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三年級上冊數學解決問題20道 三年級判斷題及答案 解決問題三年級下冊數學100道 小學三年級畫線段圖解決問題 三年級解決問題大全
三年級數學列表法解決問題的技巧就是要確保有序列舉出所有讓困的方案,從大到小進行列表,不重復,不遺漏。
三上數學12——用列表法解決問題:
本課內容主要學習解決與噸有關的實際問題,介紹運用列表的方法來解決實際問題。
通過學習,讓學生體會到“把符合要求的方案一列舉出來”是解決這櫻滑中個問題的脊山有效策略。同時,在運用列表法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需要不重復、不遺漏地進行思考,也就是在列表的時候要做到有序,從大到小進行列表,最后找到符合要求的方案。
用列表法解決問題的例題:
1.三年級有32位同學去租船,大船限坐6人,小船限坐4人,每條船都要坐滿。可以怎么租船?
2.一本書需要45元,小明有5張10元和5張5元的,怎么付錢正好不用找零?
3.雞和兔共有9只,腳一共有28只。雞和兔各有幾只?
4.旅游團23人旅館住宿,住3人間和2人間(每個房間不能有空床位),有多少種不同的安排。
5.一張靶紙共3圈,投中內圈得10環,投中中圈得8環,投中外圈得6環。小華投中3次,可能得到多少環?
6.一輛車載質量為4噸,另一輛車載質量為5噸。如果每次每輛車都裝滿,怎樣安排能恰好運完24噸?
解決問題的策略的學習應伴隨學生數學學習的全過程,是貫穿學生數學學習始終的重要內容。 下面我給你分享,歡迎閱讀。
教案
教學內容:蘇教版三年級上冊《解決問題的策略》第71—73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初步學會從條件出發展開思考,分析并解決相關問題。
2、使學生在對解決實際問題過程的不斷反思中,感受解決問題策略的價值,發展分析、歸納和簡單推理的能力。
3、使學生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提高學好數學的信心余握。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相關板貼
教學過程:
課前交流:
有9個小朋友要過一條河,河邊只有一條小船船上沒有船夫,船上每次只能坐5個人,小船至少要運幾次,才能使9人全部過河?
你們能想到好辦法幫助他們過河嗎?
一、匯入新課
剛才同學們用我們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問題,其實解決數學問題也需要策略。出示課題今天我們來學習解決問題的策略。
二、導學探究
一理解題意
1、出示條件:“小猴幫媽媽摘桃,第一天摘了30個,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5個。”
從題目中你知道了哪些資訊?數學上把已經知道的資訊稱為條件,有了這兩個條件就可以提問題了。出示問題:第三天摘了多少個?
學生口答。
指出:老師剛設了個陷阱。根據這兩個條件只能求出第二天摘的,不能求第三天摘多少個!
2、如果我把其中一個條件改一下,出示修改條件“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個”現在可以算了嗎?
看來這條件挺神奇的?一起來看看。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個,什么意思?
預設1:第二天比第一悶芹天多摘5個,第三天比第二天多摘5個……
同學們看,這個條件看上去很簡單,但他卻能從中找到這么多的隱含條件,并把它有序的表達出來。厲害!誰能像他這樣有序的說一說?
指名說,結合多媒體出示: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5個……第五天比第四天多摘5個。
追問:還能往下說嗎?出示:第六天比第五天……還能再往下說嗎?太多了,這么多條件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一起說多媒體變換,所有內容整合為“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個”。
過渡:同學們真會思考。這句話還可以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嗎?
引匯出示:第一天摘的+5=第二天摘的,課件出示你們能明白他的意思嗎?老師明白了,他是倒過來想的,比前一天多摘5個就是后一天摘的,看得懂嗎?誰能繼續往下說。結合回答,出示第二天摘的+5=第三天摘的……
這么多條件其實也是一個意思,所有條件隱去,變換為“前一天摘的+5=后一天摘的”,一起讀一讀。
預設2:
沒人能說。以后每天可以是第二天嗎?如果是第二天,那就比第幾天多摘5個?手指著板貼,也就是說: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5個。以后每天可以是第三天嗎?如果是第三天,那——第三天比第二天多摘5個板貼
預設3:
學生回答30+5。
30是第幾天摘的?加5是想求什么?也就是說第一天摘的+5等于第二天摘的,課件出示你們能明白他的意思嗎?
