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古代有沒有姓肖的名人 姓肖的歷史名人都叫什么名 肖姓氏最出名的人 肖姓名人大全現代 姓肖的搞笑外號
歷史上肖姓非常罕見。漢朝有肖安固、肖始、肖玉塵搏、肖雩。明朝有肖靖,洞嘩襄城人,宣德中解元納兄行。清代有肖雅奇,鑲黃旗漢軍,任三等護衛。
一、肖氏全名蕭氏宗族,在文化大革命期間,由于二簡字的推行,大陸很多地備隱瞎區蕭姓族人的姓氏被寫作“肖”,出自子姓,以國為名氏宗族姓氏的組織群體,肖氏即為宗族姓氏民俗代表團體組織,為肖氏。
“蕭”與“肖”都是很古老的姓,春秋時兩姓就已并行。但二者不同的是,“蕭”姓兩千多年來一直在使用,而“肖”姓在漢代以后卻難尋蹤跡,這從各時代的姓譜中可以得到證明。可以說,現在全中國內所有姓“肖”者中有99%均系原來姓“蕭”者。
二、歷史上的名人:
1、蕭何,西漢初年政治家、宰相,西漢開國功臣之一。
2、肖勁光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中華人攜毀民共和國成立后,歷任人民解放軍海軍司令員、國防部副部長、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等職,為人民海軍的建設和發展做出了卓著的貢獻。
三、至2010年,蕭仿空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99位,人口約936萬,占全國人口總數的0.59%。
“蕭”與“肖”都是很古老的姓,春秋時兩姓就已并行。但二者不同的是,“蕭”姓兩千多年來一直在使用,而“肖”姓在漢代以后卻難尋蹤跡,這從各時代的姓譜中可以得到證明。可以說,現在全中國內所有姓“肖”者中有99.9999均系原來姓“蕭”者。 半個世紀前,“蕭”姓很多,“肖”姓則罕見。
新中國成立后,政府推行簡體字,把「蕭」改成「肖」,數百萬「蕭」姓人士全都被變成「肖」,其中包括最高人民法院院長「肖」揚。在「中華蕭氏宗親會」奔走下,政府已同意回復「蕭」姓,目前已有福建廈門兩名肖姓市民取得新的「蕭」姓身分證。
《深圳姓氏談》載:“肖姓亦即蕭姓,蕭俗作肖。源出于子姓。春秋時,宋國勇將南宮長萬攻打魯國被俘,幾個月后放回宋國。公元前682年秋,與宋閔公于后宮博戲。閔公無意嘲笑了長萬曾當俘虜,長萬頓時惱羞成怒,打死了宋閔公,又殺了幾個大臣,立公子游為國君。宋國群公子紛紛逃往蕭邑(今安徽蕭縣)。蕭邑大夫大心組織軍隊,殺逐南宮長萬及同黨,平息了內亂。宋間公的弟弟桓公即位后,把大心封在蕭為附庸國,稱為蕭叔,其后人就是蕭氏即肖氏。南宋未年,一些肖姓居民從福建遷至深圳地區,現聚居在坪地鎮,是該鎮人口最多的姓氏,大多居住于西湖塘、岳塘崗、香屋一帶。” 書注釋中的問題,是“蕭”、“肖”二姓使用混亂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另據可靠消息,現茲有世界蕭笑殲凱氏宗親會等全球數十個宗親會已聯合向國家語委、公安部建議,利用在今、明年全國換發第二代身份證的機會,為所有姓“肖”者改回姓“蕭”提供方便,讓千千萬萬族人能認祖歸宗!這也希望眾多族人也珍惜這碰喚個機會!
