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高中化學錯題集 高中化學易錯公式 高中化學物質狀態易錯點 高中化學必考327個知識點 高中化學常見易錯點
高中化學易錯點
一、阿伏伽德羅常數
阿伏伽德羅常數在近五年的高考中每年都會出現,掌握好以物質的量為中心的各物理量與阿伏伽德羅常數的關系顯得非常重要。
典型例題1.[2014·全國卷]NA表示阿伏伽德羅常數,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1molFeI2與足量氯氣反應時轉移的電子數為2NA
B.2L0.5mol·L-1硫酸鉀溶液中陰離子所帶電荷數為NA
C.1molNa2O2固體中含離子總數為4NA
D。丙烯和環丙烷組成的42g混合氣體中氫原子的個數為6NA
試題考查內容:阿伏伽德羅常數的有關計算和判斷。
答案:D
【易錯情況分析】運用氣體摩爾體積和阿伏伽德羅常數進行計算時,要注意物質的狀態。計算微粒數目和電子轉移數高哪目時要仔細審題,務必準確。晶胞計算時要注意阿伏伽德羅常數在換算時的關系,尤其是晶胞邊長的單位的換算。
二、離子反應與離子方程式
近幾年高考中離子方程式出現頻率較高,考察知識點也比粗蘆較靈活多變。離子共存問題近期雖然沒有出現,但我們也應該有足夠的重視。
典型例題2.[2014·全國卷]下列離子方程式錯誤的是()
A。向Ba(OH)2溶液中滴加稀硫酸:
Ba2++2OH-+2H++SO42-
BaSO4↓+2H2O
B。酸性介質中KMnO4氧化H2O2:2MnO4-+5H2O2+6H+2Mn2+
+5O2↑+8H2O
C。等物質的量的MgCl2、Ba(OH)2和HCl溶液混合:
Mg2++2OH-Mg(OH)2↓
D。鉛酸蓄電池充電時的正極反應:PbSO4+2H2O-2e-PbO2+4H+
+SO42-
試題考查內容:離子方程式的書寫
答案:C
【易錯情況分析巖念帶】離子方程式中物質拆得是否合理,電荷是否守恒;與量有關的反應中反應原理是否正確;氧化還原反應中原理是否正確、產物是否合理;離子共存問題中是否有隱含條件等。
三、化學反應與熱量變化
熱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及蓋斯定律的應用在高考中出現頻率較高,燃燒熱、中和熱的概念也是考察的重點。
典型例題3.[2014·新課標全國卷Ⅱ]室溫下,將1mol的CuSO4·5H2O(s)溶于水會使溶液溫度降低,熱效應為ΔH1,將1mol的`CuSO4(s)溶于水會使溶液溫度升高,熱效應為ΔH2;CuSO4·5H2O受熱分解的化學方程式為CuSO4·5H2O(s)CuSO4(s)+5H2O(l),熱效應為ΔH3,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ΔH2>ΔH3B.ΔH1<ΔH3
C.ΔH1+ΔH3=ΔH2
D.ΔH1+ΔH2>ΔH3
試題考查內容:蓋斯定律的應用
答案:B
【易錯情況分析】1.熱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要注意ΔH的符號和單位、化學計量數與ΔH數值的對應關系、物質的聚集狀態、燃燒熱和中和熱的要求。2.利用蓋斯定律計算反應熱時,一定要先根據待求熱化學方程式中各物質的化學計量數和位置對已知熱化學方程式進行處理,然后在草紙上列式計算,避免失誤。
太多了
如:1:阿伏伽德羅常數的考查
2:氧化還原反應的知識
3:化學反應速率和滾或化學返正平衡知識
4:離子方程式、大世伍離子共存、離子濃度大小比較
5:原電池、電解池、燃料電池中的計算和電極方程式的書寫
6:元素周期表中位、構、性的知識
