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故宮的歷史50字 故宮的真實歷史故事 關于北京故宮的傳說故事100字 故宮的故事和傳說50字 講述故宮的歷史故事
故宮曾經(jīng)出現(xiàn)過漂浮的宮女和太監(jiān)的影子,看門的人因為時常看見他們蘆唯,并且孩子身體都不健康,被誤認為是陰氣太重,傳染了陪則培下一代。不過科盯衫學解釋也是有的,是因為閃電照在紅墻上,產(chǎn)生了錄像的效果,如果正好又有一道閃電照在同一面墻上,就會“播放”錄像
故宮是中國乃至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規(guī)模最大的木質結構古建筑群,被譽為“世界五大宮之首”。內廷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后三宮為中心,以及東西兩側的東六宮和西六宮,是封建帝王與后妃居住之所和拆,也就是俗稱的“三宮六院”。
其中景點有,神武門,神武門在明朝時為“玄武門”,玄武為古代四神獸之一,從方位上講,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玄武主北方,所以帝王宮殿的北宮門多取名“玄武”。清康熙年間因避諱改稱“神武門”。神武門也是一座城門樓形式,用的最高等級的重檐廡殿式屋頂,但它的大殿只有五開間加圍廊,沒有左右向前伸展的兩翼,所以在形制上要比午門低一個等級。神武門是宮內日常出入的門禁。現(xiàn)神武門為故宮博物院正門。
東、西華門,東華門與西華門遙相對應,門外設有下馬碑石,門內金水河南北流向,上架石橋1座,橋北為三座門。東華喚態(tài)棗門與西華門形制相同,平面矩形,紅色城臺,白玉須彌座,當中辟3座券門,券洞外方內圓。城臺上建有城樓,黃琉璃瓦重檐廡殿頂,城樓面闊5間,進深3間,四周出廊。
太和門前有面積約26000平方米的廣場,內金水河自西向東蜿蜒流過。河上橫架五座石橋,習稱內閉舉金水橋。廣場兩側是排列整齊的廊廡,習稱東、西朝房,并有協(xié)和門(明代稱會極門)和熙和門(明代稱歸極門)東西對峙。
東側廊廡在明代用作實錄館、玉牒館和起居注館,清代改作稽察欽奉上諭事件處和內誥敕房。西側廊廡在明代為編修《大明會典》的會典館,清代改為繙書房和起居注館。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稱奉天殿。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稱皇極殿。清順治二年(1645年)改今名。是皇帝舉行大典的地方。自建成后屢遭焚毀,又多次重建,今天所見為清代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后的形制。
和殿位于太和殿后,高27米,平面呈正方形,面闊、進深各為3間,四面出廊,建筑面積580平方米。黃琉璃瓦單檐四角攢尖頂,正中有鎏金寶頂。中和殿是皇帝去太和殿舉行大典前稍事休息和演習禮儀的地方。
九龍壁上的一條龍肚子為何是木制的?
