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學科分類 > 歷史

初中歷史所有知識點,初中歷史重要知識點歸納

  • 歷史
  • 2023-05-07
目錄
  • 初中歷史7~9年級知識點大全
  • 初一~初三歷史時間軸
  • 初中歷史重要知識點歸納
  • 歷史知識點歸納初中
  • 7~9年級歷史知識點總結

  • 初中歷史7~9年級知識點大全

    中考必考的歷史知識點包括哪些?人教版初中歷史知識點都有哪些?下文我給大家整理了初中歷史人教版必背知識點,供參考!

    初中歷史知識點大全總結

    一、我國境內的遠古居民

    1、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人類是云南的元謀人,距今約170萬年。

    2、北京人生活的時間距今約70萬年至20萬年,最早使用天然火。

    3、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和粟的國家,6000多年前,生活在長江流域的河姆渡人已栽培了水稻,5000多年前生活在黃河流域的半坡人已栽培了世界上最早的粟和蔬菜。

    二、夏、商、西周奴隸制王朝

    1、約公元前21世紀,禹建立了我國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夏朝。這表明王位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通過推舉選出部落聯盟首領的辦法叫禪讓制)。

    2、約公元前16世紀,湯滅夏建立了商朝。商朝時盤庚遷都至殷并使統治穩定下來。

    3、商朝制造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發現的最大青銅器。(記熟書P12的司母戊鼎圖)湖南寧鄉出土的四羊方尊是青銅器中的精品。

    4、約公元前11世紀,周武王發兵滅亡了商朝建立了西周。

    5、西周實行分封制,春秋時期,分封制開始瓦解。戰國時期,分封制逐漸被郡縣制取代。秦時實行中央集權制。唐三省六部制,唐朝以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為中央政府最高統治機構。元朝的中央和地方機構:中央實行一省制: 元朝廢除三省,設中書省,為最高行政機構,設樞密院,為最高軍事機構,同時設宣政院,統領宗教事務和管轄西藏地區;地方實行行省制:除河北、山西、山東由中書省直接管理外,地方設行中書省,簡稱行省。

    三、春秋戰國(東周)

    春秋時期是奴隸社會的瓦解時期,戰國時期是封建社會的形成時期。

    1、東周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春秋時期從公元前770年開始到公元前476年結束。戰國時期從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2、春秋時期第一個稱霸的諸侯是齊國的齊桓公,他任用管仲為相,改革內政,使國家日益強大。最后一個霸主是越王勾踐。春秋五霸是指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

    3、戰國時期的主要諸侯國有齊、楚、秦、燕、趙、魏、韓,史稱“戰國七雄”(各主要諸侯國的位置——北燕南楚、西秦東齊、上中下是趙魏韓)。趙、魏、韓是由春秋時期的晉國分裂而來的。

    4、秦國成為戰國七雄中實力最強的國家,主要原因是實行商鞅變法,戰國時,地處最西邊的諸侯是秦國。

    5、我國最早的音樂教育制度形成于西周。最早出現鐵農具答派的時期是春秋時期

    6、戰國時,秦國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是著名的水利工程,它使成都平原變成“水汗從人,不知饑饉”,有“天府之國”美稱。

    7、漢字的演變(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漢字源于甲骨文,商周時期,鑄刻在青銅器上的文字叫金文,又稱鐘鼎文。雕塑藝術在商朝和西周時期已發展到很高水平。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開始于商朝。

    8、道家學派的創始人是老子(李耳),其樸素辯證法思想反映在《道德經》里;莊子是戰國時道家學派的繼承人物。

    9、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是孔子(孔丘),他整理了《詩經》,編訂了廳舉頌《春秋》,其言行記載在《論語》中;戰國時期的孟子是孔子學說的繼承人物,他們主張實行“仁政”,認為“民為貴,君為輕”,反對連年不斷的兼并戰爭。

    10、墨家學派的創始人是墨子,他主張“兼愛”、“非攻”、反對不義戰爭。

    11、法家代表人物是韓非,他主張權力集中到君主手中,按現實需要進行改革,以法治國。

    12、孫武是春秋晚期齊國杰出的軍事家,著有《孫子兵法》一書;戰國時杰出的軍事家孫臏著有《孫臏兵法》。

    13、戰國時期,許多思想家對社會變化提出不同的看法,著書立說,宣傳自己的主張,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局面。

