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高二語文離騷節選原文朗誦 高二語文人教版離騷朗讀 離騷課文朗誦 高二離騷原文及翻譯全文朗讀 高中課文離騷朗讀版
《離騷》是我國偉大愛國主義詩人屈原的浪漫主義杰作,體現出了較高的藝術性,下面是我給大家帶來的高中語文下冊《離騷》原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高中語文《離騷》原文
屈原
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攝提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覽揆余初度兮,肇錫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則兮,字余曰靈均。
紛吾既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
汨余若將不及兮,恐年歲之不吾與。
朝搴阰之木蘭兮,夕攬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
不撫壯而棄穢兮,何不改乎此度?
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吾道夫先路!
昔三后之純粹兮,固眾芳之所在。
雜申椒與菌桂兮,豈維紉夫蕙茝!
彼堯、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何桀紂之昌披兮,夫唯捷徑以窘步。
惟黨人之偷樂兮,路幽昧以險隘。
豈余身之僤殃兮,恐皇輿之敗績!
忽奔走以先後兮,及前王之踵武。
荃不查余之中情兮,反信讒而齌怒。
余固知謇謇之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
指九天以為正兮,夫唯靈修之故也。
曰黃昏以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
初既與余成言兮,後悔遁而有他。
余既不難夫離別兮,傷靈修之數化。
余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
畦留夷與揭車兮,雜杜衡與芳芷。
冀枝葉之峻茂兮,原俟時乎吾將刈。
雖萎絕其亦何傷兮,哀眾芳之蕪穢。
眾皆競進以貪婪兮,憑不厭乎求索。
羌內恕己以量人兮,各興心而嫉妒。
忽馳騖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
老冉冉其將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茍余情其信姱以練要兮,長顑頷亦何傷。
掔木根以結茝兮,貫薜荔之落蕊。
矯菌桂以紉蕙兮,索胡繩之纚々。
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
雖不周於今之人兮,原依彭咸之遺則。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余雖好修姱以鞿羈兮,謇朝誶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攬茝。
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怨靈修之浩蕩兮,終不察夫民心。
眾女嫉余之蛾眉兮,謠諑謂余以善淫。
固時俗之工巧兮,偭規矩而改錯。
背繩墨以追曲兮,競周容以為度。
忳郁邑余佗傺兮,吾獨窮困乎此時也。
寧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也。
鷙鳥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異道而相安?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詬。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佇乎吾將反。
回朕車以復路兮,及行迷之未遠。
步余馬於蘭皋兮,馳椒丘且焉止息。
進不入以離尤兮,退將復修吾初服。
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茍余情其信芳。
高余冠之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
芳與澤其雜糅兮,唯昭質其猶未虧。
忽反顧以游目兮,將往觀乎四荒。
佩繽紛其繁飾兮,芳菲菲其彌章。
民生各有所樂兮,余獨好修以為常。
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
女嬃之嬋媛兮,申申其詈予,曰:
“鯀婞直以亡身兮,終然殀乎羽之野。
汝何博謇而好修兮,紛獨有此姱節?
薋菉葹以盈室兮,判獨離而不服?!?/p>
眾不可戶說兮,孰云察余之中情?
世并舉而好朋兮,夫何煢獨而不予聽?
依前圣以節中兮,喟憑心而歷茲。
濟沅、湘以南征兮,就重華而陳詞:
啟《九辨》與《九歌》兮,夏康娛以自縱。
不顧難以圖後兮,五子用失乎家巷。
羿淫游以佚畋兮,又好射夫封狐。
固亂流其鮮終兮,浞又貪夫厥家。
澆身被服強圉兮,縱欲而不忍。
日康娛而自忘兮,厥首用夫顛隕。
夏桀之常違兮,乃遂焉而逢殃。
后辛之菹醢兮,殷宗用而不長。
湯、禹儼而祗敬兮,周論道而莫差。
舉賢才而授能兮,循繩墨而不頗。
皇天無私阿兮,覽民德焉錯輔。
夫維圣哲以茂行兮,茍得用此下土。
瞻前而顧後兮,相觀民之計極。
夫孰非義而可用兮?孰非善而可服?