7:氧化性、還原性強弱的判斷
高中化學到底學什么?該怎么學?學習要做什么?一定要做的是收集錯題本。我在此整理了2022高考化學易錯知識點大全,希望能幫助到您。
目錄
2022高考化學易錯知識點
高考化學方程式的名詞解釋
高中化學各部分的學習方法
2022高考化學易錯知識點
1、羥基就是氫氧根
看上去都是OH組成的一個整體,其實,羥基是一個基團,它只是物質結構的一部分,不會電離出來。而氫氧根是一個原子團,是一個陰離子,它或強或弱都能電離出來。所以,羥基不等于氫氧根。
例如:C2H5OH中的OH是羥基,不會電離出來;硫酸中有兩個OH也是羥基,眾所周知,硫酸不可能電離出OH-的。而在NaOH、Mg(OH)2、Fe(OH)3、Cu2(OH)2CO3中的OH就是離子,能電離出來,因此這里叫氫氧根。
2、Fe3+離子是黃色的
眾所周知,FeCl3溶液是黃色的,但是不是意味著Fe3+就是黃色的呢?不是。Fe3+對應的堿搏旁Fe(OH)3是弱堿,它和強酸根離子結合成的鹽類將會水解產生紅棕色的Fe(OH)3。因此濃的FeCl3溶液是紅棕色的,一般濃度就顯黃色,歸根結底就是水解生成的Fe(OH)3導致的。真正Fe3+離子是淡紫色的而不是黃色的。將Fe3+溶液加入過量的酸來抑制水解,黃色將褪去。
3、AgOH遇水分解
我發現不少同學都這么說,其實看溶解性表中AgOH一格為“—”就認為是遇水分解,其實不是的。而是AgOH的熱穩定性極差,室溫就能分解,所以在復分解時得到AgOH后就馬上分解,因而AgOH常溫下不存在,和水是沒有關系的。如果在低溫下進行這個操作,是可以得到AgOH這個白色沉淀的。
4、多元含氧酸具體是幾元酸看酸中H的個數。
多元酸究竟能電離多少個H+,是要看它結構中有多少個羥基,非羥基的氫是不能電離出來的。如亞磷酸(H3PO3),看上去它有三個H,好像是三元酸,但是它的結構中,是有一個H和一個O分別和中心原子直接相連的,而不構成羥基。構成羥基的O和H只有兩個。因此H3PO3是二元酸。當然,有的還要考慮別的因素,如路易斯酸H3BO3就不能由此來解釋。
5、酸式鹽溶液呈酸性嗎?
表面上看,“酸”式鹽溶液當然呈酸性啦,其實不然。到底酸式鹽呈什么性,要分情況討論。當其電離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時,呈酸性;當電離程度小于水解程度時,則成堿性。如果這是強酸的酸式鹽,因為它電離出了大量的H+,而且陰離子不水解,所以強酸的酸式鹽溶液一定呈酸性。而弱酸的酸式鹽,則要比較它電離出H+的能力和陰離子水解的程度了。如果陰離子的水解程度較大(如NaHCO3,NaHS,Na2HPO4),則溶液呈堿性;反過來,如果陰離子電離出H+的能力較強(如NaH2PO4,NaHSO3),則溶液呈酸性。
6、H2SO4有強氧基凱橡化性
這么說就不對,只要在前邊加一個“濃”字就對了。濃H2SO4以分子形式存在,它的氧化性體現在整體的分子上,而稀H2SO4(或SO42-)的氧化性幾乎沒有(連H2S也氧化不了),比H2SO3(或SO32-)的氧化性還弱得多。這也體現了低價態非金屬的含氧酸根的氧化性比高價態的強,和HClO與HClO4的酸性強弱比較一樣。所以說H2SO4有強氧化性時必須嚴謹,前面加上“濃”字。
7、鹽酸是氯化氫的俗稱
看上去,兩者的化學式都相同,可能會產生誤會,鹽酸就是氯化氫的俗稱。其實鹽酸是混合物,是氯化氫和水的混合物;而氯化氫是純凈物,兩者根本不同的。氯化氫溶于水叫做氫氯酸,氫氯酸的俗稱就是鹽酸了。
孫賀8、易溶于水的堿都是強堿,難溶于水的堿都是弱堿。
