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學科分類 > 歷史

蒼南歷史名人,蒼南十大名人

  • 歷史
  • 2023-04-12
目錄
  • 蒼南近代名人
  • 蒼南十大名人
  • 蒼南十大歷史名人
  • 蒼南民國歷史名人有哪些
  • 溫州歷史名人及相關事跡

  • 蒼南近代名人

    孫詒讓:清代語言學家,第一個破譯甲骨文的學者。

    張璁:明朝嘉靖年間任朝廷首輔,世稱『張閣老』。

    劉英:革命烈士,生前為浙閩省委書記及中共中央華中局委員。

    項喬:項喬號東甌(甌東),明朝嘉靖年間(即1529年2月)在由張璁、霍韜主持嘉靖已丑會試中名列第二。后任廣東參政,著《甌東錄》集溫州文史掌故。

    王季思

    戲曲家、教育家 (1906—1996),名起,甌海人。東南大學畢業后,一直在浙江、廣東任教職達70年。生前為廣州中山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并任中文系和戲曲研究所主任、古文獻研究所所長等職。出版有《西廂記校注》等專著30余種。

    戴家祥

    文字學家(1906—1998),字幼和,瑞安人。曾入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師從王國維,治經學和古文字學。在金文研究方面成果斐然,所主編的《金文大字典》為我國當代金文研究集大成之作。生前為華東師范大學教授。

    姜立夫

    數學家、教育或搜家(1890—1978)蒼南人。早年留學美國,獲數學博士學位?;貒?,在南開大學創辦數學系,為中央研究院院士。建國前夕,棄任臺灣中央研究院數學研究所所長職。后回大陸,任廣州嶺南大學、中山大學教授,是我國現代數學奠基人之一。有《羅巴切夫斯基幾何學初步》等譯著。

    洪氏閭

    寄生蟲病學家(1894—1955),樂清人。早年留學德國,專攻寄生蟲病學,獲日本九州大學醫學博士?;貒?,在北京、南京、四川、江浙一帶醫學院校任教職和從事研究工作,對寄生蟲病研究和防止有卓越貢獻,其所創的“洪氏鉤蟲測量法”至今世界通用。生前為浙江省衛生廳廳長兼浙江醫學院院長,有《病衫旁歷理學總論》等專著。

    張肇騫

    中科院學部委員、植物學家(1900—1972),甌海人。東南大學畢業,留學英國,回國后,長期在北京、浙江、江西、廣西、廣東等地高校任教,或從事科研工作。生前為廣州華南植物研究所一級研究員、代所長。悉心于植物分類和區系研究,為發展我國植物科學和開發亞熱帶植物資源作出貢獻。出版有《中國植物志》等專著多種,翻譯論文20多篇。

    張淑儀

    中科院院士 聲學家1935年出生于溫州城區,女。南京大學研究生畢業后留校任教?,F為該校聲學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其“光聲熱波成泵”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出版有《叉指換能器激發表面聲波的生長特性》等論著。

    潘懷素

    (1894-1978),樂律研究專家,永嘉人。早年留學日本、德國、獲博士學位?;貒螅斶^記者、大學教授??釔垡魳?,從文學翻譯工作轉向研究隋唐燕樂和民間樂律,其研究成果"二十三不等分純正律",開樂律研究新路。

    夏承燾

    詞學家,(1900-1986),字瞿禪,號瞿髯,溫州城區人。早年在溫州省立十師畢業,先后在浙江大學、杭州大學等校任教職60多年。畢生以考信求實的態度研究詞學,并取得卓越成就,被譽為"一代詞宗",蜚聲海內外。有《唐宋詞人年譜》等專著。

    方介堪

    金石家(1901-1987)又名巖,泰順人。曾在上海美專任教職。以刻玉印馳名滬上,先后治印二萬余方,郭沫若評其印章"爐火純青'。生前曾任中國書法家協會名譽理事等職。

    鄭曼青

    書畫家(1902-1975)名岳,自號曼髯,別號玉井山人,溫州市區人。擅詩、書、畫、醫、拳,人稱"五絕老人",長期在大陸和臺灣高等文化藝術院校任教職。書畫作品多次在臺灣、東南亞及美、法等國展出,有"畫圣"、"東方水墨畫大師"之稱。

    蘇步青

    (1902-2003)平陽人。數學家、教育家。1935年中國數學會發起人之一,《中國數學學報》主編。創辦《數學年刊》。中國數學會名譽理事長。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院士。日本創價大學名譽博士。創立微分幾何學派。發理"蘇錐面"和"蘇鏈"。著有《射影曲線概論》、《射影曲面概論》、《射影共軛網概論》、《仿射微分幾何》、《蘇步青數學論文選集》(英文版)等。獲國家級嘉獎多種。曾任復旦大學校長?,F任復旦大學名譽校長、民盟中央名譽主席、全國政協副啟源主席。

    夏鼐

    中科院學部委員、考古學家(1910-1985),字作銘,溫州城區人。早年留學英國。獲埃及考古博士學位。一生從事考古研究,歷任中國科學院考古所所長、中國社科院副院長、國家文物委員會主任委員等職,對新中國考古學的建立有不可磨滅的貢獻。英、德、美、意等國最高學術機構分別授予院士稱號。畢生論著豐富,已發表的論文有 224 種,出版有《考古學論文集》等專著多種。

    趙超構

    現代新聞界泰斗(1910-1992),筆名林放,文成人。畢業于上海中國公學,歷任《新民晚報》主編、社長,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副會長,建國前后曾受到毛澤東主席七次接見。生前出版有《延安一月》等著作多種。

