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泰國的三大禁忌 真實的泰國太恐怖了 泰國王朝歷史簡介 泰國的起源和歷史 泰國人最恨哪個國家人
國名
泰王國
泰國風光集萃(20張)(Kingdom of Thailand),簡稱泰國(Thailand,Thai)是東南亞的一個國家,民族特色中較奇怪的為長頸族。東臨老撾和柬埔寨,南面是泰國灣和馬來西亞,西接緬甸和安達曼海。在1949年5月11日以前,泰國的名稱是暹羅。國旗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3∶2。由紅、白、藍三色的五個橫長方形平行排列構成。上下方為紅色,藍色居中,藍色上下方為白色。藍色寬度相等于兩個紅色或兩個白色長方形的寬度。紅色代表民族和象征各族人民的力量與獻身精神;泰國以佛教為國教,白色代表宗教,象征宗教的純潔;泰國是君主立憲政體國家,國王是至高無上的,藍色代表王室,藍色居中象征王室在各族人民和純潔的宗教之中。
國家簡史
泰國已有700多年的歷史和文化,原名暹羅。公元1238年建立了素可泰王朝,開始形成較為統一的國家。先后經歷了素可泰王朝、大城王朝、吞武里王朝和曼谷王朝。從16世紀起,先后遭到葡萄牙、荷蘭、英國和法國等殖民主義者的入侵。19世紀末,曼谷王朝五世王大量吸收西方經驗進行社會改革。1896年,英、法簽訂條約,規定暹羅為英屬緬甸和法屬印度支那之間的緩沖國,從而使暹羅成為東南亞唯一沒有淪為殖民地的國家。1932年6月,人民黨發動政變,建立君主立憲政體。1938年,鑾披汶執政,1939年6月更名為泰國,意為“自由之地”。1941年被日本占領,泰國宣布加入軸心國。1945年恢復暹羅國名。1949年5月又改稱泰國。
節日
國慶國王誕辰日12月5日(1927年,國王普密蓬·阿杜德誕辰) 宋干節(公歷四月十三日至十五日);水燈節(泰歷十二月十五日)。
泰國國徽
國徽
泰國國徽是一個極富宗教神秘色彩的圖騰圖案。深紅色的大鵬是泰國民間傳說中鷹身人面的神靈。
語言
泰語(Thai)是泰國的語言,屬壯侗語系侗臺語族。泰語是一種分析型語言,不同的聲調有區分詞匯和語法的作用。
宗教
佛教為國教,其信徒占95%,其次伊斯蘭教占3.8%,基督教占0.5%,其他0.7%。泰國南部的陶公府、北大年府和惹拉府以回教徒為主。另外亦有信奉天主教教和印度教的信徒。
泰國風景
民族
全國共有30多個民族,泰族為主要民族,占人口總數的40%,其余為老撾族,華族,馬來族,高棉族,和苗、瑤、桂、汶、克倫、撣、塞芒、沙蓋等山地民族。泰語為國語。95%的居民信仰佛教,馬來族信奉伊斯蘭陪型教,還有少數信奉基督教、天主教、印度教和錫克教。華人是泰國的一個重要族群,約有7,300,000(2003年)芹陪人,占總人口的12%.主要信仰漢傳佛教、道教、儒教。
編輯本段地理
歷史地理
泰國位于中南半島中南部。與柬埔寨、老撾、緬甸接壤,東南臨泰國灣(太平洋),西南瀕安達曼海(印度洋)。熱帶季風氣候,全年分為熱、雨、涼三季,年均氣溫24~30℃。
1238年開始形成較為統一的國家。先后經歷了素可泰王朝、大城王朝、吞武里王朝和曼谷王朝,原名暹羅,1652年(順治九年)暹羅派遣蘆首猜使節到清朝進行朝貢,開始了兩國的友好往來。1767年,緬甸軍隊入侵暹羅,攻破了暹羅的國都大城。大城王朝的達府太守披耶·達信組織暹羅人民擊退了入侵的緬軍,重新統一了暹羅,被擁立為王。1768年,達信派遣使節到清朝,請求清廷封他為暹羅國王,但清政府認為他是乘機篡位,予以拒絕。
