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學科分類 > 歷史

廬山歷史,江西廬山的歷史故事

  • 歷史
  • 2023-05-15
目錄
  • 廬山為什么被稱為陰山
  • 廬山有哪些名人
  • 廬山歷史文化簡介
  • 廬山人文歷史底蘊
  • 江西廬山的歷史

  • 廬山為什么被稱為陰山

    匡嶺、匡岳、匡阜、匡俗山、南障山、康廬、匡廬,等等,都是廬山的別稱。

    江西廬山,天下名山也。它一山飛峙于江湖之間,飽含云霧之氣,繚繞蒸騰,詭特奇妙,故以“不識廬山真面目”,名揚海內外。

    “匡廬奇秀甲天下山”——白居易語。自古以來,廬山就被人們傳為“神仙之廬”。廬山的得名也因為這些傳說而確定下來了,而其梁中沖他諸如匡山、康山 、輔山 敷山、以及敷淺原、天子都,天子鄣、南鄣山等名稱卻不大為人們所稱道。

    千百年來宗教的面紗猶如這峭峰云霧,將廬山得名的“真面目”蔽匿于層層的“謎團”中,令人迷惑、費解。現在該是廓清迷霧,還廬山得名歷史的真面目的時候了。

    公元前126年,司馬遷游歷廬山,后來在《史記·河渠書》中寫道:“余南登廬山,觀禹疏九江”。這是第一次記下“廬山”這個名稱,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

    廬山名稱有種種傳說,眾說紛紜,概括起來,主要有三種:

    一種傳說,早在周朝時,有個名叫匡俗的人,在廬山學道求仙。周天子獲悉了他的事跡,屢次請他出山相助,而匡俗卻都潛入深山,逃避不去。后來,匡俗其人無影無蹤了,傳為成仙而去。人們便稱匡俗所住的地方為“神仙之廬”,故名“廬山”。

    另一種傳說,也是周朝時,有位叫方輔的人,同老子李耳一道騎白驢入山煉丹,二人也都“得道成仙”,山上只留下一座空廬——“人去廬存”,因此稱此山為“廬山”。第三種傳說,仍然是匡俗的故事,但時間、情節皆不同。時在漢初,匡俗的父親東野王曾輔佐劉邦平定天下,不幸逝世朝廷為表彰東野王的功績,便封其子匡俗于陽今鄱陽縣一部分,號越廬君。越廬君匡俗酷愛道術,棄官入山學道求仙。這座越廬君學道求仙的山,被人們稱為廬山。

    上述三種傳說,都與求仙有關。

    在古代,從秦始皇起,許多皇帝都相信方士之說,為使自己長生不老,常派人到各地求仙訪藥,故廬山這神秘的云霧,神秘的傳說,為人們所津津樂道。但這些傳說雖然是文字所記載的,但均無確切的史實依據,很難使人相信。

    匡俗、方輔一類傳說,是道教與佛教爭奪廬山的產物。東漢初年我國傳入了佛教,東漢末年又正式建立了道教,兩教都要依附名山。廬山從來就是一座名山,必然成為道教、佛教爭奪的中心。道教為使廬山成為自己的洞天福地,竭力要把佛教從廬山排擠出去,所以編出種種傳說,稱這座山為“神仙之廬”為自己占據廬山提供歷史根據。其實,這些傳說見諸記載,全在漢魏以后,比司馬遷的《史記》至少晚三四百年。而道教創始人張道陵,是東漢末年人,廬山有道教活動及種種傳說,決不會早于東漢,更不可能早于西漢《史記》成書的年代。只是廬山在古代曾有過一個方士們甚為活躍的時期,這無疑助長了廬培察山有神靈的傳說。

    那么,廬山真正的得名原因這一歷史之謎,已基本解開,但由于很復雜,有二種不同的觀點。

    有人認為廬山的名稱,是因為山岳的形橡殲狀而命名的。廬,廬舍也,廬山巍然屹立在遼闊的鄱陽湖平原上,恰如“中田有廬”《詩經·小雅·信南山》的形狀。晉朝思想家孫放在他的《廬山賦》中說,“尋陽郡南有廬山,九江之鎮也,臨彭蠡之澤,持平敝原”,也是這個意思。廬山名稱的來歷,應得之于它自身四圍峻拔,中間平凹的形狀。