從常見的強堿NaOH、KOH、Ca(OH)2和常見的弱堿Fe(OH)3、Cu(OH)2來看,似乎易溶于水的堿都是強堿,難溶于水的堿都是弱堿。其實堿的堿性強弱和溶解度無關,其中,易溶于水的堿可別忘了氨水,氨水也是一弱堿。難溶于水的也不一定是弱堿,學過高一元素周期率這一節的都知道,鎂和熱水反應后滴酚酞變紅的,證明Mg(OH)2不是弱堿,而是中強堿,但Mg(OH)2是難溶的。還有AgOH,看Ag的金屬活動性這么弱,想必AgOH一定為很弱的堿。其實不然,通過測定AgNO3溶液的pH值近中性,也可得知AgOH也是一中強堿。
9、寫離子方程式時,"易溶強電解質一定拆",弱電解質一定不拆。
在水溶液中,的確,強電解質(難溶的除外)在水中完全電離,所以肯定拆;而弱電解質不能完全電離,因此不拆。但是在非水溶液中進行時,或反應體系中水很少時,那就要看情況了。在固相反應時,無論是強電解質還是弱電解質,無論這反應的實質是否離子交換實現的,都不能拆。有的方程式要看具體的反應實質,如濃H2SO4和Cu反應,盡管濃H2SO4的濃度為98%,還有少量水,有部分分子還可以完全電離成H+和SO42-,但是這條反應主要利用了濃H2SO4的強氧化性,能體現強氧化性的是H2SO4分子,所以實質上參加反應的是H2SO4分子,所以這條反應中H2SO4不能拆。同樣,生成的CuSO4因水很少,也主要以分子形式存在,所以也不能拆。(弱電解質也有拆的時候,因為弱電解質只是相對于水是弱而以,在其他某些溶劑中,也許它就變成了強電解質。如CH3COOH在水中為弱電解質,但在液氨中卻為強電解質。在液氨做溶劑時,CH3COOH參加的離子反應,CH3COOH就可以拆。這點中學不作要求。)
10、王水能溶解金是因為王水比濃硝酸氧化性更強。
舊的說法就是,濃硝酸和濃鹽酸反應生成了NOCl和Cl2能氧化金。現在研究表明,王水之所以溶解金,是因為濃鹽酸中存在高濃度的Cl-,能與Au配位生成[AuCl4]-從而降低了Au的電極電勢,提高了Au的還原性,使得Au能被濃硝酸所氧化。所以,王水能溶解金不是因為王水的氧化性強,而是它能提高金的還原性。
>>>
高考化學方程式的名詞解釋
1、干冰是固態CO2的俗稱,它并非是固態的水——冰;因為當它揮發變成氣態的CO2時,沒留下任何“濕”的痕跡,外表又似冰,故把它叫做“冰”。
2、“白鉛”是鋅而不是鉛。因其斷面銀白,硬度與鉛相仿所致。
3、“黑金”是鉛的誤稱,因其斷面灰黑且具金屬光澤所致,并不是金。
4、“銀粉”是鋁粉,因其粉末為銀白色誤稱。
5、“金粉”是銅鋅合金粉末的誤稱,因其合金有金黃色金屬光澤所誤。
6、“石炭酸”并非是酸,它是有機物苯酚的俗稱,因它最早從煤焦油中提取又有酸性而得名。
7、“水銀”不是銀是汞,因其常溫下呈液態且為銀白色而得名。
8、過磷酸鈣是Ca(H2PO4)2和CaSO4混合物的商品名稱,其各化合物結構中并無過氧鍵。
9、純堿Na2CO3是鹽而非堿,因其水解,溶液呈堿性且水解產物中有NaOH而得名純堿。
10、鉛糖并非糖,因其有甜味而得名,它有毒,不可食用,其化學名稱叫醋酸鉛。
1l、甘油不是油,是多元醇(丙三醇),因其無色、粘稠、有甜味,外觀似油而得名。
12、水玻璃并不是玻璃,而是Na2SiO3水溶液的俗名,因其無色粘稠,既有粘性(礦物膠)又不能燃燒、不受腐蝕而得名。
13、發煙硫酸并不發煙,而是形成的酸霧。(SO3吸收水分形成的小液滴)。
14、不銹鋼不是絕對不生銹,它也能因鹽酸等強酸腐蝕而“生銹’。
15、酚醛樹脂不是酯,而是由苯酚跟甲醛發生縮聚反應生成的高分子化合物(一種俗稱電木的塑料)。
16、王水不是水,而是由濃鹽酸跟濃硝酸以3:1的體積比混合的一種能氧化金、鉑的強氧化劑。
17、芳香族化合物并不都有芳香味。因其最早大多是從香精油、香樹脂及其它具有香味的物質中發現而得名的。這種以氣味
作為分類依據是不科學的。其實,就性質而言,凡屬芳香族化合物的物質大多無香味
