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高中歷史事件時間表整理版 世界歷史時間表及重大事件 中國歷史和世界史橫向對照表 高考歷史大事年表詳細可打印 高中歷史時間軸完整版
按時間順序,鴉片戰(zhàn)爭,太平天國運動,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火纖桐擾燒圓明園,辛酉政變,洋務運毀旦動,中法戰(zhàn)爭,中日甲午戰(zhàn)爭,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八國聯(lián)軍入侵,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五輪簡四運動,北伐戰(zhàn)爭,紅軍長征,抗日戰(zhàn)爭,新中國成立。
1939年鴉片戰(zhàn)爭。
1939-1942年 三次長沙會戰(zhàn)。
1940年3月汪精衛(wèi)偽國民政府在南京成立。
1940年百團大戰(zhàn)。
1941年皖南事變。
1942年 中國共產(chǎn)黨開始整風。
1942-1945年 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zhàn)。
1945年 中國共產(chǎn)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
1945年8月15日 日本宣布投降。
1945年 中共和談代表毛澤東等飛抵重慶,重慶談判開始。
1945年 雙十協(xié)定簽字。
1946年 政治協(xié)商會議召開。
1946年6月 國民黨發(fā)動全面內(nèi)戰(zhàn),人民解放戰(zhàn)爭開始。
1947年6月 人民解放軍開始全國規(guī)模的反攻。
1948年9月遼沈戰(zhàn)役開始。
1948年11月 淮海戰(zhàn)役開始。
1948年11月 平津戰(zhàn)役開始。
1948年12月 蔣介石親自下令查封的上海《觀察》雜志和逮捕《觀察》工作人員,這就是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觀察》事件”。《觀察》的被查封,標志著近代中國自由主義悲歌啼鳴至此。
1949年春襲漏 中國共產(chǎn)黨七屆二中全喚模會召開。
1949年4月21日 毛澤東、朱德發(fā)布向全國進軍的命令。
1949年4月23日 人民解放軍解放南京,國民政府覆亡。
1949年9月 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開展。
1949年10月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擴展資料:
中國近代史的時間為,從1840年鴉片戰(zhàn)爭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這也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
中國近代史分為前后兩個階段,從1840年鴉片戰(zhàn)爭到1919年“五四”運動前夕,是舊民主主義革命階段;從1919年“五四”拍鏈爛運動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
1840年-1842年 鴉片戰(zhàn)爭;
1842年 中英《南京條約》簽訂;
19世老旦褲紀四五十年代中國無產(chǎn)階級產(chǎn)生;
1851年 金田起義、太平天國建立;
1856年-1860年 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
1858年 《愛琿條約》《天津條約》的簽訂;
19世紀六七十年代 中國民族資產(chǎn)階級產(chǎn)生;
1860年 《北京條約》的簽訂;
19世紀60到90年代 洋務運動 1864年 天京陷落、太平天國運動失敗;
1883年-1885年 中法戰(zhàn)爭 1894年-1895年 甲午中日戰(zhàn)爭 1895年中日《馬關條約》簽訂;
19世紀90年代帝國主義在中國強占“租借地”劃分“勢力范圍”;
1898年 戊戌變法1900年義和團運動高潮,八國聯(lián)軍侵略中國;
1901年 《辛丑條約》簽訂;
1905年 中國同盟會成立;
1911年 黃花崗起義、保路運動、武昌起義;
民國(1912年到1949年);
1912年 中華民國建立;
1913年 二次革命1915年 新文化運動、護國運動開始;
1916年 袁世凱恢復帝制失敗;
1919年 五四運動爆發(fā);
1921年 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
1923年 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1925年五卅慘案、五卅反帝運動爆發(fā);
1926年 國民革命軍出師北伐;
1927年 南京國民政府建立,南昌起義1928年,井岡山會師1931年,九·一八事變1934年,紅軍長征開遲尺始;
1936年 西安事變1937年盧溝橋事變,日軍南京大屠殺1940年百團大戰(zhàn)1941年 皖南事變
1947年;發(fā)動“反饑餓、反內(nèi)戰(zhàn)、反迫害”的愛國運動;
1949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1950年 中國人民志愿軍赴朝作戰(zhàn);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1952年徹底廢除封建剝削制度;
1953年 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