阽余身而危死兮,覽余初其猶未悔。
不量鑿而正枘兮,固前修以菹醢。
曾歔欷余郁邑兮,哀朕時之不當。
攬茹蕙以掩涕兮,沾余襟之浪浪。
跪敷衽以陳辭兮,耿吾既得此中正。
點擊下一頁分享更多高中語文下冊《離騷》原文
原文: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余雖好修姱以鞿羈兮,謇朝誶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攬茝。
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橡腔并悔。
怨靈修之浩蕩兮,終不察夫民心。
眾女嫉余之蛾眉兮,謠諑謂余以善淫。
固時俗之工巧兮,偭規矩而改錯。
背繩墨以追曲兮,競周容以為度。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獨窮困乎此時也。
寧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也。
鷙鳥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異道而相安?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詬。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佇乎吾將反。
回朕車以復路兮,及行迷之未遠。
步余馬于蘭皋兮,馳椒丘且焉止息。
進不入以離尤兮,退將復修吾初服。
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茍余情其信芳。
高余冠之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
芳與澤其雜糅兮,唯昭質其猶未虧。
忽反顧以游目兮,將往觀乎四荒。
佩繽紛其繁飾兮,芳菲菲其彌章。
民生各有所樂兮,余獨好修以為常。
雖體解吾猶圓謹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
譯文:
我揩著眼淚啊聲聲長嘆,可憐人生道路多么艱難。
我雖愛好修潔嚴于責己,早晨進諫晚上就被罷免。
他們攻擊我佩帶蕙草啊,又指責我愛好采集茝蘭。
這是我心中追求的東西,就是多次死亡也不后悔。
怨就怨楚王這樣糊涂啊,他始終不體察別人心情。
那些女人妒忌我的豐姿,造謠誣蔑說我妖艷好淫。
庸人本來善于投機取巧,背棄規矩而又改變政策。
違背是非標準追求邪曲,爭著茍合取悅作為法則。
憂愁煩悶啊我失意不安,現在孤獨窮困多么艱難梁跡。
寧可馬上死去魂魄離散,媚俗取巧啊我堅決不干。
雄鷹不與那些燕雀同群,原本自古以來就是這般。
方和圓怎能夠互相配合,志向不同何能彼此相安。
寧愿委曲心志壓抑情感,寧把斥責咒罵統統承擔。
保持清白節操死于直道,這本為古代圣賢所稱贊!
后悔當初不曾看清前途,遲疑了一陣我又將回頭。
調轉我的車走回原路啊,趁著迷途未遠趕快罷休。
我打馬在蘭草水邊行走,跑上椒木小山暫且停留。
既然進取不成反而獲罪,那就回來把我舊服重修。
我要把菱葉裁剪成上衣,我并用荷花把下裳織就。
沒有人了解我也就罷了,只要內心真正馥郁芳柔。
把我的帽子加得高高的,把我的佩帶增得長悠悠。
雖然芳潔污垢混雜一起,只有純潔品質不會腐朽。
我忽然回頭啊縱目遠望,我將游觀四面遙遠地方。
佩著五彩繽紛華麗裝飾,散發出一陣陣濃郁清香。
人們各有自己的愛好啊,我獨愛好修飾習以為常。
即使粉身碎骨也不改變,難道我能受警戒而彷徨!
