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2019二年級語文上冊課文 三年級語文下冊課文書 二年級語文書上冊內容 二年級上冊語文書課文 一年級語文書下冊內容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
第五單元
21、桃花源記(陶淵明)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jiá)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shě)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huò)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shè)儼(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qiān)陌(mò)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zhuó),悉如外人。黃發垂髫(tiáo),并怡(yí)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yāo)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yì)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suì)與外人間(jiàn)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wǎn)。余(yú)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yù)云:“不足為(wèi)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jùn)下,詣(yì)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qiǎn)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jì),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22、短文兩篇
陋室銘凳殲(劉禹錫)
山不在⑴高,有仙則名⑵。水不在深,有龍則靈⑶。斯是陋室⑷,惟吾德馨⑸。苔痕上⑹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⑺,往來無白丁⑻。可以調素琴⑼,閱金經⑽。無絲竹⑾之⑿亂耳⒀,無案牘⒁之勞形⒂。南陽⒃諸葛廬,西蜀子云亭⒄。孔子云:“何陋之有⒅?”
愛蓮說(周敦頤)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fán)。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有的版本為盛)愛牡丹。予(yú)獨愛蓮之出淤(yū)泥而不染,濯(zhuó)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xiè)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yī)!菊之愛,陶后鮮(xiǎn)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23、核舟記(魏學洢)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能以徑寸之木,為宮室、器皿(mǐn) 、人物,以至鳥獸、木石,罔(wǎng)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嘗貽(yí)余核舟一,蓋大蘇泛赤壁云。
舟首尾長約八分有(yòu)奇(jī),高可二黍(shǔ)許。中軒敞者為艙,箬(ruò)篷覆之。旁開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啟窗而觀,雕欄相望焉。閉之,則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棗旦沖刻“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石青糝(sǎn)之。
船頭坐三人,中峨冠(guān)而多髯(rán)者為東坡,佛印居右,魯直居左。蘇、黃共閱一手卷。東坡右手執卷端,左手撫魯直背。魯直左手執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語。東坡現右足,魯直現左足,各微側,其兩膝相比者,各隱卷底衣褶(zhě)中。佛印絕類彌(mí)勒,袒(tǎn)胸露(lòu)乳(rǔ),矯(jiǎo)首昂視,神情與蘇、黃不屬(zhǔ)。臥右膝,詘(qū) 右臂支船,而豎其左膝,左臂掛念珠倚之——珠可歷歷數也。
舟尾遲汪橫臥一楫(jí)。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chuí)髻(jì)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pān)右趾,若嘯呼狀。居左者右手執蒲葵扇,左手撫(fǔ)爐,爐上有壺,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
其船背稍夷(yí),則題名其上,文曰“天啟壬(rén) 戌(xū)秋日,虞(yú)山王毅叔遠甫刻”,細若蚊足,鉤畫了了,其色墨。又用篆(zhuàn)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計一舟,為人五;為窗八;為箬(ruò)篷,為楫,為爐,為壺,為手卷,為念珠各一;對聯、題名并篆(zhuàn)文,為字共三十有(yòu)四;而計其長曾(zēng)不盈寸。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嘻,技亦靈怪矣哉!
