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學科分類 > 數學

初一數學第一章知識點總結,初一下冊數學第一章知識總結

  • 數學
  • 2023-06-05
目錄
  • 初一下冊數學第一章知識總結
  • 平方根立方根教學 初一數學
  • 初中數學全部知識點總結
  • 初一數學第一單元知識點整理
  • 七下數學易錯題50道及答案

  • 初一下冊數學第一章知識總結

    習中的困難莫過于一節一節的臺階,雖然臺階很陡,但只要一步一個腳印的踏,攀登一層一層的臺階,才能實現學習的理想。下面我給大家帶來人教版七年級數學上冊知識點總結,希望大家喜歡!

    人教版七年級棚雀數學上冊知識點總結

    (一)正負數

    1.正數:大于0的數。

    2.負數:小于0的數。

    3.0即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4.正數大于0,負數小于0,正數大于負數。

    (二)有理數

    1.有理數:由整數和分數組成的數。包括:正整數、0、負整數,正分數、負分數。可以寫成兩個整之比的形式。(無理數是不能寫成兩個整數之比的形式,它寫成小數形式,小數點后的數字是無限不循環的。如:π)

    2.整數:正整數、0、負整數,統稱整數。

    3.分數:正分數、負分數。

    (三)數軸

    1.數軸:用直線上的點表示數,這條直線叫做數軸。(畫一條直線,在直線上任取一點表示數0,這個零點叫做原點,規定直線上從原點向右或向上為正方向;選取適當的長度為單位長度,以便在數軸上取點。)

    2.數軸的三要素:原點、正方向、單位長度。

    3.相反數:只有符號不同的兩個數叫做互為相反數。0的相反數還是0。

    4.絕對值:正數的絕對值是它本身,負數的絕對值是它的相反數;0的絕對值是0,兩個負數,絕對值大的反而小。

    (四)有理數的加減法

    1.先定符號,再算絕對值。

    2.加法運算法則:同號相加,到頃簡相同符號,并把絕對值相加。異號相加,取絕對值大的加數的符號,并用較大的絕對值減去較小的絕對值。互為相反數的兩個數相加得0。一個數同0相加減,仍得這個數。

    3.加法交換律:a+b=b+a兩個數相加,交換加數的位置,和不變。

    4.加法結合律:(a+b)+c=a+(b+c)三個數相加,先把前兩個數相加,或者先把后兩個數相加,和不變。5.a?b=a+(?b)減去一個數,等于加這個數的相反數。

    (五)有理數乘法(先定積的符號,再定積的大小)

    1.同號得正,異號得負,并把絕對值相乘。任何數同0相乘,都得0。

    2.乘積是1的兩個數互為倒數。

    3.乘法交換律:ab=ba

    4.乘法結合律:(ab)c=a(bc)

    5.乘法分配律:a(b+c)=ab+ac

    (六)有理數除法

    1.先將除法化成乘法,然后定符號,最后求結果。

    2.除以一個不等于0的數,等于乘這個數的倒數。

    3.兩數相除,同號得正,異號得負,并把絕對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個不等于0的數,都得0。(七)乘方1.求n個相同因數的積的運算,叫做乘方。寫作an。(乘方的結果叫冪,a叫底數,n叫指數)2.負數的奇數次冪是負數,負數的偶次冪是正數;0的任何正整數次冪都是0。3.同底數冪相乘,底不變,指數相加。

    4.同底數冪相除,底不變,指數相減。

    (八)有理數的加減乘除混合運算法則

    1.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減。

    2.同級運算,從左到右進行。

    3.如有括號,先做括號內的運算,按小括號、中括號、大括號依次進行。

    (九)科學記數法、近似數、有效數字。

    第二章整式雀和褲(一)整式

    1.整式:單項式和多項式的統稱叫整式。

    2.單項式:數與字母的乘積組成的式子叫單項式。單獨的一個數或一個字母也是單項式。

    3.系數;一個單項式中,數字因數叫做這個單項式的系數。

    4。次數:一個單項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數和叫做這個單項式的次數。

    5.多項式:幾個單項式的和叫做多項式。

    6.項:組成多項式的每個單項式叫做多項式的項。

    7.常數項:不含字母的項叫做常數項。

    8.多項式的次數:多項式中,次數的項的次數叫做這個多項式的次數。

    9.同類項:多項式中,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數也相同的項叫做同類項。

    10.合并同類項:把多項式中的同類項合并成一項,叫做合并同類項。

    人教版七年級數學上冊知識學習技巧

    一、要不斷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求知渴望

    有許多同學在小學都曾有過這樣的感受,每當你認識了一個數學規律,解決了一個較難的應用問題,成功的喜悅是無法用別的東西來替代的,它激勵你的學習熱情和好奇心,越學越愛學。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欲是要不斷地培養的,況且同學們剛剛邁進“數學王國”的大花園里,許多奧妙無窮的數學問題還等著你們去學習、觀賞、研究。

    二、要養成認真讀書,獨立思考的好習慣

    過去有些同學認為:學習數學主要是靠上課聽老師講明白,而把我們手中的數學課本僅僅當成做作業的“習題集”。這就有兩個認識問題必須要解決。

    一是同學們要認識到,我們的教科書記載了由數學工作者整理的、大家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以及如何運用這些知識解決問題等。因此,要想真正獲得知識,認真讀書、培養自學能力是一條根本途徑。我們希望同學們在中學老師的指導、幫助下,從過去不讀書、不會讀書轉變為愛讀書、學會讀書,進而養成認真讀書的好習慣。

    二是同學們還要認識到,許多數學問題不是單靠老師講明白的,主要是靠同學們自己想明白的。孔子日:”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話極力精辟地闡述了學習和思考的辯證關系,即要學而恩、又要思而學。大家學習數學的過程主要是自己不斷深入思考的過程。我們希望大家今后在上數學課時。無論老師講新課,還是復習、講評作業練習,都要使自己的注意力高度集中,邊聽邊積極思考問題,捕捉有用的信息,隨時抓住萌發出的靈感。對于沒弄明白的問題,一定要及時、主動去解決它,直到弄懂為止。

    人教版七年級數學上冊知識點復習 方法

    復習目標(包括重點難點)

