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課記錄小學語文?認真做好聽課記錄是聽課者基本素質的體現,它反映了聽課者的品德、態度、能力、水平等各個方面的基本素質。 篇一《美麗的小興安嶺》 10月21日上午,高新區教研室在付山小學舉行語文教學研討會。那么,聽課記錄小學語文?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小學語文聽課記錄評語及建議有:
1、在最后對課文中心思想的理解和感悟上,還缺乏進一步的提升。小興安嶺向人們奉獻出了豐富的物產,作者對小興安嶺的熱愛之情,沒有引導學生去體會,進而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2、本堂課知識點明確,條理清晰,板書大方,教師注意歸納總結,能聯系書本以外的知識,擴大學生聽聞。
3、教師能讓學生在理解中背誦,逐步掌禪喚握本文的重點難點,但氣氛少活潑。教師注意引導學生積累一些文言虛詞和固定用法,能一定程度上自譯成文。做到講練結合,聯系疏通新舊知識,分析精當。
4、教師教態自然,語調親切,并不斷鼓勵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在和諧融洽的課堂氛圍中學習,推進了知識的掌握和智力的發展,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5、這節課老師通過圖片、錄像、課文等多種形式來賀汪凱使學生認識美麗的小興安陵汪嶺,使學生對小興安嶺的景色、物產有了深刻的印象。
【 #教案#導語】教案是教師為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根據課程標準,教學大綱和教科書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以課時或課題為單位,對教學內容、教學步驟、教學方法等進行的具體設計和安排的一種實用性教學文書。準備了以下內容,供大家參考!
篇一
一、美麗的小興安嶺
1、導入:(8:00)
⑴欣賞一幅小興安嶺森林的圖片,請同學說一說“圖上的樹木多不多?”(學生回答“千千萬萬”“數不清”“像綠色的海洋”)
⑵連續欣賞幾幅圖片怎么樣板書美麗的小興安嶺。
⑶觀看錄象資料。(8:09)
2、學習課文:
⑴集體學習:
①學生自讀課文,畫出生字并與同學交流。(8:13)
②投影出示文中的詞語,檢查朗讀。
③指名朗讀描寫春天的部分,其他同學畫出所描寫的景物。
找出文中描寫很美的句子,讀一讀并為什么
指導理解“抽出”
④總結本段的學習方法。(8:18)
⑵小組學習其余部分:
①投影出示學習要求。
②分小組學習描寫夏、秋、冬部分的內容。(8:20)
⑶交流討論:
①指名回答夏、秋、冬描寫的景物。(投影出示表格,添表)。
②學生讀自己喜歡的句子,教師相機指導理解。
③如果要去小興安嶺你會選擇在什么季節?
學生讀自己喜歡的段落。
一、聽課記錄的基本要點:
聽課記錄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教學實錄,二是教學評點
1、教學實錄包括:
(1)聽課時間、學科、班級、執教者、課題、第幾課時等:
(2)教學過程:包括教學環節和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時采用的方法(多以記板書為主)
(3)各個教學環節的時間安排
(4)學生活動情搭啟慎況
(5)教學效果
教學實錄通常有以下幾種形式:一種是簡錄,簡要記錄教學步驟、方法、板書等;二種是詳錄,比知敬較詳細的把教學步驟記錄下來;三種是實錄
2、教學點評
聽課者對本課教學的優缺點的初步分析與評估,以及提出建議。旁枝包括:
(1)教材處理和教學思路、目標
(2)教學重點、難點、關鍵
(3)課堂結構設計
(4)教學方法的選擇
(5)教學手段的應用
(6)教學基本功
(7)教學思想
(8)其他
寫教學評點時可以采取以下兩種方式:一種是間評,把師生雙邊活動后所產生的反饋感應,隨時記錄下來;二是總評,就是對間評分析后所形成的意見和建議記在記錄本上,待課后與上課者交流
【 #教案#導語】聽課記錄是學校領導、教師為了交流、檢查、總結、研究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所作的課堂聽課記錄。以下是為大家精心整理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
1.小學語文聽課記錄怎么寫
一、新課導入課題質疑,生齊讀課題《朱德的扁擔》提出問題。
二、授新課
1、講解“朱德”“扁擔”的讀音與字體、偏旁。
2、學生齊讀課文,老師糾正輕聲的讀音。
3、先點名讀第一自然段,再齊讀第一自然段。
4、提問:從第一段中你讀懂了什么?(朱德是什么人)
5、齊讀第二自然段,解決問題:朱德的扁擔是用來干什么的?(挑糧食)
6、欣賞朱德同志條糧食的圖片,你從圖中看到了什么?
7、齊讀描述朱德形象的句子,你從“滿滿”這個詞中體會到了什么?
8、閱讀課文,想一想:
(1)戰士們為什么要把朱德的扁擔藏起來呢?
(2)從這個“藏”字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3)之后,戰士們為什么又不藏了?
9、引導學生逐個解決問題,齊讀課文,邊讀邊解決。
(由朱德同志與戰士一齊挑糧,同甘共苦,同時教育班干部要以身作則,起帶頭作用。)
10、總結課文,學生在課前對課題的提出質疑,此刻解決:
(1)朱德為什么要在扁擔上寫“朱德記”?
(2)旅橘朱德為什么要挑糧?
(3)朱德同志為什么要帶領隊伍會師?
三、總結課文
生齊讀課文,師總結朱德同志身上的優良品質。
【 #四年級#導語】聽課之前一定要熟悉對方所講的內容,先設計自己的教法,聽課時帶著“藍圖”進教室,才能在“他教”與“我教”之間構建對比的態勢,有利于在觀摩中找出異同。 無 準備了小學四年級語文聽課記錄三篇,供大家參考。
小學四年級語文聽課記錄篇一
聽課簡介上課時間:20XX 年4月10日上午
年級:四年級
地點:XX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輕撫“春天”
1、老師板書:“春天”
2、播放課件,讓學生談自己眼中的春天。
3、出示文本: “春天來了,小區的綠地上花繁葉茂。桃花開了,月季花也開了。濃郁的花香吸引著安靜。這個小女孩,整天在花香中流連?!?/p>
(1)品讀理解“花繁葉茂”(桃花開了,月季花開了) 。
(2)板書:觸摸
4、讀題:觸摸春天。
【我的觀課感:輕柔的音樂,美麗的圖片,春的景色展現在孩子的眼前。觸動著學生,感受著美好!情境的創設給學生進入文本打下了堅實的基礎?!?/p>
二、感知課文,走進“春天”
1、打開書和安靜一起觸摸春天,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課文,看看盲童安靜如何走進春天的?她觸摸到了什么?
2、出示詞語,正音,理解“磕磕絆絆”,范寫“瞬”字。生試寫禪頃,感受盲童的生活不易。
以上就是聽課記錄小學語文的全部內容,一、新課導入 課題質疑,生齊讀課題《朱德的扁擔》提出問題。二、授新課 1、講解“朱德”“扁擔”的讀音與字體、偏旁。2、學生齊讀課文,老師糾正輕聲的讀音。3、先點名讀第一自然段,再齊讀第一自然段。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