24、大道之行也(《禮記》)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25、杜甫詩三首
望岳
岱(dài)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云,決眥(zì)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①。
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墻走,老婦出門看。
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
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
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
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
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
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
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
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
第六單元
26、三峽(酈道元)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27、短文兩篇
答謝中書書(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yù)其奇者。
記承天寺夜游(蘇軾)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橫,蓋竹柏影也。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28、觀潮(周密)
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為盛。方其遠出海門,僅如銀線;既而漸近,則玉城雪嶺際天而來,大聲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勢極雄豪。楊誠齋詩云“海涌銀為郭,江橫玉系腰”者是也。
每歲京尹(yǐn)出浙江亭教閱水軍,艨艟(méngchōng)數百,分列兩岸;既而盡奔騰分合五陣之勢,并有乘騎(jì)弄旗標槍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爾黃煙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轟震,聲如崩山。煙消波靜,則一舸(gě)無跡,僅有“敵船”為火所焚,隨波而逝。
吳兒善泅(qiú)者數百,皆披發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爭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沒于鯨波萬仞中,騰身百變,而旗尾略不沾濕,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間,珠翠羅綺溢目,車馬塞(sè)途,飲食百物皆倍穹常時,而僦賃(jiù lìn)看幕,雖席地不容間(jiān)也。
29、湖心亭看雪(張岱)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30、詩四首歸園田居(陶淵明)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ài)遠人村,依依墟里煙。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
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使至塞上(王維)
單車③欲問邊④,屬國⑤過居延⑥。
征蓬⑦出漢塞,歸雁⑨入胡天⑧。
大漠⑩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渡荊門送別(李白)
渡遠荊門②外,來從楚國③游。
山隨平野④盡,江⑤入大荒⑥流。
⑦月下飛天鏡⑧,云生結海樓⑨。
仍憐故鄉水⑩,萬里送行舟。
游山西村(陸游)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八年級上冊語文書內容是如下:
一、《離騷》
二、《蜀道難》
三、《錦瑟》
四、滲缺《琵琶行》
五、《孟子·得道多助纖逗失道寡助》
六、《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七、《賣炭翁》
八、《孟子魚我所欲也》
九、《小石潭記》
十、《陋室銘》
十一、《飲酒》
十二、《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十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十四、《過零丁洋》
十五、《莊子·逍遙游》
十六、《阿房宮賦》
十七、《廉頗藺相如列傳》
十叢豎辯八、《湘夫人》
十九、《聲聲慢》
八年級語文教材內容:
以古代生活為專題(古詩文)
(一)達成目標
1、知識與能力:提高閱讀和欣賞古代文學作品的能力,掌握一些文言實詞、虛詞和句式,了解一些古代文化常識。
2、過程與方法:加強朗讀和背誦,注意整體把握,主動探究以及延伸拓展。
3、情感態度價值觀:加強文化素養,培養熱愛傳統文化的感情。
(二)各課的基本內容
《與朱元思書》描寫了從富陽至桐廬一百余里秀麗的山水景物。
