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學科分類 > 歷史

陜西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http://his.snnu.edu

  • 歷史
  • 2023-05-04
目錄
  • http://his.snnu.edu.cn
  • 考研歷史陜師大
  • 陜西師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 陜西師范歷史研究生錄取比
  • 陜西師范大學歷史地理學在哪個院

  • http://his.snnu.edu.cn

    陜西師范大學前身是陜西省立師范專科學校,在1944年建立之時即設有史地系。1954年學校定名為西安師范學院,歷史系始獨立建制,著名歷史地衫游攜理學家史念海教授擔任系主任。1960年西安師范學院與陜西師范學院合并,成立陜西師范大學,歷史系保留原有建制。20世紀80年代中,由歷史系分設獨立建制的歷史地或伏理研究所、唐史研究所和古籍整理研究所。2000年學校進行管理機構改革和院系體制調整,歷史系磨嫌、唐史研究所和古籍整理研究所合并,組建為歷史文化學院。

    據有關資料顯示,學院轄歷史系和文博系,以及周秦漢唐文化研究中心等八個院屬研究機構,此外還設有歷史藝術博物館和資料室。

    學院有歷史學博士學位和碩士學位一級學科授予權,歷史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歷史學、中國古典文獻學和博物館學三個本科專業,歷史學為陜西省名牌專業,已具備相當完善的歷史學高素質人才培養體系。

    考研歷史陜師大

    陜西罩灶鎮師范大物粗學歷史文化學院有開題答辯。

    2019年7月24日,李樹全老師應陜西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邀請,參加17級18級公費師范生教育辯凱碩士畢業論文開題答辯。

    陜西師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韓星,男,1960年6月出生,陜西藍田人。著名儒學、儒教研究專家,現任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西安中和書院院長。

    主要從事中國思想史、中國文化史、儒學思想史、儒家經典詮釋學、儒(孔)教問題研究。

    中華孔子學會理事、國際南冥學研究會副會長、中韓文化交流叢書編委、中國儒學研究會學術委員會常務副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儒教研究中心學術委員、孔子文化全球傳播委員會專家顧問團成員、中國人民大學孔子研究院政治哲學研究中心研究員、孔子2000學術網站顧問、《原道》學術委員、《原道》文叢編委、陜西省社會科學院古籍研究所 *** 研究員、陜西省孔子研棗笑升究會常務副會長等職務。

    出版專著有《先秦儒法源流述論》、《儒教問題:爭鳴與反思》、《儒法整合——秦漢政治文化論》、《孔學述論》、《中國文化通論》、《儒家人文精神》等,在國內產生廣泛影響。

    近幾年先后赴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韓國等國家和臺灣、香港、澳門等地區進行學術交流活動。

    基本介紹

    中文名 :韓星

    國籍 :中國

    出生地 :陜西藍田

    出生日期 :1960年6月

    職業 :教授 博士生導師

    個人簡歷,教學科研,學術任職,代表成果,課題榮譽,重要演講,學術交流,

    個人簡歷

    韓星,男,1960年6月出生,陜西藍田人。先后畢業于西北大學中文系、西北大學中國思想文化研究所,分別獲文學學士、碩士、歷史學博士(中國思想史)。先后工作于西安航空技術高等??茖W校教育研究室、西北大學中國思想文化研究所、陜西師范大學文學院、陜西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現就職于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主要致力于儒學文化思想研究。

    教學科研

    長期從事中國思想文化史的教學、研究。曾給本、專科學生、研究生講授過中國思想史、中國文化通論、中國傳統文化、中國文化史專題等多門課程。 曾在《哲學研究》、《西北大學學報》、《宗教學研究》、《蘭州大學學報》等權威、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多篇,出版了《先秦儒法源流述論》、《儒法整合——秦漢政升稿治文化論》、《儒教問題:爭鳴與反思》等專著,在學術界產生一定反響,一些文章被《中國社會科學文摘》、《北京大學學報》等全文轉載或觀點摘編。參與教育部重大科研項目《中國早期文字與文化》、《儒釋道三教關系研究》以及《陜西省志·黃帝陵志》、《中國學術思想史·魏晉南北朝卷》等多項重要課題的研究工作。