    四、秦漢時期

    1、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始皇帝)滅亡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王朝—扮鄭—秦,結束了春秋戰國時期割據局面。(書P44秦始皇像)。

    2、秦朝規定全國規范的文字是小篆,全國統一使用的貨幣是圓形方孔錢。秦萬里長城西起臨洮,東到遼寧。

    3、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領導的秦末農民起義在大澤鄉爆發,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公元前206年,秦朝滅亡。

    4、公元前202年,劉邦(漢高祖)建立西漢,定都長安。

    5、西漢初年漢高祖實行休養生息政策。文帝與景帝兩代,繼續推行休養生息政策,重視發展農業,輕徭薄賦,減輕刑罰,提倡節儉,社會比較安定,經濟發展迅速,出現文景之治的局面。休養生息的政策實行,促進了西漢經濟的恢復和發展,為西漢的強盛奠定了基礎。

    6、漢武帝的推行的一系列政治經濟措施,促成大一統局面的出現。

    7、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著名學者是西漢時期的董仲舒。

    8、公元25年,劉秀(光武帝)建立東漢,定都于洛陽。劉秀在位時,政局漸趨穩定,經濟狀況明顯好轉,國力日益強盛,史稱為“光武中興”。

    9、西漢時的播種是耬車;東漢時出現了新型灌溉是翻車;杜詩發明水排,利用水力鼓內冶鐵,比歐洲早1000多年。

    10、秦朝末年,匈奴首領冒頓單于在蒙古草原建立統一的奴隸制軍事政權,第一次實現了對中國北方游牧民族的大統一。

    11、公元前119年,西漢時期漢武帝派衛青、霍去病北擊匈奴。

    12、西漢時期漢元帝把王嬙(王昭君)出塞嫁給匈奴首領呼韓邪單于,從而密切了漢匈關系。

    13、西漢武帝時期兩次派張騫出使西域;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在西域設置西域都護標志,成為當今新疆地區正式歸屬中央政權的開始。公元73年,東漢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班超在西域經營了30年,幫助西域各族擺脫了匈奴的奴役,恢復和加強了西域與內地的聯系。

    14、歷史上著名的絲綢之路是從長安出發往西,經甘肅的河西走廊及當今的新疆地區,遠達中亞,南亞,西亞,以至地中海東岸各國和南歐、北非等地。開辟絲綢之路功勞最大是西域的使者張騫。

    15、成書于西漢的《周髀算經》和東漢的《九章算術》是著名的數學著作,對世界古代數學的發展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

    16、東漢時期著名的醫學家有張仲景和華佗,張仲景寫的醫學名著《傷寒雜病論》被后代奉為醫學經典,張仲景被尊稱為“醫圣”。華佗創制麻醉劑“麻沸散”,他是世界上最早用全身麻醉方法做手術的醫生,被后世尊稱為外科鼻祖,他還編成鍛煉身體的“五禽戲”。

    17、東漢時期,蔡倫改進了造紙術對人類文化的傳播和發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張衡發明了能測量地震的地動儀。

    18、佛教起源于古印度,西漢末年傳入我國中原地區;道教是東漢時期興起于我國本土的宗教。

    19、西漢杰出的史學家司馬遷所寫的《史記》是一部不朽的史學名著,敘述了從黃帝到漢武帝時期的3000多年歷史,《史記》是我國的第一部紀傳體通史。

    20、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畫,是我國古代藝術珍品。秦始皇陵兵馬俑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藝術寶庫,是秦漢時期雕塑藝術的杰出代表。

    五、三國兩晉南北朝

    1、曹操以少勝多為其統一北方奠定基礎的戰役是官渡之戰。208年,曹操率大軍南下,同孫權、劉備的聯軍在赤壁決戰,大敗而歸,史稱赤壁之戰,而此戰為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2、220年,曹丕建立魏國,定都在洛陽;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建國,史稱蜀漢;222年,孫權稱王,國號吳,定都建業。三國鼎立局面形成。(熟記三國鼎立形勢圖中魏、蜀、吳三國的位置和都城)