    葉芳

    永嘉沙頭(1911-1986)革命家,1930年黃埔軍校第七期畢業,曾任國民黨中央軍校大隊長,1949年率部起義,溫州和平解放。

    南杯瑾

    學者1918年出生于樂清。長期從事儒、釋、道一教的研究和教學工作。1919年去臺,曾任美國維吉尼亞州東西學院院長兼加拿大多倫多中國文化書院院長。出版有《禪與道概論》等幾十種專著。

    谷超豪

    (1926-)溫州人。浙江大學數學系畢業。蘇聯莫斯科大學博士。中科院院士,復旦大學教授、數學研究所所長。曾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三、六、七屆全國人大代表,五屆全國政協委員,八屆全國政協常委。曾被評為全國先進工作者和教育勞動模范。專長數學,在微分幾何、偏微分方程和數學物理三個領域都有重要研究成果。有學術論文110余篇,專著《經典規范場理論》,《齊性空間微分幾何學》和《孤立子理論和應用》(合著)等。

    趙萬龍

    (1984-)溫州柳市人,著名作家,鄭州師范大學文哲學系畢業,中科院院士,復旦大學教授、數學研究所所長。著有《宋元劍仙傳》《東方戰爭日記》等名著

    高銘暄

    刑法學家1928年出生于平陽,祖籍玉環。先后畢業于北京大學和中國人民大學?,F為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主任、博士生導師、中國法學會刑法學研究會總干事、國際刑法學協會中國分會副主席、國務院學們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出版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孕育和誕生》等著作。

    陳光中

    法學家1930年出生于溫州。北京大學畢業。歷任中國政法大學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法學會副會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法學評議組成員出版有《中國法律教程》等10余本專著。

    戴金星

    中科院院士 石油氣專家1935年出生于瑞安。畢業。長期從事煤生氣領域研究,獲國家"十五"科技工作突出貢獻獎、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F為北京石油勘探開發科學研究院天然氣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導師、高級工程師。出版有《天然氣地質學》等專著8種,論文100余篇。

    施立明

    中科院院士 細胞遺傳學家(1939-1996),樂清人。復旦大學畢業。長期從事動物細胞研究,建立了具有我國資源特色的野生動物細胞庫,對麂屬動物核型進化和麂屬一新種的發現,在國際上引起重視。所著《以細胞遺傳學方法評定輻射防護藥的新程序》獲全國科學大會獎。生前為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所長。

    趙爾春

    (1941-1964)愛民模范,溫州水警區五好戰士,國防部授予"愛民模范"稱號,命其生前所在班為"趙爾春班"。

    吳啟迪

    同濟大學校長1947年出生于永嘉,留學瑞士,獲博士學位。1980年,其制訂的計算機字形國家標準,獲電子工業部重大科研成果二等獎。1998年榮譽感獲"全國十大女杰稱號",現任同濟大學校長。

    陳虬

    晚清思想家、醫學家(1851-1903),字志三,號蟄廬,祖籍樂清,出生于瑞安,晚年居永嘉城區。光緒十五年舉人。在國內首倡創辦利濟醫院和學堂,出版《利濟學堂報》,為中醫革新開創道路。同時鼓吹變法維新。著述宏富,惜多散佚,后人輯有《陳虬集》傳世。

    陳黻宸

    近代 教育家、學者(1859-1917),字介石,瑞安人。光緒二十九年進士。曾主編《新世界學報》。一生絕大部分時間從事教育工作,先后在永嘉羅山書院、杭州養正書塾、京師大學堂、兩廣方言學堂、北京大學等處執教,著名學者馬敘倫、許德珩、馮友蘭等均出自其門下。有《陳黻宸集》傳世。

    宋恕

    近代思想家(1862-1910),字平子,平陽人。曾任山東編譯局代理總辦。早年與章太炎共編《經世報》,立志"為世界苦人立言。其《六齋卑議》,對戊戌變法起推波助瀾作用。時與章太炎并稱"浙江兩奇才"。有《宋恕集》傳世。

    朱子常

    溫州黃楊木雕宗師(1874-1943)名阿倫,溫州城區人。其作品《濟顛和尚》和《捉迷藏》先后參加近代國內外大型展覽會,分別獲南洋勸業會優勝獎和巴拿馬賽會二等獎,首次為溫州黃楊木雕在世界上贏得聲譽。

    玄覺

    唐代高僧(665-713),俗姓戴,字明道,永嘉人。四歲出家,初于永嘉龍興寺為僧,后于南國曹溪寶林寺謁見禪宗六祖慧能,留一宿,即悟"無生"之理,史稱"一宿覺"。所倡天臺、禪宗融洽之說,為禪宗五大宗派之一。有《永嘉集》、《證道歌》傳世。

    王十朋(1112-1171),字龜齡,號梅溪,南宋樂清縣人。7歲就塾,天資穎悟,日誦數千言。得中狀元.

    葉適

    南宋哲學家、文學家(1150-1223),字正則,號水心,出生于瑞安。淳熙五年進士第二名,官至兵部侍郎。力主抗金,后被參劾奪職,歸居永嘉城郊水心村,專事著述授徒。在哲學、史學、文學及政論方面,均有貢獻,為永嘉事功學派之集大成者。有《水心文集》等傳世。

    王振鵬

    元,畫家(約1278-1348),字朋韻,號孤云居一,溫州人。因囤藝出眾,受元仁宗獎,官至漕運子戶,長期在宮延作畫,有機會接觸御藏歷代名畫,以界畫見入,兼工人物,曾奉詔作十妃岫,又畫《大明宮圖》以獻,稱神品。傳世作品還有《金明池龍秀圖》等。

    劉基

    (1311-1375),字伯溫,溫州文成縣南田(舊屬青田縣)人,以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而馳名天下。他是中國歷史上一位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學家。他在政治、軍事、天文、地理、文學等方面有很深的造詣,著作有《郁離子》、《覆瓿集》、《寫情集》、《犁眉公集》、《春秋明經》等書。

