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學科分類 > 數學

七年級下冊數學課件,初一數學ppt教學課件

  • 數學
  • 2023-05-29
目錄
  • 七年級下數學全品課件
  • 初一數學ppt教學課件
  • 湘教版七年級下冊數學網課
  • 七彩課堂ppt課件

  • 七年級下數學全品課件

    《初中數學湘教版七年級下冊》資源免費

    鏈接: 1cVnfYY99gtsuB3Vt4AMYcQ

    ?pwd=uxui 提取碼: uxui

    初中數學湘教版七年級首帶下冊|初中數學湘教版七年級下冊綜合資料包|初中數學湘教版七年級下冊課件|初中數學湘教版七年級下冊素材.zip|初中數學湘教塌芹悔團正版七年級下冊試題.zip|初中數學湘教版七年級下冊教學案.zip|湘教版七年級數學下冊習題課件-第1-6章檢測題課件 (6份打包).zip|七年級數學下冊課件(新版)湘教版 27份打包.zip|初中數學湘教版七年級下冊全套課件共52份.zip|初中數學湘教版七年級下冊課件打包共48份.zip|初中數學湘教版七年級下冊當堂檢測PPT打包共42份.zip|2016春湘教版七年級數學下冊課件51份打包.zip|七年級數學下冊全套課件+精練精析(打包66套)(新版)湘教版.zip|初中數學湘教版七年級下冊導學案+課件+試題打包共83份.zip|2015年湘教版數學七年級下冊(新)教案+學案-全套打包共51份.zip

    初一數學ppt教學課件

    《02初中數學七年級下(王志軒)-45》資源宏信橡侍

    鏈接: 1QoC1Q50R4fwBPUAb4FYIIA

    ?pwd=7ab5 提取碼: 7ab5

    02 初中數學七年級下(王志軒)-44|y.第25講 重難點突破|x.第24講 課題學習|w.第23講 直方圖|v.第22講第 統計調查|u.第21講 重難點突破|t.第20講 一元一次不等式組|s.第19講 一元一次不等式|r.第蔽如輪18講 不等式|q.第17講 重難點突破|p.第16講 三元一次方程組的解法|o.第15講 實際問題與二元一次方程組|n.第14講 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組|m.第13講 二元一次方程組|l.第12講 重難點突破

    湘教版七年級下冊數學網課

    《初中數學華東師大版七年級下冊教師資源包》資源免費

    鏈接: 1K-2qgFH9DoMqVYRz9MqVHw

    ?pwd=f6bx 提取碼: f6bx

    初中數學華東師大版七年級下冊教師資源包|小學教師.jpg|.jpg|.jpg|同步試題資源包(華師大七下).zip|同步課件資源包(華師大尺慎橋七下).zip|同步教案資源包(華師大七下).zip|精品微課資源(華師大七下).zip|教學輔助資源包(華師大七下).zip|更多資料請關注“名師優質課”.jpg|更多資料請關注“初中教師園陵猛地”.jpg|更多英語資料請關注“中一聽孝神力練”

    七彩課堂ppt課件

    教案是我們現在教學中必不可少的,在你的教案設計中,如何設計課堂形成性評價?在你的教案設計中,是否用到學習需求分析?下面我給大家帶來關于數學七年級下冊教學教案,方便大家學習

    數學七年級下冊教學教案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通過學習,掌握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四邊形的內角和是360度。能運用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這一規律,求三角形中未知角的度數。

    過程與方法:通過動手操作,使學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的結論,培養學生動手動腦及分析推理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培養學生動手操作、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善于合作的良好學習品質。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對三角形內角和知識的實際運用。

    教學難點

    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的推理。

    教學

    三種類型的三角形各一個,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出示例6

    銳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哪個的內角和更大呢?鈍角三角形呢?各種三角形的內角和各是多少度?