    3、三國時,蜀國丞相諸葛亮是著名的政治家。

    5、230年,孫權派衛溫率萬人船隊到達夷洲,加強了夷洲和大陸的聯系。

    6、265年,司馬炎建立西晉,定都洛陽;280年,西晉統一全國,結束了東漢末年以來的分裂局面;316年,匈奴首領劉淵率兵攻入洛陽,西晉滅亡。

    7、公元317年,司馬睿建立東晉,定都建康;383年,前秦苻堅率大軍南下進攻東晉,在淝水之戰中,東晉軍隊以少勝多,擊敗前秦軍隊。

    8、南朝的四個政權依次是宋、齊、梁、陳,都城均在建康。

    9、南朝時,揚州、荊州是江南生產絲織品最多的地方,涌現了建康、江陵等重要商業城市,番禺(今廣州)成為海外貿易中心,

    10、東漢、魏、晉時期,北方少數民族大量南遷,促進了江南經濟的發展。吳國境內絕大多數山越人從山區遷到平原,和漢族人民一道開發江南。農業有所發展,但仍然比不上北方。主要的少數民族有匈奴、鮮卑、羯、氐、羌(5個)

    11、北朝的五個政權是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

    12、東漢、曹魏、西晉、北魏等王朝均建都于洛陽。

    13、南朝時期,我國古代杰出的數學家祖沖之是世界上最先把圓周率的數值精確到小數點后七位數的科學家,比歐洲早1100年。他的著作是《綴術》

    14、南北朝時期,我國古代著名的農學家賈思勰,他著有的《齊民要術》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內容最完整的農書。

    15、北魏時期,我國古代杰出的地理學家的酈道元,他的綜合性地理著作是《水經注》。

    16、漢字書法從東漢起逐漸成為一種專門藝術:曹魏時鐘繇創立了楷書;東晉的王羲之,被尊為“書圣”,他的代表作是《蘭亭序》,此書有“天下第一行書”的美譽。

    17、東晉畫家顧愷之的名人有《女史箴圖》和《洛神賦圖》。

    18、石窟藝術是雕塑藝術的杰出代表。南北朝時期石窟藝術中成就最高的是云崗石窟和龍門石窟。

    初一~初三歷史時間軸

    初中歷史屬于文科性質的學科,知識點又多,內容又雜亂。下面我為了方便大家復習,整理了初中歷史必背知識點,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宋元時期的科學技術

    1、印刷術:唐代初年,發明了雕版印刷術;北宋中期,畢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

    意義:大大提升了字體印刷的速度,促進知識文化的廣泛傳播和社會的進步。

    2、指南針:(1)戰國時我國用天然磁石制成世界上最早的指南儀器--司南。(2)北宋時發明了用人工磁化方法,用磁針制成多種形式的指南針,北宋余啟穗末年,已把指南針用于航海,南宋以后,不論陰晴,都使用指南針來導航。約12世紀末(南宋時)指南針經阿拉伯人傳到歐洲

    意義:為后來歐洲航海家開辟新航路,實現環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條件。

    3、火藥:火藥是我國古代煉丹家發明的,唐代的文獻已明確記載了火藥的性能及其制作方法;唐朝末年,火藥開始用于軍事上、宋元時期,火藥武器廣泛用于戰爭,主要有突火槍、火箭、火炮等。13世紀,火藥傳到阿拉伯地區,14世紀,再傳到歐洲。

    4、四大發明:造紙術、印刷術、火藥、指南針。

    意義:四大發明對人類在文化、經濟、軍事等領域的發展,提供了重要條件;對世界文明的進步做出了重大貢獻;也是我國成為文明古國的重要標志。

    隋朝的貢獻及教訓

    1.貢獻:①隋朝在前一時期民族融合和南北經濟發展的基礎上,順應歷史發展潮流,重新實現了國家統一。②隋朝在借鑒前代的制度的豎卜基礎上,開創了三省六部制,完善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對唐朝及以后的歷代王朝產生了重要影響。③隋朝開鑿的大運河,促進了運河沿岸城市經濟的發展,加強了南北方政治、經濟、文化的交流,鞏固了國家統一。④隋朝經濟的繁榮和國力的強盛,開啟了中國封建社會的盛世局面。

    2.教訓:①由于隋煬帝的暴政激化了階級矛盾,隋朝在農民起義的大風暴中覆亡,其教訓為唐初統治者所接受,促進了唐朝前期的繁榮。②統治者應認識到人民是國家的根本,只有人民豐衣足食,生活富裕,國家的政權才能鞏固。

    西周的分封制知識點

    含義:周王朝的社會等級制度,貴族等級分為天子、諸侯、卿大夫、士。

    目的:為穩定周初的政治形勢,鞏固疆土。

    方式:周王根據血緣關系遠近和功勞大小把宗親和功臣分封到各地。

    特點:層層分封,等級森嚴。

    諸侯權力:周天子授予諸侯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權力,允許建立諸侯國,有較大獨立性。

