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小學五年級數學下冊概念,要全?。。?/a> 小學五年級下學期第四單元數學概念 五年級下冊數學文化小知識(數學五年級下冊所有知識大全) 五年級下冊數學概念公式 蘇教版五年級下冊數學概念總結
1.數學五年級下冊所有知識大全
小學五年級數學下冊復習教學知識點歸納總結,期末測試試題習題大全 人教版五年級(下冊)數學知識點 一、圖形的變換1、軸對稱圖形:把一個圖形沿著某一條直線對折,兩邊能夠完全重合,這樣的圖形叫做軸對稱圖形,這條直線叫做對稱軸。
2、成軸對稱圖形的特征和性質:①對稱點到對稱軸的距離相等;②對稱點的連線與對稱軸垂直;③對稱軸兩邊的圖形大小形狀完全相同。3、物體旋轉時應抓住三點:①旋轉中心;②旋轉方向;③旋轉角度。
旋轉只改變物體的位置,不改變物體的形狀、大小。二、因數與倍數1、因數和倍數:如果整數a能被b整除,那么a就是b的倍數,b就是a的因數。
2、一個數的因數的求法:一個數的因數的個數是有限的,最小的是1,最大的是它本身,方法是成對地按順序找。3、一個數的倍數的求法:一個數的倍數的個數是無限的,最小的是它本身,沒有最大的,方法時依次乘以自然數。
4、2、5、3的倍數的特征:個位上是0、2、4、6、8的數,都是2的倍數。個位上是0或5的數,是5的倍數。
一個數各位上的數的和是3的倍數,這個數就是3的倍數。5、偶數與奇數:是2倍數的數叫做偶數(0也是偶數),不是2的倍數的數叫做奇數。
6、質數和和合數:一羨橡個數,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因數的數叫做質數(或素數),最小的質數是2。一個數,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還有別的因數的數叫做合數,最小的合數是4。
三、長方體和正方體1、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長方體有6個面,每個面都是長方形(特殊的有一組對面是正方形),相對的面完全相同;有12條棱,相對的棱平行且相等;有8個頂點。正方形有6個面,每個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面都完全相同;有12條棱,所有的棱都相等;有8個頂點。
2、長、寬、高: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3、長方體的棱長總和=(長+寬+高)*4 正方體的棱長總和=棱長*124、表面積:長方體或正方體6個面的總面積叫做它的表面積。
5、長方體的表面積=(長*寬+長*高+寬*高)*2 S=(ab+ah+bh)*2 正方體的表面積=棱長*棱長*6 用字母表示:S=6、表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相鄰單位的進率為1007、體積: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8、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 用字母表示:V=abh 長=體積÷(寬*高姿桐) 寬=體積÷(長*高) 高=體積÷(長*寬) 正方體的體積=棱長*棱長*棱長 用字母表示:V= a*a*a9、體積單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跡派坦和立方米 相鄰單位的進率為1000 10、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統一公式:長方體或正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 V=Sh11、體積單位的互化:把高級單位化成低級單位,用高級單位數乘以進率;把低級單位聚成高級單位,用低級單位數除以進率。
12、容積:容器所能容納物體的體積。13、容積單位:升和毫升(L和ml) 1L=1000ml 1L=1000立方厘米 1ml=1立方厘米 14、容積的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容器容積的計算方法跟體積的計算方法相同,但要從里面量長、寬、高。
四、分數的意義和性質1、分數的意義: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幾份的數,叫做分數。2、分數單位: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的數叫做分數單位。
3、分數與除法的關系:除法中的被除數相當于分數的分子,除數相等于分母,用字母表示:a÷b= (b≠0)。4、真分數和假分數: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數叫做真分數,真分數小于1。
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數叫做假分數,假分數大于1或等于1。由整數部分和分數部分組成的分數叫做帶分數。
5、假分數與帶分數的互化:把假分數化成帶分數,用分子除以分母,所得商作整數部分,余數作分子,分母不變。把帶分數化成假分數,用整數部分乘以分母加上分子作分子,分母不變。
6、分數的基本性質: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分數的大小不變,這叫做分數的基本性質。7、最大公因數:幾個數共有的因數叫做它們的公因數,其中最大的一個叫做最大公因數。
8、互質數:公因數只有1的兩個數叫做互質數。兩個數互質的特殊判斷方法:①1和任何大于1的自然數互質。
②2和任何奇數都是互質數。③相鄰的兩個自然數是互質數。
④相鄰的兩個奇數互質。⑤不相同的兩個質數互質。
⑥當一個數是合數,另一個數是質數時(除了合數是質數的倍數情況下),一般情況下這兩個數也都是互質數。9、最簡分數: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數1的分數叫做最簡分數。
10、約分:把一個分數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較小的分數,叫做約分。11、最小公倍數:幾個數共有的倍數叫做它們的公倍數,其中最小的一個叫做最小公倍數。
12、通分:把異分母分數分別化成和原來分數相等的同分母分數,叫做通分。13、特殊情況下的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①成倍數關系的兩個數,最大公因數就是較小的數,最小公倍數就是較大的數。
②互質的兩個數,最大公因數就是1,最小公倍數就是它們的乘積。14、分數的大小比較:同分母的分數,分子大的分數就大,分子小的分數就??;同分子的分數,分母大的分數反而小,分母小的分數反而大。
15、分數和小數的互化:。
2.小學五年級下數學知識點
5下的1. 理解分數的意義;*2. 思考,并會用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體積運算公式。
*3. 做好統計,并學會做統計表,會看統計表!(以上都很重要,打星號的特別重要) 做些題吧一.填空。1.自然數中,既不是質數,又不是合數的數是 ( ),最小的質數是 ( ),最小的合數是 ( )。
2.把120分解質因數是( )。3.兩個互質數,又都是合數,它們的最小公倍數是60,這兩個數分別是 ( ) 和 ( )。
4.a和b是一對互質數,a*b =36,則a和b分別是( )5.一個三位數,它的個位上是最小的自然數,十位上是最小合數,百位上是最小的質數,這個三位數是( )。6.一個長方體的長為1分米,寬為8厘米,高為3厘米,它的表面積是( ),體積是( )。
7.用一根長為48厘米的鐵絲制成一個最大的正方體框架,它的表面積是( )平方厘米,體積是( )立方厘米。8.已知一個三角形的面積是24平方厘米 , 底是8厘米,高是( )厘米。
9.把一根長2米的長方體木料,平均鋸成4段,表面積比原來增加了48平方分米,原來這根木料的體積是( )立方分米。10.已知一個梯形的面積是36平方厘米,高為4厘米,上底與下底的和是( )。
11.已知甲數=3*3*5*7, 乙數=3*5*7*11, 甲乙兩數的最大公約數是( )。12.把下面各數按要求填。
6 9 102 45 110 91 780 248 37奇數( ) 能被2整除( )偶數( ) 能被3整除( )質數( ) 能被5整除( )合數( ) 能被2、3、5整除( )二.判斷。1.長方體的棱長之和是84厘米,從一個頂點出發的三條棱的長度之和是21厘米。
( )2.7.2除以一個小數,所得的商一定大于7.2。 ( )3.沒有公約數的兩個數叫做互質數。
( )三.選擇題。1、如果m、n 都是自然數,m = 8n,則m和n的最小公倍數是 ( )。
A、m B、n C、mn D、82、下面的各組數里,第一個數能被第二數整除的是 ( ) 。A、36和0.9 B、7和56 C、54和27 D、84和83、如果兩個自然數的最小公倍數是210,它們的最小公約數是14,那么這兩個數是 ( )。
