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歷史名醫?華佗 (約公元145年-公元208年),字元化,一名旉,沛國譙縣人,東漢末年著名的醫學家。華佗與董奉、張仲景并稱為“建安三神醫”。少時曾在外游學,行醫足跡遍及安徽、河南、山東、江蘇等地,鉆研醫術而不求仕途。他醫術全面,尤其擅長外科,精于手術。并精通內、婦、兒、針灸各科。那么,三個歷史名醫?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中國古代名醫:扁鵲、華佗、孫思邈、李時珍、葛洪。
1、扁鵲
戰國時醫學家,其真實姓名是秦越人,又號盧醫。據人考證,約生于周威烈王十九年(公元前四O七年),卒于赧王五年(公元前三一O年)。善用“針石”、“服湯”、“熨”等治病,所著《扁鵲內經》、《外經》早佚。
他為什么被稱為扁鵲呢?這是他的綽號。扁鵲善于運用四診,尤其是脈診和望診來診斷疾病。《史記·扁鵲倉公列傳》中記述了與他有關的兩個醫案:一個是用脈診的方法診斷趙子簡的病,一個是用望診的方法診斷齊桓侯的病。因此被稱為“脈學之宗”。
2、華佗
華佗字元化,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醫學家,精內、婦、兒、針灸各科,外科尤為擅長,“麻沸散”的使用為世界醫學史上最早之全身麻醉,還發明了“五禽戲”。據人考證,他約生于漢永嘉元年(公元一四五年),卒于建安十三年(公元二0八年)。這考證很可疑。因為《后漢書·華佗傳》有華佗“年且百歲,而猶有壯容,時人以為仙”的記載。
3、孫思邈
孫思邈是京兆東原人(今陜西省耀縣孫家塬)人,出生于隋開皇元年,卒于唐永淳元年。活了102歲(也有說他活了141歲),他是中國乃至世界歷史上著名的醫學家和藥物學家。
醫學名醫
一、針灸之祖——黃帝,現存《內經》即系托名黃帝與歧伯、雷公等討論醫學的著作。此書治療方法多用針刺,故對針刺的記載和論述亦特別詳細,對俞穴和刺闔、刺禁等記錄較詳。
二、脈學介導者——扁鵲姓秦,名越人。《史記·戰國策》載有他的傳記病案,并推崇為脈學的倡導者。
三、外科之祖——華佗。精內、外、婦、兒、針灸各科,對外科尤為擅長。對“腸胃積聚”等病,飲麻沸散,須臾便如醉腸洗滌,縫腹摩膏,施行腹部手術。
四、醫圣——張仲景。他的著作《傷寒雜病論》總結了漢代300多年的臨床實踐經驗,對祖國醫學的發展有重大貢獻。
五、預防醫學的介導者——葛洪。著有《時后方》,書中最早記載一些傳染病如天花、恙蟲病癥侯及診治。“天行發斑瘡”是全世界最早有關天花的記載。
六、藥王——孫思邈.醫德高尚,醫術精湛。唐太宗封為藥王。
七、兒科之祖——錢乙。著《小兒藥證直訣》共三卷。以臟腑病理學說立論,根據其虛實寒熱而立法處方,比較系統地作出了辯證證治的范例。
八、法醫之祖——宋慈。寫成《洗冤集錄》,是世界上最早的法醫文著。
九、藥圣——李時珍 。長期上山采藥,深入民間,參考歷代醫書800余種,經27年的艱苦,著成《本草綱目》,所載藥物共1758種,被譯為日、法、德、俄等國文字。
1、張仲景
張仲景(約公元150~154年——約公元215~219年),名機,字仲景,東漢南陽涅陽縣(今河南省鄧州市穰東鎮張寨村)人。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被后人尊稱為醫圣。張仲景廣泛收集醫方,寫出了傳世巨著《傷寒雜病論》。它確立的辨證論治原則,是中醫臨床的基本原則,是中醫的靈魂所在。
2、孫思邈
孫思邈(541年—682年,存在爭議,詳見正文“年齡爭議”目錄),京兆華原(今陜西省銅川市耀州區)人,唐代醫藥學家、道士,被后人尊稱為“藥王”。
西魏大統七年(541年),孫思邈出生于一個貧窮農民的家庭。他從小就聰明過人,長大后開始愛好道家老莊學說,隋開皇元年(581年),見國事多端,孫思邈隱居陜西終南山中,并漸漸獲得了很高的聲名。
3、華佗