    學術任職

    兼任國際南冥學研究會副會長、中韓文化交流叢書編委、中國儒學研究會學術委員會常務副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儒教研究中心學術委員、孔子文化全球傳播委員會專家顧問團成員、中國人民大學孔子研究院政治哲學研究中心研究員、孔子2000學術網站顧問、《原道》學術委員、《原道》文叢編委、陜西省社會科學院古籍研究所 *** 研究員、陜西省孔子研究會常務副會長等職務。

    代表成果

    著作:1、編譯“三箴言叢書”:《道家箴言錄》、《儒家箴言錄》(合作)、《佛家箴言錄》(合作),凳老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97年初版,2006年再版,香港容齋出版社1999年版。 韓星教授在演講2、專著《先秦儒法源流述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6月版。 3、專著《儒教問題:爭鳴與反思》,陜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6月版。 4、專著《儒法整合——秦漢政治文化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1月版。 5、參撰張豈之總主編《中國學術思想史·魏晉南北朝卷》部分章節,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年。 6、點校:《南華經注疏》,郭象注,成玄英疏,王雱:《南華真經新傳》,《中華道臧》第13卷,華夏出版社2004年。 7、編撰:《吳宓學案》,張豈之主編,麻天祥執行主編:《民國學案》(第四卷),湖南教育出版社2005年。 8、編著:《儒經貞義》,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6年。 9、編著教材:《中國古代思想簡史》,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年。 10、編著中國經典語錄:《天下大同》,《仁者愛人》(合作,第一作者),《和而不同》(合作,第一作者),西安出版社2008年第一版,2009年第二版。 11 、專著《孔學述論》,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年。 12、主編《中和學刊》(一、二輯)、中和叢書,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2010年。 13、主編《國學論衡》第五輯,人民日報出版社2009年。 14、研究生教材:《中國文化通論》,獲陜西師范大學研究生教材資助,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年8月出版。 論文:1、《郭店楚簡儒家天道觀述略》,《西北大學學報》(哲社版),2000年第2期。 2、《郭店楚簡儒家禮樂文明精義辨析》,《人文雜志》,2000年第5期。 3、《儒家的隱者——李柏思想構成探析》,《人文雜志》,2001年第2期。 4、《儒教是教非教之爭的歷史起源及啟示》,《宗教學研究》,2002年第2期,《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2年第6期轉5、《清末民初孔教活動及其爭論》,《宗教學研究》,2003年第2期。 6、《郭店儒簡的儒法融通》,《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第3期。 7、《中國大陸關于儒教問題的最新爭論》,臺灣華梵大學哲學系編《海峽兩岸宗教與社會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4年10月中國臺北。 8、《忠恕之道與多元文明的和平共處》,馬來西亞孔學研究會編《孔學論文集》(二),2004年8月吉隆坡。 9、《香港孔教學院:現代民間儒教的基地》,張立文主編《儒家思想在世界的傳播和發展》(上下),河北大學出版社2005年 10、《孔教——儒家參與多元宗教對話的途徑之一》(合作,第一作者),湯恩佳主編:《儒教儒學儒商對人類的貢獻——第二屆儒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香港:香港孔教學院2006年出版。 11、《全球化背景下的儒學與中國文化的整合》,《東方論壇》2006年第1期;山東大學儒學研究中心編《儒林》第二輯,山東大學出版社2006年4月。 12、《秦漢政治文化整合中儒家思想的變異》,《孔子研究》2006年第5期。 13、《孟子的批判精神及其現代意義》,山東大學儒學研究中心編《儒林》第三輯,山東大學出版社2006年12月。 14、《黃帝與中國原創文化的人文精神》,《陜西師范大學學報》2007年第6期 15、《夏夷之辨及其進近代轉型》,劉澤華、羅宗強主編:《中國思想與社會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年6月 16、《黃帝祭祀與中華人文精神》,陜西黃帝陵基金會編:《黃帝祭祀與中華傳統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陜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9月。 17、《段正元論儒道與儒教》,壟菲主編《國學論衡》第四輯,中國藏學出版社2007年。 18、《儒家的批判精神與王權政治》,王中江、李存山主編:《中國儒學》第二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7年11月。 19、《儒經與中國文化》,《中和學刊》第1輯,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年。 20、《秦對儒家思想的吸收》(合作,第一作者),《秦文化研究論叢》第十五輯,三秦出版社2008年。 21、《段正元的孔教思想與實踐》,《福建論壇》2008年第2期。 25、《辜鴻銘:中西文明比較視野中的孔教觀》,《世界宗教研究》2008年第1期 26、《荀子的治道及其當代價值》,山東大學儒學研究中心編《儒林》第四輯,山東大學出版社2008年12月。 28、《霸王道雜之:秦漢政治文化模式考論》,《哲學研究》2009年第2期。 29、《張載“和”哲學論綱》,《江蘇社會科學》2010年第1期。 30、《論秦漢政治文化整合過程中法家思想的變異》,《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2期。 31、《對于劉澤華<關于倡導國學幾個問題的質疑>的質疑》,《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1月21日。 32、《儒家教統:教化、教育與宗教》,《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3月23日。