18、有甜味的并非都屬糖,如糖精,是一種食品添加劑,因其甜度遠遠大于糖類中的單糖而得名;其化學名稱是鄰磺酰苯酰亞胺。糖類并非都有甜味,如纖維素、淀粉等。
19、鋁與強堿溶液反應置換出的是H2O中的H2;Na2O2與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不是2Na2O2+H2O=4NaOH+O2,應為2Na2O2+4H2O=4NaOH+2H2O+O2,還原產物應是生成物中的水。
20、甘汞不是汞,而是Hg2Cl2。
21、王銅不是銅,而是CuCl2?6?13Cu(OH)2。堿式氯化銅
22、臭堿不是堿,而是Na2S?6?19H2O,因其水溶液顯堿性(水解)且有H2S生成而得名。
23、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產生白色沉淀,再加稀HCI,沉淀不溶解,此溶液中不一定含SO42-,也可能含有Ag+,若加入 Ba(NO3)2溶液,產生白色沉淀,再加稀HNO3,沉淀不溶解,此溶液中了一定含有SO42-,也可能含有SO32-。
24、某氣體遇NH3有白煙產生,并不一定是HCl,可能是HNO3蒸氣或Cl2。
25、電石并不產生電,因其在電爐內高溫至2500℃左右時由C和CaO合成而得名。
26、某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變渾濁,該氣體不一定為CO2,可能為SO2。
>>>
高中化學各部分的學習 方法
基本概念的學習
概念反映事物的本質和內在聯系,準確深刻地理解基本概念是學習和掌握化學知識的基礎。化學基本概念大體上可以分為以下幾類:有關物質組成的概念,如元素、單質、化合物、酸堿鹽等;有關物質結構的概念,如原子、分子、化學鍵等;有關物質性質的概念,如氧化性、還原性、酸堿性等;有關物質變化的概念,如化合與分解,取代與加成等;有關化學量的概念,如原子量、分子量、物質的量等。
掌握化學概念要經過感知、理解、鞏固和運用的過程。首先要通過生動的直觀感知,可以利用實物、模型、圖表、電教手段等,注意觀察和想象。理解概念是中心環節,例如通過個別實驗感知了化學變化,要經過分析、比較綜合概括出化學變化的基本特征是有新物質生成。要準確地掌握概念的定義,內涵是什么?外延是什么?有些概念容易混淆例如電解和電離,就要注意比較,掌握概念之間的區別和聯系。概念也有一個由淺入深的發展過程。例如:氧化還原概念,在不同的學習階段其深廣度就有所不同。
最后,要通過復述、復習、練習、計算、實驗等多種方式鞏固和運用概念,以達到準確理解熟練掌握的目的。
化學基本理論的學習
學習化學基本理論可以從本質上認識物質的結構、性質和變化。掌握物質之間的內在聯系和規律,正確理解和靈活運用化學概念,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中學化學基本理論主要有原子結構、分子結構、元素周期律、化學反應速度和化學平衡、氧化還原、分散系等。
基本理論較為抽象、邏輯嚴密并有很強的思想性。在學習時要充分應用直觀教具或形象比喻使抽象的理論具體化,形象化。如電子云模型、原子、分子結構模型。要抓住最基礎、最本質的內容,分清主次。例如電解質溶液理論,討論了弱電解質的電離平衡、電離度、電離常數,水的離子積、鹽的水解等。其核心是弱電解質的電離平衡、抓住它,其它內容就容易理解。還要注意基本理論的內在聯系,使之化。例如:氧化還原理論、元素周期律都與物質結構理論有關,要把它們緊密聯系起來,才能融匯貫通。應該在適當階段進行歸納總結,或列出表格以加深印象。最后,掌握理論的目的是指導實踐。所以要注意理論知識的靈活運用。例如學習化學平衡理論就可指導學習電離平衡、水解平衡等并解決一些相關的具體問題。
化學用語的學習