    針對全班的學習程度,初步把復習目標定為盡力提高全班學生學習成績,提高優良率和平均分,提高學生運用基礎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復習重點難點:

    第五章重點:復習兩條直線的相交和平行的位置關系,以及相交平行的綜合應用。難點:垂直、平行的性質和判定的綜合應用。第六章重點:在平面直角坐標糸中,由已知點的坐標確定這一點的位置,由已知點的位置確定這一點的坐標和平面直角坐標系的應用。難點:建立坐標平面內點與有序實數對之間的一一對應關系和由坐標變化探求圖形之間的變化。

    第七章重點:平面直角坐標系,重點是理解平面直角坐標系的有關概念,會畫平面直角坐標系,能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根據坐標找出點,由點找出坐標;加深對數形結合思想的體會。難點是平面直角坐標系的實際應用。

    第八章重點:二元一次方程組及相關概念,消元思想和代入法、加減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組,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組解決實際問題。難點:以方程組為分析問題、解決含有多個未知數的問題。

    第九章重點: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解法及應用。難點: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解集和應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組)解決實際問題。

    第十章重點:收集、整理和描述數據。

    難點:樣本的抽取,頻數分布直方圖的畫法。

    復習策略(措施)

    預設1.“先分后總”的復習策略,先按章復習,后匯總復習;

    2.“邊學邊練”的策略,在復習知識的同時,緊緊抓住練這個環節;

    3.“環節檢測”的策略,每復習一個環節,就檢測一次,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3.“仿真模擬”的復習策略,在總復習中,進行幾次仿真測試,來發現問題,并及時解決問題,促進學生學習質量的提高。

    4.及時“總結歸納”的策略,對于一個知識環節或相聯系的知識點,要及時進行歸納與總結,讓學生掌握知識,提高能力。

    人教版七年級數學上冊知識點總結相關文章:

    ★人教版七年級數學上冊知識點總結

    ★初一人教版數學上冊知識點總結歸納

    ★人教版七年級數學上冊復習提綱

    ★人教版數學七年級上冊復習提綱

    ★七年級數學上冊知識點總結第一章

    ★人教版初一數學上冊知識點

    ★初一數學上冊知識點歸納

    ★人教版初一數學知識點整理

    ★七年級人教版上冊數學復習提綱

    ★新人教版七年級上冊數學知識點

    平方根立方根教學 初一數學

    #初槐談一#導語: 總結所學內容,進行學法的理性反思,強化并進行遷移運用,在訓練中掌握學法。以下是整理的初一數學上冊第一章知識點歸納,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一、正數和負數

    1、以前學過的0以外的數前面加上負號-的數叫做負數。

    2、以前學過的0以外的數叫做正數。

    3、零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零是正數與負數的分界。

    4、在同一個問題中,分別用正數和負數慶明野表示的量具有相反的意義。

    二、有理數

    1、正整數、0、負整數統稱整數,正分數和負分數統稱分數。

    2、整數和分數統稱有理數。

    3、把一個數放在一起,就組成一個數的集合,簡稱數集。

    三、數軸

    1、規定了原點、正方向、單位長度的直線叫做數軸。

    2、數軸的作用:所有的有理數都可以用數軸上的點來表達。

    3、注意事項:⑴數軸的原點、正方向、單位長度三要素,缺一不可。

    ⑵同一根數軸,單位長度不能改變。

    4、性質:(1)在數軸上表示的兩個數,右邊的數總比左邊的數大。

    (2)正數都大于零,負數都小于零,正數譽喊大于負數。

    四、相反數

    1、只有符號不同的兩個數叫做互為相反數。

    2、數軸上表示相反數的兩個點關于原點對稱。

    3、零的相反數是零。

    五、絕對值

    1、一般地,在數軸上表示數a的點與原點的距離叫做數a的絕對值,記做|a|。

    2、一個正數的絕對值是它本身;一個負數的絕對值是它的相反數;0的絕對值是0。

    六、有理數的大小比較

    1、正數大于0,0大于負數,正數大于負數。

    2、兩個負數,絕對值大的反而小。

    七、有理數的加法

    1、有理數的加法法則

    (1)號兩數相加,取相同的符號,并把絕對值相加。

    (2)絕對值不相等的異號兩數相加,取絕對值較大的加數的符號,并用較大的絕對值減去較小的絕對值。

    (3)互為相反數的兩個數相加得零。

    (4)一個數同零相加,仍得這個數。

    2、有理數加法的運算律

    (1)加法交換律:兩個數相加,交換加數的位置,和不變。即a+b=b+a

    (2)加法結合律:三個數相加,先把前面兩個數相加,或者先把后兩個數相加,和不變。即(a+b)+c=a+(b+c)

    八、有理數的減法

    1、有理數減法法則

    減去一個數,等于加這個數的相反數。即a-b=a+(-b)

    九、有理數的乘法

    1、有理數的乘法法則

    (1)兩數相乘,同號得正,異號得負,并把絕對值相乘。

    (2)任何數同0相乘,都得0。

    (3)乘積是1的兩個數互為倒數。

    (4)幾個不是0的數相乘,負因數的個數是偶數時,積是正數;負因數的個數是奇數時,積是負數。

    (5)幾個數相乘,有一個因數為零,積就為零。

    2、有理數的乘法的運算律

    (1)乘法交換律:兩個數相乘,交換因數的位置,積相等。即ab=ba

    (2)乘法結合律:三個數相乘,先把前兩個數相乘,或者先把后兩個數相乘,積相等。即(ab)c=a(bc)

    (3)乘法分配律:一個數同兩個數的和相乘,等于把這個數分別同這兩個數相乘,再把積相加。即a(b+c)=ab+ac

    十、有理數的除法

    1、有理數除法法則

    (1)除以一個不等于0的數,等于乘這個數的倒數。

    (2)零不能作除數。

    (3)兩數相除,同號得正,異號得負,并把絕對值相除。

    (4)0除以任何一個不等于0的數,都得0。

    十一、有理數的乘方

    1、求n個相同因數的積的運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結果叫做冪。在an中,a叫做底數,n叫做指數,當an看作a的n次方的結果時,也可以讀作a的n次冪。