A、140和21 B、42和70 C、10和21 D、14和354、若m÷n = 13, m ,n 都是自然數,則m是n的( ),n是m的( )。 A. 最小公約數 B. 最大公約數 C. 最大公倍數 D. 最小公倍數 5、99.999保留兩位小數是 ( )。
A.99.99 B.100 C.100.00 D.100.0 6、相鄰兩個自然數的和一定是( ),積一定是( )。 A. 奇數 B. 偶數 C. 合數 D. 質數 四.計算。
1.計算,能簡算的要簡算。6.71*7.5 + 2.5*6.71 ( 3.12 + 0.3 )÷[ ( 1-0.4 )÷0.2 ] 3.14*625-3.14*374-3.14 [ 41-( 4.2 + 5.8÷5 ) ]÷0.93.4÷4.41 + 0.4*0.05 12.5*3.2*0.25*1.32.直接寫出得數。
5.2-3 + 8= 2.9 + 4.1 = 1÷0.05 = 8*0.5 = 3.29÷3.29 =8.9 + 8.9 = 2-3.6 = 8.8-0.8 = 4.8÷1.6 = 0*(4-0.4 ) =3.解方程。6x-0.4*6 = 9.6 118-2*( 4.1 + X ) = 55 4x +80 = 1609.6÷X = 0.8 4.8-X = 3*( X + 6 ) 4.3X-1.5 + 3.2X = 4.54.求陰影部分面積。
5厘米3厘米五.列式計算。1.一個數減去3.6,所得的差的5 倍,正好等于這個數的3倍,求這個數。
2.乙數比丙數的2倍少3,甲數是乙數的4倍,已知甲數是132,求丙數。3.2.5與64的積去除 1.44,商是多少?4.一個數的5倍比40除以5的商少48,求這個數。
(用方程解)六.應用題。1.只列式不計算 。
(1)工程隊修一條長480米的路,計劃12天完成。實際10天就完成了,實際每天比計劃多修多少米? 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2) 小華前2次數學測驗的平均成績是91分,后3次測驗平均成績是90分。
求他這5次測驗的平均成績。 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2.李紅和王剛買同一種練習本5本和3本,已知李紅比王剛多付7.20元,這種練習本的單價是多少元?3.甲乙兩位運動員練習賽跑,甲每秒跑7米,乙每秒跑6.5米。
如果讓乙先跑出10米后,甲再出發,幾秒鐘后甲追上乙?(用方程解)4.甲車每小時行50千米,乙車每小時行56千米,兩車從相距20千米的兩地相背而行,幾小時后兩車相距274.4千米?5.一個游泳池長50米,寬30米,深3.5米。在游泳池的四壁和底部鋪上邊長1分米的方磚,共需方磚多少塊?如果將這個游泳池放滿水,能放水多少立方米?6.果園里有桃樹730棵,比梨樹的1.25倍少20棵,果園有梨樹和桃樹共多少棵?7.工程隊要筑一條長7.4千米的公路,已經筑了12天,平均每天筑0.35千米,剩下的要在8天內完成,平均每天至少要筑多少千米?五年級下冊數學期末試卷一.填空題 。
1、24的所有約數有( )個,24的最小倍數是( )。2、在自然數1--20中,既是偶數又是質數的有( );既是奇數又是合數的有( )。
3、a和b的最大公約數是1,最小公倍數是( )。4、一個正方體的棱長擴大3倍,體積就擴大( )倍,表面積擴大( )倍。
5、3升60毫升 =( )升 =( )毫升。6、甲數 = 2*3*5*7 乙數 = 2*5*11 則兩數的最大公約數是( ),最小公倍數是( )7、把96分解質因數是( )。
8、把4米長的木棒平均分成7段,每段長 )米,每段占全長的( )。9、=( )÷15 = 15÷( )=10、分數單位是 的最大真分數是(),最小假分數是( ),最小帶分數是( )11、1里面有( ),2里面有( )。
2 的分數單位是( ),20個這樣的分數單位是( )。12.李明今年a歲,張亮今年a + b歲;5年后,兩人的年齡相。
3.小學五年級數學下冊知識要點
一、填空題(每空1分,共18分。)
1、先填空,再想想運用了什么運算律。
(1)52+48=48+ ,運用了( ),字母公式是( )。
(2)18*25*4=18*(25*4),運用了( ),字母公式是( )。
(3)42*a= *42,運用了( ),字母公式是( )。
(4)(270+69)+31= +( + ), 運用了( ),字母公式是( )。
(5)12*32+12*68=( + )* ,運用了( ),字母公式是( )。
2、在○填上“>”、“
(8787)÷3 ○(105-105)÷3 50+4*5 ○(50+4)*5
750÷15-10 ○ 750÷(15-10) 69+65÷5 ○ 69-65÷5
二、判斷題(每題1分,共5分。)
1、算式“65+35÷7*6”的第一步算65+35,這樣很簡便?!?)
2、(a*b*c)=(a*c)*(b*c)?!?)
3、101*46-46=100*46?!?)
4、134*8=125+9*8?!?)
5、25+25+25+……+25=1000。 ……………………………………( )
三、選擇題(每題2分,共10分。)
1、計算840-24*5÷20時,最后一步算( )。
A.乘法 B.除法 C.減法
2、260*(6+3) ○260*6+3,圓圈里應填( )。
A.>B.
3、把64÷4=16,36+16=52,52*12=624合并成一道綜合算式是( )。
A.(36+64÷4)*12 B. 64÷4+36*12
C.(64÷4+16)*12 D.(36+16÷4)*12
4、64*25+36*25=(64+36)*25,這里運用了( )。
A.乘法分配律 B.乘法交換律
C.乘法結合律 D.加法結合律
5、與45*199相等的式子是( )。
A.45*100+99 B.45*(200-1) C.45*200+45
四、計算(共38分。)
1、直接寫得數。(每題1分,共8分。)
62*3= 0*65+5= 77*20= 6+18+84=
98+12= 42*1*5= 12*25= 9*5÷5*9=
2、脫式計算。(每題3分,共12分。)
874÷(24*23-506) 25*5÷(155-30)
15*〔120-(42+36)〕 936÷〔(160+80)÷20〕
3、簡便計算。(每題3分,共18分。)
185*38+15*38 62*100-62*2 43*202
(40+4)*25 25*99 96*101-96
4.五年級下冊數學的知識歸納的板書
1、分數乘整數:分母不變,分子和整數相乘能約分的先約分
2、分數乘分數: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能約分的先約分
3、打九折是指:現價是原價的十分之九
4、長方體的棱長和=(長+寬+高)*4
5、正方體的棱長和=棱長*12
6、長方體的表面積=(長*寬*高)*
7、正方體的表面積=棱長*棱長*6
8、露在外面的面積=棱長*棱長*露在外面的面數
9、分數除法計算方法:除以一個數等于乘這個數的倒數(0除外)
10、長發體的體積=長*寬*高,或者底面積*高用字母表示是:V=abh或V=sh
11、正方體的體積:棱長*棱長*棱長,或者低面積*高用字母表示是V=a的立方
12、體積是指: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要從外部測量,容器是指容器所能容納物體的體積,要從內部測量,當容器很薄的時候容器近似于體積
13、常用的體積單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常用的容積單位升和毫升
14、長方體或正方體容器容積的計算方法:跟體積的計算方法相同但要從容器里面量長、寬、高,計算容積一般用體積單位
15、體積與容積單位換算:一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一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一立方分米=一升。一立方厘米=1毫升。一升=1000毫升
16、體積與容積單位換算計算方法:相鄰的兩個體積,容積單位之間的進路是1000,由高級單位化成低級單位,乘以進路,由低級單位換成高級單位,除以進路
5.人教版五年級下冊數學重要復習資料
九、解決問題的策略 1.學會用“倒過來推想”的策略解題。
十、圓 1.圓的特征,圓心、半徑、直徑; 2.能用圓規畫指定大小的圓; 3.會用圓的知識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象與解決一些簡單問題; 4.圓周率的含義;圓周長、面積計算。 ? 五年級下冊數學總復習 一、數與運算 《分數乘法》: 1、分數乘整數的意義:分數乘整數的意義同整數乘法的意義相同,就是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運算。
2、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分母不變,分子和整數相乘的積作分子,能約分的要約成最簡分數,計算結果能化成整數的要化成整數。 注:0乘以任何數還得0。
3、分數乘分數的意義:求這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 4、分數乘分數的計算方法:分子相乘做分子,分母相乘做分母,能約分的可以先約分。
計算結果要求是最簡分數。 注:理解打折的含義。
例如:九折,是指現價是原價的十分之九。 六五折,是指現價是原價的百分之六十五。