曼谷奢華
然而,達信繼續向清政府表示友好,清政府終于在1777年承認了達信建立的王朝,準許暹羅使節到清廷朝貢。在1823年(道光三年),清政府向暹羅國王拉瑪二世贈送了“永奠海邦”的匾額。19世紀,葡萄牙、荷蘭、英國、法國等殖民主義者先后入侵。1855年,英國代表、香港總督鮑林強迫暹羅簽訂了《英暹通商條約》(《鮑林條約》),此后法美國、德國、意大利等國也紛紛效法英國,強迫暹羅簽訂了類似的條約。暹羅淪為了西方殖民國家的半殖民地,1896年英法簽訂條約,規定暹羅為英屬緬甸和法屬印度支那間的緩沖國,與清朝的宗藩關系也漸告結束。19世紀末,拉瑪四世王開始實行對外開放。拉瑪五世王借鑒西方經驗進行社會改革。1932年6月,拉瑪七世王時期,民黨發動政變,改君主專制制為君主立憲制。1939年更名泰國,后經幾次更改,1949年正式定名泰國。
泰國的意思是“自由之地”,在其800年的歷史中,泰國可以引以為自豪的是它是東南亞唯一的一個沒有淪為殖民地的國家。泰國的歷史分為五個主要的時期:
南朝時期
(公元650-1250)
泰族人在中國南部,即現在的云南、廣西和廣東,建立了他們的國家。許多人向南移居到湄南河盆地,并在高棉帝國統治下的中央平原定居了下來,并可能接受了高棉帝國的文化。泰族人在約公元1238年時建立了獨立的國家素可泰,標志著素可泰王朝的開端。
素可泰時期
(公元1238-1378)
13世紀時泰族人開始成為這個地區的統治力量,并逐漸宣布從當時存在的高棉和孟王國獨立出來。統治者稱之為“幸福的黎明”,這也常常被認為是泰國歷史的黃金時期,這是理想的泰國,物產豐富,君主像父親般慈善,其中最著名國王的是蘭甘杏大帝。然而在1350年,更加強大的大城對素可泰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大城時期
(1350-1767)
大城的君主從一開始就接受了高棉文化的影響。他們不再是素可泰王朝時父親般慈善、平易近人的君主,而是專制帝王,并采用devaraja(神王)的頭銜。在這個時期的早期,大城的統治向鄰近的泰公國擴張,并與其鄰國發生沖突。17世紀時,暹羅開始同西方國家建立外交和商業關系。
1767年,緬甸入侵成功攻陷了大城。盡管緬甸人取得了勝利,但是他們對暹羅的統治并沒有維持多長時間。年輕的Phya Taksin將軍和他的隨從突破了緬甸人的重圍,逃到了尖竹汶(Chantaburi)。大城淪陷七個月后,他和他的軍隊乘船返回到都城,趕走了緬甸駐軍,收復了大城。
吞武里時期
(1767-1772)
著名的Taksin將軍決定將都城從大城遷移到靠近海的地點,這樣有利于對外貿易,保證武器的采購,并且萬一緬甸重新進犯,便于防守和撤退。他在湄南河西岸的吞武里建立了新都城。Taksin的統治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大城淪陷后缺少中央權威導致王朝迅速瓦解,Taksin統一各府的統治覆滅了。
曼谷時期
(1782至今)
Taksin死后,查庫里將軍成為查庫里王朝的第一世國王,即拉瑪一世,從1782年統治到1809年。他即位的第一項舉措就是將王室都城從吞武里遷到河對岸的曼谷,并建造了大王宮。拉瑪二世(1809-1824)繼續修建工作。拉瑪三世Nang Klao國王(1824-1851)重新開始了同西方國家的聯系,并發展同中國的貿易。“國王與我”中的拉瑪四世Mongkut國王(1851-1868)與歐洲國家締結條約,避免淪為殖民地,并建立了現代泰國。在他統治期間,開展了許多社會和經濟改革。