    2.你用什么方法來驗證這個猜想?(板書課題:三角形的內角和)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三角形的內角和有什么規律。

    二、學習新課

    (一)學習例6,找到三角形的內角和的規律:

    1.量一量:

    ①以小組為單位任畫三個三角形(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各一個),利用橋察手中的計算三角形三個內角的和是多少度?(組內分工,兩人度量,一人記錄,一人計算,一人匯報。)

    ②學生匯報各組度量和計算的結果。小組內做好記錄。

    ③各小組發表意見。

    ④教師小結,大家算出的三角形的內角和都接近180°,那么,三角形的內角和與180°究竟是怎樣的關系呢?誰能用更好的辦法來驗證呢?就讓我們一起來動手實驗研究,一定會弄清這個問題的。

    2.撕一撕(剪一剪):

    ①剛才我們計算三角形的內角和都是先測量每個角的度數再相加的。在量每個內角度數時只要有一點誤差,內角和就有誤差了。我們能不能換一種方法,減少度量的次數呢?

    提示學生,可以把三個內角撕下來拼成一個角,就只需測量一次了。

    ②課件演示將三個內角敏祥茄拼成一個角。

    ③學生動手拼一拼后發表各自的意見。

    3.折一折:

    ①課件演示折法。三個角拼在一起組成了一個什么角?

    ②請學生拿出桌上三種類型的三角形紙片,將三個角折拼在一起,三個角拼在一起組成了一個什么角?

    ③我們可以得出什么結論?(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4.得出結論。

    那么,我們能不能說所有三角形的內角和都是180°呢?為什么?(能,因為這三種三角形就包括了所有三角形)

    結論: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5.完成做一做。

    (二)學習例7,找到四邊形的內角和的規律:

    1.四邊形都包括哪些?

    2.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四個內角和是多少度?

    3.那其它的四邊形的四個內角和是多少度?

    教師提示學生可以把四邊形分成兩個三角形來計算。

    課件演示平行四邊、形梯形和一般的四邊形的內角和都是360度。

    4.得出結論:四邊形的內角和的是360度。

    5.完成做一做。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十六第2題。

    2.一個等腰三角形的風箏,它的一個底角是70°,它的頂角是多少度?(課本練習十六第3題)

    3.完成練習十六第4題。

    課后小結

    談一談,今天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

    課后習題

    一、填空。

    1.三角形的內角和是( )。

    2.在直角三角形中,兩個銳角的和是( )。

    3.在一個三角形中,有兩宴族個角分別是110°和40°,那么第三個角是( )度。

    4.在一個等腰三角形中,頂角是60°,它的一個底角是( )。

    二、判斷。(對的畫“√”,錯的畫“×”)

    1.直角三角形中只能有一個角是直角。( )

    2.等邊三角形一定是銳角三角形。( )

    3.三角形共有一條高。( )

    4.兩個底角都是28°的三角形,一定是鈍角三角形。( )

    5.鈍角三角形的內角和大于銳角三角形的內角和。( )

    6.直角三角形中的兩個銳角和正好等于90°。( )

    7.所有的等邊三角形都是等腰三角形。( )

    8.將一個三角形剪成兩個三角形,那么這兩個三角形的內角和都是90°。( )

    三、求下面三角形中∠3的度數,并指出是什么三角形。

    1.∠1=30°,∠2=108°,∠3=( ),它是( )三角形。

    2.∠1=90°,∠2=45°,∠3=( ),它是( )三角形。

    3.∠1=70°,∠2=70°,∠3=( )。它是( )三角形。四、如下圖,∠1=55°

    板書

    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數學七年級下冊教學教案2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生自主探索小數的加、減法的計算方法,理解計算的算理并能正確地進行加、減法。

    2、使學生體會小數加減運算在生活、學習中的廣泛應用,體會數學的性作用。

    3、激發學生學習小數加減法的興趣,涌動長大后也要為國爭光的豪情,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用豎式計算小數加減法

    教學難點:理解小數點對齊的算理

    教學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景引入

    師:同學們,你們還記得嗎?整數的加減法是怎樣計算的?讓我們用一道習題回顧一下。

    (呈現多媒體,學生自主完成習題并總結計算算理)

    師:同學們你們可真棒,那么今天我們學習小數的加減法(引出課題并板書)

    (二)例題講解

    師:周末的時候小麗和小林去新華書店買書,他們遇到了一些數學問題,那么咱們幫幫他們怎么樣?