《五柳先生傳滾高》是作者托名五柳先生給自己寫自傳,從思想、性格、愛好、生活狀況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獨立于大山尺世俗之外的隱士形象,表現了安貧樂道的高尚情操。
《馬說》以良馬喻英雄,謂英雄豪杰遇知己,方可發揮才干,否則必遭埋沒,極寫知遇之難。
《送東陽馬生序》從難得書、從師、奔波辛勞、生活困頓幾方面,敘述自己年輕時求學的艱苦經歷,意在勉勵馬生則專心學習,刻苦攻讀,將來能有所成就。
(三)單元教學要求
學習本單元,不僅要注意培養學生閱讀古詩文的能力,品味這些詩文的優點意境和深邃哲理,還要激發學生對祖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對唯碰文言文的語言感受能力,積累文言語匯。
(四)綜合性學習
內容:以“古詩苑漫步”活動,培養學習古詩詞的興趣。
形式:梳理過去學過的古典詩詞,可通過分門別類輯古詩,別出心裁品古詩,聲情并茂誦古詩的活動形式開展。
目標:通過活動,激發學生多種藝術形式解讀古詩的熱情,樹立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體驗古詩的魅力,培養交流與合作能力。
《語文八年級上冊》內容有野望、黃鶴樓等。是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年修訂出版的教科書,由教育部組織編寫,溫儒敏總主編。
內容包括課文、寫作、活動探究、綜合性學習、古詩詞誦讀、名著導讀等,供初二上學期使用。
寫作:學習描寫景物
名著導讀:《紅星照耀中國》——紀實作品的閱讀
課外古詩詞誦讀
庭中有奇樹/《古詩十九首》
龜雖壽/曹操
贈從弟(其二)/劉楨
詩詞五首
飲酒(其五)/陶淵明
春望/杜甫
雁門太守行/李賀
赤壁/杜牧
漁家傲·天接云濤連曉霧/李清照
寫作:表達要得體
綜合碧仔激性學習:身邊悔襪的文化遺產
課外古詩詞誦讀
浣溪沙·一戚局曲新詞酒一杯/晏殊
采桑子·輕舟短棹西湖好/歐陽修
相見歡·金陵城上西樓/朱敦儒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李清照
【 #教案#導語】《“飛天”凌空——跳水姑娘呂偉奪魁記》是新聞特寫中的佳作,將跳水運動員從準備到入水的瞬間定格為四個畫面,充分展現了跳水姑娘的運動之美,達到了“突出最有表現力的瞬間”的報道效果。其寫法區別于消息與通訊,極具感染力,是學生認識和學習新聞特寫這一體裁的典范之作。準備了以下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一】部編版八年級上冊語文第3課《“飛天”凌空》課文原文
她站在10米高臺的前沿,沉靜自若,風度優雅。白云似在她的頭頂飄浮,飛鳥掠過她的身旁。這是在卡多拉游泳場的8000名觀眾一齊翹首而望,屏聲斂息的一剎那。
梁滲凱輕舒雙臂,向上高舉,只見呂偉輕輕一蹬,就向空中飛去。那一瞬間,她那修長美妙的身體猶如被空中托住了,襯著藍天白云,酷似郭煌壁畫中凌空翔舞的“飛天”。
緊接著,是向前翻騰一周半,同時伴隨著旋風般地空中轉體三周,動作疾如流星,又瀟灑自如,一秒七的時間對她似乎特別慷慨,讓她從容不迫地展開身體優美的線條:從前伸的手指,一直延續到繃直的足尖。
還沒等觀眾從眼花繚亂中反應過來,她已經又展開身體,筆直地象輕盈的箭,“味”地插入碧波之中,幾股白色的氣泡擁抱了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悄然不驚。
“妙!妙極了廣站在我們旁邊的一名外國記者跳了起來,這時,整個游泳場都沸騰了。如夢初醒的觀眾用震耳欲聾的掌聲和歡呼聲,來向他們喜愛的運動員表達澎湃的激情。
呂偉精彩的表演,將游泳場的氣氛推向了高潮。她的這個動作五一三六,從裁判手里得到了九點五分。
這位年方16的中國姑娘,贏得了金牌。
她的嬌小苗條的女伴,門歲的'周繼紅,以接近的分數贏得了銀牌。
當一個印度觀眾了解到這兩個姑娘是中國跳水集訓隊中最年輕的新秀時,驚訝不已。他說:“了不起,你們中國的人才太多了!”
【篇二】部編版八年級上冊語文第3課《“飛天”凌空》教案
教學目標:
1.掌握新聞特寫這一新聞體裁的基礎知識,了解其寫作特點。
2.把握新聞特寫語言文學性與客觀性有機橡喚結合的特點。
教學重點:
1. 掌握新聞特寫這一新聞體裁的基礎知識,了解其寫法特點。
2. 指導學生熟悉新聞特寫語言的特點及運用技巧,為學生寫出“新聞味”的作品奠基。
教學難點:
品味學習本篇新聞特寫語言之真實美與動人美的有機結合,在客觀敘述和少量修飾語中體會作者的態度和觀點。
教學創意:
改寫對比了解特寫,小組探究補白領悟,拓展演練以學助寫,比較閱讀落實特寫。
教學流程:
一、補全消息,溫故知新
( 中國運動員呂偉亞運會奪冠)
新華社新德里11月24日電11月24日,(中國跳水姑娘呂偉在10米跳臺跳水比賽中,技壓群芳,一舉奪魁。喊渣)新德里跳水運動館,10米跳臺跳水比賽進入白熱化狀態。八名各國選手按照次序登臺比賽。4輪比賽過后,中國姑娘呂偉以微弱優勢排在第一。第五輪比賽,選手們紛紛上了難度。呂偉這最后一輪選擇的動作是“5136”,這是跳水比賽中難度系數的動作。只見她登上高臺,靜靜站立。起跳,向前翻騰一周半,空中轉體三周,身體打開,筆直地入水,壓住了水花。完美的表現,裁判給了9.5分的高分。憑借著這一跳,呂偉獲得第xx屆亞運會10米跳臺跳水賽金牌。
(二)呂偉11歲開始練習跳水,14歲進入國家隊,15歲獲得全國少年冠軍,16歲拿下亞運會金牌,許多專業媒體都將“跳水皇后”“跳水女皇”的稱號送給了她。在當時有關呂偉的眾多新聞報道中,我們今天要學習的《“飛天”凌空》是很有特色的一篇,學習它作為新聞體裁的獨特之處。
(設計意圖及教學建議:這一環節一來對前面消息的學習進行訓練夯實,二來補充交代了相關背景,激發學生興趣,三來為后面對新聞特寫特點的探究做鋪墊。)
二、文題切入,批注美點
(一)聚焦文題聊“飛天”
“飛天”是佛教壁畫或石刻中在空中飛舞的神,“凌空”是高升到天上或聳立在空中,這一標題用比喻的修辭,把運動員呂偉高臺跳水比作飛天凌空,我們能讀到哪些信息呢?