5、知道一個數是多少,求這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這樣的應用題,可以用乘法解答。 《分數除法》 1、倒數:如果兩個數的乘積是1,那么其中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倒數。
倒數是對兩個數來說的,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乘積是1的兩個數互為倒數。
2、求倒數的方法。 3、1的倒數仍是1;0沒有倒數。
(理由:0沒有倒數,是因為在分數中,0不能做分母)。 4、一個數(A)除以另一個數(B)(零除外)等于乘這個數(B)的倒數。
5、分數除以整數表示的意義:就是求這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 6、比較商與被除數的大小。
除數小于1,商大于被除數; 除數等于1。商等于被除數; 除數大于1,商小于被除數。
《分數的混合運算》 1、分數的混合運算順序與整數混合運算順序相同。(有括號先算括號里,再算括號外;沒括號,先算乘除,再算加減;有乘有除,從左往右依次計算。
除法先轉換成乘法再約分,最后結果是最簡分數) 2、整數運算定律在分數運算中同樣適用。 3、用方程解決有關分數混合運算的實際問題。
4、會利用線段圖來分析應用題題中的數量關系、《百分數》 1、百分數的意義: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數叫作百分數,百分數又叫百分比、百分率。 2、百分數的讀法、寫法。
3、小數化成百分數的方法:把小數化成百分數,只要把小數點向右移動兩位,同時在后面添上百分號。 4、分數化成百分數的方法:把分數化成百分數,可以先把分數化成小數(除不盡時,通常保留三位小數),再寫成百分數;也可以把分子分母同時乘一個數將其化成一百分之幾的數,再寫成百分數。
5、百分數化成小數、分數的方法。 百分數化成分數,先把百分數改寫成分數,能約分的要約成最簡分數。
百分數化成小數時,要把百分號去掉,同時把小數點向左移動兩位。 6、用方程解決“已知一個數的百分之幾多少,求這個數”的實際問題。
7、百分數和分數的區別: 意義不同:百分數只表示兩個數量之間的關系,后面不加單位;而分數既可以表示兩個數量之間的關系,也可以表示某個具體數量,可加單位。 讀法不同:百分數只讀作百分之幾,不讀作一百分之幾。
寫法不同 二、空間與圖形 1、長方體、正方體各自的特點: 3、知道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 4、計算長方體、正方體的棱長總和: 長方體的棱長總和=(長 寬 高)?4或者是長?4 寬?4 高?4 正方體的棱長總和=棱長?12 5、長方體的表面積 長方體的表面積=長?寬?2 長?高?2 寬?高?2=(長?寬 長?高 寬?高)?2 正方體的表面積=棱長?棱長?6 6、計算露在外面的面的面積時: 首先數出露在外面的面的個數,再求露在外面的面的面積=露在外面的面的個數?一個面的面積。
《長方體(二)》 1、體積與容積的概念。 體積: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作物體的體積。
容積:容器所能容納入體的體積叫做物體的容積。 2、體積單位 常用的體積單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常用的容積單位有:升、毫升。 補充特殊的知識點:冰箱的容積用“升”作單位;我們飲用的自來水用“立方米”作單位。
3、長方體的體積 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 正方體的體積=棱長?棱長?棱長 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 4、不規則物體體積的測量方法和不規則物體體積的計算方法。 物體的體積=升高的水的體積=容器的底面積?水面上升的高度。
(參看課本55頁第二題) 5、體積、容積單位之間的進率。 1立方分米=1升,1立方厘米=1毫升,1升=1000毫升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 相鄰兩個體積單位、容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00) 6、其他單位之間的進率 1米=100厘米 1立方米=1000000立方厘米 長度單位: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相鄰兩個長度單位間的進率是10) 面積單位: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相鄰兩個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是100) 體積單位: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容積單位: 1升=1000毫升 質量單位: 1噸=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三、統計 1、扇形統計圖:以一個圓作為整體,把各部分所占的百分比表現在這個圓中。
2、條形統計圖、扇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的不同特點: 條形統計圖便于看出數據的多少; 扇形統計。
6.人教版五年級下冊數學復習資料
小學五年級下冊數學期末知識點復習資料一、簡便計算加法結合律:(a+b)+c=a+(b+c) 減法的性質:a-b-c=a-(b+c) a-(b-c)=a-b+c例:二、計算部分1、注意計算結果約分,尤其是分子和分母是3的倍數的分數。
2、快速找到幾個分數的公分母。例:三、解方程等式的性質:a±c=b±c a÷c=b÷c a*c=b*c c≠0四、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計算 h b a a長方體的棱長和=4a+4b+4h=4(a+b+h) 正方體的棱長和=12a (帶長度單位)長方體的表面積= 2(ab+bh+ah) 正方體的表面積= (帶面積單位)長方體的體積= abh 正方體的體積= (帶體積單位)五、知識點1、幾個最小:最小的自然數是0,最小的偶數是0,最小的奇數是1,最小的質數是2,最小的合數是4。
2、一個數的最大因數是它本身,最小因數是1;一個數的最小倍數是它身,沒有最大倍數。一個數的最大因數等于它的最小倍數。
3、圖形的變換有:平移、對稱、旋轉、放大與縮小。4、旋轉的三要素:方向、角度、中心點(定點)。
5、長方形的對稱軸有2條,正方形的對稱軸有4條,圓形有無數條對稱軸,半圓只有1條對稱軸,扇形只有1條對稱軸,等腰三角形只有1條對稱軸,等邊三角形有3條對稱軸,等腰梯形只有1條對稱軸,菱形有2條對稱軸。一般的平行四邊形不是軸對稱圖形。
6、長方體和正方體都有6個面,8個頂點,12條棱。長方體每個面一般都是長方形,特殊情況有相對的兩個面是正方形,其余四個面都是面積相等的長方形。
長方體相對的棱長度相等,相對的面的面積相等,長方體有4條長,4條寬,4條高。正方體也叫立方體,是長、寬、高都相等的特殊的長方體,正方體每個面都是正方形且面積都相等。
7、體積: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常用的體積單位有:容積:容器、桶、倉庫等所能容納物體的體積。
常用的容積單位有:l ml 體積與容積間的單位換算:8、分數與除法的關系:分數的分子相當于除法里的被除數,分母相當于除法里的除數,分數線相當于除法里的除號,分數的大小(分數的值)相當于除法里的商。區別:分數是一種數,除法是一種運算。
它的關系用字母表示為:9、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數叫真分數,真分數小于1;分子比分母大(或相等)的分數叫假分數,假分數大于或等于1。10、分數的基本性質: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分數的大小不變。
11、最簡分數: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數1的分數叫最簡分數。12、同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分母不變,把分子相加減。
13、異分母加減法的計算法則: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加減法的計算法則進行計算。14、奇數:不是2的倍數的數。
偶數:是2的倍數的數。15、質數:一個數除了1和它本身兩個約數,沒有別的約數的數。
合數:一個數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還有別的約數的數。1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
16、2的倍數的特點:個位上是0、2、4、6、8的數。5的倍數的特點:個位上是0或5的數。