    諸侯義務:需要向周王進納貢物,并服從周王調兵。

    作用:①保證周王朝對地方的控制,穩定政局,擴大統治范圍。②維護了西周王朝嚴格的等級制度。

    秦始皇的歷史作用

    秦始皇順應歷史潮流,滅六國統一了中國,結束了諸侯長期割據混戰的局面,符合廣大人民的愿望;他建立了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等,鞏固了統一,促進了各地區各民族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對后世產生了深遠影響;他通過統一戰爭,擴大了疆域,使秦朝成為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

    以上說明秦始皇是對我國歷史作出過巨大貢獻,產生過巨大影響的皇帝。但是他又是統治殘暴的封建皇帝。

    他廣建宮殿陵墓,浪費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影響了人民正常的生產和生活;他還制旁帶定殘酷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他焚書坑儒,鉗制了思想,摧殘了文化。相信同學們對于秦始皇的歷史作用知識點的總結學習之后,對此知識點已經很好的掌握了,希望同學們在考試中取得優異成績。

    西安事變知識點

    1.背景:

    ①日軍占領東北后,又將侵略魔爪伸向華北,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根本原因);

    ②中國共產黨提出建立全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要求國民政府停止內戰,一致抗日;

    ③張學良、楊虎城接受中國共產黨的主張,停止向紅軍進攻,要求蔣介石聯共抗日;

    ④蔣介石拒不接受聯共抗日的主張,親臨西安督戰,堅持剿共(直接原因)。

    2.目的:逼迫蔣介石抗日。

    3.經過: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在西安扣押蔣介石,實行"兵諫",通電全國,要求停止內戰,一致抗日。

    4.結果:①中國共產黨從全民族利益出發,主張和平解決,派周恩來到西安調停;

    ②蔣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的主張。西安事變得到和平解決。

    5.和平解決意義:從此,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國共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

    武昌起義知識點

    1.時間:1911年10月10日。

    2.地點:武昌(武漢三大重鎮之一)。武昌起義不是孫中山親自領導的。

    3.結果:成功。僅一個多月后,十幾個省宣布獨立。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宣告中華民國成立。

    4.地位:是辛亥革命的開始,也是辛亥革命的高潮。

    5.影響:①推翻了清朝的統治,延續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宣告結束,民主共和的觀念日益深入人心;

    ②辛亥革命是資產階級革命派通過各種武裝起義推翻清政府,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發展資本主義的探索。

    局限:革命果實被袁世凱竊取,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未改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

    6.清帝退位:1912年2月12日,宣統地下詔退位。1912年3月,袁世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7.失敗原因:(1)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和妥協性;(2)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破壞;(3)沒有充分發動和依靠人民群眾。

    8.教訓:資產階級共和國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根本行不通。

    初中歷史重要知識點歸納

    初中歷史必背知識點如下:

    1、洋務派開展洋務運動;工業文明成果進入中國,方便了人們出行、促進了商品流通、豐富了人們生活。

    2、火燒圓明園是英法聯軍而不是八國聯軍,時間是1860年不是1856年。但八國聯軍和英法聯軍都曾侵占過北京。

    3、甲骨文:商朝的文字,刻寫在龜甲和獸骨上,所以稱為“甲骨文”。耐彎銷這是一種相當成熟的文字。

    4、戰國昌游時期,秦國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聞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它既消除了鬧圓水患,有灌溉了大片田地,使成都平原成為沃野,兩千多年來,一直造福人民。

    5、13、14世紀,火藥及火藥武器傳入阿拉伯和歐洲。

    歷史知識點歸納初中

    為了方便大家更好的復習初中歷史,這篇文章我給大家分享了部分初中歷史必背知識點,供參考!

