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西安歷史名稱演變過程 西安的舊稱有哪些 西安曾用過的歷史名字 西安的歷史背景資料 西安何時改的名
問題一:西安古代叫什么名字西安,古稱長安,又稱西都、西京、大興城、京兆城、奉元城.先后有西周、秦、西漢、新、西晉(愍帝)、前趙、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12個王朝在這里建都達(dá)1100余年之久。在多猛握春數(shù)朝代,西安屬于郡、府級建制-京兆府(郡)轄區(qū),元代改京兆為安西路(后改奉元路),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廢奉元路設(shè)西安府,西安即由而得名.
西周時定都于此,稱鎬京,西漢時定都于此稱長安.隋朝時文帝在古西漢長安故城東南筑新城,名大興城,在今西安城及城東、城南、城西一帶,并定都于此,也就是唐朝的長安.
問題二:西安在古代都叫什么名字啊長安
問題三:西安在古代叫什么名字西安就是我們所說的長安城。
渭南就叫渭南郡、縣、到今天的渭南市。
問題四:西安在古代叫什么?有多少種叫法???西安,古稱長安;曾用名:大興城,京兆,奉元,西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陜西省的省會,中國15個副省級城市之一,9大區(qū)域中心之一,世界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西安是中國中西部地區(qū)最大最重要的科研、高等教育、國防科技工業(yè)和高新技術(shù)產(chǎn)業(yè)基地,中國重要的航天工業(yè)中心、機械制造中心和紡織工業(yè)中心、中國重要的武器制造地、中國唯一的大飛機制造地。擁有較強的工業(yè)基礎(chǔ),是中國西部地區(qū)科技實力最強,工業(yè)門類最齊全的特大城市之一。
截至2007年年末,西安市常住人口已達(dá)855萬人, 其中城鎮(zhèn)人口570多萬。
國際電話區(qū)號碼:86-29
中國郵政編碼:710XXX
西安汽車號牌編號:陜A**
西安國內(nèi)電話區(qū)號:029―
西安市市花:石榴花
西安市市樹:中國槐
西安市標(biāo)志性建筑:鐘鼓樓
西安市方言:陜西話
西安市平均海拔:400米左右
西安市所用時間:北京時間(中國標(biāo)準(zhǔn)時間) UTC+8
我國唯一的授時中心和大地原點就在西安市
這里是西安的百科 你可以看下 最全面的信息
baike.baidu/view/2155?wtp=tt
問題五:西安古代有別的稱呼嗎?從什么時候開始改名為西安。隋初,仍都漢長安城。后以此城從漢以來,“凋殘日久,屢為戰(zhàn)場,舊經(jīng)喪亂”,又因渭水河床南移、位于龍首原北的漢代故城,逼近渭水,城內(nèi)潮濕,易為水淹,便另于龍首原南地勢較高的“六陂”地帶,筑建新都。隋文帝開皇二年(582年),開始營建新都。據(jù)《長安志》卷七記載,隋文帝初封大興公,因起名大興城。
唐沿隋制,又恢復(fù)長安舊名,并續(xù)有增建。隋唐長安城的建設(shè),自隋文帝開皇二年(公元582年)開始,至唐高宗永徽五年(公元654年)閻立德筑羅城止,基本就緒,歷時72年。
唐長安城不僅是國內(nèi)交通的樞紐,西域諸國的商賈通過絲綢之路前來長安的常達(dá)數(shù)千人,是當(dāng)時枝耐世界上著名的國際都會。
唐末藩鎮(zhèn)割據(jù),長安城幾經(jīng)兵火,“宮室廛閭,鞠為灰燼”。但在長安城的原址上,又新建起新的城市,直至今天的西安城,未再作遷移。
公元880年,黃巢軍攻克潼關(guān),唐僖宗逃往成都。黃巢率軍進入長安城后,在長安大明宮即位稱皇帝,國號大齊。但沒過多久,唐王朝重新調(diào)集各路兵馬,圍攻長安,大齊軍大敗,只好撤出長安。
唐昭宗天?元年(904年),佑國軍節(jié)度皮孝使韓建為適應(yīng)軍事上防守的需要,放棄了破敗不堪的外郭城和宮城,重修皇城,稱為“新城”,即五代、宋、元的長安城。
重修后的長安“新城”,其范圍不及原長安城的十五分之一。長安城縮小以后,原來的長安、咸寧兩縣的縣治已被隔在新城之外,后又另修建了兩個小城作為二縣的縣治。這樣三城并列,在當(dāng)時戰(zhàn)亂的形勢下,便于相互聲援。
五代時期,長安已廢不為都,北宋統(tǒng)一后,宋太祖雖有遷都長安之議,終未實現(xiàn),但長安地區(qū)京兆的名稱仍繼續(xù)被沿用。
五、元 安西路
到了元代,由于統(tǒng)一王朝的重建以及通往中西亞的絲綢之路的再度暢通,長安城又因其地理位置的重要而有所發(fā)展,成為控制西北和西南的軍事重鎮(zhèn)。元世祖至元九年(1272年),封其第三子忙哥剌為安西王,次年,于長安城東北?河西的龍首原余脈上,營建了安西王宮。
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在他的行記中,描寫京兆府城(即長安城)“工商繁盛”,居民制造“種種金、錦、絲、絹”和“武器”等“凡人生必需之物,城中皆有,價值甚賤”。安西王宮“周圍約五里”,其宮室“皆以金繪飾”,“壯麗之甚,布置之佳,罕有與比”。反映了元代長安城的繁榮以及安西王宮建筑的富麗堂皇,堪稱是繼唐長安城三大宮之后興建的最后也是最輝煌的宮殿。