3的倍數的特點:一個數各位上的數字之和是3的倍數的數。17、互質數:只有公因數1的兩個數。
如:2和5,9和8,7和15,4和9。六、解決問題1、求一個量是另一個量的幾分之幾的?方法:用一個量除以另一個量。
注意:結果約成最簡分數。例:把5克糖放入20克水中,糖的重量占水的幾分之幾?糖的重量占糖水的幾分之幾?解答思路:第一問題是求糖的重量是水的幾分之幾應該用糖的重量去除以水的重量。
而第二問題是求重量是糖水的重量的幾分之幾應該用糖的重量去除以糖水的重量。根據分析列式為:2、分數加減法應用題例1:水果店里原有水果 噸,賣出 噸后又運進 噸。
水果店現在有水果多少噸?解答思路:由于每個分數都帶上了單位,所以每個分數表示具體的數量。應該用我們以前學的整數應用題的解答方法進行解答。
例2:五四班有45人,有 的同學參加了語文興趣小組,有 的同學參加了數學興趣小組,其余的參加了音、體、美興趣小組。參加音、體、美興趣小組的同學占全班同學的幾分之幾?解答思路:本題的每個分數沒有帶單位,它表示量與量之間的關系。
因此本題應把全班45人看作單位“1”進行思考。3、長方體正方體表面積、體積的應用方法:根據題意學會畫圖進行分析思考,抓住重點詞句,利用好其計算公式。
例1:給一個無蓋長方體水缸抹水泥,從里面量得長8分米,寬4分米,深6分米;抹水泥的面積是多少?解答思路:這是關于長方體的表面積的應用,從無蓋和抹水泥的面積中可以看出。在計算時,由于無蓋只算五個面。
8*4+8*6*2+4*6*2=176(平方分米)4、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的應用例1:五一班有48人,五二班有56人。如果把這兩個班分成人數相等的小組,每組最多幾人?一共可分幾個小組?解答思路:根據題意,要想兩個班分成的人數相等,說明這個人數既是48的因數,也是56的因數,由于是求每組人數最多幾人,所以是求它們的最大公因數。
48的因數有:1,2,3,4,6,8,12,16,24,48.56的因數有:1,2,4,7,8,14,28,56。48和56的最大公因數是8。
所以每組人數最多是8人。48÷8+56÷8=13(組)例2:一個班有40多人,如果4個人一組或6個人一組都能剛好分完,這個班有多少人?解答思路:根據題意,4人一組或。
蘇教版五年級下冊數學概念總結
1.分數: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幾分的數,叫做分數。
2.分數的加減法則:同分母的分數相加減,只把分子相加減,分母不變。異分母的分數相加減,先通分,然后再加減。
3.分數大小的比較:同分母的分數相比較,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異分母的分數相比較,先通分然后再比較;若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4.分數乘整數,用分數的分子和整數相乘的積作分子,分母不變。
14.分數乘分數,用分子相乘的積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積作為分母。
15.分數除以整數(0除外),等于分數乘以這個整數的倒數。
16.真分數: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數叫做真分數。
17.假分數: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數叫做假分數。假分數大于或等于1。
18.帶分數:把假分數寫成整數和真分數的形式,叫做帶分數。
19.分數的基本性質: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以或除以同一個數(0除外)辯族,分數的大小不變。
蘇教版五年級上冊數學概念
一、數的世界
1. 象0,1,2,3,4,5,6……這樣的數是自然數
2. 象-3,-2,-1,0,1,2,3,……這樣的數是整數。
整數包括自然數
3.倍數和因數:倍數和因數是相互依存的。如:A×B=C,就可以說A是B和C的倍數,B和C是A的因數。如:20是4和5的倍數,4和5是20的因數。注意:我們只在自然數(0除外)范圍內研究倍數和因數。
4.奇數和偶數:是2的倍數的數叫偶數,不是2的倍數的數叫奇數。
5.找因數:找一個數的因數,一對一對有序的找就不會重復和遺漏。一個數最小的因數是1,最大的因數是它本身。
6.找倍數:從1倍開始有序的找,一個數沒有最大的倍數。最小的倍數是它本身。
7.質數:一個數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因數,這個數叫質數。
8.攜高弊合數:一個數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還有別的因數,這個數叫合數。注意:1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
9:按一個數的因數分,自然數可以分為(質數),(合數),(1和0)三 。按一個數的奇偶性來分,自然數可以分為(奇數和偶數)兩類。0是最小的偶數。
10.補充:整除:整數A除以整數B,(B不等于0),除得的商正好是整數而沒有余數,我們就說A能被B整除。
11.2,3,5的倍數特征:個位上是0,2,4,6,8的數都是2的倍數。個位上是0或5的數都是5的倍數。各個數位之和是3的倍數,這個數就是3的倍數。
12.質因數:每個合數都可以寫成幾個質數相乘的形式。其中每個質數都是這個合數的因數,叫做這個合數的質因數。
13.把一個合數用質因數相乘的形式表示出來,叫做分解質因數。
14.幾個數公有的因數,叫做這幾個數的公因數。其中最大的一個,叫做他們的最大公因數。
15.公因數只有1的兩個數,叫做互質數。
16.幾個數公有的倍數,叫做這幾個數的公倍數,其中最小的一個,叫做這幾個數的最小公倍數。
17.分子分母是互質數的分數叫最簡分數。
18.約分:把一個分數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較小的分數,叫做約分。
注意:約分時盡量用口算。一般用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數(1除外)去除分數的分子和分母;通常要除到得出最簡分數為止。
19.通分:把異分母分數分別化成和原來分數相等的同分母分數,叫通分。
通分的一般方法是:先求出原來幾個分母的最小公倍數,然后把分數分別化成用這個最小公倍數做分母的分數。
20.小數化分數,原來有幾位小數,就在1后面寫幾個0作分母,把原來的小數去掉小數點做分子;化成分數后,能約分的要約分。
21.分母不是整十,整百,整千的分數化小數,要用分母去除分子,除不盡的,可以根據需要按四舍五入保留幾位小數。
22.(一個最簡分數,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他的質因數,這個分數就能化成有限小數;如果分母中含有2和5以外的質因數,這個分數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數。)
23.一個數的因數的個數是有限的,一個數的倍數的個數是無限的?!薄白钚〉馁|數念猜是2”“最小的合數是4”“最小的奇數是1”“奇數+奇數=偶數 偶數+偶數=偶數 奇數-奇數=偶數 偶數-偶數=偶數”奇數+偶數=奇數 奇數-偶數=奇數
五年級下冊數學概念
復習一下公式 多做一點類似的題目 復習老師講過的內容 就不會錯了
蘇教版五年級下冊 數學
1.方程
2.確定位置
3.公倍數和公因數
4.認識分數
5.找規律
6.分數的基本性質
7.統計
8.分數加法和減法
9.解決問題的策略
10.圓
11.整理與復習
蘇教版五年級下冊數學書25頁
7、甲、乙兩人生產一批零件,甲、乙工作效率的比是2:1,兩人共同生產了3天后,剩下的由乙單獨生產2天就全部完成了生產任務,這時甲比乙多生產了14個零件,這批零件共有多少個?
解:將乙的工作效率看作單位1
那么甲的工作效率為2
乙2天完成1×2=2
乙一共生產1×(3+2)=5
甲一共生產2×3=6
所以乙的工作效率=14/(6-5)=14個/天
甲的工作效率=14×2=28個/天
一共有零件28×3+14×5=154個
或者設甲乙的工作效率分別為2a個/天,a個/天
2a×3-(3+2)a=14
6a-5a=14
a=14
一共有零件28×3+14×5=154個
8、一個工程項目,乙單獨完成工程的時間是甲隊的2倍;甲乙兩隊合作完成工程需要20天;甲隊每天工作費用為1000元,乙每天為550元,從以上信息,從節約資金角度,公司應選擇哪個?應付工程隊費用多少?
解:甲乙的工作效率和=1/20
甲乙的工作時間比=1:2
那么甲乙的工作效率比=2:1
所以甲的工作效率=1/20×2/3=1/30
乙的工作效率=1/20×1/3=1/60
甲單獨完成需要1/(1/30)=30天
乙單獨完成需要1/(1/60)=60天
甲單獨完成需要1000×30=30000元
乙單獨完成需要550×60=33000元
甲乙合作完成需要(1000+550)×20=31000元
很明顯
甲單獨完成需要的錢數最少
選擇甲,需要付30000元工程費。
9、一批零件,甲乙兩人合做5.5天可以超額完成這批零件的0.1,現在先由甲做2天,后由后由甲乙合作兩天,最后再由乙接著做4天完成任務,這批零件如果由乙單獨做幾天可以完成?
