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如何客觀的簡短評價袁世凱 袁世凱的全面評價 一句話評價袁世凱的功與過 袁世凱歷史評價總概括 袁世凱怎樣竊取辛亥革命勝利
公正點的 評價
公正評價袁世凱
對政治人物,與其追究其道德,不如認真關注他在制度建設上的取向和作為,那才是影響深遠的東西。
史學家們大都會同意,在大清帝國袁世凱是個頗為前衛的人物。
從1895年開始的變法維新運動中,他是強學會的支持者,嚴復的朋友;除了小站練兵成績突出外,所上奏章,談論國事也頗有見地。
進入20世紀,身為北洋大臣和直隸總督,推行新政成績最為顯著。
大清王朝最后10年推行新政的主要成就之一是廢除科舉,實行新的教育制度。
促使朝廷當機立斷,在1905年開始永遠廢除科舉的就是袁世凱和張之洞喊哪扒。
而興辦學堂最多的也是他所管轄的直隸(今河北省)。
他的精明之處還表現在吸取過往改革受制于原有官吏而失敗的教訓,非常重視“開官智”,把現有官吏的重新培訓擺在突出地位。
在政治體制改革和建立新的社會管理體系方面,直隸也走在全國前列。
全國首次地方選舉是1907年的天津市政選舉。
這是他努力推行的地方自治運動的成果之一。
義和團事件后,規定中國不準在天津地區駐軍,精明的袁世凱訓練三千警察進駐這個地區,維護了 *** 和地方治安。
用警察取代衙役管理社會治安,應該說是一個進步。
在經濟領域,發展工商企業也用力很勤,成績顯著;有的項目至今仍在繼續發揮作用。
中國人今天仍熱情傳頌詹天佑修京張鐵路的功績,但往往不了解這條鐵路的決策、資金籌措,包括決定用中國人和中國資金修建等等主要是袁世凱的功勞。
一位美籍華人史家說:“它(京張鐵路)是由袁發起、提出和取得的驚人成就。
”
以往史學家認為袁世凱是被政治錯誤埋葬的。
但即使在政治領域,也有許多事件是值得推敲的。
一是袁世凱的稱帝問題。
他的稱帝是君主立憲,是有別于封建的帝制的。
他是參考了當時比較強大的英日等國的國體。
二是簽訂21條。
隨著日本等國一些檔案的解密和觀看袁世凱簽訂21條的手跡及簽訂21條前后他的言行,袁世凱在此事件中是沒有大錯緩純的。
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他唯一能作的,也就是用艱苦的談判,來換取一些對自己國家有利的條件。
在當時,即使換了別的勢力,別的人當政,也只能這樣了。
所以最后21條被迫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接受了。
5.9國家定為國恥紀念日,說是奇恥大辱,這確實是的。
不過在簽字之前的5.8日,袁世凱就向全國通報,說不得已,只有簽了,這實際上是奇恥大辱。
在國人說這是奇恥大辱之前,他都承認這是奇恥大辱。
在簽訂以后,袁世凱又下了一道手令:不經 *** 批準,有租讓給外國一寸土地者,以國賊論處。
當時的這種談判,就是在這種歷史條件下,沒有辦法。
當時中國留學海外的精英胡適就說:這個談判應該說在之前中國的歷史當中,是沒有過的,該柔的時候柔,該剛的時候剛,爭取到了對自己最大的退讓。
王蕓生在30年代初編輯的《60年來中國與日本》的時候也說,在回顧整個談判,袁世凱的指揮和領導,應該說是沒有大錯的。
當年的一些歷史學家也都肯定了當時21條的交涉。
所以說他拱手賣國,是沒有歷史依據的,陳伯達給他的竊國大盜的“謚號”也是偏頗的。
至于出賣戊戌變法和暗殺宋教人,更是缺乏確鑿證據。
除此之外,在政治領域反而有一些是應該肯定的:
首先,執政第一年就制定了《國會組織法》,接著又依法進行選舉,并在1913年初召開了國會。
其次,1913年1月9日公布《文官考試法》,表明他有意建立現代國家機關。
其中規定文官高等考試,以國法學、刑法、民法、國際公法、行政法、經濟學和財政學七種為主科,一定要考。
商法、政治學、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通商約章等五種為附鄭昌科,應試者自擇其一。
再次,他推行軍民分治,一再下令軍警不得干預政治,也是完全正確的。
總的看來,他在制度層面的施政有可取之處,不能一概抹煞。
客觀評價袁世凱是推動中國近代化的有功之人。袁世凱從1903年起在中國搞軍事現代化,在華北組建了6個師的新軍,這是中國近代第一支新式軍隊。他先后雇傭了德國、日差虛團本的教官,并且辦了步、炮、騎、工兵,甚至設立了現代化的通訊兵學校。北洋系軍事人才濟濟,有5個先后當上了中華民國的總統或總理。袁世凱也是第一個在中國建立巡警制度的人。
史學唐德剛曾斷言:盡管有私利交織其間,但袁世凱在推動中國走向近代化的路上確實做了很多實事,比孫中山做得多。