    2、負數的奇次冪是負數,負數的偶次冪是正數。

    3、正數的任何次冪都是正數,0的任何正整數次冪都是0。

    十二、有理數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1、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減;

    2、同極運算,從左到右進行;

    3、有括號,先做括號內的運算,按小括號、中括號、大括號依次進行

    十三、科學記數法

    1、把一個大于10的數表示成a10n的形式(其中a是整數數位只有一位的數,n是正整數),使用的是科學記數法。

    2、用科學記數法表示一個n位整數,其中10的指數是n-1。

    十四、近似數和有效數字

    1、接近實際數目,但與實際數目還有差別的數叫做近似數。

    2、精確度:一個近似數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說精確到哪一位。

    3、從一個數的左邊第一個非0數字起,到末位數字止,所有數字都是這個數的有效數字。

    4、對于用科學記數法表示的數a10n,規定它的有效數字就是a中的有效數字。

    初中數學全部知識點總結

    1.初一數學知識點上冊總結

    點的坐標的性質:

    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標系后,對于坐標系平面內的任何一點,我們可以確定它的坐標。反過來,對于任何一個坐標,我們可以在坐標平面內確定它所表示的一個點。

    對于平面內任意一點C,過點C分別向X軸、Y軸作垂線,垂足在X軸、Y軸上的對應點a,b分別叫做點C的橫坐標、縱坐標,有序實數對(a,b)叫做點C的坐標。

    一個點在不同的象限或坐標軸上,點的坐標不一樣。

    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驟:

    如果多項式有公因式就先提公因式,沒有公因式的多項式就考慮運用公式法;若是四項或四項以上的`多項式,

    通常采用分組分解法,最后運用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因此,可以概括為:“一提”、“二套”、“三分組”、“四十字”。

    注意:因式分解一定要分解到每一個因式都不能再分解為止,否則就是不完全的因式分解,若題目沒有明確指出在哪個范圍內因式分解,應該是指在有理數范圍內因式分解,因此分蠢尺解因式的結果,必須是幾個整式的積的形式。

    相信上面對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驟知識的內容講解學習,同學們已經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學們會考出好成績。

    因式分解:

    因式分解定義:把一個多項式化成幾個整式的積的形式的變形叫把這個多項式因式分解。

    因式分解要素:①結果必須是整式。②結果必須是積的形式。③結果是等式。④因式分解與整式乘法的關系:m(a+b+c)

    公因式:一個多項式每項都含有的公共的因式,叫做這個多項式各項的公因式。

    公因式確定方法:①系數是整數時取各項公約數。②相同字母取最低次冪。③系數公約數與相同字母取最低次冪的積就是這個多項式各項的公因式。

    提取公因式步驟:

    ①確定公因式。②確定商式。③公因式與商式寫成積的形式。

    分解因式注意;

    ①不準丟字母。

    ②不準丟常數項注意查項數。

    ③雙重括號化成單括號。

    ④結果按數單字母單項式多項式順序排列。

    ⑤相同因式寫成冪的形式。

    ⑥首項負號放括號外。

    ⑦括號內同類項合并。

    2.初一數學知識點上冊總結

    圖形的初步認識

    一、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

    1、長方體、正方體、球、圓柱、圓錐等都是立體圖形。此外棱柱、棱錐也是常見的立體圖形。

    2、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等都是平面圖形。

    3、許多立體圖形是由一些平面圖形圍成的,將它們適當地剪開,就可以展開成平面圖形。

    二、點和線

    1、經過兩點有一條直線,并且只有一條直線。

    2、兩點之間線段最短。

    3、點C線段AB分成相等的兩條線段AM與MB,點M叫塵滑做線段AB的中點。類似的還有線段的三等分點、四等分點等。

    4、把線段向一方無限延伸所形成的圖形叫做射線。

    三、角

    1、角是由兩條有公共端點的射線組成的圖形。

    2、繞著端點旋轉到角的終邊和始邊成一條直線,所成的角叫做平角。

    3、繞著端點旋轉到終邊派檔臘和始邊再次重合,所成的角叫做周角。

    4、度、分、秒是常用的角的度量單位。

    把一個周角360等分,每一份就是一度的角,記作1°;把1度的角60等分,每份叫做1分的角,記作1′;把1分的角60等分,每份叫做1秒的角,記作1″。

    四、角的比較

    從一個角的頂點出發,把這個角分成相等的兩個角的射線,叫做這個角的平分線。類似的,還有叫的三等分線。

    五、余角和補角

    1、如果兩個角的和等于90(直角),就說這兩個角互為余角。

    2、如果兩個角的和等于180(平角),就說這兩個角互為補角。

    3、等角的補角相等。

    4、等角的余角相等。

    六、相交線

    1、定義:兩條直線相交,所成的四個角中有一個角是直角,那么這兩條直線互相垂直。其中一條直線叫做另一條直線的垂線,它們的交點叫做垂足。

    2、注意:

    ⑴垂線是一條直線。

    ⑵具有垂直關系的兩條直線所成的4個角都是90。

    ⑶垂直是相交的特殊情況。

    ⑷垂直的記法:a⊥b,AB⊥CD。

    3、畫已知直線的垂線有無數條。

    4、過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已知直線垂直。

    5、連接直線外一點與直線上各點的所有線段中,垂線段最短。簡單說成:垂線段最短。

    6、直線外一點到這條直線的垂線段的長度,叫做點到直線的距離。

    7、有一個公共的頂點,有一條公共的邊,另外一邊互為反向延長線,這樣的兩個角叫做鄰補角。

    兩條直線相交有4對鄰補角。

    8、有公共的頂點,角的兩邊互為反向延長線,這樣的兩個角叫做對頂角。兩條直線相交,有2對對頂角。對頂角相等。

    七、平行線

    1、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沒有交點,則這兩條直線互相平行,記作:a∥b。

    2、平行公理:經過直線外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這條直線平行。

    3、如果兩條直線都與第三條直線平行,那么這兩條直線也互相平行。

    4、判定兩條直線平行的方法:

    (1)兩條直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這兩條直線平行。簡單說成: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2)兩條直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如果內錯角相等,那么這兩條直線平行。簡單說成:內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3)兩條直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如果同旁內角互補,那么這兩條直線平行。簡單說成:同旁內角互補,兩直線平行。