《離騷》是中國戰國時期詩人屈原創作的詩篇,是中國古代最長的抒情詩。
擴展資料
此詩以詩人自述身世、遭遇、心志為中心。前半篇反復傾訴詩人對楚國命運和人民生活的關心,表達要求革新政治的愿望,和堅持理想、雖逢災厄也絕不與邪惡勢力妥協的意志;后半篇通過神游天界、追求實現理想和失敗后欲以身殉的陳述,反映出詩人熱愛國家和人民的思想感情。
全詩運用美人香草的比喻、大量的神話傳說和豐富的想象,形成絢爛的文采和宏偉的結構,表現出積極的浪漫主義精神,并開創了中國文學史上的“騷體”詩歌形式,對后世產生了深遠影響。
《離騷》是一首充滿激情的政治抒情詩,是一首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相結合的藝術杰作。
離騷屈原
原文:
1.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余雖好修姱以鞿羈兮,謇朝誶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攬茝。 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怨靈修之浩蕩兮,終不察夫民心。 眾女嫉余之蛾眉兮,謠諑謂余以善淫。 固時俗之工巧兮,偭規矩而改錯。 背繩墨以追曲兮,競周容以為度。 忳郁邑余佗傺兮,吾獨窮困乎此時也。 寧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也。 鷙鳥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異道而相安?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詬。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2.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佇乎吾將反。 回朕車以復路兮,及行迷之未遠。 步余馬於蘭皋兮,馳椒丘且焉止息。 進不入以離蘆檔姿尤兮,退將復修蠢鍵吾初服。 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茍余情其信芳。 高余冠之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 芳與澤其雜糅兮,唯昭質其猶未虧。 忽反顧以游目兮,將往觀乎四荒。 佩繽紛其繁飾兮,芳菲菲其彌章。 民生各有所樂兮,余獨好修以為常。 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
譯文:
1.我長聲嘆息而淚流滿面啊,為老百姓多災多難而哀傷。我只是崇尚美德而約束自己啊,沒想到早上進陪絕諫晚上就被貶官。 貶黜我是因為我用香蕙作佩帶啊,給我加罪是因為我愛好花香。 這也是我心中向往的美德啊,縱然九死一生我也毫不懊喪。 始終不能明了我心跡啊,我怨恨我那君王過分荒唐。 眾女子嫉妒我長得美貌啊,放出謠言說我行為放蕩。 本來世俗就崇尚投機取巧啊,任意而為將規矩背向。 違背準蠅而追求彎曲啊,竟相把茍合奉迎作為榜樣。 憂悶失意啊我孤獨彷徨,忍受著此時的窮困我好不心傷。 寧愿突然死去隨著流水消逝啊,我也不肯做出世俗小人的模樣。 雄鷹和凡鳥不可能生活在一起啊,自古以來就是這樣。 方枘圓鑿自然不能結合啊,道路不同哪能有相同的思想。 忍受著委屈而壓抑著意志啊,忍受強加的罪過又將恥辱品嘗。 保持清白為正道而死啊,古圣先賢都認為應該是這樣。
2.真后悔選擇道路時沒有看清啊,我久久佇立徘徊傍徨。 轉過我的車子返回原路,好在我雖然迷途卻并沒有失去方向。 趕著馬車來到長滿蘭草的水邊啊,奔馳后休息在長著椒樹的山崗。 為君分憂反受指責啊,我退隱山林整理我當初的衣裳。 裁剪荷葉做出我的上裝啊,連綴花瓣做出我的下裝。 不了解我的心意也就算了啊,只要我的本心確實善良。 再加高我高高的帽子啊,再將我長長的佩帶延長。 清香和污臭雜糅在一起啊,唯獨我明潔的品質沒有毀傷。 忽然回過頭來放眼遠眺啊,看到了遼闊大地的四面八方。 我佩戴上繽紛多彩的服飾啊,渾身上下散發著陣陣清香。 人生在世各有各的樂趣啊,我獨愛美啊而且習以為常。 肢解我的身體我也不會變心啊,又有誰能改變我的志向?
