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鎮江有多少年歷史了啊 鎮江是哪個朝代古都 鎮江有幾千年歷史 關于鎮江的歷史典故 鎮江的軍事地位
1928年至1949年2月,鎮江市為江蘇省省會。1949年4月拆分鎮江縣為鎮江市和丹徒縣,屬蘇南行署鎮江專署。
1953年,鎮江市改屬江蘇省鎮江專區,同時常州專區被撤銷,原所屬武進、溧陽、金壇3縣劃歸鎮江專區管轄。鎮江專區轄鎮江市和丹徒、揚中、丹陽、江寧、句容、溧水、武進、溧陽、金壇、高淳等11個市縣,專署駐鎮江市。
1956年,武進縣劃歸蘇州專區,原屬蘇州專區的宜興縣劃入鎮江專區。揚中縣劃歸揚州專區,后復劃回鎮江專區。原屬揚州專區的儀征、六合、江浦3縣劃入鎮江專區,后復劃回揚州專區。鎮江專區轄10縣。
1958年8月,鎮江專區改名為常州專區,專署由鎮江市遷至常州市。原由省直轄的常州、鎮江2市劃歸常州專署領導。將江寧縣劃歸南京市領導。撤銷丹徒縣,并入鎮江市。
原屬蘇州專區的武進縣劃入常州專區。轄2市9縣。1959年9月,常州專區改名鎮江專區,專署由常州市遷駐鎮江市。轄鎮江、常州2市及武進、揚中、丹陽、金壇、溧陽、宜興、高淳、溧水、句容9縣。
1960年,武進縣劃歸常州市領導。1962年,常州市改為省轄市。常州市領導的武進縣劃歸鎮江專署領導。恢復丹徒縣。原由南京市領導的江寧縣劃入鎮江專區。鎮江專區轄1市11縣。
1970年,鎮江專區改稱鎮江地區,專署駐鎮江市。轄鎮江市及丹徒、揚中、丹陽、武進、宜興、金壇、溧陽、江寧、句容、溧水、高淳1市11縣。
1971年,將江寧縣劃歸南京市領導。鎮江地液明區轄1市10縣。1983年3月,鎮江市改由省直轄。市區設城區、郊區2個市轄區鬧姿告。鎮江市共轄4縣2區。
1986年9月,鎮江市區設金山區、北固區為縣級單位。撤銷諫壁區改為諫壁鎮,由市直接領導。撤銷原郊區建制,設立郊區辦事處,作為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機構。8月17日,撤銷金山區、北固區,以原區域設立城區;撤銷郊區辦事處,設置郊區,市屬的諫壁鎮劃歸郊區領導。
1984年10月,經江蘇省人民政府批準,原城區更名為京口區,郊區更名為潤州區。
1987年12月,經國務院批準,撤銷丹陽縣,改設丹陽市。1994年撤銷揚中縣,以其原轄區域設立揚中市。1995年撤銷句容縣,以其原轄區域設立句容市。
2002年4月3日,國務院批準(國函[2002]24號):撤銷丹徒縣,設立鎮江市丹徒區,以原丹徒縣的行政區域為丹徒區的行政區域。區人民政府駐谷陽鎮。
擴展資料
1、精確圓周率的祖沖之
祖沖之把圓周率計算到了小數點后面第七位,他制訂出的《大明歷》,把一回歸年的長度精確到了365.2428148日,與今天使用的現行歷法只差46秒,這兩項成果領先世界一千多年。祖沖之是地道的鎮江人,他429年出生。一百多年前,他的家族即隨祖逖在公元311年從河北易縣遷居到了鎮江。
2、在鎮江伏案八年的沈括
沈括在鎮江伏案八年,寫成了被譽為“十一世紀科技坐標”的輝煌巨著《夢溪筆談》,在天文、數學、物理、地學、藥物學等方面作出了世界性貢冊鄭獻。我們現在之所以能知道中國有“四大發明”,《夢溪筆談》是唯一的文獻依據。
3、中國煉丹術的核心人物葛洪
葛洪是中國古代杰出的煉丹家、醫學家、道教思想家和道教神學思想的奠基人。他上承東漢魏伯陽,下啟南朝陶弘景和唐代孫思邈,為道教和煉丹術做出了開創性工作。葛洪是句容人,他在70歲時,率領子侄重赴羅浮山煉丹,直到81歲仙逝。
4、世界鐘表的鼻祖蘇頌
蘇頌是北宋著名的天文學家、機械制造家和藥學家,做過刑部尚書、禮部尚書和宰相,根據《蘇氏宗譜》記載,蘇頌(1020-1101)是生在鎮江、長在鎮江、死在鎮江的地道鎮江人,他的墓在五洲山一帶。蘇頌一生最重要的貢獻是制造了具有世界意義的水運儀象臺。
這是世界公認的最早的天文鐘,被稱為“蘇鐘”。蘇頌依據自己的制造實踐寫成的專著《新儀象法要》,是我國第一部全面介紹水運天文儀器的著作。
5、世界園林藝術節的創始人計成
計成是蘇州吳江同里人,大約在40歲左右來到鎮江,受到鎮江山水園林的熏陶,由畫家改行搞園林設計制作,聲譽鵲起,先后受聘建造了常州的東第園、儀征的寤園和揚州的影園。
在建造寤園時寫成了《園冶》這部傳世名作,《園冶》是一部研究總結古典園林設計建設理論的著作,它的問世標志著世界園林藝術這個門類的誕生。
《園冶》對研究我國建筑史、園林史、美術史具有極高參考價值,在日本、歐洲有廣泛影響,瑞典造園學家奧斯瓦爾得.西潤曾經三次來中國搜集《園冶》的有關資料。
參考資料來源:-鎮江
鎮江是一座底蘊深厚、人文薈萃的歷史文化名城。鎮江有3000多年文字記載的悠久歷史,是吳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不僅是“甘露寺劉備招親”,“白娘子水漫金山”等傳說的發源地,也是《文心野晌雕龍》、《昭明文選》、《夢溪筆談》等巨著的誕生地。“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歷代文人墨客在鎮江留下的名篇佳句,千百年來一直為人們傳誦。