解:將全部零件看作單位1
那么甲乙的工作效率和=(1+0.1)/5.5=1/5
整個過程是甲工作2+2=4天
乙工作2+4=6天
相當于甲乙合作4天,完成1/5×4=4/5
那么乙單獨做6-4=2天完成1-4/5=1/5
所以乙單獨完成需要2/(1/5)=10天
10、有一項工程要在規定日期內完成,如果甲工程隊單獨做正好如期完成,如果乙工程隊單獨做就要超過5天才能完成。現由甲、乙兩隊合作3天,余下的工程由乙隊單獨做正好按期完成,問規定日期是多少天?
解:甲做3天相當于乙做5天
甲乙的工作效率之比=5:3
那么甲乙完成時間之比=3:5
所以甲完成用的時間是乙的3/5
所以乙單獨完成需要5/(1-3/5)=5/(2/5)=12.5天
規定時間=12.5-5=7.5天
參考一下
求蘇教版六年級下冊數學概念整理 作業!速度!~~
書上的知識點過一遍就可以了,還有的老師上課講的一定要回顧一下,最好是看課堂筆記。
蘇教版五年級下冊數學《圓》說課稿
給你個網址::new.060s./article/2011/04/18/397032.htm
蘇教版六年級下冊數學概念,急著要用,速度
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所有的負數都在0的左邊,也就是負數都比0小,而正數都比0大。負數都比正數小。
圓柱的兩個圓面叫做底面;周圍的面叫做側面;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高。
圓柱的表面積=圓柱的側面積+兩個底面的面積
圓柱的側面積=底面周長×高
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 V=SH
V=πr 2×H
V圓錐= V圓柱÷3 = SH÷3
像這樣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組成比例的四個數,叫做比例的項。兩端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外項,中間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內項。
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項,就可以求出這個比例中的另外一個未知項。求比例中的未知項,叫做解比例。
正比例理由例子:(因為杯子的底面積一定,所以水的體積隨著高度的變化而變化。水的高度增加,體積也相應增加,水的高度降低,體積也相應減少,而且水的體積和高度的比值一定。)
像這樣,兩種相關聯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如果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比值一定,這兩種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們的關系叫做正比例關系。
在例1中,體積和高度是成正比例的量。
反比例理由例子:(因為水的體積一定,所以水的高度隨著底面積的變化而變化。底面積增加,高度反而降低,底面積減少,高度反而升高,而且高度和底面積的乘積一定。)
像這樣,兩種相關聯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如果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積一定,這兩種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們的關系叫做反比例關系。
在例3中,高度和底面積成反比例關系。
正比例公式:Y÷x=k(一定) 反比例公式: x×y=k(一定)
比例尺的由來:在繪制地圖和其他平面圖的時候,需要把實際距離按一定的比縮?。ɑ蚍糯螅?,再畫在圖紙上。這時,就要確定圖上距離和相對應的實際距離的比。
一幅圖的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比,叫做這幅圖的比例尺。
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
1千米=100000cm
蘇教版五年級下冊數學126頁2題咋做? 求
數學有蘇教版?
蘇教版五年級下冊數學口算題900道
分數線 左邊是分母 *乘號
2/1*2=1 3/1*3=1 3/2*3=2 3/1*6=2
4/3*8=6 5/3*20=12 7/3*14=6 8/7*40=35
4/3*16=12 9/5*27=15 2/1*30=15 12/7*24=14
30/1*30=1 51/9*102=18 19/9*76=36 4/9*8=18
5/8*90=144 99/98*99=98 3/14*6=28 7/1*28=4
10/1*90=9 5/3*105=63 19/7*38=14 5/1*25=5
8/19*16=38 61/60*122=120 7/2*28=8 6/1*48=8
9/7*18=14 25/7*100=28 9/5*81=45 8/9*16=18
1÷4/5= 7/10÷1= 1/9÷5=
1/2÷2/3= 3/8÷5/8 = 9÷3/4 =
2/7÷2/7 = 6÷1/6= 3/5÷1/3=
1/3÷1/4= 2/5÷5= 5/12÷1/3=
1÷10/11= 5/12÷1/8 = 9/10÷3/4=
2/9÷3/18= 1/4÷3= 12/13÷26=
19/6÷3/2= 2/3÷7/2= 6/7÷14/2=
16/7÷21/4= 29/3÷6= 4/3÷7=
9\4÷8= 3/12÷2/9= 1/6÷2/9=
6÷ 1/4 = 20÷ 1/4= 1/4÷5 =
1÷3/5= 5/10÷1= 1/8÷5=
1/2÷1/3= 3/8÷7/8 = 9÷3/5 =
2/7÷2/5 = 6÷1/2= 3/5÷1/4=
1/3÷1/3= 2/5÷1/5= 5/12÷1/6=
1÷1/15= 5/12÷1/7 = 9/10÷3/2=
2/9÷3/12= 1/4÷1/2= 12/14÷26=
19/6÷1/2= 2/3÷1/2= 6/7÷1/2=
16/7÷1/4= 29/3÷1/6= 1/3÷7=
1\4÷8= 3/8÷2/9= 1/6÷4/9=
6÷ 1/4 = 20÷ 1/4= 1/4÷/5 =
1/2÷4/5= 7/10÷1/5= 2/9÷5=
1/2÷1/3= 3/8÷1/8 = 9÷1/4 =
2/7÷1/7 = 6÷5/6= 3/5÷2/3=
1/3÷3/4= 2/5÷1/5= 5/12÷1/13=
1÷9/11= 5/12÷7/8 = 9/10÷1/4=
2/9÷5/18= 1/4÷2/3= 12/13÷1/5=
19/6÷3/12= 2/3÷7/12= 6/7÷1/12=
16/7÷1/24= 1/3÷6= 4/13÷7=
3/4÷8= 3/8÷1/9= 1/6÷2/7=
6÷ 1/12 = 20÷ 1/5= 1/4÷1/5 =
2/1*2=1 3/1*3=1 3/2*3=2 3/1*6=2
4/3*8=6 5/3*20=12 7/3*14=6 8/7*40=35
4/3*16=12 9/5*27=15 2/1*30=15 12/7*24=14
30/1*30=1 51/9*102=18 19/9*76=36 4/9*8=18
5/8*90=144 99/98*99=98 3/14*6=28 7/1*28=4
10/1*90=9 5/3*105=63 19/7*38=14 5/1*25=5
8/19*16=38 61/60*122=120 7/2*28=8 6/1*48=8
9/7*18=14 25/7*100=28 9/5*81=45 8/9*16=18
4/9×3= 5÷1/3 = 1/2÷1/3 = 2/7×3/9 ÷2/7 = 21/25÷42= 4/5×3/4 = 8.7×0.2= 4×0.25= 1/7×14= 2/3÷5/6= 1.25×8= 3/5÷5/8= 6/7×3/2= 6×8.8= 4/11÷4= 4/9×3/8= 5/3÷5= 0÷8/3= 4/7 -2/3= 2/7×2 = 41/12×4= 4÷3/16= 12÷9/4 = 75/8 ÷5= 12×16/9 = 2/3×3= 8÷9/4 = 5/3÷3/5 = 4/5×5/8 = 7/9×9/7 = 2.64+3.6= 2.4×50= 3500÷70= 2050-298= 2+7÷9= 0.3÷3%= 81.2-11÷7-×3= 6696÷62-6.5×10.6 =
1. 89÷100= 0.82+0.08= 73×1= 0.63×10= 4÷10= 17÷1000=
0.56+0.4= 1.25×100= 5.6+99=
100÷25= 1-0.93= 90-0.9=
794-198= 68×25= 6756-193-207=
72×125= 97×360+3×360=
