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山東淄博歷史名人一覽表 山東淄博名人有哪些 山東淄博黑道名人 山東淄博出過哪些名人 淄博的簡短歷史介紹
淄博沒有代表人物,但是有歷史名人,如:
古代名人
姜子牙、司馬穰苴、 淳于意、 蒲松齡、齊桓公、扁鵲 、賈思勰、齊景公、孫武、 李詭碧備祖 、
齊威王、孫臏、 房玄齡、齊宣王、田單 、管仲、田橫 、 田忌、鮑叔牙、 鄒忌、晏嬰...
近現代名人
焦裕稿仔祿、焦波......
淄博,隸屬于山東省,簡稱“淄”,位于中國華東地區、山東省中部,市域面積為5965平方公里。淄博市地處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兩大國家戰略經濟區與山東省會城市群經濟圈交匯處,南依沂蒙山區與臨沂接壤,北臨華北平原與東營、濱州相接,東接濰坊,西與省會濟南接壤,西南與泰安、萊蕪相悔敬毀鄰。2017年,淄博市常住人口470.84萬人。
什么時期的? 齊國的締造者——姜尚
姜尚,字子牙,東呂鄉東呂里人(今山東省坦陪日照市東)。西周開國元勛,齊國第一任國君。老年時,被周文王任為國師,又稱太公望。后輔佐周武王伐紂滅商,建立周朝。以功高被封于齊地。在齊國“因其俗,簡其禮”,“尊賢智,賞有功”,“通商工之業,便漁鹽之利”,確立以工商興國的方針,齊國從而五業俱興,逐漸強大起來。他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影響久遠的杰出的韜略家、軍事家與政治家。儒、道、法、兵、縱橫諸家皆追其為本家人物,被尊為“百家宗師”。
齊國第一名相——管仲
管仲(公元前725~前645),名夷吾,字仲,謚號敬,潁上(今安徽省潁上縣)人。春秋時杰出的政治家。他任齊國國相40年,輔佐齊桓公推行改革,收到富國強兵的效果,以“尊王攘夷”為謀征伐諸侯,使齊國成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曾對其弟子說,“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又說:“微管仲,吾其被發左衽矣”。其言論見《國語·齊語》等。現存《管子》76篇。
春秋五霸之首——齊桓公
齊桓公(?~前643),名小白,系姜齊第十五代國君。公元前685年即位。他應鮑叔牙之諫,不計管仲一耐森箭之仇,任管仲為相,尊為仲父,進行改革。依靠群臣智謀,使齊國大治,國富兵強。他在位43年,以“尊王攘夷”為號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使齊國成為春秋時代第一個霸主。
中國古代最杰出的軍事家——孫武
孫武,春秋末期著名的軍事家。出生于臨淄。其主要活動在吳王闔閭時期和吳王夫差前期。公元前532年,孫武因齊國變亂徙居吳國,專心研究軍事理論,完成了不朽兵典《孫子兵法》。后成為吳軍統帥,其軍事才能在“五戰入郢”中得到發揮和體現。而令其名垂青史、流芳百世的乃是其著作《孫子兵法》。《孫子兵法》13篇,5900余字,文義精粹,內容豐富,被譽為“世界古代第一兵書”。
功比管仲的一代名相——晏嬰
晏嬰(公元前578~公元前500),字仲,謚平,夷維(今山東高密)人。是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晏嬰歷任齊靈公、莊公、景公三朝,輔政長達50余年。晏嬰繼承了管仲富國強兵的內外政策,重禮尚義,以禮治國,并推行薄斂省刑的政策,鞏固了齊國的大國地位。他生活節儉,能言善辯,內輔國政,屢諫齊王;出使不辱,捍衛國威。司馬遷非常推崇晏嬰,將其昌信畝比為管仲。他的言行事跡有《晏子春秋》一書流傳于世。孔丘曾贊曰:“救民百姓而不夸,行補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
中醫學奠基人——扁鵲
扁鵲,齊國盧邑(今濟南市長清區)人,其真實姓名是秦越人,又號盧醫。主要活動于齊桓公田午至秦武王贏蕩時期。傳說扁鵲師從長桑君,學成之后便行醫列國。扁鵲善于運用四診,尤其是脈診和望診來診斷疾病。他曾用脈診的方法診斷趙簡子的病,用望診的方法診斷齊桓公田午的病。“諱疾忌醫”的典故出于此。扁鵲傳授生徒,開創醫學教育,是齊派醫學的開山鼻祖。扁鵲行醫到秦國,秦國太醫李醢自知醫術不如扁鵲,便派人刺殺了他。
納諫用能、勵志圖強——齊威王
齊威王(?~前320),名因齊,以納諫用能、勵志圖強而名著史冊。初即位,沉湎酒色,國內混亂。后虛心納諫,下定“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決心,整頓吏治,廣開言路,齊國漸強。又開拓稷下學宮,招徠各派學者前來著書立說,議論政治。鄒忌深明治國之道,齊威王與其相識三月,即任以為相。孫臏曾在魏國受刑,威王用為軍師,兩次打敗強魏。齊國聲威震懾諸侯,雄踞東方,一時號令天下,成為戰國七雄之冠。
杰出的軍事家——孫臏
孫臏,齊國阿(今陽谷縣東北)人,大約活動于公元前380年~前320年間,孫武后代,戰國時期兵家代表人物,杰出軍事家。與魏國龐涓俱投鬼谷子學軍事。后遭龐涓陷害,被處以臏刑。齊威王與其言兵后,任其為軍師。公元前353年和公元前341年,以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的齊軍分別在桂陵和馬陵兩大敗魏軍。齊國聲威大振。孫臏有《孫臏兵法》傳世,分上下編,30篇,1.1萬字。
用火牛陣大敗燕軍——田單
田單,臨淄人,系田氏王族遠房子孫,世居安平(今臨淄區石槽盛)。公元前284年, 燕將樂毅率軍伐齊,破臨淄。即墨大夫戰死,逃至此的田單被推為將。后來田單抓住燕惠王即位的時機使用反間計,使騎劫代樂毅為將。又使用“火牛陣”大敗燕軍,齊軍盡復失地。田單迎齊襄王回到臨淄,受封為相,號為安平君。田單為相后,精心圖治,民多稱其賢。齊王建元年(前264年),由齊入趙,被任為相國,封平都君。
秦末起義首領——田橫
田橫(公元前250~前202),秦末狄城(今高青縣高城鎮)人,齊王田氏后裔。公元前209年7月,陳勝、吳廣起義后,他與堂兄田儋、胞兄田榮反秦自立,統一三齊之地。田橫先在齊地拜相,后自稱齊王。劉邦統一天下之后,他不愿稱臣于漢,率徒眾500余人遁入海島(今屬即墨)。劉邦為除后患詔令赦田橫罪而行招撫。田橫被迫偕門客二人赴洛陽,田橫趁謊稱沐浴更衣之時于河南偃師西(今赫田寨)自殺,兩門客得知后也相繼自殺,島上500人聞訊,皆自殺以殉橫。后人為紀念田橫及五百義士,把海島稱為田橫島。
