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柴油機發展歷程 柴油機出現距今有多年的歷史 柴油機的發展歷史簡述 發動機的起源和發展歷程 濰柴的各種口號
1956年在原云南鐵工廠基建辦的基礎上組建了云南機械廠籌備處。
1958年11月正式命名為云南內燃機廠。
1980年與上海內燃機研究所聯合開發汽車用495QA柴油機。
1987年增加了495D、495G、495C的生產,成為當時生產中小馬力柴油機十四家專業廠之一。
1989年進行4100柴油機開發,并成功推向市場,形成了云內的拳頭產品。
1995年成立了云南內燃機廠為核心的云內動力集團公司。
1999年3月8日由云南內燃機廠獨家發起,以社會募集方式向公眾公開發行6000萬股A股股票,1999年4月15日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碼:000903,募集資金3.75億元,成立了昆明云內動力股份有限公司。
2001年收購成都內燃機總廠生產經營性凈資產,成立成都云內動力有限公司。
2002年與德國FEV公司簽訂技術協議,共同合作開發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節能環保型D16TCI乘用車柴油機。
2004年收購四川華川車輛有限公司生產經營性凈敬豎資產,成立云內動力達州汽車有限公司。
2005年向社會公開發布了國內首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從自有生產線上下線的D16TCI節能環保型乘用車柴油機,并在此基礎上自主開發了D19TCI/D25TCI兩款機型。
2006年公司新一代輕型車用電控高壓共軌,四氣門柴油機新產品D25TCI點火成功。
2007年10月YNCR系列國III柴油機完成所有配套技術文件及標轎稿陪定能力的準備,開始向整車廠提供整車匹配標定用柴油機。
2007年12月公司完成向社會公開增發7850萬股A股股票,募集資金12.3億元,用于“轎車柴油機產能建設項目”。
2008年8月公司自主研發的首臺轎車用柴油發動機正式投放市場,開創了中國轎車柴油化的新紀元。
2009年10月對公司組織架構進行調整,進一步完善了公司內部組織機構設置。
2009年11月出資5000萬元組建了昆明雷默動力有限公司,啟用全新子品牌—閉蠢“雷默RAMON”專用于乘柴市場及相關領域的拓展。
濰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2338. HK ;000338. SZ)創悶運建于2002年12月23日(與奧地利AVL公司合作)。公司是由原濰坊柴油機廠(2007年8月改制為“濰柴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聯合境內外投資者設立的符合現代企業制度的企業,是中國第一家在香港H股上市,并回歸內地實現A股再上市的企業,公司資產總額220億元,職工4萬余人,是中國最大的汽車零部件企業集團。本公司歷史及發展歷程如下: 原濰坊柴油機廠正式建立于1946年,是中國最早一批生產柴油機的廠家之一。
自50年代至80年代初,濰柴廠相繼研發并生產了51千瓦至99千瓦的多類中速柴油機。
1984年,中國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及中國國家經濟委員會確認濰柴廠為研發及生產斯太爾WD615系列柴油機的定點廠之一。同年,國家經濟委員會發出《關于同意濰坊柴油機廠變更隸屬關系的復函》,確認濰柴廠為重型汽車配套柴油機的定點廠之一。1989年10月,濰柴生產線順利通過了國家組織的竣工驗收,重型汽車用WD615系列柴油機并于同年開始投產。
1990年、1992年及1994年,濰柴廠分別開發及推出供發電機組、工程機械及船舶用的不同型號WD615系列柴油機。
1999年3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授予濰柴派遣臨時出國(境)人員和邀請外國經貿人員來華審批權。
1995年,濰柴廠通過了ISO9001質量體系認證。同年,立約引進WD618系列柴油機生產技術。
1999年10月,濰柴廠收購了四川長江柴油機廠,擴大了WD615系列柴油機的生產能力。 2000年至2004年
2000年5月,重型汽車用WD618系列柴油機在市場推出。
2001年,濰柴廠成功開發及推出達到歐I標準的WD615及WD618系列柴油機。
2002年,濰柴廠再將WD615系列柴油機改良,達到歐II標準。
2002年12月23日,濰柴廠以有關生產及銷售WD615、WD618系列柴油機業務的經營資產與負債及現金出資,聯合其他注入現金的發起人成立濰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
2003年3月,濰柴動力的WD618系列柴油機成功達到歐II標準。
同年,濰柴動力的6160系列柴油機基礎上研制開發的第五代中速柴油機——濰柴X6160/R6160系列柴油機已經正式推出并進入國內市場。
2003年8月,濰柴動力被山東省科學技術廳批準為高新技術企業。
2004年3月1日,濰柴動力通過ISO/TS16949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成為國內率先通過此項認證的柴油機生產企業。
2004年3月11日,濰柴動力(股票編號2338)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成績斐然。
2004年9月,濰柴動力被授予“2003中國機械企業核心競爭力100強”。
2005年蘆罩弊記事
2005年1月,濰柴動力獲2004年度“中國最陪族具影響力企業獎”。
2005年3月,推出符合歐III排放標準的藍擎系列發動機WP10、WD12。
2005年8月,濰柴動力成功收購湘火炬,延伸了自己的產業鏈條,拓寬了發展空間。
2005年9月,“濰柴牌”WD615柴油機榮獲“中國名牌”稱號。
