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學歷史?四川大學的歷史學專業很不錯,四川大學在文史類地位頗高,川大的歷史學科很強,全國第5-10名左右吧。其中歷史文獻學,全國第1名。專門史,全國第2名??脊艑W,全國前5名。四川大學歷史學科具有悠久的學科傳統,那么,四川大學歷史?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13)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6月18日,四川中西學堂在試辦一年后正式開學,倡導學習“西文西藝”,“分課華文、西文、算侍行學”,成為四川古代和近代高等教育的結合點。四川中西學堂創辦人鹿傳霖(1836-1910),當時擔任四川總督,后來曾官至軍機大臣。他贊同停書院、辦學堂、頒學制、停科舉、設學部等教育改革,明確提出:“講求西學興設學堂,實為今日力圖富強之基?!笔孜还芾硭拇ㄖ形鲗W堂委員即四川大學首任校長是由四川洋務總局委派的何維棣。從當時的辦學章程和課程設置來看,四川中西學堂實行了學年學分制,課程以數、理、化等近代基礎學科為主,兼及天文、地理。這老野嘩里的“算學”并不是算術的意思,而是指現在的自然科學。因此,四川中西學堂完全是一所具有現代高等教育性質的新式學堂。(14)清政府在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 和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分別發布了壬寅學制和癸卯學制,開始推行高等教育學制的改革。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時任四川總督的奎俊奉脊睜光緒在四川通省大學堂辦學奏折中“著即督飭認真舉辦務收實效”的朱批,將四川中西學堂與尊經書院合并組建了四川通省大學堂,后奉詔改稱四川省城高等學堂。錦江書院次年并入后,四川大學實現了歷史上的第一次三強合并,成為當時全川的最高學府和四川新式學堂的范例。
川大起源于1896年創辦的四川中西學堂,該學堂是四川總督鹿傳霖奉旨創辦。1902年,清廷下詔“廢科舉,興學堂”,川信鬧督奎俊奉旨將四川中西學堂和尊經書院、錦江書院合并,組建為四川大學堂。年底又奉旨改稱為四川高等學堂。她是四川大學的正源。1912年政府決定取消學堂,改為大學預科,時任校長周翔上書教育部清坦余,要求建立大學,因種種原因而擱置。1916年9月8日四川的社會名流、地方紳士曾鑒、趙熙等領銜,和省城各校校長駱成驤、周翔,顏楷、廖平、文澄、廖學章、龔道耕、譚焯、文龍等24人,聯名上書四川省長公署,要求“主持地方籌款”,在四川高等學校的基礎上,“速建大學”。省議會予以通過。然而,1917年教育部再次扼殺此決議。 1922年,全國新學制公布,普遍醞釀改辦大學。這年5月,經川軍總司令兼四川軍務善后督辦劉湘決定,四川高等學校管理處改稱四川大學籌備處,并任命駱成驤為處長,籌辦四川大學。由于劉湘忙于混戰,未及辦理具體改大事宜。 1924年,楊森攻入成都,派傅振烈到高師當校長。1925年,傅在高師掛出成大招牌。很快,楊森被劉湘趕跑,傅去職,劉請張瀾接著酬辦成大。因成都大學的招牌已打出,劉湘和張瀾不好更改,當即沿用下來。
四川大學歷史系畢業當老師就業率高。四川大學在文史類地位很高,四川大學的歷史學專業很好,歷史學敗告裂科很強,全國排名第5至10名。其中歷史文獻學友神,排名全國第察閉一。專門史,排名全國第二??脊艑W,排名全國前5名。
蔡崇榜,博士生導師,中國古代史,宋代史學。
陳廷湘,博士生導師,專門史,中國近現代史。
郭齊,博士生導師,歷史文獻學,朱熹詩文研究。
郭聲波,博士生導師,中國古代史,歷史地理學。
何平,博士生導師,世界近現代史,史學理論,中西文化比較,現代化,國際關系。
何一民,博士生導師,城市史研究。
霍巍,博士生導師,漢唐考古,西南(包括西藏)考古,博物館學,文化人類學。
李文澤,博士生導師,歷史文獻學。
劉復生,博士生導師,宋磨悔史,西南民族史。
羅志田,博士生導師,中國文化史。
彭裕商,博士生導師,古文字學。
石碩,博士生導師,中國少數民族歷史研究。
舒大剛,博士生導師,儒學文獻研究。
王挺之,博士生導師,歐洲城市史,文藝復興研究,旅游資源、旅游人力資源開發。
楊世文,博士生導師,宋代歷史文獻,儒學學術,巴蜀文化。
楊天宏,博士生導師,中國近現代史,專門史。
楊振之,博士生導師,旅游策劃、規劃,風景區管理與目的地營銷。
王東杰,博寬好士生導師,中國近慎游鉛現代史,專門史。
張箭,博士生導師,世界中世紀史,中國中古史。
教授,副教授,講師,助教是大學教師的職稱,級別依次從高到低排。院長是行政職務,也就是所謂的“官”了。博士生導師,碩士生導師都是相對于研究生來說的崗位制度。
歷史學專業基地班(只招襲手收基地班學生)。培養掌握歷史學專業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有較高理論修養、較強的專業與實際工作能力及寫作能力的歷史學高級專門人才和實用人才。本專業屬國家歷史學科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基地,在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世界史3個方向上擁有雄厚的師資力量。就業方向:到機關、學校、企事業及新聞、出版單位從事行政管理、宣傳、文秘、教學、科研、采編、出版及涉外工作。
考古學與博物館學專業基地班。培養掌扮敗握考古學與博物館學專業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有較高理論修養、較強的專業與實際工作能力,從事考古學和文博研究、高校文博學教學、考廳禪顫古發掘、文物收藏、鑒賞與管理的高級專門人才。就業方向:到高等院校、博物館及文物保護等單位從事考古發掘與研究、文物鑒定保護、行政管理、文博及歷史類教學、編輯出版、公安內保及商檢等特種行業檢驗等工作。近年該專業畢業生在國家公務員考試中名列前茅,反映了學生綜合素質高的特色。
旅游管理本科專業。培養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熟練掌握旅游管理基本理論、專業基礎知識和具有較高綜合素質的復合型專門管理人才。培養要求是:學生主要通過旅游管理、旅游文化和旅游規劃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的學習,接受旅游經營管理和旅游服務方面的基本訓練,具有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在畢業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能力:掌握旅游管理學科方面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具備運用這方面的理論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掌握旅游服務方面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具備運用這方面的知識從事旅游服務的基本能力;掌握旅游文化方面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具備運用這方面的理論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掌握旅游規劃方面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具備運用這方面的理論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掌握我國有關旅游業發展的政策和法規;熟悉旅游業的發展動態;具備一門外語的綜合運用能力。
以上就是四川大學歷史的全部內容,川大起源于1896年創辦的四川中西學堂,該學堂是四川總督鹿傳霖奉旨創辦。1902年,清廷下詔“廢科舉,興學堂”,川督奎俊奉旨將四川中西學堂和尊經書院、錦江書院合并,組建為四川大學堂。年底又奉旨改稱為四川高等學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