    課題榮譽

    1、參與陜西省 *** 特批項目《陜西省志·黃帝陵志》部分章節的撰寫。 2、主持校級重點研究課題《儒學·儒教·孔教》研究,已經結項,完全專著《孔教:歷程與理念》,25萬字,獲得陜西師范大學優秀學術出版基金資助,正在聯系出版。 3、參與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重大課題攻關項目“中國早期文字與文化研究”(2005年立項)。 4、參與陜西黃帝陵基金會項目《黃帝文化志》,陜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 5、專著《先秦儒法源流述論》獲陜西省哲學學會2006年度特等獎。 6、參與《陜西省志·黃帝陵志》,獲陜西省第八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7、論文《儒學與中國文化主體性的重建》獲陜西省社會科學界首屆(2007)學術年會優秀論文。 8、專著《儒法整合——秦漢政治文化論》獲陜西省政治學會2007年度一等獎。 9、主持校級重點研究課題《漢初思想整合與政治文化模式的構建》研究,正在進行。 10、參與張豈之先生總主編的《中國思想學說··魏晉南北朝卷》部分章節撰寫,獲2009年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二等獎。

    重要演講

    1、2006年6月在陜西師范大學為馬來西亞教總教師代表團“中國文化之旅”考察團考察西安講課:“中國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國文化中的宗教信仰和學術思想”。 講學2、2006年8月在北京大學中國管理思想董事長研修班班西安暑期教學點為企業老總講解《尋求長治久安之道:以儒法整合為核心的秦漢政治文化整合》。 3、2006年8月12日在西安市圖書館“天祿講壇”為市民講“儒學與中國文化”。 4、2007年3月31日在西安市圖書館“天祿講壇”為市民講“超凡入圣:孔子的人格境界”。 5、2007年5月5日在西安圖書館“天祿講壇”為市民講“仁者愛人--儒家的人道精神”。 6、2007年12月在西安生物醫學技術學院為中層以上干部講“孔子教育教學思想及其現代價值”。 7、2008年6月24日在陜西彬縣縣委組織部主辦的“彬縣黨建講壇”系列講座第六講為科級以上干部講《儒家的社會和諧思想以及對當代構建和諧社會的意義和價值》。 8、應香港孔教學院湯恩佳院長的邀請,赴香港出席孔歷2559年孔圣誕環球慶祝大典。2008年9月14日,在香港逸東酒店(EATON HOTEL)“中國香港國學大講堂”演講“奧運與儒學”。 9、2009年1月23日在西安市圖書館“天祿講壇”為市民講“儒教是宗教嗎?關于儒教問題的爭鳴”。 10、2009年1月30日在西安市圖書館“天祿講壇”為市民講“孔子儒學與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建設”。 11、2010年2月17日在西安市圖書館“天祿講壇”為市民講“看《孔子》電影,聽評說孔子”。 12、2010年4月12日應延安大學研究生學院研究生論壇之邀,為延大研究生作了題為《如何重建中華文化的主體性》的學術報告。 13、2010年10月13日在西安交通大學“學而”講壇做《儒學是宗教嗎?——關于儒學是否是宗教的爭論和反思》的學術報告。