■歷史名人 蕭何:沛縣(今屬江蘇省)人,漢朝政治家,秦末隨劉邦起義,他知人善任,在楚漢相爭中為劉邦戰勝項羽建立漢朝起到重要作用,后因功被封為酂侯。
蕭統:南蘭陵人,南朝梁著名的文學家,梁武帝之子。少時遍讀儒家經典,善詞賦,輯《文選》三十卷,為我國現存最早的文章總集,對后世文學創作頗有影響。
蕭衍:南朝南蘭陵人,南朝齊時著名大將,后因朝廷腐敗內亂,蕭衍于五零二年代齊稱帝,建立梁朝,建都建康(今江蘇南京)。
蕭琛:南朝梁南蘭陵人,少明悟,有才辨,不事產業,特進金紫光祿大夫,著有《漢書文府》、《齊梁拾遺》文集。
蕭禹:唐朝開國宰相。
蕭照:宋代山水畫家。
蕭三:湖南省湘鄉人,國際著名詩人,無產階級文化戰士,早年與M.Z.D.、蔡和森創建“新民學會”,參加“五四”運動,為我國無產階級文藝運動和世界各國人民的文化交流事業做出過重要貢獻,著有《和平之歌》、《伏櫪集》譯本、《新木馬計》、《前線》等。
蕭克:湖南嘉禾人,1926年參加革命,建國后曾任國防部副部長等職,有“儒將”之稱。
蕭望之:漢朝東海蘭陵(今山東省蒼山)人,從師后巷學詩,又從師夏侯勝學《禮》及《論語》,官至御史大夫、太子太傅等職。
蕭思話:南蘭陵(今江蘇省常州)人,南朝宋尚書左仆射,好書史,有令譽,后拜郢州刺史,因有才被武帝以國器許之,他先后歷十二州,愛才好士,人咸歸之,卒謚穆。
蕭道成:南朝南蘭陵人,仕宋為中領軍,后乘朝廷內亂,壯大勢力,擁立順帝劉準,自為太傅領揚州牧,升為相國,被封齊公,后廢宋稱帝,建立齊王朝,史稱齊高帝。
蕭子顯:蕭道成之孫,長于文學,編紀傳體《齊書》60卷,今稱《南齊書》。
蕭穎士:蘭陵人,唐開元年間進士,對策第之,曾仕秘書正字改亂、揚州功曹參軍等,高才博學,致力于古文。
蕭良有:明代漢陽(今湖北省武漢)人,生而聰穎異常,以神童名,萬歷中會試第一。領國子祭酒,著有《玉堂遺稿》流傳。
蕭云從:清代山水畫家。
蕭朝貴:廣西省武宣東鄉人,太平天國著名領導人之一,在戰爭中屢立戰功,被封為西王,后在與清軍作戰中陣亡。
蕭楚女:原名蕭秋,湖北省漢陽人,中國共產黨早期青年運動領導人之一,曾積極參加革命運動,后在反革命屠殺中被害。
蕭勁光:湖南省長沙人,1920年參加革命,建國后長期擔任海軍司令員。
蕭何、蕭道成、蕭衍、蕭子顯、蕭朝貴等,肖姓是蕭姓的簡化。蕭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三十位的大姓,人口眾多,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七。
“蕭”與“肖盯老陸”都是很古老的姓,春秋時兩姓就已并行。但二者不同的是,“蕭”姓兩千多年來一直在使用,而“肖”姓在漢代以后卻難尋蹤跡,這從各時代的姓譜中可以得到證明。可以說,現在全中國內所有姓“肖”者中有99%均系原來姓“蕭”者。
歷史上有跡可循的名人只有蕭姓,名人有蕭何、蕭道成、蕭衍、蕭子顯、蕭朝貴等。
1、蕭何
蕭何(前257年-前193年),漢族,西漢初年政治家、宰相,西漢開國功臣之一。沛豐人,早年任秦沛縣縣吏,秦末輔佐劉邦起義,史稱“蕭相國”。
攻克咸陽后,他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圖書,掌握了全國的山川險要、郡縣戶口,對日后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漢戰爭勝利起了重要作用。
楚漢戰爭時,他留守關中,使關中成為漢軍的鞏固后方,不斷地輸送士卒糧餉支援作戰,對劉邦戰勝項羽,建立漢代起了重要作用。
蕭何采摭秦六法,重新制定律令制度,作為《九章律》。在法律思想上,主張無為,喜好黃老之術。
漢十一年(前196年)又協助劉邦消滅韓信、英布等異姓諸侯王。劉邦死后,他輔佐漢惠帝。惠帝二年(前193年)七月辛未去世,謚號“文終侯”。
2、蕭道成
齊高帝蕭道成(427年—482年4月11日),字紹伯,小名斗將,祖籍東海郡蘭陵縣(今屬山東省臨沂市),南北朝時期南齊開國皇帝(479年—482年在位)。西漢丞相蕭何二十四世孫,劉宋右軍將軍蕭承之之子。
蕭道少時師從名儒雷次宗,性情深沉,通習經史含培。宋明帝時先后鎮會稽、淮陰,累官至南兗州刺史。在平定桂陽王劉休范叛亂后,遷中領軍將軍,掌握禁軍,與尚書令袁粲、中書令褚淵、丹陽尹劉秉號稱“四貴”。
之后劉宋皇室成員自相殘殺,朝權漸集于蕭道成。升明元年(477年),蕭道成殺后廢帝劉昱,立順帝劉準,被封齊王,總掌軍國大權,并誅滅忠于宋室的司徒袁粲、荊州刺史沈攸之、鎮北將軍黃回等人。