第一個創用“病歷”的醫生——淳于意
淳于意,西漢時期的名醫,與張仲景、華佗并稱漢代三大醫學家。臨淄人,因曾任齊太倉令,又稱“太倉公” 或“倉公”。精于望、聞、問、切四診,尤以望診和切脈著稱于世。《史記·扁鵲倉公列傳》所記25個病例,稱為“診籍”,是我國現存最早的病史記錄。由于不事權貴,被富豪羅織罪名,誣陷入獄。小女緹縈上書漢文帝,愿以身贖父,文帝哀其心意感人,遂赦免倉公。班固有詩贊曰:“百男何憒憒,不如一緹縈。”
西晉著名文學家——左思
左思(約250~305)臨淄人,字太沖,西晉著名文學家。左思出身寒門,其貌不揚卻才華出眾,曾為《齊都賦》。公元272年,因其妹左芬被選入宮,全家遷居洛陽。他杜門謝客,專心創作,歷經十年寫成《三都賦》。面世后,“豪貴之家,競相傳抄,洛陽為之紙貴。”左思自此蜚聲文壇。左思還作《詠史》八首,被稱為“千秋絕唱”。劉勰在《文心雕龍》中說左思“盡銳于《三都》,拔萃于《詠史》”。其妹左棻為西晉時女文學家,是我國最早的女詩人。
中國古代杰出農學家——賈思勰
賈思勰,北魏益都人(今壽光)。任北魏高陽郡(今臨淄區朱臺鎮)太守期間,約在公元533~544年(永熙二年至武定二年)寫成了世界農學史上最早的專著《齊民要術》。全書共分作10卷,92篇,正文7萬字。該書強調以農為本,提倡“人定勝天”,對推動農業科學、生物科學發展,起了巨大作用。它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農書。此書于北宋天圣年間被官刊頒發給勸農使者,以指導農業生產。唐末時,此書傳入日本。現今世界上已有多種譯本出版。英國著名生物學家達爾文的《物種起源》就兩次引征其科學原理。
唐初名相——房玄齡
房玄齡(579~648),名喬,臨淄人。唐朝名相,杰出政治家。先在隋任羽騎尉,后補城尉。隋末,任秦王府記室,成為李世民親信。統一戰爭中為李世民謀劃軍事,參與“玄武門之變”,助其奪取帝位。太宗即位后,為中書令,后任尚書左仆射。貞觀時的重大方針政策,他都是重要謀劃者和執行者,與同朝的杜如晦合稱為“房謀杜斷”。后封梁國公。他為唐初十八學士重要成員,政事之暇有《高祖實錄》等著述。
晚唐著名志怪家——段成式
段成式(約803~863),字柯古,臨淄人,晚唐文學家。累官至尚書郎、太常少卿。后罷官,寓居襄陽。一生著作甚多,《全唐詩》中收錄其詩詞30余首,《全唐文》收錄其文章11篇。在詩壇上,與李商隱、溫庭筠齊名。代表作志怪集《酉陽雜俎》(20卷),被后世譽為“之翹楚”。英國作家李約瑟著《中國科學技術史》、美國學者勞費爾著《中國伊朗編》,多處摘引此書材料。
清初兵、戶、吏部尚書——孫廷銓
孫廷銓(1613~1674),字枚先,又字伯度、次道,號上亭、灌長氏,益都縣顏神大街(今淄博市博山大街)人。官至清兵部尚書、戶部尚書、吏部尚書等職。1664年冬,孫廷銓告病請歸,回到故鄉,杜門謝客,焚香著書,寫成《顏山雜記》等著作。“琉璃”是《顏山雜記》物產篇中一節,內容完整,記載周詳。乾隆十年的《昭代絲書續集》將其收入,并題曰《琉璃志》。《琉璃志》是一部而全面地記述琉璃工藝技術的科技文獻,具有翔實可靠的史料價值。
清代著名天文歷算學家——薛鳳祚
薛鳳祚(1599~1680),字儀甫,號寄齋。益都縣金嶺鎮(今淄博市臨淄區金嶺回族鎮)人,明末清初天文歷算學家。1664年(清康熙三年),他將其一生成果,匯編為《天學會通》80卷。其《比例對數表》計12卷,是中國最早的對數著作。在歷學上,計算出地球繞行太陽一周所需的時間,與今日公認的時間僅差13分37秒。另外他還翻譯了大量西方數學著作和天文著作,并在許多領域有發明創造。薛鳳祚學貫中西,依靠個人能力取得巨大成就,超過了當時國家最高天文機關 ——欽天監。他與吳江王錫闡齊名,時稱南王北薛。
清初文壇領袖——王士禛
王士禛(1634~1711),別號漁洋山人,桓臺新城人。出生世宦之家,自幼聰慧。官至刑部尚書。王士禛以“清、慎、勤”作為座右銘,為官勵精圖治,為文長于詩作。他研究前人詩論,創立“神韻說”,強調詩文創作的興到神會和含蓄。以清、淡、閑、遠的韻致作為詩歌的最高境界。成為詩壇一代宗師。時與浙江秀水朱彝尊有“南朱北王”之稱。一生著述達50余種,作詩4000余首。
世界短篇之王——蒲松齡
蒲松齡(1640~1715),字留仙,又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清代杰出文學家,淄川縣(現淄川區洪山鎮)蒲家莊人。19歲應童子試,以縣、府、道三考皆第一。但后來卻屢應省試不第,直至71歲時才成歲貢生。他在本縣西鋪村畢際友家做塾師幾近40年。畢一生精力完成《聊齋志異》8卷491篇約40余萬字。作品繼承和發展了我國文學中志怪傳奇文學的優秀傳統和表現手法,是我國古代文言短篇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集,在世界上有很大影響。國內外各種版本達30多種,近20個國家有譯本出版。以《聊齋志異》故事為內容的戲劇、電影、電視劇達百十種此外,蒲松齡還有大量詩文、戲劇、俚曲以及有關農業、醫藥方面的著述存世。總近200萬言。
清初最有影響的現實主義詩人——趙執信
趙執信(1662~1744),字伸符,號秋谷,晚號飴山老人,青州府益都縣顏神鎮(今淄博市博山區城里)人。他9歲時寫的文章就“輒以奇語驚其長老”, 18歲便中會試第六名、殿試二甲進士,進京為官。其詩作時人譽為“絕去雕飾,有初日芙蓉之目”。其詩論頗有創見,著《談龍錄》。1689年(清康熙二十八年),只有28歲的他因《長生殿》案被彈劾革職。還鄉后,先后進行了5次、長達30余年的漫游。其間他深入社會,創作了大量的現實主義詩篇。
清代農民起義領袖——劉德培
劉德培(?~1863.8.6)字雪田,后改為春田,清代淄川農民起義領袖,淄川縣紙坊村(現淄川區淄城鎮開河村)人。幼年勤奮好學,中秀才后為塾師。1860年(清咸豐十年)秋,淄川知縣多仁橫征暴斂,浮收漕糧,他率群眾奮起抗漕,后組織民眾武裝“信和團”,于1962年(清咸豐十二年)8月,占領縣城,處決縣令,公開舉起反清義旗,被公推為“督招討大元帥”,后改稱“大漢德主”。其綱領是“滅清平滿,重興漢室。他廢除清帝年號,改用干支紀年,主張官兵剪辮以示與清廷勢不兩立。他率眾抵抗清兵圍剿,迫使清軍屢戰屢敗,五易主帥。后清軍統帥僧格林沁率大軍攻城,因寡不敵眾,火藥糧食殆盡,城破后劉德培率軍突圍,為不為敵生擒,飲劍自刎。
