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埃及三十一王朝分期 古埃及三個王國時期 古埃及分為哪三個時期 古埃及的資料簡介 埃及歷史分為四個階段
古代埃及經過了三十多個王朝,歷史學家將其分為
古王國時期(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2300年)
中王國時期(公元前2150年—公元前1700年)
新王國時期(公元孝碧前1071年弊罩—公元前332年)
《納米爾石板》埃及地區其繁盛期是古王國時期,18和19王朝是最鼎盛時期,也是開始走下坡路的時期。在古埃及最高的統治者稱為法老,其主要文物有:金字塔和廟宇。
納米爾石板巧卜舉
古埃雀豎稿及,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位于非洲東頃孝北部尼羅河中下游地區。歷史分期如下:
前王朝時期
涅伽達文化Ⅰ時期:又稱阿姆拉特時期,約公元前4000—前3500年,埃及出現了私有制和階級關系的萌芽。
涅伽達文化Ⅱ時期:又稱格爾塞時期,約公元前3500—前3100年。在埃及,私有制逐步確立,階級逐漸形成。
早王朝時期
埃及第一王朝:公元前3200年—2850年。從美尼斯到卡,共有八位法老。
埃及第二王朝:公元前2850—2686年。從霍特普司克摩伊到卡斯克摩,共有六位法老。
古王國時期
埃及第三王朝:公元前2686—前2613年。從納特里克特—吉塞到胡尼,共有五位國王。
埃及第四王朝:公元前2613—前2494年。從斯內夫盧到斯克普斯卡夫,共有六或七位法老。
埃及第五王朝:公元前2494—2345年。從烏斯卡夫到烏納斯,共有九位法老。
埃及第六王朝:公元前2345—前2181年。從泰蒂一世到女王尼托克里斯,共七位國王包括佩比一世和活了上百歲的佩比二世。
第一中間期
第一中間期(公元前2181—前2040年),古王國后期中央政府崩潰后,政府已經無法維護經濟穩定。到公元前2160年,耶拉孔波利斯的統治者統一了下埃及,而底比斯的因提夫家族統一了上埃及。因提夫家族不斷在北方擴張勢力,南北朝之間的沖突不可避免。約公元前2055年,底比斯軍在門圖荷太普二世率領下擊敗了耶拉孔波利斯統治者。埃及的再次統一,開創了經濟和文化復興的新時期。
1.埃及第七王朝:只統治了七十天。
2.埃及第八王朝:公元前2181—前2130年。共有八到二十七位法老,但名字無文獻可查。
3.埃及第九王朝:與第十王朝承接,統治下埃及,在北方。
4.埃及第十王朝:與第九王朝共有90年,公元前2130—前2040年。共有六位法老,有三位名叫凱蒂。
5.埃及第十一王朝:統治上埃及,南方,公元前2130—前2040年。共有三位法老。
中王國時期
中王國時期(公元前2040—前1786年),中王國的法老們恢復了國家的繁榮和穩定,刺激了藝術、文學和紀念性建筑工程的復蘇。
1.埃及第十一王朝末期:公元前2060—前2000年。三位蒙圖霍特普法老,第一位在公元前約2050年統一埃及。
2.埃及第十二王朝:公元前2000—前1786年。七位法老名阿門埃瑪特或塞索斯特里斯,最后一位統治者是女王塞貝克內菲盧雷。
如同世界上其他國家一樣,穩定總是和動亂是互相交替。各省分權勢力和其他歷史上至今仍然不明的勢力,毀滅了從第十二王朝傳續下來的底比斯政權,埃及分裂成許多的諸侯國。
3.埃及第十三王朝:公元前1786—前1674年。約有四十位法老,其中有幾位名叫塞貝霍特普。一些法老同時在法老的北部、中部、南部統治。從公元前1730年開始,這些國王只不過是西克索法老的封臣。
4.埃及第十四王朝
第二中間期
第二中間期(公元前1786—前1567年),約公元前1650年,中王國衰落,居住于三角洲東部城市阿瓦瑞斯的亞洲移民隨之奪取了這一地區并逼迫中央政府遷往底比斯。南遷后,底比斯的國王們發現自己被夾在北方的希克索斯王朝和它的努比亞盟友-南方的古什之間,100多年在沉悶和不作為中度過。到公元前1555年,底比斯的軍隊終于強大到可以挑戰希克索斯王朝。沖突持纖卜續了30多年,法老陶二世和卡摩斯最終打敗了努比亞人。卡摩斯的繼任,雅赫摩斯一世成功地在一系列戰役中讓希克索斯王朝永久地退出埃及的歷史舞臺。
1.埃及第十五王朝:希克索斯人最初所建立的王朝。