    謝庭循

    明 畫家(1377-1452)名德環,號樂靜,永嘉人。擅長山水畫,入宮廷畫院后,深得贊賞,獲御賜"筆精入神"圖章一方,開為錦衣衛指揮儉事,有《水光山色圖》等名作傳世,現藏日本:詩作《夢吟堂集》已佚。

    任道遜

    明 書畫家(1422-1503)字克誠,晚號八一道人,瑞安人。12歲即以神童薦,入宮庭作書畫供奉,官至太常寺卿。擅畫梅花和山水,時人評其畫世在宋代大畫家郭熙之上。書法雋秀酒逸,別樹一幟。

    趙士楨

    明朝,火器研制家(1552-1611),樂清人。官至中書舍人。以畢生精力研制火器,發明掣電銃、迅雷銃、火箭溜。其火箭溜在我國火箭發展史上,有創之功。著有《神器譜》、《續神器譜》、《神器譜或問》。

    蒼南十大名人

    以下全是一點點摘記的,希望你能有用,更希望你能根據年代空辯進行梳理。

    陳傅良:南宋學者,政治家,永嘉學派創始人之一

    孫詒讓:清代語言學家,第一個破譯甲骨文的學者。

    張璁:明朝嘉靖年間任朝廷首輔,世稱『張閣老』。

    劉英:革命烈士,生前為浙閩省委書記及中共中央華中局委員。

    項喬:項喬號東甌(甌東),明朝嘉靖年間(即1529年2月)在由張璁、霍韜主持嘉靖已丑會試中名列第二。后任廣東參政,著《甌東錄》集溫州文史掌故。

    王季思

    戲曲家、教育家 (1906—1996),名起,甌海人。東南大學畢業后,一直在浙江、廣東任教職達70年。生前為廣州中山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并任中文系和戲曲研究所主任、古文獻研究所所長等職。出版有《西廂記校注》等專著30余種。

    戴家祥

    文字學家(1906—1998),字幼和,瑞安人。曾入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師從王國維,治經學和古文字學迅枯。在金文研究方面成果斐然,所主編的《金文大字典》為我國當代金文研究集大成之作。生前為華東師范大學教授。

    姜立夫

    數學家、教育家(1890—1978)蒼南人。早年留學美國,獲數學博士學位。回國后,在南開大學創辦數學系,為中央研究院院士。建國前夕,棄任臺灣中央研究院數學研究所所長職。后回大陸,任廣州嶺南大學、中山大學教授,是我國現代數學奠基人之一。有《羅巴切夫斯基幾何學初步》等譯著。

    洪氏閭

    寄生蟲病學家(1894—1955),樂清人。早年留學德國,專攻寄生蟲病學,獲日本九州大學醫學博士?;貒螅诒本?、南京、四川、江浙一帶醫學院校任教職和從事研究工作,對寄生蟲病研究和防止有卓越貢獻,其所創的“洪氏鉤蟲測量法”至今世界通用。生前為浙江省衛生廳廳長兼浙江醫學院院長,有《病理學總論》等專著。

    張肇騫

    中科院學部委員、植物學家(1900—1972),甌海人。東南大學畢業,留學英國,回國后,長期在北京、浙江、江西、廣西、廣東等地高校任教,或從事科研工作。生前為廣州華南植物研究所一級研究員、代所長。悉心于植物分類和區系研究,為發展我國植物科學和開發亞熱帶植物資源作出貢獻。出版有《中國植物志》等專著多種,翻譯論文20多篇。

    張淑儀

    中科院院士 聲學家1935年出生于溫州城區,女。南京大學研究生畢業后留校任教?,F為該校聲學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其“光聲熱波成泵”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出版有《叉指換能器激發表面聲波的生長特性》等論著。

    潘懷素:

    (1894-1978),樂律研究專家,永嘉人。早年留學日本、德國、獲博士學位?;貒螅斶^記者、大學教授。酷愛音樂,從文學翻譯工作轉向研究隋唐燕樂和民間樂律,其研究成果"二十三不等分純正律",開樂律研究新路。

    夏承燾:

    詞學家,(1900-1986),字瞿禪,號瞿髯,溫州城區人。早年在溫州省立十師畢業,先后在浙江大學、杭州大學等校任教職60多年。畢生以考信求實的態度研究詞學,并取得卓越成就,被譽為"一代詞宗",蜚聲海內外。有《唐宋詞人年譜》、《夏承燾詞集》等專著。

    方介堪:

    金石家(1901-1987)又名巖,泰順人。曾在上海美專任教職。以刻玉印馳名斗昌缺滬上,先后治印二萬余方,郭沫若評其印章"爐火純青'。生前曾任中國書法家協會名譽理事等職。

    鄭曼青:

    書畫家(1902-1975)名岳,自號曼髯,別號玉井山人,溫州市區人。擅詩、書、畫、醫、拳,人稱"五絕老人",長期在大陸和臺灣高等文化藝術院校任教職。書畫作品多次在臺灣、東南亞及美、法等國展出,有"畫圣"、"東方水墨畫大師"之稱。

    蘇步青:

    (1902-)平陽人。數學家、教育家。1935年中國數學會發起人之一,《中國數學學報》主編。創辦《數學年刊》。中國數學會名譽理事長。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院士。日本創價大學名譽博士。創立微分幾何學派。發理"蘇錐面"和"蘇鏈"。著有《射影曲線概論》、《射影曲面概論》、《射影共軛網概論》、《仿射微分幾何》、《蘇步青數學論文選集》(英文版)等。獲國家級嘉獎多種。曾任復旦大學校長?,F任復旦大學名譽校長、民盟中央名譽主席、全國政協副主席。

    夏鼐:

    中科院學部委員、考古學家(1910-1985),字作銘,溫州城區人。早年留學英國。獲埃及考古博士學位。一生從事考古研究,歷任中國科學院考古所所長、中國社科院副院長、國家文物委員會主任委員等職,對新中國考古學的建立有不可磨滅的貢獻。英、德、美、意等國最高學術機構分別授予院士稱號。畢生論著豐富,已發表的論文有 224 種,出版有《考古學論文集》等專著多種。

    趙超構:

    現代新聞界泰斗(1910-1992),筆名林放,文成人。畢業于上海中國公學,歷任《新民晚報》主編、社長,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副會長,建國前后曾受到毛澤東主席七次接見。生前出版有《延安一月》等著作多種。

    葉芳:

    永嘉沙頭(1911-1986)革命家,1930年黃埔軍校第七期畢業,曾任國民黨中央軍校大隊長,1949年率部起義,溫州和平解放。

    南杯瑾:

    學者1918年出生于樂清。長期從事儒、釋、道一教的研究和教學工作。1919年去臺,曾任美國維吉尼亞州東西學院院長兼加拿大多倫多中國文化書院院長。出版有《禪與道概論》等幾十種專著。

    谷超豪:

    (1926-)溫州人。浙江大學數學系畢業。蘇聯莫斯科大學博士。中科院院士,復旦大學教授、數學研究所所長。曾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三、六、七屆全國人大代表,五屆全國政協委員,八屆全國政協常委。曾被評為全國先進工作者和教育勞動模范。專長數學,在微分幾何、偏微分方程和數學物理三個領域都有重要研究成果。有學術論文110余篇,專著《經典規范場理論》,《齊性空間微分幾何學》和《孤立子理論和應用》(合著)等。

    高銘暄:

    刑法學家1928年出生于平陽,祖籍玉環。先后畢業于北京大學和中國人民大學?,F為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主任、博士生導師、中國法學會刑法學研究會總干事、國際刑法學協會中國分會副主席、國務院學們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出版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孕育和誕生》等著作。

    陳光中:

    法學家1930年出生于溫州。北京大學畢業。歷任中國政法大學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法學會副會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法學評議組成員出版有《中國法律教程》等10余本專著。

    戴金星:

    中科院院士 石油氣專家1935年出生于瑞安。畢業。長期從事煤生氣領域研究,獲國家"十五"科技工作突出貢獻獎、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現為北京石油勘探開發科學研究院天然氣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導師、高級工程師。出版有《天然氣地質學》等專著8種,論文100余篇。

    施立明:

    中科院院士 細胞遺傳學家(1939-1996),樂清人。復旦大學畢業。長期從事動物細胞研究,建立了具有我國資源特色的野生動物細胞庫,對麂屬動物核型進化和麂屬一新種的發現,在國際上引起重視。所著《以細胞遺傳學方法評定輻射防護藥的新程序》獲全國科學大會獎。生前為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所長。

    趙爾春:

    (1941-1964)愛民模范,溫州水警區五好戰士,國防部授予"愛民模范"稱號,命其生前所在班為"趙爾春班"。

    蒼南十大歷史名人

    姜立夫

    (1890—1978,中央研究院院士),浙江平陽(現溫州蒼南縣)人。他1910年以庚子賠款赴美國入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學習數學,1915年獲學士學位,1919年獲美國哈佛大學哲學博士學位,1934年到德國漢堡大學進修,1935—1936年又轉德國哥廷根大學作訪頌指褲問研究。先后擔任南開大學,廈門大學,西南聯合大學,嶺南大學和中山大學數學教授,曾任“新中國數學會”會長(1940),中央研究院數學研究所所長(1947),1948年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2]。他專長用代數和分析方法來處理幾何問題,特別在“圓素幾何與矩陣理論方面”有精深研究。在數學教育方面,他1920年回國一人創辦了南開大學算學系并任第一任系主任,培養了如劉晉年,陳省身,江澤涵,申又棖,吳大任和廖山濤等一批國內外著名的數學家[3]。培育高質量數學人才,是姜立夫的突出成就之一。在科研和教學之外,他還兼顧中國數學隊伍的組織工作,如領導“新中國數學會”,籌建中央研究院數學研究所,積極聯系推薦青年數學學者出國深造等。此外,他還擔任數學名詞審查委員會主席(1923),為中、英、德、日對應的數學名詞的審定,出版《算學名詞匯編》(1938)作出貢獻。關于姜立夫在現代中國數學界的地位和影響,國際數學大師陳省身教授說:“在許多年的時間里,姜先生是中國數學界最主要的領袖①。蘇步青院士評說:“他對中國現代數學事業功勞重大,影響至深,沒有他,中國數學面貌將會是另一個樣子”。[3]