2005年12月,濰柴動力同時榮獲 “百強企業”、“上市公司十強”、“專利進步企業十強”、“柴油機制造金牌企業”四項殊榮,譚旭光董事長光榮當選“2005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
2006年記事
2006年3月,濰柴動力被中宣部評為“自主創新典型企業”。
2006年5月,譚旭光董事長榮獲“中國十大創業領袖”稱號,濰柴動力再次被授予“全國百佳零部件供應商”。
2006年6月1日,“濰柴”牌商標,被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
2006年6月23日,濰柴動力被授予“2005年度中國汽車零部件百強企業”。2006年7月,濰柴動力榮獲“中國機械500強”,名列第22位;濰柴動力被評為2006年中國“工業行業排頭兵企業”。
2006年8月,濰柴被授牌為中國首批汽車零部件出口基地企業。
2006年8月,濰柴榮獲“2006年度中國制造業500強”,名列第71位。
2006年9月,濰柴榮獲“中國企業500強”、“中國制造業500強”、“第二屆中國企業教育百強單位”三項殊榮。
2006年10月,濰柴榮獲“山東省機械行業十大自主創新品牌”榮譽稱號。
2006年10月20日,濰柴隆重舉行系列活動慶祝濰柴六十華誕。
2006年12月,譚旭光董事長榮獲“2006年度‘雙十’最具價值經理人”、 “2006年度最具影響力企業領袖”、“2006中國制造業10大創新人物”等三項殊榮;濰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濰坊柴油機廠分別獲得2006年度山東省優信譽企業AAA信譽等級。
2007年記事
2007年1月,“濰柴”商標,位列《中國最具價值商標500強》第81位,列中國最具價值商標柴油機行業第一位;濰柴被授予“2006年度省級文明單位”、“山東省管理創新優秀企業”榮譽稱號;濰坊柴油機廠被評為“山東省企業教育培訓先進單位”;濰柴職業學院被評為“山東省企業職業教育實訓基地”。
2007年4月30日,濰柴動力A股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正式掛牌上市,成為中國證券市場上最具創新的第一例“HtoA”案例,同時打通了目前中國最優質重卡資源的產權脈絡。
2007年9月,濰柴名列“2007中國企業500強”年度排行榜第161位;列中國制造業企業第79位;列動力設備及元器件制造業第1位。
2007年11月,濰柴今年第25萬臺發動機下線,創造世界級新高度。
2007年11月,濰柴動力榮獲“全國質量獎”。
2007年12月,濰柴動力再獲“第四屆全國百佳汽車零部件供應商”榮譽稱號;濰柴動力推出國內首創的最佳動力解決方案:濰柴動力總成;濰柴動力入選滬深300和中證100指數樣本股。
2008年記事
2008年1月,濰柴動力以“濰柴動力通過換股方式吸收合并湘火炬在深圳證券交易所A股上市”獲第七屆“中國改革十大創新案例”獎。
2008年3月,濰柴動力企業文化研究會成立;濰柴動力獲汽車零部件再制造試點資格。
2008年4月,譚旭光董事長榮獲“袁寶華企業管理金獎”。
2008年5月,濰柴榮居“2007年度中國機械工業百強企業”次席;濰柴藍擎系列產品獲“采用國際標準認可證書”和“采用國際標準產品標志證書”。
2008年6月,濰柴榮獲“中國企業教育百強”榮譽稱號。
2008年7月,濰柴入選“2008年全國國企典型宣傳企業”;濰柴躍居“中國機械500強”第10位;列“中國機械500大”第10位。
2008年8月,濰柴列“2008中國企業500強”第106位;列“中國制造業500強”第46位。
2008年9月,濰柴列2008年中國最大500家企業集團83位,列中國最大企業集團競爭力500強排名第20位。
2008年11月,濰柴名列“2007年度中國汽車零部件百強企業”第一名。
2009年記事
2009年1月,譚旭光董事長榮獲“十大魯商功勛人物”殊榮。
2009年3月,濰柴動力企業管理創新項目《以激發員工潛能為目標的績效管理 體系構建與實施》榮獲國家級創新成果獎。
2009年5月,濰柴再獲中國機械工業百強企業殊榮;濰柴動力榮獲“2009中國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百佳”和“2009中國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行業百佳”兩項大獎。
2009年6月,濰柴動力承擔的“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重大項目通過國家驗收。2009年7月,濰柴動力入選《財富》2009中國上市公司100強;濰柴躋身中國機械500強第10位,列中國機械500大第14位,世界機械500強第248位;濰柴榮獲“中國企業教育先進單位百強”稱號;濰柴動力藍擎電控國III發動機產銷實現12萬臺。
2009年8月,濰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入選“國家級創新試點企業”。
2009年9月,濰柴動力被批準為“第四批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2009年10月,濰柴動力榮獲2009年亞洲品牌500強第204位。
2009年11月,濰柴榮獲首批“全國自主創新型企業”;濰柴首次榮獲“全國企業職工教育培訓先進單位”稱號。
2009年12月,濰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榮獲“全國設備管理優秀單位”;濰柴動力榮登2008年中國上市公司百強榜;濰柴動力榮獲“中國最具競爭力港股上市公司10強”。
2009年12月,濰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憑借其優秀的市場業績和良好的品牌印象成功入選由全球領先的財經雜志《巴菲特雜志》、《世界經濟學人周刊》和世界權威的品牌價值研究機構——世界企業競爭力實驗室聯合舉辦“2009年(第六屆)中國25家最受尊敬上市公司”。
2009年12月,濰柴榮獲首屆“山東省省長質量獎”榮譽稱號。
2010年記事