2.真后悔選擇道路時沒有看清啊,我久久佇立徘徊
答案:高中語文必修二《離騷》原文如下: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余雖好修姱以鞿羈兮,謇朝誶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攬茝。
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怨靈修之浩蕩兮,終不察夫民心。
眾女嫉余之蛾眉兮,謠諑謂余以善淫。
固時俗之工巧兮,偭規矩而改錯。
背繩墨以追曲兮,競周容以為度。
忳郁邑余佗傺兮,吾獨窮困乎此時也。
寧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也。
鷙鳥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異道而相安?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詬。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佇乎吾將反。
回朕車以復路兮,及行迷之未遠。
步余馬於蘭皋兮,馳椒丘且焉止息。
進不入以離尤兮,退將復修吾初服。
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茍余情其信芳。
高余冠之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
芳與澤其雜糅兮,唯昭質其猶未虧。
忽反顧以游目兮,將往觀乎四荒。
佩繽紛其繁飾兮,芳菲菲其彌章。
民生各有所樂兮,余獨好修以為常。
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
拓展資料:1.譯文
我長聲嘆息而淚流滿面啊,為老百姓多災多難而哀傷。
我只是崇尚美德而約束自己啊,沒想到早上進諫晚上就被貶官。
貶黜我是因為我用香蕙作佩帶啊,給我加罪是因為我愛好花香。
這也是我心中向往的美德啊,縱然九死一生我也毫不懊喪。
始終不能明了我心跡啊,我怨恨我那君王過分荒唐。
眾女子嫉妒我長得美貌啊,放出謠言說我行為放蕩。
本來世俗就崇尚投機取巧啊,任意而為將規矩背向。
違背準蠅而腔答追求彎曲啊,爛粗竟相把茍合奉迎作為榜樣。
憂悶失意啊我孤獨彷徨,忍受著此時的窮困我好不心傷。
寧愿突然死去隨著流水消逝啊,我也不肯做出世俗小人的模樣。
雄鷹和凡鳥不可能生活在一起啊,自古以來就是這樣。
方枘圓鑿自然不能結合啊,道路不同哪能有相同的思想。
忍受著委屈而壓抑著意志啊,忍受強加的罪過又將恥辱品嘗。
保持清白為正道而死啊,古圣先賢都認為應該是這樣。
真后悔選擇道路時沒有看清啊,我久久佇立徘徊傍徨。
轉過我的車子返回原路,好在我雖然迷途卻并沒有失去方向。
趕著馬車來到長滿蘭草的水邊啊,奔馳后休息在長著椒樹的山崗。
為君分憂反受指責啊,我退隱山林整理我當初的衣裳。
裁剪荷葉做出我的上裝啊,連綴花瓣做出我的下裝。
不了解我的心意也就算了啊,只要我的本心確實善良。
再加高我高高的帽子啊,再將我長長的佩帶延長。
清香和污臭雜糅在一起啊,唯獨我明潔的品質沒有毀傷。
忽然回過頭來放眼遠眺啊,看到了遼闊大地的四面八方。
我佩戴上繽紛多彩的服飾啊,渾饑圓鎮身上下散發著陣陣清香。
人生在世各有各的樂趣啊,我獨愛美啊而且習以為常。
肢解我的身體我也不會變心啊,又有誰能改變我的志向?