明確:呂偉跳水如仙女般優美絕倫,也表達了作者對其動作的感嘆和贊美。
(二)自讀課文尋美點
自讀課文,小組內分享交流能具體表現呂偉跳水如“飛天”般美妙的文段。
(三)小組展示品美點
小組推舉代表品讀、賞讀描寫細膩精彩的美文佳句。
(設計意圖及教學建議:此環節以文題為切入點,在優美語句中直觀感受當時現場,感受新聞特寫中語言的文學藝術感染力。教師引導學生在美美讀美文佳句同時,從文學角度,引導他們感受語言文字慢鏡頭描述的技巧方法,如動作描寫、修辭手法、修飾的形容詞,正側面描寫的結合等等。)
三、提煉補白,對比學習
這篇僅540多字的新聞特寫,30年后再來讀它,依然覺得比賽像剛發生一樣,現場感十足,這篇特寫被評為當年好新聞“一等獎”。相比我們補全的那則消息,這則新聞特寫有何獨特之處?請閱讀課文關于《什么是新聞特寫》的補白,提煉重點信息,以《“飛天”凌空》為例來說明。
明確:新聞特寫兼有新聞和文學的特點,著重描寫精彩的瞬間。
(設計意圖及教學建議:補白闡釋精準但抽象,同一新聞內容不同新聞體裁的表現,即消息和新聞特寫的對比歸納更加直觀,二者結合能讓學生更快更好掌握新聞特寫的特點。此環節也是對學生提煉整合、對比歸納等綜合語文能力的訓練。教師在此環節要引導學生領悟到本文作為新聞特寫的重要特征,即對“何人”“何地”“何事”等新聞要素一筆帶過,集筆力于具體描繪一個精彩的跳水動作,通篇以表現“如何”為主。)
四、反芻美點,探究語言
這則新聞特寫的文學味兒我們之前已經感受到品析過,那么作為新聞作品,如何體現新聞語言客觀真實的特點,達到細膩動人與客觀真實的有機融合呢?
明確:客觀展示跳水動作本身;使用的跳水動詞準確形象;“猶如”“似乎”等詞的使用區分了客觀事實和主觀感受;四字詞語的大量使用體現新聞語言簡潔的特點。
(設計意圖及教學建議:這個環節的美點反芻是在了解了新聞特寫這一新聞體裁后,讓學生從新聞語言角度來進行探究發現,避免學生將新聞特寫等同于文學作品,也為最后練筆環節做鋪墊。)
五、拓展,精彩再現
時光逆轉,讓我們一起穿越到2004年雅典奧運會的賽場上,就在那一天,劉翔,這位21歲的中國人,以12秒91的成績獲得了110米欄奧運會冠軍,而我們就是在場的優秀記者,我們將用我們的筆將時間定格,將那驚心動魄的12秒91定格為永恒的瞬間。下面,就讓我們進入到那天的賽場,請仔細觀察感受,將下面這則新聞特寫省略號部分補全。
“紅色閃電”橫空出世
——劉翔百米跨欄奪冠記
距離比賽開始10分鐘,劉翔靜靜地坐在起跑線前,目光投射在眼前十道高高的欄架上。110米外,是那道醒目的終點線;身旁,是七個如狼似虎的強悍對手。其中的有法國人“一條狼”多庫里,美國奧運亞軍特拉梅爾,古巴的奧運冠軍加西亞,以及拉脫維亞名將奧里加斯。
……
最后一欄后,劉翔已經遙遙。紅色的劉翔,黃色的面孔,高喊著撞向勝利之線!