升明三年(479年),受劉準禪讓,即皇帝位,國號齊,史稱南齊。蕭道成戒于劉宋滅亡之弊,務從儉約,減免百姓逋租宿債,寬簡刑罰。
次年下令擴大清理戶籍,并設立校籍官,開始整理戶籍。但校籍工作弊端百出,貧苦人民常被凱頃誤為戶籍詐偽而“卻籍”,同時也侵犯了庶族地主的利益。
建元四年(482年),蕭道成去世,年五十六。謚號高皇帝,廟號太祖,葬于泰安陵。蕭道成廣覽經史,能文擅書,喜愛圍棋,曾有《齊高棋圖》二卷問世,是史載首位親自著作圍棋書的皇帝。
3、蕭衍
梁武帝蕭衍(464年-549年6月12日),字叔達,小字練兒,南蘭陵郡武進縣東城里(今江蘇省丹陽市訪仙鎮)人。南北朝時期梁朝的建立者(502年-549年在位)。出身蘭陵蕭氏,為西漢相國蕭何的二十五世孫。
南齊時,蕭衍累官雍州刺史,其間兩次參與抵御北魏,頗受齊明帝寵待。永元二年(500年),起兵攻討東昏侯蕭寶卷,并擁立南康王蕭寶融稱帝。次年,攻陷建康。
中興二年(502年),接受蕭寶融“禪位”,建立南梁。在統治初期,蕭衍留心政務,對宋、齊以來的種種弊端有所糾正。
為使各州郡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他采取了更換異己、任用親信,兼以討伐的方針。但對門閥世族,蕭衍一改前例,盡可能地恢復他們尊崇的地位;又寬待宗室,授諸王以實權。
蕭衍在位時間達四十八年,在南朝諸帝中位列第一。在位晚期,隨著年事增高,開始怠于政事,又沉溺佛教。
太清二年(548年),“侯景之亂”爆發,蕭衍被囚死于建康臺城,年八十六。謚號武皇帝,廟號高祖,葬于修陵。
蕭衍博通文史,為“竟陵八友”之一,又曾欽令編《通史》六百卷,并親自撰寫贊序。他才思敏捷,文筆華麗,所作的千賦百詩,其中不乏名作。
4、蕭子顯
蕭子顯(489-537年),字景陽,東海蘭陵(今山東臨沂市)人。南朝梁歷史學家,齊高帝蕭道成之孫、豫章文獻王蕭嶷第八子。
起家太子中舍人,遷國子祭酒,拜侍中,領吏部尚書,出任吳興太守。博學能文,愛好飲酒,性愛山水,不畏鬼神,恃才傲物。大同三年,去世,謚號為驕。
蕭子顯一生撰寫五部歷史著作,只有《南齊書》存于世。
5、蕭朝貴
蕭朝貴(約1820—1852),族屬未定(有漢、壯、瑤、客家四種說法)。生于清嘉慶末年,廣西武宣羅淥垌人。金田起義的核心領導人之一,太平天國運動初期的重要軍事將領,被洪秀全封為西王。
地位高隆,位居洪秀全、楊秀清之下,馮云山、韋昌輝、石達開之上。
參考資料來源:——肖姓
參考資料來源:——蕭姓
再補充樓上的一下,還有大將沒有列出呀
●蕭勁光,蕭姓在解放軍軍銜最高的將領。1920年參加革命。次年赴前蘇聯學習。1922年由共青團轉入中共。1924年回國后,任國民革命軍師黨代表。參加了北伐戰爭。此后歷任軍區參謀長兼政治部主任,軍團政委,中共中央軍委參謀長。參加了長征。歷任陜甘寧留守兵團司令,東北民主聯派缺局軍副總司令兼參謀長、第四野戰軍副司令兼十二兵團司令和政委,解放軍海軍司令,國防部副部長。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共七屆候補中央委員,中共八、九、十、十一屆中央委員。
●蕭華,蕭姓最年輕出名的、解放軍最年輕的上將。客家聚居地興國人。12歲加入共青團。14歲轉入中共,同年參加紅軍。歷任共青團興國縣委書記、紅軍總政治部青年部部長,17歲任少共國際師政委,后任軍區司令兼政委、第四野戰軍特種兵司令、十四兵團政委。解放后,曾任解放軍空軍政委、總政治部主任、總干部部部長、中共中央軍委常委、軍事科學院第二政委、蘭州軍區第一政委,中共八屆、十一屆、十二屆中央委員,全國政協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時39歲。著有著名的《長征組歌》。
●蕭朝貴,太平扮物天國最著名的主將。貧農出身。1844年經馮云山介紹加入拜上帝會。善領導會眾,穩住群心。1851年1月參加領導金田起義,任右弼又正軍師,領前軍主將。在永安晉封為西王。1852年率部永安塵讓突圍,大敗清軍,斬四總兵,在桂林城外擊斃清軍悍將烏蘭泰。同年率部奔襲長沙,中炮受傷而犧牲。
黃埔軍校三百名將》列有肖芳(紅一軍三師師長)、肖乾(國民黨中將)、肖人鵠(工農革命軍五軍軍長)、肖作霖(原國民黨中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