辛亥革命烈士——賈振琨
賈振琨 (1879~1912.2.11),字次瑤,臨淄縣端智鄉南馬坊(現淄博市臨淄區齊都鎮南馬坊村)人。同盟會會員、辛亥革命烈士。1905年(光緒三十一年)獲公費留學日本早稻田大學。期間,加入同盟會。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后,立即中斷學業,歸國參加斗爭。受當時革命黨首領劉冠三委派參加青州起義。因事已敗露,遂轉取諸城。1912年2月3日,一舉占領諸城縣城,宣布成立山東軍政府分府。2月10日,清兵猝至,諸城陷落,賈振琨等80余人被俘。1912年2月11日于諸城北門外就義。
辛亥革命先驅——蔣衍升
蔣衍升(1881~1915),字錫藩,又字洗凡,博山縣(今淄博市博山區)大街報恩寺村人。在日本留學期間參加同盟會。1911年1月,回上海主持模范體操團總部工作,為推翻清王朝訓練骨干。武昌起義后,赴濟南策動山東獨立。1912年,南京政府委胡瑛(經武)任山東都督,蔣洗凡任秘書長。創辦《東亞日報》,宣傳民主共和。同年8月國民黨成立后,蔣洗凡先后任山東支部稽勛局局長、支部部長,并任省議會議員,又被選為議長候選人。1913年,袁世凱竊國,省黨部被勒令解散,返回博山。1915年3月患病逝世。
“二七”大罷工的領導者——史文彬
史文彬(1887~1942),字志卿,又名石志清。山東省青城縣(今淄博市高青縣楊家坊鄉)史家村人。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后,被推舉為長辛店救國聯合會委員、鐵路機車工人俱樂部(工會)委員長。1921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為最早的工人出身的黨員之一。1923年后先后任京漢鐵路總工會副委員長、全國鐵路總工會執行委員、武漢國民政府勞工部副司長等職。1928年6月,被選為中國共產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候補中央執行委員。1929年1月主持中共河南省委的工作,建立了豫南、豫北特委。11月,在第五次全國勞動大會上被選為中華全國總工會執行委員。1931年,史文彬等人反對王明,并加人羅章龍組織的“非常委員會”,任常委,參與了羅章龍的宗派分裂活動,被開除黨籍。1942年冬,在博興縣病故。
八路軍山東縱隊第三支隊司令員——馬耀南
馬耀南(1902.6~1939.7.22),名方晟,字耀南。山東省長山縣(今周村區)北旺莊人。曾任國民黨天津市黨部主要成員,后因參加國民黨的改組派,被開除黨籍。1933年回故鄉,出任長山縣中學校長。“七·七”事變爆發后,經中共黨員介紹加入了 “民先”組織。支持幫助共產黨員到長山中學建立中共長山中學特別黨小組,1937年12月26日,黑鐵山抗日武裝起義舉行。1938年3月,起義部隊在鄒平縣城擴編后由馬耀南任司令員。1938年6月,部隊整編為八路軍山東縱隊第三支隊,任司令員。同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9年7月22日,在桓臺縣牛王莊率部隊突圍時遭敵伏擊犧牲。其二弟馬曉云1944年任清西專員公署專員兼八路軍渤海軍區第六軍分區副司令員,8月在戰斗中犧牲。三弟馬天民1938年任八路軍山東抗日游擊第三支隊獨立營營長,1939年10月犧牲。三兄弟先后為抗日捐軀,被譽為“一馬三司令”。
特等戰斗英雄、山東爆破大王——馬立訓
馬立訓(1920~1945.8.5),特等戰斗英雄,山東爆破大王,淄川縣(現淄川區)于家莊人。1940年1月參加八路軍。他認真研究、 反復試驗用自制的炸藥包炸碉堡的戰術,連破敵陣。后加入中國共產黨,升為排長。1944年出席山東軍區召開的英模大會,被授予“特等戰斗英雄” 和“山東爆破大王”稱號。他運用“空爆”“偷爆”“飛行爆”“連環爆”一系列爆破技術,炸毀敵人的一個個據點。在1945年8月5日的戰斗中不幸壯烈犧牲。他犧牲后,魯南軍區命名馬立訓所在的排為“馬立訓排”,命名他的犧牲地——閻村為“立訓村”。2009年,新中國成立60周年時,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做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五音戲表演藝術家——鄧洪山
鄧洪山(1902.1.7~1996.12.7),藝名鮮櫻桃,濟南市歷城縣壩子村人。工青衣花旦,五音戲表演藝術家。在70多年的藝術生涯中,他成功地塑造了一百多個不同身份、不同性格的栩栩如生的婦女形象。1935年率“五人班”到上海百代公司灌《松林會》《王二姐思夫》等6張唱片,公司贈送一面題有“五音泰斗”的錦旗,后來觀眾便將“周姑子”戲改叫五音戲。1956年五音劇社改稱淄博市五音劇團,他任團長。1954年在山東省第一屆戲曲匯演和華東地區戲曲匯演中榮獲一等獎,并獲得金質獎章一枚。1960年率團晉京演出,國家領導人朱德、周恩來、鄧小平及梅蘭芳等在京的藝術家觀看了演出,應邀參加了國慶觀禮。1985年隨團再次晉京演出。
魯商杰出代表——苗海南
苗海南(1904~1966.10),又名苗世循。山東桓臺索鎮人。1931年畢業于英國皇家第六紡織學院,1932年與兄苗星垣在濟南共同創辦成通紗廠。1946年任成通紗廠經理兼總工程師。1949年一次認購國家勝利折實公債15萬份。1951年捐款購買兩架戰斗機。1954年1月一次認購80億元(舊人民幣)的公債券。1954年4月,成通紗廠已擁有3萬紗錠、214臺織機、2432名職工,第一批被批準成為公私合營企業。他是電視連續劇《大染坊》中的民族資本家苗瀚東的原型之一。解放后,曾任華東軍政委員會委員,山東省人民政府副主席等職。1966年10月3日去世。
縣委書記的好榜樣——焦裕祿