    (1)小麗買了下面兩本書,一共花了多少錢?

    (2)《數學家的故事》比《童話選》貴多少錢?

    生:好的

    (展示小麗遇到的問題(1),并讓學生列出算式)

    師:根據咱們總結的整數加減法的算理,想一想這個式子怎么計算呢?

    (讓學生大膽的去嘗試,小組討論,并列出豎式)

    師:你們發現小數加減法計算時需要注意什么?

    生1:注意數位對齊

    生2:注意小數點要對齊

    生3:……

    老師小結:小數點要對齊,得數的小數點也要對齊。

    師:小麗啊還有一個問題讓我們看一看(展示問題(2))

    (讓學生自主解決,并再回憶需要注意什么?)

    完成后學生給予總結,完成小數加減法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

    (三)習題鞏固

    課本72頁做一做

    課后小結

    學生談一談本節課你學到了什么?

    給出總結:計算小數加、減法,先把各數的小數點對齊(也就是把相同數位上的數對齊),再按照整數加、減法的法則進行計算,最后在得數里對齊橫線上的小數點點上小數點。

    課后習題

    一、計算。

    1.5-0.5= 1-0.9= 2.3+0.6= 0.9+0.8=

    1.9-0.8= 3.5- 2.4= 0.36+0.65= 0.96-0.32=

    二、豎式計算。

    20.87-3.65= 3.25+1.73=

    18.77+3.14= 23.5-2.8=

    三、解決問題。

    1、小紅買文具,買鋼筆用去6.7元,買文具盒用去9.8元,一共用去多少錢?

    2、爸爸用兩條長度分別是1.27米、1.35米的繩子接起來捆扎報紙。接口處忽略不計,接好后的繩子有多長?

    板書

    計算小數加、減法,先把各數的小數點對齊(也就是把相同數位上的數對齊),再按照整數加、減法的法則進行計算,最后在得數里對齊橫線上的小數點點上小數點。

    數學七年級下冊教學教案3

    教學目標

    1、認識單式折線統計圖,并知道其特征。

    2、初步學會繪制單式折線統計圖。

    3、能從單式折線統計圖中發現數學問題,同時能夠依據數據變化的特征進行合理的推測。

    4、通過對數據的簡單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生活中的意義和作用。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會看單式折線統計圖,能夠從圖中獲取數據變化情況的信息。

    教學難點:繪制單式折線統計圖。

    教學

    課件

    教學過程

    一 情境引入,激趣促學

    提問:小朋友們知道2008年第二十九屆夏季奧運會在哪里舉行嗎?(北京)

    師:那你知道在過去的幾屆奧運會上中國代表團獲得金牌的情況嗎?

    教師出示:24屆奧運會獲5枚金牌;25屆奧運會獲16枚金牌;26屆奧運會獲16枚金牌;27屆奧運會獲28枚金牌;28屆奧運會獲32枚金牌。

    提問:這樣表達大家認為好嗎?為什么?

    教師:大家提出了自己的理由,那我們還可以用什么方法來表示?

    學生:統計表、條形統計圖

    教師投影出示:

    提問:從這統計表中你能獲得哪些信息?(教師引導學生探討)

    二、探究新知,強化技能

    1、教師出示完整的單式折線統計圖

    教師:除了用條形統計圖畫以外,我們還可以這樣畫,看看和剛才的統計圖有什么不同?你能給這種統計圖起個名字嗎?

