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一年級識字活動方案 一年級語文識字教學設計 一年級語文教材識字表 一年級識字哪三種方法 一年級識字大全1000字
一年級生字表:
一、二、三、十、木、禾、上、下、土、個;
入、大、天、人、火、文、六、七、兒、九;
無、口、日、中、了、子、門、月、不、開;
五、目、耳、頭、米、見、白、田、電、也;
長、山、出、飛、馬、鳥、云、公、車、牛;
小、少、巾、牙、尺、毛、卜、又、心、風;
力、手、水、廣、升、足、走、方、半、巴;
本、平、書、自、已、東、西、回、片、皮;
生、里、果、幾、用、魚、今、正、雨、兩;
衣、來、年、左、右、萬、百、丁、齊、冬。
學習生字的方法:
(一)實物識記
實物識記就是讓學生直接看到實物停止認字,使學生了解字義,從而記住生字。如為了讓學生記住“鈴鐺”這兩個字,老師可拿出一個小銅鈴鐺,碼態悄讓它叮叮當外地響,再把“鈴鐺”兩個字寫在黑板上,從而讓學生記住這兩個字和金屬有關,進而記住這兩個字。
(二)出示簡筆畫
老師畫簡筆畫協助學生識字,不僅可以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使他們記憶深入。如在識記“屋檐”一詞時,老師用簡筆畫畫出房屋,然后讓學生指出屋檐的位置,這樣學生既了解了“屋檐”一詞,也記住了“檐”字。
(三)編兒歌識記
兒歌、順口溜朗朗上口,易記難忘。遲渣如識記“青、清、睛、晴、請、情”這閉胡幾個字時,可以用這首兒歌協助學生記憶:“山青青,水清清,要看山水用眼睛,太陽一笑天氣睛,說話嘴邊常帶請,你我都有好意境。”
一年級認識的生字有如下:1、一、二基消、三、十、木、禾、上、下、土、個。2、入、大、天、人、火、文、六、七、兒、九。3、無、口、日、中、了、子、門、月、不、開。4、五、目、耳、頭、米、見、白、田、電、也。5、長、山、出、飛、馬、鳥、云、公、車、牛。6、小、少、巾、牙、尺、毛、卜、又、心、風。7、本、平、書、自、已、東、西、回、片、皮。8、生、里、果、幾、用、宴鋒鋒魚、今、正、雨、兩。9、衣、來、年、左、右、萬、晌晌百、丁、齊、冬。
導語:小學一年級兒童正處在口頭語言向書面語言的關鍵期,在識字上具有我們難以估計的潛力,而早期識字、適量多識字對兒童的發展具有極大的作用。
一年級語文識字教學方法有哪些
一、營造快樂的識字氛圍
教師像朋友那樣將識字內容、識字方法融入到孩子們感興趣的話題中,孩子學習的興趣就濃,主動性就高,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教學《比尾巴》一課時,在課前就讓孩子在家里提前觀察各種動物的尾巴,在課堂上讓學生暢所欲言,自己所看的動物的尾巴,這樣就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進來,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不知不覺的就記住了這些生字,識字效率大大提高。
二、運用多種識字方法,培養學生識字能力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識字課要讓兒童喜歡學習漢字,對學習漢字有濃厚的學習興趣,并產生主動識字的愿望。因此,教師一定要適當運用各種教學模式,創設民主、輕松、活躍,又扎實有效的課堂。下面我以《棉花姑娘》教學為例,具體談談:
(一)注重第一印象,把好初讀關
一年級學生的記憶正處在由無意識記為主向有意識記念蔽明過渡的時期。而且對于生字,他們往往會先入為主。所以,在識字教學中,一定要扎扎實實把好識字的第一關――讀音關。
我在教學中,采取了集中生字讀準字音,繼而在隨文識字中進行鞏固、理解和強化的巧妙手段,采用多種形式開展進行。同時還注重對易讀錯的“娘”、兩個翹舌音字“治”和“啄”以及讀音相似的.“斑”、“盼”加大了讀的力度和強度,攻破本課仔告的重點之一。
(二)在語言環境中識字
生字的學習要從整體入手,立足于教材,激發學生求知的欲望,形成興奮點。在進行“姑”“娘”和“蚜”三個字的教學時,我先是利用畫面引導學生進行說話訓練,繼而順勢導出課文第一自然段的內容。讓學生帶著自己的情感(包括上面提到的對蚜蟲的厭惡、對棉花姑娘的同情等)去讀通課文、讀準字音、努力讀出情感。然后再對生字進行分析、識記、鞏固。
(三)在故事環境中識字
教材中的每篇課文都是一個獨立的整體。只有在整體上正確把握了文本,才能更好地對其進行再創造性的學習。如《棉花姑娘》一課中的“啄”和“斑”兩個生字分布在課文的兩個自然段,我巧妙地設計了在整個故事情節中對其進行提煉,以及在最后回歸課文,朗讀全文時,又回到文本整體中進行鞏固。
(四)滲透識字方法
