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宋的歷史名人?姓宋歷史名人有:宋牼、宋玉、宋金剛、宋之問、宋祁、宋慈、宋克、宋懋澄、 宋應星、宋濂、宋琬等等。1、宋玉 宋玉(約公元前298年-約公元前222年),又名子淵,譽為中國古代十大美男 ,崇尚老莊,戰國時期宋國公子,那么,姓宋的歷史名人?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姓宋歷史名人有:宋牼、宋玉、宋金剛、宋之問、宋祁、宋慈、宋克、宋懋澄、 宋應星、宋濂、宋琬等等。
1、宋玉
宋玉(約公元前298年-約公元前222年),又名子淵,譽為中國古代十大美男 ,崇尚老莊,戰國時期宋國公子,因父子矛盾而出走楚國。 中國古代四大美男之一,生于屈原之后,為屈原之后學。曾事楚頃襄王。
2、宋之問
宋之問(約656 — 約712),字延清,名少連,漢族,汾州隰城(今山西汾陽市)人,初唐時期的詩人,與沈佺期并稱“沈宋”。與陳子昂、盧藏用、司馬承禎、王適、畢構、李白、孟浩然、王維、賀知章稱為仙宗稿激十友。
3、宋金剛
宋金剛(?—620年),上谷(今河北)人,隋末農民起義軍首領。在上谷地區聚眾反叛。之后,跟隨山西的劉武周。南下與李世民交戰,戰敗后逃亡到突厥,賣芹后被殺。
4、宋應星
宋應星(1587年—約1666年),字長庚,漢族,江西奉新人,明朝著名科學家。宋應星的著作和研究領域涉及自然科學及人文科學的不同學科,而其中最杰出的作品《天工開物》被譽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
5、宋慈
宋慈(1186-1249),字惠父,漢族,建陽(今屬福建南平)人,與理學大師朱熹同鄉,祖籍河北邢臺市南和縣,唐相宋璟后人,生于南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年),南宋著名法醫學家,中外法醫界普遍認為是宋慈于公元1235年開創鍵配襪了“法醫鑒定學”,因此宋慈被尊為世界法醫學鼻祖。
戰國時楚國辭賦家宋玉,西漢時壯武侯宋昌,唐朝名相宋
璟、詩人宋之問,北宋文學家宋祁、宋庠兄弟、文學家兼文獻學家宋敏求、畫家宋迪、
農民軍領袖宋江,南宋著名法醫家宋慈,明朝學者宋濂、科學家畝派櫻宋應星、文
學家兼藏書家宋懋澄,清朝詩人宋琬、經學家宋翔鳳、迅叢學者宋恕、維新派代
表宋育仁,
民國政府行政院羨御長宋子文
,民主革命家宋教仁、
抗日名將宋哲元,
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宋慶齡、上將宋時輪。
宋慈。
宋慈(1186年-1249年)攜毀,男,字惠父碼隱裂,漢族,建陽(今屬福建南平)人,與理學遲閉大師朱熹同鄉,祖籍河北邢臺市南和縣,唐相宋璟后人,生于南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年),南宋著名法醫學家,中外法醫界普遍認為是宋慈于公元1235年開創了“法醫鑒定學”,因此宋慈被尊為世界法醫學鼻祖。
宋玉,戰國時楚人,約生於周赧王二十五年,卒於楚亡之年。因曾任蘭臺令,故亦稱為蘭臺公子。善辭賦,作九辯、招魂。與屈原并稱為屈宋。
宋璟(663~737)唐南和人。玄宗時的名相。耿介有節,守法持正,與姚崇并稱為唐代賢相。累封至廣平郡公,進尚書右丞。性喜梅花,所作梅花賦,世所稱譽。卒謚文真。
宋之問(656~712)字延清,一名少連,唐汾州(今山西省汾陽縣)人。武后時官尚方監丞左奉宸內供奉,工詩,其詩與沈佺期齊名,稱為沈宋。以媚附張易之而被貶官,后流嶺南賜死。
宋江 生卒年不詳,宋鄆城人。徽宗時為盜,侯蒙知亳州,上疏請招撫之,未成而侯蒙先卒。后張叔夜擒其副魁,江乃降。
宋 湘:清代詩人,字煥湘,號芷灣,嘉應州(今廣東省梅縣)人,為嘉慶進士。宋湘詩寫得好,書法亦佳,所作對聯,多廣為流傳。著有《紅杏山房詩鈔》等。
宋 琬:字玉叔,號荔裳,萊陽籍人。清初著名詩人,順治四年進士,官至四川按察使,為官清廉,仕肢族途坎坷。他一生精于著作,著有《安雅堂》,是我國有代表性的詩人,與安徽施潤章齊名,時稱“南施北宋”。宋琬詞、賦、文俱佳,傳世詩作有1300余首,對豐富中國歷史文化寶庫做出了卓越貢獻禪逗。
宋應星:江西奉新縣人,明代科學家,所著《天工開物》共三卷十八篇,是一部我歷襲弊國古代手工業和農業生產技術綜合性的科學巨著,在國際上也影響甚巨
宋 濂:浙江義烏人,明代文學家,曾主修《元史》,全書二百一十卷,著述甚豐。
宋玉(約公元前298年-約公元前222年),又名子淵,崇尚老莊,戰國時期鄢(今湖北宜城)人,宋國公族后裔 ,楚國文人。中國古代四大美男之一,生于屈原之后,為屈原之后學。
宋祁(公元998年—公元1061年),字子京檔模閉,小字選郎。祖籍安州安陸(今湖北省安陸市) ,高祖父宋紳徙居開封府雍丘縣 ,遂為雍丘(今河南商丘民權縣)人。北宋官員,著名文學家、史碼碼學家、詞人。
宋璟(663年—737年),邢州南和(今河北邢臺市南和縣閻里鄉宋臺)人。唐朝名相,北魏吏行裂部尚書宋弁七世孫。
以上就是姓宋的歷史名人的全部內容,1、宋美齡,第一個在美國國會演講的中國人;2、宋湘(宋芷灣),詩人,書法家,教育家,被譽為“嶺南第一才子”;3、宋應星,著有《天工開物》,明代著名科學家;4、宋益清,開辦《國難日報》等多家報紙;5、宋春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