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學教學設計?初中化學教案模板精選篇1 教學目標 了解營養素是指蛋白質、糖類、油脂、維生素、無機鹽和水等六類物質,掌握蛋白質、糖類、油脂和維生素與人類健康的關系。 通過閱讀教材、觀察和比較圖片、查閱資料和討論等活動,學會自主和合作學習的方法。那么,初中化學教學設計?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酸堿鹽”是初中化學的重點,也是初中化學的難點和分化點。以下是九年級化學酸堿鹽教案,歡迎閱讀簡歷。
一、教學設計思路:
“酸堿鹽”這部分知識性強,反應的規律突出,內容較多大旦,歷屆中招考試中都占有非常大的比重。在陜西2015年中考試題中占 22分(約占總分值的44%)。出題一般難度較大、綜合性較強。因此很有必要對酸堿鹽進行專題復習。本節課改變了以往被動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在滾咐擾復習了“酸的化學性質、堿的化學性質”之后,設計了一些與之有關的初步運用,針對性練習、拓展練習,通過創設一些問題情景,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讓每位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其中,使他們仿佛置身于中考,從親身體驗中鞏固知識,提高能力,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二、教學目標的確定:
1、知識與技能:
①通過復習,鞏固“酸的化學性質、堿的化學性質”。
②創設情景,讓學生置身于中考,從親身體驗中鞏固知識,提高能力。
2、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對常見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引導學生歸納總結規律。
②讓學生通過具體題目的要求和條件,學會分析題意,掌握做題的方法,提高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遷移能力。
如何開展好初中化學實驗教學設計
如何根據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特點,利用化學實驗教學的優勢和方法,進行有效的教學活動,是當前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的重要任務。我們可以建構實驗教學新模式,不斷誘導學生建立新的目標,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幫助學生建立新的認知結構,并采取一定的輔助教學途徑,實現初中化學實驗的有效教學。并讓學生通過化學實驗這一實踐活動來獲取化學知識培養學習學生能力是最佳選擇。
一、讓化學實驗在化學教學過程中唱主角
通過化學實驗可以使學生獲得更多的感性認識,避免了傳統教學中只重視理性認識而忽視感性認識的錯誤做法。在化學實驗中絕局讓學生尋找操作錯誤的原因,探索最合理的操作程序,從真正意義上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也讓學生明白了知識的結論重要,獲取知識的過程、手段更重要。通過化學實驗能提高學生的觀察判斷能力,分析現象的能力,讓學生透過簡單現象發現內在的本質。若以小組形式組織學生進行化學實驗還可以培養學生團隊的意識,協作的精神,這也是素質教育最新要求。通過化學實驗使學生能提高環保意識,節能降耗的意識。例如在實驗結束時,對實驗廢棄物(包括用剩的藥品,取藥品用的紙槽等)的處理,以及實驗室制氧氣后對催化劑的回收再利用,能讓學生懂得環保是每一個人的義務,節約是有理論依據的,通過實驗可培養學生的科學作風,科學習慣。
化學試卷講評課 教學設計
劉穎
一、設計思想
試卷講評課是以一種常見的題型,但以往在試卷講評課中往往出現準備不足,平均用力,沒有重點,面面俱到,從第一題按部就班地講到最后一題,以教師的分析講解為主。這樣經常一節課下來,教師感覺講了很多內容,但學生的收獲不大。本學期我們化學組著手進行試卷講評課的這一課題研究,極力創造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使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促使他們牢固地掌握和靈活地應用課本知識。
二、教學過程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通過分析失分原因,講解典型題,總結方法。
過程與方法:將習題進行分類,通過復習知識點,解決試卷中的問題,并進行變式訓練,達到講一題會一種方法的目的。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增強學生的信心,培養學生答題的能力。
[成績分析]多媒體展示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得分率:
10010
90 80
80
70 6060 504040 3020 20
100 1357911131
50
學生分析失分的原因:審題不細致,基礎知識掌握不牢,不會用學過的知識解決未知的知識。
一、審題不細致:
典型例題:16.(2分)請用符號和數字填空:
空氣的成分按體積計算,大約______78%、 ________21%、稀有氣體占 _______%、___________0.03%、其它氣體和雜質0.03%。
【 #教案#導語】教案是教師為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根據課程標準,教學大綱和教科書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以課時或課題為單位,對教學內容、教學步驟、教學方法等進行的具體設計和安排的一種實用性教學文書。準備了以下內容,供大家參考!
篇一《氫氣的性質和用途》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使學生了解氫氣的物理性清物行質,掌握氫氣的可燃性、還原性,并了解有關的實驗過程和現象以及注意事項;
根據氫氣的性質了解其主要用途;
從得氧和失氧的角度對照了解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氧化劑和還原劑。
能力目標
通過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氫氣燃燒與爆炸和還原性與還原反應的教學,進行量變引起質變和對立統一規律的辯證唯物主義教育。
教學建議
教法建議
在講氫氣的性質之前,學生已學過氧氣的性質、制法和氫氣的實驗室制法。教師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化學教學大綱的要求和教材的特點,確定恰當的知識范圍和實驗內容,使學生了解氫氣的物理性質,掌握氫氣的可燃性、還原性及有關實驗現象和化學方程式;了解點燃氫氣之前為什么要檢驗氫氣的純度以及檢驗的方法,結合實驗內容明確提出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結合氫氣的可燃性對學生進行環境保護教育等。
一、教材內容分析
本節課內容是在初中學習金屬的置換反應以及金屬的活動順序、鎂等金屬與氧氣的反應等知識的基礎上,學習鈉、鋁等活潑金屬與氧氣的反應,引導學生通過分析對比,掌握越活潑的金屬越易與氧氣反應的規律。
二、教學對象分析
1、在初三階段學習了一年的化學知識,對金屬的活動順序、金屬與氧氣的反應有了初步的了解,懂得通過金屬是否能發生置換反應來判斷金屬的活動順序。
2、能獨立完成一些簡單的實驗、觀察和記錄實驗現象,在“通過實驗探究獲得關于物質知識”的方面具有一定能力。
三、教學目標
1、通過閱讀課本中的圖片、書寫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鞏固和加深初中有關金屬化學性質的知識和規律。
2、通過觀察了解金屬鈉的物理性質及其保存方法,培養學生觀察和歸納能力,掌握研究物質的一般方法。
3、通過實驗了解活潑金屬鈉、鋁與氧氣的`反應,歸納出活潑金屬易與氧氣發生反應的知識,了解金屬氧化膜在生活生產中的運用,培養學生習慣用化學的視角去觀察身邊的物質和發生的事情。
4、掌握在一般情況下,通過對比金屬與氧氣反應的條件難易、劇烈程度能反映出金屬活動順序的思維方法。
以上就是初中化學教學設計的全部內容,同時,教學中每一個知識點都是以已有知識或化學事實、探究性問題開始,通過實驗觀察、引導思考、討論、自學等多種方式,突出對學生學習過程的指導,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和思維方式,這樣有利于逐步建立有效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