1954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誕生;
1966年 文化大革命開始;
1976年 四五運動,文化大革命結束;
1978年 改革開放;
1992年 鄧小平講話,加快改革開放;
1997年 香港回歸;
1999年 澳門回歸。
擴展資料:
中國是世界上文明發(fā)達最早的國家之一,有將近4000年的有文字可考侍簡的歷史。中國古代史經(jīng)歷了以下幾個階段:原始社會(170萬年前-公元前2070年)、奴隸社會(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476年)和封建社會。
其中封建社會可分為五個階段:戰(zhàn)國、秦、漢是封建社會形成和初步發(fā)展階段。三國、兩晉、南北朝,是封建國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的階段。隋唐五代時期是封建社會的繁榮階段。遼、宋、夏、金、元,是民族融合進一步加強和封建經(jīng)濟繼續(xù)發(fā)展的階段。明、清,是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鞏固和封建制度漸趨衰落階段。
19世紀中期,鴉片戰(zhàn)爭后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確立了共和政體。袁世凱死后,中國進入軍閥割據(jù)混亂時期。后經(jīng)國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戰(zhàn)爭以及解放戰(zhàn)爭,終于在1949年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又經(jīng)1966年到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
1978年后中國開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中國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2011年中國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jīng)濟體。
參考資料:中國歷史-
1842年8月29日,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清廷代表耆英、伊里布、牛鑒與英國代表璞鼎查在停泊于南京下關江面的英艦皋華麗號上簽訂《南京條約》(,標志著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的結束。條約共十三款,其中要求中國:(1)割讓香港島;(2)向英國賠償鴉片煙價、商欠、軍費共二千一百萬銀元;(3)五口通商,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允許英人居住并設派領事;(4)協(xié)定關稅,英商應納進出口貨稅、餉費,中國海關無權自主;(5)廢除公行制度,準許英商在華自由貿(mào)易等。此外,也規(guī)定雙方官吏平等往來、釋放對方軍民以及英國撤軍等事宜。
1843年月22日、10月8日,道光二十三年,耆英與璞鼎查旁激又先后簽訂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門條約》,作為《南京條約》的補充和細則,將協(xié)定關稅和租界制度予以落實,并使英國取得領事裁判權、片面最惠國待遇等權益。
1895年,清光緒二十一年,康有為與梁啟超集結603名舉人聯(lián)名上書光緒帝愛新覺羅·載湉、反對在甲午戰(zhàn)爭中敗于日本的清政府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的事件。公車上書被認為是維新派登上歷史舞臺的標志,也被認為是中國群眾的政治運動的開端。(2014·荊州)“皇上若決定變坦改法,請先舉三者。大集群臣于天壇太廟,或御乾清門,詔定國是,躬申誓戒,除舊布新,與民更始。”材料來自康有為的上書。
1898年6月11日,戊戌變法開始實施。其主要內(nèi)容有:改革政府機構,裁撤冗官,任用維新人士;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yè);開辦新式學堂吸引人才,翻譯西方書籍,傳播新思想;創(chuàng)辦報刊,開放言論;訓練新式陸軍海軍同時規(guī)定,科舉考試廢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門和無用的官職。但因變法損害到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守舊派的利益而遭到強烈抵制與反對。(2019·荊州)1898年6月,光緒皇帝在詔書中說:“京師大學堂讓啟判(今北京大學)為各行省之倡,尤應首先舉辦。”與創(chuàng)辦京師大學堂相關的歷史事件是戊戌變法。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發(fā)動戊戌政變,光緒帝被囚,康有為、梁啟超分別逃往法國、日本,譚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殺,歷時103天的變法失敗。(2019·宜昌)“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線!以譚嗣同為代表的“戊戌六君子”被捕遇害,緣于他們參與了百日維新。