    不平等條約對中國的影響

    1.鴉片戰爭(《南京條約》)對中國近代社會的影響

    使中國開始步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是中國近雹帆此代史的開端。

    2.甲午中日戰爭(《馬關條約》)的影響

    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

    3.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辛丑條約》)對中國的影響。

    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一、慕尼黑陰謀

    1.內容:簽訂《慕尼黑協定》(1938年9月)

    2.目的:禍水東引,把德國侵略矛頭引向蘇聯

    3.實質:縱容侵略,以犧牲弱小國家的利益來安撫侵略者。

    4.影響:把綏靖政策推向頂峰,使法西斯國家得寸進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脹,也極大地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加速了二戰的全面爆發。

    5.啟示:對待法西斯國家的侵略行為不能姑息養奸,要堅決斗爭。反對綏靖政策,制止爭霸的局部侵略戰爭,是清除大戰隱患的重要舉措。

    二、第二次世界大戰

    1.全面爆發標志:1939年9月1日,德國突襲波蘭,英法被迫對德宣戰。

    2.規模擴大的標志:1941年6月德國進攻蘇聯,蘇德戰爭爆發。

    3.進一步擴大的標志: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

    新航路的開辟

    1.目的:去東方尋找財富。

    新航路開辟背景(或原因):

    (1)根本原因:西歐各國社會生產力的提高、商品經濟的發展,出現資本主義萌芽。

    (2)具體原因:①西歐國家對財富的渴望。②《馬可波羅行紀》的在歐洲廣為流傳,激起西歐對東方的向往。③阿拉伯、意大利商人壟斷了東西方貿易。④奧斯曼土耳其控制東西方之間的商路。(發展、尋找、壟斷、控制)

    (3)條件:①葡萄牙和西班牙支持探尋新航路。②人們開始相信地球是圓的。③航海技術的進步。(指南針、大型海船)

    2.最早開辟新航路的國家:葡萄牙和西班牙

    3.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1492年哥倫布的船隊,橫渡大西洋,到達古巴和海地。

    經過:四個航海家的航行情況:1487年,迪亞士率領船隊沿非洲西海岸航行,并繞過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進入印度洋;1492年哥倫布橫渡大西洋,到達今天美洲的古巴和海地等地,發現了美洲大陸,但他自以為到達了印度,因此稱當地的居民為印第安人;1497-1498年,達·伽馬沿迪亞士開辟的航路,航行到印度,第一個找到了通往東方的最短的新航路;1519-1522年,麥哲倫第一次完成了環球航行,從而在實踐上證明了地球是圓的。

    4.意義:

    (1)它是繼鄭和遠洋航行之后人類航行史上的又一壯舉。

    (2)它密切了世界各大國之間的聯轎凳系,把世界逐漸結為一體,對歐洲以至世界的發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3)葡萄牙和西班牙兩國最早走上了殖民擴張的道路,加速了歐洲的早期資本積累,促進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和發展。也給亞非拉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

    (4)新航路的開辟,使歐洲的航運中心、商業貿易中心從地中海轉移到西歐大西洋沿岸。意大利逐漸衰落,荷、英等國的資本主義發展起來。

    戊戌變法

    1.背景:民族危機的加重

    2.時間:十九世紀末的1898年(舊歷戊戌年)

    3.代表人物: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等

    4.主張:學習西方,實行君主立憲制,進行資產階級改良運動,以挽救民族危亡。

    5.過程:公車上書(揭開維新變法序幕)、成立強學會(維新派政治團體形成標志)、頒布《定國是詔》(變法開始)、戊戌政變(變法失敗)。

    6.失敗原因:一是脫離群眾,僅依靠沒有實權的光緒皇帝;二是資產階級的軟弱性。

    7.意義:在社會上起到了思想源迅啟蒙作用,有利于資產階級思想文化傳播,具有愛國和進步作用。

    8.啟示:說明資產階級君主立憲道路在中國是行不通的;改良道路在中國行不通。

    9.性質:資產階級維新派發起的資產階級改良運動

    英國、美國、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根本原因

    1、封建專制統治嚴重阻礙了英國資本主義經濟發展

    2、英國的殖民統治嚴重阻礙了北美資本主義經濟發展

    3、法國的封建專制統治,嚴重阻礙了法國資本主義經濟發展

    中國現代史知識點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鞏固

    1、新中國成立的歷史意義。

    (1)國內:①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②中國結束了近代以來的屈辱歷史,成為一個真正獨立自主的國家③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成為國家的主人。④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是中國現代史的開端。

    (2)國際:①沖破了帝國主義的東方戰線,大大增強了社會主義陣營的力量;②鼓舞了世界被壓迫人民爭取民族獨立的斗爭。

    二、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1、三大改造的意義

    (1)三大改造的完成,實現了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

    (2)標志我國基本確立社會主義制度,我國開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三、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1、十一屆三中全會的主要內容

    (1)思想上:徹底否定“兩個凡是”的方針,重新確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

    (2)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口號,作出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