焦裕祿(1922.8.16~1964.5.14),博山縣(今博山區)崮山鄉北崮山村人。1946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62年12月始任蘭考縣委第二書記、書記。在帶領全縣人民封沙、治水、改地的斗爭中,焦裕祿拖著患有慢性肝病的身體身先士卒,以身作則。他經常同普通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即使肝部痛得直不起腰、騎不了車,他仍然用手或硬物頂住肝部,堅持工作、下鄉。1964年5月14日,焦裕祿被肝癌奪去了生命,年僅42歲。1966年2月,新華社播發長篇通訊《縣委書記的好榜樣——焦裕祿》。焦裕祿成為各級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學習的榜樣。2009年,新中國成立60周年,被評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李振聲
李振聲,1931年2月25日出生,周村區人。遺傳學家、小麥育種專家。1946年畢業于光被中學(現淄博市第六中學)。中國科學院遺傳研究所研究員。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是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李振聲長期從事小麥與偃麥草遠緣雜交與染色體工程育種研究,育成小偃麥8倍體、異附加系、異代換系和異位系等雜種新類型;育成小偃麥新品種四、五、六號;建立了小麥染色體工程育種新體系;育成自花結實的缺體小麥,并為小麥染色體工程育種奠定了基礎。2007年2月27日,李振聲被授予中國2006年度國家最高科技獎。
全國自強模范——朱彥夫
朱彥夫,1933年出生,沂源縣張家泉村人。14歲參軍,194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后參加上百次戰役戰斗。1950年12月,在朝鮮爭奪250高地的惡戰中,他失去了四肢,左眼失明,右眼視力模糊。回鄉后,1957年當選村黨支部書記。經過25個春秋,他帶領鄉親們把一個落后的窮山村,變成了全鄉的先進村。朱彥夫用嘴咬著筆與用殘臂夾著筆交替寫作,歷時7年完成33萬字的自傳體《極限人生》。1996年11月6日,中共山東省委做出“關于開展向朱彥夫同志學習活動的決定”。他先后被授予省和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模范傷殘軍人和自強模范等榮譽稱號。
中國第一位女飛行員將軍——岳喜翠
岳喜翠女,博山區崮山鎮東岳村人。1948年12月出生。1965年7月入伍,歷任飛行員、副大隊長、副師長、廣州軍區空軍副參謀長等職。她展翅藍天36年,先后駕過5種軍用運輸機,共安全飛行6100多小時,航程200多萬公里,是中國女飛行員中飛行年齡最長、飛行時間最多、執行急難險重任務最多的一位。被評為空軍特級飛行員、一級加強技術能手。1992年被空軍授予功勛飛行員獎章。先后被評為湖北省十大女杰、全國三八紅旗手,1995年2月全票榮登中國十大女杰榜首。系中共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代表,并當選為十五屆、十六屆中央候補委員,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2003年7月28日,她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少將軍銜,成為我國第一位女飛行員將軍。
人民的忠誠衛士——梁學章
梁學章(1965.9~1988.12),張店區灃水鎮良鄉村人。生前為淄博市公安局張店分局偵察員,先后13次負傷,共抓獲各類流竄犯罪分子357名,被評為全市公安“打流”標兵。1988年12月23日18時30分,梁學章在下班路上發現被公安部門通輯的特大盜竊犯罪嫌疑人張其文,在抓捕過程中被罪犯用兇器捅傷,后因傷勢過重光榮犧牲。1989年1月18日,被公安部授予一級英雄模范稱號;1月27日,山東省委追認他為中共正式黨員,省政府批準他為革命烈士;1月30日,市委、市政府授予他人民忠誠衛士稱號,追記特等功一次。
奧運冠軍——杜麗
杜麗,1982年3月5日出生,沂源縣人。奧運會、世界杯和世錦賽女子氣步槍項目的“大滿貫”獲得者。2002年入選中國國家射擊隊。2004年8月14日,在雅典奧運會女子氣步槍決賽中,杜麗在最后一槍反超對手為中國代表團贏得該屆奧運會的首枚金牌。在2008年8月14日舉行的北京奧運會女子50米步槍3×20決賽中,杜麗憑借690.3環的總成績打破該項目的奧運會決賽記錄摘得桂冠,為中國代表團在此屆奧運會上贏得第19塊金牌。
中國科學院院士——萬哲先
萬哲先, 1927年11月出生,淄川區人。1948年畢業于清華大學。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曾任淄博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現任山東省生物信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萬哲先院士主要從事代數學的研究,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共出版19本專著,先后獲全國科學大會重大科技成果獎、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一等獎、華羅庚數學獎、光華科技成果、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等。萬哲先是我國有限幾何研究的創始人,也是我國最早從事編碼學和密碼學研究的數學家之一,在數學領域做出了巨大貢獻。
一、見異思遷
齊桓公向管仲請教治國的對策,管仲說:“圣君治理天下,讓士民群集在一起研究學問,就不會因為看到別的事物而轉移注意力了。”這也說明齊桓公這個人,原本就是一個見異思遷的人,只是因為管仲的輔助和提醒,他的毛病才沒有過早的暴露出來。
二、寧戚飯牛
齊桓公聽到寧戚在車下喂牛時,拍擊牛角大聲唱歌,因此認為他是個有才干的人。后指貧寒士人自薦以求得重用,也可以看出齊桓公圖霸之時,求賢若渴的人才政策。
三、老馬識冊含途