2010年4月,濰柴控股集團連續兩年位列中國機械工業百強企業前三甲。
2010年5月,高速機月產突破5萬臺,不僅是濰柴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而且也是中國乃至全世界大功率發動機的月產最高紀錄,它標志著企業的制造水平從此又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2010年10月28日,濰柴動力(02338)(深U000338)A股今日最高升至118.8元人民幣,創自2007年4月30日上市以來的歷史新高。
2010年11月1日,亞星客車(600213)控股股東江蘇亞星汽車集團有限公司通知,亞星集團擬將其持有的公司53.71%股份的全部或部分無償劃轉至山東重工集團有限公司直屬公司。
2011年記事
2011年1月,譚旭光董事長榮膺“2010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2010年度最受關注企業家”榮譽,濰柴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被評為2010年度最具影響力企業。
2011年3月,亞星客車控股股東江蘇亞星汽車集團有限公司所持51%股權將無償劃轉給濰柴(揚州)亞星汽車有限公司。 2011年9月3日, 中國企業500強發布會暨中國大企業高峰會在成都召開。濰柴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911億元的營業收入,位居中國企業500強第93位,較2010年上升24位,在中國制造業500強中位居第35位,較2010年上升14位。 2011年4月,濰柴控股集團榮獲第二屆中國工業大獎;濰柴控股集團居“2010年山東納稅百強企業”第18位。
2011年5月,濰柴動力成為濰坊市首家國家創新型企業;榮獲第七屆“金圓桌獎”三項大獎。
2012年記事
2012年1月10日,山東重工集團下屬的濰柴集團在濟南正式宣布,將實現對全球最大豪華游艇制造商意大利法拉帝有限公司的絕對控股。 山東重工濰柴集團將提供1.78億歐元的股權投資,同時提供1.96億歐元的貸款額度,總投資3.74億歐元。債務重組程序完成后,山東重工濰柴集團將獲得法拉帝75%的控股權。作為財務投資者的現有債權人通過轉股及2500萬歐元的現金投資獲得另外25%的股權。 山東重工對法拉帝的此次并購活動最終完成交割,還需得到意大利和中國有關方面的核準,時間需要大約三至六個月。
2012年9月3日,中國領先的汽車與裝備制造集團—濰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與世界首屈一指的工業用叉車制造商之一和液壓技術的全球領先者——德國凱傲集團,在山東濟南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濰柴動力是繼 KKR 和高盛之后,成為凱傲集團的又一重要投資者和戰略合作伙伴,雙方將在物料搬運和液壓驅動技術領域展開密切合作。
這是迄今中國企業在德國最大的一起并購案例。濰柴動力投資的7.38 億歐元中,其中,4.67億歐元將通過增資形式收購凱傲 25% 的股份,另外,2.71億歐元將用來收購凱傲下屬林德液壓業務 70% 的多數股份。凱傲將利用這筆注資進一步優化資本結構。高盛和KKR資本合伙人公司將繼續保持對凱傲的全力支持,所有資金將全部保留并用作對凱傲的投資用途,也不會從本次交易中提取任何現金。倘若凱傲日后 IPO 發行,濰柴動力有權選擇增持凱傲股份至 30%,并有權進一步增持凱傲液壓業務股份。
2013年記事
2013年12月26日,“英致”品牌發布 開啟濰柴輕型車戰略布局。英致品牌的LOGO是一個“牛頭標”,象征著濰柴汽車擁有一股牛的精神。寓意腳踏實地、銳意進取的精神內核。英名“ENRANGER”是一個組合詞。En,來自于英文Engine和Energy,是“動力、力量”的含義,寓意著英致品牌向前的力量和前行的動力;其次,Ranger,則有“騎士、進取”之意。中文名英致,“英”為才能出眾的人,擁有著勃發的英氣和力量。“致”是進取向前,竭力領先的進驅者一種態度與精神。
2014年記事
2014年6月12日晚間濰柴動力(000338)公告,公司透過間接全資子公司Weichai Power (Luxembourg) Holding S.àr.l.(下稱“濰柴盧森堡”)持有德國法蘭克福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KIONGROUP AG(下稱“凱傲公司”)已發行的33.3%股份。公司收到凱傲公司原第一大股東Superlift Holding S.àr.l.的通知,其所持凱傲公司已發行的股份于2014年6月12日由34.5%減持至26.9%,濰柴盧森堡即成為凱傲公司第一大股東。隨著此次Superlift減持完成,Superlift將根據濰柴盧森堡的表決決定在凱傲公司的股東大會上表決。因此,公司將對凱傲公司有關重大事項擁有合計60.2%的投票表決權,即對凱傲公司實現控制。根據有關的規定,公司需將凱傲公司納入合并報表范圍。
東風型柴油機車的研制可追溯到1950年代,當時柴油機車開始在世界各地迅速普及,中國也開始踏上牽引動力內燃化和發展國產柴油機車的道路。195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鐵道部制定了《鐵路十二年科技發展規劃》,提出牽引動力的改造是鐵路技術改造的重點,要逐步由蒸汽機車轉到電力機車和內燃機車 。同年起,第一機械工業部機車車輛科學研究所開始了“內燃機車設計資料化”的課題研究;中蘇兩國并進一步簽訂了協助中國研制內燃機車的技術合作協定,大連機車車輛工廠于1956年10月至1957年12月先后派出兩批技術人員赴蘇聯考察、學習內燃機車設計和制造技術 。考察團回國后,大連廠于1957年秋季成立了內燃機車設計組,由中國機車設計制造專家傅景常任組長,決定參照蘇聯的TE3型柴油機車,開始進行新型電傳動柴纖答蘆油機車的研制。
