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2017全國2卷語文 2017理科數學全國二卷 2017高考文科數學全國一卷 2017年高考文科數學全國二卷 2018全國二卷數學文科
自是花中第一流
“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是李清照的一句詞,也不愧是李清照的詞,寫出了李清照的獨特心性和不俗氣質。何必去尋求和別人一樣浮華艷麗的外表,沒有脂粉釵裙,我自有我的一番理想和志趣!當別的女子還在閨閣描眉畫鬢的時候,李清照已經在讀四書五經了。當別的女子穿針引線做女紅的時候,李清照已經在吟詞作賦了。當別的女字柴米油鹽的時候,李清照已經牽著丈夫的手行走在金石古玩的巷尾街邊了。所以,李清照成為了名垂青史的一代女詞人,而其他“淺碧深紅”淹沒在了歷史的煙塵中。
人和人是相同的,但是又是不同的。在眾生當中自然有大多數認可夸贊的地方,但是你是否要和它們一樣呢?李清照的回答是——不要!
而要有對獨特自我的認可和自信!
希臘神廟鐫刻的銘文就是:認識你自己。意在告誡人們,不要被外在世界所迷惑,要反求諸自己的內心,不斷認識和發現自己。發現自己的真實性和獨特性。只有獨特的自我才是無人能匹敵的,這與李清照的“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異曲而同工。
對獨特自我的認可,可以不畏懼流俗,就像李清照一樣。更可以成就一番偉業。比如說我們偉大領袖毛澤東。當遵義會議確定了他的絕對領導地位的時候,他寫出了“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豪言壯語,抒發的正是自己在這紛亂的時代中獨特的自信!“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雖有才學,但是還是不如我輩啊!這是何等的自我肯定!堅信憑借自己獨特卓越的才能,定能開拓出一個嶄新的時代!
但是有這樣的自信,不是憑空中來,自然需要有獲取它的途徑。《周易》里提到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那就是君子的不斷進取!傷仲永的故事眾人皆知,那么聰明的孩子泯然眾人矣,實在可惜!個中原因,不外乎是恃才而不努力!每個肯定獨特自我的人都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成就事業的君子,當是自強不息,堅貞而后才能自信的。李清照的“不須淺碧深紅色”,憑借自己的是內在的濃郁的詩書的芬芳,毛澤東的“還看今朝”憑借的是對中國形勢長期的深思熟慮,深謀遠慮。所以,能自稱第一流也不是任性而言的事情。
李清照,在男尊女卑的枝答衡古代就寫出了這樣的豪邁的句子,不由的又讓人想起李白舉兆的“仰天大笑猛做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那么現在的人呢,是不是當也如毛澤東的所說“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材料中主要提到了語文學習的作用和語文學習的途徑。題目的要求是從自己和寬的語文學習歷程中得到的心得體會出發,對語文素養提高的三個途徑“課堂有效教學、課外大量閱讀、社會生活實踐”,進行分析比較。故作文的寫作方向可由三種方式的優缺點入手,舉其中你認為最好的方式與其他兩種進行比較,表明自己的觀點;也可從全面的角度來看,比較后得出語文素養要從各個渠道進行提升,三個途徑都不可缺。但作文一定要從自己在語文學習中的心得體會出發。以下立意僅供參考:①課堂學習得到的知識更為精華,但內容有限;課外學習擴大了知識讓棚渣面,但知識不成;社會實踐得來的知識更好理解,但信息優劣難辨。②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坦悄。課堂、課外和社會實踐三個途徑都不可少。
1. 歷年語文高考全國卷2的文言文翻譯題
1994年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2-19題。
何子平世居會稽,少有志行,見稱于鄉曲。事母至孝。
揚州辟從事史,月俸得白米,輒貨市粟麥。人或問曰:“所利無幾,何足為煩?”子平曰:“尊老在東,不辦常得生米,何心獨饗白粲①。”
每有贈鮮肴者,若不可寄至其家,則不肯受。母本側庶,籍注失實②,年未及養,而籍年已滿,便去職歸家。
