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學科分類 > 數學

數學小知識,數學小知識簡短

  • 數學
  • 2023-05-24
目錄
  • 數學小知識簡短
  • 十篇有趣的數學小故事
  • 數學課外小知識內容
  • 課外數學小知識簡短
  • 趣味數學小知識

  • 數學小知識簡短

    如下:

    1、數學是研究數量、結構、變化、空間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門學科,從某種角度看屬于形式科學的一種。

    2、數學在人類歷史發展和社會生活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納碧用,也是學習和研究現代科學技術必不可少的基本。

    3、數學起源于人類早期的生產活動,古巴比倫人從和春遠古時代開始已經積累了一定的數學知識,并能應用實際問題。從數學本身看,他們的數學知識也只是觀察和經驗所得,沒有綜合結論和證明,但也要充分肯定他們對數學所做出的貢獻。

    4、數學被應用在很多不同的領域上,包括科學、工程、醫學和經濟學等。數學在這些領域的應用一般被稱為應用數學,有時亦會激起新的數學發現,并促成全新數學學科的發展.數學家也研究純數洞棚舉學,也就是數學本身,而不以任何實際應用為目標。雖然有許多工作以研究純數學為開端,但之后也許會發現合適的應用。

    十篇有趣的數學小故事

    數學小知識

    --------------------------------------------------------------------------------

    數學符號的起源

    數學除了記數以外,還需要一套數學符號來表示數和數、數和形的相互關系。數學符號的發明和使用比數字晚,但是數量多得多?,F在常用的有200多個,初中數學書里就不下20多種。它們都有一段有趣的經歷。

    例如加號曾經有好幾種,現在通用"+"號。

    "+"號是由拉丁文"et"("和"的意思)演變而來的。十六世紀,意大利科學家塔塔里亞用意大利文"più"(加的意思)的第一個字母表示加,草為"μ"最后都變成了"+"號。

    "-"號是從拉丁文念氏"minus"("減"的意思)演變來的,簡寫m,再省略掉字母,就成了"-"了。

    到了十五世紀,德國數學家魏德美正式確定:"+"用作加號,"-"用作減號。

    乘號曾經用過十幾種,現在通用兩種。一個是"×",最早是英國數學家奧屈特1631年提出的;一個是"· ",最早是英國數學家赫銳奧特首創的。德國數學逗培家萊布尼茨認為:"×"號象拉丁字母"X",加以反對,而贊成用"· "號。他自己還提出用"п"表示相乘??墒沁@個符號現在應用到集合論中去了。

    到了十八世紀,美國數學家歐德萊確定,把"×"作為乘號。他認為"×"是"+"斜起來寫,是另一種表示增加的符號。

    "÷"最初作為減號,在歐洲大陸長期流行。直到1631年英國數學家奧屈特用":"表示除或比,另外有人用"-"(除線)表示除。后來瑞士數學家拉哈在他所著的《代數學》里,才根據群眾創造,正式將"÷"作為除號。

    十六世紀法國數學家維葉特用"="表示兩個量的差別??墒怯=虼髮W數學、修辭學教授列考爾德覺得:用兩條平行而又相等的直線來表示兩數相等是最合適不過的了,于是等于符號"="就從1540年開始使用起來。

    1591年,法國數學家韋達在菱中大量使用這個符號,才逐漸為人們接受。十七世紀德國萊布尼茨廣泛使用了"="號,他還在幾何學中用"∽"表示相似,用"≌"表示全等。

    大于號"〉"和小于號"〈",仔指散是1631年英國著名代數學家赫銳奧特創用。至于≯""≮"、"≠"這三個符號的出現,是很晚很晚的事了。大括號"{ }"和中括號"[ ]"是代數創始人之一魏治德創造

    數學課外小知識內容

    1.課外數學小知識

    一、哥德巴赫猜想 1742年德國人哥德巴赫給當時住在俄國彼得堡的大數學家歐拉寫了一封信,在信中提出兩個問題:第一,是否每個大于4的偶數都能表示為兩個奇質數之和?如6=3+3,14=3+11等首碼。