1958年2月,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正式向大連機車車輛工廠下達了試制干線內燃機車的任務。當時沒有現成的全套圖紙和參考資料,只有蘇聯專家提供的少量TE3型柴油機車的技術資料,以及海軍部門提供的幾張美國費爾班克斯-莫爾斯公司38D8?型船用柴油機(蘇聯的2Д100型柴油機即為該型柴油機的仿制品)圖紙。除了大連機車車輛工廠之外、大連鋼廠、大連儀表廠、大連柴油機廠、大連工學院、大連海軍機械學校等單位也參與了試制任務。1958年6月20日,大連機車車輛工廠全體職工舉行誓師大會,提出在當年國慶節前制造出第一臺柴油機車的目標。同年6月29日開始試制車體金屬結構,7月13日完成車體中梁組裝,到8月15日完成了第一臺機車的車體鋼結構,8月底第一臺柴油機完成組裝 。1958年9月26日,大連機車車輛廠試制出2臺2000馬力干線柴油機車,并將其命名為“巨龍型”柴油機車(車號為0001、0002),成為中國第一種電力傳動干線柴油機車。
巨龍型柴油機車是直流電傳動的干線貨運柴油機車,由兩節結構相同的2000馬力柴油機車聯掛組成,采用仿蘇聯2Д100型二沖程中速柴油機作為動力裝置。1959年9月29日午夜,巨龍型機車從大連啟程,并于10月1日凌晨到達北京;國慶當日時任國務院副總理、國防部部長彭德懷親自登車視察,并聽取了機車主任設計師傅景常對機車結構、性能、設計試制過程的匯報。1959年國慶節期間,巨龍型機車與戚墅堰機車車輛工廠的先行型、青島四方機車車輛廠的衛星型、株洲機車車輛工廠的韶山型機車一同在北京展覽館展出,并于同年12月參加第二次全國工業交通展覽會。1959年11月12日,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親自題詩祝賀:舉脊“電掣風馳今在眼,巨龍追逐衛星奔。韶山初見星星火,此日已經燎大原” 。1960年3月,巨龍型機車在沈大鐵路大連至大石橋間進行了牽引運行試驗。隨后,巨龍型機車配屬北京鐵路局北京內燃機務段進行運用試驗。 在1950年代末的大躍進年代,各機車制造廠紛紛掀起“爭取生產內燃機車”的熱潮,采用的柴油機有高速、中速,功率各異,均處于試制研究的探索階段。由于倉促上馬,這幾種機車性能、質量均有不足,未能定型及批量生產。面對這種情況,鐵道部確定了“高速柴油機和中速柴油機并舉,電傳動和液力傳動并舉”的方針。1959年起,大連機車車輛工廠和大連熱力機車研究所聯合對巨龍型機車進行了一系列的試驗毀帶和改進。1960年底,鐵道部要求大連廠在巨龍型機車的基礎上,改進及試制2Д100型柴油機和ND型柴油機車,并且要求所有零部件都必須是工廠自己生產的或者采用國內其它工廠的產品,以保證產品質量和達到批量生產的要求。當時科研部門曾有建議仿制蘇聯哈爾科夫運輸機械制造廠最新型的12Д70型3000馬力四沖程柴油機,但鐵道部考慮到當時中國國內薄弱的工業技術基礎,認為研制難度太大,而且2Д100型柴油機較成熟,并有樣機和整套設計圖紙,可以較快上馬,最終確定由大連廠仿制2Д100型柴油機。
1961年,大連廠根據蘇聯提供的TE3型柴油機車圖紙,完成了機車定型和圖紙整頓工作,并決定將裝車功率降至1800馬力,以確保柴油機的耐久性和可靠性 。1962年底,大連廠試制的第一臺10L207E型柴油機完成組裝,至1963年又生產出另外兩臺10L207E型柴油機,并順利通過了100小時可靠性試驗。同時,由哈爾濱電機廠等工廠所組成的聯合設計組,參照TE3型機車的電力傳動,試制出國產化的電力傳動,包括一臺1350千瓦的直流主發電機和六臺204千瓦的直流牽引電動機。鐵道部將經過改進后的巨龍型機車定型為ND型柴油機車(“N”、“D”分別代表內燃機車、電力傳動,是漢語拼音首字母縮寫)。1963年12月,第一臺ND型機車(ND-0003)在大連廠完成試制,并于同年12月底至翌年1月中進行了試運行。1964年9月,大連廠又試制出第二臺ND型機車(ND-0004)。
1964年12月,10L207E型柴油機完成1000小時耐久試驗,經鐵道部及相關單位組成的委員會鑒定后,鐵道部批準該型柴油機投入批量生產。1965年3月,鐵道部指示大連機車車輛廠停止蒸汽機車修理業務,并于同年6月轉為開始批量生產ND型柴油機車,至同年年底已生產了20臺機車(ND-0005~ND-0024)。1966年8月,ND型機車更名為東風型柴油機車 ,自此開始了中國鐵路以“東風”命名的電傳動柴油機車家族的生產歷史。由于東風型機車是東風系列柴油機車的第一種型號,因此也或會被誤稱為“東風1型”,但東風1型并不是正式命名。
東風型柴油機車于1965年開始投入批量生產,直到1972年停產為止,大連機車車輛廠、成都機車車輛廠、戚墅堰機車車輛廠、大同機車廠共生產了704臺東風型機車(包括ND型機車,不包括2臺巨龍型機車) 。大連機車車輛廠于1963年至1972年間生產了585臺,成都機車車輛廠于1968年至1972年間生產了24臺,大連廠和成都廠的機車編號混編,機車編號的號段為1201~1830,其中或有空號。大同機車廠于1965年12月完成試制一臺(1232)。戚墅堰機車車輛廠于1970年至1974年間生產了94臺(2001~2094)。1966年,東風型柴油機車投入中國西北的蘭新鐵路運用后,大連機車車輛廠開始嘗試對東風型機車加裝增壓裝置,目的是為了解決非增壓的東風型機車在高原地區運用時,隨著海拔高度提高和大氣壓力降低,導致柴油機輸出功率和機車牽引力下降,以及燃燒惡化、排氣冒黑煙的問題。1967年,大連機車車輛廠在新造的東風型1305號機車上,首次在柴油機上加裝了兩臺65GP100型廢氣渦輪增壓器,并在高原地區進行了實車運行試驗,試驗期間機車性能表現良好,柴油機和渦輪增壓器沒有發生任何故障。試驗結果顯示,增壓機車在高原地區使用時的功率比較大,在12‰的長大坡道上一般的東風型機車的坡頂速度為20公里/小時左右,而增壓機車則可達到25公里/小時左右。