    讓學生發揮想象自由闡述,教師小結: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折線統計圖(教師板書課題)

    2、觀察這幅折線統計圖有哪些要素?

    學生觀察后回答:標題、橫軸、縱軸、線段、單位長度等

    3、掌握折線統計圖

    提問:你能從這張折線統計圖中得到哪些數學信息?

    教師讓學生同坐之間交流,然后集體匯報。

    4、比較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的異同

    提問:今天學習的折線統計圖與以前的條形統計圖有什么異同?哪個能更好地反映我國奧運代表團奪取金牌數的變化情況?為什么?

    學生充分探討,然后教師小結:折線統計圖能夠清晰地顯示數據的增減變化規律。

    5、聯系實際生活舉例論證折線統計圖的優點

    提問:你有沒有在其它地方見過類似這樣的圖?

    學生回憶在生活中見到的折線統計圖,如股票分析圖、病人的心電圖等,根據學生介紹可出示相關圖片加深印象。

    6、繪制折線統計圖

    教師:折線統計圖有這么大的優點,那怎樣畫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研究它的畫法。

    讓學生打開課本看第110頁例2,教師課件出示“陳東0~10歲身高情況統計圖”。

    提問:觀察與前面的折線統計圖有什么不同?

    讓學生自由發表意見,理解縱軸上0~50厘米用折線表示的意義(在繪制折線統計圖時要注意選擇正確而合理的刻度)。

    教師: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繪制折線統計圖的方法,先確定位置再描點,然后再將這兩點連成線段。(教師課件演示0歲~2歲的描點、連線過程)

    提問:你能把這張折線統計圖完成嗎?

    讓學生按照教師的方法在課本上繪制折線統計圖,完成后教師課件演示繪制的完整過程,同時選取部分同學繪制的折線統計圖在實物展臺上展示。

    三、全課總結,構建模型

    提問:今天我們學習了哪些新知識?你有什么收獲?

    學生自由闡述自己的想法,教師適當點撥。

    四、鞏固拓展,內化新知

    1、收集從今天起一星期的本地最高氣溫或最低氣溫情況,并制成能折線統計圖,預測本地近階段的氣溫變化情況。

    2、完成課本第112頁練習十九的相關習題。

    課后習題

    完成課后練習題。

    數學七年級下冊教學教案4

    教學目標

    1.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出植樹問題模型的過程,掌握種樹棵樹與間隔數之間的關系。2.會應用植樹問題的模型解決一些相關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感悟構建數學模型是解決實際問題的重要方法之一。

    教學重難點

    理解種樹棵樹與間隔數之間的關系,會應用植樹問題的模型解決一些相關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生成問題

    同學們,我們先來猜個謎語:

    一棵小樹五個叉,

    不長葉子不開花。

    能寫會算還會花,

    天天干活不說話。

    (打一人體器官)

    師:看大屏幕的手你從中發現了哪個數字?(生:5)

    師:老師還發現了一個數字是4,你知道它指的的什么嗎? 生:手指縫...... 師:對,是手指縫,在數學上我們把它叫做間隔。板書:間隔

    像手指縫一樣一共有四個間隔,我們可以把這個間隔的多少叫做間隔數。(板書)

    師:請同學們看幾組圖片,讓我們一起認識一下間隔。(課件出示) 出示學生放學路隊, 數一數,同學之間的間隔有多少個?像兩個同學之間的距離我們把它叫做間距 師:在生活中哪些地方還有間隔?

    師:樹與樹之間也有間隔,同學們看,這一排排的樹多么漂亮,這節棵我們就一起來研究與植樹有關的數學問題。板書:植樹問題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一)、同學們知道3月12是什么日子嗎?對,是植樹節,這一天全國上下都在植樹,所以說,植樹節時我們都應該植樹,為保護環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同學們在全長20米的小路一邊植樹,每隔5米栽一棵(兩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樹苗?