齊桓公追擊山戎時迷路,管仲讓老馬帶路走出迷谷。現在這個成語比喻閱歷多,經驗豐富的人能看清方向,辦事熟悉。后遂以“老馬識途、老馬知道、馬老知道、老馬知路、馬識路、老識涂”等比喻富有經驗,能為先導;用“識途(涂)馬、識途驥”等比喻富于經驗、知是識非的人。有經驗的人對情況熟悉,可以扒姿衫指引他人。
四、風馬牛不相及
齊桓公攻打蔡國獲勝后,又命令諸侯聯軍繼續向南挺進楚國。楚國使者責問桓公,說齊楚相距很遠,即使馬牛走失,也不會跑到對方境內,討伐楚國是沒有緣由的,現在這個成語比喻事物之間毫無關系,也說明齊桓公的霸業已經發展到南方地區,直接與楚國相爭,希望楚國也能夠承認自己的霸主地位。
五、勿忘在莒
春秋戰國時期,齊桓公小白,曾去莒國避難,一心成就一番霸業,勤學苦練,廣攬賢能。成為國君之后,他選賢任能,改革齊政,使國富兵強,“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成為春秋時期的五霸之首。
“九合諸侯”是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結盟,齊桓公也是歷史上第一個盟主。在治理國家過程中,以管仲為首的扶臣常提醒齊桓公,毋忘在莒,毋忘初衷,毋忘崢嶸歲月,對齊桓公成就大業,起到了很大作用。
六、天威咫春腔尺
周襄王賞賜齊桓公,并說桓公受賜時可不必行君臣之禮。齊桓公回答說:“天子的威望近得就在我的面前,不足一尺之地。”然后就跪拜叩首才接受賞賜。天威咫尺比喻帝王或朝廷的威嚴或威望,也是齊桓公霸業的巔峰時刻,表明齊桓公還是始終堅持“尊王攘夷”的大政略。
淄博歷史上的名稱
淄博市市名由來 因原境內轄淄川、博山兩縣而得名。
1945年建立淄博特區專員公署,1955年3月9日設立淄博市。張店區 張店城區,古稱黃桑店。
因地處交通要沖,過往商旅多在此棲身。宋代,黃桑店中有一張氏店門庭大,客房多,生意興隆,遐邇聞名。
后來黃桑店之名漸被張家店取代。至元代,稱之為張店。
1955年4月,正式成立張店區。臨淄區 臨淄原名營丘,公元前859年,齊獻公更名為臨淄。
1970年改稱臨淄區。淄川區 因淄河流經境內而得名。
1956年稱淄川區。博山區 其一,博山全境盡山,幾無平坦之地,博山之名具有多山之意。
其二,因境東南有"博山",故以山名為縣名。1955年3月改為博山區。
周村區 戰國前,因此地位于丘陵、平原的交接處,故名為晝,曾因人少聚居而名為晝,后因字音轉變和臨水居稱晝屯,北宋年間演變為周村。1955年4月設周村區。
桓臺縣 南宋理宗紹定元年(1228年),置新城縣。1914年易名耏水縣,旋改桓臺縣。
因境內有齊桓公戲馬臺而名。高青縣 1948年,由原高苑縣和青城縣合并而成,取兩縣首字而得名。
沂源縣 1944年5月建沂源縣,因境內沂河發源地而得名。
介紹淄博(名人)
淄博歷史悠久,文化燦爛。
淄作為春秋戰國時期"春秋五霸之首,戰國七雄之冠"的齊國都城長達800年之久。在此期間,風云變幻,波瀾壯闊,姜太公、齊桓公、齊威王、管仲、孫武、晏嬰、田單、司馬穰苴等名君賢相、英帥良將,不僅創建了"臨淄之中七萬戶……臨淄之途,車轂擊、人肩摩,連衽成帷,舉袂成幕,揮汗如雨,家敦而富,志高而揚"的這個海內外聞名的東方名都,也創建了一部雄壯曲折的齊國史。
在先秦的歷史舞臺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悠久的歷史,為淄博遺留了大量的文物古跡,臨淄故城及其周圍地帶文物古跡浩繁,被譽為"地下博物館"。
臨淄的后李文化在我國北方屬首次發現,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岳石文化、殷商文化在淄博皆有跡可尋。清代文壇大家蒲松齡和他的巨著《聊齋志異》以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越來越受到國內外的關注,淄川區蒲家莊,也成為一個風光優美、宛若仙居的聊齋文化旅游區。
清代文壇領袖王漁洋、趙執信和蒲松齡被后人并稱為孝婦河畔三名人,蘊藏深厚的齊文化,使淄博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積淀深厚的文化旅游之都。
淄博歷史上的名稱
淄博市市名由來 因原境內轄淄川、博山兩縣而得名。1945年建立淄博特區專員公署,1955年3月9日設立淄博市。
張店區 張店城區,古稱黃桑店。因地處交通要沖,過往商宴尺和旅多在此棲身。宋代,黃桑店中有一張氏店門庭大,客房多,生意興隆,遐邇聞名。后來黃桑店之名漸被張家店取代。至元代,稱之為張店。1955年4月,正式成立張店區。
臨淄區 臨淄原名營丘,公元前859年,齊獻公更名為臨淄。1970年改稱臨淄區。
淄川區 因淄河流經境內而得名。1956年稱淄川區。
博山區 其一,博山全境盡山,幾無平坦之地,博山之名具有多山之意。其二,因境東南有"博山",故以山名為縣名。1955年3月改為博山區。
周村區 戰國前,因此地位于丘陵、平原的交接處,故名為晝,曾因人少聚居而名為晝,后因字音轉變和臨水居稱晝屯,北宋年間演變為周村。1955年4月設周村區。
桓臺縣 南宋理宗紹定元年(1228年),置新城縣。1914年易名耏水縣,旋改桓臺縣。因境內有齊桓公戲馬臺而名。
高青縣 1948年,由原高苑縣和青城縣合并而成,取兩縣首字而得名。
沂源縣 1944年5月建沂源縣,因境內沂河發源地而得名
淄博文化古跡
臨淄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
位於山東省淄博市東部。總面積668平方公里,人口55萬。
臨淄歷史悠久,作為齊國都城長達800余載。齊國曾是春秋五霸之首、戰國七雄之冠,兩漢時期仍為齊王首府,是漢“五都”之一姜太公祠與衣冠冢齊國故城博物館淄博旅游景點面面觀淄博轄5區3縣,下面挨個點評1、張晌盯店市 *** 所在地,無什么特別旅游景點,只有個中國陶瓷館,地址在淄博博物館。
2、臨淄齊國故都,所以這里的景點已齊文化為主,主要有:齊國歷史博物館,中國古車博物館、東周殉困亂馬坑、姜太公祠。中國古車博物館:當代中國首家最、最完整、以車馬遺址與文物陳列融為一體的古車博物館。
分中國古車陳列和春秋殉車馬兩部分。齊國歷史博物館,坐落在齊國故城宮城內,仿古城堡建筑形式,氣勢雄偉,古樸典雅,內部裝修取漢代風格,共十二個展廳,陳列出代表齊文化的精品文物3 0 0 余件。
