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數(shù)學小論文三年級獲一等獎 三年級數(shù)學簡單小論文 三年級小學數(shù)學論文40篇 數(shù)學與生活小論文三年級 三年級數(shù)學小論文600字左右
賽車之謎
我買回紅、黃、藍……等不同顏色的賽車各一輛。
我把它們放在圓形的跑道上,排成一長隊。突然,我發(fā)現(xiàn)一個有趣的問題:紅色賽車的后面有7輛,前面也有7輛。那么我一共買回幾輛賽車呢?
我決定要考考我們班上的同學。第二天就把這個問題帶到學校,讓王老師給大家出題。同學們聽完題目,腦子都快速地運轉起來。李鵬鵬脫口而出:“15輛!”馬上就有幾個同學連連點頭。愛動腦筋的朱浩然搖搖手說:“不對不對,應該是8輛!”好多同學迷惑地看著他。朱浩然解釋說:“因為是在圓形跑道上,向前看和向后看其實看到的是同樣的7輛車。不信你們畫畫圖。”同學們真的畫了起來。這下,同學們?nèi)靼琢耍?/p>
王老師看著我們笑瞇瞇地說:“老師發(fā)現(xiàn)我們班同學真不錯,陳宇陽在玩的時候能夠看出里面隱藏的數(shù)學知識,有一雙會發(fā)現(xiàn)的眼睛。其他同學想問題很全面,而且主動動手去驗證。真為你們感到高興。”同學們聽了臉上都展開了笑容,不過心里最樂的要算是我吧!
同學們,請記住喲:你的身邊處處都可能藏著數(shù)學,關鍵是你是不是有一雙會發(fā)現(xiàn)的眼睛,激寬嘿嘿!
先找規(guī)律再解答
每天早上,我都和媽媽去河邊跑步。河邊種著蘆鉛純一排柳樹,我們約定從第1棵樹跑到第60棵樹就往回跑。一天回來后,媽媽說:“欣彤,我們天天跑步,你知道我們每天跑多少米嗎?我告訴你每相鄰兩棵樹之間相距5米。”“這還不容易?一算不就知道了嗎?”我爽快地回答道。我拿出紙和筆,三下五除二就算好了:
去時走:5×60=300(米),
來回走:300×2=600(米)
媽媽摸著我的頭笑著說:“孩子,你做題目速度很快,這是好的,但是,要正確地理解題意才對呀!”我疑惑了,難道理解得不對嗎?我又仔細看了看題目,還是沒明白自己錯在哪兒。媽媽說:“來,我畫圖給你看。”于是媽媽耐心地邊畫圖邊講給我聽。如下:
棵數(shù) 相距
Y—Y 2棵樹 1個5米
Y—Y—Y 3棵樹 2個5米
Y—Y—Y—Y 4棵樹 3個5米
Y—Y—Y—Y—Y 5棵樹 4個5米
…… …… ……
Y—Y—Y—Y—Y …… Y 60棵樹 ( )個5米
聽媽媽這么一講,我恍然大悟:原來,有這樣一個規(guī)律,就是樹中間間隔的段數(shù)比樹的棵樹少1。60棵樹中間相距不是60個5米,而是59個5米。.于是,我把剛才的解法改為:
段數(shù): 60-1=59
去時走:5×59=295(米)
來回走:2×295=590(米) .
媽媽看了直點頭,還夸我頭腦靈活呢!