    第二,是否每個大于7的奇數都能表示3個奇質數之和?如9=3+3+3,15=3+5+7等。這就是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

    它是數論中的一個著名問題,常被稱為數學皇冠上的明珠。 二、在很久以前印度有個叫塞薩的人,精心設計了一種游戲獻給國王,就是現在的64格國際象棋。

    國王對這種游戲非常滿意,決定賞賜塞薩。國王問塞薩需要什么,塞薩指著象棋盤上的小格子說:“就按照棋盤上的格子數,在第一個小格內賞我1粒麥子,在第二個小格內賞我2粒麥子,第三個小格內賞4粒,照此下去,每一個小格內的麥子都比前一個小格內的麥子加一倍。

    陛下,把這樣擺滿棋盤所有64格的麥粒,都賞給我吧?!眹趼牶蟛患铀妓骶蜐M口答應了塞薩的要求。

    但是經過大臣們計算發現,就是把全國一年收獲的小麥都給塞薩,也備燃遠遠不夠。賽薩的話沒有錯,他的要求的確是滿足不了的。

    根據計算,棋盤上六十四個格子小麥的總數將是一個十九位數,折算為重量,大約是兩千多億噸。國王擁有至高無尚的權力,卻用其無知詮釋著知識的深奧。

    三、古希臘的智者者滾哪是怎樣測量金字塔的高度的 先在地上立一竹竿,在有太陽的同一時刻分別測量竹竿的影子和金字塔的影子的長度,然后計算出竹竿長度與竹竿影子長度的比例,這個比例就是金字塔高度與金字塔影子的長度的比例。用這個比例和金字塔影長就可以計算出金字塔的高度。

    2.誰給我20篇數學課外知識呀,字少點呀

    數學知識 《幾何原本》 幾 何 原 本 《幾何原本》是古希臘數學家歐幾里得的一部不朽之作,是當時整個希臘數學成果、方法、思想和精神的結晶,其內容和形式對幾何學本身和數學邏輯的發展有著巨大的影響。

    自它問世之日起,在長達二千多年的時間里一直盛行不衰。它歷經多次翻譯和修訂,自1482年第一個印刷本出版后,至今已有一千多種不同的版本。

    除了《圣經》之外,沒有任何其他著作,其研究、使用和傳播之廣泛,能夠與《幾何原本》相比。但《幾何原本》超越民族、種族、宗教信仰、文化意識方面的影響,卻是《圣經》所無法比擬的。

    公元前7世紀之后,希臘幾何學迅猛地發展,積累了豐富的材料。希臘學者們開始對當時的數學知識作有計劃的整理,并試圖將其組成一個嚴密的知識。

    首先做出這方面嘗試的是公元前5世紀的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其后經過了眾多數學家的修改和補充。到了公元前4世紀時,希臘學者們已經為建構數學的理論大廈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歐幾里得在前人工作的基礎之上,對希臘豐富的數學成果進行了收集、整理,用命題的形式重新表述,對一些結論作了嚴格的證明。他最大的貢獻就是選擇了一系列具有重大意義的、最原始的定義和公理,并將它們嚴格地按邏輯的順序進行排列,然后在此基礎上進行演繹和證明,形成了具有公理化結構的,具有嚴密邏輯體系的《幾何原本》。

    《幾何原本》的希臘原始抄本已經流失了,它的所有現代版本都是以希臘評注家泰奧恩(Theon,約比歐幾里得晚七百年)編寫的修訂本為依據的?!稁缀卧尽返奶W恩修訂本分13卷,總共有465個命題,其內容是闡述平面幾何、立體幾何及算術理論的化知識。

    第一卷首先給出了一些必要的基本定義、解釋、公設和公理,還包括一些關于全等形、平行線和直線形的熟知的定理。該卷的最后兩個命題是畢達哥拉斯定理及其逆定理。

    這里我們想到了關于英國哲學家T.霍布斯的一個小故事:有一天,霍布斯在偶然翻閱歐幾里得的《幾何原本》,看到畢達哥拉斯定理,感到十分驚訝,他說:“上帝啊!這是不可能的?!彼珊笙蚯白屑氶喿x第一章的每個命題的證明,直到公理和公設,他終于完全信服了。