化學用語是表示物質組成、結構及其變化規律的一種特殊語言。主要包括元素符號、化學式、化學方程式等。化學用語是學習化學的,始終貫串于整個化學學習之中。正確熟練掌握和運用化學用語是化學學習的基本功。學習化學用語,記憶當然是必要的,但不只是單純的機械記憶,要強調理解記憶。例如,離子符號必須理解了原子、離子的概念以后才能正確書寫和使用。不掌握化合價規律也就不可能正確書寫化學式。另外,化學用語也是逐漸演變發展的。元素符號是基礎,可以組合成化學式,進而組合成化學方程式。有了這一基礎,又懂了有關的基本概念,則對原子、離子符號、電子式、結構式等就都容易達到順暢書寫和使用。學習化學用語時還要注意根
據化學事實,即具體的化學物質及化學變化來學習,這樣才能印象深刻、正確掌握,不出生編亂造的差錯。作為一種,加強訓練是十分重要的,要經常地、反復地讀、寫、用才能加深理解,熟練掌握。在學習過程中,特別是初學時,制卡片,編韻語、做游戲、搞競賽等都是有益的輔助活動。
化學事實的學習
化學事實一般指元素與化合物知識,是化學基礎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化學概念,化學理論形成,理解與運用的基礎。中學化學元素化合物知識是按從個別元素到元素族到周期系;從無機物到有機物的順序編排的。內容面廣,量多。一般感覺“易學易忘”,“難記難用”。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是正確處理理解與記憶的關系。首先要抓住知識之間的有機聯系。例如知識與理論之間的聯系,以理論為指導把知識串聯起來。具體物質的結構、性質、存在、制法、用途之間的關系。各類有機物之間的衍生關系等等。其次要重視實驗。通過實驗觀察,分析推理不僅能獲取感性認識,加深印象,也能培養分析問題的能力。再次要學會運用分析對比的方法。抓住共性,注意個性,舉一反三,就便于掌握,不易混淆。還應及時進行歸納小結,如元素族的通性,有機官能團的特性等,或列表或畫圖均可。最后,元素化合物在生產生活中應用廣泛,如能經常密切聯系實際,就可以生動活潑地學習,取得良好的效果。
有機化合物知識的學習
有機化合物和無機化合物在元素組成、價鍵結構等方面有自己的特點。這類知識種類繁多,反應難記,初學時常感困難。對于有機化學的基本概念如異構現象、通式,同系物、命名等一定要準確掌握。例如,若對甲烷分子的立體結構認識得清楚,對于二氯甲烷是否有異構體的問題就不會產生錯誤判斷。對于同分異構概念有清晰的認識、在推導可能存在的有機物結構時就不會出現遺漏或錯誤。其次,要掌握各類有機物結構和性質之間的關系。有機物的性質由結構決定。特別是官能團,是應應的中心。所以只要了解化合物的結構和官能團,就可以大致判斷它應有什么性質,提供區分各類有機物的特征反應。例如分子中有碳碳雙鍵,就可推測能發生加成、氧化、聚合等反應。當然也要注意化合物的特殊性(個性),例如,甲酸能發生銀鏡反應。
再次,要掌握各類有機物之間的相互轉化關系,這是有機制備的基礎。學習的目的在于應用。有機物種類繁多,掌握了相互轉化關系,就可以熟練地解答制備問題,甚至可能提出幾種合成路線。最后,要注意做好實驗,加深感性認識,充分利用模型,培養空間想象能力。有機物在生產生活中有廣泛應用,在學習過程中若能經常聯系應用,將有助于加深認識和記憶。
復習
可分為階段性復習和終結性復習。前者是指在一章、一個單元、期中、期末進行的復習;后者主要指初中或高中學業結束時的總復習。復習可以使平時學習的知識化、規律化,進行分析綜合,從而得到深化和提高。復習之前要確定內容、制訂計劃,擬出提綱,以做到有針對性,有性,有計劃性。在實施時要注意:
(1)綜合運用,發揮理論的指導作用。例如,在元素化合物部分復習時特別要緊緊抓住物質結構和元素周期律。