12秒91!全場人驚呆了。剎那間,全場爆發出震耳的歡呼聲……
劉翔賽后恢復了平靜和往日的謙虛:“我今天的起跑非常好,我沒有想到自己能跑出這么好的成績。我把這塊金牌歸功于祖國和人民。”
(設計意圖及教學建議:劉翔跨欄奪冠的新聞價值很高,奪冠的12秒91分也很值得學生去觀察并模仿著來進行新聞特寫,并且的觀看能有效調動學生積極性,補全新聞特寫的方式減少了寫作時間,降低了寫作難度,將新聞特寫語言的訓練落到實處。)
六、比較閱讀,歸納總結
通過兩篇新聞特寫的閱讀,請同學們歸納總結新聞特寫這一新聞體裁的獨特之處。
明確:著力描寫最有價值的精彩瞬間;兼具新聞和文學的特點;不是只盯著瞬間“特寫”,其所存在的環境也要涉及。
(設計意圖及教學建議:同類新聞特寫的比較閱讀能從感性層面加深對這一體裁特點的掌握。)
七、板書設計
“ 飛 天 ” 凌 空
特 寫 新 聞
準備
起跳 動人之美
騰空 真實之美
入水
【篇三】部編版八年級上冊語文第3課《“飛天”凌空》教案
一、教材簡析
本文選自1982年11月25日《光明日報》有刪改。1982年11月24日,在印度新德里舉行的第xx屆亞運會中,中國運動員呂偉獲得女子十米跳臺跳水冠軍。本文就是報道當時的盛況。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了解新聞特寫的有關知識,明確新聞特寫的一些特點,培養學生閱讀新聞的能力
【2】明確《飛天凌空》的結構內容,欣賞作者描繪的畫面,感受文中旗下的運動之美。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合作探究朗讀,欣賞作者描繪的畫面,感受文中旗下的運動之美,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體會文章中優美而生動的語言。
3、情感態度價值觀
體會作者的愛國之情,增強民族自豪感,養成閱讀新聞的習慣。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
側面描寫、對比烘托寫法的運用。
難點:
1.了解新聞特寫的相關知識。
2.能夠區別消息與特寫,學習新聞特寫的寫法。
四、教學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與朗讀欣賞法相結合
五、教學用具
課件、錄音
六、學情分析
學生第一次接觸新聞特寫,它不同于消息,學生可以在分析課文的基礎上總結歸納新聞特寫的特點。
七、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十米跳臺運動員,你像一只輕捷的雛燕,架起嬌健的翅膀凌空一躍,在藍色的水池上方畫出美麗的曲線,酷似敦煌壁畫中凌空飛舞的“飛天”,給人帶來美的享受,今天我們就走進這篇特寫,一睹“飛天”女將呂偉的風采。
【二】四邊互動整體感知
1.聽課文錄音。思考:這則新聞特寫報道了一件什么事?著重抓住什么場面來刻畫的?
明確:
【1】這則新聞特寫報道的是:跳水姑娘呂偉在新德里亞運會上贏得金牌的事。
【2】課文抓住呂偉跳水動作來細致刻畫的。
2.學生自讀課文。思考:本文是按照什么順序來記敘的?試著列出課文的結構提綱。[來源:學科網ZXXK]明確:
【1】本文是按照時間順序來記敘的。
【2】課文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1):呂偉站在10米高臺的前沿,準備跳水。
第二部分(2~4):細致刻畫呂偉起跳、騰空、入水的跳水動作。
第三部分(5~8):寫了觀眾的反應和贊嘆以及現場的氣氛。
【三】四邊互動感受語言魅力
在文中第二部分,記者用詩畫般的語言,生動形象地再現了中國跳水姑娘呂偉奪魁的精彩瞬間,字里行間,洋溢著動態美,請同學們認真讀2~4段,品味動詞的精妙之處。
明確:第二段中“輕舒雙臂”“輕輕一蹬”“向空中飛去”對呂偉起跳、飛天的動作進行細致的刻畫,有力地突出了呂偉動作的輕柔、優美、舒展,充滿了動態美。第三段中“向前翻騰一周半”“空中轉體三周”,第四段中“‘哧’地插進碧波”對呂偉轉體、入水的動作進行了近鏡頭的特寫,有力地突出了呂偉動作的高難、驚險、完美,震撼人心。
【四】四邊互動感受描寫的魅力
課文除了運用側面描寫,對比烘托的寫法外,還善于運用一些修辭手法,你能找出來嗎?