    第二卷篇幅不大,主要討論畢達哥拉斯學派的幾何代數學。 第三卷包括圓、弦、割線、切線以及圓心角和圓周角的一些熟知的定理。

    這些定理大多都能在現在的中學數學課本中找到。第四卷則討論了給定圓的某些內接和外切正多邊形的尺規作圖問題。

    第五卷對歐多克斯的比例理論作了精彩的解釋,被認為是最重要的數學杰作之一。據說,捷克斯洛伐克的一位并不出名的數學家和牧師波爾查諾(Bolzano,1781-1848),在布拉格度假時,恰好生病,為了分散注意力,他拿起《幾何原本》閱讀了第五卷的內容。

    他說,這種高明的方法使他興奮無比,以致于從病痛中完全解脫出來。此后,每當他朋友生病時,他總是把這作為一劑靈丹妙藥問病人推薦。

    第七、八、九卷討論的是初等數論,給出了求兩個或多個整數的最大公因子的“歐幾里得算法”,討論了比例、幾何級數,還給出了許多關于數論的重要定理。 第十卷討論無理量,即不可公度的線段,是很難讀懂的一卷。

    最后三卷,即第十一、十二和十三卷,論述立體幾何。目前中學幾何課本中的內容,絕大多數都可以在《幾何原本》中找到。

    《幾何原本》按照公理化結構,運用了亞里士多德的邏輯方法,建立了第一個完整的關于幾何學的演繹知識體系。所謂公理化結構就是:選取少量的原始概念和不需證明的命題,作為定義、公設和公理,使它們成為整個體系的出發點和邏輯依據,然后運用邏輯推理證明其他命題。

    《幾何原本》成為了兩千多年來運用公理化方法的一個絕好典范。 誠然,正如一些現代數學家所指出的那樣,《幾何原本》存在著一些結構上的缺陷,但這絲毫無損于這部著作的崇高價值。

    它的影響之深遠.使得“歐幾里得”與“幾何學”幾乎成了同義語。它集中體現了希臘數學所奠定的數學思想、數學精神,是人類文化遺產中的一塊瑰寶。

    哥德巴赫猜想 哥 德 巴 赫 猜 想 1742年德國人哥德巴赫給當時住在俄國彼得堡的大數學家歐拉寫了一封信,在信中提出兩個問題:第一,是否每個大于4的偶數都能表示為兩個奇質數之和?如6=3+3,14=3+11等。第二,是否每個大于7的奇數都能表示3個奇質數之和?如9=3+3+3,15=3+5+7等。

    這就是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它是數論中的一個著名問題,常被稱為數學皇冠上的明珠。

    實際上第一個問題的正確解法可以推出第二個問題的正確解法,因為每個大于 7的奇數顯然可以表示為一個大于4的偶數與3的和。1937年,蘇聯數學家維諾格拉多夫利用他獨創的“三角和”方法證明了每個充分大的奇數可以表示為3個奇質數之和,基本上解決了第二個問題。

    但是第一個問題至今仍未解決。由于問題實在太困難了,數學家們開始研究較弱的命題:每個充分大的偶數可以表示為質因數個數分別為m、n的兩個自然數之和,簡記為“m+n”。

    1920年挪威數學家布龍證明了“9+9”;以后的20幾年里,數學家們又陸續證明了“7+7”,“6+6”,“5+5”,“4+4”,“1+c”,其。

    3.課外數學小知識

    一、哥德巴赫猜想 1742年德國人哥德巴赫給當時住在俄國彼得堡的大數學家歐拉寫了一封信,在信中提出兩個問題:第一,是否每個大于4的偶數都能表示為兩個奇質數之和?如6=3+3,14=3+11等。

    第二,是否每個大于7的奇數都能表示3個奇質數之和?如9=3+3+3,15=3+5+7等。這就是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