時鎮軍將軍顧覬之為州上綱,謂埋亂曰:“尊上年實未八十,親故所知。州中差老液有微祿,當啟相留。”
子平曰:“公家正取信黃籍,籍年既至,便應扶侍私庭,何容以實年未滿,茍冒榮利。且歸養之愿,又切微情。”
覬之又勸令以母老求縣,子平曰:“實未及養,何假以希祿?”覬之益重之。既歸家,竭身運力,以給供養。
末除吳郡海虞令,縣祿唯以養母一身,而妻子不犯一毫。人或疑其儉薄,子平曰:“希祿本在養親,不在為己。”
問者慚而退。母喪去官,哀毀逾禮,每至哭踴,頓絕方蘇。
(《宋書?孝義傳》)〔注〕①白粲:白米。 ②籍:戶口冊,即下文的“黃籍”。
當時規定,官員父母年滿八十,應解職歸家奉養。12.下列兩句中紅字的字的正確意思與讀音是(2分) ①揚州辟從事史。
②竭身運力,以給供養。 A.①設立pì②給以gěi B.①設立pì②使……豐足jǐ C.①征召bì②使……豐足jǐ D.①征召bì②給以gěi13.對“輒貨市粟麥”一句中“貨”、“市”詞義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2分) A.都是“賣出” B.都是“買入” C.買入、賣出 D.賣出、買入14.分別比較下列每組句子中紅字的字的意思,判斷正確的一項是(2分) A.兩個“親”字相同,兩個“每”字不同 B.兩個“親”字相同,兩個“每”字也相同 C.兩個“親”字不同,兩個“每”字相同 D.兩個“親”字不同,兩個“每”字也不同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正確意思是15.州中差有微祿,當啟相留。
(2分) A.在州中任職略有少許俸祿,將打開州府大門請你留任。 B.在州中任職略有少許俸祿,將稟告上司挽留你。
C.州中空缺有俸祿微少的職位,將稟告上司挽留你。 D.州中空缺有俸祿微少的職位,將打開州府大門請你留任。
16.實未及養,何假以希祿?(3分) A.實際尚未來得及奉養,哪能借此以求得俸祿? B.實際尚未來得及奉養,哪能借助這稀有的俸祿? C.實際尚未到奉養之年,哪能借助這稀有的俸祿? D.實際尚未到奉養之年,哪能借此以求得俸祿?17.對以下兩句話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3分) ①扶侍私庭;②頓絕方蘇 A.①在家奉養母親;②困頓暈倒許久方才蘇醒 B.①扶助母親理家;②困頓暈倒許久方才蘇醒 C.①扶助母親理家;②叩首暈倒許久方才蘇醒 D.①在家奉養母親;②叩首暈倒許久方才蘇醒18.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說明何子平孝心的一組是()(3分) ①月俸得白米,輒貨市粟麥 ②何心獨饗白粲。 ③尊上年實未八十,親故所知。
④實未及養,何假以希祿? ⑤縣祿唯以養母一身,而妻子不犯一毫。 ⑥希祿本在養親,不在為己。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②⑥ D.③④⑥19.下列對何子平去職歸家奉養老母一事的敘述,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由于老母“籍注失實,年未及養”,子平依律仍可在州任職,但他出于“歸養之愿,又切微情”的考慮,堅持歸家。 B.子平歸家之后,“竭身運力,以給供養”,認為“希祿本在養親”,堅持“縣祿唯以養母一身”,從而實現了“歸養之愿”。
C.子平不愿以老母“實年未滿”而“茍冒榮利”,又不肯“以母老求縣”,歸家養母,竭盡全力,從而深受顧覬之敬重。 D.由于老母“籍年已滿”,子平去職歸家;盡管顧覬之希望他在州任職,但他礙于“公家正取信黃籍”,婉言謝絕。
12.(2分)C 13.(2分)D 14.(2分)C 15.(2分)B 16.(3分)D 17.(3分)A18.(3分侍液物)C 19.(3分)D1995年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2-19題。 鄭善果母者,年二十而寡。
性賢明,有節操,博涉書史,通曉治方。每善果出聽事,母恒坐胡 床,于障后察之。
聞其剖斷合理,歸則大悅。若行事不允,或妄怒,母乃還堂,蒙被而泣,終日不 食。
善果伏于床前,亦不敢起。母方起謂之曰:“吾非怒汝,乃愧汝家耳。
吾為汝家婦,獲奉酒掃。 如汝先君,忠勤之士也,在官清恪,未嘗問私,以身徇國,繼之以死,吾亦望汝副其此心。