故宮九龍壁一共由270塊各色琉璃拼砌而成,但仔細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從東邊數(shù)第三條白龍的肚子上有一塊是用木頭雕刻后釘上去的,現(xiàn)在油漆已經(jīng)剝落了,但雕刻的龍鱗仍清晰可見,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據(jù)傳說,在燒制這塊琉璃磚是,工匠們不含拍小心把這塊磚燒壞了。這在當時可是殺頭的罪過。正在大家一頭莫展的時候,有位木匠得知談段羨此事,便挺身而出,連夜用一塊木料雕刻成那塊龍鱗的樣子,然后刷上厚厚的白油漆,好似剛剛燒好的琉璃磚一樣,瞞過了前來檢查的官員。隨著歲月的侵蝕,木料上的油漆紛紛剝落了,人們才發(fā)現(xiàn)這里原來是由一塊木料制成的。燃晌傳說的真假以無從考證,但從這個傳說中充分體現(xiàn)出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敏智慧和人民之間深厚的情感。j
6位粉絲
故宮的故事一:工匠馬德春與故宮九龍壁
這建九龍壁可不是一般的工程,講究多、難度大。必須要找那些技藝高超的人才行。工部大臣選來選去,最后選中了一個叫馬德春的工匠。這馬德春燒制琉璃瓦十幾年了,技術高超。他選幾十位工匠,第三天就開工了。干活前,他向工匠們講了燒制彩色琉璃瓦的要求。
他說:“那燒制彩色琉璃瓦對材料的配比和火候的掌握,非常講究,要是掌握不好分寸,燒制一件琉璃成品,就得有十來件廢品作為代價。大伙要多留心,千萬別出差錯。”說完就帶著大伙兒干了起來。他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足足燒了七七四十九天,總算燒制成了。
安裝這天,皇極殿門前人來人往,工匠們有條不紊地忙碌著。突然一聲清脆的響聲傳來,嚇了馬德春一跳。他來到出事地點一看,一個小工匠呆呆地站在那兒,直勾勾地盯著摔碎的一片琉璃瓦。
馬德春小心翼翼地把碎琉璃瓦片拼湊在一起,仔細地看了看,低聲對周圍的工匠說:“這事兒對任何人都不能講,誰要是吐露一個字,可有殺身之禍啊!”
在回家的路上,馬德春的心是七上八下,他想重新燒制那片琉璃瓦是來不及了,延誤工期的罪名擔當不起,可是另打主意來補救又要冒著欺君之罪的大險呀!眼看沒幾天就是交工期了,他把心一橫,等死不如闖一闖。
到家后,他茶不思飯不想,不管誰來也不見,一個人來到小倉房,把門窗擋嚴,悄悄地自制清坦盯答和“琉璃瓦”。
九龍壁完工的消息,及時上奏了皇帝。第二天乾隆就帶著幾位大臣前往觀看,剛一進錫慶門就赫然看到那座金碧輝煌的九龍壁。走近再一細看,那九條龍栩栩如生,就和真的差不多。
乾隆皇帝頓覺滿目生輝,不住贊嘆。他走到壁前,仔細欣賞每一片琉璃瓦上的巨龍,從東到西,一條龍一條龍地觀看。跟在人群后面的馬德春心都快提到嗓子眼了,頭上冒著汗,腿有些發(fā)軟。
那乾隆來回看了三遍,真是從心里喜歡,連連稱贊馬德春的手藝高超,并重賞了他五百兩銀子。送走了乾隆皇上,馬德春那顆懸著的心才算落了下來。要問馬德春為什么提著心呀,那是因為他移花接木巧補了九龍壁。
原來為了補上小工匠摔碎的那片琉璃瓦,馬德春費盡了心機。他用了兩天兩夜的工夫,硬是用一塊上好的楠木雕成了一條龍,并在乾隆帶著王公大臣前往觀看的頭一天才匆匆忙忙地安裝上,這要是讓皇上知道了,就是欺君之罪呀!
而今你若有機會游覽,來到九龍壁前,從東邊數(shù)第三條白龍的身上有一塊琉璃瓦就是當年馬德春用楠木雕成的,您不妨仔細地瞧一瞧。
故宮的故事二:城墻與故宮的故事
都城一定有
查看全部14個回答
相關問題全部
編輯于 2020-05-22
查看全部29個回答
拼多多,書籍特賣,新品9.9,大牌1折起,爆款1元秒!
?
各類書籍正品爆款1折起!秒殺活動天天有書信拿刊超低價格嗨到爽!新人領專屬特惠!