(2)要注意能力的培養。不是只靠大量做題,要通過做題培養思維能力。注意進行歸納綜合,可以采取列提綱,制表格等形式。
(3)不同學生學習基礎,學習能力有差別。在復習時,要從實際出發,在力爭達到統一要求的前提下,要針對自己的實際情況,提出具體目標,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提高。這就要特別注意在教師指導下,發揮自己學習的主動性。
(4)要注意復習不只是單純為了鞏固已有知識,還有再提高的任務。復習具體方法很多,可以擬提綱,列圖表,可以做練習、可以做實驗。如有條件還可利用展覽、電教等手段。
>>>
2022高考化學易錯知識點大全相關文章:
★2022高考化學有機物知識點總結
★高考化學重要基礎知識歸納整理
★高三化學知識點及學習方法一覽2022
★2022高考化學必背知識點歸納與總結
★2022高考化學復習必背知識點歸納
★英語常考知識點
★高考化學備考策略有哪些
★2022高三班級復習計劃
★2022高考生物知識點總結歸納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baidu.com/hm.js?a16caac520b9e58c9a9652b27953e5ae";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對于化學的學習中,想要拿到比較高的分數,就需要將一些重點的知識和易錯的知識全部理解,這樣才能夠讓我們盡量少失分,我為大家整理了一些。
高中化學最易錯知識點歸納
1、多元含氧酸具體是幾元酸看酸中H的個數
多元酸究竟能電離多少個H+,是要看它結構中有多少個羥基,非羥基的氫是不能電離出來的。如亞磷酸(H3PO3),看上去它有三個H,好像是三元酸,但是它的結構中,是有一個H和一個O分別和中心原子直接相連的,而不構成羥基。構成羥基的O和H只有兩個。因此H3PO3是二元酸。當然,有的還要考慮別的因素,如路易斯酸H3BO3就不能由此來解釋。
2、酸式鹽溶液呈酸性
表面上看,“酸”式鹽溶液當然呈酸性啦,其實不然。到底酸式鹽呈什么性,要分情況討論。如果這是強酸的酸式鹽,因為它電離出了大量的H+,而且陰離子不水解,所以強酸的酸式鹽溶液一定呈酸性。而弱酸的酸式鹽,則要比較它電離出H+的能力和陰離子水解的程度了。如果陰離子的水解程度較大(如NaHCO3),則溶液呈堿性;反過來,如果陰離子電離出H+的能力較強(如NaH2PO4),則溶液呈酸性。
3、H2SO4有強氧化性
就這么說就不對,只要在前邊加一個“濃”字就對了。濃H2SO4以分子形式存在,它的氧化性體現在整體的分子上,H2SO4中的S+6易得到電子,所以它有強氧化性。而稀H2SO4(或SO42-)的氧化性幾乎沒有(連H2S也氧化不了),比H2SO3(或SO32-)的氧化性還弱得多。這也體現了低價態非金屬的含氧酸根的氧化性比高價態的強,和HClO與HClO4的酸性強弱比較一樣。所以說H2SO4有強氧化性時必須嚴謹,前面加上“濃”字。
4、書寫離子方程式時不考慮產物之間的反應
從解題速度角度考慮,判斷離子方程式的書寫正誤時,可以“四看”:一看產物是否正確;二看電荷是否守恒;三看拆分是否合理;四看是否符合題目限制的條件。從解題思維的深度考慮,用聯系氧化還原反應、復分解反應等化學原理來綜合判斷產物的成分。中學典型反應:低價態鐵的化合物(氧化物、氫氧化物和鹽)與硝酸反應;鐵單質與硝酸反應;+3鐵的化合物與還原性酸如碘化氫溶液的反應等。
5、忽視混合物分離時對反應順序的限制
混合物的分離和提純對化學反應原理提出的具體要求是:反應要快、加入的過量試劑確保把雜質除盡、選擇的試劑既不能引入新雜質又要易除去。
6、計算反應熱時忽視塌燃粗晶體的結構
