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五年級下冊語文書里的古詩有哪些 五年級下冊的第一首古詩是什么? 五年級下冊語文需要背的古詩 五年級下冊語文書古詩 語文課本五年級上下冊的所有古詩?
1.清首虧明 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2.江南春 杜牧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3.樂游園 李商隱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4.蜂 羅隱
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盡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
5.小兒垂釣 胡令能春芹配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6.江上漁者 范仲淹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
7.元日 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8.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9.書湖陰先生壁 王安石茅檐長掃靜無苔,花木扒指成畦手自栽,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
10.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蘇 軾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白梁段槐天在橡友田間除草,晚上搓麻線,燃旅村里的男男女女,各有各的當家本領。小孩雖然不會種田織布,但也在桑樹蔭下學種瓜
望天門山饑簡滾、題西林壁、 夜書所見
唐 李白 宋 蘇爛余軾 宋 葉紹翁
天門中斷楚江開, 橫看成嶺側成峰, 蕭蕭梧葉送寒聲,
碧水東流至此回。 遠近高低各不同。 江上秋風動客情。
兩岸青山相對出, 不識廬山真面目, 知有兒童挑促織,
孤帆一片日邊來。 只緣身在此山中。 夜深籬落一燈明。
楓橋夜泊 別董大 暮江吟 終南忘余雪
唐 張繼 唐 高適 唐 白居易 唐 祖詠
月落烏咐雀啼霜滿天, 千里黃云白日曛, 一道殘陽鋪水中, 終南陰嶺秀,
江楓漁火對愁眠。 北風吹雁雪紛紛。 半江瑟瑟半江紅。 積雪浮云端。
姑蘇城外寒山寺, 莫愁前路無知己, 可憐九月初三夜, 林表明霽色,
夜半鐘聲到客船。 天下誰人不識君。 露似珍珠月似弓。 城中增暮寒。
語文第十冊:
憶江南
唐 白居易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漁歌子
唐 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游園不值 飲湖上初晴雨后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宋 葉紹翁 宋 蘇軾 宋 楊萬里
應憐屐齒印蒼苔, 水光滟瀲晴方好, 畢竟西湖六月中,
小扣柴扉久不開。 山色空朦雨亦奇。 風光不與四時同。
春色滿園關不住, 欲把西湖比西子, 接天蓮葉無窮碧,
一枝紅杏出墻來。 淡妝濃抹總相宜。 映日荷花別樣紅。
長相思
清 納蘭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
宋 辛棄疾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五年級下冊1. 古詩三首四時田園雜興(其三十一)[宋] 范成大晝出耘yún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注釋:耘田:除草。績麻:把麻搓成線。各當家:每人擔任一定的工作。未解:不懂。供:從事,參加。傍:靠近。譯文:白天在田里鋤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線,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務勞動。小孩子雖然不會耕田織布,也在那桑樹陰下學著種瓜。稚子弄冰[宋] 楊萬里稚zhì子金盆脫曉冰,彩絲穿取當銀錚zhēnɡ。敲成玉磬qìnɡ穿林響,忽作玻璃碎地聲。譯文:清晨,滿臉稚氣的小孩,將夜間凍結在盤中的冰塊脫下,提在手中。輕輕敲打,冰塊發出穿林而過的響聲,當欣賞者正醉心于那穿林而過的響聲時,忽然卻聽到了另一種聲音--冰塊落地,發出了如玻璃破碎的聲音。注釋:①稚子:指幼稚、天真的孩子。②脫曉冰:在這里指兒童晨起,從結成堅冰的銅盆里剜冰。③錚:指古代的一種像鑼的樂器。村晚[宋] 雷震草滿池塘水滿陂bēi,山銜落日浸寒漪yī。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譯文:在一個長滿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滿滿的,山銜住落日淹沒了水波。放牛的孩子橫坐在牛背上,隨意地用短笛吹奏著不成調的的樂曲。注釋:①陂(bēi):池塘。②銜:口里含著。本文指落日西沉,半掛在山腰,像被山咬住了。③浸:淹沒。④寒漪(yī):水上波紋。⑤橫牛背:橫坐在牛背上。⑥腔:曲調。⑦信口:隨口。⑧歸去:回去。⑨池塘:堤岸。