    1、理解信息。 請看題,你獲得了哪些信息?

    預設:從以下幾點理解題意

    ⑴什么是“一邊植樹”?

    ⑵能解釋一下“兩端要種”嗎?(板書:兩端要種)追問:與“兩邊要種”意思一樣么? ⑶每隔5米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兩棵樹之間的“距離”;

    師:兩棵樹之間的一段距離,我們也可以看作一個間隔。

    2、猜想。 師:如果這條路的一邊用一條線段來表示,請你口算一共需要多少棵樹苗呢?你們都是怎么想得?聽起來,好像都挺有道理,到底哪個答案是對的?大家能用更加直觀的方法,來驗證自己的答案嗎?(畫圖)

    3、化繁為簡.

    ⑴化繁為簡 師:(課件演示)請看,“兩端要種”,先在開頭種上一棵,然后每隔5米種一棵......大 家看,種了多少米了?生:20米師:一共要種多少米?(20米)照這樣一棵一棵,一直畫到20米?你有什么感想? 生:......師:這樣一棵一棵畫下去,方法是可以的,但棵數太多了,太麻煩了,那有什么更簡單的方法嗎? 生:...... 師:好辦法,

    ⑵學生上臺板演畫圖并解答。

    師追問:間隔長度是幾米?有幾段間隔?種了幾棵數?間隔段數只有4段,為什么可以種5棵樹呢?師:這樣一來,雖然不能直接驗證了,但可以從簡單例子入手,看看間隔的段數和棵數到底有什么關系。

    (3)、舉例驗證。 師:一個事例還不能說明植樹問題的規律,我們還需要別的例子?,F在我們來做一個試驗。

    20米的小路上植樹。要求:①每相鄰兩棵樹之間的距離相等,兩端要種。②畫一畫線段圖,然后小組輕輕地交流:你研究的間隔長是幾米,看看有幾段間隔,能種幾棵樹?

    學生分小組合作研究、每小組發填寫表格:

    通過觀察表格中的數據,我們小組發現了:

    (4)匯報交流,發現規律。(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完成表格)

    師:通過畫圖我們找出了間隔段數和棵數,現在請你靜靜地觀察表格,你們有什么發現? 生:全長÷間隔長度=間隔段數 間隔段數+1=棵數

    師追問:也就是說要求一共要種幾棵樹,先要求出什么?

    (5)游戲:你問我答 那也就是說,如果在一條路上有50個間隔的話,有多少棵樹?100個間隔呢?400個間隔呢?n個間隔呢?

    反之,如果一條路上載了36棵樹,有多少個間隔?85棵樹呢?n棵樹呢? 師:如果是種50米,兩端種,還有這樣的規律嗎?100米呢?1000米呢?小結:看來這樣的規律是普遍存在于兩端都種的植樹問題當中的。

    4、應用規律,解決原題。

    師:現在你能解決這個問題嗎?請你試著列出算式。(請學生板演,并說解題思路) 師追問: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為什么要加1呢?

    5、梳理方法。 師:讓我們回憶一下,剛才我們遇到兩端種的植樹問題,是通過怎樣的辦法,最后成功解決的? 生:......

    師小結:當我們遇到一個不能直接解決的難題,出示例1,像100米不好直接畫圖,怎么辦?可以先給出一個猜想,要判斷這個猜想對不對,可以化繁為簡用簡單的例子驗證,并且可以從簡單的事例中發現規律,然后應用找到的規律來解決原來的問題。(課件出示)這是一種很重要的數學方法,以后我們還會經常用到它!

    三、聯系生活,建構模型。

    同學們,像這種包含點數和間隔數的例子,不僅植樹問題中有,生活中的許多問題也有,誰能舉幾個這樣的例子?學生自由發言,如果學生說不上來,老師順勢說明:生活中像這樣的例子大家不好想,老師倒想出了幾個:

    1、出示手,我們的手指有五個,手指和手指之間都有間隔,請觀察這里有幾個手指,幾個間隔,他們之間有什么關系?4個手指,有幾個間隔?3個手指呢?2個手指呢?