    廬山又名匡廬,匡山,仍是因山的形狀如箕筐而得名。縱觀山東歷城縣,浙江龍泉縣,四川江油縣,均有匡山,也都是以山形而命名的。

    也有人認為廬山的命名是有歷史依據的。廬山地區的長江北岸,即今安徽合肥、六安一帶,古代曾有個“廬子國”。春秋戰國時期,“廬子國”成了楚國的一部分。據《國語·楚語》記載,楚王曾去過廬邑。秦漢時期的廬江縣、廬江國、廬江都以及后來的廬州,都是因廬邑和廬子國而得名的。后來,廬邑范圍逐漸向南擴展,在它境內的山命名為“廬山”。廬山在漢代已是眾所周知的名山,它的得名,不會晚于漢文帝設置廬江國和隨后設置廬江郡的時候,距今已有2100多年的歷史了。

    廬山之名,數千年不衰。隨著旅游事業的迅猛發展,廬山已由過去封閉式的療養避暑地開放為旅游觀光的勝地,廬山的聲名傳播得更遠了。“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當我們欲親登廬山,欣賞“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美景時,不妨先了解一下廬山得名的真面目。

    廬山有哪些名人

    廬山,又名匡山、匡廬,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廬山市境內。介于東經115°52′—116°8′,北緯29°26′—29°41′之間。東偎婺源、鄱陽湖,南靠滕王閣沖派李,西鄰京九鐵路大通脈,北枕滔滔長江。長約25千米,寬約10千米,主峰漢陽峰,海拔1474米。山體呈橢圓形,典型的地壘式塊段山。

    廬山以雄、奇、險、秀聞名于世,素有“匡廬奇秀甲天下”之美譽 。是世界文化遺產、世界地質公園 、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中華十大名山、中國最美十大名山、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四大避暑勝地、首批全國文明風景旅游區示范點。

    廬山自古命名的山峰便有171座。群峰間散布岡嶺26座,壑谷20條,巖洞16個,怪石22處。水流在河谷發育裂點,形成許多急流與瀑布,瀑布22處,溪澗18條,湖潭14處。最為著名的三疊泉瀑布,落差達羨毀155米,有“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之美句。

    擴展資料:

    廬山的主要景點:

    1,繡谷

    繡谷是由大林峰與天池山交匯而成。因四季紅紫匝地,花團錦簇,故名錦繡。錦繡谷是因第四紀冰川作用,經過冰川的反復刻切,形成了一個平底陡壁的山谷。毛主席的七絕詩:“暮色蒼茫看勁松,亂云飛渡仍從容。天生一個仙人洞,無限風光在險峰。”所描寫的就是錦繡谷景色。

    2,三疊泉

    三疊泉古人稱“匡廬瀑布,譽為“廬山第一奇觀”。由大月山、五老峰的澗水匯合,從大月山流出,經過五老峰背,由北崖懸口注入大盤石上,又飛瀉到二級大盤石,再噴灑至三級盤石,形成三疊,故名;勢如奔馬,聲若洪鐘,總落差155米。古人描繪曰:“上級如飄云拖練,中級如碎石摧冰,下級如玉龍走潭。極為壯觀,撼人魂魄。

    3,含鄱口

    位于東南部含鄱嶺的一個山口,海拔1286米。此處三面環山,一面臨湖,三座山峰連在一起優如一只張開的巨口,有欲飲鄱陽之水,而得名于含鄱口。含鄱口也是中國九大觀日出地之一,最佳地為含鄱亭。登上含鄱亭,極目四眺,湖光山色,盡收眼底。

    4,廬山美廬

    廬山美廬是散遲廬山別墅的優秀代表。位于海拔1174米的廬山西谷區南處。是國內極少的國共兩黨最高領導人共同居住過的房屋。美廬別墅內所展示的的內容主要由三個部分組成:一為“美廬”留存物品;二為國民政府要員們在“夏都”政治活動的歷史照片及歷史物品;三是牯嶺歷史及20世紀30年代所拍攝的廬山名勝照片等。

    5,植物園

    創建于1934年,位于廬山東谷大月山和含鄱嶺之間,是中國第一座高山植物園。創始人為中國著名的植物學家胡先骕、秦仁昌、陳封懷等教授。植物園位于1000-1320米的海拔高山上,四周環山,年平均氣溫11.4℃,年平均霧日193天,年均降雨量1800-2000毫米,平均相對濕度79.7%,是著名的科研和旅游勝地。