華佗 (約公元145年-公元208年),字元化,一名旉,沛國譙縣人,東漢末年著名的醫學家。華佗與董奉、張仲景并稱為“建安三神醫”。少時曾在外游學,行醫足跡遍及安徽、河南、山東、江蘇等地,鉆研醫術而不求仕途。他醫術全面,尤其擅長外科,精于手術。并精通內、婦、兒、針灸各科。
晚年因遭曹操懷疑,下獄被拷問致死。華佗被后人稱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被后人多用神醫華佗稱呼他,又以“華佗再世”、“元化重生”稱譽有杰出醫術的醫師。
1、李時珍(1518年7月3日-1593年),字東璧,晚年自號瀕湖山人,湖北蘄州(今湖北省蘄春縣蘄州鎮)人,明代著名醫藥學家。
2、張仲景(約公元150~154年—約公元215~219年),名機,字仲景,南陽涅陽縣(今河南省鄧州市穰東鎮張寨村)人。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被后人尊稱為“醫圣”。
3、華佗(約公元145年-公元208年),字元化,一名旉,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著名的醫學家。
4、孫思邈(541年—682年,存在爭議,詳見正文“年齡爭議”目錄),京兆華原(今陜西省銅川市耀州區)人,相傳為楚大夫屈原的后人,唐代醫藥學家、道士,被后人尊稱為“藥王”。
5、葛洪(283—363),字稚川,自號抱樸子,丹陽郡句容(今江蘇句容市)人,東晉道教理論家、著名煉丹家和醫藥學家,世稱小仙翁。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李時珍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張仲景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華佗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孫思邈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葛洪
古代名醫是指扁鵲、華佗、張仲景、孫思邈、李時珍。
1、扁鵲
戰國時醫學家,其真實姓名是秦越人,又號盧醫。據人考證,約生于周威烈王十九年(公元前四O七年),卒于赧王五年(公元前三一O年)。善用“針石”、“服湯”、“熨”等治病,所著《扁鵲內經》、《外經》早佚。
2、華佗
字元化,沛國譙縣人,東漢末年著名的醫學家。他醫術全面,尤其擅長外科,精于手術。并精通內、婦、兒、針灸各科。華佗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創造手術外科的專家,也是世界上第一位發明麻醉劑“麻沸散”及發明用針灸醫病的先驅者、創始人。
3、張仲景
東漢南陽涅陽縣人。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被后人尊稱為醫圣。張仲景廣泛收集醫方,寫出了傳世巨著《傷寒雜病論》。張仲景的醫學理論對中國古代醫學的發展和老百姓健康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同時張仲景醫學理論對現代醫學研究有重大貢獻。而且對東南亞各國的影響也很大。
4、孫思邈
是京兆東原人(今陜西省耀縣孫家塬)人,出生于隋開皇元年,卒于唐永淳元年。活了102歲(也有說他活了141歲),他是我國乃至世界歷史上著名的醫學家和藥物學家。歷史上,被人們尊為“藥王”。一生致力于醫藥研究工作,著有《千金方》,創立臟病、腑病分類系統,在醫學上有較大貢獻。
以上就是三個歷史名醫的全部內容,3、孫思邈 孫思邈是京兆東原人(今陜西省耀縣孫家塬)人,出生于隋開皇元年,卒于唐永淳元年。活了102歲(也有說他活了141歲),他是中國乃至世界歷史上著名的醫學家和藥物學家。歷史上,被人們尊為“藥王”。一生致力于醫藥研究工作,著有《千金方》,創立臟病、腑病分類系統,在醫學上有較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