東周殉馬館, 齊國第25代國君齊景公的殉葬品,殉坑全長2 1 5 米,計殉馬6 0 0 余匹,現已挖掘展出1 0 6 匹。這些馬全是壯年馬,昂首側臥,四足象是騰空狀態,規模之大舉世罕見,展示了齊國的強盛和貴族的奢華。
有“殉馬奇跡天下無”之譽。姜太公祠位于臨淄城東,由姜太公衣冠冢、姜太公祠、丘穆公祠等景點組成。
該館介紹了太公生平業績。3、淄川短篇之王—蒲松齡的老家,什么?不知道他是誰?那《聊齋志異》該知道吧。
該區主要經典都圍繞聊齋。蒲松齡故居蒲松齡故居位于淄川區蒲家莊,蒲松齡故居系典型的北方農家建筑,聊齋正房再現了蒲翁當年“蕭齋瑟瑟、案冷凝冰”的情景。
蒲松齡紀念館以蒲松齡故居為中心,設蒲松齡生平著述、研究等五個展室六個院落,館藏豐富,陳列體系完備,館內藏有蒲學文物資料一萬三千多件。聊齋園聊齋園是以聊齋故事為主題、人文自然合二為一的組群式大型旅游景區。
設蒲松齡藝術館、狐仙園、石隱園、柳泉、聊齋宮、聊齋俚曲茶座等景點。4、博山值得去的地方是原山及溶洞原山國家森林公園原山國家森林公園是淄博市目前唯一一家國家級森林公園,環境清幽,景色秀麗,主要有石海、齊長城、民俗風情園、鳥語林、中華五千年瑰寶巖畫等景點。
原山石海是我國北方罕見的自然景觀,素有“南石林、北石海”的美譽。原山齊長城貫穿景區東西,蜿蜒曲折,氣勢磅礴,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原型即出于此溶洞有被專家譽為“山東第一洞”的大氣磅礴、瑰麗奇特的開元溶洞。
5、周村區只有古商城算個正經景點周村古商城是一處保存完好的明清時期古商業城,由大街、絲市街、銀子市街、綢市街等古商業街區組成。其錯落有致的格局,精巧別致的門市,豐富多彩的匾額和招牌,以及充滿濃厚商業氣息的街道名稱,為研究周村商業文化,發展旅游事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從目前保存下來的部分來看,建筑數量之多,質量之高,在國內皆屬上乘。6、桓臺縣有北國江南之稱的馬踏湖和王漁洋紀念館7、沂源縣最出名的是溶洞群,內有被譽為“中國第一石花洞精美別致、石花資源異常豐富的九天洞。
另外就是山東四座高山之一的魯山了。8、高青縣只有個大蘆湖,風景一般。
介紹淄博(名人)
淄博歷史悠久,文化燦爛。
淄作為春秋戰國時期"春秋五霸之首,戰國七雄之冠"的齊國都城長達800年之久。在此期間,風云變幻,波瀾壯闊,姜太公、齊桓公、齊威王、管仲、孫武、晏嬰、田單、司馬穰苴等名君賢相、英帥良將,不僅創建了"臨淄之中七萬戶……臨淄之途,車轂擊、人肩摩,連衽成帷,舉袂成幕,揮汗如雨,家敦而富,志高而揚"的這個海內外聞名的東方名都,也創建了一部雄壯曲折的齊國史。
在先秦的歷史舞臺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悠久的歷史,為淄博遺留了大量的文物古跡,臨淄故城及其周圍地帶文物古跡浩繁,被譽為"地下博物館"。
臨淄的后李文化在我國北方屬首次發現,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岳石文化、殷商文化在淄博皆有跡可尋。清代文壇大家蒲松齡和他的巨著《聊齋志異》以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越來越受到國內外的關注,淄川區蒲家莊,也成為一個風光優美、宛若仙居的聊齋文化旅游區。
清代文壇領袖王漁洋、趙執信和蒲松齡被后人并稱為孝婦河畔三名人,蘊藏深厚的齊文化,使淄博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積淀深厚的文化旅游之都。
淄博周村絲綢之路歷史
當歷史的車輪沿著龍山文化的骨脊咕嚕嚕滾過齊魯大地,一條美麗的絲帶便在車輪下延伸飄舞,從一個叫做周村的地方開始,一舞千年,絲綢走天涯……絲綢 穿越千年的美麗傳說在遠古時候,周村上空飛來一只鳳凰,嘴里銜著一個繭子,引導人類學會了用絲綢遮體。
鳳凰為了看到絲綢技術在當地普及,不惜讓自己化為了一座山峰,就是周村的鳳凰山,在周村的南郊鎮還有一個村子叫鳳凰村。傳說固然美麗,但似乎有點不可信的意味,當地出土的古文物無疑實實在在彌補了這一遺憾而成為最有力的說明——在古老的周村大地上,分布著許許多多龍山文化遺址,特別是在於陵故城周圍,出土了許多各式紡輪等遠古絲綢工藝遺物,而周村的前身便是商朝的於陵侯國,——遠古炎帝時候爽鳩氏之后,也是戰國時期齊文化的發源地。
從此,絲綢如一顆上好的良種在齊魯落地生根,發芽,生長,成熟…從此,絲綢成為文化使者,周游列國,遠走他鄉,把古老的中國介紹給西方,給世界帶去和平。夕陽西下,在那條幾乎是世界上最難走的道路上,在一片灰褐色里出現的紅色絲綢,被古風吹起時,幾多浪漫,幾許艱辛,期盼與希望共生…;也是在這條古道上,絲綢帶來了胡餅,帶來了摩尼教,帶來了西方先進的技術和文化,也帶來了周村經濟的徹底繁榮…薄如蟬翼的絲綢在千年陽光下溫和地泛著光,映紅了千年古道,從春秋戰國起到秦漢從唐朝一直到明清…絲綢有多柔軟,古道便有多厚重,絲綢走到哪里,古道便開辟到哪里,文明就延伸到哪里,從古至今,從現在到未來,從深夜到黎明…沒有絲綢 就沒有周村絲綢就是那條神秘的紅絲線,把中國輕輕牽出了東方樓閣…西方人對中國的最初認識便是從絲綢開始。
早在公元前3世紀,希臘、羅馬、印度的歷史和地理文字中就有東方“賽里斯國”的記載,而“賽里斯”是希臘語“絲綢”的意思,“賽里斯國”即是指“絲國”——中國。絲綢是中國的象征,也是周村的象征。
周村因絲綢而聞名海內外……秦始皇統一中國后,帶領浩浩蕩蕩的隨從視察各地。他站在芝罘山上,望著波瀾壯闊的大海,聽從了道士徐福的建議,組成龐大的船隊,出海尋仙求藥。
船上除了三千童男童女,還滿載齊地出產的磁器和絲綢。為了這批絲綢,於陵成千上萬的人民,不分白晝夜地博絲、紡織,把最好的齊紈、魯縞奉獻給這位叱咤風云的帝王。
在距離周村一百里之遙的濱州便有一處名曰“秦臺”的景觀——即取秦始皇當年在其上了望大海之意。當時間的車輪轉到漢代,經歷了楚漢之戰的劉邦登上王位。
這位最喜歡穿齊國絲綢的農民皇帝,下令在齊國設立三服官,全國共有管理從事絲織品加工的三服官兩處,專門織造供應皇室和對外禮品的絲綢產品。於陵和臨淄為代表的齊國乃其一,占到了當時國內絲綢產量的絕大多數。