如何幫助學生牢固記憶字形,是低年級識字教學的重點,也是一大難點。要落實好這個重點,我們通常采用“熟字加偏旁”“熟字換偏旁”以及“做動作”“編兒歌”等方法。例如本課在教學“蚜”時就利用了形聲字的特點,引導學生鏈接舊知“牙”進行識記;在教學“啄”時運用了做動作輔助記憶;學生掌握了方法,就容易理解字義,就能較好地組詞造句,學習課文和閱讀課文。這種方法對后進生的幫助特別大,更有利于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五)自主合作,提升能力
《標準》指出,“識字教學要注意教給學生識字方法,培養學生識字能力”。在教學中,我們十分注重培養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采取由“扶”到“放”的方式,積極探索適合自己的識字方法。教學中,我經常先讓同桌或四人學習小組內以打牌、捉害蟲等游戲形式讓他們自學生字,然后在全班交流、鞏固識字。這樣不僅增強了學生的識字興趣,也提高了識字效率,整堂課充滿勃并尺勃生機。
三、將課內外識字有機融合
課內識字是識字教學的主要途徑,但課堂外的識字往往更加豐富、多樣。因此只有將課內外識字有機融合,才能達到識字教學的真正目的。
(一)以故事激發識字興趣。 在每天的日常教學中,我堅持給孩子講故事。記得第一次講故事時,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可在最精彩的地方,突然停下來不講了。看著孩子們渴求的眼睛,我告訴他們:“后面的故事只有看了書才講得出來”,并說只有多認字,才能看書,才能講出精彩的故事。現在,班上已經有大多數孩子能看故事書,簡單地講故事了,學習語文的熱情也越來越高。
(二)以《三字經》《弟子規》為讀本,增加課外識字量。在教學識字2時,我意外地發現小朋友對“三字經”特別感興趣,于是,我讓學生每天背誦三句,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學生確實認識了很多課外的生字,有些學生甚至還能寫出自己所認識的字。
(三)以課外“識字卡”鞏固識字量。孩子識的字多了,如不及時鞏固運用,會漸漸遺忘。因此,我在班上指導孩子制作“識字卡”。將每天認識的字寫在“識字卡”上,采用比賽等不同的形式激發孩子的識字興趣,久而久之,孩子們的識字量不斷加大,知識也更加豐富了。
總之,一、二年級識字數量多,難度大,要使學生學得快、記得牢,就要求教師不僅要教會生字,更重要的是要教會學生如何學習生字,怎樣鞏固生字,實現由“學會”到“會學”的轉變,讓學生學得輕松、扎實、學以致用。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將持之以恒,讓學生插上翅膀,在識字王國里盡情地自由翱翔。
一年級識字、寫字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低年級學生在掌握字形方面是難點,如何突破這個難點呢?下面我談談我的體會:
一年級識字的方法:
一、教學生在自學中掌握漢字的構字規律
過去的教學一般是老師教,學生學,學生處于被動地位。裂兆S版教材在識字教學方面充分體現了讓學生自學,用多種方法思考、記憶、分析字形的思想,培養學生自主識字能力,放手讓學生自己思考,自己發現問題,想辦法解決問題。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識字的興趣,對字形的記憶也會更加扎實牢固,還可以從中摸索體會漢字的構字規律。
在一年級的識字教學中我是這樣做的:先引導學生觀察情境圖,讓他們產生讀書的欲望,在反復朗讀中掌握生字讀音、認識字形。接著我就問學生:“今天我們要學習這幾個生字,看誰最聰明?自己動腦筋想出最好的記憶方法,請你告訴大家。”這樣一問,同學們興趣盎然,馬上就開始在大腦中尋找答案,提出了許多不同的記憶方法:“熟字加筆畫”、“形近字對比”、“同音字”、“熟字去偏旁”、“拆部件”、“減筆畫”……如學習“天”字,有的說“大”字加一橫就是天;有的說“人”字加兩橫就是天;有的說“夫”字不出頭就是天。學習“園”字時,有的說是在“元”字外面加上圍墻“口”就是“園”,從而明白“校園、公園”是有圍墻的,以區別“元、園”的用法。學習“愛”字,學生把它拆成“、冖、友”,我配上兒歌“爪字頭,禿寶蓋,小朋友,真可愛”。這樣學生很快就記住了生字。
二、在輕松愉快的學習中突破字形難點
剛剛入學的孩子年齡小,注意力不集中,易于疲勞。《新課標》提出:培養學生對漢字以及漢字學習的態度和情感,有主動識字的愿望,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所以,教學時要采用多種方式方法,激發學生興趣,讓他們在興趣盎然中邊玩邊學。這樣,在充分調動學生無意注意的同時也促使其有意注意的發展。并且老師要為解決困難創春碰設情境,以促使學生思維靈活、有創造性地發展。下面我介紹幾種趣味識字方法:
1.編字謎。在一年級的識字教學中,我發現“編字謎”能幫助孩子們輕松地掌握一些難教的生字,經過引導,孩子們經常動腦筋編字謎在課堂上交流,課堂氣氛非常活躍,比如:朋:兩個月亮交朋友。林:兩棵樹,并排站。休:一個人靠在木頭上。息:自己的心。禾:一棵小樹苗,頭上戴草帽。思:十張口,一顆心,猜猜看,動腦筋。雷:雨點掉到田地里……孩子們不僅能編出書上出現的生字,還把這種識字方法擴展到課外,并講給家長聽,這樣不僅激發了孩子們的識字興趣,同時也鞏固了生字。達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2.組字游戲。老師把一個字或幾個字的構字部件打亂順序寫在卡片上,發給每個小組一份,讓他們通過小組合作盡肆森租可能多的組字,然后小組派代表到講臺前來展示合作的效果,讓全體學生認讀,評出冠軍組。這樣,體現了保底不封頂的教學思路,學生們不僅能組出課本上出現的字,有些學生還能組出許多課外認識的字。
3.搶卡片。老師把許多卡片放在黑板槽里,指名2—3人站在黑板前,按老師讀的字音,找出有關的卡片組成字,讀后組詞或說一句話,誰搶得多誰就可以得到一面小紅旗。
4.編故事巧記字形。在教學中根據學生年齡特征和構字的特點,充分發揮學生的聯想去揭示漢字的造字原理和音、形、義的關系。通過直觀手段、形象語言、生動故事,把一個個抽象的漢字演繹活化成一幅幅圖畫或一段小故事。如:學“呆”時,教師邊講故事邊寫筆畫:“一個人張著大嘴巴(口),像木頭一樣一動不動,原來他在發呆。”
5.變字小魔術。我結合語文百花園一中“這樣識字真有趣”組織了“變字小魔術”的游戲。選出一些簡單的字讓學生加一兩筆變成新字。如“日”,孩子們變出了:電、甲、由、申、田、白、百、目、旦等,“木”,變出了:本、禾、術、未、米等,課堂上,每個孩子都積極參與到“魔術”中,在游戲中學習,在交流中鞏固。
三、閱讀課外書識字
一年級新生在入學5—7周左右,便可熟練掌握漢語拼音,并利用音節讀一些淺顯的兒歌和兒童故事。此時,教師一邊教生字,一邊引導學生讀一些自己感興趣的課外書,既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也有效地鞏固了漢語拼音,更重要的是學生初學的生字一般都是常用字,這些字在書中出現的頻率非常高(如“日、月、水、火、的、了”等字)。學生在新的語言環境中重溫所學過的字,是一種知識的遷移,是興趣盎然中的再學習,獲得的是“溫故而知新”的效果。教材編排的第10課《看書》目的就是培養學生讀書的熱情。但閱讀時要循序漸進,開始時,不可急功近利,盲目拔高要求,否則將“弄巧成拙”,扼殺學生閱讀的熱情。在具體操作中,我采取了“分層要求”的方法,對不同程度的學生作不同的要求:優生借助漢語拼音閱讀,能直呼的就直呼,要求復述故事的大意;中等生先讀生字,再借助拼音一段一段地讀,不求快,但求讀音準確;稍差的學生閱讀比較困難,便引導他們“找朋友”,即從書中找出自己學過的生字,并用鉛筆在其下打一小點。這樣,人人都在“閱讀”,人人都能“閱讀”,包括“找朋友”的學生也“讀”得興致勃勃。日積月累,打點的字越來越多,學生便可以自由閱讀了。這一過程讓不同程度的學生都能在“讀”中有所得,在“讀”中獲得發展。
四、在生活中識字以鞏固字形
漢語是母語,學生在生活環境中,可以接觸到很多漢字:電視、同學、親人的名字,商店的招牌,廣告及家中物品的包裝物等,可以說,漢字無處不在。所以,教材編排識字二中的三篇課文就引導學生平時留心觀察,隨時隨地識字,如:發作業本時,讓學生輪流發,從而認識同學的名字;星期天,讓爸爸媽媽帶著到大街上去“找漢字”,收獲一定不小;家中物品的包裝物上,漢字就更多了。諸如“紅蜻蜓”皮鞋、“達能”餅干、“光明”牛奶、“巧手”洗衣粉……當學生能夠正確地認讀出生活環境中的字時,他是多么興奮啊!因此,學生樂此不疲,此時再引導他們將收集到的商標、廣告等匯集起來,裝訂成冊,便成了一本生動形象、圖文并茂的“識字讀本”。我們每星期評出十幾個“識字大王”的作品進行展覽,下課時,互相考一考,真是“樂在其中”!
識字教學中,通過各種途徑和方法,學生從中感受到學習和創造帶來的快樂,變“要我學”為“我要學”。不但確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了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滿足了他們的成功欲,而且還能在他們不斷的“新發現”中激發他們的創新能力。
針對低年級孩子好動,好奇,好勝心強,易興奮,易疲勞,注意力不集中等特點,教師要營造愉快課堂氣氛,運用多種識字方法和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識字興趣,提高識字教學效率。
識字的實用技巧:
一、運用游戲、比賽等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如:(1)幫助小青蛙過河
(2)奪紅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