……
過渡:同學們真會思考。大屏上留下: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個這句話還可以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嗎?接預設1過渡前的話
小結:看似簡單的一個條件,給大家一挖掘,竟然找到了這么多連續的隱含條件,這就是數學的魅力之處。
二分析數量關系
有了這么多的條件,能解決我們的問題嗎?你打算怎么解答?先思考,再跟同桌。
三列式計算
1、都有辦法了嗎?把你的想法寫在自己的練習本上。
1學生自練.
2交流:
展示1列算式:你來是怎豎罩慶么想的。
結合學生介紹,相機板書算式。35指的是什么?這個5呢?求的是?你們看,第一步的結果,作為第二步的條件參與運算,幫助我們求出了下一個問題。數學就是這樣,在已知、未知之間不停地轉換。問題解決了嗎?齊答一下。
展示2出示表格:這個同學的方法,能看得懂嗎?誰來。生說他列了個表格把每天摘的個數依次寫了出來。這個方法怎么樣?
2、出示問題:第五天摘了多少個?
1要求:不討論,自己獨立解決。先想想怎么做,想好了嗎?拿出作業紙,第一題,可以填表,也可以列式計算,時間1分鐘,開始。
2學生完成計算,教師巡視。
3展示交流。
展示1:一起看大螢幕。他選擇的是填表,看一看,填的對嗎?
展示2:他是列式解答的。第五天摘了50個,對嗎?考考你們,求第四天摘的,用到了哪兩個條件?根據第三天摘的,就能算出第四天摘的,有了第四天摘的,就能算出………
展示3:出示:5×4=20個,20+30=50個
預設①有個同學是這樣做的,這個方法正確嗎?5×4算的是什么呀?
預設②老師是這樣做的,你們覺得有道理嗎?5×4算的是什么呀?
第五天比第一天一共多20個,對嗎?怎么想的?
第一天暫時不看,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一個5,到了第五天一共比第一天多了幾個5?也就是20個。知道了這個多的20,再加上第一天的,就算出第五天摘的。方法怎么樣?也不錯吧?
四反思總結
1、歸納方法。
剛才我們一共想到了3種方法多媒體出示3種方法,其中有兩種方法解題思路是一樣的,你們發現了嗎?他們都是怎樣算的呢?
小結:他們都是從第一天摘的這個條件想起,加上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的,就算出第二天摘的。有了第二天的,再根據這個條件算出第三天摘的,就這樣,依次算出第四天、第五天。同學們,像這樣從條件想起,一步步計算求出問題的方法,是一種解決問題的策略出示箭頭。
再來看第三種方法,是根據這些條件發現第五天比第一天多摘了4個5,然后加上第一天的,就解決了問題。這種方法雖然思路不同,但也是從條件想起的策略。
2、回顧感悟。
同學們,我們一起解決了一道比較復雜的問題,讓我們回顧一下解決問題的過程,都分了哪些步驟?
①生:我們要從條件想起。
師:是啊,從條件想起是解決問題的一種策略。根據對應的條件確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這個步驟就叫做——分析數量關系。
②生:我知道可以填表做,也可以列式算。
師:恩,這個步驟就是計算解答板貼。在解答問題時,方式可以多樣,既可以填表,也可以列式。
③預設1:生:解決問題前要先找到條件。
師:不僅要找到條件,還要找到——問題,對于比較復雜的條件,還要弄清每個條件的含義。這個步驟就是理解題意,它是其他步驟的基礎。
預設2:生:要找到條件和問題。
師:對,首先要找出條件和問題,對于比較復雜的條件,還要弄清每個條件的含義。這個步驟就是理解題意,它是其他步驟的基礎。
預設3:學生想不到看題。師:沒有了?老是覺得有一個步驟也挺重要,就是理解題意出示。你們知道理解題意是什么意思嗎?對,就是看清題目中的條件和問題,對于比較復雜的條件,還要弄清每個條件的含義。這個步驟是其他步驟的基礎,可不能忘了。
總結:要能很好地解決一個數學問題,至少得有理解題意,分析數量關系,計算解答這三個步驟。
三、導練應用,增強認識
看來同學們的收獲還真不少。特別是掌握了從條件想起的策略,這是一個新本領。想用用這個本領嗎?好,試一試。
一“想想做做”第1題。
1、第1小題。
1出示第一幅圖。這是一個天平,看出了什么條件?還有嗎?也就是——出示:4個蘋果重400克
真不簡單,從天平上發現了兩個條件,能求什么問題?會解答嗎?