汝既年小而孤,吾寡婦耳,有慈無威,使汝不知禮訓,何可負荷忠臣之業乎?汝自童子承襲茅土,位至方伯,豈汝身致之邪?安可不思此事而妄加怒,心緣驕樂,墮于公政!”母恒自紡績,夜分而寐。善果曰:“兒封侯開國,位居三品,秩俸幸足,母何自勤如是邪?”答曰:“嗚呼!汝年已長,吾謂 汝知天下之理,今聞此言,故猶未也。
至于公事,何由濟乎?今此秩俸,乃是天子報爾先人之徇命 也。當須散贍六姻,為先君之惠,妻子奈何獨擅其利,以為富貴哉!又絲(xǐ,麻)紡織,婦人之務,上自王后,下至大夫士妻,各有所制。
若墮業者,是為驕逸。吾雖不知禮,其可自敗名乎?”12.對下列四句中加黑的字的解釋,錯誤的一項是(2分) A.若行事不允,或妄怒。
允:公平。 B.在官清恪,未嘗問私。
恪:謹慎而恭敬。 C.吾亦望汝副其此心。
副:符合 D.豈汝身致之邪? 致:導致。13.分別比較下列兩組句。
2. 八年級下語文文言文
小石潭記 柳宗元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聞水聲,如鳴佩(pèi)環,心樂(lè)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liè).全石以為底,近岸,卷(quán)石底以出,為坻(chí),為嶼(yǔ),為嵁(kān),為巖.青樹翠蔓(màn),蒙絡(luò)搖綴(zhuì),參(cēn)差(cī)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chè),影布石上,佁(yí)然不動;俶(chù)爾遠逝,往來翕(xī)忽,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dǒu)折(zhé)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cī)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liáo)無人,凄神寒骨,悄(qiǎo)愴(chuàng)幽邃(suì ).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游者:吳武陵,龔(gōng )古,余弟宗玄.隸(lì)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yuē)恕己,曰奉壹(yī). 孔孟論學 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2.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3.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4.子曰:“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 5. 孟子曰:“無或乎王之不智也.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見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為數,小數也;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6.孟子曰:“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無敵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濰縣署中寄舍弟墨第一書 鄭燮 讀書以過目成誦為能,最是不濟事. 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無多,往來應接不暇,如看場中美色,一眼即過,與我何與也?千古過目成誦,孰有如孔子者乎?讀《易》至韋編三絕,不知翻閱過幾千百遍來,微言精義,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窮.雖生知安行之圣,不廢困勉下學之功也.東坡讀書不用兩遍,然其在翰林讀《阿房宮賦》至四鼓,老吏史苦之,坡灑然不倦.豈以一過即記,遂了其事乎!惟虞世南、張睢陽、張方平,平生書不再讀,迄無佳文. 且過輒成誦,又有無所不誦之陋.即如《史記》百三十篇中,以《項羽本紀》為最,而《項羽本紀》中,又以鉅鹿之戰、鴻門之宴、垓下之會為最.反覆誦觀,可欣可泣,在此數段耳.