    學術交流

    近幾年先后赴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韓國等國家和我國的臺灣、香港、澳門等地區進行學術交流活動。 2000年10月參加在廣東五邑大學召開的“陳白沙國際學術討論會”,提交論文《白沙主靜論——兼論主靜在中國思想史上的意義》和《白沙、陽明異同論》(與導師合作),后來收入章繼光等主編的《陳白沙研究論文集》,湖南大學出版社2001年出版。 2002年8月參加在西安交通大學召開的“第六屆場與非實體國際研討會”,會上有論文《場有與中道》參加交流,后來刊登于鞠曦主編《恒道》輯刊第二輯,吉林文史出版社2003年版。 2003年7月參加在西安交通大學召開的“張載關學與曹南冥學術思想國際研討會”,論文《儒家的隱者——曹南冥的思想、道路及其意義》在會上宣讀,并獲得中國人民大學葛榮晉教授和韓國著名學者、南冥學研究院院長金忠烈先生的肯定,論文收入《張載關學與曹南冥學術思想國際研討會論文集》,中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年版。 2004年在馬來西亞吉隆坡召開的“第一屆儒學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忠恕之道與多元文明的和平共處》在會上宣讀,并收入馬來西亞孔學研究會編輯的《孔學論文集》(二)。 2004年9月30至10月7日在臺灣華梵大學舉行的“海峽兩岸宗教與社會學術研討會”,論文《中國大陸關于儒教問題的最新爭論》在會上宣讀,并收入《海峽兩岸宗教與社會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2004年12月3日至5日參加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行的“儒家思想在海外的傳播和發展國際學術討論會”,有論文《香港孔教學院:現代民間儒教的基地》交流。 2005年9月16-18日參加在山東大學召開的儒學全球論壇(2005)暨山東大學儒學研究中心成立大會,有論文《伊斯蘭教在中國發展的歷史經驗與啟示》在會上交流。 2005年12月9日-11日參加在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召開的“國際儒學論壇·2005”國際學術會議,有論文《全球化背景下的儒學與中國文化整合》在會上交流,并收入會議論文集。 2006年4月26-28日參加由山東大學和鄒城市 *** 合辦,在山東鄒城召開的儒學全球論壇(2006)——“孟子思想的當代價值國際學術研討會”,有論文《孟子的批判精神及其現代價值》在會上交流,并收入會議論文集。 2006年9月25日至28日,參加在澳門理工學院召開的第四屆儒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和”與中華文明的發展》在會上交流,并收入會議論文集。 2006年12月1-2日參加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行的國際儒學論壇2006 “儒家思想與跨文化交流”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辜鴻銘:中西文明比較視野中的孔教觀》在會上交流,并收入會議論文集。 2007年7月13至15日參加在上海大學舉辦的“宗教制度與宗教認同暨第四屆宗教社會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道德學社與道德認同》在會上交流,并收入會議論文集。 2007年8月5日至8月8日在山東臨沂由山東大學儒學研究中心舉辦的“荀子思想與當代價值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荀子治道及其當代價值》在會上交流,并收入大會論文集。 