以往對于袁世凱的歷史評價一般以負面居多,但是這些負面評價是否公允也被質疑。 正面評價袁世凱有任事之才、治軍之能,實為近代中國一務實干練的能臣。袁世凱廢除了在中國沿襲一千多年的科舉制度,大力興辦各級新式學堂教育,引進了西方先進科學技術,廣泛延納從海外學成歸來的新學精英并委以重任。自小站練譽局兵到接掌北洋,袁世凱建立了中國近現代第一支新式軍隊,采納西法編練新軍,并與徐世昌等編就了迄今仍被軍事學研究權威部門取為《中國兵書集成》壓卷之作的兩部兵書——《新建陸軍兵略錄存》《訓練操詳晰圖說》。袁世凱廢除衙門創立警察治安管理模式,領銜仿效西方建立巡警制度,成立中國第一支警察部隊,令中國軍警分離。袁世凱還積極開礦設廠辦公司,發展實業經濟,甚至在遭譴歸隱之后還說出“官可不做,實業不可不辦”的話語。站在客觀歷史的角度,袁世凱對中國的軍虛橘事和工業化有很大的貢獻。除此之外,袁世凱對中國民主進程的推進所作出的貢獻也是不可磨滅的,袁世凱晚清時期高舉“立憲”的大旗,幾乎是孤軍奮戰請求立憲,對晚清憲政的形成至關重要。 負面評價然而袁氏當國時期,為鞏固個人獨裁權力,不守約法、解散過國會,使剛誕生的中華民國失去在制度下健康發展的機會。
有人認為,袁氏是一個投機分子。在光緒帝委以大任時,他卻投靠慈禧太后一黨。辛亥革命爆發后袁世凱掌握了清廷軍事大權,本應平定革命的他,反過來為自己的利益,支持革命迫使清帝退位而得任民國總統。這全是選有利益的一方投靠的行為。但也有人認為袁世凱是推翻滿清的功臣,晚清他主張立憲就從制度上瓦解了清朝貴族權力,后來直接逼宮,清帝退位,中國當時避免了南北分裂的局面,袁世凱本人堪稱中國的拿破侖或華盛頓。另外,袁世凱時期對教授和知識分子充分尊重,人民生活基本安康,輿論也比較自由,反袁言論在報紙照樣發行。而袁世凱去世后,無人具有足夠能力穩的住中國的統一局面,中國陷入了幾十年軍閥混戰狀態
不能簡單的用好或者巧返壞來評價。
袁世凱在歷史上,確實在國家和平統一芹稿,政權平穩過渡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因為袁世凱逼宮,清孝首饑廷最終和平取消了帝制,中華民國順利接手了政權。
袁世凱的榮辱功過各有評說,有人說他是“獨夫民賊”、“竊國大盜”,也有人認為他對中國的近代化做出貢獻,是真正的改革家。
功:
1、 1903年起,他開始著手中國軍事現代化的工作,在中國軍制改革、軍事教育、建軍治軍、近代警察制度等方面做出大量有益嘗試。至接掌北洋,裁撤舊軍改編警察,令中國軍警分離,清末巡警制度的創立是中國警察制度近代化的開始。
2、袁世凱對工業、農業、商業三者并重發展,甚為得策,尤其對中國的工業化有很大貢獻。當政時如困期,頒布實行了一系列有利于中國民族工業發展的經濟政策,經過袁世凱的治理,中央財政也有很大改觀,從民國初年的借債度日到每年庫存可余兩千萬元。
3、袁世凱堅持一個強有力的中央政府的同時,竭力維護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保障國家利益。竭力主張的清帝優待退位保障了清朝政府擁有的主權和領土完整地移交給民國政府,保持了主權和領土范圍的延續性。
過:
1、袁世凱竊取辛亥革命果實后,處心積慮復辟帝制,他用最高統治地位及兵權加強獨裁統治。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凱宣布接受帝位,推翻共和,復辟帝制,改中華民國為“中華帝國”,并下令廢除民國紀元,改民國5年(1916年)為“洪憲元年”,史稱“洪憲帝制”。
2、袁世凱于1915年5月25日 ,簽訂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二十一條”,里面的內容要求中華民國同意日本在中國所享有的地位,并且要求擴大對中國東北的侵占范圍。
擴展資料:畢橡族
對于袁世凱的客觀評價
1、美國歷史學家費正清主編的《劍橋中華民國史》評價袁世凱說,“雖然袁有個人野心,也熱望貫徹他自己在中國政體應該如何手弊組織這個問題上所持的觀點,但他還不是極端利己主義者,不要求別人屈從和諂媚。”
2、加拿大華人歷史學家陳志讓認為“袁世凱公開的目標就是要創建一個強大的中央政府,如果這意味著無視共和國的民主原則的話,那么,他正是準備往此方向發展。袁世凱設想把中國建設成一個由他統一的強國的愿望,是他愛國主義或民族主義本質的反映”
我覺得不能用嚴格意義上的好人還是壞人來評論他
前期戰退日軍,改編軍隊制度,制訂了一整套近代陸軍的招募制度、組織編制、軍官制度和訓練制度、糧餉制度等諸多方租掘拆案,大膽采用近代西方的先進技術。訓練出了六鎮的北洋新軍,這是清政府當時的最精銳部隊,共計弊棗7萬多人,也就是影響中國數十年的北洋系的基礎。
并且袁世凱還是近代教育奠基人,廢除科舉考試,大力倡導新式西學,創立山東大學。
現在人們一直詬病他的就是簽訂屈辱的散團《二十一條》,1915年袁世凱又登基稱帝,史稱“洪憲帝制”,引發護國運動,袁世凱在做了83天皇帝以后又宣布退位,而后抑郁而亡。袁世凱死后北洋軍閥開啟混戰的局面,直到1928年,張學良宣布“東北易幟”,才標志著北洋軍閥時代的徹底終結。
所以縱觀袁世凱的一生,他對于國家發展、民族統一和社會進步的確起到過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