    它是數論中的一個著名問題,常被稱為數學皇冠上的明珠。二、在很久以前印度有個叫塞薩的人,精心設計了一種游戲獻給國王,就是現在的64格國際象棋。

    國王對這種游戲非常滿意,決定賞賜塞薩。國王問塞薩需要什么,塞薩指著象棋盤上的小格子說:“就按照棋盤上的格子數,在第一個小格內賞我1粒麥子,在第二個小格內賞我2粒麥子,第三個小格內賞4粒,照此下去,每一個小格內的麥子都比前一個小格內的麥子加一倍。

    陛下,把這樣擺滿棋盤所有64格的麥粒,都賞給我吧?!眹趼牶蟛患铀妓骶蜐M口答應了塞薩的要求。

    但是經過大臣們計算發現,就是把全國一年收獲的小麥都給塞薩,也遠遠不夠。賽薩的話沒有錯,他的要求的確是滿足不了的。

    根據計算,棋盤上六十四個格子小麥的總數將是一個十九位數,折算為重量,大約是兩千多億噸。國王擁有至高無尚的權力,卻用其無知詮釋著知識的深奧。

    三、古希臘的智者是怎樣測量金字塔的高度的 先在地上立一竹竿,在有太陽的同一時刻分別測量竹竿的影子和金字塔的影子的長度,然后計算出竹竿長度與竹竿影子長度的比例,這個比例就是金字塔高度與金字塔影子的長度的比例。用這個比例和金字塔影長就可以計算出金字塔的高度。

    4.關于數學的小知識

    數學小知識

    --------------------------------------------------------------------------------

    數學符號的起源

    數學除了記數以外,還需要一套數學符號來表示數和數、數和形的相互關系。數學符號的發明和使用比數字晚,但是數量多得多。現在常用的有200多個,初中數學書里就不下20多種。它們都有一段有趣的經歷。

    例如加號曾經有好幾種,現在通用"+"號。

    "+"號是由拉丁文"et"("和"的意思)演變而來的。十六世紀,意大利科學家塔塔里亞用意大利文"più"(加的意思)的第一個字母表示加,草為"μ"最后都變成了"+"號。

    "-"號是從拉丁文"minus"("減"的意思)演變來的,簡寫m,再省略掉字母,就成了"-"了。

    到了十五世紀,德國數學家魏德美正式確定:"+"用作加號,"-"用作減號。

    乘號曾經用過十幾種,現在通用兩種。一個是"*",最早是英國數學家奧屈特1631年提出的;一個是"· ",最早是英國數學家赫銳奧特首創的。德國數學家萊布尼茨認為:"*"號象拉丁字母"X",加以反對,而贊成用"· "號。他自己還提出用"п"表示相乘。可是這個符號現在應用到 *** 論中去了。

    到了十八世紀,美國數學家歐德萊確定,把"*"作為乘號。他認為"*"是"+"斜起來寫,是另一種表示增加的符號。

    "÷"最初作為減號,在歐洲大陸長期流行。直到1631年英國數學家奧屈特用":"表示除或比,另外有人用"-"(除線)表示除。后來瑞士數學家拉哈在他所著的《代數學》里,才根據群眾創造,正式將"÷"作為除號。

    十六世紀法國數學家維葉特用"="表示兩個量的差別??墒怯=虼髮W數學、修辭學教授列考爾德覺得:用兩條平行而又相等的直線來表示兩數相等是最合適不過的了,于是等于符號"="就從1540年開始使用起來。

    1591年,法國數學家韋達在菱中大量使用這個符號,才逐漸為人們接受。十七世紀德國萊布尼茨廣泛使用了"="號,他還在幾何學中用"∽"表示相似,用"≌"表示全等。

    大于號"〉"和小于號"〈",是1631年英國著名代數學家赫銳奧特創用。至于≯""≮"、"≠"這三個符號的出現,是很晚很晚的事了。大括號"{ }"和中括號"[ ]"是代數創始人之一魏治德創造