    廬山歷史文化簡介

    廬山,又名匡山、匡廬,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廬山市境內。介于東經115°52′—116°8′,北緯29°26′—29°41′之間。東偎婺源、鄱陽湖,南靠滕王閣,西鄰京察顫團九鐵路大通脈,北枕滔滔長江。長約25千米,寬約10千米,主峰漢陽峰,海拔1474米。山體呈橢圓形,典型的地壘式斷塊山。

    廬山以雄、奇、險、秀聞名于世,素有“匡廬奇秀甲天下”之美譽。是世界文化遺產、世界地質公園、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中華十大名山、中國最美十大名山、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四大避暑勝地洞薯、首批全國文明風景旅游區示范點。

    廬山自古命名的山峰便有171座。群峰間散布岡嶺26座,壑谷20條,巖洞16個,怪石22處。水流在河谷發育裂點,形成許多急流與瀑布,敗橘瀑布22處,溪澗18條,湖潭14處。最為著名的三疊泉瀑布,落差達155米,有“不到三疊泉,不算廬山客”之美句。

    擴展資料

    地形地貌

    廬山地處江南臺背斜與下楊子坳隱的交接帶,區內地層除三疊紀外均有的出露,構造明顯,展現出地殼演化的主要過程。廬山具有獨特的第四紀冰川遺跡,是中國第四紀冰川學說的誕生地、山麓郡陽湖濱,遺留著末次冰期時由古季風環流產生的獨特的風沙丘群。

    廬山的地形成因是斷裂隙起的斷塊山,周圍斷層頗多,特別是東南部和西北部,呈東北——西南走向的斷層規模較大,由于這種斷層塊構造而形成的山體,故多奇峰峻嶺,懸崖峭壁,千姿百態,雄偉狀觀、氣象萬千。

    山地的周圍則滿布著斷崖峭壁,峙谷幽深;但從牯嶺街至漢陽峰及其他山峰的相對高度卻不大,走伏較小,谷地寬廣,形成“外陡里平”的奇特地形。

    參考資料來源:--廬山

    廬山人文歷史底蘊

    廬山風景秀麗,文化內涵深厚,集教育名山、文化名山、宗教名山、政治名山于一身。從司馬遷“南登廬山,觀禹所疏九江”。

    到陶淵明、昭明太子、李白、白居易、蘇軾、王安石、黃庭堅、陸游、朱熹、康有為、胡適、郭沫若等文壇巨匠1500余位登臨廬山,留下4000余首詩詞歌賦的文化名山的確立。

    陳運和的詩作《廬山》稱“三疊泉直瀉青史,五老峰聳立古詩,仙人洞深藏抱負龍首崖騰飛情思,含鄱口難吐感觸,蘆林湖匯聚現實,花徑走過歷代名士,天池閱盡蒼茫人世。

    白鹿體壯養于書院東林綠蔭盡染佛寺”、“可見蔣介石殘留足跡,敬仰毛澤東居住舊址,匡廬奇秀甲天下,世紀巨著出自此”。

    南宋淳熙七年(1180年),大哲學家朱熹振興了白鹿洞書院。他在此開創了中國講學式教育的先河。他以儒家傳統的政治倫理思想為支柱,型穗繼往開來,建立了龐大的“理學”體系。

    自此,“理學”成為中國封建社會的主體思想,影響了中國七百年的歷史進程。到上世紀初世界25個國家風格的廬山別墅群的興建。

    從胡先骕創建中國第一個亞熱帶山地植物園,到李四光“第四紀冰川”學說的創立。廬山植物園因有地形屏障,亞熱帶、南亞熱帶植物在此馴化生長良好。

    2009年,廬山植物園榮膺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中國最早的亞熱帶山地植物園。中國地質學家李四光提出第四紀期間廬山有冰川發育,引起國際學術界矚目。因而廬山又是自然科學研究賣拍的重要場所。

    擴展資料:

    廬山山水文化,是中國山水文化的精彩折射,是中國山水文化的歷史縮影。廬山的自然,是詩化的自然,亦是“人化”的自然。

    自東晉以來,詩人們以其豪邁激情、生花妙筆,歌詠廬山的詩詞歌賦有4000余首。東晉詩人謝靈運的“登廬山絕頂望諸嶠》、南朝詩人鮑照的《望石門》等。

    是中國最早的山水詩之一,廬山并成為中國山水詩的策源地之一。詩人陶淵明一生以廬山為背景進行創作,他所開創的田園詩風,影響了他以后的整個中國詩壇。

    唐代詩人李白,五次游歷廬山,為廬山留下了《廬山遙寄盧侍御虛舟》等14首詩歌,他的《望廬山瀑布水》同廬山瀑布千古長流,在中國華大地及海外華人社會中家喻戶曉。

    成為中國古代詩歌的極品。宋代詩人蘇軾的《題西林壁》,流傳廣泛,影響深遠,“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成為充滿辯證哲理的名句……

    廬山風景,是以山水景觀為依托,滲透著人文景觀的綜合體。廬山,通過詩人、書畫家、文學家、哲學家們的心靈審視,創造出眾多散發著特別濃郁人文氛圍的歷史遺跡。

    正如一位新加坡學者所評論的那樣:“如果說泰山的歷史景觀是帝王創造的,廬山的歷史景觀則是文人創造的。”

    陶淵明以廬山康王谷作為文化背景,創作的《桃花源記》,洋溢著“烏托邦”式的理想主義光燦。南朝時的《廬山二女》,以廬山為活動舞臺,成為中國早期志怪的名篇。

    唐代詩人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一詩,造就了一處名勝——花徑;他在廬山筑有“廬山草堂”,所撰的《廬山草堂記》,是記述中國古代山水園林的名作。

    寧代理學家朱熹復興白鹿洞書院,并使其成為中國古代四大書院之首,由此宋明理學在這里千秋耕耘,并真切地記錄了這一具有深刻特征的文化現象的過程和歷史。

    朱熹訂立的《白鹿洞書院學規》,成為中國封建教育的準則和規范,同時也影響了中國歷史文化的進程。

    山水詩、山水畫是中國山水文化中兩大華項,山水詩在廬山大放光采,山水畫亦在廬山一展風流,閃爍出耀人的輝光。

    東晉畫家顧愷之創作的《廬山圖》,成為中國繪畫史上第一幅獨立存在卜配卜的山水畫,從此歷代丹青大師以廬山為載體,以這一藝術形式對廬山賦予美感境界的表述。

    中國畫在理論上的第一次突破,亦是顧愷之的“傳神說”,然而這是受到東亞高僧慧遠在廬山闡發的“形盡神不滅論”哲學思想影響的結果。廬山東林寺蓮社“十八高賢”之一的宗炳。

    他所撰的《畫山水序》,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第一篇中國山水畫論,他所闡述的山水“暢神說”,打破了“君子此德”的美學觀,表現了一個新的美學思潮的興起。

    參考資料來源:-廬山

    江西廬山的歷史

    廬山(Mount. Lu)地處江西省北部鄱陽湖盆地,九江市廬山區境內,瀕臨鄱陽湖畔,雄峙長江南岸,三山五岳中三山之一。山體呈橢圓形,典型的地壘式長段塊山約25公里,寬約10公里,綿延的90余座山峰,猶如九疊屏風,屏蔽著江西的北大門。以雄、奇、險、秀聞名于世,素有“匡廬奇秀甲天下”之美譽。巍峨挺拔的青峰秀巒、噴雪鳴雷的銀泉飛瀑、瞬息萬變的云海奇觀、俊奇巧秀的園林建筑,一展廬山的無窮魅力。廬山尤以盛夏如春的涼爽氣候為中外游客所向往,是久負盛名的風景名勝區和避暑游覽勝地。歷代題詩極多,李白《望廬山瀑布》尤為著名。