    ①陳省身.在姜立夫教授誕辰100周年紀念會上的講話,南開校友通訊,第一期(1990)。

    蘇步青

    (1902—2003,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浙江平陽(現溫州平陽縣)人。1920年進日本東京高等工業學校電機系學習,1923年入東北帝國大學數學系深造,1927年直接升入該校當研究生,1931年獲理學博士學位。他先后擔任浙江大學(1931)和復旦大學(1952)數學教授,創辦了復旦大學數學研究所并任所長多年,曾任復旦大學校長(1980)和名譽校長(1983)。并且,是中國有史以來第一份數學雜志《中國數學會學報》的總編輯(1936),創辦了國際性數學雜志《數學年刊》任第一任主編(1980),先后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1948)和中國科學院院士(1955,當時稱學部委員,1994年改為院士)[2]。蘇步青在微分幾何和計算幾何領域成就卓著,特別是專長仿射微分幾何,射影微分幾何和一般空間微分幾何。他創立的中國微分幾何學派,在國內外均具廣泛影響。自1927年以來,他發表學術論文160余篇,出版專著和教材10多部。蘇步青是一位杰出的數學教育家,1931年從日本回國后,擔任了浙江大學數學系主任。除了和陳建功教授一起開設了多門近代數學的基礎課程以外,還在中國首創開設數學討論班,先后培養了張素誠,熊全治,方德植,白正國,楊野簡忠道,谷超豪和胡和生等一批卓有成就的數學家。蘇步青熱心數學學術交流和普及工作,著有《談談如何學習數學》等科普冊子。自1952年以后長期擔任上海市數學會理事長,并任中國數學會副理事,1983年選為逗禪名譽理事長,多次組織上海和全國性的數學競賽活動。他還是著名的社會活動家,曾任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參議委員會主任和第7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對于蘇步青的成就和影響,1934年德國著名數學家布拉希克(W.Blaschke)就曾評價認為:“蘇步青是東方第一個幾何學家!”,1976年美國數學代表團在訪問中國后總結指出:浙江大學曾建立了“以蘇步青為首的中國微分幾何學派”。1987年,在慶賀他85歲壽辰和執教60周年的科學報告會上,他的學生谷超豪教授說:“蘇老是國際上公認的幾何學權威,他對仿射微分幾何和射影微分幾何的高水平工作,至今在國際數學界占有無可爭辯的地位。蘇老對我國數學學科的建設建立了功勛,他在浙大、復旦為創建國內外有影響的學科,嘔心瀝血。他為我國文教事業的改革也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3]“他是我國現代數學的奠基人之一”。[4]

    柯召

    (1910—2003,中國科學院院士),浙江溫嶺(1937,1954-1957,1958-1962溫州專區溫嶺縣,現臺州溫嶺縣)人。1926年考上廈門大學預科,1928年升入該校數學系,1931年轉學清華大學算學系,1933年畢業,1935年以庚子賠款公費留學英國曼徹斯特大學,1937年獲博士學位。先后任南開大學數學系助教,四川大學和重慶大學數學教授,重慶大學數學研究所所長(1949—1950),四川大學數學研究所所長(1953),校長。曾任《四川大學學報》主編和《數學年刊》副主編。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2]。柯召是數論專家,在數論,組合論和代數等領域有杰出成就。1937年以來在國內外發表學術論文上百篇,出版專著3部。1940年擔任四川大學數學系主任后,重視教師科研工作和學生能力的培養,發起創辦有老師和同學共同參加的數學專題研究課。他提倡開展應用數學研究,推動了四川大學的泛函分析與控制論,偏微分方程和計算數學學科建設的快速發展。并且,親自與中青年教師一道參加數學的應用與普及工作??抡俚呢暙I和影響不限于四川,他為中國的數學發展作過大量工作,1983年被推舉為中國數學會名譽理事長。1990年,美國數學家斯托勒(J.A.Stoane)對柯召成果的評價是:“很驚異中國人那么早就己作出了巨大的成就”,還說“關于二次型的大作,棒極了!”。在四川大學的校史上則記載,柯召發起的專題研究課“造就了一批在數學上銳進不已的人才”[5]

    徐賢修

    (1912—2002,中央研究院院士(臺灣)),浙江永嘉(現溫州永嘉縣)人。1935年畢業于清華大學數學系,1946年赴美國就讀布朗大學,1948年獲應用數學博士學位,1949年在普林斯頓文學研究院一年,暑期在麻省理工學院攻讀博士后,中央研究院院士(臺灣)。他先后受聘任美國普渡大學工程科學教授,伊利諾理工學院應用數學講座教授,普渡大學航空系教授,以及臺灣大學,清華大學(新竹)和交通大學(新竹)兼任教授。徐賢修是一位應用型學者,他1973一1980年主管臺灣的“國家科學委員會”,1979—1989年任“工業研究院”董事長,建議設立了臺灣新竹科學工業園,為臺灣的現代科技和工業發展作出巨大貢獻。同時,他1961年為新竹清華大學創辦數學系,1962年起每年舉辦暑期數學研討會,1970—1975年任新竹清華大學校長。他積極推動臺灣數學教育,使大學的水平和規模取得迅速發展。鑒于徐賢修1955—1963年以及1968—1978年兩度為普渡大學作出突出貢獻,1980年普渡大學頒授他杰出貢獻獎,1993年又授予他名譽博士學位。同時,由于他對臺灣的科技和教育所作出的特殊貢獻,1989年臺灣當局還頒給他景星獎章。[6]

    項黼宸

    (1916—1990,中央研究院院士(臺灣)),浙江瑞安(現溫州瑞安市)人。1944年畢業于廈門大學數學系,1944—1946年任浙江大學數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后赴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訪問研究,1970年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臺灣)。1947年起任臺灣大學數學系講師,副教授,教授,并曾任系主任以及臺灣中央研究院數學研究所所長。項黼宸專長分析數學,成果累累,著述豐富。特別是,在富里埃級數和泛函分析的研究方面取得突出成就。他在數學教學方面對學生諄諄善誘,誨人不倦,成績卓著。曾先后在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布法羅分校,日本仙臺東北大學,馬來西亞大學,新加坡南洋大學和荷蘭的荷蘭大學任教數學,還曾兼任臺灣的東吳大學和淡江大學數學教授,可謂桃李滿天下。為表彰他的杰出成就,1958—1968年榮獲臺灣第一屆中山獎和臺灣當局教育部的第一屆著作獎。②

    ②蔡韻簫 項黼宸教授 臺灣大學數學系資料,No.272(2002).