    5、平行線的性質

    (1)兩條平行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同位角相等。簡單說成: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2)兩條平行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內錯角相等。簡單說成:兩直線平行,內錯角相等。

    (3)兩條平行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同旁內角互補。簡單說成:兩直線平行,同旁內角互補。

    3.初一數學知識點上冊總結

    整式的加減

    一、代數式

    1、用運算符號把數或表示數的字母連結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數式。單獨的一個數或字母也是代數式。

    2、用數值代替代數式里的字母,按照代數式里的運算關系計算得出的結果,叫做代數式的值。

    二、整式

    1、單項式:

    (1)由數和字母的乘積組成的代數式叫做單項式。

    (2)單項式中的數字因數叫做這個單項式的系數。

    (3)一個單項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數的和叫做這個單項式的次數。

    2、多項式

    (1)幾個單項式的和,叫做多項式。

    (2)每個單項式叫做多項式的項。

    (3)不含字母的項叫做常數項。

    3、升冪排列與降冪排列

    (1)把多項式按x的指數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叫做降冪排列。

    (2)把多項式按x的指數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叫做升冪排列。

    三、整式的加減

    1、整式加減的理論根據是:去括號法則,合并同類項法則,以及乘法分配率。

    去括號法則:如果括號前是“十”號,把括號和它前面的“+”號去掉,括號里各項都不變符號;如果括號前是“一”號,把括號和它前面的“一”號去掉,括號里各項都改變符號。

    2、同類項: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數也相同的項叫做同類項。

    合并同類項:

    (1)合并同類項的概念:把多項式中的同類項合并成一項叫做合并同類項。

    (2)合并同類項的法則:同類項的系數相加,所得結果作為系數,字母和字母的指數不變。

    (3)合并同類項步驟:

    a.準確的找出同類項。

    b.逆用分配律,把同類項的系數加在一起(用小括號),字母和字母的指數不變。

    c.寫出合并后的結果。

    (4)在掌握合并同類項時注意:

    a.如果兩個同類項的系數互為相反數,合并同類項后,結果為0.

    b.不要漏掉不能合并的項。

    c.只要不再有同類項,就是結果(可能是單項式,也可能是多項式)。

    說明:合并同類項的關鍵是正確判斷同類項。

    3、幾個整式相加減的一般步驟:

    (1)列出代數式:用括號把每個整式括起來,再用加減號連接。

    (2)按去括號法則去括號。

    (3)合并同類項。

    4、代數式求值的一般步驟:

    (1)代數式化簡

    (2)代入計算

    (3)對于某些特殊的代數式,可采用“整體代入”進行計算。

    4.初一數學知識點上冊總結

    第一章有理數

    1.1正數與負數

    ①正數:大于0的數叫正數。(根據需要,有時在正數前面也加上“+”)

    ②負數:在以前學過的0以外的數前面加上負號“—”的數叫負數。與正數具有相反意義。

    ③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0是正數和負數的分界,是的中性數。

    注意:搞清相反意義的量:南北;東西;上下;左右;上升下降;高低;增長減少等

    1.2有理數

    1、有理數(1)整數:正整數、0、負整數統稱整數;(2)分數;正分數和負分數統稱分數;

    (3)有理數:整數和分數統稱有理數。

    2、數軸(1)定義:通常用一條直線上的點表示數,這條直線叫數軸;

    (2)數軸三要素:原點、正方向、單位長度;

    (3)原點:在直線上任取一個點表示數0,這個點叫做原點;

    (4)數軸上的點和有理數的關系:所有的有理數都可以用數軸上的點表示出來,但數軸上的點,不都是表示有理數。

    3、相反數:只有符號不同的兩個數叫做互為相反數。(例:2的相反數是-2;0的相反數是0)

    4、絕對值:(1)數軸上表示數a的點與原點的距離叫做數a的絕對值,記作|a|。從幾何意義上講,數的絕對值是兩點間的距離。

    (2)一個正數的絕對值是它本身;一個負數的絕對值是它的相反數;0的絕對值是0。兩個負數,絕對值大的反而小。

    1.3有理數的加減法

    ①有理數加法法則:

    1、同號兩數相加,取相同的符號,并把絕對值相加。

    2、絕對值不相等的異號兩數相加,取絕對值較大的加數的符號,并用較大的絕對值減去較小的絕對值。互為相反數的兩個數相加得0。

    3、一個數同0相加,仍得這個數。加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

    ②有理數減法法則:減去一個數,等于加這個數的相反數。

    1.4有理數的乘除法

    ①有理數乘法法則:兩數相乘,同號得正,異號得負,并把絕對值相乘;

    任何數同0相乘,都得0;

    乘積是1的兩個數互為倒數。

    乘法交換律/結合律/分配律。

    ②有理數除法法則:除以一個不等于0的數,等于乘這個數的倒數;

    兩數相除,同號得正,異號得負,并把絕對值相除;

    0除以任何一個不等于0的數,都得0。

    1.5有理數的乘方

    1、求n個相同因數的積的運算,叫乘方,乘方的結果叫冪。在a的n次方中,a叫做底數,n叫做指數。負數的奇次冪是負數,負數的偶次冪是正數。正數的任何次冪都是正數,0的任何次冪都是0。

    2、有理數的混合運算法則: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減;同級運算,從左到右進行;如有括號,先做括號內的運算,按小括號、中括號、大括號依次進行。

    3、把一個大于10的數表示成a×10的n次方的形式,使用的就是科學計數法,注意a的范圍為1≤a<10。

    第二章整式的加減

    2.1整式

    1、單項式:由數字和字母乘積組成的式子。系數,單項式的次數.單項式指的是數或字母的積的代數式.單獨一個數或一個字母也是單項式.因此,判斷代數式是否是單項式,關鍵要看代數式中數與字母是否是乘積關系,即分母中不含有字母,若式子中含有加、減運算關系,其也不是單項式.

    2、單項式的系數:是指單項式中的數字因數;

    3、單項數的次數:是指單項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數的和.