    廬山的地圖位置

    中國江西省北部名山,位于九江縣以南,星子縣以西。它是世界級名山。地處江西省北部,風景區總面積302平方公里,山體面積282平方公里,最高峰漢陽峰海拔1474米,東偎鄱陽湖,南靠南昌滕王閣,西鄰京九大通脈,北枕滔滔長江。聳峙于長江中下游平原與鄱陽湖畔。自東北向西南延伸約25公里,寬約15公里。東西兩側為大斷 裂,山體多峭壁懸崖,相對高度1,200~1,400米。主峰漢陽峰海拔1,474米(4,836呎),山勢雄偉。傳周代有匡氏兄弟七人上山修道,結廬為舍,因名廬山。又稱匡山、匡廬。東漢明帝(58~75年在位)時為中國佛教中心之一。6~8世紀又為道家、詩人、學者駐地,寺廟道觀遍布。勝跡有白鹿洞、仙人洞、三疊泉、含鄱口等。山地夏季涼爽,7月平均氣溫21.9℃,為著名避暑地。江湖水氣郁結,云海彌漫,年平均霧日190天,有“不識廬山真面目”之稱。山中牯嶺,又名牯牛嶺,以有大塊巖石狀如牯牛得名,海拔1,056米。好運清光緒年間先后為英、法、美等國強行租占。1935年始收回。現興建療養院、休養所等多處。廬山植物園因有地形屏障,亞熱帶、南亞熱帶植物在此馴化生長良好。2009年,廬山植物園榮膺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中國最早的亞熱帶山地植物園。中國地質學家李四光提出第四紀期間廬山有冰川發育,引起國際猛鋒學術界矚目。因而廬山又是自然科學研究的重要場所。廬山 風景照(20張) 美麗的廬山,是世界級名山。地處江西省北部,風景區總面積382平方公里,山體面積282平方公里,主峰大漢陽峰海拔1474米,東偎鄱陽湖,南靠南昌滕王閣,西鄰京九大通脈,北枕滔滔長江。大江、大湖、大山渾然一體,雄奇險秀,剛柔并濟,形成了世所罕見的壯麗景觀。“春如夢、夏如滴、秋如醉、冬如玉”,更構成一幅充滿魅力的立體天然山水畫。歷史造就此山,文化孕育此山,名人喜愛此山,世人贊美此山。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歷史和數千年博大精深的文化蘊育了廬山無比豐厚的內涵,使她不僅風光秀麗,更集教育名山、文化名山、宗教名山、政治名山于一身。從司馬遷“南登廬山”,到陶淵明、李白、白居易、蘇軾、王安石、黃庭堅、陸游、朱熹、康有為、胡適、郭沫若等1500余位文壇巨匠登臨廬山,留下4000余首詩詞歌賦的文化名山的確立;從慧遠始建東林寺,開創“凈土法門”,到集佛、道、天主、基督、伊斯蘭教于一身的宗教圣地的形成;從朱熹重建白鹿洞書院弘揚“理學”, 中國江西省廬山的一條步道

    到教育豐碑的構建;從“借得名山避世嘩”的隱居之廬,到上世紀初世界25個國家風格的廬山別墅群的興建;從胡先骕創建中國第一個亞熱帶山地植物園,到李四光“第四紀冰川”學說的創立;從20世紀中葉,廬山成為國民政府的“夏都”,到廬山作為政治名山地位的確立……廬山的歷史遺跡,代表了中國歷史發展的大趨勢,處處閃爍著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光華,充分展示了廬山極高的歷史、文化、科學和美枝襪晌學價值。她是千古名山,得全國人民厚愛及世界的肯定,獲一系列殊榮:乃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區、全國風景名勝區先進單位、中國首批5A級旅游區、全國文明風景區、全國衛生山、全國安全山、中華十大名山、世界遺產--我國第一處世界文化景觀,我國首批世界地質公園。

    這些東西都是啦。不過我很喜歡廬山。廬山的歷史人文景色我大都知道。想了解什么發信息問我……

    猜你喜歡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熟妇av午夜无码不卡|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99仓本 | 国产精品99精品无码视亚| 日本无码色情三级播放|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在线| 日本无码小泬粉嫩精品图| 精品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柚蜜 | 亚洲中久无码永久在线观看同 | 色综合色国产热无码一| 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果冻不卡 |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蜜芽| 亚洲一区二区无码偷拍| 国产精品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无码av片在线观看播| 欧洲成人午夜精品无码区久久| 国产色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无码国产精品久久一区免费 | 成人h动漫精品一区二区无码|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3p | 国产精品免费无遮挡无码永久视频 | 亚洲日韩一区二区一无码| 五月婷婷无码观看| 国产怡春院无码一区二区| 精品亚洲A∨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熟妇无码八AV在线播放| 久久午夜无码鲁丝片午夜精品| 无码Aⅴ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日日摸夜夜添无码AVA片| 无码福利写真片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成AV人在线观看天堂无码 |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 | 丰满日韩放荡少妇无码视频| 亚洲精品无码日韩国产不卡?V| 国产精品成人无码久久久|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 国产久热精品无码激情| 免费无码黄十八禁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av| 无码午夜人妻一区二区不卡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