《漢書》中這樣描述當時周村所屬的長山縣“俗彌多織” “齊郡風俗,男子多務農桑”。明末清初時期周村絲織業大多為手工,清朝中葉,絲綢作坊不斷涌現,至清末,各地絲商紛紛到周村投資辦廠,周村已發展成為山東絲織業的中心。
清乾隆年間,《淄川鄉土志》記載:“蠶絲本境天然之大宗,每屆春令,比戶飼之,……本境雖能繅絲,而售與周村商賈織造。”那時置桑養蠶已成為當地人民的主要行業。
“每于夏季,絲市極盛”。附近地區所產蠶繭大都運往周村市場出售。
“桑植滿田園,戶戶皆養蠶,步步聞機聲,家家織綢緞”這首民謠生動的再現了當時周村絲織業的繁榮景象。1894年,發明于日本的新法腳蹬織帶機進入周村,勞動效率提高二三倍。
20世紀初,小擴絲技術由南方傳入,使周村繅絲業由手工操作向半機械化操作過渡,繅絲質量明顯改善。同一時期,機器制絲出現。
1911年,裕厚堂絲廠率先安裝蒸汽機。1919年,同豐電器繅絲公司發電所建立,電力開始應用于繅絲工序。
1920年,合記機坊從天津引進鐵木提花機,取代了原木制提花機,提高工效35%以上,品種質量大有改善。1930年,順興成機坊從天津購買4臺電力絲織機,電力開始應用于絲織工序。
周村開埠前后,出現了恒興德、裕厚堂、同豐、源豐四大機械繅絲廠,是中國北方最早、也是最大的近代企業。這些工廠引進意大利繅絲機600余臺,以蒸汽機為動力,成倍地提高了生產效率。
為此,裕厚堂的開拓者李敬義,作為商人,被宣統皇帝破格授予奎文閣典籍和例授文林郎的封號,連他的夫人丁氏,也被破例封為儒人,可謂是空前絕后的殊榮。民國初年,中華民國農商部給裕厚堂的評價是“關心試辦,毅力經營”。
為表彰它為中國民族工業近代化的功勛,民國大總統頒發七等嘉禾獎章。在同一時代,周村還出現了專門研究開發絲綢生產工藝的同利公司,在中國北方率先建立了栽培優質桑樹,選育優良蠶繭品種,改進繅絲加工工藝的專門機構,并開辦了第一個絲綢技術專門學校,使周村形成了絲綢生產、科研、貿易的完整體系。
以亂世奇商陳壽亭艱苦創業歷程為主線的電視連續劇《大染坊》在中央電視臺黃金時段播出后,周村大染坊從此名聲大噪。該電視劇便直接取材于周村。
清代中葉,絲綢印染興起,周村逐漸成為全國著名的絲綢加工基地。至清光緒二十。
淄博文化古跡
臨淄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位於山東省淄博市東部。總面積668平方公里,人口55萬。臨淄歷史悠久,作為齊國都城長達800余載。齊國曾是春秋五霸之首、戰國七雄之冠,兩漢時期仍為齊王首府,是漢“五都”之一
姜太公祠與衣冠冢
齊國故城博物館
淄博旅游景點面面觀
淄博轄5區3縣,下面挨個點評
1、張店
市 *** 所在地,無什么特別旅游景點,只有個中國陶瓷館,地址在淄博博物館。
2、臨淄
齊國故都,所以這里的景點已齊文化為主,主要有:齊國歷史博物館,中國古車博物館、東周殉馬坑、姜太公祠。
中國古車博物館:當代中國首家最、最完整、以車馬遺址與文物陳列融為一體的古車博物館。分中國古車陳列和春秋殉車馬兩部分。
齊國歷史博物館,坐落在齊國故城宮城內,仿古城堡建筑形式,氣勢雄偉,古樸典雅,內部裝修取漢代風格,共十二個展廳,陳列出代表齊文化的精品文物3 0 0 余件。
東周殉馬館, 齊國第25代國君齊景公的殉葬品,殉坑全長2 1 5 米,計殉馬6 0 0 余匹,現已挖掘展出1 0 6 匹。這些馬全是壯年馬,昂首側臥,四足象是騰空狀態,規模之大舉世罕見,展示了齊國的強盛和貴族的奢華。有“殉馬奇跡天下無”之譽。
姜太公祠位于臨淄城東,由姜太公衣冠冢、姜太公祠、丘穆公祠等景點組成。該館介紹了太公生平業績。
3、淄川
短篇之王—蒲松齡的老家,什么?不知道他是誰?那《聊齋志異》該知道吧。該區主要經典都圍繞聊齋。
蒲松齡故居
蒲松齡故居位于淄川區蒲家莊,蒲松齡故居系典型的北方農家建筑,聊齋正房再現了蒲翁當年“蕭齋瑟瑟、案冷凝冰”的情景。蒲松齡紀念館以蒲松齡故居為中心,設蒲松齡生平著述、研究等五個展室六個院落,館藏豐富,陳列體系完備,館內藏有蒲學文物資料一萬三千多件。
聊齋園
聊齋園是以聊齋故事為主題、人文自然合二為一的組群式大型旅游景區。設蒲松齡藝術館、狐仙園、石隱園、柳泉、聊齋宮、聊齋俚曲茶座等景點。
4、博山
值得去的地方是原山及溶洞
原山國家森林公園
原山國家森林公園是淄博市目前唯一一家國家級森林公園,環境清幽,景色秀麗,主要有石海、齊長城、民俗風情園、鳥語林、中華五千年瑰寶巖畫等景點。原山石海是我國北方罕見的自然景觀,素有“南石林、北石海”的美譽。原山齊長城貫穿景區東西,蜿蜒曲折,氣勢磅礴,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原型即出于此
溶洞有被專家譽為“山東第一洞”的大氣磅礴、瑰麗奇特的開元溶洞。
5、周村區
只有古商城算個正經景點
周村古商城是一處保存完好的明清時期古商業城,由大街、絲市街、銀子市街、綢市街等古商業街區組成。其錯落有致的格局,精巧別致的門市,豐富多彩的匾額和招牌,以及充滿濃厚商業氣息的街道名稱,為研究周村商業文化,發展旅游事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從目前保存下來的部分來看,建筑數量之多,質量之高,在國內皆屬上乘。
6、桓臺縣
有北國江南之稱的馬踏湖和王漁洋紀念館
7、沂源縣
最出名的是溶洞群,內有被譽為“中國第一石花洞精美別致、石花資源異常豐富的九天洞。
另外就是山東四座高山之一的魯山了。
8、高青縣
只有個大蘆湖,風景一般
淄博歷史文化名人有哪些
淄博歷史名人 蒲松齡,世界短篇之王,所著《聊齋志異》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最光輝的短篇集。
字留仙,一字劍臣,號柳泉,山東淄川人,出身于一個破落的讀書世家。由于受家庭和社會風氣的影響,少年時代就醉心于科舉,19歲時接連考取縣、府、道三個第一,名振一時,但后來卻屢試不第,生活窮困潦倒,不得不以教書授徒為業。
72歲時才授例得一名歲貢。正是這種坎坷的生活道路,使他對清王朝黑暗的統治有深刻的體會。
為了發泄自已的不滿,他“集腋為裘,妄續幽冥之錄;浮白載筆,駐成孤憤之書”,寫就一代名著《聊齋志異》。這部著作是他一生心血的結晶,現行本共有491篇作品,有的作品出自作者的見聞,有的作品是對過去題材的發展和創造,但絕大多數篇章是根據搜集來的民間傳說編寫的。