拉瑪五世朱拉隆功(Chulalongkorn)國王(1869-1910)繼承父親進行改革,廢除奴隸制,改進公共福利和行政制度。拉瑪六世Vajiravudh國王(1910-1925)推行義務教育其他教育方面的改革。Prajadhipok國王(1925-1935)統治期間,泰國從君主專制政體轉變為君主立憲政體。國王于1933年退位,由他的侄子Ananda Mahidol國王繼位(1935-1946)。國家由暹羅更名為泰國,1939年起實現民主政治制度。現任國王普密蓬·阿杜德是查里庫王朝的拉瑪九世國王。
泰國古稱暹邏,南宋末年,宰相陳宜中兵敗走占城,以后又轉避暹邏,終老暹地。元代國勢強盛,銳意向外發展,東南亞各國紛紛向元廷朝貢,泰國也不例外。
依據元史記載,元代(自公元1277至1368年)暹邏巨象及萬物進貢。元帝嘉許她的歸順,獎賜中土珍品,而元廷也遣使暹邏宣慰三次,關系良好。
公元1350年,泰族一名叫拉瑪鐵菩提的酋長,在湄南昭披耶河下游的阿瑜陀耶崛起,甚至征服了北部的素可泰而建立王國,馬來西亞的大部分地區以及緬甸海岸的頓遜區均為所有。拉瑪鐵菩提王死于1369年,也就是明洪武二年。洪武十年(1377年)暹邏王子昭祿群膺,承其父命來朝,明太祖大喜,令禮部員外郎王恒,頌賜暹邏國王大印,并贈世子衣幣及路費。自此以后,阿瑜陀耶王朝始稱暹邏。洪武廿八年,昭祿群膺又遣使朝貢,并告父喪。太祖命中官前往致祭赦世子嗣繼王位,賜賞有加。
明永樂元年,成祖又贈暹邏王金銀大印,暹邏王也遣使謝恩。
鄭和南下時留暹邏者甚多
明初,中國的海外活動是非常頻仍的。明成祖為宣揚國威,曾派鄭和率領艦隊,南巡七次,走的是西洋航線。暹邏位于越南至馬來西亞的海程之中,為必經之地。當時,東南亞各地已有華人商賈,居處其間。隨鄭和南下的馬歡,著有《瀛涯暹勝覽》一書,其中記述暹邏的情形道:"國周千里,外山崎嶇,內地潮濕。土瘠少堪耕種,氣候不正,或寒或熱。其王居之屋,頗華麗整潔。民庶房地造如樓,一不通板,卻用檳榔木劈開如竹片樓,密擺用藤扎縛甚牢固。上鋪藤簟竹席,竹臥食息皆在其上。王者之扮,用白布纏頭,上不穿衣,下圍絲嵌手巾,加以錦綺壓腰。出入騎象或乘轎。一人執金柄傘,茭草葉做,甚好。王崇信釋教。國人為僧為尼姑者甚多。僧尼服色與中國頗同。亦住庵觀,持齋受戒。其俗凡事皆是婦人主掌。其國王及下民,若有謀議輕重買賣一應巨細之事,皆決于妻。
君主制
普密蓬·阿杜德國王陛下是查庫里王朝的第九世國王。他于1927年12月5日出生在美國馬薩諸塞州坎布里奇市,他的父親,宋卡的瑪依多王子在哈佛大學學習醫學,普密蓬國王于1946年繼承王位,是泰國統治時間最長的君主。作為君主立憲政體,他在危機時期保持中立。
泰國的歷史
泰國曾稱“暹羅”。是一個文明古國。很早就有人類在此生活。歷史上,泰國存在過四個封建王朝,即素可泰王朝(1238年-1350年)、大城王朝(1350年-1767年)、吞武里王朝(1767年-1782年)和曼谷王朝(1782年-)。