由此,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就是解決有些問題不可以草率,應該先試著找一找規(guī)律再解答。
人民幣中的數(shù)學問題
有一天,我跟媽媽去逛商場。媽媽進了超市買東西,讓我站在付錢的地方等她。我沒什么事,就看著營業(yè)員阿姨收錢。看著看著,我忽然發(fā)現(xiàn)營業(yè)員阿姨收的錢都是1元、2元、5元、10元、20元、50元的,我感到很奇怪:人民幣為什么就沒有3元、4元、6元、7元、8元、9元或30元、40元、60元呢?我趕快跑去問媽媽,媽媽鼓勵我說:“好好動腦筋想想算算,媽媽相信你能自己弄明白為什么的。”我定下心,仔細地想了起來。過了一會兒,我高興地跳了起來:“我知道了,因為只要有1元、2元、5元就可以隨意組成3元、4元、6元、7元、8元、9元,只要有10元、20元、50元同樣可以組成30元、40元、60元……”媽媽聽了直點頭,又向我提了一個問題:“如果只是為了能隨意組合的話,那只要1元不就夠了嗎?干嗎還要2元、5元呢?”我說:“光用1元要組成大一點的數(shù)就不方便了呀。”這下媽媽露出了滿意的笑容,夸獎我會觀察,愛動腦筋,我聽了真比吃了我最喜歡吃的冰激凌還要舒服。
在此,我也想告訴其他的小朋友:其實生活中到處都有數(shù)學問題,只要你多留心觀察,多動腦思考,你就會有很多意外的發(fā)現(xiàn),不信你就陪咐試一試!
小學三年級的數(shù)學論文數(shù)學究竟是什么呢?我們說,數(shù)學是研究現(xiàn)實世界空間形式和數(shù)量關系的一門科學.它在現(xiàn)代生活和現(xiàn)代生產(chǎn)中的應用非常廣泛,是學習和研究現(xiàn)代科學技術必不可少的基本.
現(xiàn)代數(shù)學發(fā)展的一個明顯趨勢,就是各門科學都在經(jīng)歷著數(shù)學化的過程.
例如物理學,人們早就知道它與數(shù)學密不可分.在高等學校里,數(shù)學系的學生要學普通物枯喊告理,物理系的學生要學高等數(shù)學,這也是盡人皆知的事實了.
又如化學,要用數(shù)學來定量研究化學反應.把參加反應的物質的濃度、溫度等作為變量,用方程表示它們的變化規(guī)律,通過方程的“穩(wěn)定解”來研究化學反應.這里不僅要應用基礎數(shù)學,要應用“前沿上的”、“發(fā)展中的”數(shù)學.
再如生物學方面,要研究心臟跳動、血液循環(huán)、脈搏等周期性的運動.這種運動可以用方程組表示出來,通過尋求方程組的“周期解”,研究這種解的出現(xiàn)和保持,來掌握上述生物界的現(xiàn)象.這說明近年來生物學已經(jīng)從定性研究發(fā)展到定量研究,也是要應用“發(fā)展中的”數(shù)學.這使得生物學獲得了重大的成就.
談到人口學,只用加減乘除是不夠的.我們談到人口增長,常說每年出生率多少,死亡率多少,那么是否從出生率減去死亡率,就是每年的人口增長率呢?不是的.事實上,人是不斷地出生的,出生的多少又跟原來的基數(shù)有關系沒明;死亡也是這樣.這種情況在現(xiàn)代數(shù)學中叫做“動態(tài)”的,它不能只用簡單的加減乘除來處理,而要用復雜的“微分方程”來描述.研究這樣的問題,離不開方程、數(shù)據(jù)、函數(shù)曲線、計算機等,最后才能說清楚每家只生一個孩子如何,只生兩個孩子又如何等等.
還有水利方面,要考慮海上風暴、水源污染、港口設計等,也是用方程描述這些問題再把數(shù)據(jù)放進計算機,求出它們的解來,與實際觀察的結果對比驗證,進而為實際服務.這里要用到很高深的數(shù)學.
談到考試,同學們往往認為這是用來檢查學生的學習質量的.考試手段(口試、筆試等等)以及試卷本身也是有質量高低之分的.現(xiàn)代的教育統(tǒng)計學、教育測量學,就是通過效度、難度、區(qū)分度、信度等數(shù)量指標來檢測考試的質量.只有質量合格的考試才能有效地檢測學生的學習質量.