至元十六年(1279年),改京兆府為安西路。元仁宗皇慶元年(1312年)又改安西路為奉元路。后來隨著元王朝被推翻,安西王宮也被毀不存。
六、明、清 西安
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年)三月,大將軍徐達(dá)進兵奉元路后,改奉元路為西安府,今西安名稱即從此開始。朱元璋為加強對西北、西南的控制,又封次子于西安,稱秦王。
洪武七至十一年(1374―1378年)朱元璋派都督濮英增修西安城,其西、南兩面仍保留韓建新城的位置不變,北、東兩面向外擴展了約四分之一。后至崇禎末年,又增修了四關(guān)城。這就是保存到今天的西安城。
公元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政權(quán),國號大順,但為時甚短。至公元1645年,李自成被迫放棄西安,后向襄陽轉(zhuǎn)移。
問題六:西安歷史上是叫什么名字古城,長安城、十三朝代皇室
問題七:長安縣古代叫啥名字呀古代長安,是現(xiàn)在的西安。
長安簡介:
長安為西安古稱,是歷史上第一座被稱為“京”的都城,也是歷史上第一座真正意義上的城市。周文王時就定都于此,筑設(shè)豐京,武王即位后再建鎬京,合稱豐鎬,西安簡稱“鎬”即源于此。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置長安縣,漢帝國在渭河南岸、阿房宮北側(cè)、秦興樂宮的基礎(chǔ)上興建長樂宮,高祖七年營建未央宮,同年國都由櫟陽遷移至此,因地處長安鄉(xiāng),故命名為長安城。
長安是十三朝古都,是中國歷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時間最長,影響力最大的都城,居中國四大古都之首,是中華文明的發(fā)祥地,中華民族的搖籃,中華文化的杰出代表。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和隋唐大運河的起點,是迄今為止唯一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為世界歷史名城的中國城市,與雅典、羅馬、開羅并稱世界四大文明古都。擁有著7000多年文明史、3100多年建城史和1200多年(不計陪都)的建都史,歷史上曾有周、秦、漢、隋、唐等在內(nèi)的13個朝代建都于此,作為中國首都和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長達(dá)千年以上,被譽為天然歷史博物館,是國際著名旅游目的地城市。
長安文化影響極其深遠(yuǎn),由于建都長安的周秦漢隋唐是中國古代最為強盛和文明的黃金時代,因此在唐以后,雖然長安不再為國都,但“長安”一詞卻成為國都別稱。今天首都北京最重要也最知名的神州第一街――長安街,就是以古長安命名。
西安目前已有兩項六處遺產(chǎn)被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分別是:秦始皇帝陵、大雁塔、小雁塔、唐長安城大明宮遺址、漢長安城未央宮遺址、興教寺塔。
問題八:西安古時候的名字有幾個?都是?: 灃京(周)-鎬京(周)-咸陽(秦)-長安(漢)-常安(新)-常安(南北朝)-大興(隋)-長安(唐)-長安(后梁)-長安(后唐)-長安(宋:注永興)-長安(元) -長安(明)-長安(清) -長安(中華民國)-西京(中華民國)-西安市(中華人民共和國) “西安”: 宗周(周)-內(nèi)史(秦)-京兆(漢)-京兆(新)-京兆(南北朝)-京兆(隋)-京兆(唐)-大安(后梁)-京兆(后唐)-京兆(宋)-奉元(元)-西安(明)-西安(中華民國)-西安(中華人民共和國)
問題九:請問西安現(xiàn)在有多少地名是按照古地名命名的還有很多,只說一部分。
湘子廟街、粉巷、東木頭市、東廳門、東縣門、貢院門、東舉街院巷、早慈巷、灑金橋、橋梓口、北馬道巷、紅埠街、教場門、竹笆市、五味什字、冰窖巷、大差市、端履門、下馬陵、竇府巷、南廣濟街、三學(xué)街、馬廠子、案板街、炭市街、后宰門、正學(xué)街、甜水井街、韓森寨、安居巷 、東倉門、索羅巷、景龍池、飲馬池 、西華門、大小學(xué)習(xí)巷、駱駝巷、廟后街、老關(guān)廟、火藥局巷、白鷺灣、南北火巷、南小巷、太白路、草場坡、咸寧路、金花路、迎祥觀、北馬道巷 、二府街、通濟坊、香米園、火藥局巷、等駕坡、馬騰空等。
西安古稱是埋態(tài)臘:豐鎬、長安、大興城、京兆府。
西安最早叫“豐鎬”,是在西周時期,是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別修建的豐京和鎬京的合稱。周武王建立周朝后,把都城就建立在豐鎬,因此又稱為“鎬京”。一直到劉邦登基后,把豐鎬改成了長安,取“長治久安”之意。