公元1238年建立了素可泰王朝,開始形成較為統一的國家。1350年當素可泰王朝日益衰敗時,烏通王乘機獨立,建立阿瑜陀耶王國,從此開創了歷時417年喚罩的阿瑜陀耶王朝(也稱大城王朝)。它實行郡主制,全國各省均隸屬中央封建政權。各省的統治者都由國王任命。同時,還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政治和法律制度。1767年阿瑜陀耶王朝被緬甸所滅。鄭信以收復河山、匡復暹羅為口號,招兵買馬,經過幾年的爭戰,于1776年重新統一了泰國,建立了吞武里王朝。吞武里王朝歷時雖然只有短短的15年,但確是泰國歷史上最強盛的王朝。1781年,吞武里王發生宮廷政變,當時被鄭信派去出征柬埔寨大將昭披耶卻克里聞訊后趕回吞武里,趁機處死鄭信,然后自立為王,建立了卻克里王朝,成為拉瑪一世。之后遷都曼谷,因此,卻克里王朝又稱曼谷王朝,延續至今(現國王普密蓬是這個王朝的第九世國碼穗王)。
19世紀泰國先后遭到葡萄牙、荷蘭、英國、法國的入侵。1851年,拉瑪四世蒙庫繼位,與英、法簽貿易協定,允許英、法享有治外法權。與此同時,泰國開始實行改革,拉瑪四世還聘請西方顧問幫助實現國家現代化。1868年拉瑪五世繼位,繼續推行改革計劃,大量吸收西方經驗進行社會改革,對泰國的歷史發展產生重大的影響。1896年,英法簽訂條約,規定暹羅為英屬緬甸和法屬印度支那之間的緩沖國,從而使泰國成為東南亞唯一沒有淪為殖民地的國家。1932年6月,人民黨發動政變,改君主專制為君主立憲制。
不管怎樣變化,國王始終是泰國最高統治的象征。泰國幾乎一直處于不斷更迭的軍人政權的控制之下。立憲議會政府的建立,經常是短命的。1938年,鑾披汶執政,1939年6月改稱泰國,意為“自由之地”。1941年被日本占領,泰國宣布加入軸心國。1945年恢復暹羅國名。1949年5月又改稱泰國。1957年9月16日,因執政的軍人集團內部分歧,陸軍司令沙立?他納叻發動政變,推翻披汶?頌甘政府。1963年沙拉去世后,他的副手他儂?吉滴卡宗接替了他的職位,并把這個軍人政權維持到了1973年。在此期間,泰國的經濟得到迅速的發展,然而,由于政府采取獨裁專斷的政治手段治理國家,最終導致了1973年的10月的大規模學生運動。于是軍人專政中斷,泰國又恢復了議會制度。1975年大選,克立?巴莫和社尼?巴莫先后出任總理。但以后的數年里,泰國政變依然迭起。1977年10月以沙鄂?差羅如為首軍人發動政變,組成以江薩?差瑪為總理的內閣。1980年江薩辭職,國防部長兼陸軍和模鬧司令炳?延素拉暖出任總理。盡管政府數度更替,但經濟卻始終未受到重大沖擊。1991年2月23日,泰國又發生了政變,推翻了1988年民選產生的差猜?春哈旺政府 ,成立了由軍人組成的國家委員會。3月6日,臨時政府成立,阿南?班雅拉春擔任總理。1992年4月7日,國王批準沒有參加競選的素金達為總理,遭到四黨聯盟的反對,蛤蚧群眾對此反應強烈。20萬群眾集會游行,并與軍警發生沖突,造成流血事件。素金達被迫宣布辭職。同年9月13日再次舉行全國大選民主黨主席川?立派出任總理。
泰國是亞洲重要的旅游國家之一,迷人的熱帶風情以及獨具特色的佛教文化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泰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佛教國家,這個被稱為“白象王國”的美麗國度,擁有獨特的文化傳統和民族風俗,如豐富源侍多彩的各種節日,水上人家的清新生話,聞名于世的古典舞和民族舞,饒有趣味的啞劇和洛坤劇,別具一格的泰拳、斗雞、玩魚等,都令人“樂不思蜀”。這里到處是金碧雹液吵輝煌、尖角高聳的廟宇、佛塔,無處不有精致美觀的佛埋殲像、石雕和繪畫,這些在長年青綠的椰林掩映下的古跡,為泰國妖媚動人的熱帶風光增添了無限絢麗的色彩。并增加了許多神秘的氣息。