    5.數學趣味小知識 簡短的 20到50字左右

    趣味數學小知識 數論部分: 1、沒有最大的質數。

    歐幾里得給出了優美而簡單的證明。 2、哥德巴赫猜想:任何一個偶數都能表示成兩個質數之和。

    陳景潤的成果為:任何一個偶數都能表示成一個質數和不多于兩個質數的乘積之和。 3、費馬大定理:x的n次方+y的n次方=z的n次方,n>2時沒有整數解。

    歐拉證明了3和4,1995年被英國數學家 安德魯*懷爾斯 證明。 拓撲學部分: 1、多面體點面棱的關系:定點數+面數=棱數+2,笛卡爾提出,歐拉證明,也稱歐拉定理。

    2、歐拉定理推論:可能只有5種正多面體,正四面體,正八面體,正六面體,正二十面體,正十二面體。 3、把空間翻過來,左手系的物體就能變成右手系的,通過克萊因瓶模擬,一節很好的頭腦體操, 摘自:/bbs2/ThreadDetailx?id=31900。

    6.小學數學5個小知識

    常用的數量關系式1、每份數*份數=總數 總數÷每份數=份數 總數÷份數=每份數 2、1倍數*倍數=幾倍數 幾倍數÷1倍數=倍數 幾倍數÷倍數=1倍數 3、速度*時間=路程 路程÷速度=時間 路程÷時間=速度 4、單價*數量=總價 總價÷單價=數量 總價÷數量=單價 5、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工作總量 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 工作總量÷工作時間=工作效率 6、加數+加數=和 和-一個加數=另一個加數7、被減數-減數=差 被減數-差=減數 差+減數=被減數 8、因數*因數=積 積÷一個因數=另一個因數 9、被除數÷除數=商 被除數÷商=除數 商*除數=被除數 小學數學圖形計算公式 1、正方形 (C:周長 S:面積 a:邊長 )周長=邊長*4 C=4a 面積=邊長*邊長 S=a*a 2、正方體 (V:體積 a:棱長 )表面積=棱長*棱長*6 S表=a*a*6 體積=棱長*棱長*棱長 V=a*a*a 3、長方形( C:周長 S:面積 a:邊長 )周長=(長+寬)*2 C=2(a+b) 面積=長*寬 S=ab 4、長方體 (V:體積 s:面積 a:長 b: 寬 h:高)(1)表面積(長*寬+長*高+寬*高)*2 S=2(ab+ah+bh) (2)體積=長*寬*高 V=abh 5、三角形 (s:面積 a:底 h:高) 面積=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積 *2÷底 三角形底=面積 *2÷高 6、平行四邊形 (s:面積 a:底 h:高) 面積=底*高 s=ah 7、梯形 (s:面積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積=(上底+下底)*高÷2 s=(a+b)* h÷28、圓形 (S:面積 C:周長 л d=直徑 r=半徑) (1)周長=直徑*л=2*л*半徑 C=лd=2лr (2)面積=半徑*半徑*л9、圓柱體 (v:體積 h:高 s:底面積 r:底面半徑 c:底面周長) (1)側面積=底面周長*高=ch(2лr或лd) (2)表面積=側面積+底面積*2 (3)體積=底面積*高 (4)體積=側面積÷2*半徑10、圓錐體 (v:體積 h:高 s:底面積 r:底面半徑) 體積=底面積*高÷3 11、總數÷總份數=平均數 12、和差問題的公式:(和+差)÷2=大數 (和-差)÷2=小數 13、和倍問題: 和÷(倍數-1)=小數 小數*倍數=大數 (或者 和-小數=大數)14、差倍問題: 差÷(倍數-1)=小數 小數*倍數=大數 (或 小數+差=大數) 15、相遇問題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時間; 相遇時間=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時間 16、濃度問題 溶質的重量+溶劑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溶質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濃度 溶液的重量*濃度=溶質的重量 溶質的重量÷濃度=溶液的重量17、利潤與折扣問題 利潤=售出價-成本; 利潤率=利潤÷成本*100%=(售出價÷成本-1)*100% 漲跌金額=本金*漲跌百分比; 利息=本金*利率*時間; 稅后利息=本金*利率*時間*(1-20%) 常用單位換算 長度單位換算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0厘米 1厘米=10毫米 面積單位換算:1平方千米=100公頃 1公頃=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體(容)積單位換算: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1立方米=1000升 重量單位換算: 1噸=1000 千克 1千克=1000克 1千克=1公斤 人民幣單位換算: 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時間單位換算:1世紀=100年 1年=12月 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 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 平年2月28天, 閏年2月29天 平年全年365天, 閏年全年366天 1日=24小時 1時=60分 1分=60秒 1時=3600秒 基本概念第一章 數和數的運算 一 概念 (一)整數 1 整數的意義: 自然數和0都是整數。