計算反應熱時容易忽視晶體的結構,中學常計算共價鍵的原子晶體:1 mol金剛石含2 mol 碳碳鍵,1 mol二氧化硅含4 mol硅氧鍵。分子晶體:1 mol分子所含共價鍵,如1 mol乙烷分子含有6 mol碳氫鍵和1 mol碳碳鍵。
7、對物質的溶解度規律把握不準
物質的溶解度變化規律分三類:第一類,溫度升高,溶解度增大,如氯化鉀、硝酸鉀等;第二類,溫度升高,溶解度增大,但是增加的程度小,如氯化鈉;第三類,溫度升高,溶解度減小,如氣體、氫氧化鈉等,有些學生對氣體的溶解度與溫度的關系理解不清。
高中化學重點知識總結
一、阿伏加德羅定律
1.內容
在同溫同壓下,同體積的氣體含有相同的分子數。即“三同”定“一同”。
2.推論
(1)同溫同壓下,V1/V2=n1/n2
(2)同溫同體積時,p1/p2=n1/n2=N1/N2
(3)同溫同壓等質量時,V1/V2=M2/M1
(4)同溫同壓同體積時,M1/M2=ρ1/ρ2
注意:
①阿伏加德羅定律也適用于不反應的混合氣體。
②使用氣態方程PV=nRT有助于理解上述推論。
3.阿伏加德羅常數這類題的解法
①狀況條件:團鎮考查氣體時經常給非標準狀況如常溫常壓下,1.01×105Pa、25℃時等。
②物質狀態:考查氣體摩爾體積時,常用在標準狀況下非氣態的物質來迷惑考生,如H2O、SO3、已烷、辛烷、CHCl3等。段滲
③物質結構和晶體結構:考查一定物質的量的物質中含有多少微粒(分子、原子、電子、質子、中子等)時常涉及希有氣體He、Ne等為單原子組成和膠體粒子,Cl2、N2、O2、H2為雙原子分子等。晶體結構:P4、金剛石、石墨、二氧化硅等結構。
二、離子共存
1.由于發生復分解反應,離子不能大量共存。
(1)有氣體產生。
如CO32-、SO32-、S2-、HCO3-、HSO3-、HS-等易揮發的弱酸的酸根與H+不能大量共存。
(2)有沉淀生成。
如Ba2+、Ca2+、Mg2+、Ag+等不能與SO42-、CO32-等大量共存;Mg2+、Fe2+、Ag+、Al3+、Zn2+、Cu2+、Fe3+等不能與OH-大量共存;Pb2+與Cl-,Fe2+與S2-、Ca2+與PO43-、Ag+與I-不能大量共存。
(3)有弱電解質生成。
如OH-、CH3COO-、PO43-、HPO42-、H2PO4-、F-、ClO-、AlO2-、SiO32-、CN-、C17H35COO-、等與H+不能大量共存;一些酸式弱酸根如HCO3-、HPO42-、HS-、H2PO4-、HSO3-不能與OH-大量共存;NH4+與OH-不能大量共存。
(4)一些容易發生水解的離子,在溶液中的存在是有條件的。
如AlO2-、S2-、CO32-、C6H5O-等必須在堿性條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如Fe3+、Al3+等必須在酸性條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這兩類離子不能同時存在在同一溶液中,即離子間能發生“雙水解”反應。如3AlO2-+3Al3++6H2O=4Al(OH)3↓等。
2.由于發生氧化還原反應,離子不能大量共存。
(1)具有較強還原性的離子不能與具有較強氧化性的離子大量共存。如S2-、HS-、SO32-、I-和Fe3+不能大量共存。
(2)在酸性或堿性的介質中由于發生氧化還原反應而不能大量共存。如MnO4-、Cr2O7-、NO3-、ClO-與S2-、HS-、SO32-、HSO3-、I-、Fe2+等不能大量共存;SO32-和S2-在堿性條件下可以共存,但在酸性條件下則由于發生2S2-+SO32-+6H+=3S↓+3H2O反應不能共在。H+與S2O32-不能大量共存。