2.《離騷》《離騷》是中國戰國時期詩人屈原創作的詩篇,是中國古代最長的抒情詩。此詩以自述身世、遭遇、心志為中心。前半篇反復傾訴詩人對楚國命運和人民生活的關心,表達他要求革新政治的愿望,和堅持理想、雖逢災厄也絕不與邪惡勢力妥協的意志;后半篇通過神游天界、追求理想的實現和失敗后欲以身殉的陳述,反映出詩人熱愛國家和人民的思想感情。全詩運用美人香草的比喻、大量的神話傳說和豐富的想像,形成絢爛的文采和宏偉的結構,表現出積極的浪漫主義精神,并開創了中國文學史上的“騷體”詩歌形式,對后世產生了深遠影響。其主要注本有東漢王逸的《楚辭章句》、南宋朱熹的《楚辭集注》、清代戴震的《屈原賦注》等。
《離騷》是中國戰國時期詩人屈原創作的詩篇。
原文: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余雖好修姱以鞿羈兮,謇朝誶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攬茝。
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怨靈修之浩蕩兮,終不察夫民心。
眾女嫉余之蛾眉兮,謠諑謂余以善淫。
固時俗之工巧兮,偭規矩而改錯。
背繩墨以追曲兮,競周容以為度。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獨窮困乎此時也。
寧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也。
鷙鳥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異道而相安?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詬。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佇乎吾將反。
回朕車以復路兮,及行迷之未遠。
步余馬于蘭皋兮,馳椒丘且焉止息。
進不入以離尤兮,退將復修吾初服。
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茍余情其信芳。
高余冠之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
芳與澤其雜糅兮,唯昭質其猶未虧。
忽反顧以游目兮,將往租棗觀乎四荒。
佩繽紛其繁飾兮,芳菲菲其彌章。
民生各有所樂兮,余獨好修以為常。
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
翻譯:
我長聲嘆息而淚流滿面啊,為老百姓多災多難而哀傷。
我只是崇尚美德而約束自己啊,沒想到早上進諫晚上就被貶官。
貶黜我是因為我用香蕙作佩帶啊,給我加罪是因為我愛好花香。
這也是我心中向往的美德啊,縱然九死一生我也毫不懊喪。
始終不能明了我心跡啊,我怨恨我那君王過分荒唐。
眾女子嫉妒我長得美貌啊,放出謠言說我行為放蕩。
本來世俗就崇尚投機取巧啊,任意而為將規矩背向。
違背準蠅而追求彎曲啊,竟相把茍合奉迎作為榜樣。
憂悶失意啊我孤獨彷徨,忍受著此時的窮困我好不心傷。
寧愿突然死去隨著流水消逝啊,我也不肯做出世俗小人的模樣。
雄鷹和凡鳥不可能生活在一起啊,自古以來就是這樣。
方枘圓鑿自然不能結合啊,道路不同哪能有相同的思想。
忍受著委屈而壓抑著意志啊,忍受強加的罪過又將恥辱品嘗。
保持清白為正道而死啊,古圣先賢都認為應該是這樣。
真后悔選擇道路時沒有看清啊,我久久佇立徘徊傍徨。
轉過我的車子返回原路,好在我雖然迷途卻并沒有失去方向。
趕著馬車來到長卜旦滿蘭草的水邊啊,奔馳后休息在長著椒樹的山崗。
為君分憂反受指責啊,我退隱山林整理我當初的衣裳。
裁剪荷葉做出我的上裝啊,連綴花瓣做出我的下裝。
不了解我的心意也就算了啊,只要我的本心確實善良。
再加高我高高的帽子啊,再將我長長的佩帶延長。
清香和污臭雜糅在一起啊,唯獨我明潔的品質沒有毀傷。
忽然回過頭來放眼遠眺啊,看到了遼闊大地的四面八方。
我佩戴上繽紛多彩的服飾啊,渾身上下散發著陣陣清香。
人生在世各有各的樂趣啊,我獨愛美啊而且習以為常。