lp.pinduoduo.com廣告
相關問題全部
北京故宮的歷史故事
北京故宮的歷史故事:工匠馬德春與故宮九龍壁 建九龍壁可不是一般的工程,講究多、難度大。必須要找那些技藝高超的人才行。工部大臣選來選去,最后選中了一個叫馬德春的工匠。這馬德春燒制琉璃瓦十幾年了,技術高超。他選幾十位工匠,第三天就開工了。干活前,他向工匠們講了燒制彩色琉璃瓦的要求。 他說:“那燒制彩色琉璃瓦對材料的配比和火候的掌握,非常講究,要是掌握不好分寸,燒制一件琉璃成品,就得有十來件廢品作為代價。大伙要多留心,千萬別出差錯。”說完就帶著大伙兒干了起來。他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足足燒了七七四十九天,總算燒制成了。安裝這天,皇極殿門前人來人往,工匠們有條不紊地忙碌著。突然一聲清脆的響聲傳來,嚇了馬德春一跳。他來到出事地點一看,一個小工匠呆呆地站在那兒,直勾勾地盯著摔碎的一片琉璃瓦。 馬德春小心翼翼地把碎琉璃瓦片拼湊在一起,仔細地看了看,低聲對周圍的工匠說:“這事兒對任何人都不能講,誰要是吐露一個字,可有殺身之禍啊!” 在回家的路上,馬德春的心是七上八下,他想重新燒制那片琉璃瓦是來不及了,延誤工期的罪名擔當不起,可是另打主意來補救又要冒著欺君之罪的大險呀!眼看沒幾天就是交工期了,他把心一橫,等死不如闖一闖。 到家后,他茶不思飯不想,不管誰來也不見,一個人來到小倉房,把門窗擋嚴,悄悄地自制“琉璃瓦”。 九龍壁完工的消息,及時上奏了皇帝。第二天乾隆就帶著幾位大臣前往觀看,剛一進錫慶門就赫然看到那座金碧輝煌的九龍壁。走近再一細看,那九條龍栩栩如生,就和真的差不多。 乾隆皇帝頓覺滿目生輝,不住贊嘆。 擴展資料北京故宮于明成祖永樂四年(1406年)開始建設,以南京故宮為藍本營建,到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它是一座長方形城池,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四面圍有高10米的城墻,城外有寬52米的護城河。紫禁城內的建筑分為外朝和內廷兩部分。 外朝的中心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統(tǒng)稱三大殿,是國家舉行大典禮的地方。內廷的中心是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統(tǒng)稱后三宮,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宮。 故宮前部宮殿,當時建筑造型要求宏偉壯麗,庭院明朗開闊,象征封建政權至高無上,太和殿坐落在紫禁城對角線的中心,四角上各有十只吉祥瑞獸。 故宮的設計者認為這樣以顯示皇帝的威嚴,震懾天下。后部內廷卻要求深邃、緊湊,因此東西六宮都自成一體,各有宮門宮墻,相對排列,秩序井然。內廷之后是宮后苑 。 故宮宮殿是沿著一條南北向中軸線排列,三大殿、后三宮、御花園都位于這條中軸線上。并向兩旁展開,南北取直,左右對稱。這條中軸線不僅貫穿在紫禁城內,而且南達永定門,北到鼓樓、鐘樓,貫穿了整個城市 。 參考資料來源:-北京故宮
212 瀏覽40282019-03-05
北京故宮的傳說