他通過塑一些可受的妖狐鬼怪形象,盡情地鞭撻了腐朽的封建社會和科學制度,熱情地謳歌了自由、個性解放和反封建禮教精神,滿懷 *** 地贊頌了勞動人民的反抗精神,揭露了統治階級對人民的壓榨。反映社會現實,為勞動人民伸冤,是這部著作最深刻的思想內容之一。
齊桓公(?—前643),名小白,系姜齊第15代國君,在位43年。公元前685年, 齊襄公被殺,小白與公子糾回國爭位,被管仲一箭射中衣帶鉤,幾乎喪命。
小白乘勢裝死,騙過管仲,加緊趕路,在高等人的接應下,奪得君位。他應鮑叔牙之諫,從魯國接回管仲,任以國政,尊為仲父;進行改革。
他依靠群臣智謀,實行“參其國而伍其鄙”、“作內政而寄軍令”、“相地而衰征”等政策,又即山鑄錢,煮海為鹽,使齊國大治,國富兵強。外交上親鄰國,退還所占魯國、燕國的土地,討伐 *** 諸侯,一戰即服萊、莒等31國。
當時,周室衰微,諸侯 *** ,狄人南侵,中原不安,他以“尊王攘夷”為號召,幫助燕國打敗山戎;并存邢救衛,制止了戎狄對中原的進攻;又聯合中原諸侯南攻蔡、楚,與楚盟于召陵;還曾平定東周王室的內亂,干預諸侯國君的廢立。前651年舉辦葵丘之會,周襄王派人參加。
他在位43年,“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成為春秋時代第一個霸主。公元前645年,管仲、隰朋等人相繼死去,桓公不聽管仲遺言,又起用佞臣易牙、豎刁、開方三人。
公元前643年,齊桓公病重,三人乘機作亂,桓公被餓死,尸體停放67天才得收斂。齊國由此中落。
今臨淄區鄭家溝南二王冢傳為他和齊景公的墓。齊故城西北有高臺,名“桓公臺”,傳說是他會見諸侯和檢閱兵馬的地方。
鮑叔牙(?—前644)齊人,與管仲為友。以善于知人為后世所稱道。
公元前694年,齊襄公 *** 無常,襄公諸弟紛紛外逃。管仲、召忽輔佐公子糾逃往魯國,鮑叔牙輔小白,逃到莒國。
公元前685年,齊國內亂,國君被殺,他得到消息,帶小白搶先回國,打敗公子糾,奪得政權。小白即位為桓公,要任他為相。
他推辭說:“您要治理齊國,我與高即可勝任;若想稱霸諸侯,非管仲不可。”又說管仲有五大長處,都超過自己。
他勸小白別計一箭之仇,請回管仲,委以重任。管仲相齊后,叔牙甘居其下,一起治理國政。
管仲下世后,鮑叔牙繼管仲為相,周年而歿。后來,鮑叔知人與管鮑之交的故事一直作為美談,流傳于世。
管仲曾嘆說:“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淄博歷史名人(古代部分) 1,趙執信 生于康熙元年(1662年)卒于乾隆九年(1744年),青州府益都縣顏神鎮殿試二甲進士, 選翰林院庶吉士。散館授編修升右春坊右贊善兼翰林院檢討, 2,趙振業,明天啟乙丑進士,官至監察御史,入清以后,作過山西、江南兩布政司參議。
青州府益都縣顏 神鎮人。趙執信曾祖父。
3,趙進美,明崇禎庚進士,入清以后,官至福建按察使。青州府益都縣顏神鎮人。
趙執信叔 祖 。 4,孫廷銓,字枚光,顏神(今博山)大街人官至兵部尚書、戶部尚書、吏部尚書等要職。
1662年(康熙 元年),官拜內秘書院大學士,入參機務 5,蔣天珍,清道光年間山東博山人,官居太常寺卿,國子監祭酒從四品,捐地建博山爐神廟,洪覺寺,并重修 紅門,及顏文姜祠建筑群,蔣今長之子,死后葬于博山城西二槐樹。 6,蔣今長,清嘉慶年間山東博山人,官居中書科中書舍人,捐修博山顏文姜祠山門,永濟橋,玉皇宮等建筑, 三子蔣天珍,蔣天錦,蔣天鈞皆在京為官。
死后葬于博山城西二槐樹。 7,董永,西漢千乘人(今淄博市高青縣高苑城古城)被列入宣傳封建倫理道德的《孝子傳》。
后來董永 被封了個小官,死后葬在周村城東南方的大埠山上,其墓至今仍保持原祥。11,陳仲,名定,也叫陳 仲子,田仲,於陵中子等,是戰國時的著名賢士。
8,林放,字子邱,春秋魯國人,是孔夫人的得意弟子之一 9,歐陽高,字子陽,高青人,西漢今文《尚書》歐陽之學的重要代表人物 10,胡母生,字子都,臨淄人,西漢今文經學之一公羊學派的代表人物。 11,主父偃(?-前126年),武帝時期名臣。
臨淄人, 12,王應統(1664—1715),字緒光,號敏齋,祖籍山東長山縣,出身書香門第 為山東總河中軍副將改 任神木副將。后又歷任江南總漕中軍副將,文登副將等。
提升創業河北總兵,鎮守懷慶。 13,蒲松齡,字留。
1、焦裕祿(1922年8月16日-1964年5月14日),山東淄博博山縣北崮山村人,原蘭考縣委書記,干部楷模,中國共產黨革命烈士。在蘭考擔任縣委書記時所表現出來的“親民愛民、艱苦奮斗、科學求實、迎難而上、陪明森無私奉獻”的精神,被后人稱之為“焦裕祿精神”。
2、蒲松齡(1640年6月5日-1715年2月25日),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自稱異史氏。現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洪山鎮蒲家莊人。
3、高亞麟,1972年6月29日出生于山東省淄博市張店區,中國內地男演員、編劇、導演。2000年首次參演電視劇《亂世英雄呂不韋》,2004年在情景喜劇《家有兒女》中飾演夏東海一角而受到觀眾關注。
4、趙霽,1987年10月28日出生于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中國內地影視女演員。2009年,趙霽因在都市喜劇《愛情公寓》中飾演林宛瑜而被眾多觀眾熟知。
5、伊娜,1990年8月26日出生于山東淄博,2006年,伊娜考入上海戲劇學院本科表演系,畢業于上海戲劇學院,中國內地女演員。曾出演過《湘江北去》,《愛情公寓2》以及微電影《城市映像之旁邊的陌生人》。
6、杜麗,1982年3月5日生于山東省淄博市,中國女子射擊隊運動員。1994年開始射擊訓練,1996年進入山東淄博市體校,1998年進入山東省隊,2002年進入國家集訓隊。2004年雅典奧運會獲得10米氣步槍蘆畝冠軍,獲得雅典奧運會中國首金。2008年北京奧運會獲50米3X20金牌。
參考資料來源:-焦裕祿
參考資料來源:-蒲松齡
參考資料來源:-高亞麟
參考資料來源:-趙雯
參考資料來源:-伊娜槐慶
參考資料來源:-杜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