    楊忠道

    (1923— ,中央研究院院士(臺灣)),浙江平陽(現溫州蒼南縣)人。1946年畢業于浙江大學數學系,1948年任中央研究院數學研究所助理員,1949年進美國杜倫大學學習,1954年獲數學博士學位,同年去伊利諾大學攻讀博士后,1954年在美國普林斯頓高級研究院作訪問研究。長期擔任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數學教授,曾兼任數學系研究生部主任4年,數學系主任5年,1968年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臺灣)。楊忠道專長代數拓撲和拓撲變換群。主要成就有建立了拓撲學中的“楊忠道定理”,證明了代松(F.J.Dyson)猜測和最后解決了布拉???W.Blaschke)猜測等,還曾與眾多國外著名數學家合作研究取得了許多重要成果。先后發表學術論文上百篇和出版拓撲學方面的著作多部。他在賓夕法尼亞大學任教35年,培養了一批數學人才,如擔任馬薩諸塞大學數學系主任多年的拉利·馬文(larryMawn)即出自他的門下。[7]自1989年以來,他多次回國講學,為中國培養現代數學人才作出貢獻。

    谷超豪

    (1926— ,中國科學院院士),浙江溫州(現溫州鹿城區)人。1948年畢業于浙江大學數學系,1957年赴前蘇聯莫斯科大學數學力學系進修,1959年獲物理一數學科學博士學位,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3]。先后任教浙江大學數學系(1948)和復旦大學數學系(1952),曾任復旦大學數學研究所所長,研究生院院長和副校長,中國科技大學校長(1988)和溫州大學校長(1999)。他的研究領域遍及微分幾何,偏微分方程和數學物理。在無限連續變換擬群,雙曲型方程組和混合型偏微分方程,以及規范場的數學結構方面取得國際數學界矚目的成就。自1951年以來,發表論文一百余篇,專著多部。為表彰他在科學研究上的突出成就,2003年上海市授予他第一屆科技功臣稱號。他帶領的偏微分方程課題組現已發展成為在國內外享有聲譽的研究室,同時培養了新一代在國內外有影響的數學家。曾任中國數學會副理事長和上海數學會理事長。他先后應邀訪問美國,墨西哥,西德,法國,意大利,日本,英國,蘇聯,保加利亞等國進行學術交流,并在國內許多大學和臺灣講學。他的博士論文《論變換擬群的某些通性及其在微分幾何中的應用》,評述人認為是“繼近代最有名的微分幾何大師嘉當(E.Cartan)之后,在這一領域里第一個做出了有實質性發展和推進的”工作。著名美國數學家弗里特里克斯(Friedrichs)評價:“谷超豪的工作實現了他想把正對稱方程進一步用于混合型方程的夙愿”。谷超豪的卓越成就飲譽國內外。

    項武忠

    (1935— ,中央研究院院士(臺灣)),浙江樂清(現溫州樂清市)人。1953年入臺灣大學數學系學習,1957年獲學士學位,1962年獲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博士學位。1980年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臺灣),1989年當選美國國家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先后任美國耶魯大學和普林斯頓大學數學教授,以及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斯坦福大學,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和德國波恩大學訪問教授。1982—1985年曾任普林斯頓大學數學系主任③。項武忠是著名拓撲學家,在低維拓撲學方面多有建樹,成就卓著。由于他在拓撲學研究方面不斷取得突出成果,1970年和1983年曾兩次被邀請在法國尼斯和波蘭華沙舉行的國際數學家大會上作45分鐘和1小時的邀請報告??梢?他的成就享譽國際數學界。他還是美國出版的國際性期刊《數學年刊》等多份學術雜志的編輯委員。

    ③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資料(2004)。

    姜伯駒

    (1937— ,中國科學院院士),浙江平陽(現溫州蒼南縣,出生于天津)人,著名數學家姜立夫之子。1953年進北京大學數學力學系學習,1978—1979年為美國普林斯頓高等研究所訪問學者,1980一1981年在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和洛杉磯分校講學,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士,1985年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他自1957年起一直任職北京大學,1985—1992年兼任南開數學研究所副所長,1995—1998年任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第一任院長,1989—1997年擔任北京數學會理事長[注6]。姜伯駒主攻拓撲學,在不動點理論領域做出杰出貢獻。由于他的一系列卓越成就,曾獲得全國科學大會獎,多次獲國家自然科學獎等獎項。特別是,還曾獲第一屆陳省身數學獎(1988)和何梁何利基金科學技術進步獎(1996)。姜伯駒以發展中國的數學事業為己任,總是把教學和指導研究生工作放在第一位,講課精益求精,多年來主持數學教改小組積極參與數學教育改革。他熱心數學普及工作,積極參與中學生數學競賽和數學講座,還出版多冊科普數學著作,在青少年中產生很大影響。

    李邦河

    (1942— ,中國科學院院士),浙江樂清(現溫州樂清市)人。1965年畢業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應用數學系,同年到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工作,曾擔任該所基礎數學研究室主任,現任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科學研究院研究員。2003年,他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李邦河的研究領域相當廣泛,在微分拓撲,低維拓撲,偏微分方程,廣義函數,非標準分析,以及代數幾何和代數機械化諸方向均取得重要成果或重大突破。先后發表研究論文90余篇。例如,在偏微分方程解的定性研究中,他否定了俄國科學院院士奧列尼克關于間斷線條數可數的論斷,解答了美國科學院院士拉克斯和格利姆關于通有性和分片解析性的三個猜想。前蘇聯科學院通訊院士伊萬諾夫對他在非標準分析用于廣義函數方面的工作曾評說:“對廣義函數的乘法,以前只在很少的情況下成功,李邦河運用非標準分析得到了一系列結果”。他關于微分拓撲的工作曾獲第二屆陳省身數學獎(1989),他的許多研究結果被國內外學者所引用,在國際上產生了較大影響。在20世紀,溫州曾孕育了眾多著名數學家。為了發揚溫州重視數學基礎教育傳統,在21世紀培育出更多數學英才,溫州市于2002年創立了旨在培養青少年新苗的“數學家搖籃工程?!毕嘈旁谶@一數學史上不多見的創新舉措下,溫州在造就數學人才方面將再創輝煌,為在21世紀把中國建為數學大國做出貢獻!