故宮傳說: 1、有個人以前在故宮看門,據(jù)那個人說每天晚上都能聽見有人在奏樂,而且有時能看見宮女太監(jiān)排隊走過。那個人家的孩子身體都不好,老人都說是因為那人受的陰氣大,影響了下一代! 2、故宮里有很多院落都是被封起來的!不對游客開放,其實每一個府第都發(fā)生過用科學無法解釋的現(xiàn)象,解放前還沒有封的時候,在這些地方死了很多人!不是無故消失就是命亡,但始終是離奇得查不出原因,不過有一個共同點:死后如果還能見著尸體,那么尸體都沒有臉皮。更慎人的就是一口井,平日白天的時候往下看,井底就是一些石頭,雜草什么的,但每到晚上12點后往下看,只要天上有月亮,你會看到井底出現(xiàn)的不是石頭,雜草,而是水,水上倒映的卻不是你的面孔...... 3、東筒子夾道是故宮各種傳說中最負盛名的陰陽道。有關陰陽道的傳說有各種版本,所謂陰陽道是指明月高掛的夜里,在長長的夾道地面上呈現(xiàn)一陰一陽兩個界面,傳說鬼雖是在夜里出來,但會躲著人走。人走陽道鬼就走陰道,人走陰道鬼就走陽道。但是人如果一腳踩陽道一腳踩陰道,或是踩著中線走路,那鬼就沒有地方走啦,一百步就會把人撞個跟斗。
209 瀏覽32542016-11-02
北京故宮的傳說故事
“紫禁城”這個名字就和中國古代哲學和天文學有關。中國人認為“天人感應”和“天人合一”。因此故宮的結構是模仿傳說中的“天宮”構造的。古代天文學把恒星分為三垣,周圍環(huán)繞著28宿,其中紫微垣(北極星)正處中天,是所有星宿的中心。紫禁城之紫,就是“紫微正中”之紫,意為皇宮也是人間的 “正中”。“禁”則指皇室所居,尊嚴無比,嚴禁侵擾。 公元1406年,明代永樂帝開始修建故宮。《明史》上說,修建這座世所罕見的巨大皇宮役使了10萬最優(yōu)秀的工匠和100萬普通勞工,歷時15年才最后完成。此后的明清皇帝又多次重建和擴建,但整體面貌并無多少改動。 故宮里一共居住過24位皇帝,第一位是明永樂皇帝朱棣,最后一位皇帝是清宣統(tǒng)皇帝溥儀。 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殿均建筑在8米 寬的巨大上,總面積約85000平方米。其中的太和殿最為高大、輝煌,它寬60.1米,深33.33米,高35.05米。皇帝登基、大婚、冊封、命將出征等都要在這里舉行盛大儀式,其時數(shù)千人山呼“萬歲”,數(shù)百種禮器鐘鼓齊鳴,極盡人間氣派。太和殿后的中和殿是皇帝出席重大典禮前休息和接受朝拜的地方,最北面的保和殿則是皇帝賜宴和殿試的場所。 內廷包括乾清、交泰、坤寧三宮以及東西兩側的東六宮和西六宮,這是皇帝及其嬪妃居住的地方,一般稱為 三宮六院”。在居住區(qū)以北還有一個小巧別致的御花園,是皇室人員游玩之所。明朝和清初的皇帝均住在乾清宮,皇后住坤寧宮,交泰殿則是皇后的活動場所。清朝中后期,皇帝和皇后都搬至西六宮等地去了,最著名的是養(yǎng)心殿,從雍正皇帝起,這里就成為帝王理政和寢居之所,慈禧太后也在此垂簾聽政,時間長達40余年。 故宮房屋有9999間,每個門上的銅門釘也是橫豎9顆。這種奇特的數(shù)字現(xiàn) 象和古代中國人對數(shù)字的認識有關。古代人認為“9”字是數(shù)字中最大的,皇帝是人間最大的,所以必須用對應的“9”。“9”的諧音為“久”,意為“永久”,所以又寓意為江山天長地久,永不變色。 故宮內的文華殿,收藏了明清兩朝500余年的中央機關和地方機關檔案,共74個卷宗,1000余萬件,這是中國數(shù)量最大、價值最高的歷史資料。文淵閣里則藏有完整的《四庫全書》,囊括了中國古代最重要的學術著作,共有3503種,6304冊。 紫禁城內現(xiàn)有10余個藏館,包括歷代藝術館、工藝美術館、繪畫館、清宮玩具館、青銅器館、陶瓷館、鐘表館、珍寶館、銘刻館和明清家俱館,共有珍貴藏品約100萬件,其中一部分是孤品,惟在故宮方能看到。 傳說,當初劉伯溫修建北京城皇宮的時候,皇上和他的兒子燕王打算把宮殿修蓋得間量多點兒、大點兒,總覺得皇上住的地方應當特別華貴,不然就顯不出天子的尊嚴。這天,皇上正要傳旨宣劉伯溫,就在這個節(jié)骨眼兒上,劉伯溫來了。 