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記歷史議論文素材?.那么,銘記歷史議論文素材?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歷史的笑容
歷史的煙火封不住你們的笑容,或倦怠,或輕狂,或自得其所。而當你們遠去,那些笑容卻永遠俯瞰我們,成為最悲壯而動人的交響。
(一)關(guān)于忘記
是“正道直行,竭忠盡智”的三閭大夫,是“上下而求索”的尋路者,是“披發(fā)行吟澤畔”的末路人,是汨羅江畔不散的清魂。當懷王的靡靡之音在郢都縈繞,當鄭袖的巧施心計讓你無力招架,當張儀的巧舌如簧讓你心力交瘁,一個聲音對你低訴:“忘記吧,歸去吧!”胡不歸?既然行迷未遠,何不回車復路?然而,你終于選擇了銘記,銘記傷痛,銘記惡濁,銘記忠誠,也銘記了死亡。那個在懷王的聲色犬馬之娛中老淚縱橫的你,學不會隨波逐流,卻也學不得忘記。在你倦怠的笑容里,我把兩個字刻在我心頭——忘記。
(二)關(guān)于銘記
是滕王高閣的狂生,是“兒女共沾襟”的少年,是枷鎖之下的囚徒,是海中飄蕩回不了家的游子。你不該如此輕狂,恃才傲物自以為可以在政治的旋渦中從容輾轉(zhuǎn),才情四溢陶醉于“四杰”的英名不知自拔。于是,你終于應(yīng)驗了裴行儉那句“善終為幸”,成為中國文壇倍受嬌寵的詩人。你本該學著銘記,銘記你的詩詞,銘記你的無知,銘記你的尚不成熟,銘記如何獨善其生。然而你終于選擇了忘記,放縱自己成為預(yù)知死亡的才子。在你狂傲的笑容中,我將兩個字刻在心頭——銘記。
(三)云在青山月在天
是“大江東去浪淘盡”的英雄,是烏臺詩案摧殘的苦命人,是竹杖芒鞋的行路人,是在忘記與銘記中游刃有余的智者。忘記了世俗的惡濁,你記住了一蓑煙雨、明月風清;忘記了仕途失意,你記住了黃城閑適,踏雪飛鴻;忘記了苦苦執(zhí)著,你記住了樂觀曠達,善終一生。在你自得其所的笑容間,我雙眼為之一亮,在心頭刻下兩個字——選擇。會忘記,會銘記又如何?只有會選擇,才能歆享人生帶給我最大的樂趣。走過,讀過,撫摩過。你們額間的皺紋已成為歷史的車轍,你們眉宇間的笑容卻依然清晰可辨,屈子,子安,東坡,或倦怠,或輕狂,或自得其所的笑容泄露給我關(guān)于忘記與銘記的天機 。
一個不懂歷史的民族是沒有前途的,而不懂歷史的人永遠擺脫不了愚昧。歷史是科學,歷史題材的影視必須尊重科學。“戲說”歷史,實則戲說我們這個民族。文藝家,特別是創(chuàng)作歷史題材的作家、編劇者,應(yīng)當正確對待歷史,多讀點歷史,去無知,忌淺薄,戒浮躁,對歷史負責,對讀者或觀眾負責,努力創(chuàng)作出精品來。
近20年來,我國以歷史題材的影視創(chuàng)作可謂盛矣。其中,又以清史的影視劇獨占鰲頭。如《努爾哈赤》、《兩宮皇太后》、《火燒圓明圓》、《宰相劉羅鍋》、《戲說乾隆》、《雍正王朝》、《一代廉吏于成龍》、《康熙微服私訪》、《天下糧倉》、《康熙王朝》等,都屬清代重大題材而具代表性的作品。這些名目繁多的影視劇紛紛登上熒屏或銀幕,走進千家萬戶,遂成鋪天蓋地之勢,如一股股五彩繽紛的“歷史大潮”,將沉寂的歷史時空攪得熱鬧非凡,堪稱是我國文化生活的一大奇觀。