泰國是亞洲重要的旅游國家之一,迷人的熱帶風情以及獨具特色的佛教文化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泰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佛教國家,這個被稱為“白象王國”的美麗國度,擁有獨特的文化傳統和民族風俗,如豐富多彩的各種節日,水上人家的清新生話,聞名于世的古典舞和民族舞,饒有趣味的啞劇和洛坤劇,別具一格的泰拳、斗雞、玩魚等,都令人“樂不思蜀”。這里到處是金碧輝煌、尖角高聳的廟宇、佛塔,搜孝無處不有精致美觀的佛像、石雕和繪畫,這些在長年青綠的椰林掩映下的古跡,為泰國妖媚動人的熱帶風光增添了無限絢麗的色彩。并增加了許多神秘的氣息。
首都:曼谷
國花:睡蓮
面積:514000平方公里
貨幣:銖
人口:6040萬( 1995年)
國慶日:12月 5日
別稱:佛之國、黃袍佛國、大象之邦
主要旅游景點
“天使制城”——曼谷
古剎林立的佛國首都曼谷.四季花卉絢麗多姿,這個同時兼具著古老氣息和現代風情的東方大城,是個處處充滿著神秘與美麗的地方。曼谷之于泰國。正如巴黎之于法國。或倫敦之于英國一樣。代表著這個國家的文化及精神。曼谷被人稱為”天使之城”。在這里。喧囂緊張的商業活動與謙恭平和的居民生活、實用高效的西洋現代節奏與源遠流長的東方文化傳統,巧妙而又難以置信地結合在一起,令世人感嘆不已。
玉佛寺
玉佛寺建在王宮范圍之內,占地 2.1萬平方米.始建于 1782年。以后歷代君王對玉佛寺建筑都進行過修繕。共有大小21座寺廟.是歷代王室舉行佛教儀式的地方。也是泰國惟一沒有和尚居住的佛寺。正殿中的佛身由一塊純玉制成,稱為“翡翠玉佛“,該寺亦以此得世含稿名。
大王宮
又稱大皇宮,大王宮位于湄南河的東岸,建筑占地 22萬平方米.由一組布局錯落的建筑群組成。是曼谷王朝成立后最早建的王宮,是皇家專用的佛禮之所,也是歷代國王的居住地。
鱷魚潭
鱷魚潭位于曼谷市區以東大約30公里的北欖。創始于1950年。是世界上最大的鱷魚飼養場。這里以人工繁殖、飼養鱷魚為主.今天的鱷魚潭,已逐漸發展成一處著名的游覽場所,這里的馴鱷表演是所有來泰國旅游的人士爭相一睹的節目.觀之驚心動魄。
“東方夏威夷”芭堤雅
是一個長達3000米的新月形海灘,位于泰國首都曼谷東南150公里處的羅灣,這里傳山傍海,氣候宜人,環境優美。綠草如茵,玲瓏剔透的住宅.旅館和別墅隱現在林蔭之中,各種鮮花遍布街道、庭院,素有‘’花城“之稱。芭堤雅是泰國最負盛名的海濱旅游勝地之一,也是國際著名的海濱旅游度假地和大游樂區,它以綺麗的風光和迷人的海濱浴場。終年吸引著成千上萬的海外游客,被譽為“東方的夏威夷”。
“人妖”表演
泰國的“人妖”表演對旅游者來說充滿神秘老鄭色彩.在泰國主要城市都可看到,是泰國旅游業中獨有的項目,以芭堤雅最著名。這是由經過變性手術和艱苦訓練而具有柔媚女性形象的男性演員表演的節目。“人妖”演員原為男性.是經過整容和注射女.性荷爾蒙后,才變成了比大部分女性更漂亮的“女性”。
死亡鐵路的交通咽喉——桂河大橋