明確:一瞬間,她那修長美妙的身體猶如被空氣托住了,襯托著藍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畫中凌空翔舞的“飛天”。這句話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的寫出了跳水運動姑娘呂偉如仙女般優美絕倫的身姿,不僅增加了特寫的文采,而且是動作更加可視可感。
“1.7秒的時間對她似乎特別慷慨,讓她從容不迫地展示身體優美的線條”。此句運用擬人修辭手法,把時間擬人化了,賦予了人的情感,說“時間”特別慷慨,把“時間”寫得有情有意。從而展現了呂偉跳水動作既快又瀟灑。
【五】小結
1、主題:
這篇新聞特寫,善于捕捉瞬間,落筆集中,突出一點,在1.7秒的時間里,記者層次鮮明地描繪了一幅美麗的“飛天”畫卷。文勢有起有伏,動靜結合,側面烘托,將體育健兒奮力拼搏為祖國爭光的主題突顯出來,不僅是一篇非常優秀的人物特寫,更是一篇不可多得的美文,值得我們細細品鑒。
2、寫作特點
【1】落筆集中,突出一點。
【2】文字清新優美。
【3】文勢有起有伏,動靜穿插自如。
開頭起筆不凡,采用了動靜結合,對比烘托的寫法。先是“靜”中的呂偉站在10米高臺的前沿“沉靜自若,風度優雅”,再用“飄浮的白云、掠過的飛鳥、翹首的觀眾”這些動感的環境加以烘托,動靜結合,充分展現了呂偉的沉著冷靜,堅定自信和觀眾的高度關注,為呂偉的起跳作了一個巧妙的鋪墊。文中還采用了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法。對呂偉起跳前的沉靜自若及起跳、騰空、入水一系列動作的慢鏡頭回放采用了正面描寫。而對記者的贊嘆,觀眾的掌聲、歡呼聲,游泳場的氣氛的描寫則是側面描寫,這樣結合起來寫,
【六】拓展延伸
怎樣寫好現場短新聞?
用“五官”采寫是寫作現場短新聞的基礎,作者深入到現場后,不能像個木偶,必須充分發揮“五官”的作用去觀察現場。
眼:要像一部攝像機。要把事件主要人物的肖像、行動、細節乃至現場的景物攝下來。
耳:要像一部錄音機。要把主要人物的話原汁原味錄下來,其他人物有意義的話錄下來。
鼻:要成為“新聞鼻”。要嗅一嗅現場空氣的氣味是否正常,盡可能感受是什么氣味。
口:要成為“新聞嘴”。要張開嘴伸出舌頭舔一舔,看是什么味道。
身:要勤莫偷懶。要注意感受現場的冷暖,對有關東西要掂一掂,感受輕重,對有關路程,邁開腿去量一量,看看有多遠。
五官感受的東西越多,寫出來的稿子就越生動,否則就是一杯白開水
【七】課堂練習
【1】作者對呂偉跳水瞬間的描寫,突出了呂偉“奪冠一跳”的什么特點?
明確:突出了高、險、難、美的特點,描寫得準確貼切、優美傳神。
【2】.文章結尾寫外國觀眾的稱贊,有什么作用?
明確:側面描寫,將整個特寫推向高潮,也將體育健兒奮力拼搏為祖國爭光的主題突顯出來。
【八】作業
上網搜集一些人物特寫,閱讀體會新聞特寫的寫法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