    2、小游戲: 任意選2個鄰桌學生(喻為小樹)起立,手拉手(間隔) 問:有幾棵小樹幾個間隔?教師加入其中手拉手,問:現在有,,,,(2個間隔,3棵小樹) 再加一個學生,現在有......繼續往下說

    3、學生自由說生活中的例子。

    4、反饋后小結:通過剛才的發言,我們知道植樹問題普遍地存在于我們的生活當中。手指的個數、樓層數、隊伍中的人數,教室的燈和課桌、馬路邊的路燈、花盆等就相當于我們上面提到的樹的棵數,而手指的間隔、梯子的架數、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等等就相當于間隔數,所以,類似于兩端都種的這種植樹問題的數量間的關系都可以用“棵數=間隔數+1”這個關系式來表示。

    四、應用模型,解決實際問題

    1、 P118做一做:園林工人沿公路一側植樹,每隔6米種一棵,一共種了36棵。從第1棵到最后一棵的距離有多遠?讓學生獨立完成,全班交流時重點讓學生說一說“(36-1)”表示什么?

    2.在一條全長180米的街道一旁安裝路燈,(兩端都要安裝),每隔6米安一座。一共要安裝多少座路燈?

    3. 廣場上的大鐘5時敲響5下,8秒敲完。12時敲12下,需要多長時間?

    活學活用:

    現在要在這條1000米長的公路的一側安放垃圾桶(首尾要安裝),每100米安放一個。一共需要多少個垃圾桶?

    五、全課總結 師: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學會了什么?

    數學七年級下冊教學教案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生活中的事例,初步體會“植樹問題”的思想方法。

    2、初步培養學生從實際問題中探索規律,找出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的能力。

    3、讓學生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嘗試用數學的方法來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探索發現“植樹問題”的解題規律。 教學難點: 運用“植樹問題”的解題思想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對比引入,揭示課題

    1.出示復習題:在一條6m長的小路的一旁栽樹,每隔3 m栽一棵(兩端都栽),一共要栽多少棵樹?

    (1)要求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解決這個問題的。(指名匯報)

    (2)對于兩端都栽的植樹問題,棵數和間隔數之間有怎樣的關系?你能用一個式子表示它們之間的關系嗎?(指名回答:棵數=間隔數+1)

    2.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對于上節課的知識掌握得非常好!如果老師把上題改為:在一條6m長的小路的一旁栽樹,每隔3 m栽一棵(兩端不栽),一共要栽多少棵樹?

    (1)想一想,這道題與上一道題相比較,有什么變化?

    (2)說一說你是怎么理解“兩端不栽”的。(學生思考后自由匯報)師: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一下“兩端不栽”的植樹問題,看一看棵數與間隔數之間有怎樣的關系。(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借助已有的知識經驗開展學習,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進入學習環境。

    二、合作探究,發現規律

    1.從簡單的數據分析,發現兩端不栽的規律。

    (1)教師引導學生用畫線段、擺圖形、擺小棒等自己喜歡的方法在小組內研究,并完成下面的統計。

    總長 間距(3 m) 間隔數(個) 棵數(兩端不栽)

    6 m 間距(3 m) 2 1

    9 m 間距(3 m) 3 2

    12 m 間距(3 m) 4 3

    15 m 間距(3 m) 5 4

    18 m 間距(3 m) 6 5

    .. .. .. ..

    (2)填寫完后在小組內交流一下,你是用什么方法進行驗證的?從中你發現了什么規律?(生自由匯報:兩端不栽,棵數比間隔數少1或間隔數比棵數多1)設計意圖: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設計豐富的探究活動,采用多樣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的過程。教師放手讓學生想一想、畫一畫、說一說,既滿足了學生的表現欲望,又培養了他們自主探究的意識。教師恰當地向學生滲透“遇到比較復雜的問題先想簡單的問題,從簡單的問題入手來研究”這一數學思想。

    2.自主學習,應用規律解決教材107頁例2。

    同學們在全長10 米的小路一邊植樹,每間隔5米栽一棵。(兩端不栽)一共要栽多少棵?