藝術(shù)再創(chuàng)作必須尊重歷史。
“戲說”歷史,易將青少年引入誤區(qū)
中國歷史悠久,文獻極其豐富。中華五千年文明史,除遺址遺跡遺物可資證明,大量地保存在文字記述的歷史文獻中。研究中國歷史與文化,創(chuàng)作歷史題材的文藝作品包括影視劇,都須從這里索取原材料即素材,或進行學術(shù)論證,或進行藝術(shù)加工,真實地再現(xiàn)歷史原貌。不可思議的是,那些號稱“藝術(shù)家”、“作家”及“名導”們,無須查找歷史資料,更不必研究,竟將歷史完全“推翻”,僅憑他們的“藝術(shù)”頭腦,想當然地重新編歷史。他們就是不要真實的歷史,認為歷史不生動,歷史中“無戲”,只有他們編得生動、有情有戲,老百姓才愛看。這不叫藝術(shù)再創(chuàng)作,應(yīng)稱之為“歷史再創(chuàng)造”!因為他們改變了歷史事實,搞亂了原事物(件)的“因果”關(guān)系,也就制造了荒唐。
顯而易見,歷史在編導們的手里,不過是個幌子,一個可借用的道具,只須使用歷史人物的名字,讓他們穿起古代服飾,搭起宮殿或豪宅,來演繹他們心中的愛情神話和善善惡惡的人性,以古喻今,將歷史現(xiàn)代化,宣泄他們的商業(yè)價值觀和低俗的感情追求,將本來就很生動又給人以啟示的歷史,變成了一幕幕荒唐的鬧劇,實際是制造了一堆堆文化垃圾!
忘記和銘記就像太陽與月亮一樣,一個總在燦燦白晝中浮現(xiàn),任何光亮也無法阻擋它的光芒;一個總在幽幽深夜隱現(xiàn),有時還會躲匿在濃濃黑云后,時隱時現(xiàn)。從表面上看去,忘記和銘記就像兩條平行線一般,永不相交。但,正是有了太陽,才能襯托出月亮的柔和溫美;正是有了月亮,才能顯映出太陽的絢麗璀璨。沒有太陽,世界將沉寂在無盡的黑色迷霧中;沒有月亮,世界會得不到停息,而永不休眠。忘記和銘記更是如此。雖然本質(zhì)不同,但它們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
一味的忘記,便失去了人生的意義。人生本來是沒有意義的,但是繼續(xù)活下去,就會遇到許多有趣的事情。正是這些經(jīng)歷,這些讓我們或感動,或悲傷,或痛苦的事情,構(gòu)成了完整的人生。沒有它們,我們所擁有的只是一副軀殼,赤條條的來到這世界,又赤條條的歸于塵土。
一味的銘記,會讓我們背上沉重的負擔。誠然,世間有太多太多的事情需要我們?nèi)ャ懣绦闹校驗闊o論它們曾經(jīng)是讓我們歡笑,讓我們淚流還是深深的感動,都是我們?nèi)松袕涀阏滟F的回憶。但一味的銘記,再珍貴的記憶也會變成沉重的負擔。當想起那些美好的過往時,心情固然會變得愉悅,但從夢中醒來時,卻發(fā)現(xiàn)一切都已是過往,自己面對的依然是人生之事不如意者,十之八九的生活。此刻,心中更多的恐怕就將是遺憾、傷感、陰沉的心緒了,更有甚者,會產(chǎn)生逃避現(xiàn)實,想活在回憶的想法,可見,回憶雖美,卻也暗藏殺機。當想起那些痛苦的記憶時,本已愈合的傷疤恐怕又會揭開,本已平靜的生活恐怕又會被傷感、后悔的情緒所干擾,可見,記憶雖深,卻也是一種隱患。
