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人民版必修二?2.高中歷史必修2重點知識講解 第一講 古代中國的農業經濟1、中國古代農業的耕作方式的發展變化2、生產的演變(1)從材質方面:石,骨,木---青銅,鐵(2)從工藝方面:打制---磨制---冶煉,那么,高中歷史人民版必修二?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重視歷史課本。老師可能出錯,作業可能出錯,網絡可能出錯。但課本絕對是對的(起碼對于考試來說是這樣),一切依據都要去課本上尋找。考前一定要看書。看書要仔細,不要放過任何細節,但又要著眼于宏觀。我整理的高二歷史必修二各章節的知識點歸納,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高二歷史必修二各章節的知識點歸納1
第一單元
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
(第一課)精耕細作的古代農業:
1、從刀耕火種到鐵犁牛耕的農業耕作方式的變革
(1)原始農業:刀耕火種(火耕)
(2)我國農業進入了“耜耕”或“石器鋤耕”階段的標志:松土耒耜的出現和普遍使用。
(3)商周時期,出現青銅農具。春秋時期,小件鐵農具問世。牛耕是我國農用動力上的一次革命。戰國時,牛耕初步推廣。此后,鐵犁牛耕逐步成為中國傳統農業的主要耕作方式。
2、我國古代農業經濟的特點:(人教版歷史必修二重點知識點)
(1)小農經濟以家庭為生產、生活單位,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相結合,生產主要是為滿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納賦稅,是一種自己自足的自然經濟,小農經濟精耕細作,是中國封建社會農業生產的基本模式。
(2)中國封建經濟中占據主導地位的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
1.高中人教版必修二歷史目錄
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歷史
(必修二)
第一單元 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
第1課 發達的古代農業
第2課 古代手工業的進步
第3課 古代商業的發展
第4課 古代的經濟政策
第二單元 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和發展
第5課 開辟新航路
第6課 殖民擴張與世界市場的拓展態銷
第7課 第一次工業革命
第8課 第二次工業革命
第三單元 近代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與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
第9課 近代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
第10課 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
第四單元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
第11課 經濟建設的發展和曲折
第12課 從計劃經濟到市鏈衫場經濟
第13課 對外開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第五單元 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
第14課 物質生活與習俗的變遷
第15課 交通和通訊的進步
第16課 大眾傳媒的變遷
探究活動課 中國民生百年變遷(20世紀初~21世紀初)——歷史展覽
第六單元 世界資本主義經濟政策的調整
第17課 空前嚴重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
第18課 羅斯福新政
第19課 戰后資本主義的新變化
第七單元 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
第20課 從“戰時共產主義”到“斯大林模式”
第21課 二戰后蘇聯的經濟改革
第八單元 世界經濟的全球化趨勢
第22課 戰后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的形成
第23課 世界經濟的區域集團化
第24課 世界經濟的全球化趨勢
附錄一 中外歷史大事年表
附錄二 重要詞匯中英文對照表
附錄三 歷史學習推薦網站
2.高中歷史必修2重點知識講解
第一講 古代中國的農業經濟1、中國古代農業的耕作方式的發展變化2、生產的演變(1)從材質方面:石,骨,木---青銅,鐵(2)從工藝方面:打制---磨制----冶煉,鑄造(3)從牽引動力方面:人力----畜力(4)犁耕、播種、灌溉技術的進步生產的進步反映了精耕細作農業技術的提高,反映了我國人民適應改造自然的棚閉腔勇氣和智慧目前發現最早的鐵犁具是戰國時期的。
九年級歷史復習提綱(一)
