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下冊語文書內容?八年級下冊語文書內容有如下:一、《離騷》二、《蜀道難》三、《錦瑟》四、《琵琶行》五、《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六、《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七、《賣炭翁》八、《孟子魚我所欲也》九、《小石潭記》十、那么,八年級下冊語文書內容?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統編版八年級語文教材設計份為六個單元,其中第四單元為活動探究單元,第三單元和第六單元為古詩文單元。同八年級上冊編排一致,鎖定了兩個單元進行古詩文的學習和解讀,本冊的文言文閱讀量更大,篇幅更長,所以在背記和默寫方面對學生的要求也就更高。
從具體內容來看,第一單元為“民俗風情”。內容包括《社戲》和《回延安》兩篇講讀課文,《安塞腰鼓》和《燈籠》兩篇自讀課文。本單元的寫作是《仿寫》。在學習本單元的名家名篇基礎上要對學生進行仿寫訓練,之前我就進行過短語和句子的仿寫,現在提出更進一步的要求,去仿寫名家名篇的文章,當然這就要求在講讀的過程中,帶著學生去體會名篇的語言特色及亮點。在第一單元學習過程中重點要讓學生把握作者綜合運用多種表達方式,品析文字感受作者所賦予語言背后的情思。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在一二課的講讀中要重點給學生講清表達方式及作用,重要的是方法的授予。在第三、四課自讀學習的時候可以作為訓練內容,讓學生去完成,也就將課文的講讀與作文的訓練聯系起來。
第二單元為“科普說明”單元。本單元的寫作是《說明的順序》,四課內容全部為說明文。第五課《大自然的語言》可以說是說明文的典范,第六課阿西莫夫的兩篇短文《恐龍無處不有》和《被壓扁的沙子》,讓學生從中獲取科普知識的同時更要在此進行說明方法的訓練。
語文知識是語文學習的主要內容之一,也是語文能力提高和語文素養形成的重要基礎。八年級語文教材作為語文知識的重要載體,其知識的編排直接關系到教師“教”與學生“學”的內容和成效。教材目錄有哪些內容呢?下面是我為大家精心整理的初二陜西人教版語文書下冊目錄,僅供參考。
初二陜西人教版語文下冊目錄
第一單元
1 藤野先生
2 我的母親
3 我的第一本書
4 列夫·托爾斯泰
5 再塑生命
綜合性學習·寫作·口語交際:獻給母親的歌
第二單元
6 雪
7 雷電頌
8 短文兩篇
9 海燕
10 組歌(節選)
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尋覓春天的蹤跡
第三單元
11 敬畏自然
12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
13 旅鼠之謎
14 大雁歸來
15 喂——出來
綜合性學習·寫作·口語交際:科海泛舟
第四單元
16 云南的歌會
17 端午的鴨蛋
18 吆喝
19 春酒
20 俗世奇人
綜合性學習·寫作·口語交際
第五單元
21 與朱元思書
22 五柳先生傳
23 馬說
24 送東陽馬生序
25 詩詞曲五首
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古詩苑漫步
第六單元
26 小石潭記
27 岳陽樓記
28 醉翁亭記
29 滿井游記
30 詩五首
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背起行囊走四方
課外古詩詞誦讀 贈從弟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登幽州臺歌
送元二使安西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無題
相見歡
登飛來峰
清平樂村居
名著導讀 《西游記》:一個奇幻的神話世界
《海底兩萬里》:科學與幻想之旅
《名人傳》痛苦和磨難造就的偉人
附錄 欣賞唐人狂草
短語結構類型表
句子成分簡表
標點符號用法
八年級語文13-14課內容
第13課 旅鼠之謎
一、重點字詞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八年級下冊語文書內容有如下:
一、《離騷》
二、《蜀道難》
三、《錦瑟》
四、《琵琶行》
五、《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六、《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七、《賣炭翁》
八、《孟子魚我所欲也》
九、《小石潭記》
十、《陋室銘》
十一、《飲酒》
十二、《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十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十四、《過零丁洋》
十五、《莊子·逍遙游》
十六、《阿房宮賦》
十七、《廉頗藺相如列傳》
十八、《湘夫人》
十九、《聲聲慢》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一、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漢族,河南鞏縣(今鞏義)人。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杜工部等,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等。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被后世尊稱為“詩圣”。
二、故事背景
此詩作于公元761年。為避“安史之亂”,杜甫來到成都,公元760年,在親友的幫助下,杜甫在成都西郊浣花溪邊蓋了一座茅屋,總算得到一個安身之處。哪知次年的秋天,一陣狂風卷走了屋上的茅草,一夜苦雨,濕透了室內衣被,茫茫黑夜,詩人百感交集。詩人由自己的遭遇,想到天下寒士的疾苦,不禁產生了“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的善良宏愿,于是寫下流傳久遠、膾炙人口的詩篇《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三、課文翻譯
原文: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
注釋
秋高:秋深。
三重茅:幾層茅草。三,表示多數。
【 #教案#導語】安塞腰鼓是黃土高原的“絕活兒”,它的粗獷、雄渾、動力十足的風格正與當地自然環境、地理風貌、民風民情等渾然一體、不可分離。下面是整理的內容,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部編版八年級下冊語文第3課《安塞腰鼓》課文原文
一群茂騰騰的后生。他們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他們樸實得就像那片高粱。
咝溜溜的南風吹動了高粱葉子,也吹動了他們的衣衫。
他們的神情沉穩而安靜。緊貼在他們身體一側的腰鼓,呆呆地,似乎從來不曾響過。
但是,看!
一捶起來就發狠了,忘情了,沒命了!百十個斜背響鼓的后生,如百十塊被強震不斷擊起的石頭,狂舞在你的面前。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斗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黃土高原上,爆出一場多么壯闊、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這腰鼓,使冰冷的空氣立即變得燥熱了,使恬靜的陽光立即變得飛濺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變得亢奮了。
好一個安塞腰鼓!
百十個腰鼓發出的沉重響聲,碰撞在四野長著酸棗樹的山崖上,山崖驀然變成牛皮鼓面了,只聽見隆隆,隆隆,隆隆。
百十個腰鼓發出的沉重響聲,碰撞在觀眾的心上,觀眾的心也驀然變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以上就是八年級下冊語文書內容的全部內容,《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一文中莊子與惠子關于人是否“知魚之樂”的論辯,表現了莊子機智、巧妙的論辯風格,也表現了莊子“天人合一”的哲學觀點。 八年級下冊語文知識點部編版2 第22課《〈禮記〉二則》 大道之行也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