1969年9月,大連機車車輛廠根據東風型1305號機車的使用經驗,試制了一臺名為東風增型(東風0001)的柴油機車,并于1969年在高原地區完成了運行試驗。這是在東風型機車基礎上增壓強化而成的干線貨運柴油機車。東風增型機車的總體結構基本上與東風型機車相同,機車主要改進為采用經過二級增壓強化的10L207EZ型柴油機,采用新型聯合調節器以便充分利用柴油機功率,提高了主發電機和牽引電動機的額定功率,并增設了電阻制動裝置。東風增型機車僅試制一臺,未投入批量生產。1972年,為了滿足旅客列車牽引動力內燃化的需要,大連機車車輛廠在東風型機車的基礎上設計制造了客運機車,東風1651號和1657號是最早改造出來的兩臺客運型柴油機車。客運機車的主要改造項目包括,將牽引電動機齒輪傳動比由4.41改為3.38,使機車構造速度由100公里/小時提高到120公里/小時, 又加深了牽引電動機的磁場削弱系數,并更改了制動的制動倍率。1972年初,交通部機輛組于1972年初組織了幾次運行試驗,在京廣鐵路、京包鐵路進行牽引試驗和運用考核;在京廣鐵路全程試驗中,雙節機車牽引15輛客車由北京出發,運行32小時47分到達廣州,中途停靠15個較大車站,最高試驗速度達到125公里/小時。試驗結果顯示,該兩臺機車性能發揮良好、運用情況可靠,可滿足牽引旅客列車的需要,但缺點是恒功率速度范圍較小,高速運行時輪周功率偏低。
同年,大連機車車輛廠根據東風型1651號和1657號機車的試驗結果,開始批量生產東風3型干線客運柴油機車,至1974年停產為止累共生產了225臺(東風3-0001~0225) 。成都機車車輛廠于1981年又生產過1臺(0226),兩家工廠合共生產了226臺東風3型機車。由于東風3型實際上是為了應付客運機車短缺而生產的過渡產物,因此僅出現于1970年代至1980年代中期作為客運機車使用,后來隨著東風4型、ND2型及北京型柴油機車的大量普及而被淘汰出客運領域。自1985年起,大部分的東風3型機車都按照鐵道部要求而改造為東風型機車。
1949年,中國可統計的機車有4069臺,分別出自9個國家的30多家工廠,機車型號多達198種,難怪人稱中國是“萬國機車博物館”。
據現在可以查到的資料,從英國進口的有1892年制造的Double,Bershire型(比謝爾式)機車等
從美國進口的有1897年制造的American型機車等。
來自日本的機車有1936年制造的Decapod型機車等。
從比利時進口的機車有1901年制造的6-wheel Switcher型(六輪式)機車等。
從德國進口的機車有1910年制造的10-wheel,Compound型(復合式)機車等。
從法國進口的機車有1902年制造的Mogul型機車等。
從俄國進口的機車有1909年制造的8-wheel Switcher型(八輪式)機車等。
從捷克進口的機車有1936年制造的Prairie型(草原式)機車等。
從瑞士進口的機車有1939年制造的Consolidation型(團結式)米軌機車等。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隨著鐵路運輸事業的迅速發展,對機車的需要日益增加,自行制造機車是當務之急。由于當時的鐵路牽引動力還是蒸汽機車,機車的制造即從蒸汽機車起步,沿著仿制舊型,改造舊型,進而自行設計新型機車的道路,循序漸進。
1952年7月,四方機車車輛工廠制造出新中國第一臺蒸汽機車定名為解放型,代號JF。構造速度80km/h,全長(機車加煤水車)22634mm。這種機車隨后成批生產,到1960年停止生產時,共制造了455臺。
1956年四方機車車輛工廠試制出第一臺勝利型客運蒸汽機車,代號SL。構造速度110km/h,全長(機車加煤水車)22618mm。這種機車到1959年停止生產時,共制造了151臺。
1956年,大連機車車輛工廠在解放型機車的基礎上行型,又進行現代化改造,設計了建設型干線貨運蒸汽機車,代號JF,并于1957年試制出第一臺。該機車性能有了較大地提高,達到較先進的水平。構造速度85km/h,全長(機車加煤水車)23337mm。建設型到1988年止,共生產1916臺。
1957年,大連機車車輛工廠對勝利型機車進行現代化改造,設計了人民型蒸汽機車,代號RM,并于1958年由四方機車車輛工廠試制生產。該車構造速度110km/h,全長(機車加煤水車)23252mm。建設型到1966年停止生產,共制造258臺。
1956年9月,中國自己設計的第一臺蒸汽機車終于試制成功。當時定名為和平型。
“文化大革命”期間又改為反帝型,后再改為前進型,代號QJ。該車軸式1-5-1,構造速度80km/h,全長(機車加煤水車)29180mm。前進型到1988年停止生產,共制造4708臺,是中國貨運主型蒸汽機車。
年,大連機車車輛工廠設計了工建型工礦及調車用蒸汽機車,代號GJ
1958年,早歲濟南機車廠設計并制造了躍進型調車用蒸汽機車,代號YJ。
1960年,唐山機車車輛工廠設計并試制出第檔睜猜一臺上游型工礦用蒸汽機車,代號SY。由于性能良好,經濟適用,結構可靠,受到普遍歡迎,到目前為止共生產1600多臺。機車全長21519(21643)mm,構造速度80km/h,軸式1-4-1。上游型機車還出口到美國作為旅游用車。
1960年,由大同機車工廠設計,長春機車工廠試制成功了星火型地方鐵路用蒸汽機車,代號XH。
隨著對機車運力需要的不斷增大,蒸汽機車已不能滿足我國因經濟蓬勃發展而導致的對運力的需求。內燃機車的發展擺上日程。
中國第一臺自己制造的內燃機車是1958年大連機車車輛工廠仿照前蘇聯ТЭ3型電傳動內燃機車試制成功的。它就是“巨龍”號電傳動內燃機車,后經過改進設計定型,命名為東風型并成批生產。
同年,北京二七機車廠試制成功“建設”號電傳動內燃機車。
戚墅堰機車車輛廠也試制成功“先行”號電傳動內燃機車,但這兩種車都沒有批量生產。
四方機車車輛工廠也于1958年開始設計,1959年試制成功中國第一臺液力傳動內燃機車,當時命名為“衛星”號,代號NY1。后經過長期試驗和多次改進,定型為東方紅型,于1966年成批生產。
中國設計制造的內燃機車目前已形成“北京”、“東方紅”和“東風”三個系列,質量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北京型是二七機車工廠1970年開始試制,1975年批量生產的四軸干線客運內燃機車。機車標稱功率1500kW,最大速度120km/h,車長15045mm,軸式B-B。
東方紅型內燃機車的型號較多,有東方紅1型、東方紅2型、東方紅3型、東方紅4型、東方紅5型、東方紅6型、東方紅7型、東方紅21型等