    2 自然數:我們在數物體的時候,用來表示物體個數的1,2,3……叫做自然數。 一個物體也沒有,用0表示。

    0也是自然數。 3計數單位 一(個)、十、百、千、萬、十萬、百萬、千萬、億……都是計數單位。

    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都是10。這樣的計數法叫做十進制計數法。

    4 數位: 計數單位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列起來,它們所占的位置叫做數位。 5數的整除 整數a除以整數b(b ≠ 0),除得的商是整數而沒有余數,我們就說a能被b整除,或者說b能整除a 。

    如果數a能被數b(b ≠ 0)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數,b就叫做a的約數(或a的因數)。倍數和約數是相互依存的。

    因為35能被7整除,所以35是7的倍數,7是35的約數。 一個數的約數的個數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約數是1,最大的 約數是它本身。

    例如:10的約數有1、2、5、10,其中最小的約數是1,最大的約數是10。 一個數的倍數的個數是無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數是它本身。

    3的倍數有:3、6、9、12……其中最小的倍數是3 ,沒有最大的倍數。 個位上是0、2、4、6、8的數,都能被2整除,例如:202、480、304,都能被2整除。

    個位上是0或5的數,都能被5整除,例如:5、30、405都能被5整除。

    一個數的各位上的數的和能被3整除,這個數就能被3整除,例如:12、108、204都能被3整除。

    一個數各位數上的和能被9整除,這個數就能被9整除。 能被3整除的數不一定能被9整除,但是能被9整除的數一定能被3整除。

    一個數的末兩位數能被4(或25)整除,這個數就能被4(或25)整除。例如:16、404、1256都能被4整除,50、325、500、1675都能被25整除。

    一個數的末三位數能被8(或125)整除。

    7.數學趣味小知識 簡短的 20到50字左右

    趣味數學小知識數論部分:1、沒有最大的質數。

    歐幾里得給出了優美而簡單的證明。2、哥德巴赫猜想:任何一個偶數都能表示成兩個質數之和。

    陳景潤的成果為:任何一個偶數都能表示成一個質數和不多于兩個質數的乘積之和。3、費馬大定理:x的n次方+y的n次方=z的n次方,n>2時沒有整數解。

    歐拉證明了3和4,1995年被英國數學家安德魯*懷爾斯證明。拓撲學部分:1、多面體點面棱的關系:定點數+面數=棱數+2,笛卡爾提出,歐拉證明,也稱歐拉定理。

    2、歐拉定理推論:可能只有5種正多面體,正四面體,正八面體,正六面體,正二十面體,正十二面體。3、把空間翻過來,左手系的物體就能變成右手系的,通過克萊因瓶模擬,一節很好的頭腦體操,摘自:/bbs2/ThreadDetailx?id=31900。

    課外數學小知識簡短

    1. 0的由來:0雖然是第一個自然數,但是它的出現比“1、2、3、4、5”這些數晚得多,更不可思議的是,它從印度傳入歐洲時,一點兒也不受歡迎,羅馬教皇認為上帝創造的數字里沒有0這個怪物,于是,0便被羅馬教皇“封殺”了。但由于0在數學運算上的便利性,最終還是得到了廣泛傳播。

    2.“猴年馬月”是何時?