至于文藝、體育,也無一不用到數(shù)學.我們從中央電視臺的文藝大獎賽節(jié)目中看到,給一位演員計分時,往往先“去掉一個最高分”,再“去掉一個最低分”.就剩下的分數(shù)計算平均分,作為這位演員的得分.從統(tǒng)計學來說,“最滲逗高分”、“最低分”的可信度最低,因此把它們?nèi)サ簦@一切都包含著數(shù)學道理.
數(shù)學小論文300字【一】
有一天,我跟媽媽去逛商場.媽媽進了超市買東西,讓我站在付錢的地方等她.我沒什么事,就看著營業(yè)員阿姨收錢.看著看著,我忽然發(fā)現(xiàn)營業(yè)員阿姨收的錢都是1元、2元、5元、10元、20元、50元的,我感到很奇怪:人民幣為什么就沒有3元、4元、6元、7元、8元、9元或30元、40元、60元呢?我趕快跑去問媽媽,媽媽鼓勵我說:“好好動腦筋想想局野伏算算,媽媽相信你能自己弄明白為什么的.”我定下心,仔細地想了起桐攜來.
過了一會兒,我高興地跳了起來:“我知道了,因為只要有1元、2元、5元就可以隨意組成3元、4元、6元、7元、8元、9元,只要有10元、20元、50元同樣可以組成元、40元、60元……”媽媽聽了直點頭,又向我提了一個問題:“如果只是為了能隨意組合的話,那只要1元不就夠了嗎?干嗎還要2元、5元呢”我說:“光用1元要組成大一點的數(shù)就不方便了呀.這下媽媽露出了滿意的笑容,夸獎我會觀察,愛動腦筋,我聽了真比吃了我最喜歡吃的冰激凌還要舒服在此,我也想告訴其他的小朋友:其實生活中到處都有數(shù)學問題,只要你脊者多留心觀察,多動腦思考,你就會有很多意外的發(fā)現(xiàn),不信你就試一試!
數(shù)學小論文300字【二】
快要過年了,媽媽準備買一盒巧克力送給親戚。我們來到了超市。可是,巧克力品種多價格又多,包裝也十分精美,真是讓人眼花繚亂。最后,我們決定在費列羅中挑一盒。有一盒巧克力是16顆裝44.8元的,另外一盒巧克力是3顆裝8.6元的,還有一盒巧克力是24顆裝70元的。
媽媽問我:“ 買哪種更合算呢?”我想到了兩種方法。
方法一:算出每顆多少元。44.8÷16=2.8(元) 8.6÷3≈2.86(元) 70÷24≈3(元)2.8元<2.86元<3元
16顆裝比較合算。方法二:算出1元可以買多少顆。16÷44.8≈0.36顆) 3÷8.6≈0.35(顆) 24÷70≈0.34(顆) 0.36顆>0.35顆>0.34顆 還是16顆裝合算。
“媽媽,16顆裝的最合算,我們把這一盒待會家吧!”“好,琪琪我們以后要省錢哦!”
于是,媽媽買了16顆裝的巧克力,比3顆裝每顆便宜了0.06元,比24顆裝每顆便宜了0.2元,真合算,省錢實惠又好吃,下一次,買東西,我還要替媽媽省錢。
數(shù)學小論文300字【三】
今天,媽媽在做家務而我在做家庭作業(yè)。
我發(fā)現(xiàn)有一道數(shù)學題不會做,于是,我就空在那兒。哈,試卷做完了,我便開始慢慢思考這道題。題目是:“一間教室長8米,寬6米,用邊長是4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地磚鋪地,需要這樣的地磚多少塊?”我想了一會兒,便明白了,在卷子上刷刷地寫了幾筆,可媽媽搖了搖頭,緩慢地說:“不對,再想。”我絞盡腦汁,還是想不出來,于是便說:“媽媽,你就饒了我吧!”媽媽便開始認真地教我:“你說1米與1平方米能互相比較嗎?”“不能啊!”我說。“這和題目有什么關系呢?”“那你除出來的就不對了,你看,你沒有求出這塊地磚的面積呀!不是嗎?”我點點頭,仿佛是明白了。于是,我又刷刷地在試卷上寫著。
原來做數(shù)學題目不是光看數(shù)字的,它跟我們寫作文是一樣的,先要審題,再核題,把整個題目徹底搞清楚了,才能下筆去做題,這就是我在做數(shù)學題中的一點小發(fā)現(xiàn)!