東方紅1型是四方機車車輛工廠1959年試制,1964年批量生產的干線客運內燃機車,機車按雙機聯掛設計,也可以單機使用。前73臺的機車標稱功率是1060kW,最大速度140km/h,車長16550mm,軸式B-B。后36臺的機車標稱功率增加到1220kW,最大速度降為120km/h,其他不變。
東方紅2型1966年由四方機車車輛工廠按客運內燃機車設計制造的,機車功率為1470
kW,只試制了一臺。1972年資陽內燃機車廠和四方機車車輛工廠共同設計,1973年資陽內燃機車廠試制投產的東方紅2型,已改為調車用的內燃機車,機車標稱功率是650kW,最大速度62km/h,車長12400mm,軸式B-B。
東方紅3型是四方機車車輛工廠1976年開始制造的干線客運內燃機車,機車標稱功率是730×2kW,最大速度120km/h,車長17970mm,軸式B-B。機車的動力裝置是兩套相同而獨立的機組,可以使用其中任何一套或兩套同時工作。1987年,該廠還制造了兩臺機車標稱功率為820×2kW的東方紅3型。
東方紅4型從1969年到1977年共制造了5臺,沒有進行大批量生產。機車功率為3308kW。
東方紅5型是調車和小運轉內燃機車,由資陽內燃機車工廠于1976年~1988年制造。機車標稱功率是590kW,最大速度,調車時為40km/h,小運轉時為80km/h,車長13700mm,軸式B-B。
東方紅6型是資陽內燃機車工廠1981年專為上海黃浦港生產的內燃機車。機車功率是1740kW,軸式B-B。只生產1臺。
東方紅7型是東方紅5型的改型,供工礦企業專用。資陽內燃機車工廠1988年生產4臺。機車功率是790kW,軸式B-B。
????東方紅21型是高原米軌通用型內燃機車,由四方機車車輛工廠于1976年設計,1977年試制投產,1982年又進行改進。機車標稱功率是640kW,最大速度50km/h,車長12000mm,軸式B-B。
東風系列是電傳動內燃機車,也是中國內燃機車的主力,保有量占國產內燃機車總數的一半以上。“東風”是個大家族,有東風、東風2、東風3、東風4、東風5、東風6、東風7、東風8、東風9、東風10、東風11等型號。
????東風型內燃機車是大連機車車輛工廠1964年開始成批生產的干線貨運機車,共生產706臺。曾用代號ND。當兩臺機車重聯使用時,可由任一機車的司機操縱機車。機車標稱功率是1500kW,最大速度100km/h,車長16685mm。
東風2型內燃機車是戚墅堰機車車輛工廠1964~1974年間制造的調車內燃機車,共生產148臺。曾用代號ND2,機車標稱功率是650kW,最大速度95km/h,車長15140mm。
東風3型內燃機車與東風型構造基本相同,僅牽引齒輪傳動比由4.41改為3.38,機車標稱功率也降為1050kW。是大連機車車輛工廠1969年開始成批生產的干線貨運機車,共生產226臺,車長16685mm。
東風4型內燃機車是大連機車車輛工廠1969年開始試制的大功率干線客貨運內燃機車,1974年轉入批量生產。
東風4B型內燃機車1984年由大連、資陽、大同機車廠生產的干線客貨運內燃機車。機車標稱功率增加到1985kW。最大速度,貨運100km/h,客運120km/h,車長20500mm。
東風4C型內燃機車代號DF4C,分客運、貨運兩種,除牽引齒輪傳動比不同外,兩者結構完全相同。東風4C型是在B型內燃機車的基礎上開發研制的升級產品,提高了機車的經濟性、可*性,延長了使用壽命,使機車具有80年代世界先進水平。機車標稱功率增加到2165kW。最大速度,貨運100km/h,客運120km/h,車長20500mm。
東風4CK型內燃機車代號DF4CK。資陽內燃機車廠開發的干線客運內燃機車,采用A1A軸式,牽引電機全懸掛、輪對空心軸驅動轉向架。機車標稱功率2165kW,最大速度160km/h,最大試驗速度176km/h,車長20500mm。
東風4D型內燃機車代號DF4D,是一種以成熟設計、成熟技術和成熟零部件集合而成的干線客貨運內燃機車最新產品。機車標稱功率2425kW,最大速度,貨運100km/h,客運145km/h,車長20500mm。
東風4E型內燃機車代號DF4E,是四方機車車輛廠生產的干線客貨運內燃機車。機車功率 2×2430kW ,最大速度 100km/h
東風5型內燃機車代號DF5,1974年設計試制,1985年由大連機車車輛工廠批量生產,適用于編組站和區段站進行調車作業,也可做為小運轉及廠礦作業的牽引動力。機車標稱功率1210kW,最大速度60km/h,車長18000mm。
東風5B型內燃機車代號DF5B,是大連機車車輛工廠在原東風5型的基礎上變形設計而成的。動力裝置改而采用12V240ZJF型柴油機,機車車體采用外廊式,適合于調車作業和廠礦使用。機車標稱功率1500kW,最大速度100km/h,車長18000mm。
東風6型內燃機車代號DF6。是大連機車車輛工廠新一代大功率、高性能的干線客貨運內燃機車新產品。機車動力裝置16V240ZJD型柴油機是與英國里卡多咨詢工程公司合作改進的。而它的傳動裝置是與美國G.E.公司合作改進的。機車上采用了微機控制、電阻制動等多項世界先進技術。機車的牽引性能、經濟性和耐久可*性均進入世界先進行列。機車標稱功率2425
kW,最大速度118km/h,車長21100mm。
東風7型內燃機車代號DF7,北京二七機車廠1982年設計,1985年正式生產。適用于大型樞紐編組站場調車及工礦小運轉作業。機車起動加速快,油耗低、噪音小、作業效率高,運行安全可*,操縱和維修方便。機車標稱功率1470kW,最大速度100km/h,車長17800mm。
東風7B型內燃機車代號DF7B,北京二七機車廠生產的東風7型電傳動內燃機車系列產品的一種,柴油機裝車功率1840kW,適用于干線貨運、大型樞紐、編組站場、工礦企業的調車和小運轉作業。該機車能多機重聯,機車雙向操縱。最大速度100km/h,機車全長18800mm
東風7C型內燃機車代號DF7C,北京二七機車廠生產的東風7型電傳動內燃機車系列產品的一種,適應于調車作業。柴油機裝車功率分1470kW和1840kW兩種。其余技術參數與東風7B型相同。同系列的產品還有東風7D型,適用于寒冷地區和山區線路。該車有油耗低,維修方便等優點。
東風8型內燃機車代號DF8,戚墅堰機車車輛廠于1984年11月20日試制成功。