若一部《史記》,篇篇都讀,字字都記,豈非沒分曉的鈍漢!更有家言,各種傳奇惡曲,及打油詩詞,亦復寓目不忘,如破爛廚柜,臭油壞醬悉貯其中,其齷齪亦耐不得! 黃生借書說 袁枚 黃生允修借書.隨園主人授以書而告之曰: 書非借不能讀也.子不聞藏書者乎?《七略 》 、《四庫》,天子之書,然天子讀書者有幾?汗牛塞屋,富貴家之書,然富貴人讀書者有幾?其他祖父積、子孫棄者無論焉.非獨書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強假焉,必慮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見之矣.”若業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異日觀”云爾. 余幼好書,家貧難致.有張氏藏書甚富.往借,不與,歸而形諸夢.其切如是.故有所覽輒省記.通籍后,俸去書來,落落大滿,素蟫灰絲時蒙卷軸.然后嘆借者之用心專,而少時之歲月為可惜也!” 今黃生貧類予,其借書亦類予;惟予之公書與張氏之吝書若不相類黃生借書說 ?.然則予固不幸而遇張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與不幸,則其讀書也必專,而其歸書也必速. 為一說,使與書俱. 問說 劉開 君子之學必好問.問與學,相輔而行者也.非學無以致疑,非問無以廣識;好學而不勤問,非真能好學者也.理明矣,而或不達于事;識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細,舍問,其奚決焉? 賢于己者,問焉以破其疑,所謂“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問焉以求一得,所謂“以能問于不能,以多問于寡”也.等于己者,問焉以資切磋,所謂交相問難(nàn),審問而明辨之也.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學有未達,強(qiǎng)以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duó).如是,則終身幾無可問之事.賢于己者,忌之而不愿問焉;不如己者,輕之而不屑問焉;等于己者,狎(xiá)之而不甘問焉,如是,則天下幾無可問之人.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圣人所不知,未必不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所不能也.理無專在,而學無止境也,然則問可少耶?是故貴可以問賤,賢可以問不肖,而老可以問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 賣柑者言 劉基 杭有賣果者,善藏柑,涉寒暑不潰.出之燁然,玉質而金色.置于市,賈十倍,人爭鬻之. 予貿得其一,剖之,如有煙撲口鼻,視其中,干若敗絮.予怪而問之曰:“若所市于人者,將以實籩豆奉祭祀、供賓客乎?將炫外以惑愚瞽也?甚矣哉,為欺也.” 賣者笑曰:“吾業是有年矣,吾賴是以食吾軀.吾售之,人取之,未嘗有言;而獨不足子所乎?世之為欺者不寡矣,而獨我也乎?吾子未之思也!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洸洸乎干城之具。
1. 2018全國卷二語文答案
全國Ⅰ卷語文答案: 2018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語文試題參考答案一、現代文閱讀(一) 1.D 2.A 3.B (二) 4.B 5. ①文人的氣質:喜歡丁香花森高,情趣不俗;時常深情、甜蜜地回憶戰斗生活,文雅浪漫;用大義與真情感化青年,智慧過人;②軍人的冷峻:遭嚴刑拷打而不屈服,意志堅定;笑對即將到來的死亡,從容淡定;充滿母愛又不忘大義,理智沉穩。
6. ①既能表現當代人對趙一曼女士的尊敬之情,又能表現趙一曼精神的當下意義,使主題內蘊更深刻;②可以拉開時間距離,更加全面地認識英雄,使人物形象更加立體;③靈活使用文獻檔案,與敘述相互印證,使藝術描寫更真實。(三) 7.D 8.C 9.第一問:①《人民日報》側重介紹我國在量子通信研究方面的巨大成就,彰顯中國速度與中國創造;②《自然》雜志側重介紹潘建偉研究團隊在量子通信領域的貢獻,強調個人能力和經費投入;③《讀賣新聞》以“墨子號”為例,側重介紹中國實驗設施先進,突出投入之大和發展之快給日本帶來壓力。
