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三年級上冊數學書?教師電子備課學科:數學冊數:三年級上冊教師姓名:任教班級:第一單元《時、分、秒》一,教材分析:第一階段是在一年級上冊,主要讓學生學會看整時和半時,初步認識鐘面上的時針和分針;第二階段是在一年級下冊,那么,2017三年級上冊數學書?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鏈接高談雀: 1yCoD0707vugjL2Jou2S6yA
逗你學統編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同步學,完結版368M超清視戚早侍銀頻
【 #教案#導語】三年級上冊數學第一單元教案怎么寫?我整理了2017三年級上冊數學第一單元教案【北師大版】,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乘除法
單元教學內容p2~p14
單元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世高情境,感知乘除法計算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初步形成從數學的角度觀察周圍事物的意識。
2、探索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及兩位數乘一位數(積在百以內)的口算方法和一位數除整十、整百、整千數及兩位數的口算方法,體驗計算方法的多樣化,能正確進行計算。
3、經歷從實際情況中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發展用乘除法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的能力。
4、在具體的情境中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和估算能力。
單元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整十、整理、整千數乘一位數及兩位數(積在100以內)的口算;一位數除整十、整百、整千數及兩位數的口算。
2、難點;兩位數乘一位數(進位)的乘法及一位數除兩位數的除法口算。
單元課時安排(9時)
小樹有多少棵(1)
數學內容:p2~p3
數學目標:
1、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結合具體情境,在討論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雖然有的題目比較費時間,但是也只能 這樣來提高自己的學習水平,多和老師交流,在神旁網上是問不到答案的哈老師是很樂意學生去問問題的孝埋,問多了 老師也會給很多學習巧瞎螞上的建議
一.知識框架
二.知識概念
二次根式:一般地,形如√ā(a≥0)的代數式叫做二次根式。當a>0時,√a表示a的算數平方根,其中√0=0
對于本章內容,教學中應達到以下幾方面要求:
1. 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了解被開方數必須是非負數的理由;
2. 了解最簡二次根式的概念;
3. 理解并掌握下列結論:
慶納1) 是非負數;(2) ;(3) ;
4. 掌握二次根式的加、減、乘、除運算法則,會用它們進行有關實數的簡單四則運算;
5. 了解代數式的概念,進一步體會代數式在表示數量關系方面的作用。
第二十二章 一元二次根式
一.知識框架
二.知識概念
一元二次方程:方程兩邊都是整式,只含有一個未知數(一元),并且未知數的次數是2(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一般地,任何一個關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經過整理,都能化成如下形式ax2+bx+c=0(a≠0).這種形式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一個一元二次方程經過整理化成ax2+bx+c=0(a≠0)后,其中ax2是二次項,a是二次項系數;bx是一次項,b是一次項系數;c是常數項.
本章內容主要要求學生在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前提下,通過解方程來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1)運用開平方法解形如(x+m)2=n(n≥0)的方程;領會降次──轉化的數學思想.
(2)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驟:現將已知方程化為一般形式;化二次項系數為1;常數項移到右邊;方程兩邊都加上一次項系數的一半的平方,使左邊配成一個完全平方式;變形為(x+p)2=q的形式,如果q≥0,方程的根是x=-p±√q;如果q<0,方程無實根.
介紹配方法時,首先通過實際問題引出形如 的方程。
《小學數學1年級R(上)》資源免費
鏈接:1N69nm9BsVNfaCnChyUiUkQ
小學數學1年級R(上)|按課時壓縮文件|按單元壓縮文件|課件(2017秋,上冊):慎扒1數人教版 期中期末卷.zip|課件(2017秋,上冊):1數人教版 第8單元 20以內的進位加法.zip|課件(2017秋,上冊):1數人教版 第7單元 認識鐘表.zip|課件(2017秋,上冊):1數人教版 第6單元 11~20各數的認識.zip|課件(2017秋,上冊):1數人教版 第5單元 6~10的認識和加減法.zip|課件(2017秋,上冊):1數人教版 第4單元 認識圖形(一).zip|課件(2017秋,上冊):1數人教版 第3單元 1~5的認識和加減滾吵法.zip|課件(2017秋,上冊):1數人教版 第2單元 位置.zip|課件(2017秋,上冊):1數人教版 第1單元 準備課.zip|課件(2017秋,上冊):1數人教版 期中期末卷|課件(2017秋,上冊):1數人教版大孝侍 第8單元 20以內的進位加法|課件(2017秋,上冊):1數人教版 第7單元 認識鐘表
以上就是2017三年級上冊數學書的全部內容,三年級上冊易錯題集第一單元測量1、(1)3米=()分米70毫米=()厘米8千米=()米5069米=()千米()米4厘米8毫米=()毫米6噸=()千克7621克=()千克()克(2)比一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