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歷史的大智慧?對歷史的認識和感悟寫作思路:圍繞讀史可以明智,把你對于歷史的看法寫下來。讀史可以明智,正是可以以史為鑒,所以我們才能避免一些彎路。事實上,一個懂歷史的人氣心胸、格局、智慧等方面都會比不懂歷史的人優秀,那么,感悟歷史的大智慧?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今天看到一位網友的留言,很是感慨,雖然以往也曾有此種感慨,但一直沒有把這種感慨行諸文字,現在覺得有必要寫一些文字來表述我的感想。
有些人對現實的分析往往是依據錯誤的經驗和理論,而這種經驗和理論往往是依據錯誤的歷史觀和史料作出的。要了解現實,就必須了解歷史,然而歷史并不是想我們理解的那樣:我們可以了解一個有絕對真實的歷史。歷史的真實是相對(當然不能落入絕對的相對主義的陷阱)。歷史是三極體系的,歷史真實,認識主體(即探索歷史的人),中介(就是歷史資料,歷史遺產),對枝消于歷史真實,由于人類局限性和物質條件的局限性,是不可能重構真正的歷史真實的;而作為歷史的認識主體的人,有自己的主觀意志、利益驅使或者是偏見;而作為人們認識歷史的中介的歷史資料,也可能收集不全,真實性較差。我們能夠說,在這樣的一種無法改變的條件下,我們現在了解的歷史就是真正歷史嗎?在中國,歷史成為一種,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當然,歷史虛無主義也是錯誤的,歷史的真實的真實性是相對的,但如果把相對的真實當作絕對的真實當作判斷歷史發展進程的依據,將會得到一個荒謬的結論!既然重構的歷史只能是相對的,有局限性的的真實,那么這樣的歷史真實是否仍然是真實的?就象真理一樣,我們所能了解或達到的真理也是有條件的真理,而這種真理是否仍然是真理?其實,即使是有條件的真理仍然是真理,因為我們沒找到無條件的絕對真理。
可以“以史為鑒族笑,可以知興替”為命肢李題,寫作文。比如數舉歷史上中國落后挨打的實例,以此為鑒兆饑含,論證當前的科學發展觀。這樣的命題是很好成文的。
歷史讓我們感悟到,科學發展的重要性!
唐太宗曾說過一句“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可見歷史這個東西還是相當重要的。然而當代人對于歷史的認知程度卻實在是不容樂觀,當然這也有一些原因,目前的古裝影視作品泛濫就是這其中的一個,什么東西一到了批量生產那質量就很難保證了,目前的這些所謂的古裝劇大多都先是根據歷史上的一些小事捕風捉影,緊接著就是胡編亂造,不管是鹽罐子還是醋壇子都倒進去一起攪和,再添點戰爭場面和幾段兒女情長,剩下的就是砸錢請腕兒了,不過還別說就這樣整出來的片子也還照樣成為各年齡階段的朋友們閑談時的最佳話題,而且也不管它片頭有沒有什么“本劇純屬虛構”的字樣,就直接把劇情納入了自己那本來就沒啥的歷史知識中,留著日后拿出來向別人炫耀,你說這能不令史學家們寒心嗎?
然而更傷心的還大有人在,那就是歷史人物,不過世慎在這方面的糾紛倒也不多——他們總不能向老天爺請半天假還陽來打名譽官司吧?那些把壞的說成好了的暫且不說,沒準是他們后代積了些陰德,但那些把好的說成壞了的咱就不能不提了,像幾年前《倚天屠龍記》播出后可就很少有不罵陳友諒的了,可事實呢?陳友搜衡敬諒和張世誠一樣帶頭抗元,是個不折不扣的民族英雄,只是后來都敗在了朱元璋手里,沒落得善始善終,但經過金大俠的江湖筆那么一加工成了另一副嘴臉還被當代人信以為真——那就有問題了。
首先是可以更好的了解歷史饑歲文化,更加透徹的了解中國的過去。并且可以更加透徹的明白,中國現在的美好生活,都漏旦是老一輩的奮斗得來的,我們作為后代,應該返肢擾時刻銘記。
工業的前身是什么?是手工業。手工業在古代,中國遠比西方發達,但為什么西方將手工業發展成了工業文明,而中國卻沒有呢?那是因為中國缺乏西方的科學,工業其實就等于手工業加科學。手工業配上了科學這支翅膀就必然發展成工業,棗凱如果配不上就只能永遠停留在手工業---中國及其他國家之所以只能停留在農業文明階段就是因為他們缺乏古希臘發展出來的科學精神。科學不等于技術,技術是手工業的支柱。有人認為中國古代有發達的科學,那是根本不懂得科學和技術的差異,中國古代發達的是技術而非科學。科學需要我們認識事物的“所以然”,而技術只需要我們知道事物的“之所然”。
因此,技術只需要我們經過長期的實踐、摸索總是可以總結出來的。但科學卻凳早喚不同,科學不僅需要實踐,更需要我們有一種精神---求知的精神,認識事物的內在原因,而非只知道外在現象的精神。
為什么中國沒有象古希臘那樣醞釀出科學精神?我認為最根本的是地理環境決定的。
如果我們隨意地查看一下歐洲和中國的海岸線,可以發現,歐洲的海岸線犬牙交錯,且近海島嶼眾多,更重要的是有一個不是很大,人們很容易征服的地中海,以及也不是很大的大西洋,這樣由近海島嶼、再到地中海,近而橫渡大西洋,使得歐洲的航海經驗有一個由近而遠,由落后而先進的循序漸進的過程,使得歐洲的航海技術領先于世界,先進的航海技術推動了地理大發現,地理大發現又推動了工業革命。
以上就是感悟歷史的大智慧的全部內容,學習歷史,是為了了解過去,立足現在,作為一個百年大黨,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中華民族凝聚力抵外敵、創革命、求發展,謀復興的過程中積累了極其豐富的歷史精神財富。學先史,就是要提升對黨的認同感。1901年的9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