4/9×3= 5÷1/3 = 1/2÷1/3 = 2/7×3/9 ÷2/7 = 21/25÷42= 4/5×3/4 = 8.7×0.2= 4×0.25= 1/7×14= 2/3÷5/6= 1.25×8= 3/5÷5/8= 6/7×3/2= 6×8.8= 4/11÷4= 4/9×3/8= 5/3÷5= 0÷8/3= 4/7 -2/3= 2/7×2 = 41/12×4= 4÷3/16= 12÷9/4 = 75/8 ÷5= 12×16/9 = 2/3×3= 8÷9/4 = 5/3÷3/5 = 4/5×5/8 = 7/9×9/7 = 2.64+3.6= 2.4×50= 3500÷70= 2050-298= 2+7÷9= 0.3÷3%= 81.2-11÷7-×3= 6696÷62-6.5×10.6 =
1\2×8=
1\3×9=
4\9×7=
9\11×8=
3\6×2\9=
5\9×7\2=
1\10×9\4=
23\4×2\6=
76\5×1\38=
87\9×3\19=
15\4×1\3=
56\2×1\8=
2\9×3\18=
1\4×3=
12\13×26=
19\6×3\2=
2\3×7\2=
6\7×14\2=
16\7×21\4=
29\3×6=
1\2×6=
1\6×9=
4\3×7=
9\4×8=
3\12×2\9=
5\9×7\5=
1\10×9\2=
24\4×2\6=
76\7×1\38=
87\6×3\19=
12\4×1\3=
56\2×1\7=
2\9×6\18=
1\4×7=
3\13×26=
17\6×3\2=
2\3×9\2=
6\5×14\2=
16\7×28\4=
29\2×6=
1\2×7=
1\4×9=
4\3×9=
9\4×11=
3\15×2\9=
5\7×7\5=
1\23×9\2=
24\4×1\6=
76\13×1\38=
87\9×3\19=
12\5×1\3=
56\12×1\7=
2\9×15\18=
1\11×7=
3\19×26=
17\8×3\2=
2\6×9\2=
6\15×14\2=
16\14×28\4= 29\2×4=
25 -15 -80 = 10 -80 = -70
26 -6 -64 = 20 -64 = -44
27 + 3 -48 = 30 -48 = -18
28 + 12 -32 = 40 -32 = 8
29 + 21 -16 = 50 -16 = 34
30 + 30 + 0 = 60 + 0 = 60
31 + 39 + 16 = 70 + 16 = 86
32 + 48 + 32 = 80 + 32 = 112
33 + 57 + 48 = 90 + 48 = 138
34 + 66 + 64 = 100 + 64 = 164
35 + 75 + 80 = 110 + 80 = 190
36 + 84 + 96 = 120 + 96 = 216
37 + 93 + 112 = 130 + 112 = 242
38 + 102 + 128 = 140 + 128 = 268
39 + 111 + 144 = 150 + 144 = 294
40 -30 -140 = 10 -140 = -130
41 -21 -124 = 20 -124 = -104
42 -12 -108 = 30 -108 = -78
43 -3 -92 = 40 -92 = -52
44 + 6 -76 = 50 -76 = -26
45 + 15 -60 = 60 -60 = 0
46 + 24 -44 = 70 -44 = 26
47 + 33 -28 = 80 -28 = 52
48 + 42 -12 = 90 -12 = 78
49 + 51 + 4 = 100 + 4 = 104
50 + 60 + 20 = 110 + 20 = 130
51 + 69 + 36 = 120 + 36 = 156
52 + 78 + 52 = 130 + 52 = 182
53 + 87 + 68 = 140 + 68 = 208
54 + 96 + 84 = 150 + 84 = 234
55 -45 -200 = 10 -200 = -190
56 -36 -184 = 20 -184 = -164
57 -27 -168 = 30 -168 = -138
58 -18 -152 = 40 -152 = -112
59 -9 -136 = 50 -136 = -86
60 + 0 -120 = 60 -120 = -60
61 + 9 -104 = 70 -104 = -34
62 + 18 -88 = 80 -88 = -8
63 + 27 -72 = 90 -72 = 18
64 + 36 -56 = 100 -56 = 44
65 + 45 -40 = 110 -40 = 70
66 + 54 -24 = 120 -24 = 96
67 + 63 -8 = 130 -8 = 122
68 + 72 + 8 = 140 + 8 = 148
69 + 81 + 24 = 150 + 24 = 174
70 -60 -260 = 10 -260 = -250
71 -51 -244 = 20 -244 = -224
72 -42 -228 = 30 -228 = -198
73 -33 -212 = 40 -212 = -172
74 -24 -196 = 50 -196 = -146
11 3^3-5
12 4^2-34%
13 3.25-315%
14 7^3+445%
15 12+5268.32-2569
16 123+456-52*8
17 45%+6325
18 1/2+1/3+1/4
19 789+456-78
20 45%+54%-36%
32×30= 22×30= 6×201=
17×5= 4×60= 4500÷900=
170+90= 4800÷40= 14×201=
80÷16= 4200÷20= 2500÷50=
16×5= 32×20= 67×4=
2400÷40= 3600÷60= 87÷3=
25×16= 48×9= 696÷3=
125×6= 48×25= 780÷20=
72-45= 360-85= 720÷45÷2=
3000+200= 48×125= 35×8=
80-4= 420÷35÷2= 25×32=
45÷15= 78÷2= 45×12=
6×85= 69÷23= 67+25=
710-420= 50×90= 22×8×5=
12×5= 6300÷30= 690-420=
102+284= 480+290= 930÷30=
23×3= 800×30= 2100÷70=
612÷12= 360+140= 1800÷30=
880÷20= 45×14= 3×90=
32+15= 28×7= 40×60=
32×20= 468+197= 6×80=
4700÷10= 729+302= 45-18=
2400÷20= 25×6×4= 25×28=
15×6= 125×48= 125×16=
15+22= 102×34= 4500÷45=
25×40= 490÷35÷2= 360÷45÷2=
35×18= 264-198= 2800÷25÷4=
45×22= 521-305= 3500÷25÷2=
25+40= 5600÷16= 67+28=
35×18= 75×19+75= 41-23=
45×22= 45×6= 375+99=
7000÷70= 45+45= 624-198=
9600÷30= 630÷90= 720÷9÷4=
320×2= 50×50= 33×6×5=
12×40= 26×20= 62+18=
560÷35÷2= 25×4= 254+99=
45×12= 750-570= 50÷7=
57+19= 60÷60= 70×60=
91-28= 58+79+42= 80×5×6=
90-25= 35×35+65×35= 125×80=
44-15= 1800÷90= 125×16=
97+18= 10×24= 45×14=
26+14= 81÷27= 69÷23=
25 -15 -80 =
26 -6 -64 =
27 + 3 -48 =
28 + 12 -32
29 + 21 -16 =
30 + 30 + 0 =
31 + 39 + 16 =
32 + 48 + 32 =
33 + 57 + 48 =
34 + 66 + 64 =
35 + 75 + 80 =
36 + 84 + 96 =
37 + 93 + 112 =
38 + 102 + 128 =
39 + 111 + 144 =
40 -30 -140 =
41 -21 -124 =
42 -12 -108 =
43 -3 -92 =
44 + 6 -76 =
45 + 15 -60 =
46 + 24 -44 =
47 + 33 -28 =
48 + 42 -12 =
49 + 51 + 4 =
50 + 60 + 20 =
51 + 69 + 36 =
52 + 78 + 52 =
53 + 87 + 68 =
54 + 96 + 84 =
55 -45 -200
56 -36 -184 =
57 -27 -168 =
58 -18 -152 =
59 -9 -136
60 + 0 -120
61 + 9 -104
62 + 18 -88
63 + 27 -72 =
64 + 36 -56
65 + 45 -40 =
66 + 54 -24 =
67 + 63 -8 =
68 + 72 + 8 =
69 + 81 + 24
70 -60 -260
71 -51 -244 =
72 -42 -228 =
73 -33 -212 =
74 -24 -196 =
840÷20=
14×70=
960÷80=
36×200=
65-18=
45-17=
26+57=
19+81=