1915年,陳獨秀在其主編的《新青年》(原名《青年雜志》)刊載文章,提倡民主與科學。這次運動沉重打擊了統(tǒng)治中國2000多年的傳統(tǒng)禮教,啟發(fā)了人們的民主覺悟,推動了現(xiàn)代科學在中國的發(fā)展,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和五四愛國運動的爆發(fā)奠定了思想基礎。(2017·荊州)陳獨秀說:“主張尊孔,勢必立君,主張立憲,勢必復辟”,“孔教與共和……存其一必棄一。”為此,陳獨秀、李大釗等人掀起了新文化運動。
1927年8月1日,中共聯(lián)合國民黨左派,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揭開了中國共產(chǎn)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和創(chuàng)建革命軍隊的序幕。(2016·宜昌)1927年8月1日,中國共產(chǎn)黨為反抗國民黨的反動統(tǒng)治,探索中國革命的新道路而發(fā)動的起義是南昌起義。
1927年10月,毛澤東率領湘贛邊秋收起義的工農(nóng)革命軍到達羅霄山脈中段的井岡山地區(qū),開展游擊戰(zhàn)爭,進行土地革命,恢復和建立共產(chǎn)黨的組織,建立革命政權和赤衛(wèi)隊。與此同時,經(jīng)過團結、教育、改造工作。至1928年2月底,包括寧岡全縣,遂川西北部,永新、酃縣、茶陵等縣部分地區(qū)的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初步建成。(2012·武漢)農(nóng)村是中國革命的搖籃,農(nóng)村是摧毀封建土地制度的陣地,農(nóng)村是經(jīng)濟體制改革的先鋒。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的創(chuàng)建,開辟了農(nóng)村包圍城市獨特革命道路。
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和楊虎城為了達到勸諫蔣介石改變“攘外必先安內(nèi)”的既定國策,停止內(nèi)戰(zhàn),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發(fā)動“兵諫”。1936年12月25日,在中共中央和周恩來主導下,以蔣介石接受“停止內(nèi)戰(zhàn),聯(lián)共抗日”的主張而和平解決。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發(fā)動“兵諫”,扣留了蔣介石。這就是展驚中外的西安事變。事變發(fā)生后,中共中央確定了促成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的基本方針,其原因是中國共產(chǎn)黨為了團結國民黨共同抗日。
1937年7月7日夜,日軍在北平西南盧溝橋附近演習時,借口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宛平縣城搜查,遭到中國守軍第29軍嚴辭拒絕。日軍遂向中國守軍開槍射擊,又炮轟宛平城。第29軍奮起抗戰(zhàn)。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 。七七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全面侵華戰(zhàn)爭的開始,也是中華民族進行全面抗戰(zhàn)的起點。(2013·宜昌)全國性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的標志是七七事變。(2019·宜昌)盧溝橋曾被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稱贊為“世界上最好的的、獨一無二的橋”。1937年,中國全民族抗戰(zhàn)從這里開始,與此相關的歷史事件是七七事變。
1948年9月12日開始,同年11月2日結束,遼沈戰(zhàn)役共歷時52天。戰(zhàn)役結束后,中國人民解放軍首次在兵力數(shù)量方面超越國民黨軍。(2014·宜昌)解放戰(zhàn)爭時期,揭開國共兩黨戰(zhàn)略大決戰(zhàn)序幕的戰(zhàn)役是遼沈戰(zhàn)役。
1971年10月,第26屆聯(lián)合國大會通過決議,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lián)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并立即把國民黨集團的代表從聯(lián)合國及其所屬一切機構中驅逐出去。(2011·荊州)1971年11月,美國《時代周刊》的封面標題是:“中國人來了(中文翻譯)”。這里的“中國人來了”是指中國恢復在聯(lián)合國合法席位。(2013·武漢)中國外交的成長不斷推動著中國與世界更加深入地相互影響。新中國成立后確立的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針,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同;1971年中國外交取得的重大成就,有利于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發(fā)揮更大作用。這一重大成就是中國恢復在聯(lián)合國的合法席位。
1972年2月,尼克松首次訪問中華人民共和國,他也成為首位訪問中華人民共和國(大陸)的美國總統(tǒng)。訪華期間中美兩國政府發(fā)表了著名的《上海公報》。尼克松為打開中美關系大門并為改善和發(fā)展中美兩國關系作出了重要貢獻。(2017·荊州)美國總統(tǒng)尼克松于1972年2月訪問中國,尼克松將自己對中國的7天訪問描繪為“改變世界的一周”。尼克松訪華和中美《聯(lián)合公報》的發(fā)表標志著中美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
