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膠歷史?阿膠的典故一:曹植賦詩贊阿膠 曹操之子曹植是建安文學的杰出代表梵唄音樂的創始人,他的“七步詩”膾炙人口,他曾經做過“東阿王”,初來東阿,骨瘦如柴。后來因為常食東阿阿膠滋補,身體受益非淺,那么,阿膠歷史?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阿膠補血液,血能養筋,液能潤滑關節。阿膠有很多營養價值和功效,古代就有不少名人與阿膠的典故。下面我給大家分享阿膠的典故,歡迎閱讀。
阿膠的典故一:曹植賦詩贊阿膠
曹操之子曹植是建安文學的杰出代表梵唄音樂的創始人,他的“七步詩”膾炙人口,他曾經做過“東阿王”,初來東阿,骨瘦如柴。后來因為常食東阿阿膠滋補,身體受益非淺,于是感念而作《飛龍篇》:“晨游泰山,云霧窈窕。忽逢二童,顏色鮮好。乘彼白鹿,手翳芝草。我知真人,長跪問道。西登玉堂,金縷復道。授我仙藥,神皇所造。教我服食,還精補腦。壽同金石,永世難老。”曹植詩中所指的仙藥,就是東阿縣出的阿膠。
阿膠的典故二:楊貴妃與阿膠
中國古代的四大美女中,誰的皮膚最好呢?當然要數唐美人楊貴妃了。著名詩人白居易《長恨歌》中曾這樣描述楊貴妃的皮膚:“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凝脂”就是說楊貴妃旁磨的皮膚非常細嫩光滑。什么使楊美人有如此令眾多女性羨慕甚是嫉妒的肌膚呢?唐代詩人肖行澡一語道破天機:“暗服阿膠不肯道,卻說生來為君容”。據說當年為了皮膚細嫩光滑,楊貴妃每天都吃一道藥膳,也是一個民間驗方,叫“阿膠羹”其主要原料是: 阿膠250克,黃酒250克,核桃肉150克,黑芝麻150克,冰糖250克。
5、熬制:將驢皮片放入鍋中,加入適量的水,用中火熬制至膠狀物。
阿膠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漢代,當時就有人將驢搏帶皮熬制成膠狀物,用于治療病痛。到了唐代,阿膠成為了一種貴族補品,被譽為“補中益氣、滋陰潤燥、清熱止渴”的圣品。宋代時,阿膠開始流行于民間,成為了一種普遍的滋補食品。到了明清時期,阿膠更是成為了皇家御用滋補品,備受推崇。現在,阿膠已經成為了中國傳統滋補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
阿膠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漢代,當時就有人將驢皮熬制成膠狀孝渣物,用于治療病痛。到了唐代,阿膠成為了一種貴族補品,被譽為“補中益氣、滋陰潤燥、清熱止渴”的圣品。宋代時,阿膠開始流行于民間,成為了一種普遍的滋補食品。到了明清時期,阿膠更是成為了皇家御用滋補品,備受推崇。現在,阿膠已經成為了中國傳統滋補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
7、冷卻:將過濾后的阿膠液體放入涼水中冷卻,待其凝固成塊后即可食用。
阿膠的制作方法非常繁瑣,需要經過基慎蘆多個步驟才能完成。具體步驟如下:
總之,阿膠的制作方法雖然繁瑣,但是其健康、營養、美味的特點,讓它成為了中國傳統滋補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東阿阿膠具有三千年的歷史或旁槐,文化底蘊極其豐厚。《本草綱目》載:“阿膠廠,本經上品,弘景曰:‘出東阿,故名阿膠”。公司啟腔地處衫友阿膠發源地東阿縣,擁有國家原產地標記注冊認證及國內阿膠行業代表性傳承人資格。
阿游銀慧膠,性平、味甘,入肺、肝、腎三經,是一味補血養血的良藥,集治療保健于一體,有病治病,無病防病,在治療血液病及滋補方面表現出獨特的治療效果,被稱為“血液的保護神”。西漢淮南王劉安編著的《淮南子》中有“阿膠一寸,不能止黃河之濁”一語。這是現存史籍中關于阿膠一名的最早記述,說明那個時候的阿膠已名聞天下。
東漢(公元25年~220年),阿膠藥用已比較廣泛。“醫圣”張仲景臨床驗證阿膠實際療效,善用阿膠治婦科病及血液病等疾。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醫圣”張仲景(約公元150~154年--約公元215~219年)所著的《傷寒論》和《金匱要略》兩書中,應用阿膠即達神答12種之多。據統計,《金匱要略》用阿膠配伍入藥的處方占3.2%,足以證明阿膠臨床之廣泛應用。
魏晉時期的藥物學集成《名醫別錄》,補充了《神農本草經》對阿膠的描述:“微溫,無毒,丈夫少腹痛,虛勞贏瘦,陰氣不足,腳酸不能久立,養肝氣。
《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上品”, 有人認為,從《神農本草經》對阿膠的記載,阿膠滋補傳統最遲應起源于東漢時期。并提出如下觀點:“《神農本草經》是人們對先代本草藥性藥理的經驗總結,這說明在成書前很長時期里人們已經有了阿膠可久服的經驗,把阿膠作為滋補品也就是可以想見的事了。
阿膠是一種中國傳統的滋補食品,以其獨特的藥用價值橘運中和美味口感而聞名于世。它是由驢皮熬制而成的,具悄敏有滋陰補血、潤肺止咳、養顏美容等功效。那么,為什么它叫做阿膠呢?下面就為大家揭秘阿膠的歷史和制作方法。
4、切片:將驢皮切成小片,備用。
一、阿膠的歷史
6、過濾:將熬制好的阿膠液體過濾,去除雜質和沉淀。
二、阿膠的制作方法
7、冷卻:將過濾后的阿膠液體放入涼水圓山中冷卻,待其凝固成塊后即可食用。
以上就是阿膠歷史的全部內容,阿膠,又名驢皮膠,與人參、鹿茸并稱中藥三寶,在《神農本草經》中被稱為上品,在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被稱為圣藥,藥用歷史已有近3000年。它以始產于老東阿(即今福牌阿膠所在地,山東省平陰縣東阿鎮一帶)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