在北碧府的桂河上,有一座橋、鐵銹斑斑的橋頭上聳立著一枚巨型炮彈.這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著名的死亡鐵路的交通咽喉——桂河大橋。桂河大橋的興建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當年日軍為征服緬甸,并企圖與軸心國會師、于 1942年役使10多萬民工和戰俘,日以繼夜地趕工,興建了跨越桂河的鐵橋。由于桂地處泰緬邊境蠻荒區域,氣候及生活條件惡劣,加上盟軍的飛機轟炸,所以有1.6萬建橋者先后死去。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大橋才剛剛建成。
“北方玫瑰城”——清邁
位于首都曼谷以北 750公里處,坐落在海拔1000多米的素貼山下。清邁是泰國第二大城市,面積 17.5方公里,人口 18萬多,群山環抱、風光秀麗,氣候冬暖夏涼,是泰國北部的政治、經濟中心和療養.旅游勝地。
清邁的街道整潔、商業繁榮。是泰國北部地區的貨物集散中心。其手工藝品全國聞名,遠銷海外。主要有木雕、漆器.銀器.藤器和竹器等精美工藝品。清邁同時以產絲綢、紡織品等著稱。
公元1238年建立了素可泰王朝,開始形成較為統一的國家。先后經歷了素可泰王朝、大城王朝、吞武里王朝和曼谷王朝。泰國北部的素可泰,是泰國歷史上第一個獨立王朝——素可泰王朝(公元1238年到1356年)的都城,素可泰在泰語中意為“幸福的黎明”,原來只是柬埔寨吳哥王朝下轄的答叢差一個城市。
元代國勢強盛,銳意向外發展,東南亞各國紛紛向元廷朝貢,泰國也不例外。1350年,烏通王在大城府建都,脫離素可泰王國宣布獨立,建立阿瑜陀耶王國,不久吞并素可泰王國,被中國明朝封為暹羅國王。1767年,緬甸軍隊攻陷大城,阿瑜陀耶王國滅亡。大城時代歷417年,共有33位君主。
19世紀末,曼谷王朝五世王大量吸收西方經驗進行社會改革。1896年,英、法達成利益妥協,間接使得暹羅成為東南亞唯一沒有淪為殖民地的國家。
拉瑪五世朱拉隆功國王(1869-1910)繼承父親進行改革,廢除奴隸制,改進公共福利和行政制度。拉瑪六世國王(1910-1925)推行義務教育其他教育方面的改革。拉瑪七世國王(1925-1935)統治期間,泰國從君主專制政體轉變為君主立憲政體。
1932年6月,人民黨發動政變,建立君主立憲政體。1938年,鑾披汶執政,泰國國王于1933年退位,由他的侄子阿南塔·瑪希敦國王繼位拉瑪八世(1935-1946)。1939年6月由暹羅更名為泰國,意為“自由之地”。1939年起實現民主政治制度。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泰國成為美國在東南亞的主要軍事盟國。在東南亞地區,泰國亦是一個舉足輕重的國家;首都曼谷是該區域中國際化程度很高的大都會區。另外,泰國是東盟始創國之一,亦在東南亞區內事務有積極清皮的參與。
拓展資料
泰王國,通稱泰國(Thailand)。位于東南亞的君主立憲制國家。泰國位于中南半島中部,其西部與北部和緬甸、安達曼海接壤,東北邊是老撾,東南是柬埔寨,南邊狹長的半島與馬來西亞相連。
舊名暹羅,1949年5月11日,泰國人用自己民族的名稱,把“暹羅”改為“泰”,取“自由”之意。
實行自由經濟政策,20世紀90年代經濟發展較快,躋身成為“亞洲四小虎”之一。是世界的新興工業國家和世界新興市場經濟體之一鄭盯。世界五大農產品出口國之一。電子工業等制造業發展迅速,產業結構變化明顯,汽車業是支柱產業,是東南亞汽車制造中心和東盟最大的汽車市場。
參考資料:詞條泰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