日積月累(16頁)游子吟[唐] 孟郊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沖喚答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注釋:1、游子:古代稱遠游旅居的人。2、吟:詩體名稱。3、游子:指詩人自己,以及各個離鄉的游子。4、臨:將要。5、意恐:擔心。6、歸:回來,回家。7、言:說。8、寸草:小草。這里比喻子女9、心:語義雙關,既指草木的莖干,也指子女的心意。10、報得:報答。11、三春暉:春天燦爛的陽光,指慈母之恩。三春:舊稱農歷正月為孟春,二月為仲春,三月為季春,合稱三春。暉:陽光。形容母愛如春天溫暖、和煦的陽光照耀著子女。譯文:慈母用手中的針線,為遠行的兒子趕制身上的衣衫。臨行前一針針密密地縫綴,怕的是兒子回來得晚衣服破損。有誰敢說,子女像小草那樣微弱的孝心,能夠報答得了像春暉普澤的慈母恩情呢?日積月累(38頁)[唐] 王 維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注釋:鳥鳴澗:地名,在王維朋友的別墅附近。澗:兩山間的水溝。閑:安靜、悠閑,含有人聲寂靜的意思。空:空寂、空空蕩蕩。月出:月亮出來。時鳴:時,不時。不時地啼叫。譯文:人的心閑靜下來才能感覺到春天桂花從枝頭飄落,寧靜的夜色中春山一片空寂。皎潔的月亮從山谷中升起來驚動了山鳥,時而在山澗中發出鳴叫聲。9.古詩三首從軍行[唐] 王昌齡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注釋:1、從軍行:樂府舊題,內容多寫軍隊戰爭之事。2、青海:指青海湖。3、雪山:這里指甘肅省的祁連山。4、穿:磨破。5、金甲:戰衣,金屬制的鎧甲。6、樓蘭:漢代西域國名,這里泛指當時騷擾西北邊疆的敵人。7、孤城:當是青海地區的一座城。一說孤城即玉門關。8、玉門關:漢武帝置,因西域輸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肅敦煌西北小方盤城。六朝時關址東移至今安西雙塔堡附近。譯文:青海上空的陰云遮暗了雪山,站在孤城遙望著遠方的玉門關。塞外身經百戰磨穿了盔和甲,不打敗西部的敵人誓不回還。送元二使安西[唐] 王 維渭城朝雨鏈銀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注釋:1、元二:作者的友人元常,在兄弟中排行老二,故名“元二”。2、使:到某地;出使。散慧3、安西:指唐代安西都護府,在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庫車縣附近。4、渭城:秦時咸陽城,漢代改稱渭城(《漢書·地理志》),唐時屬京兆府咸陽縣轄區,在今西安市西北,渭水北岸。5、浥:濕潤。6、客舍:旅店。7、柳色:即指初春嫩柳的顏色。8、君:指元二。9、更:再。10、陽關:漢朝設置的邊關名,故址在今甘肅省敦煌縣西南,古代跟玉門關同是出塞必經的關口。《元和郡縣志》云,因在玉門之南,故稱陽關。在今甘肅省敦煌縣西南。11、故人:老朋友。譯文:我送元二出使去安西,清晨的細雨打濕了渭城的浮塵,青磚綠瓦的旅店和周圍的柳樹都顯得格外清新明朗。請元二再飲一杯離別的酒,向西走出了陽關,就可能再也碰不到認識的人了。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宋] 陸 游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日積月累(68頁)涼州詞[唐] 王之渙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唐] 李 白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15.自相矛盾楚人有鬻yù矛與盾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fú能應也。夫fú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日積月累(92頁)◎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近水知魚性,近山識鳥音。◎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讀書須用意,一字值千金。◎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日積月累(106頁)鄉村四月[宋] 翁卷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21.楊氏之子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huì。孔君平詣yì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為設果,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日積月累(118頁)◎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論語》◎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論語》◎惻隱之心,仁之端也。 ——《孟子》◎多行不義,必自斃。 ——《左傳》◎人有恥,則能有所不為。 ——《朱子語類》
望天門山 題西林壁 夜書所見 唐 李白 宋行念侍 蘇軾 宋 葉紹翁 天門中斷楚江開高察, 橫看成檔吵嶺側成峰, 蕭蕭梧葉送寒聲, 碧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