25×30=
32+8=
270×30=
76×3=
58+34=
540-80=
420-370=
24×30=
820÷20=
830+120=
200÷40=
75×4=
0÷38=
27×200=
720÷6=
18+82=
35-7=
680+180=
86-6=
75×0=
99+31=
600×70=
510+90=
34-16=
510÷30=
72億-18億=
87-59=
560÷40=
960÷30=
400÷50=
960÷4=
50萬-36萬=
240×30=
24+75=
600-350=
15×80=
18+47=
90-24=
47-28=
86-20=
58+29=
47+38=
760-90=
17×30=
12×60=
910÷70=
16×60=
150÷10=
620÷20=
950÷50=
300÷4=
5+36=
28+57=
840+160=
280÷40=
65+30=
42×9=
32×50= 630÷90= 24×7= 16×60= 62×7= 49+38=
720÷40= 750÷50= 50×8= 52×3= 400÷50= 70+250=
840×40= 180÷60= 91×7 12×60= 17×30= 635-199=
44+48= 770÷7= 14×70= 125×8= 90-28= 35×5=
860÷20= 720+210= 91-32= 820÷20= 47-27= 53-25=
870×30= 53×6= 540-80= 40×25=
720÷60-8= 20+80÷2= (62+28)×6= 25×4-23= 150×(5+2)=
9×40÷9= 900÷50-10= 720÷20÷2= 63+48+52= 304-167-33=
194+84+106= 786+125+75= 60×8-40= 3000+98÷2= 640÷(4×2)=
90×(560÷70)= 300÷6+2500= 28×(210÷7)= 420÷6÷70= 600-25×5=
640÷80= 15×5= 23×3= 12×2×5=
480÷80= 16×5= 27×3= 90÷15=
48÷4= 640÷16= 39÷3= 24×20=
32×3= 48÷16= 12×8= 27×3=
56÷14= 24÷8= 14×2= 83-45=
560÷80= 96÷24= 40÷20= 40×30=
37+26= 76-39= 605+59= 30×23=
12×8= 27+32= 48+27= 4500×20=
73+15 = 120×600 = 200×360= 6800×400=
280+270= 4×2500= 6000÷40= 5×1280=
310-70= 400×14= 470+180= 1000÷25=
160×600= 20×420= 290×300= 8100÷300=
7600÷200= 7600÷400= 680+270= 980÷14=
4200÷30= 6×1300= 1300×50= 200×48=
930-660= 530+280= 9200÷400= 840÷21=
180×500= 8000÷500 = 1900÷20= 200×160=
8700÷300= 300×330= 3×1400= 7000÷14=
600÷12= 9600÷80= 140×300= 8800÷40=
9600÷800= 750-290= 5×490= 760×20=
7500÷500= 370×200= 650÷13= 8600-4200=
4/9×3= 5÷1/3 = 1/2÷1/3 = 2/7×3/9 ÷2/7 = 21/25÷42= 4/5×3/4 = 8.7×0.2= 4×0.25= 1/7×14= 2/3÷5/6= 1.25×8= 3/5÷5/8= 6/7×3/2= 6×8.8= 4/11÷4= 4/9×3/8= 5/3÷5= 0÷8/3= 4/7 -2/3= 2/7×2 = 41/12×4= 4÷3/16= 12÷9/4 = 75/8 ÷5= 12×16/9 = 2/3×3= 8÷9/4 = 5/3÷3/5 = 4/5×5/8 = 7/9×9/7 = 2.64+3.6= 2.4×50= 3500÷70= 2050-298= 2+7÷9= 0.3÷3%= 81.2-11÷7-×3= 6696÷62-6.5×10.6 =
1. 89÷100= 0.82+0.08= 73×1= 0.63×10= 4÷10= 17÷1000=
0.56+0.4= 1.25×100= 5.6+99=
100÷25= 1-0.93= 90-0.9=
794-198= 68×25= 6756-193-207=
72×125= 97×360+3×360=
2/1*2=1 3/1*3=1 3/2*3=2 3/1*6=2
4/3*8=6 5/3*20=12 7/3*14=6 8/7*40=35
4/3*16=12 9/5*27=15 2/1*30=15 12/7*24=14
30/1*30=1 51/9*102=18 19/9*76=36 4/9*8=18
5/8*90=144 99/98*99=98 3/14*6=28 7/1*28=4
10/1*90=9 5/3*105=63 19/7*38=14 5/1*25=5
8/19*16=38 61/60*122=120 7/2*28=8 6/1*48=8
9/7*18=14 25/7*100=28 9/5*81=45 8/9*16=18
2.8×0.4= 1.12
14-7.4=6.6,
1.92÷0.04=48,
0.32×500=160,
0.65+4.35= 5
10-5.4=4.6,
4÷20=0.2,
3.5×200=700,
1.5-0.06=1.44
0.75÷15=0.05,
0.4×0.8=0.32,
4×0.25=1,
0.36+1.54=2
1.01×99=99.99,
420÷35=12,
25×12=300,
135÷0.5=270
3/4 + 1/4 =1,
2 + 4/9 =22/9,
3 - 2/3 =7/3,
3/4 - 1/2= 1/4
1/6 + 1/2 -1/6 =1/2,
7.5-(2.5+3.8)=1.2,
7/8 + 3/8 =5/4
3/10 +1/5 =1/2,
4/5 - 7/10 =1/10,
2 - 1/6 -1/3 =1.5
0.51÷17=0.03,
32.8+19=51.8,
5.2÷1.3=4,
1.6×0.4= 0.64
4.9×0.7=3.43,
1÷5=0.2,
6÷12=0.5,
0.87-0.49=0.38
1.(1+1/2)(1+1/3)(1+1/4)......(1+1/100)
2.(1-1/2)(1-1/3)(1-1/4)......(1-1/100)
3.8+2-8+2
4.25*4/25*4
5.7.26-(5.26-1.5)
6.286+198
7.314-202
8.526+301
9.223-99
10.6.25+3.85-2.125+3.875
11.9-2456*21
12.0.5/11.5-4*2.75
13.1/2×3/5
14.3.375+5.75+2.25+6.625
15.1001-9036÷18
16.3.8×5.25+14.5
17.2.1*4.3+5.7*2.1
18.30×1/3
19.102*45-328
20.2/3×12
21.2.8*3.1+17.6/8
22.3/5×5/6
23.(50-12.5)/2.5
24.2/5×1/3
25.6110*47+639
26.1/2-1/6
27.3.5*2.7-52.2/18
28.1/7×1/5
29.3.375*0.97+0.97*6.625
30.25×4/5
31.6.54+2.4+3.46+0.6
32.5/6-1/2
33.95.6*1.8+95.6*8.2
34.1/2×1/5
35.600-420/12
36.344/3.6-5.4*0.25
37.16/2+30/2+90/6
38.3001-1998.
39.5000-105*34
40.0.15/0.25+0.75*1.2
41.(1/2+1/3+1/4)*0.24
42.(25+4)*4
43.300-4263/21
44.0.81/0.25+5.96
45.403÷13×27
46.1.5×4.2-0.75÷0.25
47.3.27×4 +3.27×5.7
48.(1.2+ 1.8)×4.51025-768÷32
49.0.25×80-0.45÷0.9
50.1025-768÷32
51.0.25*2.69*4
52.2348+275*16
53.2/9*15/8-1/12*9/5
54.2.4+2.4*(5.375-3.375)
55.645-45*12
56.0.15+1.2/0.24-0.45
57.3.75-(2.35+0.25/1.25)
58.76*1/4+23*25/100+0.25
59.10-2.87-7.13
60.0.96+9.6*9.9
61.7.5-5.7*1/3
62.12.37-3.25-6.75
63.16*6.8+2.2*16+16
64.401*19+284
65.58.7-16.65/3.7
66.0.4*4.7*2.5+(2.3+5.3)
67.9.31-1.125-7.875
68.640+128*45
69.8.2*1.6-0.336/4.2
70.400*(0.62+0.08)
給點分吧!!