2出示第2幅圖,仔細看,又看出了什么條件?那根據這兩個條件,又能求出什么?
3出示兩幅圖剛才,我們先根據4個蘋果重400克求出了平均每個蘋果重多少克;再根據橙子比蘋果重20克求出了橙子的質量。這種解決問題的策略也是從條件想起。
2、第2小題。出示題目有三個條件了。你能根據這些條件提出問題嗎?
1學生提問,相機出示問題。
2你覺得哪個問題最簡單?根據哪兩個條件來解決?怎么算?出示算式鋼筆支數求出來了,下面我們可以求出圓珠筆的支數,怎么算?
圓珠筆支數知道了,這個高難度的問題也可以解決了吧,誰來?
二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
1老師拿出一個皮球,師生互動,感知球的多次下落與彈起。
2出示題目,認識條件。“一個皮球從16米的高處落下,如果每次彈起的高度總是它下落高度的一半。”
有2個條件,你覺得哪個比較復雜學生說后,多媒體劃下橫線
“每次彈起的高度總是它下落高度的一半”,怎么理解?
學生口答。
結合圖觀察:如果這里是16米,第一次下落后彈起的高度大概在哪?誰來指一指?
第二次彈起的高度大概在哪兒呢?
3出示問題:第三次……:理解了題意,你能自己分析數量關系,解決問題嗎。拿出作業紙,完成第2題。
交流匯報。第一次彈起?第二次呢?
反思:看第三次彈起的高度是?如果沒有前兩次的結果,你能直接得到第三次的結果嗎?那有了第三次的結果我們就能進一步推斷出第四次彈起的高度是幾米?數學就是這樣一環套著一環往下延伸。
四、自主實踐,導悟提升
1、完成“想想做做”第3題。
1指名讀題。
2有誰會做這個題目嗎?
3出示圓圈一個圓圈表示1個小朋友,那18個圓圈就表示……?請同學們按照題目的要求,先找出芳芳和兵兵的位置,再解答。
3誰來匯報一下。芳芳和兵兵之間有幾個人?
生:這是芳芳的位置?
追問:你是怎么想的?芳芳的位置在哪兒,你是根據什么條件確定的?兵兵呢?
4從條件想起,我們順利的解決了問題。你認為畫圖對解決這個問題有幫助嗎?
指出:有時難以理解的問題,畫畫圖就變得容易理解了。
2、拓展延伸
過渡:同學們都很棒,老師想送給大家一個禮物,想要嗎?誰第一個解決我的問題,我就把這個禮物送給他。準備好了嗎,我要出題了。開始!
出示:媽媽買來3箱蘋果,每箱5千克;又買來4箱梨子,共比蘋果多40千克。梨子和蘋果一共買了多少箱?
組織交流。
追問:這么多條件,為什么只用了兩個條件?
指出:解決一個問題也不一定都要從條件想起,有時從問題想起也很快捷,這得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五、全課總結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解決問題的策略。你有什么收獲嗎?
板書設計:
條
第一天摘了30個
解決問題的策略 件 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5個第三天比第二天多摘5個第四天比第三天多摘5個第五天比第四天多摘5個…… 問 題 第三天摘了多少個? 第五天摘了多少個?