    (3)組織上:會議實際上形成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中央第二代領導集體。

    2、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歷史意義

    (1)它是建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

    (2)完成了黨的政治路線、思想路線、組織路線的撥亂反正;

    (3)標志著改革開放的開端,從此中國歷史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

    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1978年至今。

    3、經濟特區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作用和影響

    (1)經濟特區是我國改革開放的窗口;

    (2)有利于引進外資、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

    (3)它的設立為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發揮了積極作用,極大地促進了經濟的發展。

    四、外交成就

    1、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主要內容

    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

    2、周恩來出席萬隆會議的史實

    中國提出的方針:求同存異。

    7~9年級歷史知識點總結

    在初中歷史學習階段,把握好每一個重要的知識點對考試是很有幫助的。對于歷史這門科目,只有總結好每一個相關的知識點,才能下面是我收集整理初中歷史知識點總結大全以供大家學習參考。

    初中歷史知識點總結:北伐戰爭

    1.黃埔軍校的建立:

    1924年創辦的黃埔軍校培養了大量軍事汪斗神政治人才,為建立國民革命軍奠定了基礎。

    2.北伐勝利進軍

    (1)時間:1926年

    (2)目的:推翻北洋軍閥的統治,統一全國。

    (3)對象: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

    (4)主要戰場:湖南、湖北;

    (5)主要戰役:汀泗橋、賀勝橋、武昌戰役;

    (6)勝利進軍:在兩湖戰場消滅了吳佩孚主力;在江西消滅了孫傳芳的主力。不到半年,從珠江流域打到長江流域,1927年初,國民政府從廣州遷到武漢。

    (7)國民革命失敗原因:蔣介石、汪精衛等國民黨右派叛變革命,大肆屠殺共產黨人和國民黨左派。標志著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

    3.南京國民政府成立

    1927年4月,蔣介石在南京成立“國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利益,對外投靠帝國主義,對內鎮壓人民革命運動。

    初中歷史知識點總結: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1.南昌起義

    (1)時間:1927年8月1日

    (2)領導人:周恩來、賀龍、朱德等人

    (3)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是創建人民軍隊的開始(八一建軍節的由來)

    2.秋收起義

    (1)時間:1927年9月

    (2)地點:湘贛邊界

    (3)領導人:毛澤東

    (4)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秋收起義失敗后,毛澤東帶領起義隊伍轉向敵人力量較為薄弱的農村,建立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找到了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中國革命道路)

    3.井岡山會師:1928年4月,朱德、陳毅率領南昌起義的隊伍和湘南的農民武裝到達井岡山與毛澤東領導的工農革命軍會師,建立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由朱德任軍長,毛澤東任黨代表,這是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支堅強的隊伍。

    初中歷史知識點總結:紅軍不怕遠征難

    1.紅軍長征的原因:

    (1)直接原因: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

    (2)根本原因:黨內的左傾錯誤

    2.開始的標志:1934年10月,黨中央和中央紅軍共八萬多人離開中央革命根據地

    3.長征中的重要會議——遵義會議(1935年1月)

    (1)主要內容:會議解決了博古等人在軍事上和組織上的錯誤,取消了博古等人在軍事上的指揮權,肯定毛澤東的正確主張。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

    (2)意義:會議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4.長征路線:中央革命根據地出發→渡湘江→強渡烏江→解放遵義(召開遵義會議)→四渡赤水河(打亂敵人追剿計劃)→巧渡金沙江(跳出敵人包圍)→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吳起鎮會師→甘肅會寧會師。

    5.長征結束:1936年10月,紅一、二、四方面軍在甘肅勝利會師,宣告長征勝利結束。

    6.長征的勝利的意義: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消滅紅軍的企圖,保存了黨和紅軍的基干力量,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銷春。

    初中歷困虧史知識點總結:難忘九一八

    1.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

    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以柳條湖事件為借口,炮轟沈陽。由于東北軍執行不抵抗政策,東北三省不到半年時間全部淪于敵手。(是日本局部侵華的開始)

    2.九一八后,中國的反應:

    東北人民和部分東北軍部隊,組織抗日義勇軍,抵抗日軍的侵略。中共派楊靖宇組織東北抗日游擊隊,開展抗日游擊戰,中國人民的局部抗戰開始。

    3.西安事變(1936月12月12日)

    (1)發動者:張學良、楊虎城

    (2)目的:逼蔣聯共抗日

    (3)中共提出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原因:全民族的利益

    (4)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的意義:標志著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初中歷史知識點總結:血肉筑長城

