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教案設計?小學數學教案 篇1 詳細介紹: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觀察商場實物的擺放情況,初步感知分類的意義,通過操作學會分類的方法。 2.通過分一分、看一看,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判斷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3.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那么,小學數學教案設計?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4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學過程:
一、創設生活情境初步感知
1.播放片頭,揭示兩種寫法
師:這是老師喜歡的電視節目,它在什么時刻播出?
電視畫面上是這樣寫的嗎?
這兩種寫法都能說明節目什么時刻播出嗎?
2.匯報調查結果,進一步豐富感知。
師:你最喜歡的節目是在什么時刻播出的,它們的對應時刻是上午、下午或晚上幾時幾分?誰愿意把你們前兩天調查的結果告訴大家。
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略)
3.比較不同,揭示課題
師:現在黑板上出現了兩種計時法,它們相像在什么地方,不同在什么地方?
師:這種用0-12時來計時,而且要指明上午、下午、晚上的計時法叫普通計時法。(板書:普通計時法)。第二種不用加文字說明,只用數字0-24時表示的叫24時計時法。(板書讀題:我們今天要研究24時計時法)
二、觀察比較,探究特征。
1.明確學習目標
你想研究有關24時計時法的什么內容?
生活中你還在哪些地方看到過24時計時法?(當場解決:生活中應用非常廣泛,如銀行,車票,郵政,電視,電腦等)24時計時法是怎樣計時的?它與普通計時法有什么樣的關系,怎樣互相轉化?怎樣計算經過的時間?
2.小組探究解決問題
問題一:24時計時法是怎樣計時的?
猜一猜:為什么叫24時計時法?
看書自學:
課件強化:(課件:時鐘走2圈):24時計時法,第一圈跟普通計時法一樣,第二圈時針所指的鐘表上的數要分別加上12。
小學數學教案怎么寫5篇
作為一位老師,就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么關于小學數學教案怎么寫怎么寫呢?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怎么寫,希望大家喜歡!
小學數學教案怎么寫篇1
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使學生知道儲蓄的意義,明確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含義,掌握計算利息的公式。
2、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能夠利用公式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搜集整理資料的能力。
3、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的投資意識和節約愛儲蓄的好習慣。
內容分析 1、 重點:使學生明確本金、利息、利率的含義,掌握計算利息的公式。
2、難點: 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做含意以及三者之間的關系,會利用利息計算公式解答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1、學生上網去查尋或向父母了解有關的儲蓄知識;
2、銀行定期存款憑條;3、教學課件。
教學策略 質疑解疑,合作探究,學會搜集整理資料
教學模式 導入 依提綱自學 小組交流自學體會 師生補充說明
教學程序
一、啟發談話 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爸爸媽媽每個月的工資都做什么用了嗎?剩下的暫時不用的錢呢?把錢存入銀行有什么好處?那么怎樣計算存款的利息呢?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這問題。(板書課題:利息) 學生自由談。
作為一名教職工,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教案要怎么寫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4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詳細介紹: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觀察商場實物的擺放情況,初步感知分類的意義,通過操作學會分類的方法。
2.通過分一分、看一看,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判斷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3.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
4.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會用學到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38頁的內容。
教具、學具準備:電腦、投影儀、圖片、鉛筆、紙貨架。
教學設計
從生活中引入分類,初步理解分類的意義
師:同學們都去過超市吧!
你們在超市里都看見什么了?
那么這些物品是怎樣擺放的?
說明同學們觀察得非常仔細。要想把物品擺放整齊,就要像同學們說的那樣一類一類(分類)擺放,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分類。(板書課題)
那么,這樣分類擺放有什么好處?
初步學習分類
師:老師這兒有一個馬大哈超市,你們想去看看嗎?這樣擺好不好?怎么不好?
那么咱們來幫他整理整理,這個超市的左邊是一個冰柜,這是冰柜上的廣告畫,右邊是一個貨架。
小學4年級數學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時間單位“秒”的認識,知道1分=60秒。
2、過程與方法讓學生收集有關時間的信息,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初步建立時、分、秒的時間觀念,養間的意識和習慣。
教學重點:
時間單位“秒”的認識,知道1分=60秒。
教學難點:
讓學生通過觀察、探究分與秒之間的關系,收集有關時間的信息,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每年除夕之夜我們都和親人坐在一起收看新年聯歡晚會的直播節目。你看,新年的鐘聲就要敲響,讓我們一起來數一數吧!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新年的鐘聲敲響了!像這樣計量很短的時間,常用比分更小的單位——秒。板書:秒的認識。
二、新授
(一)認識秒,知道1分=60秒
1、拿出手中的表看一看,你都看到了什么?
同位交流,指名匯報。
2、你想知道有關秒的什么知識?
生1:一秒有多長?
生2:秒針走一圈是多長時間?
……學生提問。
誰能幫他解決問題?
3、小結
秒針走1小格是1秒,秒針走1圈(60格)時分針走1格,所以1分=60秒。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的知識。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數學》(北師大版)第四冊第三單元第二節:認識路線。
知識與技能目標:
1. 在辨認方向的基礎上,認識簡單的路線圖,能根據路線圖說出從出發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距離和經過的地方。
2.借助認識路線活動,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鍛煉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實踐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感受到合作交流的重要,培養學生合作意識與習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驗學習的樂趣,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
重點:會看簡單的路線圖,會運用方位詞語描述行走路線。
難點:能根據路線圖說出出發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經過的地方。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笑笑一家特別喜歡旅游,他們聽說撫順的山美、水美、人更美,就決定開車到撫順來旅行,可是他們沒來過,不知道車往哪開,誰能幫著想想辦法?
有了路線圖,還要認識路線圖才能不迷路,所以認識路線很重要,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認識路線”。
以上就是小學數學教案設計的全部內容,小學數學教案 篇1 第五單元分類 課題:分類(單一標準)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38頁的內容,完成相應的做一做及第40頁的第1———3題 教學目的: 1、引導學生觀察商場實物的擺放情況,初步感知分類的意義;通過操作學會分類的方法。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