王莽篡漢后,曾把長安改為“常安”,作為新朝的首都,但時間不長,又改回了長安。隋朝建立后,隋文帝楊堅將長安改名為“大興城”,因為當(dāng)初自己在周明帝手下的時候,曾被封為“大興都公”。直到唐朝建立后,又把名字改回了長安。
到了元朝,長安不再是首都,被改成了“京兆府”,后來又改成了安西路、奉元路。真正改為“西安”閉衡,是在明朝的時候,當(dāng)時朱元璋派大將軍徐達(dá)帶兵攻打奉元路,改奉元路為西安府,寓意“西邊平安”的意思。
西安歷史:
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被稱為京的城市,擁有著3100多年的建城史以及1,077年的建都史。歷史上曾有包括周、西漢、隋、唐等在內(nèi)的多個繁榮朝代在此建都。
從而令西安見證了中國歷史上開放、外向、尚武、繁榮的頂峰時期圖景,并留下巨量遺存。西安目前有兩項六處世界文化遺產(chǎn)彎滑,也是陸上絲綢之路起點城市。
西安,古稱“長安”、“鎬京”,是陜西省省會,地處關(guān)中平原中部,北瀕渭河,南依秦嶺,八水繞長安。全市下轄10區(qū)3縣,總饑雀面積10108平方公里。2018年上半年常住人口905.68萬,其中城鎮(zhèn)人口712.93萬。
“長安自古帝王都”西安擁有著7000多年文明史、3100多年建城史、1100多年的建都史,是中國四大古都之一,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重要發(fā)祥地之一,絲綢之路的起點。豐鎬都城、秦咸陽宮、兵馬俑,漢未央宮、長樂宮,隋大興城,唐大明宮、興慶宮等勾勒出“長安情結(jié)”。
擴展資料:
西安旅游景點:
西安是首批中國優(yōu)秀旅游城市,文悔歷化遺存具有資源密度大、保存好、級別高的特點,在中國旅游資源普查的155個基本類型中,西安旅游資源占據(jù)89個。
西安周爛前早圍帝王陵墓有72座,其中有“千古一帝”秦始皇的陵墓,周、秦、漢、唐四大都城遺址,西漢帝王11陵和唐代帝王18陵,大小雁塔、鐘鼓樓、古城墻等古建筑700多處。
截至2016年,西安境內(nèi)有兩項六處遺產(chǎn)被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分別是:秦始皇陵兵馬俑、大雁塔、小雁塔、唐長安城大明宮遺址、漢長安城未央宮遺址、興教寺塔。
參考資料來源:-西安
參考資料來源:-西安古城
西安,古稱長安沖鎮(zhèn)亮,是中國歷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影響力最大的都城,旅察先后有西周,秦,西漢,新,東漢,西晉,前趙,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十三個朝代散寬在此建都,時間長達(dá)近1200年。
依照時間次序為:西周(前363年)、秦(前350-前201)、西漢(前202年)、王莽建立的新朝(前15年)、東漢(獻帝6年)、西晉(愍帝4年)、前趙(11年)、前秦(33年)、后秦(34年)、西魏(22年)、北周(25年)、隋(38年)、唐(273年)。
擴展資料:
西安是中國最佳旅游目的地、中國國際形象最佳城市之一,有兩項六處遺產(chǎn)被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分別是: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大雁塔、小雁塔、唐長安城大明宮遺址、漢長安城未央宮遺址、興教寺塔。另有西安城墻、鐘鼓樓、華清池、終南山、大唐芙蓉園、陜西歷史博物館、碑林等景點。西安擁有西安交通大學(xué)、西北工業(yè)大學(xué)、西安電子科技大學(xué)等7所“雙一流”建設(shè)高校。
西安的古稱有長安,京兆,鎬京等。在著作《史記》中被譽為“金城千里,天府之國”,中國文明與東亞文明的中心,享有“中華民族搖籃”之美譽。
西安不僅是中華民族的發(fā)祥纖指地,也是整個亞洲重要的人類起源地和史前文化中心之一。由周文王建立,大約建于公元前十二世紀(jì),距今已有三千一百多年未間斷的城市發(fā)展史,先后有周,秦,漢,唐等二十一個王朝和政權(quán)在這里建都,是十三個朝古都。段豎襲
西安還是中國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和最早對外開放的城市,聞名遐爾的“絲綢之路”就是以西安為起點的。
擴展資料:
先后有二十一個朝代及政權(quán)建都于西安,是中國歷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時間最長、以及影響力最大的都城。
在這些朝代中,曾建都長安的漢朝和唐朝都是中國歷史上最強盛的時代,當(dāng)時的長握兄安是國際性的大都市。長安在公元前195年到公元25年與公元637年到公元904年的時候,是世界上最大的都市。
唐朝西安城的大明宮是當(dāng)時世界上影響最大和最輝煌華麗的宮殿,唐朝大明宮也是整個中國古代規(guī)模最大和最雄偉的宮殿,光其面積就是今天明清紫禁城的四點五倍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