數(shù)學小論文300字【四】
今天,我在一本書中看到一個數(shù)學小問題:“小明一共有10個氣球,如果一分鐘放一個氣球,他放10個氣球一共用了幾分鐘?”我故意考考妹妹,剛上四年級的妹妹不假思索地說:“這個簡單,10分鐘唄。”我大笑一聲,喊到:“錯!” “嗯?為什么呢?”我耐心地解釋著:“答案是9分鐘,因為先放第一個氣球,一分鐘后,放第二個氣球,一直放到第9個氣球,所以,第九分鐘后放第10個氣球。”妹妹聽了恍然大悟,說到:“原來如此,我上當了!”
細心地媽媽在一旁聽到了我們這番有趣的對話,笑著說:“其實,生活中還有好多像這樣的問題,比如爬樓梯、排隊、坐座位……,我來考你一個吧!妹妹從一樓到二樓用了9秒鐘,那么她從1樓走到15樓要多少秒呢?”我拿出筆和約,認真地做了起來:妹妹從一樓到二樓用了9秒,妹妹走到十五樓,也就是走了十四層,14*9=126秒。
我把答案告訴了媽媽,她笑著說:“不錯,思路很清晰,很會思考!”
是啊,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字,只要我們有一雙善于觀察的眼睛和一個善于思索的頭腦,那么,許多問題就能迎刃而解。
在一張看似平常和普通的白紙上,卻生活著一個數(shù)學王國。國王就“100”這個數(shù)字,他統(tǒng)領著1到99以及加、減、碰空乘、除四個符號。國王對他的臣民并不是一視同仁,而是將他們分成三嘩轎個等級:貴族亂吵肆、平民和賤民。兩位數(shù)
人民物皮橋幣中的數(shù)學問題
有一天,我跟媽媽去逛商場。媽媽進了超市買東西,讓我站在付錢的地方等她。我沒什么事,就看著營業(yè)員阿姨收罩猛錢。看著看著,我忽然發(fā)現(xiàn)營業(yè)員阿姨收的錢都是1元、2元、5元、10元、20元、50元的,我感到很奇怪:人民幣為什么就沒有3元、4元、6元、7元、8元、9元或30元、40元、60元呢?我趕快跑去問媽媽,媽媽鼓勵我說:“好好動腦筋想想算算,媽媽相信你能自己弄明白為什么的。”我定下心,仔細地想了起來。過了一會兒,我高興地跳了起來:“我知道了,因為只要有1元、2元、5元就可以隨意組成3元、4元、6元、7元、8元、9元,只要有10元、20元、50元同樣可以組成30元、40元、60元……”媽媽聽了直點頭,又向我提了一個問題:“如果只是為了能隨意組合的話,那只要1元不就夠了嗎?干嗎還要2元、5元呢?”我說:“光用1元要組成大一點的數(shù)就不方便了呀。”這下媽媽露出了滿意的笑容,夸獎我會觀察,愛動腦筋,我聽了真比吃了我握尺最喜歡吃的冰激凌還要舒服。
在此,我也想告訴其他的小朋友:其實生活中到處都有數(shù)學問題,只要你多留心觀察,多動腦思考,你就會有很多意外的發(fā)現(xiàn),不信你就試一試!
希望能解決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