    4、多項式:幾個單項式的和。判斷代數式是否是多項式,關鍵要看代數式中的每一項是否是單項式.每個單項式稱項,常數項,多項式的次數就是多項式中次數的次數。多項式的次數是指多項式里次數項的次數,這里是次數項,其次數是6;多項式的項是指在多項式中,每一個單項式.特別注意多項式的項包括它前面的性質符號.

    5、它們都是用字母表示數或列式表示數量關系。注意單項式和多項式的每一項都包括它前面的符號。

    6、單項式和多項式統稱為整式。

    2.2整式的加減

    1、同類項: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數也相同的項。與字母前面的系數(≠0)無關。

    2、同類項必須同時滿足兩個條件:(1)所含字母相同;(2)相同字母的次數相同,二者缺一不可同類項與系數大小、字母的排列順序無關

    3、合并同類項:把多項式中的同類項合并成一項。可以運用交換律,結合律和分配律。

    4、合并同類項法則:合并同類項后,所得項的系數是合并前各同類項的系數的和,且字母部分不變;

    5、去括號法則:去括號,看符號:是正號,不變號;是負號,全變號。

    5.初一數學知識點上冊總結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3.1從算式到方程

    3.1.1一元一次方程

    ①方程:含有未知數的等式

    ②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個未知數,而且未知數的次數是1的方程。

    ③方程的解:使方程中等號左右兩邊相等的未知數的值

    ④求方程解的過程叫做解方程。

    ⑤分析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系,利用其中的相等關系列出方程,是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方法。

    3.1.2等式的性質

    ①等式的性質1:等式兩邊加(或減)同一個數(或式子),結果仍相等。

    ②等式的性質2:等式兩邊乘同一個數,或除以同一個不為0的數,結果仍相等。

    3.2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類項與移項

    把等式一邊的某項變號后移到另一邊,叫做移項。

    3.3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號與去分母

    ①一般步驟:

    1.去分母。

    2.去括號。

    3.移項。

    4.合并同類項。

    5.系數化為一。

    3.4實際問題與一元一次方程

    利用方程不僅能求具體數值,而且可以進行推理判斷。

    初一數學第一單元知識點整理

    學習是一架保持平衡的.天平,一邊是付出,一邊是收獲,少付出少收獲,多付出多收獲,不勞必定無獲!要想取得理想的成績,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七年級數學上冊知識點總結第一章,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第一章有理數

    一.正數和負數

    ⒈正數和負數的概念

    負數:比0小的數 正數:比0大的數 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注意:①字母a可以表示任意數,當a表示正數時,-a是負數;當a表示負數時,-a是正數;當a表示0時,-a仍是0。(如果出判斷題為:帶正號的數弊兆是正數,帶負號的數是負數,這種說法是錯誤的,例如+a,-a就不能做出簡單判斷)

    ②正數有時也可以在前面加“+”,有時“+”省略不寫。所以省略“+”的正數的符號是正號。

    2.具有相反意義的量

    若正數表示某種意義的量,則負數可以表示具有與該正數相反意義的量,比如:

    零上8℃表示為:+8℃;零下8℃表示為:-8℃

    支出與收入;增加與減少;盈利與虧損;北與南;東與西;漲與跌;增長與降低等等是相對相反量,它們計數:

    比原先多了的數,增加增長了的數一般記為正數;相反,比原先少了的數,減少降低了的數一般記為負數。

    3.0表示的意義

    ⑴0表示“ 沒有”,如教室里有0個人,就是說教室里沒有人;

    ⑵0是正數和負數的分界線,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二.有理數

    1.有理數的概念

    ⑴正整數、0、負整數統稱為整數(0和正整數統稱為自然數)

    ⑵正分數和負分數統稱為分數

    ⑶正整數,0,負整數,正分數,負分數都可以寫成分數的形式,這樣的數稱為有理數。

    理解:只有能化成分數的數才是有理數。①π是無限不循環小數,不能寫成分數形式,不是有理數。②有限小數和睜仔無限循環小數都可化成分數,都是有理數。

    注意:引入負數以后,奇數和偶數的范圍也擴大了,像-2,-4,-6,-8…也是偶數,-1,-3,-5…也是奇數。

    2. (1)凡能寫成形式的數,都是有理數.正整數、0、負整數統稱整數;正分數、負分數統稱分數;整數和分數統稱有理數.注意:0即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a不一定是負數,+a也不一定是正數;p不是有理數;

    (2)有理數的分類: ①按正、負分類:

    ②按有理數的意義來分:

    總結:①正整數、0統稱為非負整數(也叫自然數)

    ②負整數、0統稱為非正整數

    ③正有理數、0統稱為非負有理數

    ④負有理數、0統稱為非正有理數

    (3)注意:有理數中,1、0、-1是三個特殊的數,它們有自己的特性;這三個數把數軸上的數分成四個區域,這四個區域的數也有自己的特性;

    (4)自然數? 0和正整數;a>0 ? a是正數;a<0 ? a是負數;

    a≥0 ? a是正數或0 ? a是非負數;a≤ 0 ? a是負數或0 ? a是非正數.

    三.數軸

    ⒈數軸的概念

    規定了原點,正方向,單位長度的直線叫做數軸。

    注意:⑴數軸是一條向兩端無限延伸的直線;⑵原點、正方向、單位長度是數軸的三要素,三者缺一不可;⑶同一數軸上的單位長度要統一;⑷數軸的三要素都是根據實際需要規定的。

    2.數軸上的點與有理數的關系

    ⑴所有的有理數都可以用數軸上的點來表示,正有理數可用原點右邊的點表示,負有理數可用原點左邊的點表示,0用原點表示。

    ⑵所有的有理數都可以用數軸上的點表示出來,但數軸上的點不都表示有理數,也就是說,有理數與數軸上的點不是一一對應關系。(如,數軸上的點π不是有理數)

    3.利用數軸表示兩數大小

    ⑴在數軸上數的大小比較,右邊的數總比左邊的數大;

    ⑵正數都大于0,負數都小于0,正數大于負數;

    ⑶兩個負數比較,距離原點遠的數比距租早租離原點近的數小。

    4.數軸上特殊的最大(小)數

    ⑴最小的自然數是0,無最大的自然數;

    ⑵最小的正整數是1,無最大的正整數;