    蒼南民國歷史名人有哪些

    1990年秋,鄭祖返同志從溫州師院物理系畢業后,分配到蒼南縣求知中學。1993年,被縣政協、縣教委任命為蒼南縣求知中學校長。在他的領導下,求知檔做中學辦學質談蠢銷量、學校規模呈不斷上升的趨勢,于1994年底成為第一所被溫州市教委評為達到民辦中學二級辦學水平的學校。2002年在縣政協、縣教育局的支持下,鄭祖返同志帶領求知中學與靈溪鎮人民政府共同創辦了靈溪第三高級中學。在他的領導下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進一步健全,師資力量進一步壯大,成為一所現代化教育設含游施都配套齊全的民辦名校。

    溫州歷史名人及相關事跡

    1954年7月—1958年中央文化部幻燈編輯部、人民美術出版社幻燈編輯室編輯、編輯副科長。

    1958年被錯劃為“右派分子”,降職降薪,開除黨籍,下放廣西南寧。

    1979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右派”平反,恢復黨籍。1980年1月—1990年歷任廣西人民出版社美編室主任、副社長、黨組書記,中共廣西黨委宣傳部副部長、廣西出版總社社長、廣西新聞出版局局長、廣西書畫院院長,開拓發展廣西出版工作從一個人民出版社發展為廣西教育出版社、廣西科技出版社、廣西接力(少兒)出版社、廣西美術出版社,將漓江出版社從副牌轉為正牌,從南寧遷桂林辦社,建立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受任中國出版工作者協會理事、常務理事。

    1982年5月加入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1985年書法作品參加全國二屆書法展。1985年參加第一屆北京現代書法展。

    1986年劉海粟大師題字評論謝云書法:“謝云弟此作奇而不奇,不奇而奇,放逸可觀”,并贈詩一首。

    1987年參加中國出版代表團訪問北歐芬蘭、瑞典、挪威、丹麥等國出版協會。

    1987年在北京遠望樓、1988年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會見劉海粟大師,大師作長篇學術談話。談話稿摘要刊《人民日報》(1989年2月1日)。

    1988年7月獲國家新聞出版總署頒發的榮譽稱號。

    1988年漓江出版社、中國書籍出版社出版謝云第一部書法著作《謝云書法作品集》,洪禹平先生作序。

    1989年9月于中國美術館舉辦“謝云書法展”。

    1989年作行書《清如瘦竹》,收入中國美術磨或館編《中國美術年鑒》。

    1989年8月以廣西書畫院、廣西新聞出版局名義,率廣西代表團出席日本《朝日新聞》社于東京舉辦“名家畫桂林”畫展。

    1989年8月在日本京都美術館與京都書畫院理事長田能村直外先生聯合舉辦書畫展。

    1989年8月日本贊交社出版《謝云書法集》。

    1990年于桂林策劃主辦“桂林新書法大展”。

    1990年卸任廣西新聞出版局局長。

    1991年為人民美術出版社主編《當代名家畫譜(全14集)》

    1991年11月出席中國書法家協會第三屆代表大會,當選為常務理事,并選為秘書長。

    1991—2000年任中國書法家協會分黨組副書記(主持工作兼秘書長、法人代表。)

    1992年《新華文摘》(第10期)刊載謝云長詩《筆潮》第一章。

    1993年9月任中國書協代表團團長出席日本武生市中日書法交流展。

    1993年在日本大阪與日本著名書法家近藤攝南先生聯合舉辦書法展并講學,講學題為《中國書法的現代追求》,載《中國書法》(1994年第1期)、《人民日報》(1994年6月16日)。

    1993年著《線裝書的現代需求》一文,刊《人民日報》9月21日。

    1994年6月創建線裝書局,任總經理、總編輯。

    1994年11月任中國書法家協會代表團副團長赴日本沖繩縣書法協會、東京全日本書道聯盟交流書藝。

    1995年嘗試用墨、油彩在油布、油紙上創作書法作叢此品,作品有《風》、《戰》、《羔》、《騎》、《幽》等,載入1997年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謝云書法》集,后為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

    1996年3月赴香港藝術館講學。

    1996年選為中國書法家協會刻字研究會主任。

    1996年6月任中國刻字代表團團長赴新加坡出席國際刻字展。

    1996年12月出席中國文聯第六屆代表大會,當選為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委員。

    1996年作《馬拉多納星》篆書作品,由北京市足協秘書長張衡先生贈于馬拉多納先生收藏。

    1996年答《瞭望》記者問,題名《若即若離》,刊廣西美術出版社《中國“現代派”書法十年滲游迅》書集。

    1996年編印線裝本《毛澤東評點二十四史》全850卷,任責任編輯,并任編輯委員會副主任。線裝書局出版。

    1996年12月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謝云書法》,林散之先生作封面題簽,洪禹平先生作序。

