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導學案?《葡萄溝》優秀導學案 一、學習目標:1、會認11個生字,會寫12個字。2、通過虛擬的情境,讓學生在情感世界里領略葡萄溝的風土人情。練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3、自主感悟葡萄的特點和人們的熱情好客,產生對葡萄溝的向往和對維吾爾族人民的喜愛之情。二、預習學案:(一)預習目標 1、那么,語文導學案?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葡萄溝》優秀導學案
一、學習目標:
1、會認11個生字,會寫12個字。
2、通過虛擬的情境,讓學生在情感世界里領略葡萄溝的風土人情。練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自主感悟葡萄的特點和人們的熱情好客,產生對葡萄溝的向往和對維吾爾族人民的喜愛之情。
二、預習學案:
(一)預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對本課生字讀準字音,看清字形。
(二)預習內容
1、標:標出自然段
2、劃:劃出生字,讀一讀,記一記。
3、記:把文中的好詞好句作好記號。
4、想:提出問題,想想收獲。
三、導學案:
(一)預習交流
1、組內交流合作檢查,生字讀音,交流識字方法。
2、開展讀課文比賽,看誰讀得通順,沒有錯別字。
(二)合作交流
讀議
1、學生默讀課文,思考:為什么說葡萄溝是個好地方?教師巡視,學生簡單批畫。
2、再讀文,討論:從哪里看出葡萄溝是個好地方?
交流
第一自然段
1、教師引讀句子: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蜜桃、沙果,到了九十月份,人們最喜歡的葡萄成熟了。
2、學生多種形式練習朗讀,體會人們對葡萄的喜愛之情。
【八年級語文《一片槐樹葉》導學案】
導學目標
1. 了解文章的作者和寫作背景。
2. 把握詩歌基本內容和思想感情。
3. 能感受詩歌意象,領悟詩歌意境。
知識儲備
紀弦,1913年生,祖籍陜西,生于河北省保定市清苑縣。原名路逾,1948年去臺灣,現居美國,紀弦是臺灣詩壇的三位元老之一。
這首詩寫于1954年,當時詩人已遠離大陸故土去臺灣六年了,思鄉之情與日俱增。也許是一次偶然翻檢舊書,夾在書中的一片槐樹葉,赫然跳入眼簾,由此觸動了詩人感情中最敏感的一根弦。于是詩人的心靈顫栗了,他的感情掀起了波瀾,一種強烈的游子懷鄉之情,充滿他的心間。
導學過程
一.導入示標
一片枯黃的樹葉,一朵含苞的小花、一棵稚嫩的小草、一幅舊畫、一首老歌,這些事物司空見慣,很平常很不起眼,但它們有時卻能觸動人心底最柔軟的那個角落,引起人們的種種聯想。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一首現代詩《一片槐樹葉》。看看詩人紀弦是怎樣通過一片槐樹葉,寄托了他深厚的情感的。板書課題。展示導學目標。
二.導學解難
(一)快樂自學
1.請一位同學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
《雪》導學案第一篇
學習目標:
1、熟讀課文,理解、積累詞語。
2、感悟文章內容,品析文中的兩幅雪景圖。
學習重點:
景物描寫的特點。
學習難點:
理解文章語言的深層含義。
相關
《雪》寫于1925年,正值不平凡的年代。南方的革命形勢蓬勃發展,可謂是春暖花開之日,然而,北方還處于一片寒凍之中。面對黑暗的現實與酷冷的季節,魯迅以徹底的革命民主主義戰士的姿態,去尋求“革新的破壞者”,去戰取理想的春天。他不僅以小說、雜文進行戰斗。而且“有了小感觸,就寫些短文,……以后印成一本,謂之《野草》。”《野草》共收散文詩二十三篇,也是魯迅追求革命真理、抒情述懷與進行對敵斗爭的記錄。本文也是魯迅當時內心世界形象化的表現。
一、預習導學
1.了解作者作品。
本文選自《 》,這是魯迅的一部 集。魯迅還有一部散文集《 》,兩部小說集《 》和《 》。
2.掌握下列加點字的讀音。
磬( )口 忙碌( ) 脂粉奩( ) 灼灼( )
嘻( )笑 褪( )盡 朔( )方 凜冽( )
3.解釋下列詞語。
一年級語文上冊大還是小導學案第一課時導學案如下: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還記得我們學過的一首兒歌《我自己》嗎?誰來背誦一下?(激發興趣,鞏固所學知識)。
2、我們今天要學習一篇新的課文《大還是小》。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打開課本,翻到62頁,自己讀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同學們在讀課文的過程中,有沒有遇到不認識的字?(教給學生識字的方法,并引導學生嘗試自己拼讀)。
3、再讀課文,說說你知道了什么。(引導學生簡單描述課文的主要內容)。
三、深入理解課文:
1、請大家仔細讀讀課文,看看課文中有一幅插圖,你能根據插圖理解課文的內容嗎?(引導學生觀察插圖,描述圖意)。
2、在課文中找出帶有拼音的詞語,讀一讀。(拼讀生字,理解詞語的意思)。
3、再讀課文,嘗試用一句話概括出課文的意思。(鍛煉學生的概括能力和表達能力)。
4、同學們再想想,如果你是文中的小朋友,你覺得什么時候自己很大,什么時候自己很小?(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理解課文內容)。
5、朗讀課文,用自己的話說說你是怎樣理解“大”和“小”的。(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提高口頭表達能力)。
四、拓展延伸:
1、請同學們回家后,和家長一起討論一下,在你們家里,你覺得你和爸爸媽媽哪個更大,哪個更小?(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比較能力)。
【小學一年級語文《雨后的森林》導學案】
教學目標:
1.培養自主識字的習慣。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讀中積累詞語。
4.充分激發學生的想像能力和創造能力。
5.讓學生感受到大自然的可愛,從而樹立保護大自然的意識。
重點難點:
1.朗讀課文,了解雨后森林的樣子。
2.讓學生感受大自然的可愛
教具準備:
生字詞卡片。圖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激發興趣。
課件出示森林圖片,引出課題。讀題。
二、初讀課文、認生字詞。
1學生讀課文:.提出要求,輕聲自讀課文,把每個字音讀準確,遇到不認識的字請拼音寶寶幫忙。
2.有沒有不識的字寶寶呢?(課件出示字寶寶,:小朋友們,你們愿意和我朋友嗎?)它可要下去看看,它給誰帶來了驚喜。
3.(課件出示字寶寶:誰是我的`好朋友,把我介紹給大家好嗎?)
a.學習“傘、紅、果、葉、圖、畫、祖、國、木、開、水、耳、雨”等字。
b. .引:調皮的生字寶寶一個一個地跳到黑板上來了。
以上就是語文導學案的全部內容,【一年級語文《花朵》導學案】 【教學目標】1.指導學生認識 “花、朵、星、是、空、的、節、們”等8個生字,會寫“火、我”兩個字,學習“點”“斜鉤”兩種筆畫。2.輔導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