鎮江是一座具有悠久歷史的江南文化名城。具出土文物及史籍考證,古屬禹貢九州之揚州,西周初期為宜候封地,北宋更名為鎮江。 鎮江風光旖旎多姿,具有真山真水的獨特風貌,向以“天下第一江山”而名聞四方。金山之綺麗,焦山頌陪鋒之雄秀,北固山之險峻,豐姿各異,人稱“京口三山甲東南”;南郊的鶴林、竹林和招隱三寺,山嶺環抱,林木幽深,又延伸入城,被譽為“城市山林”。 鎮江不僅自然風景見長,而且文物古跡星羅棋布:享譽千古的金山江天禪寺,久付盛名的焦山碑林,別具風情的宋元古街,精巧獨亂渣絕的過街石塔,隱于蒼松翠柏中的昭明太子讀書臺,雕塑珍品六朝陵墓石刻,風景名勝西津古渡等,記下了這座古老城市的漫長足跡,也吸引了無數古今中外的文人墨客。
名稱由來
鎮江,古稱“讓汪宜”“朱方”“丹徒”、“京口”、“潤州”、“南徐州”。名字,有兩種說法:一是因鎮江北部沿江岸—帶地勢比較低洼,在古代常受水害,所以在水名之前加一吉祥詞,以示祈望而得名。
二是在公元1113年宋代(宋徽宗政和三年)改潤州為鎮江府時才有的。據說,當時統治者認為鎮江的地理位置優越,背山面江,形勢雄險,為鎮守江防之地,故取名鎮江。
鎮江之名至今已沿用了800多年。鎮江名稱的演變反映了鎮江一直是重要的政治中心和兵家必爭之地。自1985年以來,鎮江已被列為我國沿海開放城市、重點旅游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1987年,鎮江港正式對外國籍船舶開放,具有比較完整的海關、商檢等口岸管理服務機構設施。從此,“鎮江”之名更加聲譽大振,蜚敗滑液聲四海、五洲。
歷史文化
鎮江是一座底蘊深厚、人文薈萃的歷史文化名城。鎮江有3000多年文字記載的悠久歷史,是吳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不僅是“甘露寺劉備招親”,“白娘子水漫金山”等傳說的發源地,也是《文心雕龍》、《昭明文選》、《夢溪筆談》等巨著的誕生地。“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歷代文人墨客在鎮江留下的名篇佳句,千百年來一直為人察物們傳誦。
我愛我的故鄉——鎮江埋散
我生長在一座底蘊深厚、人文薈萃的江南文化裂乎名城。你有著3000多年文字記載的悠久歷史,“甘露寺劉備招親”,“白娘子水漫金山”等傳說都出自這塊寶地;你是吳文化的重要發祥地,是《文心雕龍》、《夢溪筆談》等巨著的誕生地,歷代文人墨客在鎮江留下的名篇佳句,千百年來一直為人們傳誦。你就是鎮江。
我愛你那旖旎多姿的風光。綺麗的金山,雄秀的焦山,險峻的北固,風姿各異。浩浩長江流經你的身旁,像纏繞在你腰間的一條玉帶;幽幽山林環繞你的周圍,像矗立在你身邊的一道屏風。水繞著山,山抱著城,好一座“城市山嶺”。
我愛你那底蘊豐厚的文化,
我愛你那純樸濃郁的民俗。
鎮江,不僅是的發源地,也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洛陽親友,
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鎮江是一座肆液悉具有悠久歷史的江南文化名城。具出土文物及史籍考證,古屬禹貢九州之揚州,西周初期為宜候封地,北宋更名為鎮江。 鎮江風光具有真山真水的獨特風貌,向以“天下第一江山”而名聞四方。金山之綺麗,焦山之雄秀,北固山之險峻,豐姿各異,人稱“京口三山甲東南”;南郊的鶴林、竹林和招隱三寺,山嶺環抱,林木幽深,又延伸入城,被譽為“城市山林”。 鎮江不僅自然風景見長,而且文物古跡星羅棋布:享譽千古的金山江天禪寺,久付盛名的焦山碑林,別具風情的宋元古街,精巧獨絕的過街石塔,隱于蒼松翠柏中的昭明太子讀書臺,雕塑珍品六朝陵墓石刻,風景名勝西津古渡等,記下了這座古老城市的漫長足跡,也吸引了無數古今中外的文人墨客。
鎮江是座民間文化的藝術寶庫,民間文藝資料庫被國內專家稱為“中華第一庫”,正則繡、竹編、瓷刻等民間工藝品享有盛名,丹徒南鄉民歌、丹陽丹劇等地方曲藝特色濃郁。優越的地理位置、獨特的山水形勝、悠久的文化傳承、深厚的文化積淀,鑄就出鎮江這座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閃亮的城市名片。
文化資源是城市競爭發展的重要資源和不竭動力。今天,我們細數燦爛輝煌的歷史文化,品味城市文帆隱化的獨特魅力,就是要進一步傳承、頌瞎保護和開拓歷史文化,推動現代文化的繁榮和發展。為深入挖掘、研究和態櫻廳宣傳鎮江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