    1996年作《古文字的夢》,刊《光明日報》(1997年2月22日)。

    1997年7月出席巴西里約熱內盧中國書法展。

    1997年策劃主編木牘本老子《道德經》書卷,歐陽中石先生書寫,線裝書局出版。

    1997年編輯線裝本《毛澤東詩詞集》、《毛澤東詩詞手跡》,線裝書局出版。

    1998年編輯線裝本《毛澤東選集》全四卷,線裝書局出版。

    1998年11月率中國刻字代表團出席在浙江溫州市舉辦的中、日、新、韓國際刻字展。

    1998年12月參加中國書法代表團赴法國巴黎出席“巴黎中國現代書法大展”,作《巴黎書路行》刊《人民日報(海外版)》(1999年4月24日)。

    1999年3月出席中國文聯第六屆四次全委員,代表中國書法家協會作《中國書法事業發展與繁榮》的專題發言。

    1999年5月答《中國書法學報》記者問,題為《先文而后墨》,刊《中國藝術報》(1999年6月4日)。

    1999年7月參加中國文聯“三講”學習,任中國書法家協會黨組第一責任人。

    2000年11月第四屆中國書法家協會換屆,卸任秘書長一職,此前卸任黨組副書記。換屆后,被聘為中國書法家協會顧問。

    2001年獲中國書法家協會書法藝術特別貢獻獎。

    2001年1月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謝云文集《燈前余墨》,劉海粟先生作序。

    2002年9月線裝書局出版線裝本《謝云篆書》。

    2003年為桂林中華金石園碑林作序。

    2004年4月參加紹興蘭亭書會,作《蘭亭吟》詩12首。

    2005年11月中國書法家協會第五屆換屆,續聘為中國書法家協會顧問。

    2006年6月《十方》雜志專文刊載魏立剛、聞正的訪談《我的書法道路及遐想》,并書畫作品23幅。

    2006年6月,榮寶齋出版社出版謝云70歲后書法選集《墨花禮贊》,聶震寧先生作序。

    2006年10月謝云主編、中國書籍出版社出版《<毛澤東評點二十四史>線裝影印本編輯出版紀實》。

    2007年1月捐贈中國國家博物館謝云書法作品68幅。

    2007年捐贈母校平陽中學書法作品108幅,華夏翰林出版社出版書法集,平陽中學設“謝云書法藝術室”,并印制謝云影像紀念郵票一枚。

    2007年謝云中國畫五幅參加北京當代中國書畫研究會于國家畫院舉辦之畫展,是為謝云第一次展示畫作。

    2008年為《蒼南歷史人物》一書作《我的父親謝承權》一文。

    2008年中國書法家協會《書法大典》出版《謝云卷》,內收謝云書法作品23幅,《中國書法》(2009年1月)刊載著名作家、原中國文聯秘書長孟偉哉先生《“地角山阿獨奏弦”——記詩人、書法家謝云》一文。

    2009年5月為蒼南籍美術書法家作品北京展作序《蒼南書畫,一方勝境》。

    2009年6月《詩刊》載劉德吾、木馬訪談謝云《墨韻天然恰如詩》一文,并刊劉德吾贈謝云詩五首。

    2009年9月線裝書局出版《謝云八十書畫》,柯文輝先生作序。書集第一次發表謝云中國畫作品35幅。2009年為中國美術館副館長楊炳延先生書法作品作序,題《炳延的書路人生》,2010年12期《中國書法》轉載。

    2010年2月線裝書局出版蒼南詩人劉德吾先生贈謝云詩專集《返回之夢》。

    2010年3月中國文聯晚霞文庫編、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謝云舊體詩集線裝本《筆潮吟》。

    2010年7月《中國書法》載黃君《詩性的筆墨——謝云八十書畫談》一文。

    2010年8月獲上海世博會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公益主題活動組委會中國國粹文化卓越成就獎。

    2010年9月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劉德吾編《謝云新詩》。

    2010年12月中國書法家協會第五屆換屆,被續聘為顧問。

    2010年10月,《中國書畫》載謝云書畫作品多幅,并發表長篇評論。

    2011年1月,《中國書法》刊載謝云為著名書法家王友誼線裝本篆書《四書》所作總序。

    2011年1月中國今日美術館出版社出版《謝云書法集》,崔自默先生作序。

    2011年1月北京《21·名家》刊載謝云書畫作品20幅并《筆潮》長詩。

    2011年3月為著名作家莫言題簽“莫言書跡”。

    2011年5月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謝云捐贈國家博物館書法作品集》,并收錄《謝云書法斷想》、《謝云<筆潮吟>》、《謝云新詩》(摘錄),線裝本印刷。

    2011年5月15日、16日邀油畫大家聞立鵬先生、清華大學美術史教授王乃壯先生、作家柯文輝先生蒞舍鑒評謝云于油畫布上創作的中國畫《長城稽首》22幅。

    2011年6月謝云草篆《酒》字一幅參加德國威斯巴登國際當代書法展,為歐洲收藏家購買。

    2011年7月為河北省霸州市詩人顧國強設置詩書藝術館提供謝云《筆潮吟》及《蘭亭吟》詩書作品刻石留存。

    2011年7月《書畫世界》(總第146期)載秦金根《香生少年八十書——謝云老的人生和書法藝術摭談》一文,并刊載多幅書畫作品。

    猜你喜歡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年无码久久久免费| 亚洲色av性色在线观无码| 日韩免费a级毛片无码a∨|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国产成人无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久久国产三级无码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无码不卡在线播放HE| 亚洲欧洲av综合色无码| 人妻丰满熟妇aⅴ无码|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大桥未久| 国产成年无码AV片在线韩国| 国产精品无码2021在线观看| 无码国产伦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日韩综合无码一区二区| 日韩AV片无码一区二区不卡| 18禁无遮拦无码国产在线播放| 国产午夜av无码无片久久96|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专区影院| 日韩AV片无码一区二区不卡| 无码专区永久免费AV网站| 精品少妇无码AV无码专区|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咪咕| 国产网红主播无码精品| 无码的免费不卡毛片视频|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大桥未久| 无码AV中文字幕久久专区|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一区| 精品人体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aⅴ人妻无码一区二区| 在线A级毛片无码免费真人| 亚洲AV无码XXX麻豆艾秋|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中文| 精品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成在人线av无码免费高潮水 | 亚洲精品无码日韩国产不卡?V| 亚洲AV成人无码久久WWW| 无码精油按摩潮喷在播放|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爆白浆| 久久国产精品成人无码网站| 无码av中文一二三区| 日韩AV高清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