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張家港歷史一模?張家港市屬于江蘇省蘇州市。張家港市位于長江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交匯處,以境內天然良港——張家港港而命名。市域總面積999平方公里,其中陸域面積777平方公里,下轄10個區鎮,3個街道,擁有2個國家級開發區,那么,2017張家港歷史一模?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張家港市的歷史:
8000年前,張家港南部地區就有人類活動,擁有11處新石器時代遺址,它們是:東山村遺址、徐家灣遺址、許莊遺址、蔡墩遺址、韓墩遺址、稿巖旅河陽山遺址、鳳凰山遺址、西新村遺址、西張遺址、西旸遺址、老煙墩遺址。
時間分布在距今2500年至8000年之間,其中南沙東山村遺址的出土文物是長江下游最早的古文化遺址。商末,屬勾吳之地。春秋時期,屬吳國延陵。秦代,屬會稽郡。漢高祖五年,建毗陵縣暨陽鄉,為境內有據可查的最早的鄉級行政建置。
晉代置暨陽縣,為境內第一個縣級行政建置。南朝梁代,在暨陽之墟建梁豐縣。唐代以后,分屬常熟、江陰兩縣。唐宋年間,香山和鎮山之間有一澗谷流漕,終年澗水不絕,溪流潺潺。如遇大雨,山洪直沖流漕所在東江灣沙,形成水渠。
明萬歷元年,有張南山者,自靖江生祠堂卜居香山北麓,此為張氏香山支始遷祖。南山公在此化錢買券,開發圩塘,流渠旁邊遂形成村落張家埭。萬歷二十四年由于開發的圩田常受山洪的澇漬,于張氏合族集議,子孫齊心協力。
將流漕拓寬成河新河面寬3丈,底寬棗州1丈,長300余米,由此免除了澇漬之苦,但未有河名。萬歷四十一年張氏為經營糧米自備木船3條,往返于揚州、高郵之間,數載后獲利甚豐。
江蘇省張家港市由蘇御源宴州市主辦,位于中國大陸東部,長江下游南岸,東南連常熟,南接蘇錫常,西接江陰,北依長江與如皋、靖江隔江相望,總面積999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777平方公里,水域面積195.67平方公里。轄3個街道、7個鎮、7個功能區。張家港原名沙洲,1986年9月撤銷,以中國天然良港張家港命名。境內自然環境優越,有香山、暨陽湖、鳳凰山、永璉鎮等風景名勝。2020年10月,被評為全國雙擁模范城(縣)。延伸信息:張家港,鎮銀因港而名,是港口工業強市,也是正在加速融入港口生產城市的品質城市。全市總面積999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777平方公里。轄8個鎮、1個現代農業示范園區、1個雙山島旅游度假區、153個裂搏行政村,總人口163萬,其中戶籍人口93萬。張家港的歷史沿革張家港歷史悠久。8000年前,南方地區就有人類活動。
清康熙二年(1663年)江陰縣衙擬在澄江門和巫山之間修建馬路,勘察丈量到此河時,發現此河無名,于是請大橋鎮鎮董吳翼之提議起名。
吳翼之知道此河乃是張氏祖上所開,后來又是張氏裔孫拓寬,遂提名稱“張家港”,并報江陰縣衙認定備案。康熙三年(1664年)冬,江陰縣衙正式批文命名此河為張家港。
擴展資料:
風景名勝
香山景區
國家AAAA級景區。位于張家港市保稅區(金港余橘含鎮)境內,交通便捷,占地4.37平方千米,山體東西長2.3千米,南北長1.9千米,最高處海拔136.6米,歷來有“香山十伍圓八景”之說。香山因吳妃采香而聞名。
“香山十八景”:包括藏軍洞、梅花堂、桃花澗、采香徑、圣過潭、聽松吟、釣魚臺、洗硯池、石虎門、觀音殿、荷花茶廳、圓寂塔、圣清池、毗陵井、門夜雨、天臺石、歸公洞、烽火臺。
暨陽湖景區
國家AAAA級景區。是張家港的城市客廳,利用先進的生態理念和技術把自然引入城市,人工打造了自然的生態濕地風景,暨陽湖生態園分7塊區域,分別為歡樂世界、假日公園、假日廣場、瀕水休閑公園、螺洲島、鏡湖生態公園、暨陽湖濕地。
永聯小鎮
國家AAAA級景區,挖掘本地資源,建成了蘇州江南農耕文化園、永聯垂釣中心、永聯水上樂園、江鮮美食街等旅游資源,集旅游觀光、休閑度假、美食購物等功能為一體的江南鄉村生活體驗地。
1、張家港市,隸屬于江蘇省蘇州市,位于中國大陸東部,長江下游南岸,東南與常熟相連,南與蘇州、無錫相鄰中喚,西與江陰接壤,北濱長亮培桐江,與如皋、靖江隔江相望。
2、總面積986.73平方千米,敬坦其中陸域面積777平方千米,水域面積195.67平方千米。
張家港市教育考試中心網站。根據查詢張家港教育局顯示,張家港市一模成績需要考生罩滑孫張家港市教育考試中心網站輸入相應的準考證號和密碼,然后點擊“查詢”按物鏈鈕讓塌即可查詢成績。
以上就是2017張家港歷史一模的全部內容,張家港市所在區域的北部原是長江的一部分,成陸較晚;南部地區的發展則與附近地區類似,最早發現的人類活動在新石器時代馬家浜文化以前,8000年前,張家港南部地區就有人類活動。自商末起屬吳國;秦代屬會稽郡,晉代置暨陽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