第二問:三家媒體的定位和出發點不同,因此對同一時間報道的側重點不同。二、古代詩文閱讀(一) 10.C 11.C 12.B 13.(1)諸葛誕憑借壽春反叛,魏帝出征,魯芝率領荊州文武官兵作為先鋒。
(2)皇上因為魯芝清廉忠誠行為端正,一向沒有私宅,讓士兵為他建造五十間房屋。(二) 14.B 15. ①意為凜冽的寒風終將過去,和煦的春風拂綠枯柳,綴滿嫩綠的柳條好像輕煙籠罩一般搖曳多姿;②表達了詩人雖感嘆不遏于時,但不甘沉淪的樂觀、自勉之情。
(三) 16.(1)溫故而知新 可以為師矣(2)好古文 六藝經傳皆通習之(3)羽扇綸巾 檣櫓灰飛煙滅三、語言文字運用 17.B 18.C 19.B 20.示例: ①“堵住”改為“堵塞”; ②“管子”改為“管道”; ③“換掉”改為“更換”; ④“打算”改為“計劃”; ⑤“正遇上”改為“正值”。 21.示例:編寫教師個人專業發展規劃首先要進行環境分析和自我分析,在此基礎上進行個人定位并設置發展目標,然后制訂達成目標的操作策略,最后展開評估與信息反饋,再據此作進一步修訂。
四、寫作 22.答案略。
2. 2017年語文II卷作文的優秀文章
全國卷II:根據古詩句自擬文(適用地區:甘肅、青海、西藏、黑龍江、吉林、遼寧、寧夏、新疆、內蒙古、陜西、重慶、海南)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2、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3、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4、受光于庭戶見一堂,亮雹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5、必須敢于正視,這才可望,敢想,敢說,敢做,敢當(魯迅)6、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無數名句化育后世。讀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樣的感觸與思考?請以其中兩三句為基礎確認立意,并合理引用。
寫一篇文章,要求自選角度,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少于800字。
3. 2017全國二卷語文作文答題方向
第一句是來自《周易》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實際上它強調的是君子的個人品格,可以上升到民族精神來;第二句是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這是杜甫寫給弟弟的詩,體現了懷念的情緒,但到如今,它有了更豐富的內涵,就是一種思鄉愛國情感的體現;第三句是李清照的“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她寫的是“桂花”,桂花靠的是香氣襲此鍵尺人,而不是花容來吸引人,這里強調的是人內在的品質;第四句是魏源的“受光于庭戶見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強調的是個人的理想與志向;第五句魯迅的“必須敢于正視,這才可望,敢想,敢說,敢做,敢當”,說的是需要正視現實,敢做敢當,強調的是個人品格和社會現實的關系;第六句是“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個人要努力做時代的弄潮兒;有了上述的理解,就會發現,這6句詩句是有共同點,就是強調個人品格與家國天下的關系。
有了這樣的分析,這篇作文也就有了三個方向的寫作:一是完全強調于個人品格;二是完全強調于家國天下;三是個人品格與家國天下的關系。最佳的,應該是第三個方向,如果能寫到這個方向上,作文是容易得高分的。
4. 2017全國卷Ⅰ高考作文怎么解析
2017全國Ⅰ卷繼續采用有明確寫作任務的新材料作文題型。
作文材料源于央視5月份的一組連續報道,為了讓考生的思考更集中、更深入,命題時做了必要的調整與提煉。 命題在材料選用方面下足功夫,在寫作要求的命制方面,反復斟酌試題的素材、內容和情境,直觀而策略地反映時代主題,正面而巧妙地傳遞價值觀念。