    ⑶最大的負整數是-1,無最小的負整數

    5.a可以表示什么數

    ⑴a>0表示a是正數;反之,a是正數,則a>0;

    ⑵a<0表示a是負數;反之,a是負數,則a<0

    ⑶a=0表示a是0;反之,a是0,,則a=0

    6.數軸上點的移動規律

    根據點的移動,向左移動幾個單位長度則減去幾,向右移動幾個單位長度則加上幾,從而得到所需的點的位置。

    四.相反數

    ⒈相反數

    只有符號不同的兩個數叫做互為相反數,其中一個是另一個的相反數,0的相反數是0。

    注意:⑴相反數是成對出現的;⑵相反數只有符號不同,若一個為正,則另一個為負;

    ⑶0的相反數是它本身;相反數為本身的數是0。

    2.相反數的性質與判定

    ⑴任何數都有相反數,且只有一個;

    ⑵0的相反數是0;

    ⑶互為相反數的兩數和為0,和為0的兩數互為相反數,即a,b互為相反數,則a+b=0

    3.相反數的幾何意義

    在數軸上與原點距離相等的兩點表示的兩個數,是互為相反數;互為相反數的兩個數,在數軸上的對應點(0除外)在原點兩旁,并且與原點的距離相等。0的相反數對應原點;原點表示0的相反數。

    說明:在數軸上,表示互為相反數的兩個點關于原點對稱。

    4.相反數的求法

    ⑴求一個數的相反數,只要在它的前面添上負號“-”即可求得(如:5的相反數是-5);0的相反數還是0;

    ⑵求多個數的和或差的相反數是,要用括號括起來再添“-”,然后化簡(如;5a+b的相反數是-(5a+b)。化簡得-5a-b);注意: a-b+c的相反數是-a+b-c;a-b的相反數是b-a;a+b的相反數是-a-b;

    ⑶求前面帶“-”的單個數,也應先用括號括起來再添“-”,然后化簡(如:-5的相反數是-(-5),化簡得5);)相反數的和為0 ? a+b=0 ? a、b互為相反數

    5.相反數的表示方法

    ⑴一般地,數a 的相反數是-a ,其中a是任意有理數,可以是正數、負數或0。

    當a>0時,-a<0(正數的相反數是負數)

    當a<0時,-a>0(負數的相反數是正數)

    當a=0時,-a=0,(0的相反數是0)

    6.多重符號的化簡

    多重符號的化簡規律:“+”號的個數不影響化簡的結果,可以直接省略;“-”號的個數決定最后化簡結果;即:“-”的個數是奇數時,結果為負,“-”的個數是偶數時,結果為正。

    五.絕對值

    ⒈絕對值的幾何定義

    一般地,數軸上表示數a的點與原點的距離叫做a的絕對值,記作|a|。

    2.絕對值的代數定義

    ⑴一個正數的絕對值是它本身; ⑵一個負數的絕對值是它的相反數; ⑶0的絕對值是0.

    可用字母表示為:

    ①如果a>0,那么|a|=a; ②如果a<0,那么|a|=-a; ③如果a=0,那么|a|=0。

    可歸納為①:a≥0,<═> |a|=a (非負數的絕對值等于本身;絕對值等于本身的數是非負數。)

    ②a≤0,<═> |a|=-a (非正數的絕對值等于其相反數;絕對值等于其相反數的數是非正數。)

    3.絕對值的性質

    任何一個有理數的絕對值都是非負數,也就是說絕對值具有非負性。所以,a取任何有理數,都有|a|≥0。即 (1)正數的絕對值是其本身,0的絕對值是0,負數的絕對值是它的相反數;注意:絕對值的意義是數軸上表示某數的點離開原點的距離;絕對值是0的數是0.即:a=0 <═> |a|=0;

    ⑵一個數的絕對值是非負數,絕對值最小的數是0.絕對值可表示為:或 ;即:|a|≥0;絕對值的問題經常分類討論;

    ⑶任何數的絕對值都不小于原數。即:|a|≥a; ; ;

    ⑷絕對值是相同正數的數有兩個,它們互為相反數。即:若|x|=a(a>0),則x=±a;

    ⑸互為相反數的兩數的絕對值相等。即:|-a|=|a|或若a+b=0,則|a|=|b|;|a|是重要的非負數,即|a|≥0;注意:|a|·|b|=|a·b|,

    ⑹絕對值相等的兩數相等或互為相反數。即:|a|=|b|,則a=b或a=-b;

    ⑺若幾個數的絕對值的和等于0,則這幾個數就同時為0。即|a|+|b|=0,則a=0且b=0。

    (非負數的常用性質:若幾個非負數的和為0,則有且只有這幾個非負數同時為0)

    4.有理數大小的比較

    ⑴利用數軸比較兩個數的大小:數軸上的兩個數相比較,左邊的數總比右邊的數小,或者右邊的數總比左邊的數大

    ⑵利用絕對值比較兩個負數的大小:兩個負數比較大小,絕對值大的反而小;異號兩數比較大小,正數大于負數。

    (3)正數的絕對值越大,這個數越大;

    (4)正數永遠比0大,負數永遠比0小;

    (5)正數大于一切負數;

    (6)大數-小數 > 0,小數-大數 < 0.

    5.絕對值的化簡

    ①當a≥0時, |a|=a ; ②當a≤0時, |a|=-a

    6.已知一個數的絕對值,求這個數

    一個數a的絕對值就是數軸上表示數a的點到原點的距離,一般地,絕對值為同一個正數的有理數有兩個,它們互為相反數,絕對值為0的數是0,沒有絕對值為負數的數。

    六.有理數的加減法.