一味的忘記,一味的銘記,都會讓生活不盡完美,就像兩塊裂開的玉石雖有殘缺之美,但終究不能用于裝飾,登堂入室,只能隱于收藏之流。因此,忘記與銘記,惟有相互依存,相互配合,才能像太陽與月亮那般,生生不息,循環(huán)不止,讓世間永存光明。我相信,在忘記與銘記合理共存之時,生活一定會像黎明破曉之時,火紅的太陽才冉冉升起,朦朧的月亮剛緩緩降下,日月同輝時所展現(xiàn)的幻彩天空一樣,即有如太陽一般火熱的熱情,又有如月亮一般的冷靜思考
歷史是歷史家和事實之間不斷交互作用的過程,現(xiàn)在和過去之間無終止的對話。——卡爾
歷史并不會重復,但它會押韻。——馬克.吐溫
所有歷史都是現(xiàn)代史。——克羅齊
所有的歷史都是主觀的。換言之,歷史根本不存在;我們擁有的只是傳記罷了。——愛默生
一切歷史都是思想史。——柯靈烏
歷史是什么:是過去傳到將來的回聲,是將來對過去的反映。——雨果
歷史就是一整套的謊言互相圓謊。——拿破侖
歷史所能給我們唯一的教訓,就是歷史不能給我們?nèi)魏谓逃枴?——黑格爾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唐太宗
歷史孕育了真理;它能和時間抗衡,把遺聞舊事保留下來;它是往古的跡象,當代的鑒戒,后世的教訓。——塞萬提斯《唐吉珂德》
寫歷史,乃是脫卻過去的一種方法。 ——歌德
歷史和小說不同,它的信條并不在于走向理想的美。——巴爾扎克《人間喜劇》前言
夫史者,民族之精神,而人群之龜鑒也。——連橫《臺灣通史》序
歷史是經(jīng)驗,有了這些經(jīng)驗,我們的目光才會更加開闊;歷史是故事,有了這些故事,我們的生命才更加充實、豐滿;歷史是情愫,有了這些情愫,我們的精神世界才得以延伸……不忘記歷史,是為了更好地面向未來。
也許“一切都會過去”,也許“一切都不會過去”。過去的是當時的事與景,過不去的是當時的事與景留給我們的觸動與記憶。懂得珍存過去,擁有歷史的人,不但有遠見,而且會成熟,更具有對世界認識與探索的實力,每一個過去都可能是一份經(jīng)驗,歷史越多,經(jīng)驗越多,經(jīng)受的苦難越多,能承受的也就越多,要走的路就越廣大,越綿長。
一位哲人曾說:“成功和失敗只代表過去,忘記過去,才可能走進新的天地。”昨天的確已經(jīng)過去,并且一去不復返,但忘記的不能是經(jīng)驗,忘記的只是暫時放下的痛苦與狂喜,因為我們需要接受新的挑戰(zhàn)、新的機會,進而走進新的天地。也有一位哲人曾說:“過去不能忘,因為歷史是一個永遠的存在。”不能忘記的是,曾經(jīng)所經(jīng)歷過的,并從中獲得的感悟,永遠存在是因為過去的都是事實,沒有誰能改變。以史為鑒,面向未來。
以史為鑒,面向未來。在隋唐時期,中國可謂興旺發(fā)達,繁榮昌盛,曾使多少人引以為豪。然而,到了清代,統(tǒng)治者沉醉在即成的果實上,飽食終日,無所用心。等到侵略者的鐵蹄踏遍了中國的角角落落的時候,等到一系列喪權(quán)辱國的條約相繼簽訂的時候,“大清帝國”的美夢也就走到了盡頭。他們沒有吸取歷史的教訓,也沒有銘記歷史的經(jīng)驗。
歷史是一杯老酒,忘記它的迷醉,二要記住它的芳香。
以上就是銘記歷史議論文素材的全部內(nèi)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