東風8B型內燃機車代號DF8B。該車是戚墅堰機車車輛廠在東風8型內燃機車的基礎上開發研制的升級換代產品,可滿足繁忙干線貨運重載高速的要求。機車具有可變換軸重,以供不同線路選擇;微機控制和大屏幕彩色液晶顯示屏改善了乘務員工作條件,機車操縱更方便。
東風8BJ型內燃機車,原名NJ2型,代號DF8BJ。是資陽內燃機車廠和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聯合研制的國產化交流傳動干線客、貨運內燃機車。機車采用計算機控制等先進技術,柴油機采用電子噴射技術。在確保機車可*性前提下,主要部件均采用國產件,以降低機車制造和運用成本。機車按“重載5000t、最高速度120km/h”牽引要求進行設計,其總體技術水平達到20世紀90年代末世界先進水平。
東風9型內燃機車,代號DF9。是戚墅堰工廠研制的準高速客運內燃機車。可以滿足高速運行要求。柴油機裝車功率達到4500kW,最大速度160km/h,該型機車沒有正式投產。
東風10D型內燃機車,代號DF10F。是東風10系列機車中的一個品種,大連機車車輛工廠生產的重型調車和小運轉作業內燃機車。
東風10F型內燃機車,代號DF10F。是東風10系列機車中的一個品種,大連機車車輛工廠生產的適用于客流繁忙干線開行速度為140~160km/h旅客列車的牽引動力。
東風11型準高速客運內燃機車,代號DF11。1992年由戚墅堰機車車輛工廠試制成功,是中國自行設計、自行研制的一項新的成果。最高運行速度170km/h,最高試驗速度達到183km/h。
東風12型電傳動內燃機車,代號DF12。是資陽內燃機車廠生產的國內功率最大的調車機車,適用于路內大型編組站和工礦企業5000t級貨列的調車和小運轉作業,也可以用于牽引干線貨列。是目前國內多功能、通用性最好的調車機車。
中國電力機車的研制開始于1958年。當時的鐵道部田心機車車輛工廠,也就是現在的株洲電力機車工廠在協助湘潭電機廠制造工礦電力機車的同時,設計并試制鐵路干線電力機車。1958年12月28日,中國第一臺干線鐵路電力機車試制成功,命名為6Y1型。
1968年,經過對6Y1型10年的研究改進,在中國半導體工業發展的條件下,將引燃管整流改為大功率半導體整流,試制出韶山1型,代號SS1。1969年開始批量生產,到1988年止,共生產826臺。機車持續功率3780kW,最大速度90km/h,車長19400mm。韶山1型電力機車獲全國科學大會獎
1969年,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和株洲電力機車工廠聯合研制了韶山2型電力機車試驗車,代號SS2。
株洲電力機車工廠1978年設計試制的大功率電力機車韶山3型客貨兩用干線電力機車、代號SS3。1989年開始批量生產至今。
韶山3B型重載貨運電力機車,代號SS3B。株洲電力機車廠2002年在SS系列機車的設計上開發的一種12軸重載貨運電力機車。
韶山4型干線貨運電力機車,代號SS4。株洲電力機車工廠1985年設計試制的8軸貨運電力機車。最大速度100km/h。
韶山4改進型電力機車,代號SS4G。是在SS4、SS5和SS6型電力機車的基礎上,吸收了8K機車一些先進技術設計的。
韶山5型準高速電力機車,代號SS5。為準高速鐵路試制的樣車。
韶山6型干線客貨運電力機車,代號SS6。株洲電力機車工廠制造的國際招標中標機車。機車功率持續4800kW,最大速度100km/h,車長20200mm。
韶山7型干線客貨兩用電力機車,代號SS7。是大同機車工廠自行研制開發的新型電力機車,該機車填補了我國山區小曲線區段線路客、貨運電力機車的空白,榮獲國家級科技進步二等獎及鐵道部科技進步一等獎。
韶山7B型重載貨運電力機車,代號SS7B。大同機車廠1996年設計完成,1997年試制成功的一種新型的重載貨運電力機車。
韶山7D型客運電力機車,代號SS7D。由大同機車廠、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成都機車車輛廠聯合研制的適應我國鐵路提速需要的新產品,是目前國內技術水平最為先進的交直傳動客運電力機車。
韶山7E型客運電力機車,代號SS7E。是最新開發的客運機車。
韶山8型快速客運機車,代號SS8。株洲電力機車廠于1994年研制成功,填補了我國快速客運電力機車的空白,目前成為我國快速客運的主型機車。曾創造了中國鐵路機車的最高速度240km/h。
韶山9型干線客運電力機車,代號SS9。以成熟的韶山型系列電力機車技術為基礎,采用了許多國際客運機車先進技術,是我國干線鐵路牽引旅客列車功率最大的機車。機車功率持續4800kW,最大速度170km/h。
期間,我國也從國外購買了不少型號的電力機車,主要有1971年羅馬尼亞制造的6G型。
1988年從蘇聯進口的8G型。
1996年6月中國自行研制的第一臺交流傳動電力機車誕生,標志著我國電力機車有望從直流傳動向交流傳動躍進,為趕上世界先進水平打下了基礎。
DJ型交流傳動高速客運電力機車,2000年制造。具有優異的運行性能,節能效率高、通訊干擾小、良好的可*性與可維修性和全壽命成本低等優點。最高速度每小時220公里。
DJ1型機車為株洲電力機車廠與西門子公司的合資公司采用歐洲標準為中國制造的新型貨運電力機車,已生產出的20臺(40節)機車最大速度120km/h。
DJ2型交流傳動客運電力機車是我國第一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商用交流傳動電力機車。主要用于既有干線客運牽引和高速專線牽引,并能覆蓋普速、快速、高速區段的通用型客運電力機車。最大速度200km/h。
我們通常看到的電力機車和內燃機車,其動力裝置都集中安裝在機車上,在機車后面掛著許多沒有動力裝置的客車車廂。如果把動力裝置分散安裝在每節車廂上,使其既具有牽引動力,又可以載客,這樣的客車車輛便叫做動車。而動車組就是幾節自帶動力的車輛加幾節不帶動力的車輛編成一組,就是動車組。帶動力的車輛叫動車,不帶動力的車輛叫拖車。動車組是城際和市郊鐵路實現小編組、大密度的高效運輸,以其編組靈活、方便、快捷、安全,可*、舒適為特點備受世界各國鐵路運輸和城市軌道交通運輸的青睞。
從二十世紀下半葉開始,歐美日本等開始大規模研制并運用動車組。我國也于20世紀90年代開始研制動車組。
