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語文考點總結?一、學好課本知識 課本知識是語文的基礎,打好基礎才能更好的學習它。有不少學生認為只要上課時專心聽講,勤記筆記,課后認真完成作業,再加上自覺復習,就能使成績提高。其實,這還不夠。學習的最重要階段是預習。那么,中考語文考點總結?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課內背誦 課內現代文文言文課外現代文虛胡、文言早譽滲文名著 2011年考水滸、西游記陸脊 2012就不知道了
初中語文的知識點比較多,同學們可以歸納總結成的知識框架,方便的學習和復習,接下來給大家分享初中語文的知識點,供參考。
初中語文常識歸納
1.我國第一部長篇諷刺:儒林外史。
2.我國第一部介紹進化論的譯作:嚴復譯的赫胥黎的《天演論》,他是一個由不懂外,卻成了翻譯家的人。
3.我國第一部個人創作的文言短篇集:聊齋志異。
4.我國新文學史上第一篇短篇是:狂人日記。
5.第一位開拓"童話園地"的作家是:葉圣陶
6.我國第一部浪漫主義神話:西游記。
7.第一篇報告文學作品是:(夏衍)包身工。
8.新中國第一位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的作家:老舍。其作品是:龍須溝
9.先秦時期的兩大顯學是:儒、墨。
10.儒家兩大代表人物是:孔丘和孟子,分別被尊至圣和亞圣。
11.唐代開元,天寶年間,有兩大詞派,:以高適,岑參為代表的邊塞詩以王維,孟在為代表的其風格,前者雄渾豪,后者恬淡疏樸
12.常把宋詞分為豪放,婉約兩派。前者以蘇軾,辛棄疾為代表,后者以柳永,周邦彥,李清照為代表。
13."五四"新文化運動高舉的兩面大旗:反對舊禮教,提倡新道德,反對舊文學,提倡新文學。
14.兩篇《狂人日記》的作者分別是:俄羅斯的果戈里、我國的魯迅。
中考語文說明文解題公式九大考點!
語文閱讀答案——100%是從原文中得來的,90%左右可以抄到的!
語文閱讀的答案肯定是乎帆從文章中得來,再把答案代入到題干和原文,驗證【等于數學中的驗算】一下,看是否正確和完整;做題時一定要審清題目的意思【每一個字都清楚明白】,在整體閱讀全文的基礎上聯系上下文答題。
做說明文題目,不需要你一定搞明白文章里的科學道理,但一定要理清文章的脈絡,能概括歸納出每段的說明內容。
做說明文閱讀時,以下這些句子都應在卷子上劃出:
每段中的總說句【一般嘩御是段首句】、關聯詞語【如:首先、然后、其次……】、路標詞【如:總之、因此、所以、綜上所述、由此看來……】和承上啟下句。
說明文分類:
事物型說明文:介紹看得見的事物;
事理型說明文:介紹看不見的科學原理。
【考點一】明確說明對象及特征:
1、明確說明對象:
事物型說明文的說明對象:一般標題就是說明對象;事理型說明文的說明對象:找準開頭結尾的總結句。
2、明確說明對象的特征
要點:1、在標題中找 2、在段落中心句(一般是每段開頭第一句話)中找
【考點二】辨析說明方法及作用:
要點:特別注意說明方法前后的句子,它們一般就是運用說明方法說明的內容。
1、 舉例子:通過列舉……的例子,具體地說明了事物……的特征。
想要了解初中語文知識的小伙伴,趕緊來瞧瞧吧!下面由我為你精心準備了“初中語文知識點總結歸納”,本文僅供參考,持續關注本站將可以持續獲取更多的資訊!
初中語文知識點總結歸納
一、表達方式: 記敘、描寫、抒情、說明、議論。
二、表現手法: 象征、對比、烘托、設置懸念、前后呼應、欲揚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聯想、想象、襯托(正襯、反襯)。
三、修辭手法: 比喻、擬人、夸張、排比、對偶、引用、設問、反問、反復、互文、對比、亂慶借代、反語。
四、記敘文六要素: 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五、記敘順序: 順敘、倒敘、插敘。
六、描寫角度: 正面描寫、側面描寫。
七、描寫人物的方法: 語言、動作、神態、心理、外貌。
八、描寫景物的角度: 視覺、聽覺、味覺、觸覺。
九、描寫景物的方法: 動靜結合(以動寫靜)、概括與具體相結合、由遠到近(或由近到遠)。
(一)某句話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開篇點題;渲染氣氛(散文),埋下伏筆(記敘類文章),設置懸念(,但上海不會考),為下文作輔墊;總領下文;
2、文中:承上啟下;總領下文;總結上文;
3、文末:點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題(記敘類文章文章);照應開頭(議論文、記敘類文章文、)
(二)修辭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結合句子語境。
1、比喻、擬人:生動形象;
答題格式: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對象+特性。
2、排比:有氣勢、加強語氣、一氣呵成等;
答題格式:強調了+對象+特性
3;設問:引起讀者注意和思考;
答題格式:引起讀者對+對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問:強調,加強語氣等;
4、對比:強調了……突出了……
5、反復:強調了……加強語氣
(三)句子含義的解答:
這樣的題目,句子中往往有一個詞語或短語用了比喻、對比、借代、象征等表現方法。答題時,把它們所指的對象揭示出來,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話中某個詞換成另一個行嗎?為什么?
動詞:不行。因為該詞準確生動具體地寫出了……
形容詞:不行。因為該詞生動形象地描寫了……
副詞(如都,大都,非常豎搭只有等):不行。因為該詞準確地說明了……的情況(表程度,表限制,表時間,表范圍等),換了后就變成……,與事實不符。
以上就是中考語文考點總結的全部內容,初中語文常見考點 (一)某句話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開篇點題;渲染氣氛(記敘文、),埋下伏筆(記敘文、),設置懸念(),為下文作輔墊;總領下文;2、文中:承上啟下;總領下文;總結上文;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