    “猴年馬月”這個成語大家都知道,它的意思是一件事情遙遙無期,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實現,泛指不可知的年月。其實在干支紀年中,“猴年馬月”是一個確定的時間段,它每隔十二年出現一次,比如 2016 年和 2028 年的農歷五月都是“猴年馬月”。

    3.身份證號碼的含意:身份證號碼的前 6 位數字代表我們戶口的所在地,其中第 1 位數字表示地區,比如 1 代表華北,2 代表東北等 ;第 2 位數字表示戶籍地所在的直轄市、省、自治區在該地區中的排位,比如在華北地區,1 代表北京市,2 代表天津市 ;第 3 ,4 位數字則為地市級政府的代碼 ;第 5 ,6 位數字為縣、區級政府的代碼。身份證號碼第 7 位到第 14 位數字表示出生的年(第 7 位到第10 位)、月(第 11,12 位)、日(第 13,14 位)。同一個區(縣),遇到同年同月同日生這種情況時,就用身份證號碼的第 15 位、第 16 位、第 17 位數字加以區分,我們稱之為順序碼。順序碼是對同一地區、相同生日的人編定的順序號。

    4.為什么許多比賽計算成績的時候會去掉一個最高分去掉一個最低分?

    這就聯系到關于平均數的問題。平均數是用來描述一組數據集中趨勢的特征數,但在個別背景下,它并不能真實地描述一組數據的集中趨勢,生活中常常聽到有人說自己“被平均”了,就屬于這種情形。比如,張村有10 戶人家,人螞鋒均資產100 萬。其實村里有個漏物鏈張千萬,剩下9 戶都是窮光蛋。這就是典型的“被平均”的例子。所以在很多比賽中,為了使參賽者的得分更加客觀、公正,一般是計算去掉一個最高分和一個最低分之后的平均分,這樣做可以過濾掉較為極端的分數,更真實地反返孫映數據的集中趨勢。

    以上內容摘自《數學真逗》

    趣味數學小知識

    數學小知識集錦:

    1、早在2000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就用磁石制作了指示方向的儀器,這種儀器就是司南。

    2、最早使用小圓點作為小數點的是德國的數學家,叫克拉維斯。

    4、“七巧板”是我國古代的一種拼板玩具,由七塊可以拼成一個大正方形的薄板組成,拼出來的圖案變化萬千,后來傳到國蠢遲外叫做唐圖。

    5、傳說早在四千五百年前,我們的祖先就用刻漏來計時。

    6、中國是最早使用四舍五入法進行計算的國家。

    7、歐幾里得最著名的著作《幾何原本》是歐洲數學的基礎,帶敏李提出拿掘五大公設,發展為歐幾里得幾何,被廣泛的認為是歷史上最成功的教科書。

    猜你喜歡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精品无码人妻免费视频| 精品成在人线AV无码免费看| 国产精品午夜无码体验区|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久水蜜桃|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人妻蜜桃| 中文字幕乱码人妻无码久久|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东京热| 午夜无码性爽快影院6080| 亚洲精品午夜无码专区| 久久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之日韩精品| 亚洲爆乳无码专区www| 国产aⅴ无码专区亚洲av麻豆| 中文AV人妻AV无码中文视频| 亚洲一区精品无码| 亚洲?V无码乱码国产精品| AV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成人网站久久精品大| 人妻丰满熟妇AV无码区| 精品欧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日韩精品A∨片无码| 无码国内精品久久人妻麻豆按摩 | 免费看成人AA片无码视频羞羞网| 在线观看无码的免费网站| 曰韩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综合部 | 中文字幕乱码人妻无码久久| 国产强被迫伦姧在线观看无码|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曰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最大中文字幕无码网站| 亚洲AV日韩AV永久无码免下载|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播放| 亚洲男人第一无码aⅴ网站| 国产精品无码制服丝袜| 伊人蕉久中文字幕无码专区| 狠狠躁狠狠爱免费视频无码| 久久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无码精品 |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观看亚|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一福利| 影音先锋无码a∨男人资源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