即使粉身碎骨也不改變,難道我能受警戒而彷徨?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關于《離騷》的創作年代,司馬遷在《史記·太史公自序》里說:“屈原放逐,著《離騷》?!本褪钦f屈原被放逐之后作的。
今人對此說法不一,有說作于楚懷王時屈原被疏遠以后,還是作于楚頃襄王時屈原被流放以后,有說作于懷王末頃襄王初,有說始作于懷王時而成于頃襄王初,迄無定論。
《離騷》屈原根據楚國的政治現實和自己的不平遭遇,“發憤以抒情”而創作的一首政治抒情詩。由于其中曲折盡情地抒寫了詩人的身世、思想和境遇,因此也有人把它看作是屈原生活歷程的形象記錄,稱它為詩人的自敘傳。
第一章(被貶)53行:詩人從自己的家世和出生寫起,回顧了自己有生以來的努力、追求、奮斗以及所遭受的失敗,滿腔悲憤地表述了矢志不渝的精神和九死未悔的態度。
第二章(反思)38行;接著面對自己的失敗,進行了一番深刻的反思。畢竟慘遭失敗是不爭的事實。
因此,詩人以“路徑似未看清兮”領起,先以“退身修整服裝”一般地表現自己的反思,但僅如此則缺乏波瀾,且難以深入,所以借“家姐”這個人物從反面來責備、勸說,以逼出“找舜帝評理去”一節,既深化了反思,又強化了情感。
連情誼最親密、對自己最關心的“家姐”,也如此責罵、勸說,世上還有誰能理解自己呢?一氣之下便“找舜帝評理去”。反思的結果,堅定了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第三章(再試)38行:又積極地重新求索,然而上下求索后卻型型擾沒有結果。詩人寫自己的“仔細尋路”。這是在遭遇誹謗之后的重新努力,但無論叩“天門”還是“求美女”,都以失敗告終。
第四章(徘徊)38行:詩人又陷入苦悶與徘徊之中。辛辛苦苦的求索又遭失敗,究竟何去何從?詩人無奈,于是“取瓊茅來卜卦”,請靈氛為他占算以決疑。
靈氛卜卦的結果是必須遠游離開楚國才有出路。經過一番考慮,仍然猶豫不決。于是再請巫師降神求教。之后,又經反復審慎的思索,最終決定“遠游自離去”,離開楚國出游。
第五章(他投)21行;通過審慎思慮后,詩人結束了自己的徘徊,認可了靈氛的“吉卦”,選擇“吉日”出發。
但充滿憧憬的出游還是因為“眷顧楚國”而中途放棄了:”曲身回首停步“。結果只能選擇以死殉國,“追隨彭咸歸去!”
詩歌通篇是第一人稱敘事的結構,情節分明,脈絡清晰,而它的言志、抒情,則全都融入敘事過程之中,密切結合情節發展的具體階段來進行,從而達到一種悲憤傾訴的強烈效果。
從構思上說,詩中寫了兩個世界:現實世界和由天界、神靈、往古人物以及人格化了的日、月、風、雷、鸞風、鳥雀所組成的超現實世界。
這超現實的虛幻世界是對現實世界表現上的一個補充。在人間見不到君王,到了天界也同樣見不到天帝;在人間是“眾皆競進以貪婪”,找不到同志,到天上求女也同樣一事無成。
這同《聊齋志異》中《席方平》篇寫陰間的作用有些相似。只是《席方平》中主人公是經過由人到鬼的變化才到另一個世界,而《離騷》中則是自由來往于天地之間。
這種構思更適宜于表現抒情詩瞬息變化的激情。詩人設想的天界是在高空和傳說中的神山昆侖之上,這是與從原始社會開始形成的一般意識和原型神話相一致的;
所以顯得十分自然,比起后世文學作品中通過死、夢、成仙到另一個世界的處理辦法更具有神話的色彩,而沒有宗教迷信的味道。
詩人所展現的背景是廣闊的,雄偉的,瑰麗的。其意境之美、之壯、之悲,是前無古人的。特別地,詩人用了龍馬的形象,作為由人間到天界,由天界到人間的。
在人間為馬,一升空即為龍。本來只是地面與高空之分,而由于神駿變化所起的暗示作用,則高空便成了天界。詩人借助自己由人間到天上,由天上到人間的情節變化,形成了這首長詩內部結構上的大開大闔。
詩中所寫片斷的情節只是作為情感的載體,用以外化思想的斗爭與情緒變化。然而這些情節卻十分有效地避免了長篇抒情詩易流于空泛的弊病。
詩中的一些片斷情節反映著當時的歷史事實。但表現上完全采用了浪漫主義的方法,不僅運用了神話、傳說材料,也大量運用了比興手法,以花草、禽鳥寄托情意,“以情為里,以物為表,抑郁沉怨”。
而詩人采用的比喻象征中對喻體的調遣,又基于傳統文化的底蘊,因而總給人以言有盡而意無窮之感。
由于詩人無比的憂憤和難以壓抑的激情,全詩如大河之奔流,浩浩蕩蕩,不見端緒。但是,細心玩味,無論詩情意境的設想,還是外部結構,都體現了詩人不凡的藝術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