中國首列DMU型雙層內燃動車組是一種理想的中、短途軌道運輸。唐山機車車輛廠于1998年自行開發研制成功,并于當年6月在南昌至九江間投入運行。設計速度120km/h,總定員540人
而中國首列液力傳動內燃動車組,1998年底由四方機車車輛廠研制,并于1999年2月在南昌至九江和南昌至贛州間投入運行。設計速度140km/h,總定員450人。液力傳動內燃動車組目前正在運行的有9組,其中2組在南昌鐵路局,7組在哈爾濱鐵路局。
“新曙光”號準高速雙層內燃動車組于1999年8月由戚墅堰機車車輛廠和南京浦鎮車輛廠聯合研制完成,并于當年10月在滬寧線上投入商業運行。最大運營速度180km/h,總定員1140人。
“春城”號電動車組,長春客車廠為迎接“99”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開發制造的中國首列商業運行電動車組。該電動車組為無污染的環保型綠色交通。具有普通旅客列車所無法比擬的靈活編組、機動開行的優點,又具有公路交通無法比擬的速度快、運量大、效率高、投資省、安全性好的優點。動車組總功率為2160kW,設計速度120km/h。
“先鋒”號交流傳動電動車組,是南京浦鎮車輛廠負責總體研制的我國第一列交流傳動動力分散電動車組,首列電動車組命名為“先鋒”號。列車運營速度200km/h,最高試驗速度250km/h,總定員424人。
“中原之星”交流傳動電動車組,適用于中、短途快速旅客運輸。由株洲電力機車廠、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三家單位聯合研制生產。首列動車組于2001年10月生產下線,配屬鄭州鐵路局,于鄭武線上運營。最高運營速度160km/h,總定員1178人。
“大白鯊”高速電動車組,株洲電力機車廠研制的中國第一臺正式進入高速領域的動力集中式高速動車組,是我國強大機車家族的又一精心完美之作。最大速度200km/h。
“藍箭”交流傳動高速電動車組是為滿足廣深線“小編組、高密度、高速度”的公交化客運要求,由株洲電力機車廠、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長春客車廠和廣鐵集團于2000年共同研制的新一代交流傳動高速電動旅客列車組。基本編組定員為421人,連掛編組定員約800人。最大速度220km/h。
“中華之星”高速電動車組,該電動車組將成為我國京沈快速客運通道的主型列車及未來高速鐵路的中短途高速列車和跨線快速列車。列車最高運營速度可達270km/h,是目前我國商業運行時速最快的電動車組。2002年11月27日,“中華之星”在秦沈客運專線綜合試驗中,成功創造了中國鐵路的最高速度321.5km/h。該動車組廣泛地采用了國內、外的先進技術,列車的整體技術性能達到國外同類產品的先進水平。
“先鋒”號交流傳動電動車組,是南京浦鎮車輛廠負責總體研制的我國第一列交流傳動動力分散電動車組,首列電動車組命名為“先鋒”號。列車運營速度200km/h,最高試驗速度250km/h,總定員424人。
“中原之星”交流傳動電動車組,適用于中、短途快速旅客運輸。由株洲電力機車廠、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三家單位聯合研制生產。首列動車組于2001年10月生產下線,配屬鄭州鐵路局,于鄭武線上運營。最高運營速度160km/h,總定員1178人。
“大白鯊”高速電動車組,株洲電力機車廠研制的中國第一臺正式進入高速領域的動力集中式高速動車組,是我國強大機車家族的又一精心完美之作。最大速度200km/h。
“藍箭”交流傳動高速電動車組是為滿足廣深線“小編組、高密度、高速度”的公交化客運要求,由株洲電力機車廠、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長春客車廠和廣鐵集團于2000年共同研制的新一代交流傳動高速電動旅客列車組。基本編組定員為421人,連掛編組定員約800人。最大速度220km/h。
“中華之星”高速電動車組,該電動車組將成為我國京沈快速客運通道的主型列車及未來高速鐵路的中短途高速列車和跨線快速列車。列車最高運營速度可達270km/h,是目前我國商業運行時速最快的電動車組。2002年11月27日,“中華之星”在秦沈客運專線綜合試驗中,成功創造了中國鐵路的最高速度321.5km/h。該動車組廣泛地采用了國內、外的先進技術,列車的整體技術性能達到國外同類產品的先進水平。
內燃液力傳動擺式動車組,是由唐山機車車輛廠和南京浦鎮車輛廠2003年研制成功的時速160km/h的擺式動車組。該車由于采用了先進的傾擺技術,所以曲線通過速度將比普通客車提高20%-30%。最高試驗速度
180km/h。
中國乃至世界上第一條高速磁懸浮鐵路商業運行線是2001年3月1日開工建設的上海磁懸浮列車示范線。2002年3月,這條磁懸浮列車示范線下部結構工程竣工。磁懸浮列車用電磁力將列車浮起而取消輪軌,采用長定子同步直流電機將電供至地面線圈,驅動列車高速行駛,從而取消了受電弓。磁懸浮列車主要依*電磁力來實現傳統鐵路中的支承、導向、牽引和制動功能。列車在運行過程中,與軌道保持一厘米左右距離,處于一種“若即若離”的狀態。由于避免了與軌道的直接接觸,行駛速度也大大提高,其正常的運營速度可以達到每小時500公里。
濰坊柴油機廠是中國最早生產柴油機的國營大型企業,擁有資產15億,生產八大系列五百多個品種柴油機,企業中德合資濰坊濰柴道依茨柴油機有限公司由濰坊柴油機廠與德國道依茨股份公閉升漏司合資笑好組建,成立于1998年1月15日。優勢列全國前茅。 德國道依茨公司是世界著名內燃機發明者尼古勞斯.奧古斯特.奧托先生于1864年創建的世界第一家發動機廠,至今在柴油機開發、制造領域居世界領先地位,年銷售額為37億德國馬克。 中德合資濰坊濰柴道依茨柴油機有限公司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冊,為內燃機行業先進技術型和規模較大的“三資”企業之一,年產DEUTZ(道依茨)226B系列柴油機25000臺。 所生產柴油機轎爛主要配套工程機械、混凝土拖泵、汽車、發電、船舶等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