    1.有理數的加法法則

    ⑴同號兩數相加,取相同的符號,并把絕對值相加;

    ⑵絕對值不相等的異號兩數相加,取絕對值較大的加數的符號,并用較大的絕對值減去較小的絕對值;

    ⑶互為相反數的兩數相加,和為零;

    ⑷一個數與0相加,仍得這個數。

    2.有理數加法的運算律

    ⑴加法交換律:a+b=b+a

    ⑵加法結合律:(a+b)+c=a+(b+c)

    在運用運算律時,一定要根據需要靈活運用,以達到化簡的目的,通常有下列規律:

    ①互為相反數的兩個數先相加——“相反數結合法”;

    ②符號相同的兩個數先相加——“同號結合法”;

    ③分母相同的數先相加——“同分母結合法”;

    ④幾個數相加得到整數,先相加——“湊整法”;

    ⑤整數與整數、小數與小數相加——“同形結合法”。

    3.加法性質

    一個數加正數后的和比原數大;加負數后的和比原數小;加0后的和等于原數。即:

    ⑴當b>0時,a+b>a ⑵當b<0時,a+b

    4.有理數減法法則

    減去一個數,等于加上這個數的相反數。用字母表示為:a-b=a+(-b)。

    5.有理數加減法統一成加法的意義

    在有理數加減法混合運算中,根據有理數減法法則,可以將減法轉化成加法后,再按照加法法則進行計算。

    在和式里,通常把各個加數的括號和它前面的加號省略不寫,寫成省略加號的和的形式。如:

    (-8)+(-7)+(-6)+(+5)=-8-7-6+5.

    和式的讀法:①按這個式子表示的意義讀作“負8、負7、負6、正5的和”

    ②按運算意義讀作“負8減7減6加5”

    6.有理數加減混合運算中運用結合律時的一些技巧:

    七.有理數的乘除法

    1.有理數的乘法法則

    法則一:兩數相乘,同號得正,異號得負,并把絕對值相乘;(“同號得正,異號得負”專指“兩數相乘”的情況,如果因數超過兩個,就必須運用法則三)

    法則二:任何數同0相乘,都得0;

    法則三:幾個不是0的數相乘,負因數的個數是偶數時,積是正數;負因數的個數是奇數時,積是負數;

    法則四:幾個數相乘,如果其中有因數為0,則積等于0.

    2.倒數

    乘積是1的兩個數互為倒數,其中一個數叫做另一個數的倒數,用式子表示為a·=1(a≠0),就是說a和互為倒數,即a是的倒數,是a的倒數。

    互為倒數:乘積為1的兩個數互為倒數;注意:0沒有倒數;若 a≠0,那么的倒數是;倒數是本身的數是±1;若ab=1? a、b互為倒數;若ab=-1? a、b互為負倒數.

    注意:①0沒有倒數;

    ②求假分數或真分數的倒數,只要把這個分數的分子、分母點顛倒位置即可;求帶分數的倒數時,先把帶分數化為假分數,再把分子、分母顛倒位置;

    ③正數的倒數是正數,負數的倒數是負數。(求一個數的倒數,不改變這個數的性質);

    ④倒數等于它本身的數是1或-1,不包括0。

    3.有理數的乘法運算律

    ⑴乘法交換律:一般地,有理數乘法中,兩個數相乘,交換因數的位置,積相等。即ab=ba

    ⑵乘法結合律:三個數相乘,先把前兩個數相乘,或者先把后兩個數相乘,積相等。即(ab)c=a(bc).

    ⑶乘法分配律:一般地,一個數同兩個數的和相乘,等于把這個數分別同這兩個數相乘,在把積相加。即a(b+c)=ab+ac

    4.有理數的除法法則

    (1)除以一個不等0的數,等于乘以這個數的倒數;注意:零不能做除數,

    (2)兩數相除,同號得正,異號得負,并把絕對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個不等于0的數,都得0

    5.有理數的乘除混合運算

    (1)乘除混合運算往往先將除法化成乘法,然后確定積的符號,最后求出結果。

    (2)有理數的加減乘除混合運算,如無括號指出先做什么運算,則按照‘先乘除,后加減’的順序進行。

    八.有理數的乘方

    1.乘方的概念

    求n 個相同因數的積的運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結果叫做冪。在 中,a 叫做底數,n 叫做指數。

    (1)a2是重要的非負數,即a2≥0;若a2+|b|=0 ? a=0,b=0;

    (2)據規律 底數的小數點移動一位,平方數的小數點移動二位

    2.乘方的性質

    (1)負數的奇次冪是負數,負數的偶次冪的正數;注意:當n為正奇數時: (-a)n=-an或(a -b)n=-(b-a)n , 當n為正偶數時: (-a)n =an 或 (a-b)n=(b-a)n .

    (2)正數的任何次冪都是正數,0的任何正整數次冪都是0。

    九.有理數的混合運算

    做有理數的混合運算時,應注意以下運算順序:

    1.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減;

    2.同級運算,從左到右進行;

    3.如有括號,先做括號內的運算,按小括號,中括號,大括號依次進行。

    十.科學記數法

    把一個大于10的數表示成 的形式(其中, n是正整數),這種記數法是科學記數法

    近似數的精確位:一個近似數,四舍五入到那一位,就說這個近似數的精確到那一位.

    有效數字:從左邊第一個不為零的數字起,到精確的位數止,所有數字,都叫這個近似數的有效數字.

    混合運算法則:先乘方,后乘除,最后加減;注意:怎樣算簡單,怎樣算準確,是數學計算的最重要的原則.

    特殊值法:是用符合題目要求的數代入,并驗證題設成立而進行猜想的一種方法,但不能用于證明.

    等于本身的數匯總:

    相反數等于本身的數:0

    倒數等于本身的數:1,-1

    絕對值等于本身的數:正數和0

    平方等于本身的數:0,1

    立方等于本身的數:0,1,-1.