立意高遠卻力避空泛,堅持以學生為本,接地氣、有生氣,時代感強。將“呈現你所認識的中國”作為明確指令,鼓勵考生從所知所學所感出發,在對宏大話題的把握中,感性敘說,理性思辨,暢所欲言,“講好中國故事”;引導考生用中國夢激揚青春夢,關心現實國情與改革發展,展示他們的理想信念、精神狀態與綜合素質。
“呈現你所認識的中國”要求大處著眼,十二個“中國關鍵詞”是考生落筆的抓手,而“從中選擇兩三個關鍵詞”則完全尊重考生的個人意愿。這樣處理既利于引發考生的寫作欲望和真情實感,也利于將思想教育和價值引領作用細化、實化、具體化。
這些關鍵詞搭配組合的自由度很大。 如由“長城”“京劇”講講擁有古老文明的傳統中國,由“高鐵”“移動支付”談談現代開放的高科技中國,由“中華美食”“廣場舞”好玩的中國或熱情的中國,由“共享單車”“移動支付”聊聊生機勃勃的時尚中國或新生事物層出不窮的互聯網中國。
另外,還可以將傳統的國粹“京劇”與時下流行的“廣場舞”并置而觀,將文化悠久的“中華美食”與“食品安全”的嚴峻現實作勾連,也可以將古時的“長城”與當下的“一帶一路”相互對照、相互發明……凡此種種,都可能寫出上佳的文章。 每一個關鍵詞都是中國的縮影和表征,它們之間既存在著豐富的張力和層疊的思辨空間,又共同構成了多樣而立體的中國。
2017年全國高考語文科目考試作文題目如下:
6個古詩句選2個或者3個,迅敬瞎自行立意,確定文體,自擬題目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
2.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
3.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4.受光于庭戶見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
5.必須敢于正視,這才可望,敢想,敢說,敢做,敢當(魯迅)
6.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毛澤東)
全國二卷語文作文范文:《悠悠文墨貫古今》
《周易》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文化亦然。充滿變數的時代中,如何護佑傳統文化之根?自強不息、與時俱進、重拾自信,方能使悠悠文墨,貫穿古今。
變數之中,見微波稿悄而知暗涌,聞弦歌而知雅意,處晦而觀明,處靜而觀動,方為智者之所為,更是優秀文化得以傳承的必然選擇。具有優秀基因的文化,當在變化之中有所堅守,更有面向環境的創新求解。
自強不息,創新求解傳承傳統。
詩詞歌賦似一脈清流,滋潤現代人的心靈。近來《中國詩詞大會》、《中國成語大會》的熱播,還人們蒼白的生活以斑斕的色彩。然而,有人或化身懷疑論患者,認為所謂“文化熱”不過是刺激感官、吸引眼球;或成為無厘頭病人,以看秀方式做臺下的“吃瓜群眾”。人們或懷疑或戲謔,卻忘了正是熱播節目的創新求解,讓詩意悄然重新進駐人們的生活,讓悠悠文墨在熱議中得以傳承。
與時俱進,重新定義傳統文化。
有人痛批當下的“漢字危機”是對母語情感的淡化,是信息化時代的產物。然而我們不可能限制一個民族盡情畝空享受科技進步的成果,這是不近人情的因噎廢食。魏源云:“受光于庭戶見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文明有機結合,才能使悠悠文墨“受光于天下”,從而傳播四方。《中國詩詞大會》的水舞臺、大屏幕意境展示,以現代科技還原古典意境;“搖一搖”、新媒體互動,搭建傳播供文化驅馳。以現代科技之土壤護佑傳統文化之根,方能養其端倪,植其苗芽。
重拾自信,秉持一流文化之信念。
價值觀的多元、外來文化的入侵,難免使國人迷惘于光怪陸離之中,忘了去擁抱傳統文化。然而正如李清照所言:“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秉持“民族文化乃一流”的信念,才能以不卑不亢的姿態與其他文化握手言和。林風眠在水墨的清雅韻致中得到滋養,方能調和中西,打破畫種界限而真正融會貫通;潘天壽揮毫落筆強悍霸道,以最大力量表現傳統文化的優秀狀態,與各族文化平等交流。秉持一流文化之信念,讓悠悠文墨,貫穿古今。
自強不息、與時俱進、重拾自信,讓傳統文化被拖拽的踉蹌腳步恢復穩重,讓現代中國人不僅會敲擊鍵盤,也會揮毫潑墨;不僅有科學精神,也有人文理念。這是傳統文化的創新求解,更是民族的未雨綢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