    (1)相鄰兩棵樹之間的距離是5米。一共要栽多少棵樹?

    ①認真讀題,分析題意,說一說自己發現的數學信息。

    ②獨立思考,怎么解決。

    ③組內交流,確定方法。

    (2)交流匯報。

    師:請各小組把自己的解決方法介紹給大家,看哪個小組的最合理?

    ①各小組匯報自己的算法。

    方法10÷5=2(棵) 2-1=1(棵)

    ②課件演示

    3.同學們在全長10 米的小路一邊植樹,每間隔2米栽一棵。(兩端不栽)一共要栽多少棵?學生獨立完成,課件演示。

    為了美化環境,學校準備在操場邊上的一條100米長的小路一邊植樹,每間隔5米栽一棵(兩端不栽) ,需要準備多少棵樹苗呢?

    4.總結規律。 師:從前面的分析中你發現了什么規律?能用一個式子表示出來嗎? (根據學生的匯報板書:棵數=間隔數-1)

    師總結:在生活中,有這種規律的數學問題叫做兩端不栽的植樹問題。

    設計意圖:如果說生活經驗是學習的基礎,學生間的合作交流是學習的推動力,那么本環節將“發現規律”與“運用規律”結合起來,通過不完全歸納法驗證自己找到的規律,滲透了代數思想。

    三、聯系實際,鞏固應用

    1.長平村的村道長1000米,在村道一旁安裝路燈(兩端不安),每隔20米安裝一盞,根據這些信息,你能算出這條村道一共安裝了多少盞路燈嗎?(結合生活實際去分析題意,獨立解答)

    2.大象館和猩猩館相距60米,綠化隊要在小路兩旁栽樹,相鄰兩棵樹之間的距離是3米,一共要栽幾棵樹?

    (應用規律進行解答)

    四、全課總結

    同學們,今天你有哪些收獲?在應用規律解決問題的時候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五、布置作業

    教材110頁8題。

    腦筋急轉彎:把一根木頭鉅成6段,要鉅多少次?

    板書設計 植樹問題(兩端不栽) 棵數=間隔數-1

    猜你喜歡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无码精品国产VA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国产精品无码| 亚洲av永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精品天堂无码中文字幕 | 亚洲Aⅴ在线无码播放毛片一线天| 精品少妇无码AV无码专区| 成人无码视频97免费| 无码人妻AⅤ一区二区三区水密桃| 亚洲va中文字幕无码久久| 黑人无码精品又粗又大又长| 男人av无码天堂| 精品日韩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AV片无码一区二区不卡| 亚洲av无码有乱码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一久久区| 中文字幕乱偷无码AV先锋| 国模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中文字幕无码不卡免费视频 | 中文字幕人成无码免费视频| 国产午夜精华无码网站| 亚洲av成人无码网站…| 亚洲人成人伊人成综合网无码|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牛牛| 久久午夜无码鲁丝片午夜精品| 无码日韩人妻av一区免费| 无码av免费网站| 亚洲av无码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AV无码久久一区二区|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观看| 久久无码av三级| 午夜福利无码不卡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大尺度无码无码专线| 亚洲成a人在线看天堂无码| 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啪啪| 无码人妻AⅤ一区二区三区水密桃 无码欧精品亚洲日韩一区夜夜嗨 无码免费又爽又高潮喷水的视频 无码毛片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无码毛片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费播放 | 91嫩草国产在线无码观看| 中文字幕无码AV波多野吉衣| 五月丁香六月综合缴清无码|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日韩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99 | 欧洲精品无码成人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