原始社會
約170萬年前 元謀人生活在云南元謀一帶
約80萬年前 藍田人生活在陜西藍田一帶
約20——70萬年前 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帶
約18000年前 山頂洞人開始氏族公社的生活
約5000——7000年前 河姆渡 半坡母系氏族公社
約4000——5000年前 大汶口文化中晚期 父系氏族公社
約4000多年前 傳說中的黃帝 堯 舜 禹時期
奴隸社會
夏(約公元前21世紀到約公元前16世紀)
約公元前21世紀 禹傳子啟 夏朝建立嫌搭
商(約公元前16世紀到約公元前11世紀)
約公元前16世紀 商湯滅夏 商朝建立
約公元前14世紀 商王盤庚遷都殷
西周(約公元前11世紀到公元前771年)
約公元前11世紀 周武王滅商 西周開始
公元前841年 國人暴動 共和元年 我國歷史開始有明確紀年
公元前771年 犬戎攻入鎬京 西周結束
春秋(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
公元前770年 周平王遷都洛邑 東周開始
封建社會
戰(zhàn)國(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356年 商鞅開始變法
秦(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6年)
公元前221年 秦統(tǒng)一 秦始皇確立郡縣制 統(tǒng)一貨幣 度量衡和文字
公元前209年 陳勝 吳廣起義爆發(fā)
公元前207年 巨鹿之戰(zhàn)
公元前206年 劉邦攻入咸陽 秦亡
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 楚漢之爭
西漢(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
公元前202年 西漢建立
公元前138年 119年 張騫兩次出使西域
公元8年 王莽奪取西漢政權 改國號新
17 18年 綠林赤眉起義爆發(fā)
東漢(25年到220年)
25年 東漢建立
73年 班超出使西域
105年 蔡倫改進造紙術
184年 張角領導黃巾起義
200年 官渡之戰(zhàn)
208年 赤壁之戰(zhàn)
三國(220年到280年)
220年 魏國建立
221年 蜀國建立
222年 吳國建立
263年 魏滅蜀
265年 西晉建立 魏亡
西晉(265年到316年)
280年 西晉滅吳
316年 匈奴兵攻占長安 西晉結束
東晉(317年到420年)
317年 東晉建立
383年 淝水之戰(zhàn)
南北朝(420年到589年)
420年 南朝宋建立 南朝的開始
485年 北魏實行均田制
494年 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
隋(581年到618年)
581年 隋朝建立 北朝結束
589年 隋統(tǒng)一南北方 南朝結束
605年 開始開通大運河
611年 隋末農(nóng)民戰(zhàn)爭開始 山東長白山農(nóng)民起義
唐(618年到907年)
618年 唐朝建立 隋朝滅亡
627年——649年 貞觀之治
7世紀前期 松贊干布統(tǒng)一吐蕃
8世紀前期 粟末秣褐建立的政攔者顫權 以渤海為號
同一時期 南詔首領皮羅閣合并六詔為南詔
8世紀中期 骨力裴羅統(tǒng)一回紇
713年——741年 開元盛世
755年——763年 安史之亂
780年 實行兩稅法
875年——884年 唐末農(nóng)民戰(zhàn)爭
五代(907年到960年)
907年 后梁建立 唐亡 五代開始
916年 耶律阿保簡敗機建立契丹政權
北宋(960年到1127年)
960年 北宋建立
979年 北宋結束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
1005年 宋 遼澶淵之盟
1038年 元昊建立西夏
11世紀中期 畢晟發(fā)明活字印刷術
1069年 王安石變法
1115年 完顏阿骨打建立金
1125年 金滅遼
南宋(1127年到1276年)
1127年 金滅北宋 南宋開始
1140年 宋 金郾城大戰(zhàn)
1206年 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權
1227年 蒙古滅西夏
1234年 蒙古滅金
元(1271年到1368年)
1271年 忽必烈定國號元
1276年 元滅南宋
1351年 劉福通等領導紅巾軍大起義
明(1368年到1644年)
1368年 明朝建立 盟軍攻占大都 元亡
明初 開始修建明長城
1405年——1433年 鄭和七次“下西洋”
1421年 明成祖遷都北京
明朝中后期 資本主義萌芽在江南開始出現(xiàn)
16世紀中期 戚繼光在東南沿海抗擊倭寇
1581年 實行一條鞭法
1616年 努爾哈赤建立后金
1628年 明末農(nóng)民戰(zhàn)爭爆發(fā)
1636年 后金改國號為清
1644年 李自成建立大順政權 農(nóng)民軍攻占北京 明亡
清(鴉片戰(zhàn)爭以前)(1644年到1840年)
1644年 清軍入關
1662年 鄭成功收復臺灣
1684年 清朝設置臺灣府
1685 1686年 雅克薩自衛(wèi)反擊戰(zhàn)
1689年 中俄簽訂《尼布楚條約》
1696年 昭莫多戰(zhàn)役
1727年 清朝設置駐藏大臣
18世紀中期 維吾爾貴族大和卓 小和卓發(fā)動叛亂
1771年 土爾扈特部重返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