2007年10月19日至22日參加在韓國慶山市嶺南大學召開的“道德恢復和人文學的任務暨東亞人文學會第8屆國際學術大會”,論文《春秋德禮思潮及其人文精神》在會上交流,并收入會議論文集。 2007年11月20日至23日赴印度尼西亞雅加達參加第四屆國際儒學學術研討會,論文《段正元的孔教思想與實踐》在會上交流。 2008年11月29日參加在北京中國人民大學舉辦的“國際儒學論壇·2008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主題是“儒家仁愛思想的現代價值”,提交論文《仁者愛人——儒家的人道精神》。 2009年8月20-23日參加由國際場有哲學研究所主辦、香港道教聯合會及香港圓玄學院協辦的“第十一屆場有哲學研討會”,提交論文《場有哲學與儒家身心觀發微》,并接受了會議專訪,發表于道家場有學會(香港)出版的《道場》2009年創刊號。 2009年9月22-26在北京參加國際儒學聯合會主辦的紀念孔子誕辰2560周年大型國際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和而不同與全球多元文明》。 2009年11月12-14日在廣東省肇慶抱綠山莊參加由香港法住文化書院主辦、武漢大學孔子與儒學研究中心、新加坡南洋孔教會、新加坡東亞人文研究所協辦的“百年儒學”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社會儒學——儒學的現代轉型與復興之路》。 2009年12月5-6日在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參加“國際儒學論壇·2009”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儒家幸福觀及其現代意義》。 2010年5月3-5日香港城市大學參加“儒教憲政與中國未來”國際會議,發表論文《三才之道與王道政治》。 2010年5月21-23日在山西新絳縣參加“《弟子規》與孝文化研討會”,發表論文《儒家蒙學教育——儒學社會化的基本途徑》。 2010年7月24-26日赴云南昆明參加第三屆中華義理經典教育工程研討會,發表論文《珍惜生命,完成人生——從儒家角度討論自殺問題》。 2010年7月26至8月1日吉林大學參加第十二屆場有哲學研討會“當代哲學范式的轉換與哲學發展的新趨向”,發表論文《全真道三教合一的多維向度及其現代意義》。 2010年9月26-9月26日山東曲阜參加第三屆世界儒學大會,發表論文《儒學的社會維度或社會儒學?——關于儒學發展方向的思考》。 2010年9月24日北京大學高等人文研究院參加“儒學與人權”會議,發表論文《儒學與人權理論的價值基礎》。 2010年10月7-8日赴香港參加孔歷二五六一年孔圣誕環球慶祝大典暨首屆世界孔教儒學大會,發表論文《儒家教統略論》。 2010年10月16日-17日赴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參加慶祝國學院成立五周年“國學前沿問題研究暨馮其庸先生從教6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吳宓與清 *** 學研究院》。 2010年10月23-24日,參加在陜西師范大學召開的“漢唐儒學基本特征與思想精華”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漢初儒學的思想整合》。 2010年11月6-8日參加在陜西師范大學舉辦的“首屆服飾民俗文化與文學”,發表論文《當代漢服復興運動的文化反思》。 2010年12月3-5日在中國人民大學參加“國際儒學論壇·2007”,發表論文《寓教于治——儒家教化與社會治理》。 2011年九月17日在人民大學參加了 百年辛亥 儒家百年 儒家復興之路 座談會

