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總結?化學實驗知識歸納總結一 一、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 1.操作步驟: 在集氣瓶內加入少量水,并將水面上方空間分為5等份。用止水夾加緊膠皮管。點燃燃燒匙內的紅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緊,觀察紅磷燃燒的現象。那么,化學總結?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高三#導語】一輪復習中,考生依據課本對基礎知識點和考點,進行了全面的復習掃描,已建構起高考基本的學科知識、學科能力和思維方法。二輪復習是承上啟下的重要一環,要在一輪復習的基礎上,依據考綱,落實重點,突破難點,找準自己的增長點,提高復習備考的實效性。 考 網為你整理了《高三化學基本知識點總結》希望可以幫助你學習!拿衫
高三化學基本知識點總結(一)
1.由于發生復分解反應,離子不能大量共存。
(1)有氣體產生。如CO32-、SO32-、S2-、HCO3-、HSO3-、HS-等易揮發的弱酸的酸根與H+不能大量共存。畢差
(2)有沉淀生成。如Ba2+、Ca2+、Mg2+、Ag+等不能與SO42-、CO32-等大量共存;Mg2+、Fe2+、Ag+、Al3+、Zn2+、Cu2+、Fe3+等不能與OH-大量共存;Pb2+與Cl-,Fe2+與S2-、Ca2+與PO43-、Ag+與I-不能大量共存。
(3)有弱電解質生成。如OH-、CH3COO-、PO43-、HPO42-、H2PO4-、F-、ClO-、AlO2-、SiO32-、CN-、C17H35COO-、等與H+不能大量共存;一些酸式弱酸根如HCO3-、HPO42-、HS-、H2PO4-、HSO3-不能與OH-大量共存;NH4+與OH-不能大量共存。
1.高三年級化學知識點總結歸納 篇一
1、掌握一圖(原子結構示意圖)、五式(分子式、結構式、結構簡式、電子式、最簡式)、六方程(化學方程式、電離方程式、水解方程式、離子方程式、電極方程式、熱化學方程式)的正確書寫。
2、最簡式相同的有機物:
①CH:C2H2和C6H6
②CH2:烯烴和環烷烴
③CH2O:甲醛、乙酸、甲酸甲酯
④CnH2nO:飽和一元醛(或物仔散飽和一元XX)與二倍于其碳原子數和飽和一元羧酸或酯;舉一例:乙醛(C2H4O)與丁酸及其異構體(C4H8O2)
3、一般原子的原子核是由質子和中子構成,但氕原子(1H)中無中子。
4、元素周期表中的每個周期不一定從金屬元素開始,如第一周期是從氫元素開始。
5、ⅢB所含的元素種類最多。碳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種類最多,且ⅣA族中元素組成的晶體常常屬于原子晶體,如金剛石、晶體硅、二氧化硅、碳化硅等。
6、質量數相同的原子,不一定屬于同種元素的原子,如18O與18F、40K與40Ca
7、ⅣA~ⅦA族中只有ⅦA族元素沒有同素異形體,且其單質不能與氧氣直接化合。
8、活潑金屬與活潑非金屬一般形成離子化合物,但AlCl3卻是共價化合物(熔沸點很低,易升華,為雙聚分子,所有原子都達到了最外層為8個電子的穩定結構)。
化學物質分類
1、化學物質的分類
(1)交叉分類法
CO 鈉鹽 Na2SO4 鉀鹽 K2SO4 硫酸鹽 K2CO3碳酸鹽
[歸納與整理]
1、將事物進行分類時,按照不同的分類標準進行分類會產生不同的分類結果。
2、在認識事物時,運用多種分類方法,可以彌補單一分類方法的不足。交叉分類法就是這種思想的體現。
3、對同類事物可以通過樹狀分類法進行再分類。
(2)樹狀分類法
提示:氧化物、酸、堿、鹽等還可以按照不同的標準進一步進行分類,化合物也可以分為無機化合物和有機化合物等。
2、化學反應的分類:
置換反應 根據反應物和生成物的類別
復分解反應 四種基本反應類型 化合反應的多少根據反應前后物質種類