2.埃及第十六王朝:公元前1674—前1567年。第十六王朝被稱為“小希克索”王朝,只存于三角洲東部。“大希克索”王朝有五位法老,包括一位基安和兩位阿拉比。
3.埃及第十七王朝:公元前1674—前1567年。十位法老統治底比斯及周圍地區。他們是希克索的封臣。最后三位法老塔阿一世、二世和卡莫西斯,開始和北方的希克索人斗爭。
新王國時期
新王國時期(公元前1567—前1085年),新王國的法老們通過維護邊境安全和加強與鄰國的外交確立了一個空前繁榮的時代。
1.埃及第十八王朝:公元前1567—前1320年。從阿赫莫西斯到霍朗赫布,共有十四位君主,其中有四位圖特摩斯,四位阿門諾菲斯。王后阿謝普蘇特、埃赫那吞和圖坦卡蒙,都屬于本王朝。
2.埃及第十九王朝:公元前1320—前1200年。九位拉美西斯王族法老,包括拉美西斯一世、二世和塞蒂一世、二世。
3.埃及第二十王朝:公元前1200—前1085年。十位君主,除了第一位名叫賽特納克特之外,其余都叫拉美西斯。
后期埃及
公元前1078年,拉美西斯十一世去世,斯蒙迪斯一世取得埃及北方的統治權。南方則在底比斯阿蒙神廟的大祭司的有效統治下,后者僅在名義上承認斯蒙迪斯的權威。這一時期,利比亞人已經在三角洲西部地區定居,移民的首領們開始逐步取得自治權。
1.埃及第二十一王朝:公元前1085—前945年。在塔尼斯統治的有斯門代斯,普蘇賽奈斯一世和二世。在底比斯統治的有埃里霍斯和皮納杰姆。
2.埃及第二十二王朝:這時期經濟繁榮。
3.埃及第二十三王朝:統治了約300年。
4.埃及第二十四王朝:這時期文化繁盛,出現了埃及神話。
5.埃及第二十五王朝:統治了200年左右。
6.埃及第二十六王朝:有一百四十年的統治時期。
7.埃及第二十七王朝:有二百三十年統治時間。
8.埃及第二十八王朝:有一百一十年統治時間。
9.埃及第二十九王朝:有126年統治時期。
10.埃及第三十王朝:188年,這時期埃及達到鼎盛時期。
11.埃及第三十一王朝:共165年統治時期。
托勒密王朝時期
公元前332年,亞歷山大大帝在幾乎沒有遇到波斯人抵抗的情況下,被埃及人當成解放者占領了這片土地。亞歷山大的繼承者托勒密仿照埃及模式建立了政府機構,定都亞歷山大。盡管希臘統治者試圖緩和埃及人的情緒,托勒密王朝還是面臨叛亂、家族權力斗爭,以及伴隨托勒密四世之死而來的亞歷山大里亞的暴亂。此外,由于羅馬嚴重依賴埃及的糧食進口,羅馬人對埃及的政治狀況也大有興趣。持續不斷的叛亂、野心勃勃的政治家和強大的敘利亞對手動搖了王朝統治,以至埃及淪為羅馬的保護國,并最終成了一個行省。
羅馬統治時期
屋大維在亞克提姆海戰中打敗了馬克·安東尼和托勒密王朝的克利奧帕特拉七世后,埃及在公元前30年成了羅馬帝國的一個行省。
公元395年,羅馬帝國被分成東西兩部分,埃及屬東羅馬帝國,繼續歸“新羅馬”的皇帝管轄。640年,埃及被阿拉伯人占領,隨之開始阿拉伯化。
古埃及各時期:
1、前王朝時期(約前3100-前2686年)
2、早王朝時期(約前2686-前2181年)
3、古王國時期(約前2181-前2040年)
4、第一中間期(約前2040-前1786年)
5、中王國時期(約前1786-前1567年)
6、第二中間期;(約前1786-前1567年)
7、新枯沖王國時期(約前1567-前1085年握遲)
8、后王朝時期(約前1085-前332年)
9、馬其頓希臘人和羅馬統治時期(公元前332-公元642年)
從第1到第4時期,是奴隸制國家形成和統一王朝出段敗李現的時期,第5至第7時期是統一王國重建和帝國時期,第8至第9時期是埃及奴隸制國家衰落和陷于外族統治下的時期。
古代埃及經過了三十多個王朝,歷史學家將其分為首手者古王國時期(公元前3000年~公元薯隱前者薯2300年),中王國時期(公元前2150年~公元前1700年),新王國時期(公元前1071年~公元前332年)。
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從6500年前的前王朝時期(金石并用時期,約公元前4500—公元前3100年)開始建立起文明,是典型的水力帝國。受宗教影響極大,舉世聞名的金字塔就是古埃及人對永恒觀念的一種崇拜產物,也是法老王的陵墓,目前埃及共有八十余座金字派氏塔,其中最大的一座是胡夫金拆銀字塔。除了金字塵御散塔以外,獅身人面像、木乃伊也是埃及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