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清朝歷史 慈禧人物簡介 慈禧墓 歷史學家怎樣評價慈禧 慈禧太后
慈禧太后,清末最著名的慈禧太后,是滿洲藍旗人,同治、光緒年間是清朝的實際統治者。
“慈禧”這個名字是同治皇帝即位后的徽號,所以后世稱之為慈禧太后。光緒即位時,被稱為“皇爹”。是的,你沒看錯。名字好緊。宮內外的大臣都被視為“拉斐特”。
明明是個女的,叫“爸”“爺”,可見其彪悍程度。
慈禧實際掌權時間將近五十年,其間兩次發動政變,兩次立皇儲,三次推動國家變革,影響力巨大。
慈禧死后,謚號為“孝欽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崇熙配天興圣顯皇后”,長達25字。長長的字符串讀起來很費勁。這場高配在清后妃中排名第一,超越了著名的清開國皇后小莊文。遠比謚號孝悌之妻、咸豐兩帝慈安尊貴。
慈禧太后去世僅三年,轟轟烈烈的辛亥革命就爆發了,隨后玉龍皇后發布了宣彤皇帝退位的圣旨。
大清帝國如今已成歷史。
關于慈禧太后之死,現在考證其至死的病因應該是痢疾。
東陵賊孫殿英偷了慈禧的墓,據說她的尸體成了木乃伊。人們常說,慈禧的身體沒有腐爛,是因為她的嘴里含有丁艷珠,可以保持身體完整。科學分析,更有可能的原因是慈禧得了痢疾,去世時肚子里沒有食物。這樣的尸體處理后不容易腐爛。
慈禧去世的那天早上,她還是照常起床處理國事。中午吃飯的時候突然暈倒,過了很久才醒過來恢復。慈禧知道自己的生命近了,把遺言留給身邊的人,聲稱自己一生無悔,臨終前警告她,不能再讓后宮執政,太監也不能專權。
1908年10月22日,光緒三十四年,11月15日,慈禧太后在北京中南海一鑾殿后廳——富昌殿去世,享年73歲,結束了她47年的皇權生涯。
宣彤元年10月4日,1909年11月16日,慈禧太后的靈柩從北京紫禁城移至河北遵化東陵普陀谷丁咚陵安葬,其牌位應邀供奉在北京帝廟。
慈禧陵墓修建了13年,直到去世才告一段落。白銀的消耗量是227萬,真的是宏偉無比,極其奢華。
1928年6月,軍閥孫殿英以演習為名,命令軍隊對慈溪普陀谷丁咚陵和乾隆玉陵進行大規模發掘。
清東陵的寶物被洗劫一空,慈禧口中的一顆雞蛋般大的珍珠也被偷獵。此案是轟動全國的“東陵賊案”。
應清王室的呼吁,民國政府派人調查此事。孫殿英自稱為先人孫承宗報仇,將部分贓物賄賂給宋美齡、孔祥熙等人。對此案的調查沒有結果。
一代風云人物從此灰飛煙滅。
歷史上慈禧太后就是病死的。因為她歲數也很大了,都七十多了,每天還管著國家大事,積勞成疾,突然就病發,那個時候醫術又不先進,所以搶救不及很正常。
慈禧太后是病死的唄,根據記載應該是得了痢疾,死的時候歲數也挺大的了,古代人能有這么長的壽命已經是不容易了
慈禧,是得痢疾死的。
據有關資料記載,慈禧七十三歲壽宴,宮里請了京內最好的廚師,準備了上百道菜肴。慈禧心中高興,先飲幾杯白酒,又吃了不菜。第二天,慈禧即感腹痛,的并發癥,兼及肝肺等臟腑,以至胃納減弱,病情加重。
史書記載
《清史稿》:及文宗末造,孝貞、孝欽兩皇后躬收政柄,內有賢王,外有名將相,削平大難,宏贊中興。不幸穆宗即世,孝貞皇后崩,孝欽皇后聽政久,稍稍營離宮,修慶典,視圣祖奉孝莊皇后、高宗奉孝圣皇后不逮十之一,而世顧竊竊然有私議者,外侮迭乘,災祲屢見,非其時也。
不幸與德宗意恉不協,一激而啟戊戌之爭,再激而成庚子之亂。晚乃壹意變法,怵天命之難諶,察人心之將渙,而欲救之以立憲,百端并舉,政急民煩,陵土未乾,國步遂改。綜一代之興亡,系于宮闈。嗚呼!豈非天哉?豈非天哉?
是老死的。慈禧去世前聽說光緒面有喜色。于是在臨死的時候把光緒也給毒死了,這都是經過科學證實了的,考古研究者在光緒的頭發里發現了大量的砷,就是俗稱的砒霜,足以證明這一點,可見其狠毒,慈禧一生頗有手段,敵人被他一一鏟除,臨死還這么惡毒,真的是叫人很無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