姓名:班級:學號:期末考試目標分:
第1課 向人性扼殺者宣戰(文藝復興運動)
1、 文藝復興運動的時間:14——16世紀。
2、 文藝復興運動的實質:資產階級反封建的思想解放運動
3、 文藝復興運動的核心思想:人文主義
4、 文藝復興運動的代表人物:A 但丁:文藝復興的先驅,代表作是長詩《神曲》,《神曲》是歐洲從中世紀向近代過渡的標志。B達芬奇:多才多藝的文化巨人,代表作是《最后的晚餐》、《蒙娜麗莎》。《最后的晚餐》刻畫人物心理入木三分。 C 莎士比亞:代表作是“四大悲劇”— 《哈姆雷特》《奧賽羅》《李爾王》《麥克白》
5、文藝復興運動的影響:沖擊封建統治和宗教神學的束縛,是資產階級叩響近代社會大門的思想解放運動。
第2課 探險者的夢想(新航路的開辟)
1、新航路開辟的原因:商品經濟的發展;歐洲人對黃金的渴求。
2、新航路開辟的重要航海家: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由歐洲出發,橫渡大西洋,到達西印度群島和南美大陸。
3、新航路開辟的影響:①積極:打破了世界互相孤立隔絕的狀態;為歐洲資本主義的建立做了經濟上的準備。
② 消極:帶來殖民掠奪、擴張、侵略
第3課剝奪王權保留王位的革命(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1、《權利法案》的內容:在經濟、政治、宗教等事務中對國王的權力進行限制,確定國會為最高權力機關。
讀書是學習,使用也是學習,而且是更重要的學習。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高中歷史則肆必修2知識點總結歸納,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中歷史必修2知識點總結:土地制度的演變
1、原始社會: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
2、奴隸社會:井田制——土地國有制
瓦解原因:
①根本:生產力的發展,春秋戰國時期鐵農具和牛耕的使用②直接:私田出現;
井田制瓦解的標志:魯國實行初稅畝
井田制徹底瓦解:商鞅變法,確立封建土地私有制
3、封建社會:封建土地私有制
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特點:土地個人所有、土地可以自由買賣或轉讓
封建土地私有制確立的影響:地主依靠政治經濟特權,大量兼并農民的土地,造成了社會的兩極分化;農民被束縛在土地上,有利于小農經濟的發展。
4、抑制土地兼并
(1)目的:保證國家賦稅收入,維護小農經濟、鞏固統治。土地兼并的根源:封建土地私有制
(2)措施:
(1)北魏至唐實行均田制
(2)明朝政府丈量全國土地,按人丁和田畝收稅。
(3)評價:起到鼓勵農民墾荒的作用,但不能真正阻止土地兼并,是封建土地所有制發展的必然結果。
高中歷史必修2知識點總結:重農抑商
1、“重農抑商”政策產生及目的
(1)始于戰國時商鞅變法
(2)直接:確保賦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根本:保鞏固封建統治
2、重農抑商政策的演變:
(1)商周時期:采取鼓勵政策支持商業發展;
(2)戰國:商鞅變法首倡重農抑商;
(3)西漢:推行一系列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富商大賈的勢力;
(4)明清:仍固守重農抑商,實行專賣制度,對民營商業加征商稅,影響資本主義萌芽發展。
(一)古代中國的農業經濟
1古代中國農業主要耕作方式的變革
1、原始農業的產生:“刀耕火種”、“火耕”
2、距今七八千年前:中國農業進入了“耜耕”或“石器鋤耕”時代
3、春秋戰國時肢畝期:鐵犁牛耕,中國古代農業的傳統耕作方式形成。
漢代牛耕逐漸普及全國。東漢時出現了一牛挽犁代替耦犁,這種耕作方式便于牛耕普及。
2了解古代中國的農業經濟的基本特點
以小農戶個體經營為主的農業經營方式,是古代中國農業經濟的基本特點。
3、古代水利建設概況
1、夏商周:農田水利有較大發展。
2、春秋戰國:戰國時秦國蜀郡守李冰修的都江堰,水工鄭國在秦國修的鄭國渠。
都江堰
3、秦:靈渠
4、兩漢:西漢漢武帝親到黃河工地命文武百官背土,東漢王景治黃河才基本解除了黃河水患。
5、隋煬帝:開通了大運河,是世界上最早、最長的運河。
6、唐朝:設專職官員管理水利事業,各地興修了不少水利工程,還創制了新的灌溉筒車。
(二)古代中國的手工業的發展
了解古代中國在紡織、和制瓷等手工業部門取得的主要成就:
1、紡織業主要成就:
(1)原料使用先后順序:麻葛絲棉。
(2)絲綢之路:漢代開辟。絲綢遠銷以羅馬為中心的地中海地區。
(3)唐代私營紡織作坊興起,官營紡織業也有相當大的規模,朝廷征收民間紡織品的數量相當可觀。
以上就是高中歷史人民版必修二的全部內容,高中歷史必修二知識點1 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 1.古代中國的農業經濟 (1)古代中國農業主要耕作方式的演變 神農氏時代:創制了原始農具耒耜;春秋戰國時期:采用鐵制農具和牛耕技術;漢朝:鐵制農具和牛耕技術逐漸普及,曲柄鋤、大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