1.三年級的學生去茶園里勞動.女生有56人,男生有64人.4名學生分成一組,一共可以分成多少組? 2.三年級有90名學生.每兩人用一張課桌,需要多少張課桌?把這些課桌平均放在3間教室里,每間教室放多少張? 3.一部兒童電視劇共336分鐘.分8集播放,每集大約播放多長時間?4.春雨小學389名學生去參觀自然博物館.每輛車準乘45人,租9輛車夠嗎?5.有530把椅子,分5次運完.平均每次運多少把?如果分4次運呢?6.一個畫展每天的開放時間是8:00—17:00.這個畫展每天展出伏液多長時間?7.一場排球賽,從19時30分開始,進行了155分鐘.比賽什么時候結束? 8.小明買20枚8角的郵票和30枚6角的郵票.一共要付多少錢?9.養一張蠶需要桑葉約600千克,可產繭約50千克.我家養了4張蠶.可產繭多少千克?需要桑葉多少千克?張村共養了40張蠶,可產繭多少千克?10.籃球場的長是28米,寬是15米。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半場是多少平方米?11.一個正方形,它的周長是64米,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12.一個游泳池的長是25米,小明游了3個來回。他游了多少米? 13.一個人每月大約產生37千克垃圾。我家三口人,一年要產生多少垃圾?14.有9600千克的貨物,兩輛車4次就能運完。平均每輛車每次運多少千克?15.圖書館共有126本書,放在3個書架,每個書架有6層。平均每層放幾本? 要求平均每層放幾本?可以先求:16.豆腐店有10袋黃豆,每袋50千克。1千克黃豆能做4千克豆腐。這些黃豆能做多少千克豆腐? 17.奶牛場有4個牛棚,每個牛棚里有2頭奶牛。一天共喂800千克飼料,平均每頭喂多少飼料? 18.小華每天早上7時30分到校,11時50分放學回家。下午2時到校,16時放學回家。他全天在校多長時間? 19.一輛貨車一次能送8臺電視機,每天送3次,一個月(按30天算)能送多少臺電視機?20.5箱蜜蜂一年可以釀375千克蜂蜜。照這樣計算,24箱蜜蜂一年可以釀多少蜂蜜? 21.一輛自行車120元,3輛自行車多少元? 22.一輛汽車3時行了261千米,照這樣計算,5時能行多少千米?23.小紅看一本356頁的故事書,平均每天看21頁,看了13天后,孫亮還剩多少頁沒有看?24.媽媽買了240個蘋果。每層裝8個,每箱裝3層,一共可以裝多少箱? 25.三(1)班上體育課,站了4行,每行12人。如果每行站8人,可以站多少行? 26.有9個花壇,每個花壇需要擺放8排花,每排擺12盆,一共需要多少盆花? 要求一共需要多少盆花?可以先 求: 27.一場乒乓球賽,從18時45分開始,進行了125分,什么時候結束比賽?28.一輛汽車從上午8時30分到下午4時30分共行了280千米,這輛汽車的平均速度是則廳寬多少? 29.小花5分鐘步行520米,李想6分鐘步行540米。誰的速度快?快多少米? 30.要給一張邊長是9分米的正方形桌子配上一塊玻璃,要多大的玻璃?在桌子的四周再固定一圈木料,需要多長的木料?或 1.一個果園里栽了125棵蘋果樹,梨樹的棵數比蘋果樹的4倍少20棵。這個果園一共栽了多少棵樹?
2.一段路長324米,已經修了240米,剩下的計劃4小時修完。平均每小時修多少米?
3.紅光印刷廠裝訂一批日記本,前三天共裝訂了960本,后16天平均每天裝訂420本。這批日記本共有多少本?
4.一個打字員4分鐘輸入200個漢字。照這樣計算,輸入3000個漢字需要多少分鐘?
5. 3袋面粉共重75千克,8袋面粉重多少千克?
6.一個鋼鐵廠,煉750千克鋼需要用5噸水。照這樣計算,鋼鐵廠一天節約55噸生活用水,可以煉鋼多少千克?
7.5箱蜜蜂一年可以釀375千克蜂蜜。照這樣計算,19箱蜜蜂一年可以釀多少千克蜂蜜?一年要釀1725千克蜂蜜需要養多少箱蜜蜂?