劉伯溫一見皇上就說:“啟奏萬歲,臣昨天夜里做了一個夢,夢見玉皇大帝把臣召到凌霄殿上對臣說:‘你朝皇帝要修蓋皇宮,你告訴他!天宮寶殿是一千間,凡間宮殿萬不可超過天宮。你還要告訴他,要請三十六金剛、七十二地煞去保護凡間皇城,才能夠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你要牢牢記住’。玉皇大帝說完這些話,就撲過來一陣白茫茫的香霧,一下就把臣嚇醒啦!” 皇上聽了覺著很怪,想了想,就下旨叫劉伯溫去監(jiān)造不到一千間,可還得跟天宮差不多間量的皇宮,并去請金剛、地煞來保護皇官。劉伯溫領旨就辦去了,這事兒一下子就在北京城傳開了,老百姓都等著要看劉伯溫怎樣修蓋皇宮,怎樣去請三十六金剛、七十二地煞這些神仙來保護皇宮 過了些日子,劉伯溫就把事兒全都辦好了。皇上一看那宮殿蓋得甭提有多華貴了,間量還真是不到一千間也差不多,再看宮院里金光閃閃,好像有神仙鎮(zhèn)守。皇上愈看愈高興,當時傳旨,給劉怕溫加封晉爵,還賞賜了很多珠寶。外邦聽說劉伯溫請了天神三十六金剛、七十二地煞保護皇城,也就不敢興兵作亂了。 后來人們才知道,原來故宮里的宮殿是九百九十九間半;天神三十六金剛就是宮殿門口擺著的三十六口包金大缸;七十二地煞就是故宮里的七十二條地溝。 故宮角樓的傳說 故宮的四個城角,每一個角上有一座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條脊的角樓,建造的可好看了。這四座角摟是怎么蓋的呢?北京有這么個傳說—— 明朝的燕王朱隸在南京做了永樂皇帝以后,因為北京是他做王爺時候的老地方,就想遷都北京,于是就派了親信大臣到北京蓋皇官。朱隸告訴這個大臣:要在皇宮外墻——紫禁城的四個犄角上,蓋四座樣子特別美麗的角樓,每座角樓要有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條脊。并且說:“你就做這個管工大臣吧,如果修蓋的不好是要殺頭的!”管工大臣領了皇帝的諭旨后,心里非常發(fā)愁,不知如何蓋這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條脊的角樓。 管工大臣到了北京以后,就把八十一家大包工木廠的工頭、木匠們都叫來,跟他們說了皇帝的旨意,限期三個月,叫他們一定要按期蓋成這四座怪樣子的角樓,并且說:“如果蓋不成,皇帝自然要殺我的頭,可是在沒殺我的頭之前,我就先把你們的頭砍了,所以當心你們的腦袋。”工頭和木匠們對這樣的工程都沒把握,只好常常在一塊琢磨法子。 三個月的期限是很短的,一轉眼就是一個月了,工頭和木匠們還沒想出一點頭緒、一點辦法來,他們做了許多樣型,都不合適。這時候,正趕上六七月的三伏天氣,熱得人都喘不上氣來,加上心里煩悶,工頭和木匠們真是坐也不合適,躺也不合適。有這么一位木匠師傅,實在呆不住了,就上大街閑遛去了。 走著走著,聽見老遠傳來一片蟈蟈的吵叫聲,接著、又聽見一聲吆喝:“買蟈蟈,聽叫去,睡不著,解悶兒去!”走近一看,是一個老頭兒挑著許多大大小小秫秸編的蟈蟈籠子,在沿街叫賣。其中有一個細秫秸棍插的蟈蟈籠子,精巧得跟畫里的一座樓閣一樣,里頭裝著幾只蟈蟈,木匠師傅想:反正是煩心的事,該死的活不了,買個好看的籠子,看著也有趣兒,于是就買下了。 這個木匠提著蟈蟈籠子,回到了工地。大伙兒一看就吵嚷起來了:“人們都心里怪煩的,你怎么買一籠子蟈蟈來,成心吵人是怎么著?”木匠笑著說:“大家睡不著解個悶兒吧,你們瞧……”他原想說你們瞧這個籠子多么好看呀!可是他還沒說出嘴來,就覺得這籠子有點特別。他急忙擺著手說:“你們先別吵吵嚷嚷的,讓我數(shù)數(shù)再說。“他把蟈蟈籠子的梁啊、柱啊、脊呀細細地數(shù)了一遍又一遍,大伙被他這一數(shù),也吸引得留了神,靜靜地直著眼睛看著,一點聲音也沒有。 