    1.抗戰以來第一次大捷:1937年9月,八路軍取得“平型關大捷”。

    2.臺兒莊戰役:1938年春,國民黨軍隊在李宗仁指揮下,取得臺兒莊戰役的勝利,這是正面戰場取得的重大勝利。

    3.百團大戰:

    (1)時間:1940年8月

    (2)地點:華北兩千多公里的戰線上

    (3)總指揮:彭德懷

    (4)主要目標:破壞敵人的交通線,摧毀日偽軍的據點。

    (5)地位:百團大戰是抗日戰爭中,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日軍的最大規模戰役。

    4.中共七大召開(1945年4月 延安)

    (1)主要內容:大會主要討論奪取抗戰勝利和勝利后中國將走什么道路的重要問題。制定了黨的政治路線: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

    (2)歷史意義:大會為爭取抗日戰爭的勝利和實現中國的光明前途準備了條件。

    初中歷史知識點總結:內戰烽火

    1.重慶談判:(1945年8月)

    (1)蔣介石電邀毛澤東到重慶談判的主要目的:

    ①為了進一步贏得準備內戰的時間

    ②為了欺民,

    (2)毛澤東去重慶的目的:

    ①為了盡一切可能爭取國內和平

    ②戳穿蔣介石假和平的陰謀。

    (3)重慶談判的成果:達成和平建國的“雙十協定”。

    2.全面內戰爆發的標志:

    1946年6月,蔣介石撕毀“雙十協定”,對中原解放區發動瘋狂進攻。

    3.挺進大別山(戰略大反攻開始)

    (1)時間:1947年夏,

    (2)事件:劉伯承、鄧小平率軍挺進大別山地區

    (3)意義:威脅國民黨統治的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鎮武漢,揭開了戰略進攻的序

    初中歷史知識點總結大全(2)

    初中歷史知識點總結: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一、慕尼黑陰謀

    1.內容:簽訂《慕尼黑協定》(1938年9月)

    2.目的:禍水東引,把德國侵略矛頭引向蘇聯

    3.實質:縱容侵略,以犧牲弱小國家的利益來安撫侵略者。

    4.影響:把綏靖政策推向頂峰,使法西斯國家得寸進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脹,也極大地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加速了二戰的全面爆發。

    5.啟示:對待法西斯國家的侵略行為不能姑息養奸,要堅決斗爭。反對綏靖政策,制止爭霸的局部侵略戰爭,是清除大戰隱患的重要舉措。

    二、第二次世界大戰

    1.全面爆發標志:1939年9月1日,德國突襲波蘭,英法被迫對德宣戰。

    2.規模擴大的標志:1941年6月德國進攻蘇聯,蘇德戰爭爆發。

    3.進一步擴大的標志: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

    初中歷史知識點總結:經濟大危機

    一、經濟大危機爆發

    1.相對穩定時期:1924—1929年。

    2.根本原因:資本主義社會固有的基本矛盾。

    3.時間:1929--1933年。

    4.開始國:美國

    5.特點:涉及范圍廣;持續時間長;破壞性大。

    6.影響:

    ⑴生產受到嚴重破壞。社會矛盾加深。

    ⑵經濟危機引起了政治危機,資本主義各國社會矛盾尖銳,政局動蕩。

    二、羅斯福新政

    1.原因:1929-1933年嚴重的經濟危機,美國社會矛盾尖銳,政局動蕩。

    2.目的:是在資本主義制度內部進行調整,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以消除經濟危機。(根本目的:鞏固維護資本主義制度)

    3.特點: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

    4.時間:1933年(羅斯福就任總統)

    5.中心措施:調整工業,通過《國家工業復興法》,加強政府對資本主義生產的調控。

    6.評價:

    (1)取得了顯著成效,美國經濟恢復,人民生活改善。資本主義制度得到調整、鞏固與發展。

    (2)資本主義國家對經濟的宏觀控制與管理得到加強;美國聯邦政府的權力明顯增強。新政在美國和世界資本主義發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

    (3)新政不可能從根本上消除經濟危機。

    7.啟示:羅斯福新政為資本主義國家干預經濟生活提供了先例,成為今天許多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制定政策法規的依據,說明現代資本主義制度具有自我調節和改良的功能。

    初中歷史知識點總結:西歐和日本經濟的發展

    一、歐洲的聯合

    1.戰后經濟發展(50-70年代)