8.兩個年級的同學去買書,三年級有48人,每人買2本,四年級每人買3本,四年級買的總本數和三年級一樣多。四年級一共有多少人買書?
9.工人們修馬路,原計劃用40個工人,實際用了45個工人。計劃要修路90天,實際修了多少天?
10.小華從學校步行回家要20分,騎自行車回家要10分。小華步行每分走45米,他騎自行車每分行多少米?
11.學校買15盒彩色粉筆,每盒50枝,用去10盒。還剩多少枝沒有用?
12.海天機械廠第一,二,三車間各生產了6箱零件,每箱120個,一共生產零件多少個?
13.一臺織布機一小時織布21米,5小時4臺同樣的織布機共織布多少米?
14.汽車從南京開往上海,每小時行60千米,3小時行了全程的一半。因車上一人生病,剩下的路程要2小時行完。平均每小時要行多少千米?
15.劉師傅23天共加工4255個零件,王師傅平均每天比劉師傅多加工18個。王師傅每天加工零件多少個?
16.李伯伯家的一頭牛,10天吃草50千克。照這樣計算,有155千克草夠這頭牛吃多少天?
17.湖濱公園有18條游船,每天收入1008元。照這樣計算,現在有26條游船,每天增加收入多少元?
18.工廠要加工360個零件,小王5天可做完,用這樣的速度,做8天能加工多少個零件?
19.明明看一本故事書,每天看20頁,5天看了這本書的一半。這本書一共有多少頁?
20.老師買來6枝鋼筆,鋼筆的價錢是圓珠筆的3倍,一枝圓珠筆的價錢是2元。老師買鋼筆用了多少元?
21.農機廠一車間分3個組加工3420個零件,每組12個工人。平均每個工人加工多少個零件?(用兩種方法解)
22.工廠租用10輛汽車運480噸貨,每輛汽車都運了12次。平均每輛車每次運貨多少噸?
23.啄木鳥一天能吃645只害蟲,青蛙8天能吃608只害蟲。啄木鳥每天比青蛙多吃害蟲多少只?
24.一堆煤160噸,4輛卡車3次運96噸。照這樣計算,4輛卡車幾次才能運完這堆煤?
25.工程隊鋪一條路,計劃每天鋪90米,20天可以鋪完。實際只用了18天,平均每天鋪多少米?
26.強強8歲時,他父親32歲。當父親的年齡是強強的2倍時,父親多少歲?
27.某校三年級有4個班,共為殘疾人捐款576元,平均每人捐3元,平均每班有多少人?
28.修一段長324米的路,前8小時共修了240米,剩下的每小時修21米,還要幾小時才能修完?
29.訂一份電視節目報半年需要15元,張叔叔想訂閱三個季度的電視節目報,需要多少錢?有線電視收視維護每月16元,全年要多少錢?
30.一堆煤,計劃每天燒45千克,可以燒32天,由于節省用煤,實際燒了36天,實際每天燒煤多少千克?
