。(代詞,代“好游者”,譯作“那些”)
⑽入之愈深,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其進”的“其”是指代第一個分句,譯作“那”,“其見”的“其”是指代第一、二分句,也譯作“那”)
⑾然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代詞,它的,代后洞)
⑿蓋其又深。(代詞,指代后洞,譯作“那”)
4.高二上冊語文文言文知識點
古今異義
1、輮以為輪
古義:介詞“以”+動詞“為”,使……成為。今義:認為。
2、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古義:廣泛地學習。今義:學問廣博精深。
3、用心一也/用心躁也
古義:兩個詞。用,介詞,因為;心,心思。今義:集中注意力;多用心力。
4、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
古義:藏身。今義: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種事物上。
5、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古:有學問有修養的人;今:人格高尚的人
5.高二上冊語文文言文知識點
1.宣德:明宣宗年號(1426-1435)。
2.尚:崇尚,愛好。
3.西:這里指陜西。
4.華陰令:華陰縣縣官。
5.才:(有)才能。這里指勇敢善斗。
6.責:責令。
7.里正:里長。
8.游俠兒:這里指游手好閑、不務正業的年輕人。
9.昂其直:抬高它的價錢。直,通“值”。
10.居為奇貨:儲存起來,當作稀奇的貨物(等待高價)。居,積、儲存。
11.里胥:管理鄉里事物的公差。
12.科斂丁口:向百姓征稅攤派費用。科斂,攤派、聚斂。科,聚斂。丁口,老百姓。丁,成年男子。
13.操童子業:意思是正在讀書,準備應考。操……業,從事……行業。童子,童生。科舉時代還沒考取秀才的讀書人,不論年紀大小,都稱為“童生”。
14.售:原意是賣賣物出手,這里指考取。
15.迂訥:拘謹而又不善于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