木匠數(shù)完了蟈蟈籠子,蹦起來一拍大腿說:“這不正是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條脊么?”大伙一聽都高興了,這個接過籠子數(shù)數(shù),那個也接過籠子數(shù)數(shù),都說:“真是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條脊的樓閣啊,” 大伙兒受這個籠子的啟發(fā),琢磨出了紫禁城角樓的樣子,燙出紙漿做出樣型,最后修成了到現(xiàn)在還存在的角摟。 說明文是介紹客觀事物的形狀、性質、構造,解說事物的成因、功用、關系等,表達方式以說明為主的文體。 說明文從對象上可分為具體事物說明文和抽象事物說明文。 從語言上可分為平實性說明文和文藝性說明文(也叫科學小品文)。 常見的說明方法有:分類別、下定義、舉例子、作比較、列數(shù)字、打比方、列圖表等。
23 瀏覽12332018-02-15
有關北京故宮的傳說或故事300字
朱棣先派出人員,奔赴全國各地去開采名貴的木材和石料,然后運送到北京。光是準備工作,就持續(xù)了11年。珍貴的楠木多生長在崇山峻嶺里,百姓冒險進山采木,很多人為此丟了性命,后世留下了“入山一千,出山五百”來形容采木所付出的生命代價。開采修建宮殿的石料,同樣很艱辛。保和殿后那塊最大的丹陛石,開采于北京西南的房山。 史書記載了運送它時的情景:數(shù)萬名勞工在道路兩旁每隔一里左右掘一口井,到了寒冬臘月氣溫足夠低時,就從井里汲水潑成冰道,用了28天的時間,才送到了宮里。此外,還要在蘇州燒制專供皇家建筑使用的方磚——金磚,山東臨清也要向北京運送貢磚。
16 瀏覽1692019-09-26
有關故宮的小故事,不要太長了,大概70到80字左右,謝謝
九龍壁上的一條龍肚子為何是木制的? 故宮九龍壁一共由270塊各色琉璃拼砌而成,但仔細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從東邊數(shù)第三條白龍的肚子上有一塊是用木頭雕刻后釘上去的,現(xiàn)在油漆已經(jīng)剝落了,但雕刻的龍鱗仍清晰可見,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據(jù)傳說,在燒制這塊琉璃磚是,工匠們不小心把這塊磚燒壞了。這在當時可是殺頭的罪過。正在大家一頭莫展的時候,有位木匠得知此事,便挺身而出,連夜用一塊木料雕刻成那塊龍鱗的樣子,然后刷上厚厚的白油漆,好似剛剛燒好的琉璃磚一樣,瞞過了前來檢查的官員。隨著歲月的侵蝕,木料上的油漆紛紛剝落了,人們才發(fā)現(xiàn)這里原來是由一塊木料制成的。傳說的真假以無從考證,但從這個傳說中充分體現(xiàn)出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敏智慧和人民之間深厚的情感。 圖一 紅框中表出的是白龍在九龍壁中的位置 圖二 箭頭所指的就是木料雕刻的部分 希望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743 瀏覽66652017-11-23
10評論
熱心網(wǎng)友10
我的天!我的手都要廢了
熱心網(wǎng)友7
短啊!
熱心網(wǎng)友5
以你那么長手都炸了。
查看全部10條評論
評論兩句1091
公元一四零六年,明代永樂帝開始修建故宮,據(jù)《明史》記載燃改,共役使了十萬優(yōu)秀的皮緩判工匠和一百萬普通勞工,歷時十五年才完成。(哪鬧幸不辱使命,標點不計,正好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