    (1)原因:

    外因:美國大力援助。

    內因:發揮高素質的勞動力優勢,采用最先進科技成果和制定恰當的經濟政策。

    (2)表現:持續繁榮。

    2.歐共體的成立

    (1)時間:20世紀60年代

    (2)作用:對成員國經濟發展和國際地位提高發揮了重要作用

    3.歐盟的成立

    (1)時間:1993年

    (2)單一貨幣——歐元

    (3)性質:區域性的經濟政治組織。

    (4)地位:是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至2007年,已有27個成員國)

    (5)影響:各成員國之間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有利于歐洲經濟發展。對美國的霸權主義起到一定的制約作用。

    二、日本的崛起

    1.原因:

    (1)美國進行社會改革,推行非軍事化政策;

    (2)美國扶持日本;

    (3)制定了適當的經濟政策;

    (4)引進最新的科學技術成就,發展教育和科學技術。

    2.表現:經濟持續高速發展,到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日本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號資本主義經濟大國。

    3.影響:隨著經濟發展,國際地位加強,日本謀求政治大國的欲望也開始膨脹。

    4.1974-1975年的世界經濟危機使日本經濟發展速度一度減緩。

    5.80年代中期以后促進日本經濟發展原因:實行“科技立國”的政策。

    初中歷史知識點總結:俄國十月革命

    時間:1917年11月7日(俄歷10月)

    領導者:列寧

    意義:

    (1)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獲得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誕生。

    (2)十月革命的勝利沉重的打擊了帝國主義的統治,推動了國際社會注意運動的發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爭(中國)

    俄國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不同

    相同點:領導力量基本相同,都是由布爾仁政什維克黨領導的。

    不同點:反對對象不同,二月革命推翻的是沙皇專制統治。十月革命推翻的是資產階級臨時政府。革命性質不同,二月革命是一場資產階級性質的民主革命,十月革命是社會主義革命。產生的結果

    不同:二月革命后雖然推翻了沙皇專制統治,但是資產階級臨時政府仍然進行對外參加一戰,對內鎮壓人民的政策,而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制度的國家。

    初中歷史知識點總結:法西斯勢力的猖獗

    一、德國法西斯政權建立

    1.背景:

    (1)1929-1933年經濟危機激化了德國社會階級矛盾。

    (2)以希特勒為首的納粹黨展開欺騙宣傳活動,贏得了中下層人民的信任和統治階級及大壟斷資本家的大力支持。

    2.標志:1933年,希特勒上臺,集總理和總統大權于一身。

    3.影響:標志著世界大戰在歐洲策源地形成。

    4.內外政策:對內:實行專制、獨裁統治;對外:進行侵略擴張。

    二、意大利、日本法西斯的暴行

    1.意大利建立法西斯專政

    (1)時間:1922年

    (2)頭目:墨索里尼

    (3)標志:向羅馬進軍

    2.日本法西斯專政建立

    (1)時間:1936年2月

    (2)標志:日本軍部的少壯派軍官發動兵變,主張擴張的一派控制了政府。

    (3)影響:標志著世界大戰的亞洲策源地形成。

    猜你喜歡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中文无码av永久| 无码无遮挡又大又爽又黄的视频|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3p | 免费无码毛片一区二区APP| 无码精品蜜桃一区二区三区WW| 亚洲 另类 无码 在线| 人妻无码αv中文字幕久久| 无码av大香线蕉伊人久久| 亚洲成AV人片天堂网无码| 国产av无码久久精品| 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 国产午夜无码精品免费看动漫| 久久国产精品成人无码网站| 日韩精品无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无码视频专区| 国产乱人伦无无码视频试看| 日日摸夜夜添无码AVA片| 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 中日精品无码一本二本三本| 亚洲日韩看片无码电影| 亚洲AV无码乱码国产麻豆| 中文字幕无码久久人妻| 一本久道中文无码字幕av| 日韩免费无码一区二区视频| 成人免费午夜无码视频| 精品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亚洲va无码专区国产乱码| 久久午夜无码鲁丝片午夜精品| 久久久久久99av无码免费网站| 免费A级毛片无码A∨免费| 精品亚洲成在人线AV无码| 久久人妻无码中文字幕|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无码绿巨人 |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毛片无码免费无码播放|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VA大香大香| 无码囯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 | 无码被窝影院午夜看片爽爽jk| 无码成人精品区在线观看 | 成人免费一区二区无码视频|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观看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