    陜西師范歷史研究生錄取比

    學校積極開展廣泛的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設有西北地區唯一的“國務院僑辦華文教育基地”,其主要職責是:起草全校國際交流合作工作的發展規劃;為學校領導提供咨詢;協調全校外事活動,為院系的教學、科研和國際學術交流提供信息服務;負責學校外事接待活動的策劃、實備擾早施;校際交流計劃的統李陪籌管理,包括計劃的制定、協議的擬訂、交流項目的實施和運轉情況的跟蹤管理、服務;外國留學生和研究學者的歸口管理,包括發展規劃的制訂、參與招生、外事和教學管理、生活服務;外國專家的聘請、報批、外事和生活管理;國際會議的審核報批;境外辦學的聯絡、審核和報批;教職工因公出國(境)和學生因公出國(境)護照、簽證(通行證)的辦理,教職員工因私出國(境)校內有關手續的辦理;校領導交辦的其他各項事務。

    半個多世紀以來,學校已發展成為一所學科門類齊全、培養體系完備的綜合性一流師范大仿雀學,為國家培養各類畢業生10萬余人。學校還積極開展廣泛的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先后與美國、英國、法國、德國、俄羅斯、日本、澳大利亞、加拿大、韓國、越南、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70多所學校建立了校際友好與合作交流關系,培養留學生近4000余人。

    陜西師范大學歷史地理學在哪個院

    賈二強,男,漢族。1954年8月出生。1983年考取陜西師范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歷史文獻學研究生,師從著名文史及古文獻專家黃永年教授。畢業后留校任教,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1995年增列為碩橋前伍士研究生導師,2001年遴選為博士生導師。歷任陜西師范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副所長、所長,歷史文化學院副院長,現并任陜西師范大學歷史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站長、校學術委員會及學位委員會委員,社會兼職有陜西省歷史學會常務理事、西安市社會科學聯合會副主席等。從事歷史文獻學、古籍版本學、文獻學基礎、唐史史料學、古文獻研究、專書研究等多門本科、碩士、博士生課程的教學工作。先后撰寫、整理出版學術專著及古籍10多部,發表論文數十篇。研究成果5次獲得省級優秀成果獎。承擔、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項,教育部古籍整理項目2項。

    從事的研究領域主要集中在古代文獻整理研究和中國古代歷史文化研究。尤其在古籍版本研究方面有相當造詣,曾承擔教育部古籍整理項目《清代版本圖錄》,與黃永年教授合作完成,1997年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成為古籍版本研究的必備之書,得到學術界廣泛好評。主要關注古代民間信仰問題的研究,發表了系列論文,并于1998年獲得國家社科基金資助,最終成果《唐宋民間信仰》2002年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該項成果屬于填補空白之作,其中若干結論已引起學術界廣泛重視。何志龍:長期從事中東歷史、政治與國際關系的教學、研究悔搭。曾給本、專科學生、研究生講授過阿拉伯伊斯蘭文化、當代中東問題、現代國際關系史、中東近現代史、中東國別史等敏或課程多門。

    主要研究中東歷史、政治和美國與中東關系,曾在《世界民族》、《西亞非洲》、《現代國際關系》等權威、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多篇,出版了《中東國家通史·塞浦路斯卷》專著。主持陜西省教育廳專項基金項目《中東南亞民族主義與我國西部開發和安全研究》,研究課題《冷戰后的美國中東關系研究》獲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資助。參加了一項國家社科規劃項目和一項教育部課題的研究。丁虹,女,漢族,1963年12月出生,甘肅榆中人,教育碩士。1983年9月考入陜西師范大學歷史系學習。1987年7月畢業留校在歷史系辦公室先后從事教學秘書、科研秘書、總支秘書和系主任助理等管理工作。1998年5月起任歷史系黨總支副書記。2005年12月起任歷史文化學院黨總支書記。

    猜你喜歡

    主站蜘蛛池模板: 熟妇人妻系列av无码一区二区|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人| 无码无套少妇毛多18PXXXX| 无码精品久久久天天影视| 亚洲毛片无码专区亚洲乱| 成人免费无码大片a毛片软件| 国产免费无码AV片在线观看不卡| 亚洲色偷拍另类无码专区| 无码中文在线二区免费| 国产日韩精品中文字无码| 无码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孕妇|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66| 内射无码专区久久亚洲|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久久| 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无码野战| 青春草无码精品视频在线观| 无码中文字幕av免费放| 直接看的成人无码视频网站|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免费看| 精品人体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精品国产va在线观看dvd|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VA大香大香| 久久无码av三级| 中文字字幕在线中文无码| 亚洲区日韩区无码区|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久中文字幕| 亚洲AV中文无码字幕色三|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不卡| 人妻无码精品久久亚瑟影视| 青春草无码精品视频在线观| 国产精品成人99一区无码| 日韩激情无码免费毛片| 免费a级毛片无码av| 亚洲午夜AV无码专区在线播放| 在线无码视频观看草草视频 | 性无码专区一色吊丝中文字幕|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手机|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导航 | 无码精品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纯肉无码精品动漫| (无码视频)在线观看|