第五課時《解決問題》【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應用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公式解決問題。過程與方法:能合理正確地運用相關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結合具體情境,感知周長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運用數學的興旅迅趣。【教學重點】能合理正確地運用相關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教學難點】能利用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公式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教材分析】本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公式后設計的,只有理解了前面的內容,才能計算圖形的周長。教材呈現了三種不同的拼法,通過比較圖形的周長得出結論,使學生能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種夠的實際問題,培養了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教學方法】遷移類推,引導發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一、 復習鋪墊1. 回憶有關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知識。(多媒體課件2)指名回答。(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2.師:如果一個圖形是漏胡由多個長方形或正方形組成的,它的周長又該怎么求呢?是不是把它們的周長都加起來呢?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板書課題:解決問題)二、情境導入1.出示例5:用16張邊長是1分米的正方形紙拼長方形和正方形。怎樣拼,才能使拼成的圖形周長最短?(多媒體課件3)師:請同學們讀題目,看看這道題已知什么?需要解決的問題又是什么?小組討論,指名回答。三、合作交流,探究新知1.教學例5。(1)小組合作學習。①小組合作拼一拼,把拼得的圖畫在練習本上。②在畫出的圖形上描出它的周長。學生在練習本上畫出拼成的圖形。師:誰來說一說拼成了幾種?生1:3種。生2:16張擺1行。每行擺8張,擺2行。每行擺4張,擺4行。師:同學們觀察,分別拼出了什么圖形?生:有長方形,有正方形。師:上課開始我們就回憶了長方形的周長公式,誰再來幫我們回憶一下?(生答)(板書: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 )師:看來,我們只要知道這個長方形的長和寬就能求出它的周長。誰發現了,它的長和寬分別是多少呢?(生答。)
下面,請大家自己在練習本上算出這個圖形的周長。學生列式計算,全班訂正答案。師:還有一個正方形。師:正方形的周長公式是?學生齊答。(板書: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請同學們自己算出拼成的這兩種圖形的周長。學生獨立解題,全班交流。生:拼成的大正方形的邊長是4分米,所以大正方形的周長就是4乘4等于16分米。訂正答案。(多媒體課件5)師:下面,請你比較我們剛才的三種拼法,哪一種的周長最短呢?給出結論。(多媒體課件6)師:你還有別的拼法嗎?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出示其它無法拼成的原因。(多媒體課件7)師:你有什么發現?⑵總結規律:在小正方形的個數一定的情況下,拼得的圖形的長和寬越接近,那么這個長方形的周長就最短。四、鞏固拓展1.用兩個邊長4分米的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這個長方形的周長是多少分米?(多媒體課件8)請同學們試著做一做。教師點評,出示答案。2.完成教材第86頁“做一做”。讓學生獨立做題,指名回答,集體訂正。五、課堂小結同學們,這節課你們都學會了哪些知識?(學生自由發表想法)(多媒體課件9)在小正方形的個數一定的情況下,拼得的圖形的長和寬越接近,那么這個長方形的周長就最短。六、作業設計教材第88頁課本練習十九第5~8題。(多媒體課件10)【板書設計】解決問題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在小正方形的個數一定的情況小,拼得的圖形的長和寬越接近,那么這個長方形的周長就最短。(教師反思)在教學教材例5時,我主要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自己去探究拼法,然后計算周長。學生在自己計算得解的過程中,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悅,明白了數學學起來其實很簡單。例5的教學就是拼組圖形,比較簡單。然后我拓展了一個稍復雜的題目,練習十九的最后一題,這道題,很多學生會錯誤地把兩個正方形的周長相加,我沒有直接講解,而是先讓學生自己做,錯了不要緊,和同學一起分析錯在哪里,分析錯誤的過程就得出了正確的解法。學生有了正確答案,我不滿足于一種解法,引導他們通過平移想出更簡單的解法,這個過程就是學生知識內化的過程,這樣就輕易突破了本課難點和易錯點。
¥
5.9
百度文庫VIP限時優惠現在開通,立享6億+VIP內容
立即獲取
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上冊教案第七單元《解決問題》
第五課時《返鎮攔解決問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應用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公式解決問題。
過程與方法:能合理正確地運用相關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結合具體情境,感知周長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運用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能合理正確地運用相關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第 1 頁
【教學難點】
能利用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公式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小學三年級數學幾分之幾的解決問題方式如下:
1、整數運算中的“湊整法”相同,在分數運算中,充分利用四則運算法則和運算律(如交換律、結合律、分配律),使部分的和、差、積、商成為整數、整十數...從而使運算得到簡化。
2、在一個只有加減法運算的算式中,給算式的一部分添上括號,如果括號前面是加號,那么括號里面的運算符宏磨號都不改變陪絕悶;如果括號前面是減號,那么括號里面的運算符號都要改變,即加號變減號,減號變加蘆彎號。
3、在一個有括號的加減法運算的算式中,將算式中的括號去掉,如果括號前面是加號,那么去掉括號后,括號里面的運算符號都不改變;如果括號前面是減號,那么括號里面的運算符號都要改變,即加號變減號,減號變加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