化學反應 分解反應 氧化反應 根據反應中物質得氧或失氧
還原反應
小總結:1、分類法是一種行之有效、簡單易行的科學方法。運用分類的方法不僅能使有關
化學物質及其變化的知識化,還可以通過分門別類的研究,發現物質及其變化的規律。
2、在認識事物時,運用多種分類方法,可以彌補單一分類方法的不足。交叉分類法和樹狀分類法是化學分類中常用的兩種分類方法。
1、分散系及其分類
⑴分散系:一種(或多種物質)分散到另一種(或多種)物質中所得到的體系,叫做分散系。
想了解高中化學知識,想提高化學成績的小伙伴,趕緊過來瞧一瞧吧。下面由我為你精心準備了“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本文僅供參考,持續關注本站將可以持續獲取更多的知識點!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
一、化學反應的熱效應。
1.化學反應的反應熱。
(1)反應熱的概念:當化學反應在一定的溫度下進行時,反應所釋放或吸收的熱量稱為該反應在此溫度下的熱效應,簡稱反應熱。用符號Q表示。
(2)反應熱與吸熱反應、放熱反應的關系。Q>0時,反應為吸熱反應;Q<0時,反應為放熱反應。
2.化學反應的焓變。
(1)反應焓變ΔH與反應熱Q的關系。
對于等壓條件下進行的化學反應,若反應中物質的能量變化全部轉化為熱能,則該反應的反應熱等于反應焓變,其數學表達式為:Qp=ΔH=H(反應產物)-H(反應物)。
(2)反應焓變與熱化學方程式。
把一個化學反應中物質的變化和反應焓變同時表示出來的化學方程式稱為熱化學方程式。
如:H2(g)+O2(g)=H2O(l);ΔH(298K)=-285.8kJ·mol-1。
3.反應焓變的計算。
根據標準摩爾生成焓,ΔfHmθ計算反應焓變ΔH。
對任意反應:aA+bB=cC+dD。
這篇關于初三化學知識點大全總結,是特地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化學是一門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以及變化規律的以實驗為基礎自然科學。物理和化學的共同點:都是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
2、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根本區別是:有沒有新物質的生成。化學變化中伴隨發生一些如放熱、發光、變色、放出氣體、生成沉淀等現象。
3、物理性質——狀態、氣味、熔點、沸點、硬度、密度、延展性、溶解性、揮發性、導電性、吸附性等。
4、化學性質——氧化性、還原性、金屬活動性、活潑性、穩定性、腐蝕性、毒性等。
5、綠色粉末堿式碳酸銅加熱后,①綠色粉末變成黑色,②管口出現小水滴,③石灰水變渾濁。Cu2(OH)2CO3—
6、我國的某些化學工藝像造紙、制火藥、燒瓷器,發明很早,對世界文明作出過巨大貢獻。昌段賣
(空氣)
1、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實驗現象:①紅磷(不能用木炭、硫磺、鐵絲等代替)燃燒時有大量白煙生成,②同時鐘罩內水面逐漸上升,冷卻后,水面上升約1/5體積。
若測得水面上升小于1/5體積的原因可能是:①紅磷不足,氧氣沒有全部消耗完②裝置漏氣③沒有冷卻到室溫就打開彈簧夾。
2、法國化學家拉瓦錫提出了空氣主要是由氧氣和氮氣組成的。
以上就是化學總結的全部內容,高三化學基本知識點總結(一)1.由于發生復分解反應,離子不能大量共存。(1)有氣體產生。如CO32-、SO32-、S2-、HCO3-、HSO3-、HS-等易揮發的弱酸的酸根與H+不能大量共存。(2)有沉淀生成。如Ba2+、Ca2+、Mg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