五下數學概念
1. 沿中心線對折,完全重合的兩個圖形叫對稱圖形。
2. 對應點到對稱軸的距離是相等的。
3. 連接對應點的連接線是互相垂直的。
4. 2和6是12的因數。12是2的倍數,也是6的倍數。
5. 為了方便,在研究因數和倍數的時候,我們所說的數指的是整數(一般不包括0)
6. 一個數的最小因數是1,最大的因數是他本身。
7. 一個數的因數的個數是有限的。
8. 一個數的最小倍數是他本身,沒有最大的倍數。
9. 一個數的倍數的個數是無限的。
10. 自然數中,是2的倍數的數叫做偶數(0也是偶數),不是2的倍數的數叫做奇數。
11. 個位上是0,2,4,6,8的數都是2的倍數。
12. 個位上是0或5的數,是5的倍數。
13. 一個數各位上的數的和是3的倍數,這個數就是3的倍數。
14. 一個數,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因數,這樣的數叫做質數(或素數)
15. 一個數,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還有別的因數,這樣的數叫做合數。
16. 1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
17. 質數表: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
18. 長方體是由6個長方形(特殊情況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圍成的立體圖形。
19. 在一個長方體中,相對的面完全相同,相對的棱長度相等。
20. 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
21. 正方體是由6個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圍成的立體圖形。
22. 正方體可以看成是長、寬、高都相等的長方體。
23. 長方體或正方體6個面的總面積,叫做它的表面積。
24. 長方體表面積=(長×寬+長×高+寬×高)×2
25. 長山納方體沒蓋的表面積=長×寬+(長×高+寬×高)×2
26. 正方體表面積=棱長×棱長×6 (任意一個面積×6)
27. 正方體沒蓋的表面積=棱長×棱長×5
28. 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
29. 計量體積要用體積單位,常用的體積單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和立方米,可以寫成cm3,dm3 ,m3
30. 長方體或正方體底面的面積叫做底面積。
31. 長方體體積(容積)=長×寬×高V=abh
32. 正方體體積(容積)=棱長×棱長×棱長V=3a
33. 長方體(或正方體)體積=底面積×高V=sh
34.1dm3=1000 cm3 1 m3 =1000 dm3
35.1L=1000ml 1L=1 dm3 1ml=1 cm3
36.箱子、油桶、倉庫等所能容納物體的體積,通常叫做它們的容積。
37. 計量液體的體積,如水油等,常用容積單位升和毫升,也可以寫成L和ml。
38. 長方體或正方體容器的計算方法,跟體積的計算方法相同。但要從容器里面量長、寬、高。
39. 在進行測量、分物或計算時,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數的結果,這時常用分數來表示。
40. 一個物體、一些物體等都可以看作一個整體陸簡,把這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這樣的一份或幾份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
41. 一個整體可以用自然數1來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單位“1”
42. 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的數叫分數單位。
43.a÷b=b分之ab≠0
44. 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數叫真分數。真分數小于1。
45. 分逗悉沒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數叫做假分數。假分數大于1或等于1。
像 , ,……這樣的分數叫做帶分數。
46. 分數的基本性質: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
分數大小不變。
47.1、2、4是16和12公有的因數,叫做它們的公因數。
其中,4是最大的公因數,叫做它們的最大公因數。
48. 公因數只有1的兩個數,叫做互質數。
49. 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數1,(分子和分母是互質數)像這樣的分數叫做最簡分數。
50. 把一個分數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較小的分數,叫做約分。
51. 6、12、18??????是3和2共有的倍數,叫做它們的公倍數。其中,6是最小的公倍數,叫做它們的最小公倍數。
52. 把異分母分數分別化成和原來分數相等的分母分數,叫做通分。用分子除以分母除不盡時,要根據需要按“四舍五入”法保留幾位小數。
53. 一個最簡分數,如果能化成有限小數,它的分母中只含有質因數2和5。
54. 同分母分數相加、減,分母不變,只把分子相加減。
分母不同的分數,要先通分才能相加減。
55. 分數加減法的驗算方法與整數加減法的驗算方法相同。
56. 整數加法的交換律、結合律對分數加法同樣適用。
57. 一組數據中,出現次數最多的一個數或幾個數最多,就是這組數據的眾數。眾數能夠反映一組數據的集中情況。
58. 在一組數據中,眾數可能不只一個,也可能沒有眾數。
59. 復線統計圖能夠清晰分析兩組數據的差別。
一、填空題(每空1分,共18分。)
1、先填空,再想想運用了什么運算律。
(1)52+48=48+ ,運用了( ),字母公式是( )。
(2)18×25×4=18×(25×4),運用了( ),字母公式是( )。
(3)42×a= ×42,運用了( ),字母公式是( )。
(4)(270+69)+31= +( + ), 運用了( ),字母公式是( )。
(5)12×32+12×68=( + )× ,運用了( ),字母公式是( )。
2、在○填上“>”、“<”或“=”。
(8787)÷3 ○(105-105)÷3 50+4×5 ○(50+4)×5
750÷15-10 ○ 750÷(15-10) 69+65÷5 ○ 69-65÷5
二、判斷題(每題1分,共5分。)
1、算式“65+35÷7×6”的第一步算65+35,這樣很簡便?!?)
2、(a×b×c)=(a×c)×(b×c)。…………………………………( )
3、101×46-46=100×46。…………………………………………( )
4、134×8=125+9×8?!?)
5、25+25+25+……+25=1000。 ……………………………………( )
三、選擇題(每題2分埋和皮,共10分。)
1、計算840-24×5÷20時,最后一步算( )。
A.乘法 B.除法 C.減法
2、260×(6+3) ○260×6+3,圓圈彎差里應填( )。
A.> B.< C.=
3、把64÷4=16,36+16=52,52×12=624合并成一道綜合算式是( )。
A.(36+64÷4)×12 B. 64÷4+36×12
C.(64÷4+16)×12 D.(36+16÷4)×12
4、64×25+36×25=(64+36)×25,這里運用了( )棚腔。
A.乘法分配律 B.乘法交換律
C.乘法結合律 D.加法結合律
5、與45×199相等的式子是( )。
A.45×100+99 B.45×(200-1) C.45×200+45
四、計算(共38分。)
1、直接寫得數。(每題1分,共8分。)
62×3= 0×65+5= 77×20= 6+18+84=
98+12= 42×1×5= 12×25= 9×5÷5×9=
2、脫式計算。(每題3分,共12分。)
874÷(24×23-506) 25×5÷(155-30)
15×〔120-(42+36)〕 936÷〔(160+80)÷20〕
3、簡便計算。(每題3分,共18分。)
185×38+15×38 62×100-62×2 43×202
(40+4)×25 25×99 96×101-96
物體所者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
容器所能容納物體的體積叫做容器的容積
形狀不一樣,體積可能一樣,物體的體積與形狀無關
常用的體積單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棱長為1厘米的正方體,體積是一厘米3,記作1cm3
棱長為1分米的正方體,體積是一分米3,記作1dm3
棱長為1米的正方體,體積是一米3,記作1m3
1升=1分米3
1毫升=1厘米3
1L=1dm3
1mL=1cm3
長方體體積纖嫌隱=長*寬*高
V=a*b*h
=abh
正方體體積=棱長*棱長*棱長
V=a*a*a
=a3
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
V=S*h
=Sh
相鄰體積單位之間進率是1000
大單位化成小單位乘以進率
小單位化成大單位除以進率
據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學期教材毀廳總結,個人總結哦,因為我上五年級,所以比較用心,誠心作答,望能采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