3.能水解的陽離子跟能水解的陰離子在水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雙水解)。
例:Al3+和HCO3-、CO32-、HS-、S2-、AlO2-、ClO-等;Fe3+與CO32-、HCO3-、AlO2-、ClO-等不能大量共存。
4.溶液中能發生絡合反應的離子不能大量共存。
如Fe3+與SCN-不能大量共存;
5.審題時應注意題中給出的附加條件。
①酸性溶液(H+)、堿性溶液(OH-)、能在加入鋁粉后放出可燃氣體的溶液、由水電離出的H+或OH-=1×10-10mol/L的溶液等。
②有色離子MnO4-,Fe3+,Fe2+,Cu2+。
③MnO4-,NO3-等在酸性條件下具有強氧化性。
④S2O32-在酸性條件下發生氧化還原反應:S2O32-+2H+=S↓+SO2↑+H2O
⑤注意題目要求“大量共存”還是“不能大量共存”。
6.審題時還應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1)注意溶液的酸性對離子間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的影響。如:Fe2+與NO3-能共存,但在強酸性條件下(即Fe2+、NO3-、H+相遇)不能共存;MnO4-與Cl-在強酸性條件下也不能共存;S2-與SO32-在鈉、鉀鹽時可共存,但在酸性條件下則不能共存。
(2)酸式鹽的含氫弱酸根離子不能與強堿(OH-)、強酸(H+)共存。
如HCO3-+OH-=CO32-+H2O(HCO3-遇堿時進一步電離);HCO3-+H+=CO2↑+H2O
三、離子方程式書寫的基本規律要求
(1)合事實:離子反應要符合客觀事實,不可臆造產物及反應。
(2)式正確:化學式與離子符號使用正確合理。
(3)號實際:“=”“ ”“→”“↑”“↓”等符號符合實際。
(4)兩守恒:兩邊原子數、電荷數必須守恒(氧化還原反應離子方程式中氧化劑得電子總數與還原劑失電子總數要相等)。
(5)明類型:分清類型,注意少量、過量等。
(6)檢查細:結合書寫離子方程式過程中易出現的錯誤,細心檢查。
四、氧化性、還原性強弱的判斷
(1)根據元素的化合價
物質中元素具有最高價,該元素只有氧化性;物質中元素具有最低價,該元素只有還原性;物質中元素具有中間價,該元素既有氧化性又有還原性。對于同一種元素,價態越高,其氧化性就越強;價態越低,其還原性就越強。
(2)根據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
在同一氧化還原反應中,氧化性:氧化劑>氧化產物
還原性:還原劑>還原產物
氧化劑的氧化性越強,則其對應的還原產物的還原性就越弱;還原劑的還原性越強,則其對應的氧化產物的氧化性就越弱。
(3)根據反應的難易程度
注意:①氧化還原性的強弱只與該原子得失電子的難易程度有關,而與得失電子數目的多少無關。得電子能力越強,其氧化性就越強;失電子能力越強,其還原性就越強。
②同一元素相鄰價態間不發生氧化還原反應。
常見氧化劑:
① 活潑的非金屬,如Cl2、Br2、O2等;
② 元素(如Mn等)處于高化合價的氧化物,如MnO2、KMnO4等;
③ 元素(如S、N等)處于高化合價時的含氧酸,如濃H2SO4、HNO3等;
④ 元素(如Mn、Cl、Fe等)處于高化合價時的鹽,如KMnO4、KClO3、FeCl3、K2Cr2O7;
⑤ 過氧化物,如Na2O2、H2O2等。
我只知道有 丁達爾效應 容森返易寫成攜圓 丁達爾文效應,容量瓶前一定要加毫升,此隱饑容量瓶配溶液一定要取整,如 要配480ml某溶液就應該按500ml的量算。 。還有要及時訂正錯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