    七年級數學上冊知識點總結第一章相關文章:

    ★高一數學必修三第一章復習題

    ★高一數學必修1第一章測試題含答案

    ★7年級下冊生物思維導圖

    ★八年級上冊數學手抄報內容

    七下數學易錯題50道及答案

    學習從來無捷徑。每一門科目都有自己的學習 方法 ,但其實都是萬變不離其中的,數學作為主科之一,和語文英語一樣,也是要記、要背、要講練的。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一些初一數學的知識點兄悔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中一年級數學上冊知識點

    圖形的初步認識

    一、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

    1、長方體、正方體、球、圓柱、圓錐等都是立體圖形。此外棱柱、棱錐也是常見的立體圖形。

    2、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等都是平面圖形。

    3、許多立體圖形是由一些羨讓平面圖形圍成的,將它們適當地剪開,就可以展開成平面圖形。

    二、點和線

    1、經過兩點有一條直線,并且只有一條直線。

    2、兩點之間線段最短。

    3、點C線段AB分成相等的兩條前磨線段AM與MB,點M叫做線段AB的中點。類似的還有線段的三等分點、四等分點等。

    4、把線段向一方無限延伸所形成的圖形叫做射線。

    三、角

    1、角是由兩條有公共端點的射線組成的圖形。

    2、繞著端點旋轉到角的終邊和始邊成一條直線,所成的角叫做平角。

    3、繞著端點旋轉到終邊和始邊再次重合,所成的角叫做周角。

    4、度、分、秒是常用的角的度量單位。

    把一個周角360等分,每一份就是一度的角,記作1°;把1度的角60等分,每份叫做1分的角,記作1′;把1分的角60等分,每份叫做1秒的角,記作1″。

    初一下冊數學知識點

    1.認識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意義,認識三角形的邊、內角、頂點,能用符號語言表示三角形。

    2.經歷度量三角形邊長的實踐活動中,理解三角形三邊不等的關系。

    3.懂得判斷三條線段可否構成一個三角形的方法,并能運用它解決有關的問題。

    4.三角形的內角和定理,能用平行線的性質推出這一定理。

    5.能應用三角形內角和定理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二、重點

    三角形內角和定理;

    對三角形有關概念的了解,能用符號語言表示三條形。

    三、難點

    三角形內角和定理的推理的過程;

    在具體的圖形中不重復,且不遺漏地識別所有三角形;

    用三角形三邊不等關系判定三條線段可否組成三角形。

    四、知識框架

    五、知識點、概念總結

    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線上的三條線段首尾順次相接所組成的圖形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的分類

    3.三角形的三邊關系: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于第三邊,任意兩邊的差小于第三邊。

    4.高:從三角形的一個頂點向它的對邊所在直線作垂線,頂點和垂足間的線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5.中線:在三角形中,連接一個頂點和它的對邊中點的線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線。

    6.角平分線:三角形的一個內角的平分線與這個角的對邊相交,這個角的頂點和交點之間的線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線。

    7.高線、中線、角平分線的意義和做法

    8.三角形的穩定性:三角形的形狀是固定的,三角形的這個性質叫三角形的穩定性。

    9.三角形內角和定理:三角形三個內角的和等于180°

    推論1直角三角形的兩個銳角互余;

    推論2三角形的一個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鄰的兩個內角和;

    推論3三角形的一個外角大于任何一個和它不相鄰的內角;

    初一下學期數學知識點

    相交線與平行線

    一、知識網絡結構

    二、知識要點

    1、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有兩種:相交和平行,垂直是相交的一種特殊情況。

    2、在同一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平行線。如果兩條直線只有一個公共點,稱這兩條直線相交;如果兩條直線沒有公共點,稱這兩條直線平行。

    3、兩條直線相交所構成的四個角中,有公共頂點且有一條公共邊的兩個角是

    鄰補角。鄰補角的性質:鄰補角互補。如圖1所示,與互為鄰補角,

    與互為鄰補角。+=180°;+=180°;+=180°;

    +=180°。

    4、兩條直線相交所構成的四個角中,一個角的兩邊分別是另一個角的兩邊的反向延長線,這樣的兩個角互為對頂角。對頂角的性質:對頂角相等。如圖1所示,與互為對頂角。=;

    =。

    5、兩條直線相交所成的角中,如果有一個是直角或90°時,稱這兩條直線互相垂直,

    其中一條叫做另一條的垂線。如圖2所示,當=90°時,⊥。

    垂線的性質:

    性質1:過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已知直線垂直。

    性質2:連接直線外一點與直線上各點的所有線段中,垂線段最短。

    性質3:如圖2所示,當a⊥b時,====90°。

    點到直線的距離:直線外一點到這條直線的垂線段的長度叫點到直線的距離。

    6、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基本特征:

    ①在兩條直線(被截線)的同一方,都在第三條直線(截線)的同一側,這樣

    的兩個角叫同位角。圖3中,共有對同位角:與是同位角;

    與是同位角;與是同位角;與是同位角。

    ②在兩條直線(被截線)之間,并且在第三條直線(截線)的兩側,這樣的兩個角叫內錯角。圖3中,共有對內錯角:與是內錯角;與是內錯角。

    ③在兩條直線(被截線)的之間,都在第三條直線(截線)的同一旁,這樣的兩個角叫同旁內角。圖3中,共有對同旁內角:與是同旁內角;與是同旁內角。

    初一數學第一章知識點相關文章:

    ★初一數學上冊第一章知識點歸納

    ★初一數學上冊第一章知識點總結

    ★初一數學第一章知識點總結

    ★初一數學第一章知識點總結歸納

    ★初一數學重要知識點總結

    ★初一數學上冊知識點歸納

    ★初一數學第1章有理數知識點總結

    ★七年級數學上冊知識點總結第一章

    ★初一數學第一單元知識點歸納

    ★初一數學上知識點

    猜你喜歡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综合日韩精品无码| 人妻丰满熟AV无码区HD| 亚洲AV无码久久寂寞少妇| 日韩精品无码Av一区二区| 少妇中文无码高清| 久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精品专口| 亚洲真人无码永久在线| 无码午夜人妻一区二区三区不卡视频| 亚洲精品无码AV人在线播放| 免费精品无码AV片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AV| 国产在线无码视频一区| 无码AV天堂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久久久久无码AV片软件|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无码任你躁久久久久久老妇App | 影音先锋中文无码一区|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在线观一| 日韩午夜福利无码专区a| 成人h动漫精品一区二区无码|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中文字幕无码av激情不卡|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专区| 好爽毛片一区二区三区四无码三飞| 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乱码在线观看 | 国产成人麻豆亚洲综合无码精品| 亚洲精品无码av片| 久久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 无码午夜成人1000部免费视频| 亚洲日韩中文无码久久| 亚洲综合无码AV一区二区| 一本大道东京热无码一区| 无码乱人伦一区二区亚洲 | 日日摸日日碰人妻无码| 精品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边打电话|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无码| 国产午夜无码片在线观看影院| 无码人妻少妇伦在线电影| 中文有无人妻vs无码人妻激烈| 一本一道av中文字幕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