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下冊數學課程?二年級下冊數學書內容:1、數據收集整理。2、表內除法(一)。3、圖形的運動(一)。4、表內除法(二)。5、混合運算。6、有余數的除法。7、萬以內數的認識。8、克和千克。9、數學廣角──推理。10、總復習。那么,二年級下冊數學課程?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二年級#導語】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以下是整理爛沒蠢的《小學二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設計》相關資料,希望幫助到您。
【篇一】小學二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二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方向與路線的第一課時辨認方向教學目標:
1、借助辨認方向的活動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2、結合具體情境,給定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能辨認出其余的七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
3、體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結合具體情境,給定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能辨認出其余的七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
教學難點:辨認生活中的方向。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探索新知
1、創設情境
你們想和淘氣一起到西安玩嗎?讓我們一起去吧!
2、回顧已有知識
(出示鐘樓及古城墻的城門的圖)你能猜一猜它們分別是古城墻上的哪個城門么?說一說你是怎么知道的。回顧地圖上是用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來規定方向的。
3、探索新知
(出示鐘樓附近的`其余四座建筑)你能給淘氣說一說它們又分別在鐘樓的什么位置嗎?
(1)同桌兩人討論
(2)集體交流,說一說你是怎么想的察好。
【 #二年級#導語】教案是教師為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根據課程標準,教學大綱和教科書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以課時或課題為單位,對教學內容、教學步驟、教學方法等進行的具體設計和安排的一種實用性教學文書。以下是整理的《小學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3篇】》相關資料,希望幫助到您。
【篇一】小學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教材分析:“有余數的除法”是表內除法知識的延伸和拓展,在教材內容的安排上,注重結合具體的情境,將有余數的除法的意義內容置于實際生活的背景之下,加強對有余數的除法的認識。
學情分析:
有余數的除法是以表內除法知識作為基礎來進行學習的,學生雖然在實際生活中有一些感性的認識和經驗,但是缺乏清晰的認識和數學思考過程。
教學目標:
1、通過設計情境和動手操作,讓學生感知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2、通過自主探究,明確余數一定比除數小。
3、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經歷發現知識的過程。
教學重點:
理解余數及有余數除法的含義,探索并發現余數和除數的關系。
教學難點:
理解余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約3分鐘)
今天的草莓特別新鮮,我買了一些準備分給大家。你認為怎樣分才是最公平的呢?什么是平均分?
二、自主學習
(約7分鐘)
1、6個草莓,每人分2個,可以分給幾人?誰來分一分?
2、怎樣列算式?
3、如果不是6個草莓,而是7個草莓,每2個擺一盤,誰來分一分?怎樣列式?
4、7個草莓,每人分2個不能正好分完,最多只能分給3人,這余下的1個又不夠再分給一人,剩下的這個數在數學上就叫余數,它表示平均分完之后剩余的數。
二年級緩洞下冊數學內容有如下:
一、比較
1、挑選水果
2、選衣服
3、整理衣服
二、配對
1、分水果
2、看電影
三、10以內的加法
1、擾差枯我的鉛筆
2、做運動
3、水果裝盤
4、校園一角
四、10以內的加法
1、小慶悄小文具店
2、公園里
3、兩棵大樹
五、我學會了
1、綜合練習一
2、綜合練習二
教師的教案就好比戰士手里的寶劍,是他們在職業生涯上的重要和伙伴。下面是由我為大家整理的“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人教版精選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本文。
篇一: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坦侍人教版精選
教材分析
《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是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這部分內容是學生學習了“兩位數加一位數”、“兩位數加整十數”和“筆算兩位數加連位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掌握著部分口算,不僅在實際中有用,而且是以后學習筆算的基礎,教材兆孫創設了二年級同學準備坐船“去鳥島”的熱鬧場景,意在通過解決“二年級(族信鏈x)班和二年級(x)班能坐下嗎?”“二年級(x)班和二年級(x)班合乘能坐下嗎?”引出兩位數的不進位加(23+31)和進位加(32+39)然后鼓勵學生采用自己喜歡的口算方法進行計算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學習了“100以內兩位數加減一位數、整十數口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筆算”,能根據已有知識通過遷移類推來學習本課的“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通過兩次試講發現大多數學生喜歡把兩個加數都分解成整十數和一位數,用整十數和整十數加,一位數和一位數加,然后把兩次假得結果合并。
【 #二年級#導語】數學是一門基礎性的科學,值得每個人去學習,尤其是孩子,更要去學習數學,并且以此來構架自己的思維體系。學數學就是在學一種思維體系,在日常教導孩子的過程中也要注重這一點。以下是整理的《小學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3篇》相關資料,希望幫助到您。
【篇一】小學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教學內容]: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68頁例1。[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經歷1000以內數的數數過程,能正確數出1000以內的各數。
2、通過探索、討論、小組合作等多種方式使學生理解10、100、1000之間的關系。
3、初步培養學生的數學猜測意識和估計能力。
[教學重難點]:正確地數數和理解10、100、1000之間的敬悄關系。
[教具學具準備]:每組1000根左右的小棒,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用一休的故事創設情境
師:今天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一位小客人,大家想知道他是誰嗎?(播放一休的錄像片)你心目中的一休是個什么樣子的?
生1:聰明的。
生2:愛動腦筋的。
生3:是個小和尚。
師:今天,一休想出個數數的題來考考大家,大家有信心做出一休的題目嗎?
生:有。
以上就是二年級下冊數學課程的全部內容,【篇一】小學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教材分析: “有余數的除法”是表內除法知識的延伸和拓展,在教材內容的安排上,注重結合具體的情境,將有余數的除法的意義內容置于實際生活的背景之下,加強對有余數的除法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