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多爾袞?多爾袞出生于公元1612年,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第十四個兒子,也是努爾哈赤最為寵愛的兒子之一。多爾袞的母親,是努爾哈赤最為寵愛的大福晉阿巴亥。多爾袞四歲時,他的父親努爾哈赤建立后金政權,當時被其他各部稱為昆都侖汗。那么,歷史上的多爾袞?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愛新覺羅·多爾袞(1612.11.17—1650.12.31),努爾哈赤第十四子,皇太極之弟。清朝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完成大清一統基業的關鍵人物,清朝入關初期的實際統治者。1626年封貝勒;1636年因戰功封和碩睿親王;1643年輔政,稱攝政王;1644年指揮清軍入關,清朝問鼎中原,先后封叔父攝政王、皇叔父攝政王、皇父攝政王;1650年去世后,先追尊為成宗義皇帝,后被順治帝追論謀逆罪削爵;1778年乾隆帝為其平反,復睿親王封號,評價其“定國開基,成一統之業,厥功最著”。
他和孝莊在年輕時是否有段感情,這點只在野史中有記載,而在史學屆,野史只能做為參考,不能作為真正的證據.而孝莊是否為了鞏固福臨的地位而下嫁多爾滾,也是最早從野史得知,但聽說有很多史學家已經證實了這個觀點.
多爾滾在他父親在世時并沒有什么戰功,但在皇太極得位后立下了不少戰功.
不是多爾滾,是多爾袞。
愛新覺羅·多爾袞(1612年11月17日—1650年12月31日),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十四子,阿巴亥第二子。明萬歷四十年(1612年)出生于赫圖阿拉(今遼寧省新賓縣老城)。清初杰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
天命十一年(1626年)封貝勒;天聰二年(1628年),17歲的多爾袞隨皇太極出征,征討蒙古察哈爾部。因為軍功被賜號“墨爾根戴青”,成為正白旗旗主。天聰九年(1635年),多爾袞等率軍前往收降蒙古林丹汗之子額哲并獲得傳國玉璽。崇德元年(1636年)因戰功封和碩睿親王,次年正月,皇太極令多爾袞追擊朝鮮國王家屬。崇德六年(1641年)至七年(1642年)的松錦大戰中立下卓越戰功。皇太極死后,多爾袞和濟爾哈朗以輔政王身份輔佐皇太極第九子福臨即帝位,稱攝政王;順治元年(1644年)指揮清軍入關,清朝入主中原,先后封叔父攝政王、皇叔父攝政王、皇父攝政王。
順治七年(1650年)冬死于塞北狩獵途中,追封為“清成宗”,謚懋德修遠廣業定功安民立政誠敬義皇帝。兩個月后,于順治八年(1651年)二月剝奪多爾袞的封號,并掘其墓。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帝為其平反,恢復睿親王封號,評價其“定國開基,成一統之業,厥功最著”。
愛新覺羅·多爾袞(1612.11.17—1650.12.31),努爾哈赤第十四子,皇太極之弟。清朝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完成大清一統基業的關鍵人物,清朝入關初期的實際統治者。1626年封貝勒;1636年因戰功封和碩睿親王;1643年輔政,稱攝政王;1644年指揮清軍入關,清朝問鼎中原,先后封叔父攝政王、皇叔父攝政王、皇父攝政王;
都是努爾哈赤的兒子 ,而且是同母(大阿妃阿巴亥)
愛新覺羅·多爾袞(1612.11.17—1650.12.31),努爾哈赤第十四子,皇太極之弟。清朝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完成大清一統基業的關鍵人物,清朝入關初期的實際統治者。
阿濟格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十二子,驍勇善戰,在戎馬生涯中度過了自己的一生,成為清朝著名的開國功臣。
多鐸(1614年—1649年),滿族人,愛新覺羅氏,努爾哈赤第十五子。鑲白旗主﹐時人通稱十王。清太宗皇太極時﹐屢有戰功
以上就是歷史上的多爾袞的全部內容,歷史上多爾袞活了38歲。愛新覺羅·多爾袞(1612年11月17日—1650年12月31日),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十四子,阿巴亥第二子。明萬歷四十年(1612年)出生于赫圖阿拉(今遼寧省新賓縣老城)。清初杰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